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宾尼 雪宾尼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362 发帖数: 64,124 关注贴吧数: 6
巴林生命之树及其周边 巴林生命之树,独自伫立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没有明显水源与植被的位置上,长达400多年。由于独守荒漠400多年的历史,生命之树,已成为巴林当地的一个传奇,有着“生命的坚韧”这一象征性意义。因此,我们会在它的树干上,看到有人刻字祈福,也会有人专门从别处提水,到此浇灌,向它许愿、还愿,视这棵古树,如神像、庙宇一般。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越发增强,所以近些年来,在巴林生命之树附近,已陆续展开绿化工程。现在在它周围,已经可以看到其它一些草木。有工作人员,定期开着水罐车,到生命之树及其周边,进行浇水、上药等一系列的绿植维护动作。 在生命之树主干的底部,有一排圆孔,有人可能会说,是虫蛀的。其实不是,虫蛀的不会这么整齐,实际上,这是科考人员,数次钻芯取样,明确树龄时留下的。 还有一个提点,就是在生命之树周围,可以看到的大量帐篷。其实不只是在生命之树周围,而是在巴林的这一片大区,遍布着许多这样的帐篷,这就是近几年,在沙漠地区,逐渐流行起来的,所谓“沙漠屋”。亲朋好友一起,租一个这样的帐篷,欣赏户外美景,在附近的空地上,玩玩户外运动,晚上再升起篝火,来个户外烧烤,好不美哉。不仅是外地游客,也是当地居民,放松、休闲、聚会时候的,热爱之选。
巴林生命之树及其周边 巴林生命之树,独自伫立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没有明显水源与植被的位置上,长达400多年。由于独守荒漠400多年的历史,生命之树,已成为巴林当地的一个传奇,有着“生命的坚韧”这一象征性意义。因此,我们会在它的树干上,看到有人刻字祈福,也会有人专门从别处提水,到此浇灌,向它许愿、还愿,视这棵古树,如神像、庙宇一般。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越发增强,所以近些年来,在巴林生命之树附近,已陆续展开绿化工程。现在在它周围,已经可以看到其它一些草木。有工作人员,定期开着水罐车,到生命之树及其周边,进行浇水、上药等一系列的绿植维护动作。 在生命之树主干的底部,有一排圆孔,有人可能会说,是虫蛀的。其实不是,虫蛀的不会这么整齐,实际上,这是科考人员,数次钻芯取样,明确树龄时留下的。 还有一个提点,就是在生命之树周围,可以看到的大量帐篷。其实不只是在生命之树周围,而是在巴林的这一片大区,遍布着许多这样的帐篷,这就是近几年,在沙漠地区,逐渐流行起来的,所谓“沙漠屋”。亲朋好友一起,租一个这样的帐篷,欣赏户外美景,在附近的空地上,玩玩户外运动,晚上再升起篝火,来个户外烧烤,好不美哉。不仅是外地游客,也是当地居民,放松、休闲、聚会时候的,热爱之选。
UT models 1:18 Chevrolet Corvette C5 1998,Silver 一台老模型新收,由UT models出品的,雪佛兰 科尔维特 C5,1998年款,银色,硬顶版。 车头部分,由于当时的交通法规对汽车大灯高度的强制要求产生的跳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过,该模型在跳灯部分,并未设置出可动的组件机构,仅是以线条刻画。发动机舱盖,为由后向前掀开式设计,其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车辆维修、改装时,进行整体的观察与拆装操作,因此,前掀式发动机舱盖,多应用于赛车、跑车及崇尚性能的车型之上。模型发动机舱盖的衔接,为早期汽车模型上常用的狗腿式结构,且发动机舱内并未设置发动机舱盖顶杆,因此该模型的发动机舱盖,无法实现展开姿态下的固定,若想固定,需要使用棉花棒等辅助支撑物。模型发动机舱盖内壁,以黑色漆水喷涂的方式,模拟出了真实汽车上隔音、隔热棉的视觉效果。 由两侧前翼子板上的凹槽,至车门、尾厢逐渐扩张的车侧形态,前窄后宽,符合空气动力学走向,同时亦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向前俯冲,肌肉感十足的跑车张力。车头部分延伸至车身两侧的转向灯,以及在车尾设置的高位刹车灯,这一时期通用汽车上的安全设计理念,堪称超前。车门上方,并没有以透明塑料件,营造出车窗玻璃的效果,是空的,这似乎是许多早期生产的汽车模型单品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便于徒手开启车门,不用刻意去找门缝,甚至在一些模型单品上,会出现不使用模型开门器,都难以开启车门的问题。车门整体质感厚重、敦实,能够给车内乘员,以充足的环抱、保护感。直立5幅式轮毂,直观、干练。刹车盘片及刹车卡钳,在模型身上,均有做出明确的刻画。 前置后驱,硬顶车型,因此在这台纯正意义的跑车身上,“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后备箱。模型的尾箱盖,是可以切实开启的,是同时期出品的跑车模型上,难得的全开式单品。尾灯灯罩,采用左右对称的圆形设计,虽不比当今的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可以将车灯打造成各种争奇斗艳的造型,但简洁、实用,又何尝不是一台机械的,本质之美呢。 作为一台生产于1990年代的汽车,又是一台以呈现驾驶体验为己任的跑车,克尔维特 C5在内饰方面,并无太多花哨,直观可见的,满是黑色的塑料件内装。既不华丽,也没有什么电子、现代化科技配置,相较许多当代汽车,堪称极致简练。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双出共4根式设置,但造型并不过分张扬。模型底盘以一定数量的独立零部件设置,与局部分色喷涂的方式,对真实汽车上,功能性零部件的排布进行模拟,营造出了较好的视觉立体感,达到了同期汽车模型单品里的较高水平。
UT models 1:18 Chevrolet Corvette C5 1998,Silver 一台老模型新收,由UT models出品的,雪佛兰 科尔维特 C5,1998年款,银色,硬顶版。 车头部分,由于当时的交通法规对汽车大灯高度的强制要求产生的跳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过,该模型在跳灯部分,并未设置出可动的组件机构,仅是以线条刻画。发动机舱盖,为由后向前掀开式设计,其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车辆维修、改装时,进行整体的观察与拆装操作,因此,前掀式发动机舱盖,多应用于赛车、跑车及崇尚性能的车型之上。模型发动机舱盖的衔接,为早期汽车模型上常用的狗腿式结构,且发动机舱内并未设置发动机舱盖顶杆,因此该模型的发动机舱盖,无法实现展开姿态下的固定,若想固定,需要使用棉花棒等辅助支撑物。模型发动机舱盖内壁,以黑色漆水喷涂的方式,模拟出了真实汽车上隔音、隔热棉的视觉效果。 由两侧前翼子板上的凹槽,至车门、尾厢逐渐扩张的车侧形态,前窄后宽,符合空气动力学走向,同时亦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向前俯冲,肌肉感十足的跑车张力。车头部分延伸至车身两侧的转向灯,以及在车尾设置的高位刹车灯,这一时期通用汽车上的安全设计理念,堪称超前。车门上方,并没有以透明塑料件,营造出车窗玻璃的效果,是空的,这似乎是许多早期生产的汽车模型单品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便于徒手开启车门,不用刻意去找门缝,甚至在一些模型单品上,会出现不使用模型开门器,都难以开启车门的问题。车门整体质感厚重、敦实,能够给车内乘员,以充足的环抱、保护感。直立5幅式轮毂,直观、干练。刹车盘片及刹车卡钳,在模型身上,均有做出明确的刻画。 前置后驱,硬顶车型,因此在这台纯正意义的跑车身上,“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后备箱。模型的尾箱盖,是可以切实开启的,是同时期出品的跑车模型上,难得的全开式单品。尾灯灯罩,采用左右对称的圆形设计,虽不比当今的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可以将车灯打造成各种争奇斗艳的造型,但简洁、实用,又何尝不是一台机械的,本质之美呢。 作为一台生产于1990年代的汽车,又是一台以呈现驾驶体验为己任的跑车,克尔维特 C5在内饰方面,并无太多花哨,直观可见的,满是黑色的塑料件内装。既不华丽,也没有什么电子、现代化科技配置,相较许多当代汽车,堪称极致简练。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双出共4根式设置,但造型并不过分张扬。模型底盘以一定数量的独立零部件设置,与局部分色喷涂的方式,对真实汽车上,功能性零部件的排布进行模拟,营造出了较好的视觉立体感,达到了同期汽车模型单品里的较高水平。
UT models 1:18 Chevrolet Corvette C5 1998,Silver 一台老模型新收,由UT models出品的,雪佛兰 科尔维特 C5,1998年款,银色,硬顶版。 车头部分,由于当时的交通法规对汽车大灯高度的强制要求产生的跳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过,该模型在跳灯部分,并未设置出可动的组件机构,仅是以线条刻画。发动机舱盖,为由后向前掀开式设计,其作用,是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车辆维修、改装时,进行整体的观察与拆装操作,因此,前掀式发动机舱盖,多应用于赛车、跑车及崇尚性能的车型之上。模型发动机舱盖的衔接,为早期汽车模型上常用的狗腿式结构,且发动机舱内并未设置发动机舱盖顶杆,因此该模型的发动机舱盖,无法实现展开姿态下的固定,若想固定,需要使用棉花棒等辅助支撑物。模型发动机舱盖内壁,以黑色漆水喷涂的方式,模拟出了真实汽车上隔音、隔热棉的视觉效果。 由两侧前翼子板上的凹槽,至车门、尾厢逐渐扩张的车侧形态,前窄后宽,符合空气动力学走向,同时亦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向前俯冲,肌肉感十足的跑车张力。车头部分延伸至车身两侧的转向灯,以及在车尾设置的高位刹车灯,这一时期通用汽车上的安全设计理念,堪称超前。车门上方,并没有以透明塑料件,营造出车窗玻璃的效果,是空的,这似乎是许多早期生产的汽车模型单品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有一点好处,就是便于徒手开启车门,不用刻意去找门缝,甚至在一些模型单品上,会出现不使用模型开门器,都难以开启车门的问题。车门整体质感厚重、敦实,能够给车内乘员,以充足的环抱、保护感。直立5幅式轮毂,直观、干练。刹车盘片及刹车卡钳,在模型身上,均有做出明确的刻画。 前置后驱,硬顶车型,因此在这台纯正意义的跑车身上,“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后备箱。模型的尾箱盖,是可以切实开启的,是同时期出品的跑车模型上,难得的全开式单品。尾灯灯罩,采用左右对称的圆形设计,虽不比当今的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可以将车灯打造成各种争奇斗艳的造型,但简洁、实用,又何尝不是一台机械的,本质之美呢。 作为一台生产于1990年代的汽车,又是一台以呈现驾驶体验为己任的跑车,克尔维特 C5在内饰方面,并无太多花哨,直观可见的,满是黑色的塑料件内装。既不华丽,也没有什么电子、现代化科技配置,相较许多当代汽车,堪称极致简练。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双出共4根式设置,但造型并不过分张扬。模型底盘以一定数量的独立零部件设置,与局部分色喷涂的方式,对真实汽车上,功能性零部件的排布进行模拟,营造出了较好的视觉立体感,达到了同期汽车模型单品里的较高水平。
徐州市户部山景区 户部山,位于古徐州城南,因此又称南山,今属徐州市云龙区。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在户部山顶建戏马台,令户部山成为徐州第一胜迹。徐州在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徐州,往往泛滥,淹没州城,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总能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而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户部分司的迁居,也使得户部山在天启四年(1624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9年)这三百余年中,一直是徐州城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古迹圈一样,如今的户部山景区外围,被打造成了商业步行街。户部山外围的步行街,白天为古玩市场,当然,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高阶古董售卖场所,通俗点讲,就是旧物市场与文玩市场。午后至夜间,户部山步行街,便化身为美食步行街,主要经营的,是一些小吃摊贩和店铺。 户部山上,其实并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千年古建筑,包括大家如今看到的戏马台,都是后期修建的仿古建筑。在户部山上,景区的核心区域,展示有1890年代和1930年代拍摄的户部山实景照片,户部山景区保存至今的最早一批老建筑,也就是这个年代的。
徐州市户部山景区 户部山,位于古徐州城南,因此又称南山,今属徐州市云龙区。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在户部山顶建戏马台,令户部山成为徐州第一胜迹。徐州在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徐州,往往泛滥,淹没州城,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总能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而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户部分司的迁居,也使得户部山在天启四年(1624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9年)这三百余年中,一直是徐州城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古迹圈一样,如今的户部山景区外围,被打造成了商业步行街。户部山外围的步行街,白天为古玩市场,当然,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高阶古董售卖场所,通俗点讲,就是旧物市场与文玩市场。午后至夜间,户部山步行街,便化身为美食步行街,主要经营的,是一些小吃摊贩和店铺。 户部山上,其实并没有留下什么真正的千年古建筑,包括大家如今看到的戏马台,都是后期修建的仿古建筑。在户部山上,景区的核心区域,展示有1890年代和1930年代拍摄的户部山实景照片,户部山景区保存至今的最早一批老建筑,也就是这个年代的。
徐州市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占地面积1400亩,由核心区和外延区两部分构成。主要景点,有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由景点名称即可得知,该景区主要展示的,是古代王陵及兵马俑。需要提示大家的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狮子山楚王陵,为纯地下墓葬,陵墓内部,无法形成很好的空气流通,可能会使人产生憋闷的感觉。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景点,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是在原有兵马俑坑位置上,修筑起来的现代化建筑博物馆,水下层墙体,延伸至水面以上,四面开窗,与外界直接连通。 徐州市汉文化景区,囊括了“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 简单介绍一下该景区的历史。汉文帝初期,西汉楚王开始在楚都彭城东南处的狮子山地区修建陵园,据考古推断,该楚王的死亡和埋葬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前元三年。1980年代初期,狮子山地区零散出土了一些兵马俑。1984年开始,狮子山地区陆续发现汉兵马俑坑。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仪器探测之后,1993年,考古人员申报发掘徐州汉兵马俑主墓——狮子山楚王陵。1996年,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狮子山楚王陵及其陪葬兵马俑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州市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占地面积1400亩,由核心区和外延区两部分构成。主要景点,有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由景点名称即可得知,该景区主要展示的,是古代王陵及兵马俑。需要提示大家的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狮子山楚王陵,为纯地下墓葬,陵墓内部,无法形成很好的空气流通,可能会使人产生憋闷的感觉。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景点,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是在原有兵马俑坑位置上,修筑起来的现代化建筑博物馆,水下层墙体,延伸至水面以上,四面开窗,与外界直接连通。 徐州市汉文化景区,囊括了“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 简单介绍一下该景区的历史。汉文帝初期,西汉楚王开始在楚都彭城东南处的狮子山地区修建陵园,据考古推断,该楚王的死亡和埋葬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前元三年。1980年代初期,狮子山地区零散出土了一些兵马俑。1984年开始,狮子山地区陆续发现汉兵马俑坑。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仪器探测之后,1993年,考古人员申报发掘徐州汉兵马俑主墓——狮子山楚王陵。1996年,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狮子山楚王陵及其陪葬兵马俑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utoart 1:18 Aston Martin Rapide S 2015,Silver 如同生产大型超豪华汽车的代表品牌——宾利,如今能见度最高的,是宾利欧陆一样。品牌几经波折的阿斯顿马丁,已将车型重心,放置于双门GT。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目前唯一还能见到的、可以称为当代车型的四门阿斯顿马丁,也就剩下一个Rapide。阿斯顿马丁Rapide,车长5019毫米,轴距不到3米,综合考量而言,的确是一款D级车,但是与当今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车型相比,它的车长与轴距表现,甚至还不及许多C级车。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发文聊过这款模型的红色版本,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 前脸部分,整片式“咧开大嘴”形前进气格栅,引人注目,是阿斯顿马丁品牌汽车的标志性特征。当然,也会被许多人开玩笑说——这很福特。毕竟阿斯顿马丁与福特,有着剪不断理还乱、足够深厚的渊源。 门上采用无框式车窗。虽然有关于无框式车窗,在实用性上,有许多槽点,但毕竟这是一台已将“运动”二字强力注入品牌基因的阿斯顿马丁,以无框式车窗为整车的运动质感加成,倒也顺理成章。围绕侧窗边沿,有一圈镀铬风格件包边装饰。近乎占满车身弧度的车轮,明显低扁平比的轮胎,与硕大的刹车盘、刹车卡钳,为整车性能加持,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运动张力。前舱及前门侧方,以粗壮的条形镀铬风格件装饰,在捷豹、宾利等英伦系品牌的车型上,常能见到这种设计。当然,还有同属于福特系的汽车品牌——林肯。车外门把手,采用由电机驱动伸缩的隐藏式设计,但在前门门把手的旁边,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同时在后备箱盖上,也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 车尾灯组,为左右对称的各半个“回”字形,是Rapide在产时期,阿斯顿马丁品牌旗下车型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家族式设计。车身后方采用小溜背式设计,后备箱的开口较小,但后窗部分,是随后备箱整体开启的,且后备箱与座舱贯通,同时原车自带可掀折的后备箱分区收纳藏板,就像MPV或所谓的瓦罐车一样,对于一台运动型轿车而言,已属实用性较强。当然,有得必有失,这种溜背、开放式后备箱的设计,也会让Rapide失去一些本应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车上的那种,座舱的独立性与扎实感,比如旷区联通产生的噪音问题,车载音响的声场表现等等。短版,也很明显。 打孔式发动机舱盖,6.0L V12发动机,粗壮的发动机舱内稳定加强拉杆,无不彰显其充沛的动力储备。模型发动机舱盖顶杆,采用二折式结构带限位设计,具有良好的稳态支撑表现,便于我们欣赏模型的发动机舱内部细节。中控部分,为生产于2015年前后的车型上主流的上车载荧幕+下实体按键式布局,相较近两年出品的新车型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平板电脑一般的中控台,我是更喜欢这种带有部分实体按键的设置,常用操作,更为简洁、直观、明快。 虽为一台大型豪华四门轿车,但走运动风格的阿斯顿马丁,并未特别强调Rapide的后排空间。于车侧观察,可以发现,其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产品调性。但双独立式的后排座椅设置,全车薄型运动椅背,全车运动化带有侧翼包覆的座椅,都能切实的为后排乘客的动态乘坐质感加分。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单出共两根式设计。底盘平整度极高,车下结构,尽包覆于底板之内,可在行进过程中,使车辆下方的气流顺畅流过,带来优异的动态表现。模型底盘,以金属材质为主体打造,质感扎实。
Autoart 1:18 Aston Martin Rapide S 2015,Silver 如同生产大型超豪华汽车的代表品牌——宾利,如今能见度最高的,是宾利欧陆一样。品牌几经波折的阿斯顿马丁,已将车型重心,放置于双门GT。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目前唯一还能见到的、可以称为当代车型的四门阿斯顿马丁,也就剩下一个Rapide。阿斯顿马丁Rapide,车长5019毫米,轴距不到3米,综合考量而言,的确是一款D级车,但是与当今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车型相比,它的车长与轴距表现,甚至还不及许多C级车。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发文聊过这款模型的红色版本,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 前脸部分,整片式“咧开大嘴”形前进气格栅,引人注目,是阿斯顿马丁品牌汽车的标志性特征。当然,也会被许多人开玩笑说——这很福特。毕竟阿斯顿马丁与福特,有着剪不断理还乱、足够深厚的渊源。 门上采用无框式车窗。虽然有关于无框式车窗,在实用性上,有许多槽点,但毕竟这是一台已将“运动”二字强力注入品牌基因的阿斯顿马丁,以无框式车窗为整车的运动质感加成,倒也顺理成章。围绕侧窗边沿,有一圈镀铬风格件包边装饰。近乎占满车身弧度的车轮,明显低扁平比的轮胎,与硕大的刹车盘、刹车卡钳,为整车性能加持,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运动张力。前舱及前门侧方,以粗壮的条形镀铬风格件装饰,在捷豹、宾利等英伦系品牌的车型上,常能见到这种设计。当然,还有同属于福特系的汽车品牌——林肯。车外门把手,采用由电机驱动伸缩的隐藏式设计,但在前门门把手的旁边,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同时在后备箱盖上,也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 车尾灯组,为左右对称的各半个“回”字形,是Rapide在产时期,阿斯顿马丁品牌旗下车型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家族式设计。车身后方采用小溜背式设计,后备箱的开口较小,但后窗部分,是随后备箱整体开启的,且后备箱与座舱贯通,同时原车自带可掀折的后备箱分区收纳藏板,就像MPV或所谓的瓦罐车一样,对于一台运动型轿车而言,已属实用性较强。当然,有得必有失,这种溜背、开放式后备箱的设计,也会让Rapide失去一些本应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车上的那种,座舱的独立性与扎实感,比如旷区联通产生的噪音问题,车载音响的声场表现等等。短版,也很明显。 打孔式发动机舱盖,6.0L V12发动机,粗壮的发动机舱内稳定加强拉杆,无不彰显其充沛的动力储备。模型发动机舱盖顶杆,采用二折式结构带限位设计,具有良好的稳态支撑表现,便于我们欣赏模型的发动机舱内部细节。中控部分,为生产于2015年前后的车型上主流的上车载荧幕+下实体按键式布局,相较近两年出品的新车型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平板电脑一般的中控台,我是更喜欢这种带有部分实体按键的设置,常用操作,更为简洁、直观、明快。 虽为一台大型豪华四门轿车,但走运动风格的阿斯顿马丁,并未特别强调Rapide的后排空间。于车侧观察,可以发现,其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产品调性。但双独立式的后排座椅设置,全车薄型运动椅背,全车运动化带有侧翼包覆的座椅,都能切实的为后排乘客的动态乘坐质感加分。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单出共两根式设计。底盘平整度极高,车下结构,尽包覆于底板之内,可在行进过程中,使车辆下方的气流顺畅流过,带来优异的动态表现。模型底盘,以金属材质为主体打造,质感扎实。
Autoart 1:18 Aston Martin Rapide S 2015,Silver 如同生产大型超豪华汽车的代表品牌——宾利,如今能见度最高的,是宾利欧陆一样。品牌几经波折的阿斯顿马丁,已将车型重心,放置于双门GT。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目前唯一还能见到的、可以称为当代车型的四门阿斯顿马丁,也就剩下一个Rapide。阿斯顿马丁Rapide,车长5019毫米,轴距不到3米,综合考量而言,的确是一款D级车,但是与当今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车型相比,它的车长与轴距表现,甚至还不及许多C级车。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发文聊过这款模型的红色版本,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 前脸部分,整片式“咧开大嘴”形前进气格栅,引人注目,是阿斯顿马丁品牌汽车的标志性特征。当然,也会被许多人开玩笑说——这很福特。毕竟阿斯顿马丁与福特,有着剪不断理还乱、足够深厚的渊源。 门上采用无框式车窗。虽然有关于无框式车窗,在实用性上,有许多槽点,但毕竟这是一台已将“运动”二字强力注入品牌基因的阿斯顿马丁,以无框式车窗为整车的运动质感加成,倒也顺理成章。围绕侧窗边沿,有一圈镀铬风格件包边装饰。近乎占满车身弧度的车轮,明显低扁平比的轮胎,与硕大的刹车盘、刹车卡钳,为整车性能加持,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满满的运动张力。前舱及前门侧方,以粗壮的条形镀铬风格件装饰,在捷豹、宾利等英伦系品牌的车型上,常能见到这种设计。当然,还有同属于福特系的汽车品牌——林肯。车外门把手,采用由电机驱动伸缩的隐藏式设计,但在前门门把手的旁边,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同时在后备箱盖上,也设有外露式的机械钥匙孔。 车尾灯组,为左右对称的各半个“回”字形,是Rapide在产时期,阿斯顿马丁品牌旗下车型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家族式设计。车身后方采用小溜背式设计,后备箱的开口较小,但后窗部分,是随后备箱整体开启的,且后备箱与座舱贯通,同时原车自带可掀折的后备箱分区收纳藏板,就像MPV或所谓的瓦罐车一样,对于一台运动型轿车而言,已属实用性较强。当然,有得必有失,这种溜背、开放式后备箱的设计,也会让Rapide失去一些本应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车上的那种,座舱的独立性与扎实感,比如旷区联通产生的噪音问题,车载音响的声场表现等等。短版,也很明显。 打孔式发动机舱盖,6.0L V12发动机,粗壮的发动机舱内稳定加强拉杆,无不彰显其充沛的动力储备。模型发动机舱盖顶杆,采用二折式结构带限位设计,具有良好的稳态支撑表现,便于我们欣赏模型的发动机舱内部细节。中控部分,为生产于2015年前后的车型上主流的上车载荧幕+下实体按键式布局,相较近两年出品的新车型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平板电脑一般的中控台,我是更喜欢这种带有部分实体按键的设置,常用操作,更为简洁、直观、明快。 虽为一台大型豪华四门轿车,但走运动风格的阿斯顿马丁,并未特别强调Rapide的后排空间。于车侧观察,可以发现,其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产品调性。但双独立式的后排座椅设置,全车薄型运动椅背,全车运动化带有侧翼包覆的座椅,都能切实的为后排乘客的动态乘坐质感加分。 车尾排气管,采用双边单出共两根式设计。底盘平整度极高,车下结构,尽包覆于底板之内,可在行进过程中,使车辆下方的气流顺畅流过,带来优异的动态表现。模型底盘,以金属材质为主体打造,质感扎实。
MINICHAMPS 1:18 Mercedes Benz G 500 2018,Yellow 奔驰G级,自1970年代G wagen定型,数十年来,外观造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随着当今汽车行业,外形设计越发流线,SUV车型越发城市化,仍然坚持外观方正的车型,日渐稀少,奔驰G级越发成为,一种明显超越了产品本身价值的、风格化的图腾。基础定价超过许多大型豪华SUV,加价提车为常态,还衍生出诸多价格堪比超跑、超豪华车型的所谓特别版、改装厂版……在众汽车爱好者心中,奔驰G级,已然不仅仅是一款“复古风格的SUV”这么简单。周边产品,包括汽车模型,在近十几年间,也是越加丰富,并每每能够掀起足够高的关注度。作为诞生于欧洲的汽车模型品牌——迷你切,也已经推出多款奔驰G级的模型。本次我所购买的,为迷你切出品的,2018款奔驰G500,黄色。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po文聊过这款模型的金属绿色,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就两台模型上的些许不同之处,进行比对。 车头部分,大灯灯罩为纯圆形,在老爷车上,十分常见,其优势,就是不必区分左右,便于生产、备件,在破损后,可以高效更换,但已无法满足当代汽车行业外观设计、功能设置越发多样化、细节化的整体趋势,所以越来越少见了。发动机舱盖左右两侧的小方块式独立转向灯,以及明显突出于车身整体线条之外的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都是数十年前的汽车设计语言。打开发动机舱盖,未见其上有隔音隔热棉,不知道是模型没有做出的问题,还是这款车型,本身就没有设置发动机舱盖隔音隔热棉。模型对于发动机舱内部的刻画,算不上细致,就是简单的大片纯色塑料件,加上局部喷涂的表达方式,塑料片感强烈。机舱内的部分标识牌,有残缺现象,在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并没有这个问题,品相越好的,越是早被挑走、卖掉了。发动机舱盖顶杆,在模型上有做出。发动机舱盖合叶这一细节,处理的也很不错,没有出现一些模型单品上那种,比例失调的突兀感。轮胎部分的视觉呈现效果,塑料感过强,甚至会让人觉得它不是塑胶而是硬塑料材质做成的,这也是迷你切出品的模型上,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车侧标配外置式登车踏板,且踏板的下缘,位于车辆尾段排气管所处高度之上,不会影响到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表现。奔驰G级的尾段排气管,并非像大多数车型一样,置于车辆的尾端,而是布置在车侧、后门的下方,因此被许多车友笑称为“烫腿排气管”。不过,这台2018款奔驰G500的尾段排气管,采用的是隐匿于底盘下方、直接下排的形式,并未像一些版本的奔驰G级,刻意横向拉出,少了一些“外秀”的东西,但也切实避免了“烫腿”问题的发生。于车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车辆的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这也是绝大多数版本的奔驰G级上的,一大共同特征,整车设计,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思想内核。两侧前翼子板上的“V8”铭牌,表明了车辆的发动机形式。与车门把手同高的外突、金属+黑双拼色车侧腰线,突出式的轮眉,粗壮的黑色车窗外轮廓线条,既具复古意味,亦增强了车辆侧方位在视觉效果上的凌厉感与肌肉感。车外后视镜上集成有转向灯;后排、后备箱及尾门车窗,均采用深色隐私玻璃——算是有了些现代汽车的外观设计语言。车门开启角度表现合理,没有出现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的,车门可开启角度过大,开门感受明显失真的问题。 尾门上的后挂式备胎,在当代车型上,已经十分少见。车尾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也是突出式的。前、后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上,均设有亮面、金属质感的饰片,提升“硬派”质感。尾灯造型及尾灯亮起时的质感,都十分老派,像是1980、1990年代的产物。四个侧门及尾门的门把手上,均保留有传统的机械钥匙孔。尾门上设有高位刹车灯,是现代化的功能设置。侧开式尾门,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 模型的座舱内部表现,同样具有较强的塑料感。中控仪表盘、车载屏幕区域,以简单的贴纸形式表达,廉价感十足。可能和迷你切公司经常接单汽车厂商用于自身宣传的所谓原厂模型有关吧,外形是那个意思就好,发动机舱、座舱之类的内里设置,往往不甚精细。副驾驶座位前方的面板上,有一粗壮把手,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多功能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中控区数位显示屏、倒车影像、自动头灯、品牌音响、分区自动空调……车载功能,不敢说是极致的现代化,但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吧,不至于还像几十年前的车型一样粗简。车顶设有天窗,但面积不大,毕竟是硬派越野车的车型定位,非要搞个全景天窗,反而可能有些不伦不类。 模型拿在手上的感觉,很轻,以至于让人怀疑,它是不是纯塑料材质打造的。其实不是,至少车身外壳,是金属的。底盘是塑料的,细致度表现仍然一般,但好过发动机舱部分,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车身采用金属漆喷涂,漆面具有明显的金属颗粒感,而这台黄色的,则采用的是俗称的素漆,车身漆面,没有那种金属颗粒感。
MINICHAMPS 1:18 Mercedes Benz G 500 2018,Yellow 奔驰G级,自1970年代G wagen定型,数十年来,外观造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随着当今汽车行业,外形设计越发流线,SUV车型越发城市化,仍然坚持外观方正的车型,日渐稀少,奔驰G级越发成为,一种明显超越了产品本身价值的、风格化的图腾。基础定价超过许多大型豪华SUV,加价提车为常态,还衍生出诸多价格堪比超跑、超豪华车型的所谓特别版、改装厂版……在众汽车爱好者心中,奔驰G级,已然不仅仅是一款“复古风格的SUV”这么简单。周边产品,包括汽车模型,在近十几年间,也是越加丰富,并每每能够掀起足够高的关注度。作为诞生于欧洲的汽车模型品牌——迷你切,也已经推出多款奔驰G级的模型。本次我所购买的,为迷你切出品的,2018款奔驰G500,黄色。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po文聊过这款模型的金属绿色,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就两台模型上的些许不同之处,进行比对。 车头部分,大灯灯罩为纯圆形,在老爷车上,十分常见,其优势,就是不必区分左右,便于生产、备件,在破损后,可以高效更换,但已无法满足当代汽车行业外观设计、功能设置越发多样化、细节化的整体趋势,所以越来越少见了。发动机舱盖左右两侧的小方块式独立转向灯,以及明显突出于车身整体线条之外的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都是数十年前的汽车设计语言。打开发动机舱盖,未见其上有隔音隔热棉,不知道是模型没有做出的问题,还是这款车型,本身就没有设置发动机舱盖隔音隔热棉。模型对于发动机舱内部的刻画,算不上细致,就是简单的大片纯色塑料件,加上局部喷涂的表达方式,塑料片感强烈。机舱内的部分标识牌,有残缺现象,在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并没有这个问题,品相越好的,越是早被挑走、卖掉了。发动机舱盖顶杆,在模型上有做出。发动机舱盖合叶这一细节,处理的也很不错,没有出现一些模型单品上那种,比例失调的突兀感。轮胎部分的视觉呈现效果,塑料感过强,甚至会让人觉得它不是塑胶而是硬塑料材质做成的,这也是迷你切出品的模型上,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车侧标配外置式登车踏板,且踏板的下缘,位于车辆尾段排气管所处高度之上,不会影响到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表现。奔驰G级的尾段排气管,并非像大多数车型一样,置于车辆的尾端,而是布置在车侧、后门的下方,因此被许多车友笑称为“烫腿排气管”。不过,这台2018款奔驰G500的尾段排气管,采用的是隐匿于底盘下方、直接下排的形式,并未像一些版本的奔驰G级,刻意横向拉出,少了一些“外秀”的东西,但也切实避免了“烫腿”问题的发生。于车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车辆的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这也是绝大多数版本的奔驰G级上的,一大共同特征,整车设计,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思想内核。两侧前翼子板上的“V8”铭牌,表明了车辆的发动机形式。与车门把手同高的外突、金属+黑双拼色车侧腰线,突出式的轮眉,粗壮的黑色车窗外轮廓线条,既具复古意味,亦增强了车辆侧方位在视觉效果上的凌厉感与肌肉感。车外后视镜上集成有转向灯;后排、后备箱及尾门车窗,均采用深色隐私玻璃——算是有了些现代汽车的外观设计语言。车门开启角度表现合理,没有出现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的,车门可开启角度过大,开门感受明显失真的问题。 尾门上的后挂式备胎,在当代车型上,已经十分少见。车尾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也是突出式的。前、后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上,均设有亮面、金属质感的饰片,提升“硬派”质感。尾灯造型及尾灯亮起时的质感,都十分老派,像是1980、1990年代的产物。四个侧门及尾门的门把手上,均保留有传统的机械钥匙孔。尾门上设有高位刹车灯,是现代化的功能设置。侧开式尾门,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 模型的座舱内部表现,同样具有较强的塑料感。中控仪表盘、车载屏幕区域,以简单的贴纸形式表达,廉价感十足。可能和迷你切公司经常接单汽车厂商用于自身宣传的所谓原厂模型有关吧,外形是那个意思就好,发动机舱、座舱之类的内里设置,往往不甚精细。副驾驶座位前方的面板上,有一粗壮把手,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多功能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中控区数位显示屏、倒车影像、自动头灯、品牌音响、分区自动空调……车载功能,不敢说是极致的现代化,但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吧,不至于还像几十年前的车型一样粗简。车顶设有天窗,但面积不大,毕竟是硬派越野车的车型定位,非要搞个全景天窗,反而可能有些不伦不类。 模型拿在手上的感觉,很轻,以至于让人怀疑,它是不是纯塑料材质打造的。其实不是,至少车身外壳,是金属的。底盘是塑料的,细致度表现仍然一般,但好过发动机舱部分,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车身采用金属漆喷涂,漆面具有明显的金属颗粒感,而这台黄色的,则采用的是俗称的素漆,车身漆面,没有那种金属颗粒感。
MINICHAMPS 1:18 Mercedes Benz G 500 2018,Yellow 奔驰G级,自1970年代G wagen定型,数十年来,外观造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随着当今汽车行业,外形设计越发流线,SUV车型越发城市化,仍然坚持外观方正的车型,日渐稀少,奔驰G级越发成为,一种明显超越了产品本身价值的、风格化的图腾。基础定价超过许多大型豪华SUV,加价提车为常态,还衍生出诸多价格堪比超跑、超豪华车型的所谓特别版、改装厂版……在众汽车爱好者心中,奔驰G级,已然不仅仅是一款“复古风格的SUV”这么简单。周边产品,包括汽车模型,在近十几年间,也是越加丰富,并每每能够掀起足够高的关注度。作为诞生于欧洲的汽车模型品牌——迷你切,也已经推出多款奔驰G级的模型。本次我所购买的,为迷你切出品的,2018款奔驰G500,黄色。因为之前已经购买并po文聊过这款模型的金属绿色,故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遵循前文;就两台模型上的些许不同之处,进行比对。 车头部分,大灯灯罩为纯圆形,在老爷车上,十分常见,其优势,就是不必区分左右,便于生产、备件,在破损后,可以高效更换,但已无法满足当代汽车行业外观设计、功能设置越发多样化、细节化的整体趋势,所以越来越少见了。发动机舱盖左右两侧的小方块式独立转向灯,以及明显突出于车身整体线条之外的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都是数十年前的汽车设计语言。打开发动机舱盖,未见其上有隔音隔热棉,不知道是模型没有做出的问题,还是这款车型,本身就没有设置发动机舱盖隔音隔热棉。模型对于发动机舱内部的刻画,算不上细致,就是简单的大片纯色塑料件,加上局部喷涂的表达方式,塑料片感强烈。机舱内的部分标识牌,有残缺现象,在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并没有这个问题,品相越好的,越是早被挑走、卖掉了。发动机舱盖顶杆,在模型上有做出。发动机舱盖合叶这一细节,处理的也很不错,没有出现一些模型单品上那种,比例失调的突兀感。轮胎部分的视觉呈现效果,塑料感过强,甚至会让人觉得它不是塑胶而是硬塑料材质做成的,这也是迷你切出品的模型上,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车侧标配外置式登车踏板,且踏板的下缘,位于车辆尾段排气管所处高度之上,不会影响到整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表现。奔驰G级的尾段排气管,并非像大多数车型一样,置于车辆的尾端,而是布置在车侧、后门的下方,因此被许多车友笑称为“烫腿排气管”。不过,这台2018款奔驰G500的尾段排气管,采用的是隐匿于底盘下方、直接下排的形式,并未像一些版本的奔驰G级,刻意横向拉出,少了一些“外秀”的东西,但也切实避免了“烫腿”问题的发生。于车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车辆的后门长度明显小于前门,这也是绝大多数版本的奔驰G级上的,一大共同特征,整车设计,具有明显的以前排为主,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思想内核。两侧前翼子板上的“V8”铭牌,表明了车辆的发动机形式。与车门把手同高的外突、金属+黑双拼色车侧腰线,突出式的轮眉,粗壮的黑色车窗外轮廓线条,既具复古意味,亦增强了车辆侧方位在视觉效果上的凌厉感与肌肉感。车外后视镜上集成有转向灯;后排、后备箱及尾门车窗,均采用深色隐私玻璃——算是有了些现代汽车的外观设计语言。车门开启角度表现合理,没有出现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身上的,车门可开启角度过大,开门感受明显失真的问题。 尾门上的后挂式备胎,在当代车型上,已经十分少见。车尾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也是突出式的。前、后保险杠位置上方塑料覆盖件上,均设有亮面、金属质感的饰片,提升“硬派”质感。尾灯造型及尾灯亮起时的质感,都十分老派,像是1980、1990年代的产物。四个侧门及尾门的门把手上,均保留有传统的机械钥匙孔。尾门上设有高位刹车灯,是现代化的功能设置。侧开式尾门,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 模型的座舱内部表现,同样具有较强的塑料感。中控仪表盘、车载屏幕区域,以简单的贴纸形式表达,廉价感十足。可能和迷你切公司经常接单汽车厂商用于自身宣传的所谓原厂模型有关吧,外形是那个意思就好,发动机舱、座舱之类的内里设置,往往不甚精细。副驾驶座位前方的面板上,有一粗壮把手,是所谓的硬派越野车的设置风格。多功能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中控区数位显示屏、倒车影像、自动头灯、品牌音响、分区自动空调……车载功能,不敢说是极致的现代化,但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吧,不至于还像几十年前的车型一样粗简。车顶设有天窗,但面积不大,毕竟是硬派越野车的车型定位,非要搞个全景天窗,反而可能有些不伦不类。 模型拿在手上的感觉,很轻,以至于让人怀疑,它是不是纯塑料材质打造的。其实不是,至少车身外壳,是金属的。底盘是塑料的,细致度表现仍然一般,但好过发动机舱部分,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之前购买的金属绿色模型,车身采用金属漆喷涂,漆面具有明显的金属颗粒感,而这台黄色的,则采用的是俗称的素漆,车身漆面,没有那种金属颗粒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