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百草园 春天的百草园
关注数: 78 粉丝数: 173 发帖数: 9,568 关注贴吧数: 3
【芳华绝代-李玉刚】(新华网 )列车上特殊的“春晚” 除夕夜,贵阳客运段贵阳至遵义5610次旅客列车上,一台特殊的"春晚",给因冰灾未能及时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旅客送上了最好的情感慰藉。   17时,5610次列车上彩花、气球、大红灯笼和卡通鼠窗花,把车厢映衬得满是喜庆祥和的气氛,列车上的"春晚"开始了。   "我先给大家来首喜庆的歌,希望大家过年有好心情。"平时就能歌善舞的列车员曾智龙,抱着吉他,面对列车上300多名乘客动情地高歌。"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当曾智龙"谢幕"准备到下一节车厢表演时,乘客们兴趣正浓,纷纷拍手叫好。   随后,列车乘务员们精心编排的独唱、大合唱、民族舞蹈、街舞、器乐独奏,一个个登台,带给大家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乘务员们还邀请了部分旅客代表参与其中,并表演拿手节目,整个车厢其乐融融。   晚会上,还穿插进行灯谜和奥运知识及铁路知识有奖问答,列车广播也及时发布题目,让全列车旅客通过短信互动和现场答题等形式积极参与进来。列车还准备了飞镖大赛,旅客和乘务员代表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紧张而有情趣。   列车在欢乐中急速行驶。伴随着歌曲"越来越好"优美的旋律,餐车工作人员为大家送上了象征团圆的热气腾腾的饺子,旅客们和乘务员一同吃起饺子,感受着列车这个"流动大家庭"的温暖。车厢内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冰灾给旅客带来的阴霾也一扫而空
【凡花无界071122】何为“忘年交”? 不外乎就是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所结交朋友。虽然说,这表面上看来是两代人,明显存在着年龄、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因为他们的性趣、爱好等等相似、相同即投缘对意,有其共同的“理想”、理念,相逢愉悦开心,话语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同道中人很有可能成为“忘年之交”情结。 毋庸置疑,青年人交上老年人这个朋友,能够从老年人的身上学到很多极为宝贵的经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某些缺陷与不足,丰富知识、吸收阅历,逐步使自己走向成熟,健康地成长起来;而老年人交上青年人这个朋友,也会从青年人的身上学到、看到希望的阳光沐浴,仿佛浑身充满了青春般的活力,找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他们通过交往、畅谈、叙说或互帮互学,做些事情,往往会消除了“代沟”的阻隔;舒畅的心情,更会让老年人的心理年轻,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不无裨益。 所谓的“忘年交”情结,是应该有共同性趣为要,突破他们年龄的鸿沟界线,可将“天堑变通途”,“忘年之交”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点上,选择交往笔友、文友、书友、画友、钓友、麻友……各种各样称谓的朋友,五花八门;凡是能够给青年、老年或是中年、少年之交朋友带来快乐,促进身心健康之有意义交往的事情,应当受到社会、家庭的关注与理解并支持。 诚然,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卓越生活,这对于我们增强现代意识并非无益,忘年交情结,以老带新、以青带老,潜移默化,互敬互勉,使社会更和谐,家庭更幸福!
【萨克斯公主-071122】何为“忘年交”? 不外乎就是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所结交朋友。虽然说,这表面上看来是两代人,明显存在着年龄、时代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因为他们的性趣、爱好等等相似、相同即投缘对意,有其共同的“理想”、理念,相逢愉悦开心,话语投机,大有相识恨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同道中人很有可能成为“忘年之交”情结。 毋庸置疑,青年人交上老年人这个朋友,能够从老年人的身上学到很多极为宝贵的经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某些缺陷与不足,丰富知识、吸收阅历,逐步使自己走向成熟,健康地成长起来;而老年人交上青年人这个朋友,也会从青年人的身上学到、看到希望的阳光沐浴,仿佛浑身充满了青春般的活力,找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他们通过交往、畅谈、叙说或互帮互学,做些事情,往往会消除了“代沟”的阻隔;舒畅的心情,更会让老年人的心理年轻,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不无裨益。 所谓的“忘年交”情结,是应该有共同性趣为要,突破他们年龄的鸿沟界线,可将“天堑变通途”,“忘年之交”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点上,选择交往笔友、文友、书友、画友、钓友、麻友……各种各样称谓的朋友,五花八门;凡是能够给青年、老年或是中年、少年之交朋友带来快乐,促进身心健康之有意义交往的事情,应当受到社会、家庭的关注与理解并支持。 诚然,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卓越生活,这对于我们增强现代意识并非无益,忘年交情结,以老带新、以青带老,潜移默化,互敬互勉,使社会更和谐,家庭更幸福!
【凡花无界-李玉刚】(转贴)《名家谈艺录》十一特别节目《于丹... 于丹在节目中坦率的提到自己就是昆曲迷,从小听到昆曲的时候,就非常非常喜欢,因为家里喜欢,父亲喜欢,所以从十来岁的时候就听,但是她自己真正看昆曲,觉得慕然惊心,觉得舞台上让她有一种震撼之感,是1984年,江苏昆剧院的张继青老师出访世界归来在北京做的汇报演出,当时演的是昆曲著名的“三梦”,就是《牡丹亭》的“惊梦”、“寻梦”和《烂柯山》的“痴梦”,这三梦或悲或喜,那种“至情至性”的魅力使于丹一步跌入昆曲的大梦之中再也走不出来了。 昆曲的“至情至性”是于丹对于昆曲的深切感受,也是她迷恋推崇昆曲的根本原因。什么是至情,像汤显祖所说的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以深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今天要提到“至情至性”?是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相比于昆曲诞生的时代,我们的物质不知道繁荣了多少?我们能享受到文明比那个时候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的情感比那时候更细致了吗?我们更深邃了吗?我们的情怀更宽广了吗?这一切在今天是不是一个问号?所以昆曲的“至情至性”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多深的触动?今天拿出来重新玩味欣赏有“万戏之母”之称的昆曲,体读戏里的悲欢离合,究竟是台上的戏文痴梦,还是它在我们的心里面能有一种空寂的反响,甚至让我们内心有一点感慨,能去想一想自己的浅思。 昆曲之美是一种虚拟之美,是一种写意之美,是人的幻化之美在想象中共同完成的延伸。审美是一种眼光,是一种能力,一个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发现美丽的人他去看昆曲的时候,所把握住的美会比别人要多一些,昆曲也有一些很固定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传递出来的内容都能在浓缩之后真正怦然入心,让大家一看就过目不忘。昆曲总结出来的一些程式非常有意思,比如,在舞台上空空荡荡,一个人开门、关门、饮酒、喝茶,上山、下山,这一切皆有程式,它只要一做,一下子这个舞台上所有需要看见的都浮现出来。昆曲的美就在于它没有边界,只要在它程式中带出来的,你会在它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去配合它完成一种默契的想象。昆曲活在每一个剧种的痕迹之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就曾专门学习表演过昆曲,更把昆曲的很多精华融入到了京剧的表演中。这种传承也许不单单在昆曲一种形式下,而表现在无所不在。 昆曲是集文学集音乐,集舞蹈,集所有中国文化意向为一身的集大成者,因为这里面反映出了昆曲的文化态度,它是一个让我们的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坐标系中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昆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戏曲形式,它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个最深邃的符码,这个符码真正解读下去,能够让我们懂得的东西超出戏剧本身。但《于丹·游园惊梦》并不企图去深挖那些昆曲内部的符码,我们只想让大家感受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无边魅力。希望这七天来完成的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之旅,我们能和于丹一起感受不一样的“昆曲之美”。 播出时间:10月1日至10月7日 CCTV-3 12:20
【凡花无界-李玉刚】一饼普洱茶的旅行 (转贴) 文/杨艾祥 “存钱不如存普洱,开店就开茶叶店!”“普洱茶热”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那么,在这样的热潮中,又有多少梦与痛呢? 我是一饼普洱茶(七两,350克),哈哈,听我名字就足够吸引你了吧,君不见,到处都在传言我比同等量的黄金都要贵吗?我是市场的产物,从身价8元,曾经一度被卖到了1万元,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值多少钱。现在就讲述一下我这几年的生存状态吧。 云南谜底成本价:8元 我出生在云南普洱市易武镇。 易武,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对于爱茶人或者是炒茶人来说,它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起点,又是传说中的六大茶山(易武、倚邦、攸乐、漫撒、曼砖、革登)之首,所以,对于喝普洱茶的人来说,不识易武,就如同读武侠不识金庸。 易武镇的人家,都是茶农。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同兴号,车顺号,一般来说,每家都有一个院子,一个二层小楼,一间作坊,每家都是一个完整的小茶厂,可以把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变成茶饼或茶砖。 其实,几年前这些茶农并不种茶,因为茶叶不值钱。最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火暴,从几元一饼到几百几千元一饼,短短几年翻了几十倍,所以大家种茶的干劲马上就起来了。 普洱的老树茶大都散落在野草杂树丛生的山里,数量有限。如果全部采完制成成品,顶破天也就200吨,但是2006年,市场上却卖出了2000多吨,多出来的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个只有茶农自己心里清楚了。 今天,我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告诉大家,我的原材料其实就是从茶农栽培的茶树上取得的,不过,沾了“易武”这两个字的光,我也算是正宗产品。 2000年的4月,我的原料被茶农采摘下来的后,不久就被一个家庭作坊制作成了一饼普洱茶,制作的过程是四步:采摘,杀青,揉捻,晒青。但是关于这个过程,现在说法不一,越来越悬乎。我也懒得争辩。 值得说的是,我以为我的生命会在两年内结束。那时候,我的包装上还标注了生产日期,保质期为24个月。 广州故事第一次转手:由8元变为100元 我是以8元钱的价格被一西安经销商购买后离开云南的。时间是2001年7月。 新的主人是个懵懂的茶叶老板,在西安的国际展览中心不远处开了一个茶庄。 当时,西安还很少有欣赏我们的人,老板是从台湾一朋友处得知当时普洱茶已经热起来了的。 “只要热了,就肯定会更热,就要马上囤货。”这是这个老板的商业哲学,我真佩服他的眼光。 不过,小老板毕竟是小老板,尽管他当时已经听说,两年期的一饼普洱茶在台湾已经卖到了500元,但是,当来自广州的王先生给他100元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就把我给卖了。 就这样,三个月的时间,经西安老板一转手,我的身价从8元变成100元涨了10倍多。 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我的价值的翻倍速度会更快。 这一次,我的主人王先生是个职业炒家。他对普洱茶并不感冒,甚至不喜欢我的陈香味道,他唯一看中的,是我的投资价值。 此前4年,王先生在台湾跟着一个老板炒普洱茶,该老板4年赚了2000万元,学到了基本的技巧之后,他称病溜到了广州。 我被放在王先生在广州的家里,后来,我发现整个屋子都是我的同胞,有的是从云南本地被收购来,有的则是从中间商处收购来的。 一群来自我老家的普洱茶告诉我,当时,王先生派出去收茶的人就有上百名,各个城市、茶庄、农村甚至是边远的老供销社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收老茶的同时,王先生和他的同行们还开始介入茶厂的并购中,一时间云南茶厂并购收购成风,尽管此前茶的产量早就比以前翻了很多倍,但是,大部分增产的份额都已经进入炒家的仓库。 后来,我知道这叫囤货。 流浪北京被“拍卖”:由100元变成底价3000元、“成交价”8000元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