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活用 战胜痛苦
关注数: 43 粉丝数: 3,261 发帖数: 57,643 关注贴吧数: 47
【官方活动】中秋随手拍,过不一样的中秋 【活动主题】 又是一年中秋时,又是一片收获季。快来参加中秋随手拍活动吧,大奖等着你。本次活动以中秋为活动主线,围绕月亮,兔子,月饼,花灯,灯会等中秋元素拍摄照片,分享中秋趣事,感受中秋欢乐氛围。 【活动平台】 活动全程都在贴吧客户端上进行,参赛者将用客户端展现自己的作品。 【活动类型】 1. 中秋百变“兔子” 用手机随时拍下你身边的“兔子们”,带着兔耳朵的妹纸,画着兔子胡须黑鼻头的汉子,带着兔牙的可爱宝宝,只要外形相像,轮廓类似,或者他就是兔子,只要你拍摄的效果足够好,那就用贴吧客户端分享给大家。 2.“水中映月”在这个中秋里拍出最不同的月亮。 手机随手拍水中的月亮。不管是水盘里的月亮,水杯里的月亮,水沟里的月亮,还是路边水洼里的月亮,如此种种。只要你看到了水里的月亮记得拍下来用贴吧客户端发给大家。 3.照片拼图讲中秋故事。 手机发照片,拍下你中秋遇到的故事。奇葩的,屌丝的,美好的,浪漫的,残酷的等等,用贴吧客户端诉说这个中秋你遇到的故事。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可以选择其一,也可全部参与。 【活动形式】 吧主在本吧发布该主题活动,并将活动帖置顶,吧主组织吧友使用客户端随手拍照片参加活动。1.在本帖回复报名参加比赛。 吧主报名格式: 吧名称: 吧主id: 类型1、类型2、类型3、全部参加(填写清楚你们吧参加那个活动) 参赛吧发布主题规格:【中秋随手拍】XXX XXX XXX 活动贴链接: 2.初赛评选:吧主需组织吧友在本吧内,投票选出三幅优秀作品。 参加一个类型的活动,选三张优秀作品即可。 参加两个类型的活动,综合三张最优秀作品。 参加三个类型的活动,各选出一张优秀作品。 3.决赛阶段:所有参赛吧由吧主将选出的3副作品发送给官方,提交参赛作品格式: 吧名称: 作者id: 作品图片展示: 作品图片投票链接: 4.由小盟友和特邀评委选出三类各50强一共150强选手,由官方发贴,所有用户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投票规则】 投票即为在作品下回复便算作一次投票。 1.pc端回复投票,算作1票。 2.客户端回复投票,算作3票。 3.每id每日投票一次。 【奖励】 1. 中秋百变“兔子”将投票选出前三名。(共1400元) 第一名(1人)500元 第二名(2人)300元 第三名(3人)100元 2.“水中映月”投票选出前三名。(共1400元) 第一名(1人)500元 第二名(2人)300元 第三名(3人)100元 3.照片拼图讲中秋故事,投票选出前三名。(共1400元) 第一名(1人)500元 第二名(2人)300元 第三名(3人)100元 4. 个人奖前18名作品的所在吧将会获得吧建设基金:1000元(共18000元) 5.随机抽取50名投票者: 奖励实物奖品一份。 6. 凡吧内参赛人数在1000人以上:将获得1000元吧建设基金+豪华物资大礼包一份。 7.阳光普照奖:所有进入150强的吧,将会获得一次吧盟申请物资直通车。 【活动时间】 1.吧内初赛时间:9月13日-9月21日 2.吧内评选时间:9月22日-9月24日 3.吧主提交作品时间,评委评选150强时间:9月24日18点起-9月25日12点 4.决赛投票时间:9月25日15点-9月29日18点 5.颁奖时间:9月30日 【参赛资格、评选方式】 1.各吧如没有达到50以上有效参与数将取消参赛资格。 2.初赛各吧吧主,吧务团队负责本吧作品评选。 3.邀请特邀评委/小盟友负责评选。 4.贴吧所有用户投票。
胃下垂从肝论治五法 作者:吴沛田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主证为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伴恶心、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常有滞脾壅胃之弊。笔者从肝论治,多获佳效,归为五法,简述如下。   疏肝和胃 该法多用于木郁土壅,纳腐不力,胃下垂伴食后为甚,胃脘胀满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不畅,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木香、砂仁、枳壳、党参、茯苓、白术、川芎、香附。   化痰解郁 该法多用于脾胃气虚,水湿不运,聚而为痰;或湿邪久羁,更伤脾胃。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胁胀,肢体倦怠,不思饮食,呕恶嗳气,或喉中有物梗塞,大便稀溏或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用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加减:半夏、厚朴、枳实、茯苓、苏叶、陈皮、竹茹、白术、白芥子、香附、党参、苡仁、郁金、泽兰。   清肝解郁 该法多用于气郁化火、热结胃腑,或久病耗阴,或过用辛燥,胃失润降。症见胃下垂,伴脘胀胁痛,胃脘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嗳苦泛酸,咽干口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少津,脉弦细或细数。治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薄荷、香附、黄连、郁金、黄芩、茯苓、沙参、石斛。   利胆消食 该法多用于因饮食不节或失宜,多纳腐熟之功失常者。“胆木赖胃土之降”,胃失和降则胆失疏泄,气机斡旋受阻,不能升清降浊,清浊相干。症见胃下垂伴脘闷胀痛,不思饮食,稍进食则饱胀不适,嗳气频作,或嗳腐吐酸,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或沉细。治用保和丸、半夏泻心汤加减:神曲、麦芽、茯苓、半夏、莱菔子、木香、香附、郁金、黄连、枳实、山楂、大黄。   调肝化瘀 该法多用于慢性病伴胃下垂,或胃下垂病程长者。此时胃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郁而产生气滞,久病入血而为血瘀,致清浊相干,通降失和,清阳下陷,升举无能,常伴见脘胀连胁,上腹痛有定处,拒按欲呕,面色苍黄,身体消瘦,体倦乏力,头晕心悸,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涩。治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实、桃仁、红花、泽兰、丹参、香附、郁金、川楝子、生地、云苓、甘草。
话风疹 作者:马运福   风疹块,乃中医学病名,西医学谓之荨麻疹(民间俗称风团、风丹、风疙瘩)。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系由湿、风热、热毒等胶着而结,郁于皮毛腠里之间,进而深入血分,造成血热所致。西医学则谓之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如食物(鱼、虾,牛肉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磺胺类等)、毒素吸收(病灶感染、各种寄生虫等)。此外,还有因昆虫叮咬、花粉、羽毛吸入,等等。   临床表现:皮肤搔痒,随之患处出现大小不等的风疹块。风疹块起得快,消的也快,但反复发作。皮疹广泛时遍及全身,呈片片云彩状或相连似地图状。   一般治疗,中医学不外乎有三法:一、清热解毒,方如银翘解毒散;二、凉血散瘀,方如犀角地黄汤;三、祛风败毒,方如荆防败毒散。而西医学则采用脱敏治疗,如口服扑尔敏、息斯敏等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等针剂。   然而对于风疹块,按常规的诊疗法也有失败的病例。近期,笔者诊治一风疹块患者(女,25岁),该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在外遇风或气温下降则遍身起疹块,奇痒难忍,回到家里则诸疹消失。尤为严重的是,双手接触冷水,则发红肿胀,且先痛后痒。患者病初曾经西医诊治,服过扑尔敏、息斯敏等脱敏药,无效。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笔者认为系风热之毒深入血分,遂投以银翘散加减,处方为:银花18g,连翘15g,竹叶10g,荆芥12g,防风12g,丹皮12g,生地15g,赤芍12g,板蓝根15g,蝉蜕9g,甘草6g。遗憾的是,患者连服两剂后,不仅诸症未减轻,反而疹块频发且色变紫红间白,搔痒甚于服药前。于此,笔者自知诊治失败。   第二诊,笔者请来我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会诊。该医师依据患者遇冷风便发疹块,和双手接触冷水便红肿痛痒,以及疹色紫红间白等症状,认定非风热之毒入血分,而是寒证兼风,即风冷型风疹块,并进行了辨证分析。他说:寒乃阴邪,故遇冷水则因刺激血管而出现红肿痛痒;风性走窜,且随寒则寒化,故遇风而发搔痒之疹块,加之患者脉细素体阳虚(怕冷),故在春季诱发此病。   经过辨证,该医师拟就当归四逆汤并玉屏风散加味。处方:当归12g,桂枝10g,细辛6g,白芍12g,通草6g(以通草易木通,因木通苦寒),防风10g,黄芪30g,白术10g,谷芽30 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12g。   方析:本方桂枝、细辛、生姜温通经脉,散表里寒邪;当归、白芍补养营血;白术、黄芪、甘草、大枣温益脾气,扶正固表;防风驱风止痒;通草乃甘淡之品,有通利血脉与利水消肿之功;谷芽养胃护胃,以防温散过甚伤其胃。   上方由12味中药组成,既可温寒祛风止痒、通利血脉,又可扶正固本,因而是治疗寒证风疹块的良方。事实正是如此。患者服第一剂后,疹块透发次数和面积明显减少,且搔痒减弱,三剂而愈。   以上病例说明,中医学的辨证至关重要。作为医者,尤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诸多症状中的细枝末节,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辨证分析,方才不致误诊。时下,一些中医医者(包括笔者)囿于书本和所谓临床经验,认为大凡风疹块(包括风疹),皆系风、热、湿、毒所致,然而事实证明,风疹块也有寒证。
首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