眉坞赏月
眉坞赏月
关注数: 41
粉丝数: 68
发帖数: 5,937
关注贴吧数: 9
千亩荷塘大美无比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5NDIzODMwNg%3D%3D%26mid%3D2649677946%26idx%3D3%26sn%3Daa528e187a1626aa8c59967bb5e7e5a3%26chksm%3D884be377bf3c6a619bf4f873a823517339c59d74c10df792bb85512f6ea9212c3534e675b1aa%26mpshare%3D1%26scene%3D1%26srcid%3D0702NMlnvmq97M0oxdkklZjk%26pass_ticket%3DRcllZK4g%252BlKlBX%252Flj1YY64MGc%252BUEN6MuBUpw54W10eqi%252FNQg2k8zuVSQ1dUOjogM%23rd&urlrefer=1b532dc3b43ab7b948b4a58d17bdebef
眉县“齐家镇”“石斗”背后的故事 眉县“齐家镇”“石斗”背后的故事 杨烨琼 眉县首善镇西关村的范先生,家里保存着一个奇特的“宝贝”。 “宝贝”由一整块的“青石”(石灰岩石的一种)制成,整体呈倒梯形,长约0.9米,宽约0.7米,高约0.6米。上面正中有一长方体坑槽。 坑槽上平面两侧各有七字,右面是“眉县正堂褚裕仁”,左面是“道光四年六月造”。这十四个字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物件是道光四年(1824年)六月由时任眉县县令的褚裕仁监造的。 “宝贝”的正立面上有竖行大小字30个,字迹清晰。最左边竖行三字为“齐家镇”,剩余字内容为“仃斗(即裸斗)贰拾叁筒,盖通板长过斗弍寸宽四寸为准”。 这个“宝贝”是做什么用的?他和“齐家镇”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参与杨家村27件青铜器重大考古工作的眉县文化馆文物研究员刘怀军先生为我们揭开了“齐家镇”“石斗”背后的故事。 位于秦岭脚下的眉县齐镇即“齐家镇”, 是有名的西北古镇,其历史久远,有着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距齐镇南约5公里的斜峪关即是三国时的古关要隘,其扼褒斜古道北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斜谷口北约两公里处的积谷寺村曾是诸葛亮的大型军用粮库“邸阁”所在地。历朝,斜谷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隘。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北宋时,依托秦岭丰富的木材资源和水路、陆路便利的交通条件,齐镇地区曾建有大型造船厂“凤翔府斜谷造船务”,配有驻军。 随着此地的屯兵、驻军以及斜谷南北的物资、文化、人员等的往来交流,在明中期,位于斜谷北约5公里处开阔地带的集市“齐家镇”已相当繁荣,是山货、汉中和四川北来货物的集散地。 修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的《凤翔府志·市镇》和乾隆三十年的《重修凤翔府志》中市镇一节均有“……齐家镇,县南二十里,双日市”。从这些记载,我们能窥见那时齐家镇的繁荣:每隔一天开市,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客商操着南腔北调讨价还价,然后集于此地的货物或散发于关中各地,或远走于平凉、天水、兰州,或翻山越岭远供于汉中、四川。“齐家镇”集市名响关中以至西北、汉中、四川。 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集市的壮大,贸易纠纷也在增多。据估算,康、乾之世,“齐家镇”粮市年吞吐量约在50万石左右。如此大量的粮食交易中,来自南北各地的商贾使用着略有差异的量器,由于量器标准差异造成的纠纷、讼告以至人命事件也随之上升。 到了道光四年(1824年),时任眉令一年余的褚裕仁通过深入调查,弄清了矛盾纷争产生的核心——因地域形成的量器差异。于是褚县令便产生了做一个不易磨损、不易被损坏、不易被修改的“标准量斗”、将其放置"齐家镇"粮市、使南来北往的商贾共同尊守标准量积的想法。 聪明的褚县令选择了坚硬的石材,亲自计算量积标准、设计图纸,交由石工凿造。 为表“标准斗”的权威,同时也防止人为更改其容积,褚县令命工匠在“标准斗”的上平面左右分别刻上“眉县正堂褚裕仁”“道光四年六月造”共十四个字,并在“标准斗”前立面刻写了使用地“齐家镇”及“标准斗”容积与市场另一常用量器“筒”的换算量“仃斗弍拾叁筒……为准”并说明使用方法“盖通板长过斗弍寸宽四寸为准”。严谨的褚县令为防止使用"标准器”时斗面高低形成误差,设计了“通板”“刮平”,使得“标准斗”标准、公正和公平。 “标准斗”放置“齐家镇”粮市使用后,粮市有了公正无私的标准衡量器,交易纠纷急剧减少,齐家镇粮市更加规范有序,享誉甘、川及关中各地。 “标准石斗”在当时起到现代市场“公平复称台”的作用。 斗转星移,"齐家镇”标准“石斗”不知何因,后被眉县县城西关村范先生祖辈收藏家中,一直珍存至今。 如今,这方石斗,静卧在渭河岸边的农家,白天仰望太白悠悠,夜晚静听渭水汤汤。 也许它会回忆,回忆起昔日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也许会想起量验公正、抚平纷争的宽慰;也许会在静静的夜晚仰望天空,看最亮的那颗星星。
读同学微信舒怀 (同学图文并茂微信:母校凤翔师范学校百年海棠花开灿灿。百年海棠见证沧桑,岁月流淌,依旧芬芳!余阅图读文,心绪潮涌,随意文字,权以舒怀。) 一别海棠三十载,物是人非多感慨。 忆惜青葱怀梦来,岁月如花胸若海。 稚气之年赴杏台,随入庠序显匠才。 今朝回顾知天命,忽见一树海棠白。
晨练拍一张眉坞美景
《清明思亲》 《清明思亲》 杨 烨 琼 柳绿清明花色妍, 每到此时更思念。 焚香烧纸烟缭绕, 一杯薄酒坟头奠。 常记少时不更事, 总惹父母心忧烦。 遇危将儿怀中揽, 逢险总把儿手牵。 及长儿行在外边, 每回总见望眼穿。 见儿如获金与银, 嘘寒问暖说不完。 围裙切菜风箱欢, 顷刻美味呈面前。 见儿狼吞又虎咽, 娘看儿吃心中甜。 临别千遍万次嘱: 冷暖儿要记心间。 离家已远回头望, 父母依旧立村边。 忽然一日天气变, 一堆黄土隔两边。 儿欲行孝亲不见, 人想止泪泪难断。 昨日扫墓把亲奠, 坟上黄花展笑颜。 渭水汤汤东流去, 此情与之谁长短。 2016年4月2日
含包怒放
《来吧,在槐树园,让诗意与远方相伴》 《来吧,在槐树园,让诗意与远方相伴》 杨 烨 琼 古往今来,名士贤达,无不以华辞美句对春咏叹有嘉。 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道尽了按耐不住的春机勃然。 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为“小草”们唱出顽强和希望无限。 一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让人读来砰然心动、惜春之情涌满心间。 春天来了,勃勃生机;春天来了,希望满满;春天来了,诗意篇篇。说不尽的春美如幻,道不完的春满田园。 一场春雨,为春天洗却一路的尘烟。桃花艳红了脸,李枝露玉颜,海棠绰约浓妆扮……这一切,在眉坞的大地,在滨河的槐树园! 来吧,或歌春光里的青铜光耀中华几千年;或让张载“四为”一脉相传;或唱猕猴美桃透心甜;或叹平阳阁楼渭水畔;或赞眉坞儿女谱新篇!来吧,携来诗意一篇,让阳春白雪光耀诗卷,让俚语俗碣也唱响心愿。只为,把眉坞的春天浓浓地相伴! 柔梳柳絮风中舞,春醉万物竞风流。小草、麦苗、果芽、大树、花枝都卯足了劲尽情地或是绽放或是髙长。如32万不断创新、不断向前的眉坞儿女! 来吧,槐树园里见,不论风雅,无关俚俗,只把春日里的心曲、只把春日里的醇眸所见凝结成句句诗篇、传递于唇里齿间,把一腔爱恋轻轻地揉碎在浓郁的春天,让诗意与远方相伴!
《春风和煦野菜香》 《春风和煦野菜香》 杨烨琼 野菜,在西府人眼中,依然是上天赐予的口福之物。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便开始有人寻觅于麦田垄畔,得之者喜不自禁,一顿无污染的、营养丰富的美味将会出现在自家的饭桌上;食之者,直呼“好香!”,其味逸香绵绵,不绝于口。 开春最早的野菜大多来源于麦田、荒地中,有“麦蒿萍”、“油勺子”等,大多贴地而起,低小如草。这些菜采回来,既可以随面条下锅,面的劲白和菜的翠绿相配,从视觉上能极大地调动起食欲。如果采得多,也可以用沸水掠过,凉拌,这可是稀饭的绝配,不论从色彩还是营养,都叫人食欲大增。 到了麦子“起身”(指麦苗开始长高)的时间,麦田是不能去啦,这时候再去践踏麦苗,收成是要大受影响的。但这时候,荒地河滩、路边崖畔长出了鲜嫩的白蒿子、野苜蓿等,采回家中可和点面粉蒸麦饭,吃法多样,咸吃淡作皆可,主食配菜皆宜,靠的就是你对生活的想象、热爱和向往。气温再高些的时候,仁旱菜、灰灰菜等等随后也是嫩绿灿灿,在微风下摇头晃脑,好像唯恐自己不被发现似得。
《春风和煦野菜香》 《春风和煦野菜香》 杨烨琼 野菜,在西府人眼中,依然是上天赐予的口福之物。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便开始有人寻觅于麦田垄畔,得之者喜不自禁,一顿无污染的、营养丰富的美味将会出现在自家的饭桌上;食之者,直呼“好香!”,其味逸香绵绵,不绝于口。 开春最早的野菜大多来源于麦田、荒地中,有“麦蒿萍”、“油勺子”等,大多贴地而起,低小如草。这些菜采回来,既可以随面条下锅,面的劲白和菜的翠绿相配,从视觉上能极大地调动起食欲。如果采得多,也可以用沸水掠过,凉拌,这可是稀饭的绝配,不论从色彩还是营养,都叫人食欲大增。 到了麦子“起身”(指麦苗开始长高)的时间,麦田是不能去啦,这时候再去践踏麦苗,收成是要大受影响的。但这时候,荒地河滩、路边崖畔长出了鲜嫩的白蒿子、野苜蓿等,采回家中可和点面粉蒸麦饭,吃法多样,咸吃淡作皆可,主食配菜皆宜,靠的就是你对生活的想象、热爱和向往。气温再高些的时候,仁旱菜、灰灰菜等等随后也是嫩绿灿灿,在微风下摇头晃脑,好像唯恐自己不被发现似得。
眉县道光二十四年屏风的故事 眉县道光二十四年屏风的故事 杨烨琼 眉县金渠镇宁渠村的王姓家族,珍藏着一组本族清朝道光年间的家族屏风。 王姓家族的王老先生今年76岁,视屏风为珍宝,从不轻易示人。他说,要守住先人留下来的恩德与王姓家族的历史和精神。 屏风为常见的立式座框,由座框与可装卸内胆两部分组成。座框雕工古朴、严谨,与内胆对应为12框。屏风内胆也是12幅,为双面精裱,一面为“芳躅序”,赭红底,上书柳楷苍劲而清秀,记载并赞颂了王姓先祖的高德之行和家族一直的家德家风;另一面为12个条幅的水墨画,似为家族故事的模画。 据王家的老人说,屏风为王姓家族用物,老人们口头流传:家族喜事,以“芳躅序”示人,赭红底色上笔墨清秀祖德昭昭,教化后人;家族白事,即以水墨绘画示人,水墨黑白,故事列列,谕励族人。 据老人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家族内大事时也曾用过。上世纪的动乱时期,王姓家人尽力巧为保护,才使得屏风幸免于毁,流传下来。 如今,王家族人们视屏风为珍宝,珍爱的正是祖上的善德与家族一直的家德家风。 据屏风上的“芳躅序”记载,王姓在本地为大户望族,家族一直是乐善好施。早在乾隆年间,因接济邑困,济助乡里而获有司“惠比东山”金字牌匾褒奖,金字熠熠,褒勉昭昭。
宰客的马嵬驿南门停车场 昨日下午,与朋友驱车到了马嵬镇,参观完贵妃墓,便去参观马嵬驿景区。因为第一次去马嵬驿景区参观,经当地人介绍和路牌指示,我们来到了马嵬驿南门停车场,进去时问了价格,说十元,几处基本就是这个价,我们便进入找车位,这时另个收费员来收费,却说是20元,我们说刚进说十元怎么现在说20元。收费的年轻人说,“现在车多,涨价了!”强行收取了20元,也没有票据。上图看看(手中大把拿钱的收费年轻人) 想问问,这样的意识、服务态度,何以维持景区长期的发展?如此败坏景区服务形象的行为,难道没有人管? 十块就十块,进去了说是20,扫人的兴。明摆宰客吗?! 适当收费是可以理解的,但骗人、不诚信、随意宰客是丑恶的行为。外围环境应当好好管管 呼吁相关部门要痛下决心,该治理一下了,否则,得来不易的影响和声誉会被个别小丑糟蹋殆尽!
说说马嵬驿南门停车场的收费 昨日下午,与朋友驱车到了马嵬镇,参观完贵妃墓,便去参观马嵬驿景区。因为第一次去马嵬驿景区参观,经当地人介绍和路牌指示,我们来到了马嵬驿南门停车场,进去时问了价格,说十元,几处基本就是这个价,我们便进入找车位,这时另个收费员来收费,却说是20元,我们说刚进说十元怎么现在说20元。收费的年轻人说,“现在车多,涨价了!”强行收取了20元,也没有票据。 上图看看(手中大把拿钱的收费年轻人)想问问,这样的意识、服务态度,何以维持景区长期的发展?如此败坏景区服务形象的行为,难道没有人管?
<<寻访蹇家沟>>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记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诚信超市”在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三楼宽敞的学生活动区,有一个学生“诚信超市”。 说是超市,面积只有30个平方,而且超市里的东西也不多,但却都是学生的日常需用品:铅笔、橡皮、作业本------。 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无人看管,学生若忘带了铅笔、橡皮这些必用品时,可以到“诚信超市”来解决。这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价格在5角到2元不等。学生急需时可以随时取用,只需按物品所标价格向旁边的无人监督“投币箱”投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即可。 说起这个“诚信超市”,校长张占平高兴地说“超市运营以来,由最初的钱物不符到现在的不差分毫,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谈到最初的动因,张占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于引导、在于培养,特别是小孩子。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核心素质和规则,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品质。“诚信超市”旨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素养,养成诚信的社会规则意识。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晓之以理,制订了“诚信在心,文明在行,照价投币,诚信守信”的诚信超市“诚信公约”。 他们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和教育的实践巩固。要求明确,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 学生和老师们都反映,“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校园的塑料垃圾减少了很多、乱花钱乱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这是让二小“诚信超市”最初的设计者们兴奋难抑之处。 如今,小小超市,已然成为了校园内引导、校正、培养学生诚信的德育阵地,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作者:杨烨琼)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记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诚信超市” 在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三楼宽敞的学生活动区,有一个学生“诚信超市”。 说是超市,面积只有30个平方,而且超市里的东西也不多,但却都是学生的日常需用品:铅笔、橡皮、作业本------。 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无人看管,学生若忘带了铅笔、橡皮这些必用品时,可以到“诚信超市”来解决。这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价格在5角到2元不等。学生急需时可以随时取用,只需按物品所标价格向旁边的无人监督“投币箱”投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即可。 说起这个“诚信超市”,校长张占平高兴地说“超市运营以来,由最初的钱物不符到现在的不差分毫,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谈到最初的动因,张占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于引导、在于培养,特别是小孩子。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核心素质和规则,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品质。“诚信超市”旨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素养,养成诚信的社会规则意识。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晓之以理,制订了“诚信在心,文明在行,照价投币,诚信守信”的诚信超市“诚信公约”。 他们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和教育的实践巩固。要求明确,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 学生和老师们都反映,“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校园的塑料垃圾减少了很多、乱花钱乱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这是让二小“诚信超市”最初的设计者们兴奋难抑之处。 如今,小小超市,已然成为了校园内引导、校正、培养学生诚信的德育阵地,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作者:杨烨琼)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记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诚信超市”在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三楼宽敞的学生活动区,有一个学生“诚信超市”。 说是超市,面积只有30个平方,而且超市里的东西也不多,但却都是学生的日常需用品:铅笔、橡皮、作业本------。 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无人看管,学生若忘带了铅笔、橡皮这些必用品时,可以到“诚信超市”来解决。这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价格在5角到2元不等。学生急需时可以随时取用,只需按物品所标价格向旁边的无人监督“投币箱”投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即可。 说起这个“诚信超市”,校长张占平高兴地说“超市运营以来,由最初的钱物不符到现在的不差分毫,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谈到最初的动因,张占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于引导、在于培养,特别是小孩子。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核心素质和规则,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品质。“诚信超市”旨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素养,养成诚信的社会规则意识。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晓之以理,制订了“诚信在心,文明在行,照价投币,诚信守信”的诚信超市“诚信公约”。 他们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和教育的实践巩固。要求明确,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 学生和老师们都反映,“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校园的塑料垃圾减少了很多、乱花钱乱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这是让二小“诚信超市”最初的设计者们兴奋难抑之处。 如今,小小超市,已然成为了校园内引导、校正、培养学生诚信的德育阵地,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作者:杨烨琼)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记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诚信超市”在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三楼宽敞的学生活动区,有一个学生“诚信超市”。 说是超市,面积只有30个平方,而且超市里的东西也不多,但却都是学生的日常需用品:铅笔、橡皮、作业本------。 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无人看管,学生若忘带了铅笔、橡皮这些必用品时,可以到“诚信超市”来解决。这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价格在5角到2元不等。学生急需时可以随时取用,只需按物品所标价格向旁边的无人监督“投币箱”投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即可。 说起这个“诚信超市”,校长张占平高兴地说“超市运营以来,由最初的钱物不符到现在的不差分毫,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谈到最初的动因,张占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于引导、在于培养,特别是小孩子。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核心素质和规则,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品质。“诚信超市”旨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素养,养成诚信的社会规则意识。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对学生晓之以理,制订了“诚信在心,文明在行,照价投币,诚信守信”的诚信超市“诚信公约”。 他们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和教育的实践巩固。要求明确,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 学生和老师们都反映,“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校园的塑料垃圾减少了很多、乱花钱乱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这是让二小“诚信超市”最初的设计者们兴奋难抑之处。 如今,小小超市,已然成为了校园内引导、校正、培养学生诚信的德育阵地,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作者:杨烨琼)
《小小“超市”育诚信》 -------小记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诚信超市”在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三楼宽敞的学生活动区,有一个学生“诚信超市”。 说是超市,面积只有30个平方,而且超市里的东西也不多,但却都是学生的日常需用品:铅笔、橡皮、作业本------。 说他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无人看管,学生若忘带了铅笔、橡皮这些必用品时,可以到“诚信超市”来解决。这里的商品明码标价,价格在5角到2元不等。学生急需时可以随时取用,只需按物品所标价格向旁边的无人监督“投币箱”投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即可。 说起这个“诚信超市”,校长张占平高兴地说“超市运营以来,由最初的钱物不符到现在的不差分毫,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谈到最初的动因,张占平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在于引导、在于培养,特别是小孩子。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核心素质和规则,也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品质。“诚信超市”旨在引导、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和素养,养成诚信的社会规则意识。 他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对学生晓之以理,制订了“诚信在心,文明在行,照价投币,诚信守信”的诚信超市“诚信公约”。 他们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和教育的实践巩固。要求明确,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操作性强 学生和老师们都反映,“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校园的塑料垃圾减少了很多、乱花钱乱吃零食的现象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这是让二小“诚信超市”最初的设计者们兴奋难抑之处。 如今,小小超市,已然成为了校园内引导、校正、培养学生诚信的德育阵地,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烨琼)
凤翔“义坞”村的历史故事 《凤翔“义坞”村的历史故事》 在凤翔县城东南不远处的纸坊乡高王寺村,有一个自然村叫“义坞”堡。 说起“义坞”堡的来历,那可真是历史悠远,还得从2660年前说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葫芦
花美
美景
奇石
寺院一角
陵头村白皮松
眉县《宁曲重修水记》碑的历史故事 眉县《宁曲重修水记》碑的历史故事 杨烨琼 据明、清《眉县志》记载和眉县金渠镇宁渠(即原宁曲)村老人们回忆,村里曾有一通古碑,碑额有“宁曲重修水记”六个篆书大字。提起这块碑石,村里老人们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当我们细读这通石碑的碑文时,794年前的社会场景、乡贤达士的济世之德便会如影像般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 原来宁曲这个地方,早在春秋时期便因“厥田沃壤,物产丰茂”而使得此地居民也“富庶甲于境内”,是块宝地。但是,由于此地土层深厚且夹杂砂石,在当时凿井极难,而且井需深过十丈,汲水极为不便。若遇到少雨季节,此地便常常井中断水,人们只能到远离村子的河边去背水维生。百姓的吃水之苦被当时“侨寓于秦”的卫国人宁戚了解到。 宁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春秋时期卫惠公(前 686年 -前 669年在位)时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 当时宁戚看到百姓吃水如此艰难,对“民苦”的恻隐之心使他暗下决心,决定“易其所难”。于是他查看了地理,顺着地势,浚引“赤水”(即今红河谷之出水),“使赤谷水北过亮伏,暨礼义社,又北过吴家社,以至宁曲,又折数弧导流。其水经流多寡有常,无相争夺,使居民上下均得食用,不假于远负而深汲。”浚引水渠的成功使得民众“逸其所劳,而易其所难”,享受到极大的便利。妇孺欢悦,耄耋称颂。因为宁戚浚引成渠,造福百姓,所以“宁曲”这个村名从那时便因那事那渠而开始使用了。宁,取宁戚之姓;曲,指小渠依地势弯曲之意。村名中饱含着人们对这个“目民之害者,相于除其害”的贤者的感谢与纪念。 据碑文记载,到金宣宗兴定五年( 1221年)时,依然是“(宁戚)故宅遗址,犹有存者。村之东北有冢,曰:相(传宁戚曾为齐国相)之冢也。岁时祭祀,故俗相传,礼无少衰”。可见,遗址犹存,祭祀世传,礼无中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链条。 时至今日,在宁渠村,人们依然将那片曾有宁公大冢的田块称为“宰相坟”。 文化,以其执着的力量,在岁月中刻画有痕,让我们去勉怀贤者之德,受南风之惠。 宁戚解民之忧后,商旅至齐,“饭牛叩角”,被齐桓公拜为大夫;后经名臣管仲推荐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事见《管子·小匡》),成为齐桓公主要辅臣之一。而他在秦地解民之难浚引的那条清波荡漾的宁曲渠却一直造福着乡人并被世代传颂。
眉县齐镇老城墙残存雄姿
眉县齐镇老城墙雄姿
西北最大、有160年树龄的菩提树在眉县
西北最大菩提树在眉县
眉县有西北160年树龄菩提树
咱眉县这地(转自新浪“眉坞过客”博文) 咱眉县这地,南依秦岭,北托渭水,一条狭长的地带,正处于西府的边缘。正是这样,它汲取了关中腹地的精华,孕育了独特的一块地域文化。虽不上“金周至,银户县”的富有,却也融汇了古今文明,淀成了今日的勤劳善良奋发向上的一群人。 至于董卓那厮如何占据眉坞,抢掠宫中财宝至此,又如何建古眉坞,后败于斯,事已久远,不堪回首。宋巧巧告状是如何从眉县到法门寺解决争端,也已成为了历史的公案。“屠神”白起离眉,久久未归,常兴塬的土被黄土高坡的风吹了一世又一世。他们都随历史的秋风落在了夕阳下,可有一位老人在迷糊岭上一站就是几个世纪,至今被人传唱。他就是宋代的大儒横渠先生张载,他的思想漂洋过海到过许多国家,引无数海内外学者竞折腰。昔日的横渠书院如今也焕发了生机,迎四海文人前来驻足,大贤的安息地代镇沟,棵棵苍翠的橡树正沾染作者圣贤灵气,将它远播于方圆,使周围的人们受到它的恩泽。在横渠古镇,一个散发浓郁古今气息的张载文化示范区正在崛起。抗战时期的著名将领李达旧地,建起了李达将军纪念馆,成为新的红色教育基地。 眉县农业发展已是近年之事。尤其是农业转型期,多种产业齐头并进,一村一品更是加快了它的进程。草莓、葡萄、猕猴桃、大樱桃、红辣椒等等,一个个绽放在眉坞经济的枝头。特别是猕猴桃国家级示范区、果品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就是眉县农业成熟的标志。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刚一吹响,咱眉县人就动起来。咱们有着众多的资源,可不能浪费。尤其是旅游这块宝,一定要让它发挥好作用。东以秦岭主峰太白山为龙头,打造的国家级旅游文化区。西有斜峪关水库为中心带动古齐镇的文化发展。中间加以红河谷迷人景色,带动的猕猴桃观光休闲区。伴随旅游产业而生的第三产业,越来也成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每年举办的登山节、赏雪节、文化研讨会等,更增添了旅游的内涵。 一滴滴太白酒沐浴着眉坞的一草一木,皇城砖机的轰鸣声早已传遍了国外。如今,草木丛生的霸王河滩,机器隆隆,厂房林立,许多大型企业扎根其间,增添了眉坞这块土地厚实的分量。再看眉坞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孕育。 这就是咱眉县这地,虽只有三十来万人,在西府大地上作为一个小县,受着种种的非议。却个个精神饱满,走在建设新眉坞的康庄大道上,勇往直前。就如一位宝鸡文化名人所说的,这里的人很大胆,口袋有99块钱,也要借1块,凑足100元来化。其实这正体现了咱眉县人的敢于创新、敢于超越精神。(转自新浪“眉坞过客”博文)
咱眉县这地(转自新浪“眉坞过客”博文) 咱眉县这地,南依秦岭,北托渭水,一条狭长的地带,正处于西府的边缘。正是这样,它汲取了关中腹地的精华,孕育了独特的一块地域文化。虽不上“金周至,银户县”的富有,却也融汇了古今文明,淀成了今日的勤劳善良奋发向上的一群人。 至于董卓那厮如何占据眉坞,抢掠宫中财宝至此,又如何建古眉坞,后败于斯,事已久远,不堪回首。宋巧巧告状是如何从眉县到法门寺解决争端,也已成为了历史的公案。“屠神”白起离眉,久久未归,常兴塬的土被黄土高坡的风吹了一世又一世。他们都随历史的秋风落在了夕阳下,可有一位老人在迷糊岭上一站就是几个世纪,至今被人传唱。他就是宋代的大儒横渠先生张载,他的思想漂洋过海到过许多国家,引无数海内外学者竞折腰。昔日的横渠书院如今也焕发了生机,迎四海文人前来驻足,大贤的安息地代镇沟,棵棵苍翠的橡树正沾染作者圣贤灵气,将它远播于方圆,使周围的人们受到它的恩泽。在横渠古镇,一个散发浓郁古今气息的张载文化示范区正在崛起。抗战时期的著名将领李达旧地,建起了李达将军纪念馆,成为新的红色教育基地。 眉县农业发展已是近年之事。尤其是农业转型期,多种产业齐头并进,一村一品更是加快了它的进程。草莓、葡萄、猕猴桃、大樱桃、红辣椒等等,一个个绽放在眉坞经济的枝头。特别是猕猴桃国家级示范区、果品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就是眉县农业成熟的标志。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刚一吹响,咱眉县人就动起来。咱们有着众多的资源,可不能浪费。尤其是旅游这块宝,一定要让它发挥好作用。东以秦岭主峰太白山为龙头,打造的国家级旅游文化区。西有斜峪关水库为中心带动古齐镇的文化发展。中间加以红河谷迷人景色,带动的猕猴桃观光休闲区。伴随旅游产业而生的第三产业,越来也成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每年举办的登山节、赏雪节、文化研讨会等,更增添了旅游的内涵。 一滴滴太白酒沐浴着眉坞的一草一木,皇城砖机的轰鸣声早已传遍了国外。如今,草木丛生的霸王河滩,机器隆隆,厂房林立,许多大型企业扎根其间,增添了眉坞这块土地厚实的分量。再看眉坞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孕育。 这就是咱眉县这地,虽只有三十来万人,在西府大地上作为一个小县,受着种种的非议。却个个精神饱满,走在建设新眉坞的康庄大道上,勇往直前。就如一位宝鸡文化名人所说的,这里的人很大胆,口袋有99块钱,也要借1块,凑足100元来化。其实这正体现了咱眉县人的敢于创新、敢于超越精神。(转自新浪“眉坞过客”博文)
美艳的凌霄花
眉坞荷艳
美丽眉坞
听说齐镇有座古城,闲暇便去寻访。姜眉公路上庙段这个村庄(上庙六队)就是要寻访的地方
眉坞夜景
秀美河滨
眉坞夕照
槐树林变公园,真美!
人们都叫我“打碗花”。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片黄土地上的善良的老人们为了保护我,常吓唬小孩“千万别去碰,碰了吃饭就会打破碗”。老人们说的极认真,小孩们也就信以为真。而且,那个中午放学回家攥了一大把“打碗花”的小胖,吃饭时不知怎么就打破了家里吃饭的粗瓷碗,被他妈妈打的做杀猪叫。因为在那个时代,那个碗,要一碗的麦子才能换来。后来,就连我不用记就记住了我的名字“打碗花”,而对于我的的学名、大名却怎么记也记不起来。我是一种普通的花,是黄土地上极常见的花。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不用防虫、不用催红剂、不用膨大剂,自自然然的生长、自自然然的开花。崖畔上、大路边到处有我们靓丽的身影。你看与不看,我都在这里;你赏与不赏,我都会怒放。我与春风接吻、我与蓝天相恋,我享受蒙蒙细雨的滋润,我享受瓢泼雷雨的刺激,我享受狂风暴雨的挑战。我知道,每一天都会是新的,每一天都是一个积累。我努力,因为我爱这一片黄土地;我向上,我热爱太阳的明亮。我的长像如同喇叭样,因为我想歌唱像我一样平凡的生命,我想歌唱黄土地上可爱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
涸泽之蛇 <涸泽之蛇> 河干了,蛇要搬家,一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到前面,我跟在你后面,人看见的话,就一定会认为是一般的蛇过路罢了,定会先将你杀掉。不如我们两口相衔,你把我背着走,那么人们见了,就认为我是神君。” 于是,两条蛇相衔而行,大蛇背着小蛇,人们见了都远远躲开,并且说:“这是神君啊!” 寓意:遇事要认真观察,弄清实质,识别诡计。
关于四川被打女卢琴的道歉信(四川被打女卢琴的道歉信)
横渠张载祠
“贫僧不想和你们眉坞人说话!”(小段子) 一高僧随机问一眉坞人:”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此眉坞人说:”我要一筐鱼。”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眉坞人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高僧:”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眉坞人说话!“ 哈哈。
贫僧不想和你们眉坞人说话!(小段子) 一高僧随机问一眉坞人:”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此眉坞人说:”我要一筐鱼。”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眉坞人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高僧:”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眉坞人说话!“ 哈哈。
漂亮的紫穗槐
又到槐花飘香时
蕚红飘香,春泥润根
河堤鸢尾艳丽绽放
鸢尾艳丽绽放
河堤的鸢尾艳丽绽放放
晴日远眺美丽的太白山
湿地公园真漂亮
晴日远眺美丽的太白山
晴日远眺美丽的太白山
邾文公迁都(历史故事) 《左传》记载,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将邾国迁都于峄山之阳,是邾文公顺乎民心之举。 但是卜辞上说,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非常担心邾文公的身体,纷纷劝阻迁都。 邾文公却说,上天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至于我的生命如何,这是天意,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就迁吧。他毅然将国都由訾娄迁至峄山之阳。 不久,邾文公真的病死了。 邾文公虽死犹生,因为迁都后人民活得比以前幸福,而他的生命就依存在人民的幸福中。
眉坞春来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