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shuais zhaoshuais
关注数: 84 粉丝数: 1,921 发帖数: 120,159 关注贴吧数: 110
讨论:从海量资源躺在现实宇宙里没人要,能推论出什么 海量资源躺在现实宇宙里没人要,这是天文观测的基本事实,而且是稳定存在了超过百亿年的基本事实。 而如果宇宙中可以有战争,那么为了争夺战争的胜利,文明会竭尽全力把自己能支配的所有资源转化为战争武器,这也是历史早已证实的,同样也是生存第一这个第一公理能直接推论出来的——然而这绝对会有可观测的宏观效应。 退一步,不可以有战争,但可以有强弱文明基于规模和先进程度的竞争,都有问题,因为文明同样会为了做大自己以争夺强者地位,竭尽全力把一切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化为人口和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必然出现争强而导致的”圈地运动“,然而,这同样绝对会有可观测的宏观效应。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上面哪一条,都直接摧毁人择原理,我们根本还不具备入局资格,绝对会被当”资源“处理。 当然,也可能是宇宙的大筛子极其严苛,几乎没文明能走出家园星系,目前来看,确实严苛,但直接认为连希望都不存在,未免过于黑暗而且属于直接缴械投降的态度,生存第一同样不支持这么怂的主张,而且,只要出现超过一个反例,没有极其特殊的原因,最终不还是要面对上面那两条? 其实有一个符合人择原理而且目前来看成立可能性不小的原因:那个大筛子之所以严酷,是因为其要求彻底否定强弱支配观——否则文明就会在飞出去之前自我毁灭。 法则不允许搞强弱支配,那么自然就不需要为了”争夺强者地位“去暴铺圈地了,更不允许动武了。 同样,法则不允许搞强弱支配,那么干预幼年文明并从中获利自然也是被法则禁止的行为——所以我们得以独立发展至今。 当然对这个推测不爽的人不在少数,但死抱着强弱支配观的文明会不会在科技树高到自我毁灭变容易的时候真的自我毁灭,我就问一个问题,他们自己是弱方的时候,肯不肯无论受到何种残酷对待包括被杀死,都不动谋求并按那个红色大按钮的想法呢?如果做不到,就请客观面对现实。
【20221006 原作討論】三体星系的光粒,更可能是四维文明放的 有吧友提到三体第二舰队可以在太阳系重新进入光速引猎手来补枪,但他忽略的是,三体第二舰队事实上已经这么做了,脱离光速的位置虽然距离太阳还有点距离,但1年就能低速到达地球,那就说明这点距离纯属掩耳盗铃。 提醒大家注意,歌者不需要大眼睛就能看到三体星系内的光速航行痕迹。 这也提示第二舰队的最终目的地根本不是地球,来太阳系的目的更可能是劫掠人口和设备,所以一旦计划赶不上变化直接掉头就跑,因为地球本来就已经不能住了。 相应的如果三体星系的光粒真的是猎手放的,理应当场就把太阳系也补了,绝对没有漏过的可能。 更大的问题是,打击三体星系的光粒,是在广播后三年零十个月到达三体星系的,而万有引力号当时距离三体星系,大致也就这个距离,那就是说猎手几乎就在万有引力号到三体星系的直线上,然而,这么近?想清楚这样的距离意味着什么,太阳系附近三体第二舰队留下的痕迹在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短的时间间隔下是不可能看不到的。 而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剩下唯一一种合理解释了:在让想回地球的那部分人离开之后,褚岩并没有带两艘飞船迅速离开四维水洼,而是立刻展开了对四维水洼内剩余还存活的文明的外交工作。 同样主张三体文明应该因为广播去追杀蓝色空间号的,看看这种解释也自己掂量,褚岩的外交选项就一个,团结起来反抗黑森反抗命运。而这么短时间四维文明就拿出来一个光粒,提示联盟已经成立,已经强弱逆转了。 另外,那个水洼,其实也是太阳系后继逃亡者最合理的去处,那地方不断的有四维物质三维化释放的资源,理论上应该可以直接开采,而且和直接逃离相比,就地联合四维文明补三维科技树明显是更合理的策略——在真正的猎手发现之前。后继太阳系确实反逃亡管的紧,民用飞船不太可能配备自循环生态了,但靠自持力飞到这个地方还是可能的,理论上是管理漏洞,但实际很可能大家都不提。 最后,这个路线也合理的解释了蓝色空间号后继迅速开六个世界的新家,一群四维大佬帮忙呢。
仔细对比明,清,德川幕府和欧洲中世纪,发现巨大问题 实话实说,德川幕府很可能被我们严重低估了,实际只怕是古代技术条件下最优解之一。 欧洲中世纪大家都懂,国王不太管得住封臣,当然只能是失败案例。 而明朝大家也懂,皇帝同样事实上管不住士绅,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国家的资源和组织力。 清朝这方面只能说比明朝好点,但也只是收的上来钱了,组织能力其实同样弱鸡,地方账目各种黑洞。 而农民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明清,实际大家都懂,田赋从来就没能真正“规范化”过。 然而说到这里,大家仔细看看德川幕府,应该发现问题了。 1,他们确实基本能实际管住大名及其手下的武士 2,他们确实做到了年贡全国一致,连租带税一个比率全包死 3,他们的大名居然自负盈亏,幕府不用为地方买单,反而地方要对幕府承担兵役和劳役,加上参勤带来的首都消费,幕府财力和动员力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现代一大堆人黑德川,其实原因很简单:德川幕府真正管住了自己委任的“统治集团”,大名债台高筑还都是自己的债,武士后期各种穷的叮当响。这对于某种价值观的人毫无疑问是大逆不道的地狱时代。 但实际上,可就呵呵了。其实德川幕府之前的战国时代那才是真正的地狱时代呢,战乱的幕后是人多地少到了极致,流民遍地饿殍遍野,战国名将一米五的身高一大把,大家想想提示的是什么。而且可怕的是当时甚至连国家认同都已经几乎快没了,各藩只知有大名不认什么皇帝将军近常态了。 历史的真相是,多年的参勤交代之后,大名和大量武士生于江户长于江户,多年的教育和文化同化,才恢复了国家认同,也是最终废藩几乎不用流血的重要原因。 当然,锁国和身份固化不能学,但明末和清朝,这方面,其实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我自己的一个长期疑问:是否可能研发无火帽的连射枪? 我自己的一个长期疑问:是否可能研发无火帽的连射枪? 当然生产条件限定在水力,畜力,最多早期蒸汽动力机床能加工的水平。 甚至,最极端的,能用古代有烟药发射,而后能解决或者缓解清膛问题。当然如果做不到这么“先进”,无烟药至少也比火帽好搞多了。 我首先给大家说一说我的想法,拿掉火帽和击针可能大家第一感就是扯淡,就没人这么设计过武器吧,但我有必要提醒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多少种打火机。顺带提醒一下,打火机油在古代并不是问题,有很多替代品可用,而且理想情况下甚至不用打火机油帮忙,砂轮直接产生火花那不就是燧发枪?其实不过是想办法把部分后坐力在完成换弹之后顺带把砂轮也推一下而已。至于如何实现有烟药的连射,我考虑的是左轮的结构,左轮6-10发其实只是为了重量便于单手使用,如果是双手使用,二三十发其实能做。而这个设计显而易见的会比转管枪之类的轻便的多(这种东西近代出现过,但过于沉重限制了其应用),也更容易换轮上弹,射程虽然有问题,但冲锋枪本来就是个近战武器……弹甚至更简单,用胶水搞成柱,前端粘弹头,如果有必要,用薄纸包一圈。 临高那边我也发了这个帖子,感觉理论上可行,毕竟有烟药时代就有左轮,而有烟药燃烧后的固体灰尘大部分还是在左轮部分里面,所以左轮在有烟药时代就可以相对的高速射击,只是古人想不到现代的各种机枪结构。说白了就是现代的设计思想放在古代技术条件下重新设计跨级武器。 按说这条科技树应该是走得通的,当然我知道忌讳在哪里,它太过于简便易行了,过于完美的“匪用机枪”很明显某些人会大为头痛,有很大的现实使用价值。
讨论:高文这一届文明的思潮其实都偏自然神,没刷最危险的几个 尤其是本轮的商业之神基本无害或者还没发展出足够的危害性,这有多侥幸大家都应该知道。 而圣光也是刚刚开始出现体系黑化就被高文给做了,而且神位上只有个"自动应答机",没出现最可怕的情况。 显然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种情况了,所以高文能相对"温和"的手段就解决问题,但大家都知道,其实大部分思潮可能没办法温和解决。 最简单的,如果不是这个商业之神,而是刷出了只为富商服务的"资本之神",而后神和信徒利益高度绑定,极端的扩张性,而且双向正反馈加强,大家懂的。 同样的,如果基于畏惧被背叛,希望强化家庭的思潮,出现了婚姻之神或者贞节之神之类的,极度加强封建礼教,这东西也是很难解决,原因还是利益绑定拆不开,双向正反馈成死结,最后全是极端顽固的。 说白了就是,本轮文明的神明,万幸和信徒的利益绑定还比较有限,基本仅限于神术之类,还没碰到教条和信徒根本利益紧密结合的类型。 而且本世界另一个温柔的一面就是,除了哨兵这次以外,不管怎么神灾怎么内战,没出现真正威胁到星球适生性基础的状况。然而高文知道负计时,别人如果也知道而且绑了n道把星球彻底绑起来了,一碰就生命全灭,甚至多个势力这么做,而后靠一纸协议勉强维持着之类的…… 当然我知道黎明难度已经很高了,我说的这些基本都是凉透了的死局。
瑞贝卡选择的铁路技术线其实也是一堆吐槽点,后期全是坑 首先我考考大家,最早的火车能拉几吨货?1804年,新城堡号,10吨。 而后,1814年,皮靴号,30吨。1829年,火箭号,40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早期火车速度都只有十几公里/小时。这时候甚至马车在铁路上跑都是常态,其实铁路最早是给马车修的。而且最早的火车也是经常直接挂马车车厢的。 这就是地球铁路的婴儿时期。 但熟悉铁路发展史的都知道,并不需要等待太久,1840s,能跑每小时一百公里的克兰普顿机车,能拉450吨的美国4-4-0机车就来了。 塞西尔铁路的问题是一开始就不切实际的弄了个非常高的牵引定数指标,而后大马力机车搞不出来就各种科技都往上堆,忽略了地球铁路史提示的铁路科技正常发展进程。 而瑞贝卡选择的斥力V型轨道,其实问题很大,没错,首先全线铺魔网和斥力法阵就明显是个贵方案,而且动力在铺设的时候就被限定死,后期难以提速也难以增加牵引定数,这种方案其实是应该第一时间毙掉的。 记住:机车升级很容易,但轻易不能动把铁路扒了重铺的想法。所以,设计的时候,只能尽量让铁路能更好的兼容未来的机车,把技术进步的希望更多的放在机车上。而如果把铁路铺成了低标准,那就会看到后人一边骂一边在旁边建新线准备把老线废弃。 设想一个场景,仅仅几年后,塞西尔从塔尔隆德分享过来的往期文明资料或者诺依分享的外星科技里得到了大马力机车所需的科技,然而却发现瑞贝卡设计的这种轨道和先进机车明显不兼容,反倒是高文的最初版本很明显的只需要换机车就能升级…… 所以正解依然应该是地球标准路轨,而且尽可能一次性按高标准建成,可以容忍先有高铁再等待动车的发明。
说到换别人来穿高文,其实通关要点是绝对的灵魂强度和对神特效 这个还是能找来的,而且高文靠百万年卫星精记忆长度数据量轰炸搞定一切的做法其实也不是对谁都好使。 但有这种特性的大部分是龙傲天类男主,而后自身被当作神,在本世界底层法则下,还是死局。 我自己第一感是也许换成上条当麻能试试,但问题同样明显,由于日程表过紧导致缺乏时间上课,知识储备量较低,种田绝对没可能有高文的水平,而弄过来的话又没办法求助魔禁其他角色帮忙,当然那个小手办也许除外,绝对会一条不漏的回应他的祈祷甚至跨世界跑过来帮忙,但这就又回到抱神大腿的死局了(当然理论上只眼的信仰者基础不在本世界也不至于疯,甚至被影响了还可以反过来靠当麻兜底,但这样开挂更严重)。 不过按设定,修理暴走的神和被过度扭曲的世界,倒还真是幻想杀手的诞生原因以及本职工作,而且确实有跨世界投送当麻来处理其他世界扭曲的联动剧情·。 当然现在的魔禁可不像几年前那样大家都敢往里扔穿越者搞事了,不过反倒是官方各种联动经常从其他世界扔几个穿越者进去待几天再走,当然去搞事还是免了,现在至少明确了那一片的跨世界污染之类的事情厄里斯一直盯着呢,已经探出来的该世界相关的多元级"管理员"都一大堆了。
讨论:花T专属,联动角色对人机竞技场的影响,以及攻防设计思路 花T专属,打掉第一条命直接彼岸花,应该不用我解释这东西多凶残吧,人机防守强度极大提高了。之前原来靠维坦封被动阻止开花的进攻套路报废了。 解决办法目前主要就两个,1,真田辽一刀直接秒,2,艾尔文3C打掉第一条命同时不可驱散的禁疗,后继尽快趁病要命 但相应的,防守方也不会太容易的让你真田辽一刀收花T的,毕竟真田辽小短腿,稍微有点地形,加上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好送死的单位,是比较容易阻止的,尤其是沙漠。但需要提醒的是,真田辽不必须第一回合秒花t,第一回合引而不发或者烈火拳先收一个,也是需要考虑的构思。 艾尔文3C的问题,首先,sp模式,会受制于树迪的地形,所以人机艾尔文往往都步兵,虽然步兵也能冲过去,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血盟。虽然实际见到的这样的花T很少(反aoe有破绽怕沉默),但导致的问题还是必须关注。同样的,防守方会想方设法保花T,不会轻易给你摸到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提到了一种思路,花T不是T吗怎么还需要设计的时候想方设法保花T呢?没错,这就是目前的人机防守新思维,恰恰为了吸收真田辽艾尔文的单点一波冲的强大威力,必须有人替花T去死去废,后继才可能展开残局反击。也就是说,现在高水平的人机防线,基本都要有至少两个T,甚至必要的时候,贝蒂都可以替花T挡刀。 这个顶在前面的T,目前发现的,有雅儿贝德,有希尔达,甚至还有用卢克蕾蒂娅的(摆前面就是给你杀的,能吸收三刀,开局召唤单位的位置还有一定随机性,造成进攻方战术设计困难,非常可恶)当然还有用狗的尤其是带狼人的,这种属于简单题,狗吃不住梓一拳头的,相应的兰迪也属于简单题,利用克制和封被动容易秒。 但新版本也不都是有利于防守方的,坂田银时和神乐其实大家都可以在人机单点进攻的时候用,都是步行大长腿,而且还都有2格射程的技能,只可惜洞爷湖的封装备是战后,按结算顺序应该是先彼岸花再封,具体虽然还需要测试。但理论上就不行,不过神乐冲过来还是很厉害的,顺带提醒大家,神乐的ai优先吃东西(无语)所以人机不能带那个,相应就是两回合凶猛,之后一直好饿好饿,但人机显然能接受,毕竟人机也就是两回合定输赢。 目前大部分时候的思路是。真田辽秒前T,艾尔文再去废花T。但需要求助大家的情况是,前T用雅儿贝德或卢克蕾蒂娅的时候,目前我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讨论滑膛炮和线膛炮的优劣问题:线膛炮真的一定有优势吗? 如果是真实的近代战争,线膛炮的优势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古人不懂得给滑膛炮的炮弹装尾翼。 历史就在这个问题上跟我们开了个大玩笑,就在尾翼这东西被研究出来之后,滑膛炮又回来了。 毕竟,条件有限没办法给掷弹筒拉膛线的窑洞,最终就选择了滑膛+尾翼稳定,其实这就已经和鬼子的掷弹筒完全变成两种技术原理不同的武器了,但实战证明该装备性能优越,射程超过了鬼子掷弹筒,同时生产性极佳。 这并不是一个巧合,膛线其实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弹体旋转起来的同时,损失了1/3的动能,而且生产性差的同时,寿命还很短。 实际上当时迫击炮已经普遍都是滑膛+尾翼稳定,只不过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只是迫击炮这个特定炮种可以这样。 直到T-62的115滑膛炮一声炮响,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个目前科技树最顶端的弹种诞生,其他国家突然意识到,过去各种型号的线膛炮,居然都过时了…… 就这样历史转了一个圈回到了原点,滑膛炮重新变成了主流,直到今天。 当然历史不可能一开始就让滑膛炮支持者想到可以尾翼稳定,这是科技树的内在顺序决定的,尾翼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成果,而文明要有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的需要,必须先研发出飞机。 但对于穿越众,就不必须遵守这个顺序了,尾翼稳定炮弹某种意义上比线膛炮好造多了,毕竟窑洞都能造的东西。 甚至,箭型脱壳弹,现实中也研究出来了,只是精度不及现有子弹,但穿透力更胜一筹。 如果是我,很可能就会按这个顺序点科技了,尤其是在开局设备不丰富甚至单穿的条件下,窑洞系列科技都是宝,这里再次致敬当年的前辈们。然而,八路掷弹筒这科技一旦提前几百年点出来,大家都知道尾翼了,线膛炮可能真的就不存在了,该位面的坦克很可能一出生就是滑膛炮+APFSDS的最终版本,当然另一边设计装甲防护的估计要心中一万匹神兽狂奔。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