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e14026 wolfe14026
关注数: 26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8,790 关注贴吧数: 23
《ANADOLU》奥尔罕•帕穆克与《我的名字叫红》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奥尔罕·帕慕克的名字相信读者并不陌生。这位出生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作家,正如这座跨越东方和西方的城市一样,兼具东西方的特色,又超越了东西方的界限。这位大红大紫的土耳其作家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红》由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于2005年荣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 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都柏林奖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当我走遍波斯国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积雪覆盖的山脉、哀伤忧愁的城市,递送信件并收集税款时,我发现,我已渐渐淡忘了留在伊斯坦布尔的小恋人的面容。” ——摘自《我的名字叫红》 这是沈志兴(本人的大学老师)还原给中国读者的《我的名字叫红》,很多读者都被沈志兴散文诗般的语言所征服。沈却坦言,其实出生在农村的他,小时候并没有读过太多的文学作品,而大学时代又是在土耳其度过的,接触中国文学的机会更少。“我看的最多的,就是金庸的小说,很佩服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为此,沈志兴不仅看金庸小说,还自己掏钱买。“不过,现在都被朋友们拿走了。”他笑着说。
《ANADOLU》奥尔罕·帕慕克《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花饰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新小说《雪》(由莫琳·弗里利译自土耳其文,诺夫出版社出版)充满着现代主义显迹基因。像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一样,它显露出追寻记忆的内在齿合,并许诺用自己独特的结构结尾。它的主人翁,一位名叫"卡"的诗人,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翁"K"。它的背景是卡尔斯(Kars),一座荒凉的外省城市--尽管"Kar(卡尔)"的意思是"雪","Kars"却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它位于土耳其的东北部,靠近亚美尼亚,1386年被帖木尔摧毁,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俄国人断断续续地占领--这就意味着在忙忙碌碌的四天日子里,这座大雪封城、群山环抱的城市,酷似托马斯·曼《魔山》中疗养所里人们好争乐辩的缩影;还有点儿陀思妥也夫斯基《被拥有者》中未起名的"我们的城镇"的致命味道。后现代主义这种虚幻的精神也在帕慕克错综复杂叙说的阴影中和螺旋形楼梯间时隐时现。像伊塔洛·卡尔维诺那样,帕慕克喜欢构图;他像乔伊斯描绘都柏林那样着迷似地构画卡夫斯,将卡在那里写的十九首诗歌勾画成图解式的雪花。这倒并不是因为《雪》不会飘动,它的每个起伏都会扬起一片雪花。像雷蒙德·凯诺(Raymond Queneau)一样,帕慕克很有天赋,善于运用轻快、荒诞主义的手法,拖长闹剧的情节,甚至暗示在这个冷漠、混乱的世界里,任何情节都是可笑的。他热衷于剧场表演中非真实的现实,虚假的真实,而《雪》在其政治含意方面,以卡夫斯国家剧院两个夜晚的演出为支点,真真假假,幻觉和现实搅成一团,令人难以分辨。
《ANADOLU》年表:东西方会合的历史分期(安纳托利亚) 作者:woodstocker layers of history where east meets west 安纳托利亚以亚洲为基点向欧洲延伸,成了联系两块大陆的桥梁,同是也吸收了二者的影响,并由此创造出了他那别具一格的文化。现在那里的居民多是逊尼派穆斯林人,讲土耳其语。安纳托利亚有着多个层次,多种文化的历史。 如荷马所说,这块“梦幻的土地”的历史常常是事实与神话错杂相混。远东亚美尼亚境内,群山连绵之间阿勒山巍然耸立,大洪水之后,著名的诺亚方舟就停泊在这里。在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离欧洲仅几英里就是特洛伊,那里是有着传奇色彩的特洛伊战争的遗迹。向北沿黑海海岸而上是充满着寓言的亚马孙,这是一个以女战士闻名的神秘部落。 位于东西方历史**汇的十字路口,安纳托利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居民。外来者沿着崎岖的山脉到达这里荫蔽的山谷,或是扬帆跨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来到这片肥沃的海岸地区,他们在这里创建了新的文明,或是开拓了一个个更强大的帝国。 然而,在这之前,远溯到旧石器时期,安纳托利亚的人们就留下了他们生活的遗迹,包括石斧、刮刀和其他工具。当欧洲人还在洞穴中四处采集食物的时候,安纳托利亚的人们已经定局下来,并且部分发展成农业社会,他们使用的技术最终在欧洲扎下了根。
《ANADOLU》安纳托利亚--土耳其-铁血王国赫梯的都城 哈图莎(赫梯城)废墟遗址位於土耳其乔鲁姆省的博兹柯伊村,城内有赫梯国王的王宫。古城附近的阿拉加霍於克,是赫梯人最早的居住地,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考古学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占地13公顷的恰塔尔霍尤克大约有6000人居住,那时的人们不仅能熟练的耕作,还用从附近两座火山上采集来的黑曜石制成匕首和镜子,并用黑曜石来换取贝壳和燧石等货物。他们还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技术,用铜和铅制成了所需的物品。古代的安纳托利亚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铁的人,时间可能在西元前5000 年。 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有两个在安纳托利亚:伊兹密尔埃菲古城的月亮女神神庙和位於哈力卡尼斯的卡裏亚王陵。 安纳托利亚相传也是最早的基督教圣地,圣经中的伊甸园灌溉水据说源于一条大河,河水流出伊甸园后分成了四条河流,其中两条分别是发源於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底格裏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安纳托利亚的亚拉腊山,据说是诺亚方舟的停靠地。 在圣保罗一生中,大部分出使之行都是在安纳托利亚,并在此地写下了《圣经》中的大部分内容。相传出生在耶路撒冷的圣母马利亚失去爱子基督后,离开家乡北上,就是在这裏逝世的。而基督教七个天启教堂都建于安纳托利亚,它们位於埃弗斯、士麦那、佩尔默姆、锡亚蒂拉、萨尔迪斯、费拉德尔菲亚和拉奥迪申。
《ANADOLU》安纳托利亚--关于在土耳其申请短期居留的一些事项 我曾经在土办过一年期的、三个月的和一个月的三种,现就三个月的和一个月的说明一下: 1、三个月短期居留:1)首先通过商务邀请函和使馆要求的认证文件拿到土耳其签证来土;2)请发送邀请的土方公司出具相关资料,包括公司营业执照、必要的经营文件、申请延期的原因和理由,以及项目介绍等;3)填表,从警告察局索取;4)准备四张证件照片;5)到警报察局申请,警告察收了所有材料并交费后(大约200多里拉每人,发票上65,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税费),不能马上获得居住证件,需要等三到五个工作日;6)警棍察如认为有必要,在给予居住证件前会要求申请人再到警棍察局去一次,名曰“证实该人确实在此”。这三个月的期限从签证到期日之后算起。2、一个月短期居留:大致程序同上。我们在安卡拉时,没有采取这种办法,而是找了一个当地的熟人,由他找警棍察局的朋友办理。一人70美元到150美元不等,这是2008年时的价钱,现在的不知道。3、有关一年期工作签证。所需资料大致同上,但审核期会长一些。而且最好是找当地签证代理人办理。我们办的工作签,每人花了大约九百美元(发票金额128里拉,2008年的价钱,其他的有一些什么税费)。当然,代理人是要佣金的,但比较省事。然后需要到税务局办税号。工作签有时需要返回所在国使馆。
《ANADOLU》安纳托利亚之鹰--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史1300-1774 转自骑砍中文 GAZI帝国 13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的手稿中的天使萨姆胡拉什(Shamhurash),他的形象来自波斯,在塞尔柱时期得到崇拜。图上的宝剑、鞍具和马镫分别显示出拜占庭和土耳其混合的风格。 奥斯曼人国家的诞生笼罩着传奇的迷雾,不过对于这个日后让整个基督教欧洲为之颤抖的大帝国,传说故事似乎恰能反映出它在起源上的某些特质。 传说,一位名叫奥斯曼(Osman)的年轻战士与当地伊斯兰教长谢赫•艾德巴利(Sheikh Edebali)的女儿玛尔赫顿(Malkhatun)坠入爱河。但奥斯曼家实在太穷了,根本无法迎娶他的心上人,唯一的希望只有在沙场上奋力拼搏赢得荣誉。在一次战斗中,奥斯曼俘虏了赫蒙西克要塞(Khirmencik)的主人,希腊人克泽•米哈伊尔(Kose Mikhal),并与之结为好友。这天,奥斯曼作了一个奇怪的梦,他隐隐感到这是上天的预兆,又惊又喜,便找谢赫•艾德巴利倾诉,他说,在梦里一轮明月(象征着玛尔赫顿)从谢赫的胸膛升起,同时奥斯曼的胸膛上长出了一棵极伟岸的大树(古代突厥人的图腾),树冠直插入云霄,与明月遥相辉映,而树根连通着四条大河(底格里斯河Tigris、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尼罗河Nile和多瑙河Danube),突然一阵狂风吹起,大树上那一片片剑一般的叶子齐刷刷的指向君士坦丁堡城(Constantinople)……奥斯曼觉得,这个梦似乎说明他和心上人必定终成眷属,谢赫却兴奋的告诉他,事情远没这么简单,上天启示他必将统治世界!就这样,奥斯曼毫无阻碍的娶到了谢赫的女儿,他以及他子孙的征服事业也随之开始了。 在另一则关于奥斯曼人起源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一位叫苏莱曼•沙赫(Suleyman sah)的人,他是土库曼(即‘突厥人’)卡依(Kayi)部落的领袖,在12世纪晚期统治着伊朗东部的马罕地区(Mahan)。13世纪早期,他带着数千土库曼人为躲避蒙古人的铁蹄向西迁移,在横渡幼发拉底河的时候,苏莱曼不幸落水淹死,部众随之分裂。他的两个儿子率领大部分人重回呼罗珊(Khorasan),为蒙古效力;另一个叫埃尔托格鲁尔(Ertugrul)儿子则带着剩余的卡依部落成员到达塞尔柱人(Seljuk)统治下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n)。做为罗姆苏丹国(Sultanate of Rum)的附庸,埃尔托格鲁尔得到了一块位于安纳托利亚西部边陲的土地,以及两小块位于弗里吉亚(Phryga)的土地,一块叫瑟于特(Sogut),一块叫多马尼奇(Domanic)。当埃尔托格鲁尔去世之际,他把这一地区统治权和卡依部落的领导权一起交给了他的儿子奥斯曼。
《ANADOLU》安纳托利亚--安卡拉及内陆安纳托利亚简介 土耳其大使馆文化新闻处 地理位置: 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北京燕莎中心S118室 邮编:100016 电话:010 6463 8032/34 传真:010 6463 8035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址:yazılmamıştır. 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安卡拉 安卡拉(Ankara)城位于安那托利亚中部,海拔850米,是土耳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共有2300年的历史。1923年10月被确定为新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旅游景点 阿塔图尔克陵墓(Anıtkabir)是为纪念土耳其的国父阿塔图尔克在安卡拉市内一高地上所建的陵墓。陵墓建成于1953年,这一建筑融合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至今仍是土耳其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陵墓里有博物馆,展示阿塔图尔克的肖像、亲笔信和他本人使用过的各种物品。 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The Museum of Anatolian Civilizations)是由古代市内集市改建装修而成的。馆内展示从旧石器时期到罗马、奥斯曼时期的文物,是土耳其藏品最丰富的文明博物馆之一, 值得一看。 安卡拉城堡(Ankara Citadel)位于旧城中心。最早由迦拉太人(Galatians)建筑,由罗马帝国最后建成。这一带是安卡拉最古老的地区,城墙内有很多土耳其古老建筑,现已经修复,并得到保护。城墙内街道很窄,路面由砖石铺就,徜徉其中,别有一番乐趣。城内一些大的建筑已改成传统的土耳其餐馆,服务员着奥斯曼传统服装,供应正宗的土耳其传统料理,此外登上向着城门的小山岗,可以看到有很多卖香料,辣椒,干果,核桃花生等干鲜果品以及所有食品材料的商店。还有地毯、刺绣、古董等商店。 罗马剧场:从城堡外就可以看到古剧场中残留的舞台和后台的遗迹。在这里发掘出的罗马时代的雕刻被展示在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里。剧场观众席部分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
《ANADOLU》DNA技术发现:酿酒葡萄起源地或为安纳托利亚 来源: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近日,科学家根据DNA分析技术发现:在石器时代,土耳其东南部安纳托利亚(Anatolia)的农民最先“驯服”酿酒葡萄,有望是酿酒葡萄的起源地。 时至今日,土耳其一直是考古遗址之乡,包括古葡萄园遗址。这吸引了瑞士植物学家和葡萄DNA技术专家Jose Vouillamoz前来考察,探究当地可能是欧洲葡萄酒起源地的线索。他与美国生物考古学家Patrick McGovern一起,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对人工栽培和野生酿酒葡萄的研究。 在今年土耳其伊兹密尔(Izmir)举行的欧洲葡萄酒博客大会上,Vouillamoz透露道,“经过研究,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地区最有可能是野生酿酒葡萄被‘驯化’之地。” McGovern领导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也分析了当地千年前储酒容器的残留物,并得出相同结论:“酿酒葡萄起源地为土耳其安纳托利亚。” McGovern说:“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伊朗在古代酿酒中占有一席之地,有证据初步表明这些地区的陶器和陶土罐在公元前5000―8000之间,被用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储存野生酿酒葡萄,用于酿制葡萄酒。” 通过DNA基因图谱分析法,Vouillamoz称已经在发现13种当地欧洲优质酿酒葡萄的野生葡萄酒。 如果此项研究得到认可,将推翻以前的定论――“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东、近东或埃及、希腊地区”。
《ANADOLU》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古文明 文本出处:博客中国 世界公认的四大古代文明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印度(存疑,似乎是国内说法),往往忽略了另一个古文明,那就是位于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因为它的古国赫梯帝国过早的在世上消失了,为时光所湮灭,很少有人记得这个古老的文明了。 翻阅了好几种世界史著作,大多将人类文明的源头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讲起,大幅的介绍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埃及、腓尼基等文明古国,很少将安纳托利亚的赫梯帝国单列一章介绍的,有的书甚至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提到一句二句而已,像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刘增泉的《西洋上古史》莫不如此,晏绍祥的《世界上古史》倒是有一节介绍赫梯王国及它的国王铁列平改革的事。 真正了解安纳托利亚的古文明是通过方汉文的《比较文明史》及戴尔·布郎主编的《安纳托利亚·文化繁盛之地》这二本著作,前者对赫梯帝国进行了详细的解述,后者则是详细的介绍了安纳托利亚古文明的考古发掘过程由此详细的介绍了现代人对此地古文明的认识。 真的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安纳托利亚的文明是如此的繁盛,它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重要:地处欧亚交界,一地连三海,举世无双,北边是黑海,西边是爱琴海,西南是地中海,高原上水陆交通便利,紧扼博斯普鲁斯与达达尼尔海峡,美索不达尼亚平原上二条著名的河流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皆发源于此,一直向南流入叙利亚和伊拉克,直达波斯湾。因为这里是如此的便利,这里成了古代的万国演武场,多种文明在此汇聚,或是欧洲的古代民族由此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或是亚洲人向地中海、爱琴海而去。
《ANADOLU》研究发现英语源于安纳托利亚 英国《金融时报》 葛凌、克莱夫•库克森 伦敦报道 印欧语系发源于何方?一项新的研究解决了这个20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支持了一个有争议性的观点:印欧语系8000至9500年前发源于安纳托利亚,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并随着农耕的扩大而传播开来。 印欧语系包括英语、俄语和欧洲其他许多语种,还包括印地语和孟加拉语。全世界有约30亿人以这些语言为母语。印欧语系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语系。关于该语系的起源,有两种主要的假说。 第一种较为传统的假说认为,印欧语系起源于6000年前里海以北的草原地区,随着一个名叫“库尔干”(Kurgan,意为“坟冢”,因此该假说称为坟冢假说——译者注)的马背上的半游牧民族的迁徙而传播到整个欧洲以及近东。最先提出这个假说的人,是立陶宛裔美国考古学家玛丽亚•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 第二个假说认为,印欧语系是随着农业从安纳托利亚向外传播而发展出的不同语种(即安纳托利亚假说——译者注)。详述这一观点的人,是英国考古学家伦弗鲁男爵(Lord Renfrew)。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们一道,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统计学方法,这种方法也用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但他们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不是基因,而是单词。病毒学家根据基因相似性追踪传染病暴发的源头时,用的也是这种方法。科学家们研究了103种古代和现代印欧语言中具有相同起源的一些基本单词,比如“mother(妈妈)”、“mutter(德语的“妈妈”)”和“madre(西班牙语的“妈妈”)”。他们用这些单词推演了印欧语系的家族树,再结合语系中每种语言的地理位置信息,追溯这些单词的形成时间,以推断家族树的起源地,也就是印欧语系的起源地。有关印欧语言共同“祖先”所处地区和时期的研究结果,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