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oneken
江南oneken
喜欢茶!
关注数: 1,049
粉丝数: 1,345
发帖数: 78,843
关注贴吧数: 60
还是喜欢古六
喝着喝着就习惯了 这段时间喝普洱比较多了,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
喝完茶吃馄饨! 水水更健康!
谷雨~春茶季还没开始就结束咯
户外喝个茶
天气突然热了。 喝泡老寿眉
一年针……
搞点厂茶调剂一下 蹭来的特别香
试试就试试
多喝多试多比较
2023年第一泡普洱新茶 从拔玛开始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下雨天继续喝茶
雨天适合喝茶
四月你好!
喝个比较淡雅的!
下雨天…… 来泡红茶
喝个破茶!
歇两天,好好喝两泡茶
有空就喝茶!
试茶~东方美人 第一次尝试宝岛顶级白毫乌龙茶,香,超级浓郁的果香,蜜甜香!有点惊艳的感觉好喝……
午后红茶…… 这茶针不戳,一阵不喝还能想起要喝一泡!
开工喝泡红茶 没有年味的新年终于过去咯,2023年新的起点,都好起来了!
大年初三喝午茶
喜欢这味道
嗯 这茶不错! 清甜 松烟香落汤,有些许桂圆的香韵!
又窝家里了 喝茶
喝个品牌茶 口感还行,就是涩不化!
中秋 老兄弟聚会! 刮风寨一饼收尾!
早茶 刮风寨2017
我来啦,喝茶啦! 这口粮真不错,老妈和她的闺蜜们,基本一个月一袋,大概一斤,2016年的政和政大寿眉!那时候好像才30一斤。 今天秋高气爽,来泡六年的蛮砖国有林!
简单说说 苦显于涩,涩有留存,涩化的慢,甜度好,有甘韵留存,汤质薄,汤浑浊。能喝……
这货好像几年没喝了。 别说 甜甜的,前段苦涩不显,有点陈香和蜜香。汤质也是比较饱满,能喝
喝点渣渣吧
夏天陈皮还是要密封! 前几年陈皮就装在布袋里放入纸箱,五年的陈皮夏天还是有些虫蛀,今年开始在春季复晒一次后,先放入布袋在套塑料袋进行排空,今天检查了一下,基本没有出现虫蛀的现象!
这龙珠紧的难以置信 第五水了,改没散开,是我泡过最紧的龙珠了
每天捅鼻子 捅嘴巴! 这次挺严重的!喝茶吧,尽量不出门!
2016年冰岛老寨大树 夏天蛮喜欢的一款茶!凉爽,香甜,回甘生津在线!
天热喝个滋味足的!
蜜汤一泡-甜 就是纯粹的甜 香 厚
天气喝泡生普舒服 刮风寨走起!
感觉已经过了买茶的阶段了,进入真正的喝自己存的茶阶段了。每年春季看着天气不错,自己特别喜欢的稍微加一点点仓。 茶这玩意儿,自己喝的舒服就行。还没炒热的时候稍微多买点,花点心思存好了。假以时日,悠闲的喝着自己存的茶,就是一舒坦!
天气闷热,喝个劲大的 五年的转化,果脯香显,这茶甜感不强,但是回甘快,很舒服。生津也是娓娓道来!汤感的厚度着实不错,醇厚,饱满,转化挺满意的!
果园一日游! 本地水果季!果园里喝茶!
最后一泡~倚邦国有林 还有两泡留着分享给茶友了 挺好喝的!
普洱还是要8克才能激发滋味! 节假日喝茶功夫都没有。早茶好好喝一泡
端午独饮……
早茶~喝个自存五年蛮砖单株吧
周末乡下老家会友!
常规 一泡八道水,控制水量,农度。晚上喝白开水
突然想喝老蛮砖
口淡喝泡岩茶
在家随意喝点 前两天酒喝多了,一直在似醒未醒的状态
好喝滴寿眉 白茶喝茶,晚上喝药
干净的老白茶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福今2011金印 @小明不明😨 这个量,10.8克,必须拿个珍藏了四年用过两次的大盖碗出来了 话不多说,喝喝看。陈香显,空杯蜜香浓郁。苦涩低,苦底,有薄涩留存,能化,回甘快,生津持久。这款茶个人觉得亮点在汤感,汤饱满,醇厚,细腻。喉韵也不错。比前几天喝的2014金印更加老陈。 福今的金印系列 这个2011年的挺好
虽然茶多,但不能浪费! 天气热咯,又是喝生茶的好时期了!晚上就喝个六道水,美滋滋的结束一天的茶事。
假期余额已不足,抓住休闲时光。
喝泡这段时间比较喜欢的茶! 烟小种,这种烟香倒是挺喜欢,汤感也是细腻饱满,甜度也不错! 晚上好,茶友喝茶啦!
探知新领域~来自小吧的投喂 都说醇不过水仙!这个阶段我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口感分别出好喝和不好喝,或者还行判定好不好喝,常规的苦涩度,回甘生津,汤感细腻饱满,香气入水率,余韵。至于岩茶里面的工艺优劣对一泡茶造成的某一味的香气缺失,工艺造成的汤感厚薄就不懂了 对于刚入门喝茶的茶友来说,估计也是跟我一样,暂时只停留在好喝和不好喝,或者还行的阶段。觉得这样够了吗?我觉得暂时够了。前提是新茶友开始一定要多试少买,你喜欢某个茶类,开始一定要多试少买,能蹭的就蹭(对比着喝 是一种非常切实有效的方法)没得蹭找找有没有小包装20克,50克的散装,50克 100克的小饼买,厚着脸皮问掌柜老板蹭两泡别的茶样试试。你想站在“巨人”(特指老茶友)肩膀上,迎合别人的口感去固定自己的口感成功几率只有对半开。前提你也得多试多对比呀。 同年同区域的茶,天气因素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但工艺是可以应对的,识天气做茶,看温度风向,走水,好喝和不好喝,或者还行的基本是跟工艺有关了。为啥同年同区域的新茶,有的做的青味浓,涩感明显,有点做的青味弱,涩感轻。有时候先天不足,可以用工艺(这里说的工艺是正常工艺,根据气温,天气,风向可控制茶)弥补的。 所以我还是要强调对于新入坑的茶友,一定要谨慎,多试多比较。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