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84 Null84
关注数: 5 粉丝数: 364 发帖数: 71,863 关注贴吧数: 29
最近脑洞有点收不住……这次有点离谱,还望轻喷…… 感觉这边在贴吧里还算相对靠谱的多的存在,所以发这边了就 然后,显然,只是个脑洞,个人不对其报任何合理性的期待 那么,下面开始 这个脑洞是关于暗物质的 我们知道,暗物质是有引力贡献的,也就是说,它是有正质量的物质 但是,暗物质之所以叫暗物质,是因为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而且这数量不是一般的少 印象中反倒是,这些暗物质比我们已知的物质的总质量还多?记不清了 所以,这不是说每个恒星周围到底有几颗行星这种水平的问题,毕竟,就太阳系来说,太阳占了95%以上的质量 那么,这些暗物质是什么呢?尤其奇怪的是,当我们计算每一个恒星系万有引力的时候,暗物质似乎又不需要计算进去……难道还有暗物质星系吗?(好吧我真的想过这种可能)…… 最近,一个有点恐怖的念头钻进了这个领地…… 这些我们看不到的暗物质会不会是高级文明的星际飞船呢? 高度压缩的能量和物质使得它即使没有一颗卫星的体积,却也有可能比整个恒星都重,而速度没准是高亚光速……这样的存在如果不主动靠近太阳系或者恰好在某个恒星表面慢速通过,留下一道影子,我们怕是真的就看不到…… 当然,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所有暗物质都是这样的存在…… 但是…… 总之,如果这是费米悖论的答案…… 人类文明居然能苟延残喘至今还真的幸运啊……
之前我那贴土豪模式的穿越贴似乎很多人有不同看法啊…… 那么……我们换个模式看看…… 记得之前前前后后有不少开发火星的计划了吧…… 如果真的有人付诸实施了……请问按照你们诸位的意思是不是火星基地至少得在蒸汽时代先停留发展十几年,逐步重爬科技树在近百年后才能进入现代化呢?…… 要知道,从地球到火星可是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的……不说氧气设备坏了……水循环设备坏了自己不能造零件修复也得死人吧…… 你说带足够的配件?至少我们现有的运载火箭不支持这样的运输规模…… …… 当然,开发火星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相关计划显然也不是空想…… 那么,为什么看似庞大冗杂的现代社会工业体系能在火星基地具备一个缩影呢?…… 其实很简单…… 不管你是穿越还是开发火星 你既不需要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这样的民航巨头,甚至也不需要耐克,乔丹这样的运动品牌…… 临高只有统一的规划民制服,火星只能是宇航服…… 类似的,化妆品、游泳衣、汽车、赛车、豪华游艇……可以说大部分产品不是建立这样的基地需要的…… …… 那么这样的基地需要什么?……其实还是一样的……也只是基本的车床……所谓工业母机……有了车床和材料就可以复制车床,就可以生产其他设备建立其他生产线…… 当然,因为运输的规模问题,不管是穿越还是开发火星,你都不能直接把原位面的整个装备制造业和矿业搬迁过去…… 那么最初,你能有的也就只能是有限的基础机加工能力……但是,显然,有这样的能力你就可以进一步制造更好的机加工设备……如果你并不打算在这一技术阶段停留,那么,除了车床、铣床钻床这些,你什么转用设备都可以先不生产……当然,按照我之前设定的自动化水平来说,光刻机和集成电路贴片设备似乎是例外的……当然,开发火星大约也是这样……毕竟火星基地最初也不会有多少人,更没有土著……不大量依靠自动化设备……火星基地的扩建就只能坐等地球输送了…… …… 然后,因为这样的相似性……我几乎想好了一个开头……
【独角兽设计局】设计提案,四轮人力自行车…… 前两天刚刚发现,临高启明居然恢复了…… 这样一来,我又想起了那独角兽设计局…… 不过本人文笔什么的实在不行……而且因为写作精力不足的缘故,那篇同人情节发展实在跟不上我的脑洞…… 这不就只好着急的拿来软件,随手做了个草模,来和大家商量一下四轮自行车的事情 很久以前了说起来,我发帖吐槽过元老院的科技树很歪……其中就有提到应该造自行车 这次算是填坑吧…… 这个自行车目前按照我的设想应该是这样的:当然这个只能算很粗糙的示意草图了 整个自行车的骑行方式更像是现代公园里的脚踏船 虽然全木质车体免不了重量较大,但是双人驱动带来的双倍动力也足以弥补了感觉 甚至来说,前后部可以依据需要加装各种货斗、铲臂、客座等设施,从而具有更多用途,我甚至构想了功伏波军使用的八轮野战车辆。 回到人力自行车本身,四个像月球车一样的轮子完全是木质的,这样的设计一来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少对地压强,二来还算轻便,更可以在碎石路面获得较好的通过能力……用以适应大明几乎原生态的道路环境 全车采用实时四轮驱动,采用前后各一根动力轴将前后轮和驱动脚踏板连接起来。整个驱动系统大概是这样的:所有的动力使用齿轮传递,只要稍微加大一下齿轮的几何尺寸,想必不会有大力士能一脚踩断铸铁的齿轮。 图上三个金黄色的月牙片是板状弹簧的示意,其真实面貌在各种车辆的后轮减震系统中可以见到。 前后轮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代表不同的结构,前轮负担有转向功能,所以弹簧和中心的传动齿轮箱上表面连接,而整个前轮可以绕前轮动力轴回转,配合弹簧,获得较好的减震效果,不过这样一整套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后轮左右分别布置了两个减震簧片,其不具备转向功能,当然,理论上,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换成前轮那样的结构。 整套系统分别可以向前和向后增加成对的轮子,形成六轮或八轮车辆。 考虑到八轮车辆时全车重量极大,动力可能不足,脚踏可以用联轴器和超越离合器在给第二排的座位增设脚踏板 从而可以有四人踩踏踏板驱动。 对了,常见人提到的轴承问题上,本车计划大量采用滑动轴承,整个轴承为灰铁铸造,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有自润滑的性能。 设想中的这种人力车辆可以用于各种中短距离交通,提供目前临高来说除了铁路之外最大的陆地运输能力。 可以用于伏波军正面战场,通过加装适当的防护,本车可以作为战车、运兵车使用,预计八轮型号可以搭载一挺打字机,在正面战场可以提供压倒性战力。当然,也可以用于物资和武器的运输,使用牵引手段,本车可以拖曳野战炮实施机动,并在货斗直接携带野战炮所用的炮弹,极大的提高炮兵的机动能力,当然,它无法改造成自行火炮或者坦克平台。 以上是我目前的一些想法,拿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希望能有所收获。 另,独角兽设计局系列同人欢迎文笔优秀的吧友帮忙整理修改,未来我的各种脑洞应该都会加入吧。 少不了的,这里会有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大铁船这些……届时应该也会像这贴一样,先把方案和大家充分讨论一下应该。
吐槽 & 讨论 元老院的科技树到底有多歪…… 作为一个正规985、211大学机械学院的毕业生,看到临高启明这500众的所谓工业口元老的时候 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你们中间就没有人看过哪怕《机械设计基础》这样的基础课本的么?…… 齿轮因为材料不行就各种问题……画设计图的时候不会算的吗?……齿轮的强度校核可是哪怕少课时的简化版教材上都会有的例题啊!……算出来强度不够怎么办?增加模数,增加厚度啊…… 得益于现代材料学,我们的齿轮即使是用工程塑料也可以是这样的不过,当你没有这样的先进材料的时候,难道齿轮就不能生产了么?……让我们去看看《摩登时代》的剧照……蒸汽时代至今,演化出的蒸汽朋克文化的代名词是什么?多铆蒸刚,傻大笨粗 既然你的技术起步定位在了蒸汽时代,那么,这样大小的齿轮才是常态,强度随着尺度的放大也就有了保障…… 而实际上呢?能做的还不仅仅这些,现代齿轮设计方法应用于古代社会,我们就可以跳过很多不合理的形制直接生产更合用、更符合当时生产工艺的齿轮了……典型如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其运转稳定无冲击的优点可以提高传统系统的寿命和效率……而且,这幅黑白剧照里的齿轮也反应出了一点:这样加大齿轮的几何尺度并不是一定伴随着巨大的齿轮重量增加为代价的……合理的减少齿轮基圆以内的材料重量,完全可以使得齿轮重量的增加相比尺度的增加慢得多……有了这样的基础,单向传动、变速箱、离合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同人 飞艇之光 新人,试着写一篇同人,满足一下自己的小想法,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海军和陆军陆续走上了正轨。然而,作为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力量的空军却一直以来看不到希望。实际上,大部分元老从没有将飞行器纳入考虑。在他们看来,在没有成熟的燃油和多缸汽油机开发出来之前,飞行器是飞不起来的。 万事都有个例外,似乎为了印证这句话似的,有一位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元老却一直努力着尝试飞行。纳兰傲雪,热爱飞翔的她一直以来希望自己成为新世界的莱特兄弟。D日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多面手,却因为缺少专精的专业技能而一直在各个部门的边缘游走着。虽然几经努力,不过显然,说服执委会为飞行器项目立项拨款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不甘放弃的她只能从纸面研究开始了。 从飞行器的发展史来看,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不过,热气球是无动力的飞行器,只能自由的飘在空中,虽然通过一些设计可以获得一定的操纵性,不过是在只能是奢侈品,毫无用处,指望这样的设计是没办法说服执委会的。热气球之后,就是飞艇了。飞艇在飞机出现之前曾经广泛的作为飞行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广泛的使用着,所以,如果能再现齐柏林飞艇那样的庞然大物,通过飞艇来进行长距离运输,或许还能说服执委会。 早期的飞艇气囊里都是易燃易爆的氢气,齐柏林飞艇最终也是因为一次惨烈的氢气爆炸而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氢气飞艇是决不能使用的,实际上元老院十年内也不可能有氢气可以供使用。那么,难道要做氦气飞艇吗?虽然氦气作为惰性气体很安全,不过,我国全国的氦气储量都很少,而且开采困难。所以,常见的两条路都是行不通的,也因为这样,很多元老甚至认为有了固定翼飞机也造不出飞艇的。不过,作为一个资深的航空器爱好者,纳兰傲雪知道,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飞艇飞起来:向气囊里的空气加热。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个大家都知道,也知道热气球是利用这一原理飞上天的。但是,到底轻了多少呢?在大图书馆查阅了许多资料后,纳兰傲雪得出了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将空气加热到100℃的时候,每立方米热空气能产生3.14牛顿的空气浮力。有了这样的一个数字,粗略一算,计划中能够载重50吨的热气飞艇大约需要250米的长度!要知道历史上最大(长)的兴登堡号飞艇也才堪堪244米的身躯。几经取舍,最终只好将飞艇的载重能力下调到10吨左右的数字。 通过估算,考虑到元老院很多原材料都不能自产,初步制定的结构方案如下:采用硬式飞艇结构,内部气囊使用四层棉布叠加用米浆粘合,外部壳体使用6mm厚的轻木片拼接制作,内部使用铁质骨架,使用蒸汽机驱动四副直径1米的螺旋桨作为动力。有了这些基本目标,下一步就是具体才参数计算和发动机等设备的选型了。 首先当然还是要一头扎进大图书馆,通过查找旧时空带来的各种技术资料,纳兰傲雪意外的找到了许多20世纪热气飞艇的设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借鉴,热气飞艇不再像一般热气球那样有明火在外部了。燃烧过程被限制在了气囊的内部,通过燃料管线将燃料和空气输送到气囊内并混合,燃料的热力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同时,燃烧环境相对的稳定使得火焰不会意外引起火灾的危险。 为了产生足够的升力,飞艇内部设置了四个直径28米的主气囊和两个直径25米的副气囊,总共有62,420立方米的容积,能产生约20吨的空气浮力。不过,由于材料限制,这些气囊本身就重达1.3吨。为了将这些气囊连接起来,并安置驾驶舱、货仓等结构,整个飞艇由一个铁质铆接骨架支撑,由于高强度钢还遥遥无期,使用这些土法的材料只能加大安全系数,最终,钢结构的飞艇骨架也达到了3.6吨之重。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也为了保守飞艇的秘密,在艇体最外边是一层用6毫米轻木片制成的硬质外壳,之所以选择了6毫米这样一个在后来被木材厂批判的体无完肤的厚度,主要还是为了控制重量,毕竟即使这样一个木壳子也重达4.4吨,成了全艇重量最大的份额。咨询了机械组元老的意见后,飞艇的主发动机选择了临高自产的100马力蒸汽机作为主动力,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传动系统,驱动飞艇艇身上的4副直径1米的4叶螺旋桨。为了加热气囊里的空气,飞艇还在动力舱搭载了一台煤气发生器,产生的煤气经过管道输送给设在6个气囊内的燃烧器,为了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事故,煤气管道外部同轴设置了一个空气输送管道,大量新鲜空气一方面被用来供应燃烧器燃烧,一方面被用来带走少量可能泄漏的煤气,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通过用从旧时空带来的电脑进行的流体力学分析,设计中这个长达150米,直径28米的大家伙,能够在蒸汽机的驱动下达到10节左右的速度,不输给海上那些机帆船。这样一套动力系统需要不时的加煤,所以,飞艇没有考虑携带太多燃料,设计中只携带了大约够两天使用的13吨燃煤,不过已经足够从临高经过28个小时的飞行飞到广州了。可以说,能够快速的抵达元老院目前控制的任何地方。 经过断断续续一年多的理论实验和模型验证,纳兰傲雪终于拿着她的飞艇设计方案来到了元老院。不过,这个时候大家正忙着广东攻略作战,各方面都在焦头烂额的忙里忙外,她的提案完全被忽视了就。直到广东局势基本稳定,人们才又一次在她的耐心提醒下发现了这样一份提案。飞艇?一时间各个部门都觉得有些转不过弯来,这东西能飞起来么?这东西安全么?这东西有什么用?这东西怎么造?……一时间,长时间埋头在象牙塔里的纳兰傲雪第一次发现事情远不是她之前想象的那样简单。 …… 未完待续 明天晚上我会继续填坑,各位看官不要走开哦!
兵器推演邀约…… @d盾牌星座b 记得我在本吧的第一帖就是一个宇宙战争平台兵棋推演的棋子设定贴…… 然而呢,时至今日,本吧也未见有第二个能够有等量细节的帖子……更有鉴于@airships @博麗霊夢65535 两个本无多少学识的“网络专家”跟风无脑黑…… 只好在把这话题提出来了呢…… 这里不是号称要讨论科学的宇宙战争么?……那么各种细节从不考虑算是怎么回事?…… 本帖不考虑某些“太空歌剧”中毒患者嘴里的什么K2级文明……毕竟我们连月球殖民地都没……妄言跨星系文明的形态?……那真的是井底之蛙都不如…… 本帖的背景设定在火星和地球之间的交战……不考虑双方的生产力及资源差异,双方使用的舰队规模相等(即含工质在内的双方舰队总质量和相等),技术水平对等(双方武器、动力、结构、材料等科技共享对等)…… 那么,有人能接战么?欢迎上面提到的两位“网络专家”来哦,也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呢…… 当然,也欢迎诸位有兴趣的其他吧友参与…… 随后将开始帖子的正文第一部分:科技设定,这部分需要各位一起来补充细节了呢……双方到底应该使用怎样的动力系统、武器装备、电子设备、传感器等等,不一而足……只要能有个基本上靠谱的理论细节,哪怕你说黑洞引擎也行……不过显然的,所有这些都是基于目前的科学理论框架下,可以应用一些假说,但是必须要有比如体积、重量等基本的参数……这样在后续的棋子设定中,这类设备才能合理的进入布局中加以考虑…… 规则暂时就像到这些……欢迎补充吧……(这只是棋子设定,交战规则另算,说实话我怀疑根本不需要……)
关于航空母舰…… 随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的即将完工……关于之后的航母发展吧友们各自展开了各自丰富的想象力…… 然而,大部分人受到战列舰的巨舰大炮主义的严重影响(其实战列舰设计上也不是越大越好的)…… 认真分析的话……航母本身不过是一个海上浮动的飞机场……其功能只是为各色舰载机提供一个起降保养的平台…… 其设计的核心应该是拥有尽可能大的飞机运作能力……既拥有尽可能大的飞机起降数量…… 这和飞机搭载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毕竟一般货轮其实也可以装运飞机……合理装载的话一点也不比航母少……它们装上跑道和弹射器就算航母了?……虽然二战时确实有这样的改装航母参战……然而,在当今时代这是愈发的不合理了…… 现代战斗机在进入喷气时代后,和传统的螺旋桨飞机之间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异……作为搭载平台的航母也自然经历了各种变革…… 最直观的斜角甲板、弹射器什么的就不说了……说个也算能看到的外观特征吧……滑越起飞现代很常见也常常是本吧讨论热点……然而,回到二战时代,我们却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设计:为了便于舰载机起飞,航母甲板前端是存在一个负角度的下坡坡度的……和滑越的上坡正好相反…… 回到正题…… 现代喷气式舰载机在地面是不适合使用自身的喷气式发动机滑行的……以至于印度人用拖拉机在航母上拖曳飞机……作为流传广泛的笑料,图我就不贴了吧……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诞生了……舰载机在起飞前不启动、调试发动机的话,一旦到了起飞点才发现发动机有故障岂不是太耽误事了?…… 对此,美国人给出了答案……他们就是在飞机停放于甲板上的时候调试的发动机……只不过,这时候发动机的喷口不会对着什么东西……下图照片上也可以看到,美国航母的舰载机在甲板上停放的时候起喷管大都是背向甲板的……考虑到所有舰载机在起飞前都需要先在甲板上完成加油挂弹、调试运行的全套过程,所以,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都是先在甲板边缘完成了发动机的调试后才可以进入起飞点升空作战的…… 所以呢?甲板上摆放过多的舰载机不但不会提高舰载机升空出击的效率,还反而会导致甲板调度困难…… 本吧最近热点的那艘17万吨航母的甲板布局不幸中枪……@小狗2017如图,位于甲班边缘的舰载机被甲板中间密密麻麻的舰载机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而且大部分的甲板边缘无法用于发动机的调试工作,而划为了起降区域…… 究其原因,为何这位吧友要在甲板“堆放”这么多的舰载机呢?……其实之前也提到了:所有舰载机在起飞前都需要先在甲板上完成加油挂弹、调试运行的全套过程……不在甲板上的飞机即使在航空母舰上也无法随时起飞……这艘“超巨大空母”又中枪了……它机库里面的舰载机数量远大于在甲板上可供随时调用的……不能及时起飞的舰载战斗机和运载在货轮上的战斗机没什么区别几乎…… 所以,现代航空母舰的甲班运作是个非常重要的学问……美国和中国的航母最近的改良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了甲班上……以图在尽可能不改变舰体的情况下提高单个波次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数量…… 细心的网友早就应该注意到了,我们的辽宁舰甲班上用黄线已经将甲板上舰载机的布局位置标注清楚了……仔细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标记上飞机的机头都对着甲板中心……除了背对舰岛的拿几架飞机外大部分停机位都附和我说的调度原则……而且这些停机位也不会互相挡住去路…… 这甲板上的一个个“标记”决定了辽宁号的攻击波次大约是十几架飞机的规模……而与之相匹配的,舰载机的数量也就那么三十架左右……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布局则决定了它的攻击波次大约是二十架左右的规模,与之相匹配的,它携载的舰载机数量通常也就在50架以内…… …… 注意到了吧……航母其实是个很奇怪的舰艇,它的甲板布局决定了它需要的舰载机数量…… 当然,更大的甲板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给甲板上的飞机做各种整备工作……不过呢?两者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线性相关的……所以呢,过大的甲板面积虽然可能增加了单个攻击波次的飞机数量……然而其付出的代价却并不值得……所以,在尼米兹级航母之后的新航母设计上,美国人并没有增加航母的排水量,却通过合理调整飞行甲板增加了单个攻击波次可出动的舰载机数量…… 以上这些显然压根没有考虑这航母的建造难度、结构合理等等问题…… …… 所以呢,希望各位吧友在充分拓展脑洞的同时,还是要回过头来关注一下基本的合理性的…… @李xuewei23 算是填之前说的关于航母的简单科普的坑吧…… 讲的实在谈不上新颖,甚至应该说是老套……不过却足够说明航母不是越大越好的……
杂谈…… 被好友召唤来,发现的这个贴吧…… 看到这里的吧友讨论很热烈啊…… 也说几句吧…… 中国航母计划已经开始了,这点毋庸置疑…… 看到之前我们的驱护舰发展史,航母“小步快跑”的模式也不需要再说什么……大家都明白…… 不过呢?提醒一下爬墙党……虽然大连船厂在各种角度很便于拍摄,不过还请按捺一下自己的心情……照片最好隔几个月再发……前一段抓那几个日本人偷拍的就是大连厂吧……咱不要为他们义务劳动啊…… 回到正题,我国航母的数量和吨位其实官方已经有透露了…… 多少来着?记不清了4艘是总要有的吧……(有兴趣的吧友自己去找找官方信息吧,具体数字还是不从我这说出来的好毕竟) 吨位呢?显然也不会超过美国的……我们的也就是6万吨以上吧……至于多多少?同上吧……印象中也是有类似报道的…… 所以呢,像置顶帖那种快20万吨的怪物就算了吧……就算真的很有用也不会造……何况,为什么美国人不造那么大的呢?…… 航母这种舰艇对于我国造船业来说,造个壳子从来不是问题……好早以前就有过请愿造航母的事情…… 然而舰载机、弹射器、拦阻索等等这些决定成败的细节却…… 所幸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所以呢……其实有了这些以后,中国通过前几艘航母积累经验后最终需要得到的“目标舰”的轮廓已经出来了…… 大家还是更多的想想这之后吧……这样既不会涉及什么国家机密……又可以大开脑洞…… 当然,有点底子还是必要的……
飞行汽车畅想…… 最近和几个吧友谈到了飞行汽车…… 貌似大家都是有不少设想的……想来这个科幻作品中已经常见到司空见惯的设定作为科幻迷的大家必然也是有自己的各种理解吧…… 电影中的飞行汽车各式各样……然而稍加认真就会发现那是真·飞不起来……一如下图:那么真实世界的飞行汽车是什么样呢?这东西真的已经有了其实……只不过它们目前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的:是不是看起来和飞机没什么差别感觉……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想见……飞行器目前来说就两大类:固定翼飞行器和旋翼飞行器…… 固定翼飞行器不就是飞机么……自然外观也就像上面那样了…… 不过呢,一般来说目前的飞行汽车还没有彻底抛弃上路行驶的想法,于是,它们就必须要通过收折机翼的方式将自己的宽度限制在一个车道以内(3.5米左右),下图这样算是个比较笨的解决方案应该说……而高明的设计师已经可以做到这样了:然而呢?…… 这些东西都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们的起飞都需要在路面清场之后……这就尴尬了…… 你开着飞行汽车在地面上由于堵车而寸步难行…… 原因显然就要从固定翼飞行器自身的原理方面来找了…… 任何固定翼飞行器,除了少数几款垂直机降飞机以外,都需要一个超级长的空旷跑道、一个宽度绝对超过两车道的机翼…… 那么,为什么没有使用旋翼机原理的飞行车呢?答案当然是有的……这样的飞行车设计第一次可以让我们尝试着在堵车的时候飞过去了…… 然而呢,就像我们图片看到的那样,这辆飞行车在地面的时候和在天上的时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外观……这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一样的需要时间和空间其实…… 上面这些案例归根结底的症结其实应该还是设计重心出现了偏差……飞行汽车应该是用来飞的而不是拿来在公路上跑的……上述设计都试图兼顾飞行器和汽车……结果自然也就变成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不考虑汽车的设计需求,那固定翼飞车不就是飞机了?旋翼飞车不就是直升机了?…… 其实也科研这样考虑……只是现代的飞机或者直升机还没有便捷到可以当做车来代步出行……尤其是不能作为交通的主力运力,大量而密集的在城市中穿行…… 那么,真正的飞行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关于宇宙间不同文明的交流…… 科幻作品常常涉及的就是外星人了大约…… 然而,面对外星文明,我们可能会和电影或者书里展现的情况完全不同…… 以至于十分的窘迫和神经质…… 首先,我将黑森或者类似什么的都先抛一边……时空的阻隔也一样…… 就让外星人搬家到火星吧……(月球实在委屈它们了?) 然后,我们抱着爱与和平的地球使节们乘坐着我们的飞船飞向火星…… 现在开启火星人视角: 报告总统(或者皇帝什么的……不重要),发现从地球上有个不明物体飞向我们!! 火星科学家开始了一通忙乱…… 报告,据计算,这个物体会在1小时后撞上我们!(火星人的1小时天知道是多久……) 军人们机动了……开火,灭了这些地球虫子……他们要炸毁火星……他们要侵略火星…… 好在现在的火星总统也是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人,军队的声音被压下去了…… 派出探测器实地考察一下……科学家们于是乎又开始忙了…… 报告,分析结果表明,不明物体是有几个地球生物坐在一堆易燃易爆的液体中间飞向这里……(燃料、燃料不易燃易爆才怪……你说核燃料?对方坐在一堆核物质堆里飞来不是更恐怖?这是要核打击?) 于是,处于礼节和安全的考虑,火星派出了军人的宇宙飞船护送着各种科学家,谨慎的试图开始第一次接触…… 现在切换成地球人视角: 报告休斯顿(代号而已……不重要),火星派出了战舰!!重复,火星派出了战舰!!! 代表团此刻的心情应该是崩溃的…… 再次,我们热爱和平的领导人没有做出战争的选择…… …… 漫长的飞行之后,双方到了应该减速的距离了…… 等等?火星飞船怎么一个个都是小蚂蚁?测距出现严重偏差!要撞上了!…… 我们再切换成火星视角: 这个巨大的家伙怎么还不停?……给我拦下它!! ……前仆后继无数英烈在此略去…… 民众疯狂了……要让草菅人命的地球怪物血债血偿!……这是宣战!!……我要为家人报仇!!!…… ……火星总统顶住巨大的压力继续保持和平…… 所幸,仍有部分火星舰队没有被毁,科学家们也安然无恙…… 紧接着…… “攻击警报!攻击警报!对方向我们使用了微波武器!”…… 很遗憾……第一波火星舰队就这样被我们用来问好的电磁波通信信号烤熟了…… …… 迎接队伍全灭!……火星沸腾了……这期间甚至发生了政变…… 回到地球人视角: 休斯顿,我们还要在这里停留多久?对方剩余的舰队完全没有回应啊? …… 几经辗转,使节的飞船再次上路…… 火星这边在一团乱之后也再次恢复了和平…… 他们派出了第二波飞船前来…… 然而呢,由于第一次的碰撞,地球飞船此时的减速系统故障了……强行减速会再也回不了地球了…… …… 又一波混乱…… …… 当他们抵达火星附近的时候,一些激进的火星民众已经将飞船洗礼了一遍…… 地球使节们最后发回来的信息是:休斯顿,我们失控了!重复,我们失控了!! …… 最终,随着一声巨响…… 原来地球发射的是自杀飞弹! …… 很戏剧化?…… 其实却也很现实……甚至现实会更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