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自挂东南枝 迷失自挂东南枝
关注数: 38 粉丝数: 799 发帖数: 68,059 关注贴吧数: 50
宝可梦削减PM数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主机游戏不可能一直无限地增加内容。宝可梦在同类型游戏里一直独秀,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参照物,但是稍微次一点的数码宝暴龙,真女神转生,妖怪手表,DQ怪物篇等等也都没有说新作就要收录过去所有的怪物,也不可能做到。或者我们说同量级的游戏(非同类型的),比如马力欧聚会吧,也是每一代小游戏新增一些,又删掉一些。包括大乱斗(适用于所有大牌格斗游戏),虽然这代是所有斗士集合了,但是前面几作人物也是有删减的。还有MH,也会选择性的增减怪物数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宝可梦走出这一步是必然的,玩家愤怒也是必然的,GF能决定的只是何时引爆这个地雷。 买断制的游戏,相当于一季一季的赚钱,我做一个游戏给你,目的就是在这段时间给你玩,我赚钱开发续作,你到时候了也就应该买新作了。这个周期,每个游戏不一样,对宝可梦来说是1-2年。如果每一代只增不减,那慢慢的,比如第一代全收集需要100小时,第二代就变成150小时,游戏的周期性就会被破坏掉。 我当然也理解大家会不高兴,因为宝可梦玩家理想的宝可梦游戏,恐怕不仅仅是全图鉴,甚至最好是全部地区的地图都能大集合,完完整整的宝可梦世界。但是理智地说,这种主机游戏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是有也只能是网游,因为网游的收入是和玩家持续游玩的时间挂钩的,公司可以无视周期给你大量的做内容。当然网游也有它的弱势,网游因为对玩家的消耗太大了,玩家过渡到续作的比例是很低的。单个游戏的周期虽然长,但是以几十年为单位来长远的看,对IP的经营反而是不利的。 对于本作的PM数量,一方面初代厨得罪不起,又要收纳皮伊的新玩家,光是初代+全新PM大概就有200+,再加上各个地区人气PM,按目前的情报还是比较充实的,最终图鉴应该在500以上。今后宝可梦不管是增加到2000只,还是3000只,如果每个作品都收录其中500只,玩一年,其实还是不错的。而且每只PM都是能进Home的,只是一部分不能进剑盾而已,新作发售,相当于过了这一季,也许就可以传到新作使用了。 我以上的观点只为“没有全国图鉴”洗地,至于GF是否会做好宝可梦,我没办法做任何保证。
一款披着粉丝向外衣的高品质牧场物语 画风很棒,新平台上肉眼可见的画质增强就不用说了,重点是铅笔绘+水彩的风格很棒,第一次在牧场物语系列里看到艺术风格这种东西。 地图很大,牧场物语系列传统的要素都应有尽有,包括种植养殖钓鱼挖矿等等经营要素,好感度、节日等系统也健在。相对之下多啦A梦相关的要素要少一点,只展示了成长剂和任意门,似乎随着剧情的发展会得到更多未来道具。 剧情还算丰富,有多啦A梦的人物做底子,剧情也比较好发展,主线是哆啦A梦一行人来到异世界,除了大雄经营牧场,其他人物似乎也会有自己的故事。但同时因为缺少了结婚候补的设定,村子里的人物除了商店主人和村长以外存在感会比较少一点。 关于有人抱怨的穿模问题,即游戏里的NPC没有物理效果,碰到可以直接穿过去。其实以MMV的实力,物理引擎一直也是垃圾,这次直接采取不判定的处理,也提升了流畅性,对我来说不算缺点。 跟游戏富利克一样,MMV也是每次出牧场物语都要被黑一次不上进之类的。但是跟千万销量的宝可梦比,牧场物语毕竟只是一个销量十几万的小众游戏,我觉得大家还是多体谅小厂商。画面能用讨巧的方法也不错了,不能要求做得有多精细。游戏要素上牧场物语系列讲究日复一日的经营,本身也有不错的耐玩性了,一味的增加也不见得是好事。
一个披着粉丝向外衣的高品质牧场物语 画风很棒,新平台上肉眼可见的画质增强就不用说了,重点是铅笔绘+水彩的风格很棒,第一次在牧场物语系列里看到艺术风格这种东西。 地图很大,牧场物语系列传统的要素都应有尽有,包括种植养殖钓鱼挖矿等等经营要素,好感度、节日等系统也健在。相对之下多啦A梦相关的要素要少一点,只展示了成长剂和任意门,似乎随着剧情的发展会得到更多未来道具。 剧情还算丰富,有多啦A梦的人物做底子,剧情也比较好发展,主线是哆啦A梦一行人来到异世界,除了大雄经营牧场,其他人物似乎也会有自己的故事。但同时因为缺少了结婚候补的设定,村子里的人物除了商店主人和村长以外存在感会比较少一点。 关于有人抱怨的穿模问题,即游戏里的NPC没有物理效果,碰到可以直接穿过去。其实以MMV的实力,物理引擎一直也是垃圾,这次直接采取不判定的处理,也提升了流畅性,对我来说不算缺点。 跟游戏富利克一样,MMV也是每次出牧场物语都要被黑一次不上进之类的。但是跟千万销量的宝可梦比,牧场物语毕竟只是一个销量十几万的小众游戏,我觉得大家还是多体谅小厂商。画面能用讨巧的方法也不错了,不能要求做得有多精细。游戏要素上牧场物语系列讲究日复一日的经营,本身也有不错的耐玩性了,一味的增加也不见得是好事。
任天堂历代硬件第三方游戏销量top50 数据来源为VGchartz,数据有误差。 我本人整理。 虽然不知道“任天堂不能光靠第一方”的谣言是哪里传出来的,但是这么多年其实也就这么过来了。任天堂从来没有依赖过第三方,而是类似于像勇者斗恶龙与FC,街霸与SFC,Just Dance与Wii,妖怪手表与3DS这样,第三方正好抓住了关窍而得以进入与第一方并列的一线阵容中来。 1.Wii Just Dance 3 1014万 2.3DS 妖怪手表2 730万 3.Wii just Dance 4 689万 4.Wii 尊巴健身 676万 5.SFC 街头霸王2世界勇士 630万 6.DS 料理妈妈 566万 7.Wii 乐高星球大战 全集 566万 8.DS 勇者斗恶龙9 550万 9.Wii Just Dance 2 525万 10.DS 乐高星球大战 全集 477万 11.Wii 吉他英雄3 摇滚传奇 460万 12.DS 雷顿教授和不可思议的小镇449万 13.Wii 迈克尔杰克逊 传奇 437万 14.3DS 怪物猎人X 430万 15.GBA 南梦宫博物馆 424万 16.3DS 怪物猎人4G 420万 17.FC 忍者神龟 417万 18.SFC 街头霸王2极速版 410万 19.3DS 怪物猎人4 410万 20.Wii 嘉年华游戏 406万 21.Wii Just Dance 400万 22.Wii EA运动健身 393万 23.FC 勇者斗恶龙3 390万 24.Wii Just Dance 2014 389万 25.DS 雷顿教授和恶魔之箱 388万 26.DS 我的模拟人生 366万 27.Wii 吉他英雄 世界巡回 362万 28.DS 料理妈妈2和朋友晚餐 358万 29.DS 吉他英雄 巡回 346万 30.FC 勇者斗恶龙4 320万 31.SFC 勇者斗恶龙6幻之大地 320万 32.DS 企鹅俱乐部 314万 33.N64 星球大战 第一章 312万 34.FC 世界田径运动会 308万 35.Wii 乐高蝙蝠侠 308万 36.DS 乐高蝙蝠侠 306万 37.DS 雷顿教授与时间旅行 302万 38.Wii 传奇米老鼠 302万 39.Wii 索尼克和秘密戒指 300万 40.DS 索尼克 狂奔 300万 41.吃豆人收藏集 294万 42.SFC 最终幻想3 290万 43.Wii 料理妈妈 烹饪 289万 44.DS 虚拟宝宝 287万 45.3DS 妖怪手表 286万 46.Wii 尊巴健身2 283万 47.GBA 海底总动员 寻找尼莫 282万 48.DS 虚拟时尚设计 281万 49.SFC 勇者斗恶龙5天空的新娘 280万 50.Wii 小龙斯派罗 斯派罗的冒险 279万
任天堂历代硬件第三方游戏销量top50 数据来源为VGchartz,数据有误差。 我本人整理。 虽然不知道“任天堂不能光靠第一方”的谣言是哪里传出来的,但是这么多年其实也就这么过来了。任天堂从来没有依赖过第三方,而是类似于像勇者斗恶龙与FC,街霸与SFC,Just Dance与Wii,妖怪手表与3DS这样,第三方正好抓住了关窍而得以进入与第一方并列的一线阵容中来。 1.Wii Just Dance 3 1014万 2.3DS 妖怪手表2 730万 3.Wii just Dance 4 689万 4.Wii 尊巴健身 676万 5.SFC 街头霸王2世界勇士 630万 6.DS 料理妈妈 566万 7.Wii 乐高星球大战 全集 566万 8.DS 勇者斗恶龙9 550万 9.Wii Just Dance 2 525万 10.DS 乐高星球大战 全集 477万 11.Wii 吉他英雄3 摇滚传奇 460万 12.DS 雷顿教授和不可思议的小镇449万 13.Wii 迈克尔杰克逊 传奇 437万 14.3DS 怪物猎人X 430万 15.GBA 南梦宫博物馆 424万 16.3DS 怪物猎人4G 420万 17.FC 忍者神龟 417万 18.SFC 街头霸王2极速版 410万 19.3DS 怪物猎人4 410万 20.Wii 嘉年华游戏 406万 21.Wii Just Dance 400万 22.Wii EA运动健身 393万 23.FC 勇者斗恶龙3 390万 24.Wii Just Dance 2014 389万 25.DS 雷顿教授和恶魔之箱 388万 26.DS 我的模拟人生 366万 27.Wii 吉他英雄 世界巡回 362万 28.DS 料理妈妈2和朋友晚餐 358万 29.DS 吉他英雄 巡回 346万 30.FC 勇者斗恶龙4 320万 31.SFC 勇者斗恶龙6幻之大地 320万 32.DS 企鹅俱乐部 314万 33.N64 星球大战 第一章 312万 34.FC 世界田径运动会 308万 35.Wii 乐高蝙蝠侠 308万 36.DS 乐高蝙蝠侠 306万 37.DS 雷顿教授与时间旅行 302万 38.Wii 传奇米老鼠 302万 39.Wii 索尼克和秘密戒指 300万 40.DS 索尼克 狂奔 300万 41.吃豆人收藏集 294万 42.SFC 最终幻想3 290万 43.Wii 料理妈妈 烹饪 289万 44.DS 虚拟宝宝 287万 45.3DS 妖怪手表 286万 46.Wii 尊巴健身2 283万 47.GBA 海底总动员 寻找尼莫 282万 48.DS 虚拟时尚设计 281万 49.SFC 勇者斗恶龙5天空的新娘 280万 50.Wii 小龙斯派罗 斯派罗的冒险 279万
冷静之后,再来谈谈对P5S的个人看法 1.樱井政博不是任饭,他也不是任天堂员工。他以前是HAL的人,知道HAL名字的来历,就知道他们的偶像是IBM。HAL跟了任天堂以后,岩田聪调进任天堂上班,而樱井却选择离职,任天堂的人很少听说辞职去当第三方的,说到底,他跟任天堂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太合得来。任天堂找樱井回来做大乱斗,因为他做的游戏有个性,虽然并不一定是任饭最满意的大乱斗,但是任天堂喜欢有个性的游戏。宝可梦,贝优妮塔,零,桃太郎电铁,任天堂从来不乐于把别人做的游戏染上自己的颜色。另一边其实樱井也并不想接手,碍于和聪哥的私交才来接手。举个例子,你要是问我jump大乱斗里加个艾伦,三笠如何,那我也是支持的。樱井做大乱斗,是游戏界各种知名角色的集合,他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物参战,无可厚非,这件事也就被他给牵上线了。 2.A社那边,既是受宠若惊又是不为所动。DLC人物大概是去年年底才谈下来的。去谈参战人物,第三方自然是有求必应的。但是东西给你了,自家游戏的发售计划,还是得按原计划走。虽然说这种态度像极了绿茶:你若眉来我便眼去,想提要求抱歉不行。但是对于第三方来说,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 3.任天堂这几年的第三方独占,基本都是捡没人投资的游戏,直接拿发行权。而像3DS时代的MH这种主动送上门的,任天堂压根儿没提过独占的事,都是随缘的。在山内时代,任天堂还跟SE开过“要给GBA开发游戏必须给NGC开发不同于PS平台的最终幻想”这种要求。所谓物极必反,之后的任天堂就开始反转这种态度,对第三方基本不再提要求。包括GC独占的合金装备孪蛇和生化危机4,也只说是小岛和三上对宫本茂的承诺。之后卡普空高层强行把生化4跨的漫山遍野,也可见可能连书面的独占协议都没有。这次的事,任天堂要是开口要P5R,谈不拢,可能伤害了和A社的关系,谈拢了,也难免A社就没有怨言。所以干脆卖个大方的人设,什么都不提。 4.玩家的反应分为几个阶段,但从结果上来说,大家都不满意。 索尼玩家看重P5的独占身份,觉得是任天堂占了P5的便宜。任天堂玩家迷信大乱斗的影响力,觉得是P5蹭了大乱斗的热度。回到公布之初,任天堂有没有给P5打个大广告,是不是提高了这个游戏的知名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反过来说,Joker加入大乱斗这个消息发布于大乱斗发售当天,有没有给大乱斗带来讨论量和宣传,答案恐怕也不言而喻。 其实换个思路,我们肯定P5的高质量,Joker参战提高了大乱斗的丰富性和作为业界百科全书的价值。索尼玩家也肯定大乱斗的影响力,给P5一个DLC的席位,是对作品的一种赞美。反正也都不亏本,少赚一点还卖个人情,说不准别人下次找外包,觉得过意不去,就顺便帮你也包了一个呢。
任天堂平台的第三方游戏相对贫乏 游戏主机的软硬比(即游戏软件和主机的销量比例)基本是有定数的。 不管是销量不济的NGC,还是蓝海神话Wii,还是传统主机巅峰PS2,软硬比基本都在10:1前后,即每个购买主机的人平均会购买10个游戏(不列举PS4和NS这些尚在销售的主机,因为软硬比往往要在停产之后才会稳定)。可见,游戏主机成功的标志并非有大量游戏让定量的用户大量购买,而是有大量游戏吸引了大量的拥有固定购买力的用户。 在任天堂平台又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第一方游戏过于强势了,NS目前销售1.6亿份游戏软件,其中就有大约1亿是来自第一方或第二方阵容。任天堂自己占据了过半的软件市场。 打个比方,索尼每卖一台主机可以帮第三方卖9个游戏,任天堂卖一台主机只帮第三方卖4个(自己要卖6个),所以从软件市场来说,NS虽然是一台销量3200万(截止2018.12.31)的主机,但是实际提供给第三方的市场只跟销量1000多万的微软或索尼的主机相当,所以第三方的热情也相对低一些。并非是第三方不支持,而是只能按NS的市场规模来支持,所以达不到玩家的预期。 还是有一个问题是帮任天堂开拓市场不划算。 比如SE给PS4开发来KH3,有人为来这个游戏购买主机,SE可以期待这些玩家会顺便购买DQ11或者FF15。但如果相同的情况放在任天堂平台,玩家第二个游戏最有可能会首选塞尔达。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在轻度市场上拥有相当程度的统治权。 因为这个理由,第三方在任天堂平台的战略比较倾向于吸收第一方游戏吸引到的用户,而不是积极的开拓市场。所以会存在一些给任天堂出“奶粉作”的情况。
我自己的理解,大乱斗其实是一个大表哥式的高分游戏。 而和旷野之息却有很大的区别。 野吹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体验型游戏,游戏的各个要素拿出来其实并不出彩。剧情干练但不深刻。120个小迷宫也算对得起系列的名声,但是和天剑的三层豪华大迷宫相比还是小气了些。野外的蝉鸣鸟语单独拿出来可能都不算音乐。但是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给玩家的感觉就是舒适,极度的舒适。这种舒适感使每一个要素的优点又更加放大,浓眉公主和短腿人鱼对路人的第一印象吸引力可能不及2B小姐姐的一半,但对游戏玩家来说就是女神下凡。 和体验型相对的就是内容型高分游戏,今年的大表哥2,纵然有时被吐槽跑路花太多时间,或者是随机支线太看脸,但给出这些评价的媒体也基本是9分往上,不吝给满分的。极致的自由度,互动度,真实度。从人到动物的AI都是业界标杆。能做出这样的内容,好玩与否显然已经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了。 从体验来讲我其实也不看好大乱斗的体验度。毕竟格斗游戏的限制摆在那里。不管一段CG给你看的多热血沸腾,汗毛竖立。真正玩的部分,还是打一架解决。打一架解决不了的事就打两架。大乱斗真正的武器是“900首以上的BGM,75个游戏历史里精挑细选的角色(包括食人花等),超过100张地图”,内容丢出来,媒体怎么给分心里已经大概有数。 我个人觉得大乱斗的魅力主要是以下3点: 1.上面说过的,内容,涵盖到几乎整个游戏历史的内容,即便不能有角色参战的系列也会以道具、魂等形式参加。堪称电视游戏百科全书。几乎没有人能在整个大乱斗里都没有认识的角色。其中还包括长达55小时的音乐,不乏来自各个系列的名曲。 2.聚会功能。聚会是媒体几乎不会评测的部分,却也是支持大乱斗把格斗这个小众类型卖到千万级的重要因素。相信体验过马里奥聚会的人已经知道任系聚会游戏的魔力了。大乱斗绝对是最优秀的聚会游戏之一,包括不需要分屏(比如马车4人分屏影响观感),支持人数上限高而且自由(比如马趴3人体验不如4人,大乱斗则不会),游戏始终同时进行,没有等待时间,这些都是大乱斗系列的魅力点。 3.专业格斗游戏。对于喜欢研究操作的玩家来说,大乱斗也是典型的易学难精的游戏。高端玩家将可以练习技巧互相切磋。和普通格斗比,大乱斗对战热度高,持久性强也是非常优秀的点。
任天堂第一方/第二方开发组现状猜测 第一方 制作部第1小组:俗称马车组。开发实力不错,一直为任天堂所有机器输出马里奥赛车新作,而且质量稳定。NS这代只给了一个移植版,所以空出时间开发了原创新作Arms。任天狗系列也出自这个组。Arms发售以后还没有动静,目前最有可能在开发的应该是马车9或者任天狗新作。 制作部第2小组:实力比较强的一个组。最新作品是Splatoon2,目前在开发动物森友会新作。搞不好对大乱斗终极版也有参与。 制作部第3小组:塞尔达组。目前肯定在开发新的塞尔达作品。 制作部第4小组:2D马里奥组。最新作品是马里奥制造,马里奥U的移植应该也接近尾声了。顺便皮克敏系列也出自这个组。马里奥U终极版发售以后最有可能开发的应该是皮克敏4或者马里奥制造NS版。 制作部第5小组:实力相对弱的一个组。唯一的高清游戏开发经验的和白金合作的星际火狐零,最新作品是3DS下载专用的小坦克。新作猜不到。 东京制作部第1小组:最后制作的游戏是3DS的塞尔达时之笛3D,之后就去开发miniFC和miniSFC的硬件了。比较乐观的想法在为3DS移植梦见岛(一厢情愿),比较现实的想法是在做miniN64。 东京制作部第2小组:3D马里奥组。最新作品是奥德赛,基本跟塞尔达组一样属于专用组。 第二方 IS:目前自然是在做火纹新作了。明年有空可能还会做个纸片马里奥新作。 HAL:对卡比系列基本亲力亲为,给3DS移植毛线卡比,NS新作肯定也在企划的。 monolithsoft:最新作是异度神剑2。现在给大乱斗做地图呢。原创新作公布了开没开工就不知道了,XBX移植的呼声也很高。 GameFreak:主要是宝可梦。顺便还做些小游戏。质量不好说产量基本不用担心。 NDcube:马里奥聚会专用组。偶尔就算做个别的也是动森大富翁这种,估计大家也没在期待。 Gamelot:马里奥网球做完,估计就是马里奥高尔夫了。黄金太阳是啥? 其他 路易吉鬼屋3大概是外包(2代是外包)。耀西手工世界是外包给GoodFeel开发。密特罗德P4传说是外包给BNGI(未证实)。Retro本来是MP的制作组,现在暂时没有动静(传说在开发火狐赛车)。猎天使魔女3是白金在开发。零系列不知道光荣那边有没有在做。 总之除了第一方第二方以外,任天堂也会和第三方合作,特别是一些复刻游戏(比如呼声比较高的天剑HD),都有可能在开发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