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 青鸢小兵
法律、教育咨询、房地产
关注数: 112 粉丝数: 295 发帖数: 11,426 关注贴吧数: 21
青岛大学举办崂山青年学者论坛 【名称】“崂山论坛”取名于崂山,是青岛大学主办的人才引进主要平台之一,旨在为各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学术发展前沿,探讨学科热点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青年学者对青岛大学未来战略发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等的深入了解。 ------------------------------------ 【申请参加论坛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符合中组部青年千人申报条件的青年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具有国内一流大学博士学位并在海外连续工作3年以上,已回国工作的须回国1年以内,在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2、符合我校特聘教授相关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国内一流大学博士学位并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工作2年以上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3、已获批国家青年千人、青年长江、优青、青年拔尖人才的优秀青年人才。 --------------------------------------- 【学科】论坛围绕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及青岛大学高水平人才团队和优势特色学科发展需要展开,主要涉及系统科学、特种医学、现代纺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无人技术、虚拟现实、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芯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与储能电池、肿瘤科学、脑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医药、健康颐养等领域。 ----------------------------------------- 【报名人数及 受邀参加者】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余位学者报名,经学术组织甄选后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青年学者参会。 ------------------------------------------ 【参加论坛的官方支持组织】城阳区、胶州市、崂山区 ,青岛市组织部 ------------------------------------------- 【2018年学校进人新政策】 即聚焦“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聚焦【院士】和“【四青”人才】、聚焦高层次团队(平台/研究院)、聚焦海外人才,全面提高引进人才的学术水平。加大对海外人才引进,原则上要求理工医类学科拟引进人员均具有海外一年以上工作学习经历,经济管理类学科拟引进人员50%具有海外一年以上工作学习经历。 -------------------------------------------
青岛将添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青岛市科技局日前发布信息,青岛市组织完成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建设论证会,标志着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正式启动。据悉,今年我市围绕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千亿级产业链等战略重点领域,拟建设纺织、虚拟现实、仪器仪表等三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此前,我市已先后两批次共组织建设了6个专业技术产研院。   纺织产研院由青岛大学牵头组建,联合青岛即发集团、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探索“政府、人才、学科、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攻关纺织产业中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先进制造技术、纺织绿色染整加工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先进纺纱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和纺织信息化技术,助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并造就引领纺织领域科学与技术前沿发展的学界、业界领军人才。   虚拟现实产研院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歌尔集团等优势研发及产业力量,助力我市“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汇聚大量虚拟现实企业和大批虚拟现实高端人才,3到5年内可望在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创意主题设计、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及服务等方面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带动青岛度假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休闲体育、会展和海洋等诸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仪器仪表产研院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在电子测试仪器技术、导航测试与仿真技术应用、通信测试与仿真技术、高端制造应用自动测试系统服务技术等四大领域进行应用技术开发,并研究拓展至医疗电子仪器、海洋仪器仪表、工业仪表技术领域。同时,以产业升级需求为牵引,开展仪器仪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吸引和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推动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市产研院试点建设工作自2014年正式启动,先后两批次共组织建设了6个专业技术产研院,涉及储能、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橡胶、智能、光电等领域。目前在研或已完成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共计103项;合同科研153项,总额6432万元;免费为336家企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研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聚集‘310’开发计划”已列入青岛“十三五”规划;智能产研院“五交一体”平行交通规划已成立领导小组;光电产研院激光跟踪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由橡胶产研院提供技术支撑,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青岛市基础研究发展报告-2017 百度贴吧不错。日前,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青岛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青岛市基础研究发展报告(2017)》。   该报告通过对青岛2011-2016年SCI论文与ESI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揭示青岛市当前基础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1.青岛基础研究论文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报告显示,青岛市2011-2016年总共发表SCI论文29603篇,ESI高被引论文238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SCI论文数量排名12,而平均年增长率为21%,排名第2,仅次于深圳; ESI高被引论文排名13,平均年增长率速为25%,排名第5,表明青岛基础研究发展潜力较大。   2.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表现突出。报告显示,青岛市实力最强的前三个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实力最强的前三个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ESI高被引论文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海洋大学,66篇;青岛大学次之,55篇;这两家高校发表的ESI论文合计111篇(含合作发表),占2011年-2016年青岛市总ESI论文数量的46.64%。按平均他引次数进行排名分析,前三名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平均他引次数最高的青岛农业大学,达176.5。   3.青岛市基础研究领域广泛。报告显示,青岛市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领域一共有16个,综合发文数量和平均他引次数分析,研究实力最强的前三个领域是:交叉化学、化学物理、多学科交叉材料科学。交叉化学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化学物理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青岛大学;多学科交叉材料科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是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4.青岛大学热点论文独占鳌头。ESI热点论文是指最近2年内发表且在最近2个月总被引频次进入全球TOP 1‰的SCI论文,是各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领跑者。依据2017年9月22日的输出数据,青岛市共有ESI热点论文10篇,7篇为青岛市独立研究,3篇合作研究,青岛大学发表的ESI热点论文5篇,占比50%。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自主创新的产业核心技术大都来自于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和建设,是培育国家和地区发展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SCI 收录的是全球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论文,ESI高被引论文是该领域过去10年所有SCI收录论文中,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的论文。通过对SCI论文与ESI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研究的实力。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