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洋
大陆海洋
关注数: 55
粉丝数: 78
发帖数: 3,655
关注贴吧数: 46
吧里有人说女人练不成太极拳,大家看看这位女侠功夫如何,真正… 感觉练得非常好,上下相随,完整一气。真正的刚柔相济。 这得多大的功夫啊。是不是国家武术冠军。
建议此吧改名太极拳文学吧或太极拳考古、哲学、散文诗歌音乐吧
这太极拳没法练了 太极拳到底怎么练啊? 来着贴吧这么久了,遇到了很多热心吧友。这里表示感谢! 可是大家说的都不一样啊! 1.有的说,就练拳架足够; 2.有的说,关键是练气,无极、起势+收势 足够,其它纯属多余。 3.有的说,太极拳根本不在于拳架,关键是基本功锻炼,站桩等等内家拳基本功。 综合了一下,本人现在用练气的方式练拳架:就是在练拳架时,注意呼吸和气,效果是103式拳架打得时间比以前长了一倍,达到40分钟。如果再加上 放松和无极桩可能要1小时。 请大家谈谈看法,给吧里其它众多初学者,特别是年轻的朋友(30岁以下)参考一下。
颤抖吧!大家看看陈氏3D大缠丝,估计杨氏太极云手也是这么练的
请问这吧里有没有人懂背丝扣?
明确告诉大家一个太极拳练法 传统太极拳架是不对称的一般是(右式较多,例如右侧揽雀尾),但是练到完全纯熟后,还需将全套拳架改为左式(即反式)进行演练,练到如同右式,则功夫更进一层。只有完成了对称演练,才能进行推手等训练。
明确告诉大家一个太极拳练法 各位道友,终于搞清楚了! 传统太极拳架是不对称的一般是(右式较多,例如右侧揽雀尾),但是练到完全纯熟后,还需将全套拳架改为左式(即反式)进行演练,练到如同右式,则功夫更进一层。
谈谈太极拳纯以意行的关键:真意如何练 本人习拳,偶有一得: 太极拳讲究大松大柔,纯以意行。关键在一个“意”字。那么什么是“意”? 常说“无意之意是真意”,但这“真意”是果,什么是“因”呢? 本人觉得,就是在练拳时,形随意动,连绵不绝。 动时,形意合,静时,意不停。 势虽定,意不停。意即是力,意力不断。 这就是 纯以意行,连绵不绝的关键。常久练习,就会练出 “无意之意是真意”。 大家以为如何?
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渐少!
请问形意拳练法的要领有没有五指抓地? 各位尊敬的师傅大家好,请问形意拳练法的要领有没有五指抓地?
请问八卦掌练法的要领有没有五指抓地? 各位尊敬的师傅大家好,请问八卦掌练法的要领有没有五指抓地?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3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谈谈练好太极拳的根本要领 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练好太极拳的根本要领在于“无极式”, 而我感到“无极式”的根本要领是 “根在涌泉、五指抓地”。 这就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要领!
从DNA螺旋结构认识太极拳 居然有一篇“量子力学论太极拳”,这个我懂了。 其实从“测不准原理”论述会更贴切。 本人想说说 太极拳讲究螺旋圆周运动,缠丝劲等,我想这种运动方式是与人体DNA的双螺旋结构形态相似的。所以太极拳运动方式符合这一人体本源构造方式,是非常科学的运动。 长期从事太极拳这一运动,会使身体健康状态得到极大改善。如果由拳入道,则可能对DNA结构产生改良,时生命形态向更高级转化。 即使不行,也可以是得练拳者变得更健康,动作更快,更强。 纯属娱乐,放松一下啊
谈谈怎样用“背丝扣”来练太极拳 前段时间“敦煌孤狼1”老师贴出了“背丝扣”图,没有重视。今天本人详观此图,忽然领悟了。似心有所得。
谈谈怎样用“背丝扣”来练太极拳 前段时间“敦煌孤狼1”老师贴出了“背丝扣”图,没有重视。今天本人详观此图,忽然领悟了。
传统太极拳85或103或108有没有对称练习的? 传统太极拳85或103或108有没有对称练习的?我听一位老师说:传统套路一头沉,所以编排新的国家套路时,考虑了对称性。 传统太极拳中只有左单鞭,右揽雀尾等,请问:是否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再从反方向再练一遍对称的套路?
刚刚突然明白了太极拳是向侧前方去的 刚刚突然明白了太极拳是向 侧前方去的,每次都是 左前方,右前方,循环前进。 这回尾闾中正了。
太极拳架的作用就是字帖 太极拳架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副标准字帖。若没有标准的拳架参照,则太极拳无法流传。 但是要成为太极拳大师,就像书法大师一样,不可能写出的字和字帖一样。而是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各成一体,如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等大家。但是这些大书法家如果写标准楷体,一定也是最棒的。这就是功夫。练拳能练得和字帖一样标准,就可以称得上是练得好。 所以,大家如果还没练到那境界,就应该严格按照规矩练习太极拳。不要玩那些玄虚的东西,例如松的都走形了,东倒西歪的,还说是真太极拳。这样会误导习练者。
不知站什么桩可有助于治脸上脸上渐渐起了些小黑斑 30岁以后不久,脸上渐渐起了些小黑斑。不知有无对治桩功。
体悟陈氏太极劲路和练法的捷径 我最近突然发觉,通过长期练习杨氏103式太极,能对陈氏太极的练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原来曾经练过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但觉得很迟重。现在呢,我有时做几个陈氏太极的单式练习,觉得很是自然轻灵,并且似乎找到了某种劲路。 大松大柔的杨氏太极,可能是体悟陈氏太极劲路和练法的捷径。 大家有没有想我这样的类似的感觉呢?
练杨氏太极的人较能客观认识自己 不知是否如此? 本人认为练杨氏太极的就是想锻炼下身体,而练陈氏太极的可能受影视剧影响较大。
太极拳和大成拳 我的理解:太极和大成都要站桩,太极拳相当于试力。而大成拳虽不讲套路,但也要要单独进行试力。一位网友说:内家拳实际上都一样的,但太过强调站桩,容易站成死桩,所以用试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解决得不彻底,大成拳把步法单独提出来单练,确实对提高内家拳实战能力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大成拳的三角步就是内家拳的精华。 之后 发力,推手训练则太极和大成都有。实战方面太极提出了 以柔克刚的原则,本质也是不讲招法。因此这两种拳很类似。但是我觉得大成拳因为没有套路,似乎更直接好学一些。 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我就是想问问传统杨拳为何是以脚跟为轴实腿转 我想问问 为什么 传统杨拳是以脚跟为轴实腿转。这样有何好处。能分析一下吗? 陈氏太极一般都是虚腿转动呀?
太极拳粘手-有时真相很简单 我看了下taijilaoren的视频,那里面太极拳粘手就是两个人在走动当中,不停的配合做 勾搂手。是不是勾搂手练熟了,即成粘手? 有从这段通俗易懂的粘手视频看出,有时真相很简单。
有人练太极球吗 听说太极球是一种重要的锻炼工具。特别是杨氏太极,很多抱球的动作。
大成拳和有氧运动 大成拳是一种以实战为目的的拳术。无招无式。如果个人修炼特别强调站桩。 但是站桩不是有氧运动,可能对体会格斗中的力量有帮助,对针对性的治愈一些疾病也有帮助。 但平时如果不注意有氧运动,从长远来看,对身体健康不利。 提醒各位拳友,要保持健康身体,必须注意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一些著名的大成拳大师寿命似乎不长,可能与此有关。 另外,我注意到付老师说大成拳站桩要2到3小时才能出功夫,我想这可能是格斗训练的基本要求,一般人因工作关系,是达不到的。练站桩可能只能起到安抚神经的健身作用。 请问有没有时间短,见效快的诀窍呢?例如不超过一小时训练法,也能技击。
太极拳缠法也-理性看待太极拳缠丝的用法限制 我看了一些视频,觉得陈氏或杨氏太极缠丝只有在对方抓住自己手腕或小臂时特别有效,单手即可制敌。其次是自己抓住对方手腕或小臂时,这时就有些勉强,需要两手配合,如揽雀尾。至于其它情况就差不多用不上了。
几乎天天练太极怎么还是感冒了 几乎天天练太极怎么还是感冒了?
刚刚练了两遍103式传统杨氏太极,体会到太极拳行拳的速度 各位道友,刚刚练了两遍103式传统杨氏太极。 练前先背口诀:“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牢记“大松大柔”要诀。 练后感觉: 要保持起码的 “松”的状态,不宜练得太慢,当然也不能太快。 要根据自己身体目前阶段,对太极拳 “根力”的感应程度 和 实际能做到的“放松”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速度练拳。 待功力加深后,自己才能主动掌握快慢,而不失松柔。 欢迎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
我从这段视频中看出了只要粘住就能控制对方速度——附视频地址 好贴呀!我看出了只要粘住就能控制对方速度。 视频中看来像杨氏太极的架子更实用练粘。 粘是太极推手或散手的核心,这样说对吗? 李经梧传太极拳爱好者在唐山晨练纪实”推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U3Njg4OTky.html&urlrefer=8e908ea672a713609fb2295f6ff9a47b
再谈太极拳重视“根力”及与练站桩之间的关系 因为前贴说了,“根力”是太极拳的根本力量和奥秘,只有练出根力时才是真正在练拳,练功夫,否则就是做操。 既然太极拳重视“根力”,那么练站桩是否就很有必要呢?例如 无极桩、太极桩、和 两仪桩 三体式、四象桩、八卦桩和功力桩。“站桩”是否是体会根力的 捷径 呢? 欢迎探讨
谈谈何为太极拳“根力” 太极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 “根力”就是脚蹬地或支撑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腰来主宰变化,最终传导到肩肘、手臂。 杨氏太极拳强调大松大柔,就是为了能让身体顺利的体会和适应根力运用。 所以,“根力”是太极拳的根本力量和奥秘,只有练出根力时才是真正在练拳,练功夫。否则就是做操。 上述观点为个人体会,欢迎讨论交流。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