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狼丶李刚 雪狼丶李刚
关注数: 1 粉丝数: 35 发帖数: 11,627 关注贴吧数: 15
美国X-47B无人机在航母上成功完成首次着舰 [据NBC新闻网2013年7月10日报道]美国海军10日宣布,一架X-47B无人机在“乔治·布什”号航母上成功完成首次着舰,此举不仅意味着海军能够推进其研发具有持续监视和打击能力的无人机的计划,也意味着美国海军可以再不依靠他国海军基地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 试验过程中,X-47B从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起飞,飞向“布什”号航母,并利用尾钩实现阻拦着舰。据海军无人航空和打击武器项目执行官称,此次飞行,包括无人机着舰时的位置,以及尾钩弹起的距离都与计划高度一致。 在实现成功着舰的一小时内,X-47B从舰上起飞,再次完成着舰。在准备进行第三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着舰时,X-47B发现航空计算机存在异常,因此取消了着舰,飞往瓦勒普斯岛空军基地,并安全着陆。未来几天,如果航空日程允许,海军将对X-47B进行额外的试验和分析。 X-47B无人机由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开发,机长11.63米、翼展18.92米,拥有“飞翼”式隐形气动外形,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飞碟。X-47B于2011年首飞,并在2013年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地面及舰载测试。2013年5月14日,X-47B从“布什”号航母上成功进行起飞测试,并于一小时后降落马里兰州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张洛晴 常润华)
缅甸海军拟全面换装中国数据链 购C802A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7月刊报道,缅甸海军的江湖Ⅱ改型导弹护卫舰第一次参加兰卡威海军展览。缅甸海军的官员表示:他们今年还会出访更多的东南亚国家,目前正在考虑中的国家是新加坡。   文章称,缅甸海军方面表示:参加此次展览的F21是在2012年3月从广州接受的,人员训练在广州完成,最大的改良是换装了C-802舰对舰导弹,早前有西方媒体报道这艘军舰可能装备了C-802A,是不正确的。两种导弹的射程分别是120公里和180公里。于此同时,F21还换装了中国海军使用的双向数据链系统。   文章称,缅甸海军计划为主要的缅甸海军大型水面舰都换装中国生产的数据链作战系统。基于比较有限的经费,F21没有配备有效的舰对空导弹、拖曳声纳等。 -   此外,孟加拉国海军也为F36巡逻舰(从英国购买)加装了4枚中国生产的C-704舰对舰导弹,一门76毫米快速舰炮。目前为止伊朗海军得到了C-704导弹,并且自己生产。此外,搜索雷达、火控雷达也是中国造。   F36排水量为1427吨,最大速度只有18节,为何在这样的巡逻船上安装小型化的C-704?作战意图不明,原因可能是经费问题。   C-704采用红外线的诱导系统,弹头重量130公斤,巡航高度15-30米,主要是为直升机和导弹快艇设计。(审稿:刘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il.huanqiu.com%2Fobservation%2F2013-07%2F4116681.html&urlrefer=36409b402e6a92d82592c876954afe4b
【七剑下天山】简介目前公开图片曝光的歼-15的七架原型机 我大沈霍伊之十五式单座试舰战,自2009年8月31日首飞以来,至今至少制造完成了七架试飞用原型机和一架静力试验用机。 (现在可以加上X架0批次预生产批次飞机了) 2012年9月25日,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人民海军,举国同庆。但是因为甲板上暂时还没有搭载舰载机,竟被一些如李大眼之流跳梁小丑污蔑哂笑,且不论其干爹美利坚的航母交付部队的时候甲板上一样空空如也,单论目前,七架原型机用于完成现阶段的科研试飞任务也已经足够,本菜特意根据公开图片编辑制作了这个帖子,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碧海飞鲨已经羽翼渐丰,很快就能和辽宁舰一并驰骋大洋。 (现在啥都不用说了,公知滚蛋) 为了节省研制时间,歼-15的气动布局直接沿用了苏-33的,其机体结构和材料是在参照苏-33的原型机T-10K-3的基础上(防腐蚀抗冲击结构,折叠翼,起落架等等),部分应用了歼-11B/BS的研发成果而来。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目前所使用的航电设备和歼-11B/BS同一水准,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及未来几年我国航母舰载机以夺取海上制空权为主的任务需求,也完全具备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 (全数字电传,可以使用海军所有型号的机载武器) 从昨天公开的航空母舰甲板照片上的多处橡胶擦痕来看,歼-15至少进行了主起落架接触甲板而后复飞的“蜻蜓点水”式模拟着舰试验。这种试验主要目的是测试舰载机的ILS系统等是否工作准确正常,着陆引导灯能否准时有效向舰载机飞行员及时提供修正姿态指示的信号等等,多次模拟着舰之后,距离完成正式着舰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的距离。 (哈哈,已经捅破了) 当然,对于舰载机而言,起飞与着舰试验仅仅是定型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已,相关的飞行包线,战术试飞,以及航电武器测试等等内容也很繁重,这就是为什么歼-15是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上拥有数量最多的原型机的型号的原因,需要多架飞机平行试飞以保证进度。 (所以要预生产批次啊) 按照歼-10试飞的经验,为了能够尽早完成有关各项技战术性能的试飞,歼-15也有可能会生产一定数量的预生产型用来加快进度。 (那是必须的,求明年年初上大批量吧,沈霍伊的产能得进一步提高以告慰老罗在天之灵,必须的!)
《 人民日报 》:大飞机C919力争争明年首飞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记者谢卫群、赵展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3日向记者透露,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将是项目工程发展阶段关键一年,在安全至上的原则下,力争2014年底实现首飞。   “这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的现代大型飞机。” 吴光辉告诉记者,目前飞机结构设计已确定,已进入全面制造阶段,目前累计订单已达380架。“项目完成了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和预发展三个阶段工作,全面转入工程发展阶段。”   吴光辉表示贯穿大飞机C919研制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安全至上”。因为C919设计中采用了新材料、新设计,为确保安全性可靠性,降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技术风险,中国商飞公司2010年开展了中央翼、襟翼、后压力框、后机身、吊挂、铝锂合金机身等直段、平尾七大部段的试制工作,共设计制造3724个零件,实施并验证了铝锂合金制孔铆接等10余种新工艺。   为进一步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C919大型客机还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2011年以来,就在国内外开展了几十项风洞试验,累计完成了9000多次吹风试验。   “2013年是C919项目工程发展阶段的关键一年,也是保障飞机安全至关重要的一年。”吴光辉介绍,中国商飞公司今年将完成全机详细设计评审、40多项风洞试验和结构强度试验等多项与客机安全休戚相关的工作。
【新闻】130709中国1.2米压跨超风洞即将完成 推动航空技术 中航工业气动院副总工程师张连河告诉记者:“风洞试验就是在地面上人为创造一个‘天空’,实现模拟飞行器在空中各种复杂的飞行装填,获取试验数据。新型飞机在设计阶段必须要进行风洞试验。”飞行器在实际飞行时,飞行器在动,气流静止。而风洞试验则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即飞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速度反方向吹来的作用。张连河解释道,风洞试验时,试验人员就将飞行器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固定在风洞中,人为制造气流,从而实现飞行器不动,气流运动的状态,以此模拟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并依据获取的数据测定飞机气动布局是否合理,得知该飞行器的设计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性能。   “要研制飞机,离开风洞试验将寸步难行”   “从事航空工作的人都知道,风洞是飞行器研制中必不可少的设备,要研制飞机,离开风洞试验将寸步难行。”在气动院FL-9低速增压风洞前,据介绍,ARJ21新支线飞机就曾经在这里进行试验。该风洞是国内唯一一座低速增压风洞,它的建成不但填补了我国低速高雷诺数风洞的空白,使我国空气动力试验基础设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对我国飞机研制,特别是大飞机项目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飞行性能是衡量一架飞机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决定飞机飞行性能的重要因素就是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空气动力主要取决于飞机的布局。设计飞机首先是确定其布局,由此确定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并推算飞行性能。可以说,从飞机总设计师提出设计构思,直到飞机飞上蓝天,以及在投入营运之前都需要做大量的风洞试验。   “风洞代表一个国家航空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   “风洞代表一个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大型先进风洞对飞行器研制以及航空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连河告诉记者,一代设备对应一代飞行器。研制先进的飞行器,必须要有对该飞行器进行试验验证的更先进的地面设备,更需要先进的风洞做支撑。同时,风洞的规模和完善程度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据介绍,气动院一直承担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的高低速风洞试验任务,参与了几乎所有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工作,歼轰7、歼8、歼10系列等飞机都曾经在这里进行过风洞试验。   “风洞能力的提高会助力科研工作者研制出性能更优越的飞行器。”张连河介绍,气动院目前拥有高低速风洞7座,在建风洞3座。在建的8米×6米低速风洞、4.5米×3.5米低速风洞及1.2米压跨超风洞目前正在调试阶段。这三座风洞的建成将对我国飞机的研制产生极大的推动和技术牵引作用,可以为大型飞机的研制提供精细化、综合化、高精准度的气动力试验,为气动力设计技术的发展提供性能卓越的大型试验与验证设备平台,提高我国航空气动力的研究能力。
中国1.2米压跨超风洞即将完成 推动航空技术 中航工业气动院副总工程师张连河告诉记者:“风洞试验就是在地面上人为创造一个‘天空’,实现模拟飞行器在空中各种复杂的飞行装填,获取试验数据。新型飞机在设计阶段必须要进行风洞试验。”飞行器在实际飞行时,飞行器在动,气流静止。而风洞试验则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即飞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速度反方向吹来的作用。张连河解释道,风洞试验时,试验人员就将飞行器等比例缩小的模型固定在风洞中,人为制造气流,从而实现飞行器不动,气流运动的状态,以此模拟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并依据获取的数据测定飞机气动布局是否合理,得知该飞行器的设计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性能。   “要研制飞机,离开风洞试验将寸步难行”   “从事航空工作的人都知道,风洞是飞行器研制中必不可少的设备,要研制飞机,离开风洞试验将寸步难行。”在气动院FL-9低速增压风洞前,据介绍,ARJ21新支线飞机就曾经在这里进行试验。该风洞是国内唯一一座低速增压风洞,它的建成不但填补了我国低速高雷诺数风洞的空白,使我国空气动力试验基础设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对我国飞机研制,特别是大飞机项目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飞行性能是衡量一架飞机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决定飞机飞行性能的重要因素就是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空气动力主要取决于飞机的布局。设计飞机首先是确定其布局,由此确定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并推算飞行性能。可以说,从飞机总设计师提出设计构思,直到飞机飞上蓝天,以及在投入营运之前都需要做大量的风洞试验。   “风洞代表一个国家航空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   “风洞代表一个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大型先进风洞对飞行器研制以及航空工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连河告诉记者,一代设备对应一代飞行器。研制先进的飞行器,必须要有对该飞行器进行试验验证的更先进的地面设备,更需要先进的风洞做支撑。同时,风洞的规模和完善程度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据介绍,气动院一直承担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的高低速风洞试验任务,参与了几乎所有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工作,歼轰7、歼8、歼10系列等飞机都曾经在这里进行过风洞试验。   “风洞能力的提高会助力科研工作者研制出性能更优越的飞行器。”张连河介绍,气动院目前拥有高低速风洞7座,在建风洞3座。在建的8米×6米低速风洞、4.5米×3.5米低速风洞及1.2米压跨超风洞目前正在调试阶段。这三座风洞的建成将对我国飞机的研制产生极大的推动和技术牵引作用,可以为大型飞机的研制提供精细化、综合化、高精准度的气动力试验,为气动力设计技术的发展提供性能卓越的大型试验与验证设备平台,提高我国航空气动力的研究能力。
【新闻】130709中国22nm工艺获重大突破 全球仅有Intel量产 说起先进的半导体工艺,Intel、IBM、台积电、三星电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肯定会立刻出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而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国内在这方面的差距还非常非常大,只有中芯国际能拿得出手,但也总比国外落后几个时代。 不过据《中国科学报》最新消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先导工艺研发中心)通过4年的艰苦攻关,在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与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在国内首次采用后高K工艺成功研制出包含先进高K/金属栅模块的22纳米栅长MOSFETs,器件性能良好。 由于这一工作采用了与工业生产一致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具备向产业界转移的条件,因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升级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建成了一个能够开展2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研发的工艺平台。 这标志着,我国也加入了高端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的国际俱乐部。优势互补 “穿插侦察”齐上阵 4位“千人计划”、5位中科院百人计划,30多位工业界核心的工程师团队……先导工艺研发中心拥有这样一支令人艳羡的国际化研发团队。 “我们整个项目团队在构架上做得比较好。海归跟本土团队结合得水乳交融,形成优势互补。”该中心主任赵超表示。 2009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的支持下,微电子所成团队引进了一大批海归,建成了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的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杨世宁、朱慧珑、赵超、闫江4位“千人”在磨合中迅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决策团队,在4年艰苦的攻关中拧成一股绳,打出了漂亮的短传配合。 例如,杨世宁原是中芯国际的首席运营官,现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执行顾问一职。他具有非常丰富的产业化运营经验,是一个“会做减法的人”,能始终把握主干,而将枝枝叶叶修剪掉,使项目迅速有效率地直奔目标。 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和项目首席专家朱慧珑,是来自IBM的引领发明家和发明大师,主要负责整体技术路线的制定和布局,在器件物理、工艺研发、TCAD和知识产权布局等发挥主导作用。他身先士卒,在项目中完成了200多项专利申请。 赵超曾在世界著名的研发中心IMEC从事了10多年研发工作,其研发领域涵盖集成电路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对8英寸、12英寸工艺线上多个技术代工艺研发有较全面的经验。 2011年,他受命担任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主任一职,负责中心的行政领导工作;同时,作为项目的副首席专家,他负责工艺平台的建设工作,对研发中心整体建设付出了大量的艰苦劳动。 闫江则拥有在英飞凌公司美国研发部10年的工业界研发经验。他曾参与和负责了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和32纳米技术代的产品研发项目。作为项目的副首席专家,他负责工艺整合子课题的领导工作,带领着30多名工程师冲锋在第一线。 对于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使命,几位“千人计划”专家有着一致的认识:“我们是国家集成电路工艺研发战役中的‘穿插部队’和‘侦察部队’”。 朱慧珑解释道:“穿插部队的特点和任务就是:一要效率高,二要能占领战略要地。”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作为穿插部队,它的一个优势就是快速、灵活,可以先于工业界的“大部队”插入敌后,并用专利布局的方法占领与其投入相称的战略要地。 压力山大 时间节点见真章 “4年之前,对22纳米项目能否成功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对此,我们非常理解,毕竟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项目。”赵超说。 在此之前,我国曾有过几次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的努力,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战略目标。面对国家数亿元的大投入和高期待,以及业界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几位“千人计划”专家承受着巨大压力。 “做这项大工程,我们有一两年都睡不好觉,‘压力山大’啊!”赵超在回忆道,“你能明显感到别人质疑的目光,却无法解释。我们真有点像挖山的愚公,只能希望用劳作来感动上天。” 在2012年4月,当第一个验证工艺设备器件研制出来时,团队所有人都挤在那小小的示波器前等待结果。 当在看到验证的原理器件出来的那一刹那,在场的所有人都“眼泪汪汪”的。 这项工程不仅面临着从无到有的技术难度,还面临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节点。 由于资金等现实问题,闫江的工艺整合集成子课题的完成时间被迫由两年时间缩短至7个月。 为了保证任务按时完成,闫江要保证每批次的流片实验一次成功。为此,他与工艺线上的30多位工程师每天仔细地检测各个工艺步骤是否符合设定的特性,将差错的苗头消灭在第一时间,保证每一步流片的质量。 在7个月内,线上的工程师一度24小时连轴转,片子从这个机台出来就被抱着跑向下一个机台。就这样,他们用15天跑完了全程近300道工艺步骤的流程,达到工业界研发的最快速度。 最终,6个批次的流片实验全部一次成功,团队按时完成了工艺整合集成的项目任务。 拉长战线 为转化生产作铺垫 在谈到团队建设时候,海归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 这批海归以及从国内遴选出来的精兵强将,都是叶甜春一个一个挖来的,有的甚至是在别人的招聘会场上“劫来的”。 专家们表示,加盟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叶甜春的感召力。微电子所副所长陈大鹏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奠基人和研究所人才战略最直接的执行者。经他之手,一个一个海归加入团队,开始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的创业进程。 正是这一广揽人才的做法,带来了科研理念更新和科研模式质的改变。例如,朱慧珑带来了专利先行的思想,并为项目结出丰硕成果。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项目过程中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带动的科研模式,始终坚持“专利先行”的战略。 “过去,我国在知识产权建设上没有合理的战略布局,我们辛辛苦苦研发的技术早就被别人申报了专利。这样,即使有自主研发,也做不到自主知识产权。”赵超感叹道。 在该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微电子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科院微系统所的联合项目组完成了1369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424项国际专利申请,为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坚持“通过做项目锤炼团队”的原则,建设成一个在科研人员、科研条件上堪称国际水平的平台。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呈现给国家一支研究力量,而不单单是完成一项科研工作。”赵超如是说。 建成的平台对后续项目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心正在着手开展16/14纳米技术的研发。 “我们现在进展得非常顺利,在跑步追赶,差距不断缩小。”赵超表示。现在,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研发效率和质量管理系统都是工业化标准的,得到工业界研发伙伴的充分认可。 同时,项目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他课题和整个产业链起到了直接的支撑作用。“我们完成了专项交付的各项战略任务。”赵超表示,“研发中心不仅在先导工艺技术研发上起到国家队的作用,同时成为国产半导体装备和材料的验证基地、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该领域的国际交流基地。” 下一步,该中心将加入专项部署的更大规模的“战役”,把先导技术转化成工业生产技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22纳米半导体工艺获重大突破 全球仅有Intel量产 说起先进的半导体工艺,Intel、IBM、台积电、三星电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肯定会立刻出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而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国内在这方面的差距还非常非常大,只有中芯国际能拿得出手,但也总比国外落后几个时代。 不过据《中国科学报》最新消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先导工艺研发中心)通过4年的艰苦攻关,在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与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在国内首次采用后高K工艺成功研制出包含先进高K/金属栅模块的22纳米栅长MOSFETs,器件性能良好。 由于这一工作采用了与工业生产一致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具备向产业界转移的条件,因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升级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建成了一个能够开展2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研发的工艺平台。 这标志着,我国也加入了高端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的国际俱乐部。优势互补 “穿插侦察”齐上阵 4位“千人计划”、5位中科院百人计划,30多位工业界核心的工程师团队……先导工艺研发中心拥有这样一支令人艳羡的国际化研发团队。 “我们整个项目团队在构架上做得比较好。海归跟本土团队结合得水乳交融,形成优势互补。”该中心主任赵超表示。 2009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的支持下,微电子所成团队引进了一大批海归,建成了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的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杨世宁、朱慧珑、赵超、闫江4位“千人”在磨合中迅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决策团队,在4年艰苦的攻关中拧成一股绳,打出了漂亮的短传配合。 例如,杨世宁原是中芯国际的首席运营官,现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执行顾问一职。他具有非常丰富的产业化运营经验,是一个“会做减法的人”,能始终把握主干,而将枝枝叶叶修剪掉,使项目迅速有效率地直奔目标。 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和项目首席专家朱慧珑,是来自IBM的引领发明家和发明大师,主要负责整体技术路线的制定和布局,在器件物理、工艺研发、TCAD和知识产权布局等发挥主导作用。他身先士卒,在项目中完成了200多项专利申请。 赵超曾在世界著名的研发中心IMEC从事了10多年研发工作,其研发领域涵盖集成电路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对8英寸、12英寸工艺线上多个技术代工艺研发有较全面的经验。 2011年,他受命担任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主任一职,负责中心的行政领导工作;同时,作为项目的副首席专家,他负责工艺平台的建设工作,对研发中心整体建设付出了大量的艰苦劳动。 闫江则拥有在英飞凌公司美国研发部10年的工业界研发经验。他曾参与和负责了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和32纳米技术代的产品研发项目。作为项目的副首席专家,他负责工艺整合子课题的领导工作,带领着30多名工程师冲锋在第一线。 对于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使命,几位“千人计划”专家有着一致的认识:“我们是国家集成电路工艺研发战役中的‘穿插部队’和‘侦察部队’”。 朱慧珑解释道:“穿插部队的特点和任务就是:一要效率高,二要能占领战略要地。”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作为穿插部队,它的一个优势就是快速、灵活,可以先于工业界的“大部队”插入敌后,并用专利布局的方法占领与其投入相称的战略要地。 压力山大 时间节点见真章 “4年之前,对22纳米项目能否成功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对此,我们非常理解,毕竟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项目。”赵超说。 在此之前,我国曾有过几次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的努力,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战略目标。面对国家数亿元的大投入和高期待,以及业界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几位“千人计划”专家承受着巨大压力。 “做这项大工程,我们有一两年都睡不好觉,‘压力山大’啊!”赵超在回忆道,“你能明显感到别人质疑的目光,却无法解释。我们真有点像挖山的愚公,只能希望用劳作来感动上天。” 在2012年4月,当第一个验证工艺设备器件研制出来时,团队所有人都挤在那小小的示波器前等待结果。 当在看到验证的原理器件出来的那一刹那,在场的所有人都“眼泪汪汪”的。 这项工程不仅面临着从无到有的技术难度,还面临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节点。 由于资金等现实问题,闫江的工艺整合集成子课题的完成时间被迫由两年时间缩短至7个月。 为了保证任务按时完成,闫江要保证每批次的流片实验一次成功。为此,他与工艺线上的30多位工程师每天仔细地检测各个工艺步骤是否符合设定的特性,将差错的苗头消灭在第一时间,保证每一步流片的质量。 在7个月内,线上的工程师一度24小时连轴转,片子从这个机台出来就被抱着跑向下一个机台。就这样,他们用15天跑完了全程近300道工艺步骤的流程,达到工业界研发的最快速度。 最终,6个批次的流片实验全部一次成功,团队按时完成了工艺整合集成的项目任务。 拉长战线 为转化生产作铺垫 在谈到团队建设时候,海归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 这批海归以及从国内遴选出来的精兵强将,都是叶甜春一个一个挖来的,有的甚至是在别人的招聘会场上“劫来的”。 专家们表示,加盟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叶甜春的感召力。微电子所副所长陈大鹏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奠基人和研究所人才战略最直接的执行者。经他之手,一个一个海归加入团队,开始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的创业进程。 正是这一广揽人才的做法,带来了科研理念更新和科研模式质的改变。例如,朱慧珑带来了专利先行的思想,并为项目结出丰硕成果。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项目过程中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带动的科研模式,始终坚持“专利先行”的战略。 “过去,我国在知识产权建设上没有合理的战略布局,我们辛辛苦苦研发的技术早就被别人申报了专利。这样,即使有自主研发,也做不到自主知识产权。”赵超感叹道。 在该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微电子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中科院微系统所的联合项目组完成了1369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424项国际专利申请,为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坚持“通过做项目锤炼团队”的原则,建设成一个在科研人员、科研条件上堪称国际水平的平台。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呈现给国家一支研究力量,而不单单是完成一项科研工作。”赵超如是说。 建成的平台对后续项目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心正在着手开展16/14纳米技术的研发。 “我们现在进展得非常顺利,在跑步追赶,差距不断缩小。”赵超表示。现在,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的研发效率和质量管理系统都是工业化标准的,得到工业界研发伙伴的充分认可。 同时,项目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他课题和整个产业链起到了直接的支撑作用。“我们完成了专项交付的各项战略任务。”赵超表示,“研发中心不仅在先导工艺技术研发上起到国家队的作用,同时成为国产半导体装备和材料的验证基地、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该领域的国际交流基地。” 下一步,该中心将加入专项部署的更大规模的“战役”,把先导技术转化成工业生产技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吊车造英国航母 上海振华再打脸 英国航母组装所用的重型龙门吊,赫然标着“上海振华ZPMC”的字样。该起重机名为“歌利亚”,高70米,跨度120米,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龙门吊。2011年12月由中国运往英国罗谢斯船厂。该龙门吊用于英国航母船体分段、艏部分段、“岛”式上层建筑和飞机升降机的吊放与安装。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7月8日 近日,英国最新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建造过程中的一组图片受到中国军事爱好者的关注,“女王”号航母进行舰岛组装用的重型龙门吊车,上面赫然标着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字样。 作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的一员,英国长期执行对中国的所谓武器禁运。别说高精尖的海军战舰,就连稍微先进的舰船、飞机设备,中国都别想花钱从英国买到,除非是西方认为已过时、淘汰的一些东西。然而,作为英国最尖端武器代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却是由中国机械来组装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西方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的一种民族歧视。中国对美国和欧洲从来没有任何威胁,却长期遭到这种不公平待遇。更何况,美国和欧洲却积极武装中国的周边国家,甚至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和欧洲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向一些不负责任的国家大肆推销各种先进武器,威胁中国的主权安全。 然而,美国和欧洲的工业体系却已明显出现颓势,像造船业等一些传统重工业,面对东亚国家已缺乏竞争力。中国机械的性能价格优势,成就了英国当前最大的“歌利亚”龙门吊,使英国造船业不得不出现“用中国机械造英国航母”的现象。 工业技术只有通过充分国际交流,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从这方面得到了大量好处。然而,英国从中国工业机械上得到好处,却依然奉行对中国的歧视政策,并且视中国为技术落后国家,这不得不说是滑稽的事情。 其实,“上海振华”今年已不是第一次以这种打脸方式亮相了。今年3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讲,大谈振兴“美国制造”,结果身后起重机上用于遮掩的美国国旗被风吹落,露出了“上海振华”(ZPMC)字样,反而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广告效应。(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陶慕剑)
孟加拉将向中国购买数艘056和2架直-9C 据俄罗斯军事平等网7月7日报道,孟加拉国海军已决定向中国购买两架直-9C型直升机,用于执行反潜和搜救任务。另有消息称,孟加拉将至少从中国购买和在本土建造4艘056型护卫舰。  文章称,该型直升机以直-9B为基础研制,而后者则仿制自欧洲直升机公司的AS365N“海豚 II”。除孟海军外,孟陆军目前也在考虑购买两架AS365N3+型多用途直升机。直-9C配备一部KLC-1型搜索雷达,其对快艇一类的小型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92千米,对护卫舰一类的中型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88千米。此外,该雷达还可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直-9C型反潜直升机装备一部605型吊放式声呐(仿制自AN/AQS-13),携带12枚被动声纳浮标和4枚主动声纳浮标。在直升机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时,机载设备接收声呐信号的最大距离为10千米。直-9C装备的主要攻击武器为反潜鱼雷,可使用孟加拉国海军目前装备的反潜鱼雷。   俄媒称,目前尚不清楚孟加拉国海军是否会为这批直升机配备由洪都集团研制的TL-10B轻型反舰导弹。该型导弹配备主动雷达导引头,最大射程15千米,战斗部重3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0.85M。每架直-9C可携带两枚TL-10B。直-9C装备两台功率各为739千瓦的涡轴-8A发动机,油箱容积1140升。此外,该机还可携带一部400升的副油箱。-   除此之外,之前曾有消息称,中国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1月8日开始为孟加拉国海军建造两艘056型轻护卫舰。此外,孟加拉库尔纳造船厂还将在中方协助下再建造数艘该型战舰(将不少于2艘)。   在此之前,武昌造船厂曾为孟加拉国海军建造了2艘64米长的FAC级导弹巡逻舰:BNS Durjoy号(舷号P811)和BNS Nirmul号(舷号P812)。孟加拉还计划在其本国的库尔纳造船厂建造6艘该级巡逻舰。
未满14周岁的小虹(化名)在同伴精心设置的骗局中,以2000元的… 未满14周岁的小虹(化名)在同伴精心设置的骗局中,以2000元的价格被卖了处女之身。目前,有三男一女因涉嫌介绍卖淫罪被漳浦警方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漳州的陈某莹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听说“卖处”可以挣钱后,她与朋友许某豪、陈某杰、黄某燕等人商定,寻找女孩子“卖处”,从中挣取介绍费。这几个人都是“90后”,陈某莹主要负责寻找“买处”的客户,其他人负责寻找“卖处”对象等相关事宜。   许某豪将自己准备着手的“事业”告知前女友苏某后,为了给予前男友帮助,她开始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合适的对象。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某获悉自己13岁的女伴小虹想换智能手机,但又没钱。苏某劝小虹以“卖处”的方式,挣钱买手机。几经劝说,小虹同意了苏某的建议。  电梯里偶遇“买处”客户  5月的一天,陈某莹在漳浦县城一KTV电梯内接许某豪的电话,说起了有人要“卖处”的事情。出了电梯后,一个同在电梯里的陌生男子快步走到陈某莹的身边,他自称姓赵,询问了“卖处”的情况,并与陈某莹互留了电话。  5月14日,苏某带小虹到绥安镇一旅馆,为了让小虹看起来漂亮,陈某莹让小虹换上了她的高跟鞋及裙子后,与苏某等人带着小虹去化妆、做头发。  精心打扮后,许某豪骑摩托车载着陈某莹和小虹到绥安镇一家宾馆,由陈某莹带着小虹到赵先生事先开好的房间。陈某莹当场与嫖客赵先生谈好嫖资为2000元。  15日晚上,小虹回家后感到身体不适,家长带其到医院检查,在家人的追问下,小虹才向家人道出了实情。随后,家长报警。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