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娥 孙世娥
关注数: 44 粉丝数: 330 发帖数: 9,613 关注贴吧数: 44
邓一光:短篇更依赖虚拟和想象,这符合我在南海的生活体验。 文学的一个原则,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当下与过去和未来没有联系,没有任何人没有意义。城市明白这个,但城市有强有力的文化,同时具有建立在感官和概念上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这个活力遮蔽了真正的人的活力应该建立在精神层面中这个事实,它不希望人们在脱离制式化的关联信息中耗废掉光阴,形成一个又一个清晰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个体,它会削减不确定和不可控的意义,制造大量碎片化信息来掩藏人们与自己生活的潜在关联和规律。要是这样,工业和科技带来的数字化好处就没有了价值。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无数“自己的城”的建立过程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故事会建立个人与自己历史的联系、自己的历史与社会历史及自然历史的联系。去了趟双湖加了个外套是因为风大,却没有刮走西湖断桥,雪在北方,冰结钓岛 我的生活的确停滞在一次想象和现实的渊薮上,时间有点长了。我的进化总是出现问题,要么太缓慢,思想进化好了,身体已经退化了,牙也掉了,痴呆症也出现了,发达的思维只能以不甘的角色登场,制造出一大堆毫无意义的无良或悲哀;要么进化没那么慢,但我走错了方向,成了一只进化丛林中的刺猬,满腹怼气或自嗨。 文学的一个原则,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当下与过去和未来没有联系,没有任何人没有意义。城市明白这个,但城市有强有力的文化,同时具有建立在感官和概念上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这个活力遮蔽了真正的人的活力应该建立在精神层面中这个事实,它不希望人们在脱离制式化的关联信息中耗废掉光阴,形成一个又一个清晰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个体,它会削减不确定和不可控的意义,制造大量碎片化信息来掩藏人们与自己生活的潜在关联和规律。要是这样,工业和科技带来的数字化好处就没有了价值。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无数“自己的城”的建立过程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故事会建立个人与自己历史的联系、自己的历史与社会历史及自然历史的联系。
黄灯:我觉得故乡就是故乡,现在对故乡的标签化太厉害了,它没那么神秘。在成长过程中,当你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且无法疏解的时候,故乡是世界上最宽容的一片土地,无论你是谁,永远是它的孩子,这种情感无法用任何事物替代。黄灯:我对二本学生群体的关注从大学教书的时候开始。一个女学生在作文中讲到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很艰难,这对我触动很大。没想到在广州这样富裕的地方,还会有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孩子为生计发愁。从那以后,我看待学生的目光完全改变了,开始有意识的多关心自己的学生。5年前,我开始萌发写二本学生题材作品的想法。书中的内容并非刻意写出来的,而是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贾樟柯:这些学生在这样的年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下,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生活究竟能给他们多少机遇,这些值得探讨。这本书对于像我这样有着小城市、小乡村生活经验的人而言非常矛盾,这个矛盾在于人们怎么看待教育对人的影响。这本书开篇立意广阔,不单从教育入手,还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扩张,以及当地人的居住环境等。广东是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依然存在生活困难群体,所以以书中这所广东高校为背景扩展出来的二本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全国普遍性,不但广东有,山西也有。从2008年开始,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愈发产业化,随之而来的还有“格式化、模式化”,很多高校越来越像一个巨型工业机制,这些在书里都有细节性的呈现。 作为一个女性写作者,黄灯既很细腻,又有学者的视野,通过宏观经济、城市发展、教育的整体现状等对二本学生群体进行综合观察,很具有当代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对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如何被塑造改变这件事有所触动和思考。 黄灯:我在写《我的二本学生》的时候还真有电影的感觉,镜头感特别强。我教过四五千个学生,在我脑子里,他们都“走来走去”,但真正能写在笔下的人物只占1%。并不是每个素材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我知道很多读者反馈这本书太伤人了,好多年轻人的整体状态不是这样。我的这种基调并不意味着我对年轻人的处境持一种特别悲观的态度。之所以关注更多生活不如意的学生,是因为一个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类似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50个学生,其中45个学生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5个孩子过得不好,对我来说过得不如意的学生在内心的比重占到60%、70%,这是特别真实的感觉。这本书的整体基调稍微暗淡一点,并不意味着我对这个群体判断是悲观的。此外,写二本学生并不意味着我只想表达二本学生,而是想在中国青年群体中找到一个抓手或者关键点,像我的学生和所在的学校,包括所在城市都是抓手。这个群体特别复杂,地区差异也很大,整个社会变动充满了偶然性,无法得出真正有效的结论。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教育是性价比特别高的事情,世界上再没有比教育更值得付出的事情。我每付出一点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进步是看得见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改变几代人。 贾樟柯:大学毕竟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一个保护。当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或者即将从事的工作不是很满意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你是进入很严酷的社会竞争机制里从事不喜欢的工作,还是在大学里面通过继续受教育,比如考研,用时间换取空间呢?很多时候大学教育对于那些需要重新选择、重新理解自己,认清人生目标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深刨下去真就能养活 “乡村对中国人而言,岂止物质的存在?它是千百年来延续的一种公众情绪,早已融化于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即便有一天钢筋水泥遍地,乡村会萎缩,却不会完全消失。它统帅了我们的口味、方言和精神认知,还规避了一些禁忌。这是源远流长的河流。所以,高楼大厦矗立的城市,归根结底,也是乡村的秘密衍生。”“那些贫困户,尤其是重点贫困户,他们内心敏感,极有尊严感。但是,他们经济收入少甚至没有,致贫原因几乎都是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老人不说谢谢,只是看,然后沉默。有时,也笑一下,笑容却如一朵老昙花,开放就凋谢。”朱朝敏,弱势者的心理困惑,大多数时候,以“贫困”面目显形,换而言之,“贫困”有多深,心理问题就有多深。因而她写下这样一段话:假如当下中国的叙事,不给予乡村中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注,是无法反映出这个庞大群体内心的困惑的,从而也谈不上心灵的真实。缺席心灵层面的真实,解答不了内心的困惑,精准扶贫也就停留在一些即时的表面状态上,用俗语说,就叫“隔靴搔痒”。“他们道出来,说给你听,向你倾诉,作为帮扶人员,去共情,去理解,去想办法解决。说实在话,经过这些年的精准扶贫工作,那些真心实意帮助扶贫对象脱贫的帮扶人员多少都有心理咨询师的功夫了,同时,他们也被在帮扶过程中被砥砺出宽广的精神领域。这是双向构建和成长。”
下一站拜登Joe Biden 11月7日晚8时拜登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向全国发表讲话。10日,拜登发表胜选演说后在特拉华州威明顿市召开记者会,被问及特朗普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时,他表示,“非常坦率地说,我认为这很令人尴尬”。总务管理局(GSA)局长艾米丽·墨菲(Emily W. Murphy),23日,美国总务管理局局长埃米莉・墨菲通知拜登及其团队,特朗普政府已做好准备正式开始政权过渡进程,虽然他同时表示将继续挑战选举结果,但开启过渡进程已被外界解读为其基本已承认败选。“我相信我们会胜利,不过为了我们国家最大利益,我建议艾米莉和她的团队按照初始程序做需要做的事情。我也告诉我的团队这样做。”“GSA被允许与民主党进行初步合作,与继续追查美国政治史上最腐败的选举有什么关系??我们正在全速前进。决不承认假票和‘统治’。”11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选择长期担任其助手的罗恩·克莱因(Ron Klain)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23日宣布内阁成员名单,提名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担任国务卿,马约卡斯(Alejandro Mayorkas)担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担任情报总监,杰克·沙利文(Jack Sullivan)将担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格林菲尔德(LindaThomas-Greenfield)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提名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担任总统气候特使,并将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
十年前,我将五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半步村叙事》改定,并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谈里这样写道:“好的小说应该不是令人惊叹,而是令人战栗。在我虚构的地图上,我的人物忙忙碌碌,我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存感觉。”由此开始,半步村、碧河镇、东州市、美人城……我的地图在不断延展它的边界,半步村就是这张蜘蛛网的原点。 这当然也符合我的生活轨迹。在过去二十年中,我一步步远离我的故乡,从农村到城市,从安静的潮汕平原来到繁华的珠三角,从世界工厂东莞到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这一路,世界在加速,而我的时间也在加速,越来越快。现实中我遇到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在我身边的人像影子,像快速移动的肖像,而碧河世界中的人物也越来越密集,他们互相牵扯、挤压、交织,以至于开始分身和折叠。 我想说,过去这十年,我一直在顺着时代写作。 我对于现实题材,并未背离现实主义的原则。或者说,我并不在乎我遵循的是什么主义,而这就是我看到的全部现实,只不过我在自己所能触及的现实里增加了一些类型文学的技术和装置。比如说“分身术”,它其实就是一个装置艺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探索特定的条件下人会如何与自己相处。而“折叠术”则是对人自身欲望的讨论,可以视为一种疾病。总体而言,我笔下的人物总在逃离困境中寻找意义,这些困境包括来自自身的欲望和恐惧,也包括时代滚滚向前所产生的裂缝。人总容易掉进坑里,需要很久才能爬出来。 过去十年,时代的“坑”越来越大,人的欲望越来越大,而屏幕越变越小,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后面不知道还有什么屏幕,总之,局促而幽深。科技对人的侵占却以疯狂给予的方式在进行,而另一边是人文世界在不断沦落,这不得不令人担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现实主义永远有一种多余的焦虑。应该说,人类依然需要拥抱科技,反思科技并非要审判它,而是作为小说家,我们不能无视身处时代缝隙之中的这样一种迷茫。建设了十年的房屋接近封顶,而我的内心依旧充满怀疑。不过转念一想,管它呢,反正已经是晚熟的人,爱咋咋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