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风℃
普益轩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关注数: 277
粉丝数: 286
发帖数: 7,301
关注贴吧数: 33
免邮活动
试了下吧友说的泡法 感觉跟大多茶商试茶的方法类似 4g,140盖碗注水100左右,连着3泡每次闷3分钟。 第一泡:闻香气 第二泡:喝滋味 第三泡:看叶底 第一泡挂杯香,茶香,汤香都不错了; 第二泡苦涩比第一泡重,苦比涩重,回甘生津迅速,口腔饱满; 第三泡:三泡叶底基本打开,红叶红杆少,其它看不出来。
试了下吧友说的泡法 感觉跟大多茶商试茶的方法类似 4g,140盖碗注水100左右,连着3泡每次闷3分钟。 第一泡:闻香气 第二泡:喝滋味 第三泡:看叶底 第一泡挂杯香,茶香,汤香都不错了; 第二泡苦涩比第一泡重,苦比涩重,回甘生津迅速,口腔饱满; 第三泡:三泡叶底基本打开,红叶红杆少,其它看不出来。
蓝蓝的天,没有云车取回来溜一圈,屁股修的不错保持车距,安全第 蓝蓝的天,没有云 车取回来溜一圈,屁股修的不错 保持车距,安全第一 多喝茶,少些戾气
看着慢慢散开喝茶过程增添一份乐趣 看着慢慢散开 喝茶过程增添一份乐趣
11月茶样活动 发个贴不容易,但每个月还是要来一次,想试茶样的可以关注私我,单纯试茶交朋友,加v也可以(注贴吧),说明一下需付邮费(10元)谢谢。 任何事情坚持用心,自然水到渠成。 金大师曾经说过,希望百年后还能有人读他的小说。 如今大师走了,时间会说明一切。
李咏,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主持人,朋友圈刷屏了,80的应该都比较熟悉,世事无常,一路走好。
大伙买的和派的茶是永德县里面,图片中也列举了这个地方,图片中这些地方不乏好茶,很多地方去过,生态和树大小真没得说,也很多地方是藤条茶,品种不一。 今天试了试自己的永德古树,干茶香和喉韵佳是最大特点,今天喝完前几泡的感觉,汤香,涩感有些,化的快,没有闷泡,苦基本没有感觉。喝完很长时间嘴巴舒服。 汤香简单说一下,可以认为就是香气融入到茶汤里,对于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来说,是比较难感受出来的,就像大家说的茶气,现在对于我来说茶气还是很虚渺的东西,也许是体质原因,我是没有过大伙说的冒汗、发热等各种,但汤香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东西,是可以喝的出来。
泡杯茶、看会书,晒太阳要了解云南各个山头,这本书涉及的还是比 泡杯茶、看会书,晒太阳 要了解云南各个山头,这本书涉及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值的一看。 第一次看已经是很久以前了,后来跑了不少地方,再回头来看,收获不少,印象更深。
每一天的努力只是让远方变得更进一些 每一天的努力 只是让远方变得更进一些
下午下雨一个人喝茶,无聊中跟给有派过永德茶样的人聊天来着,刚开始怕打扰大家,结果聊的挺嗨挺多的,感谢大伙的陪聊。 聊的多是叫我多开一些汤贴和为什么只有永德茶情况,产品少问题,说实话我是11年才开始接触普洱茶,喝茶时间可能比很多吧友时间都短,好在身边很多朋友是做茶或者是喜欢喝茶的人,喝过的茶品种上多一些,上路快些,学费少些,说懂茶,真谈不上,只能说对某些地方的茶喝多了解一些,口感熟悉一些。 永德的这款茶是多次实地考察,生长环境,茶品质,树龄都不错,才开始做的,为了保证品质和卫生,在山里面全程跟着,等永德茶做完,别的地方茶已经来不及做了,邦东本来也做的,但后面时间来不及就没做,以后也会提前考察一些地方增加新品种,茶品质和信息肯定是对等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肯定,以后也会经常开汤一起学习。今天写这个笔记本掉一张名片出来,才发现是自己的(以前单位),跟着晒晒,当留纪念。
每个月都会发一个付邮派茶的贴子,已经进行了四个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和知道永德,了解永德茶的特点,当口粮还是不错的选择。 一个人喝茶享受安静,朋友一起学会聆听和分享快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压力山大,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适当放慢自己,生活也许会更充实,惬意。 联系方式关注加私
茶山 最近在整理这一二年进茶山的资料,也有一些吧友问了些关于茶山的情况,就根据我自己亲自走过的茶山来讲讲。 吧友都知道我目前主做永德茶附,永德茶现在不出名,价格高不起来,不是茶不好,而是进每个村寨都不容易,现在很少人进去做茶,随着一些名山茶价格太高,成本压力太大,才慢慢有一些人进永德做茶,为了找到好茶,永德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记得有吧友特意问我有没有梅子箐的茶,梅子箐的茶我没做,具体原因就不说了,但梅子箐我刚好是去过的,梅子箐的茶树都是藤条茶,生长环境还不错,我去的时候刚好在施农家肥和翻地,茶树大小跟勐库这边藤条茶差不多,生长环境个人觉得比勐库的要好。下面会附几张梅子箐茶树图片。 在永德转了一圈下来发现,有些地方的茶品质是不错的,不管是从生长环境,茶树大小,茶内含物都不差于名山茶。茶树大小那更是不用说,有些地方的茶树基本都可以当单株来做,有朋友还建议对每棵树的基本尺寸做个统计,针对每棵茶树做个简单说明,来炒一炒,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做下来工作量挺大的,从喝茶的角度来说价格是第一考虑的,性价比决定了市场的大小,这个地方地名就不说了,每年不出意外都应该会做一批,多年后也是有茶的人。 在昆明茶圈子里面要找一些好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从价格考虑,都已经超过了真实的价值,去年那卡我本来是打算做一批的,也实地考察过,生长环境不错,但价格波动太大,茶树大小其实不是很大,单纯从茶树大小来说,跟我现在做的永德茶树差多了,但茶树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出树龄,这个观点是当地茶农说的,综合各种原因还是决定不做那卡了。 下次有机会再说说其它地方茶山。 图片依次是永德梅子箐,永德,那卡。
雨后的空气真心不错,凉爽,出点汗
翻茶样,看见个这个网红,再喝喝看,这是第二次喝这个
中秋团圆完了接着又国庆了这次可以跑远点浪大伙都计划好了吗? 中秋团圆完了接着又国庆了 这次可以跑远点浪 大伙都计划好了吗?
中秋活动派送的茶样已发出,各位茶油们注意查收,电子底单都私信了。
删的没脾气了,已经联系的吧友明天会发出去,活动帖子就不发了 删的没脾气了,已经联系的吧友明天会发出去,活动帖子就不发了
喝个早茶
早上跑跑,拉一拉松松筋骨,美好一天开始了
回来看见吧里面活动贴,茶样吧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小吧如果有需要可以补充点奖品,哈哈,刚好买个新手机过节。
这二天也没好好玩贴吧,茶也没好好喝,给大伙找了个喝茶地方,打算弄成喝茶和办公的地方,啥风格合适,有不错的发来参考一下。
上午泡个18年的茶,现在喝感觉确实不错,手上有的可以试试看了,昆明存放,汤色转化明显,香气也可以,青味退的比较明显,看看你们的仓怎么样?山竹一来,大家都开始担心茶叶了,存货多的发来代存业务
再泡个小户赛
一杯茶,一个月饼
13年野生芽苞
允许我再水一次,能不能上去就看大伙了
教师节 今天去看望了一下跟了快8年的导师,快六十岁了,身体依然那么好,明天还要去打篮球,从手机中翻出明天一起打球的队员照片给我看,发现是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个,我最好的时光,是您陪我走过的,我最重要的人也是您介绍的,看见您身体健康心理很是欣慰,希望您以后也健健康康。
刚刚在贴吧看见一个帖子,讨论自己口粮有多少,结果都是存茶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个人认为5-7年的茶口感各方面都不错了,根据自己的消耗量按这个周期应该是可以的,几百斤的存货弱弱问句想改行当茶商么。。
茶样吧水的比较快
身体健康就是赚钱 坐着看了挺长时间,有些根本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身体健康才是根本。
前二天身体不适,喝这个茶感觉涩挺明显,太阳一出来,人也正常了,再喝这个茶感觉跟以前一样,苦涩弱,正常出汤基本不显,前二三泡就感觉到甜,回甘迅速,这个茶平常喝的最多,比较喜欢的茶,对这个茶口感已经比较熟悉了。
“浓非厚,淡非薄” 为什么越好的茶喝起来越淡?越大的树喝起来为什么淡淡的甜甜的,没有一点苦涩味? 这个观点适合大多数,但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可以找到例外,比如说老曼峨原生种,虽然苦但被公认为好茶。 那为什么越大的树喝起来越“淡”呢? 因为大树营养供应充足,根系发达,从而可以积累更多的能量物质,即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糖苷类等。这些物质在滋味上是产生甜滑感的,可以跟苦味涩味对冲。 大树茶滋味上就会显得更平衡,没有突出的滋味,尤其是没有突出的苦涩,因此容易被误解为“淡”,实际上它的滋味是充分的,是饱满的,平衡的。 浓和淡不过是风格滋味的呈现。应该学会区分“浓非厚,淡非薄”,“饱满度与平衡度”…… 只要耐心感受一下余韵,就能从“浓淡”的背后,发现源源不断的回甘生津。这才是好茶的本质。 大部分文字来源网络,观点是比较认可的
下午茶,感冒喝茶口感是有点不一样
收茶还图@小一猫姐💋 还有漂亮杯子,谢谢🙏,先试试弯弓
茶样活动(9月) 每个月都会发一个付邮派茶的贴子,已经进行了三个月,以后也会继续进行下去,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和知道永德,了解永德茶的特点。 喝茶的过程是简单,单纯的,一个人就享受安静,和朋友一起就作一个聆听者,分享快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压力山大,(周五欢快,周天下午焦虑)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适当放慢自己,生活也许会更充实,惬意。 付邮派茶,三个茶样60g,v:wyf704
这个茶跟混采口感差不多,今天量加的有点多,具体没称随手抓,前三泡糊味感觉明显,后面糊味逐渐减弱,因为单株炒的时候量不好控制,叶子上有少量糊点。量多滋味也足,今天重泡比正常时间长,苦底涩弱,回甘生津也快,喉韵明显,凉凉的,涩感感觉比混采要重点,可能是身体原因,几天没喝茶了,唯一不足就是有些糊味。
老板:我给你讲个鬼故事吧销售:讲吧 我胆大老板:今天31号了 老板:我给你讲个鬼故事吧 销售:讲吧 我胆大 老板:今天31号了。。。 销售:别说了,太可怕了[发抖]
撬的没稀碎
一个人喝茶
传播一下正能量
中楼吧友 中楼的吧友贴吧发地址给,有了微信的微信发我,用手机看太乱了,自带截图就可以,不是好友的我会加好友,谢谢大家🙏
重发一次,前面中了的算,这次从400楼算中 包邮派茶正式贴 木林风 派茶样品共3个茶样: 永德古树17年、18年各16g,15年正气塘16g,派15份。 时间:2018年月8月23日20:00整准时发帖。 规则如下: 中楼100楼,200楼,每间隔100楼中,1500楼结束,中楼吧友免费赠送茶样1份,重复IP中楼顺延给下一楼。
到了1500没有?到了就截图给我 到了1500没有?到了就截图给我
找个昆明喷漆效果好点的普通店,有木有?
下雨天和晴天,茶的口感上会有很大区别吗?平时跟朋友在一起喝茶,很多朋友或多或少有些是这么认为的,先不讨论对与错,单从口感上来说,每个人对一个茶的评价就会不一样,因为影响一个茶的因素太多(个人认为不同人对一个茶的评价整体上会一致,细微的口感变化是存在的)。 其实,我认为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对一个茶的判断。比如说,以前多次喝过的一个涩感不强茶,你某一天喝感觉到舌面涩感很重,跟以前口感差别很大,或许你会归结于天气不好,或刚好碰上下雨天,认为是下雨的原因,其实你更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身体快出现小问题了(感冒或作息不规律等)。 对于天气和身体的讨论,我更倾向于身体因素,由于我自身出现过很多次,基本是作息不规律造成的,也不排除天气原因,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敏感度不一样,多喝几次,多对比几次,或许就找到自己的原因,再喝又回到当初熟悉的味道。 茶,静静喝,慢慢品,适当放慢自己,生活中坦然一些,茶的滋味或许会更好。
外面又是电闪雷鸣的,再下又要淹了,还是躲着喝茶
天不错,适合出门
早茶喝个蛋
下这么大的雨,还过节吗?
七夕拆个单株 个人认为单株很大程度是概念炒作,如果原料都是同一区域的古树,口感上不会有太多的优势,价格高主要是费时间和精力,一棵树如果采摘人数少,基本要一天的时间,还要时刻看着,这个大家都懂的,做出来口感有可能还不如古树混采,原因是做单株的古树一般鲜叶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一般炒茶师傅炒一锅的量是10公斤,数字刚好夹在中间比较尴尬,一锅炒量多了,炒茶师傅体力跟不上,翻炒不均匀,容易炒糊和炒不熟,二锅炒量少更容易炒糊,所以大家没必要去追求。
外面雷雨交加,屋里安心喝茶。
回甘生津很好,可以说很惊喜,持续时间较长,但苦涩重,涩在舌面上,感觉涩的发麻,差不多涩还没化开回甘就已经出现了,各位帮解答,难道真的那什么超标会这种感觉?真心喝不来,还是喝自己的沫沫,喝着放心。
要朋友对你茶的肯定,品种是第一位,朋友问我有没有357g的,我说没有,全部压200g的小饼了,现在看看摆的全是357g的,有点不合群。
送茶叶送到我这里来了,哈哈,试试看怎么样,还是双层棉纸,压的太硬了,绝对可以当砖头使,一下用力过猛,直接掰断,看看有没有惊喜。
接着中午的喝,冷杯口感更好
18年野茶
18年那卡,可能一泡的量还差点,今天有时间好好喝下,要了解一个茶还是要彻底喝完,最近喝到底的茶很少,中途要不换茶,要不不好喝不想喝了,要不有事情离开,今天谁都不要打扰我
普洱茶的魅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口感变化,青味慢慢退去,香气变沉稳,涩感减弱,苦底略显,汤水颜色加深,润滑略带青味。
现在试喝合和昌六金,老曼峨是前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