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孙姓人家 孙氏O中华
孙氏中华,振兴中华。
关注数: 328 粉丝数: 320 发帖数: 11,972 关注贴吧数: 58
江苏六合东沟孙姓 江苏六合有支已住300年的孙权后人,《浙江孙权后裔想迁孙权墓》见报后,引起不少读者及周边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住在南京六合东沟一支孙权后人的关注。75岁的孙达益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也参加了去年在浙江富阳孙权故里的祭祖活动,对当地孙氏宗族族长提出的搬迁孙权墓的申请一事也做了了解。“孙权在南京建都,就是看好南京的山水,他为自己选好的安生之地,怎能轻易搬迁?”昨天,记者来到六合区东沟镇映雪堂,采访了这支生活在南京的孙权后人代表。 该支孙氏是清初迁来,现在已有4000多人。 东沟镇位于南京东北,孙赵村里住着孙姓和赵姓两大家族后人,4000多位孙姓居民住在孙营组。记者走进孙营组看到,与南京许多村庄一样,一幢幢农家小楼错落有致,看得出孙氏后人的勤劳淳朴。   热心家谱研究的孙达益与老伴在家,他带记者上到自家二楼,那里有他搜集整理的族谱资料。“我们这支孙姓后人清朝初年由高邮迁来东沟孙营,至今300余年。” 孙达益原在横梁街道做小学教师,1998年退休后研究起孙氏族谱。这几年老人手工抄录了11本族谱,参加了江苏省孙氏研究会,到过山东、浙江等孙氏集中居住地寻访后人,追溯孙氏源头。“以前不知道自己是孙权的后人,前年去山东寻访才从那里的老谱上了解到,我们也是孙权后人中的一支,不过从孙权那一代到我们族谱中记载的老祖宗孙览,中间相差了30多代。”孙达益随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把老谱工工整整用小楷抄录一遍,也把原先的文言文改换成白话。孙达益了解到祖上出了不少当官的,孙家后人算得上官宦世家。 家谱里也确实有篇清光绪年间孙氏后人写的“破门楼说”,大意是清初,孙虞桥修葺了孙家门楼,但依旧不能掩盖门楼昔日在大家心目中的破旧印象,破门楼传说并不是从孙虞桥开始,也并没结束。 每年祭谱声势浩大锣鼓喧天   “六合东沟的这支孙氏为什么叫映雪堂?”孙达益告诉记者,这个堂名传说是祖上贫穷,没钱买灯油,小孩读书借用雪光照耀,刻苦学习考上名录,此意也是为了让孙氏子孙不忘过去贫苦生活发奋学习。   孙氏后人纪念先人的热情却没断过。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是孙赵村一年一度的祭祖日,孙达益说,族人在当天举行大规模游谱活动,游的是世系图和挂谱。每到一户孙家门前,户主多会放鞭炮欢迎宗谱来家。就连在外工作的孙姓后人也要请假参加盛大的祭谱游谱活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孙达益他们还制作了一个长达20米的大型家谱,把数百年来的家谱用毛笔小楷书写在布料上,一目了然,甚为壮观。 一世祖孙觉是苏东坡密友   孙氏有一世祖孙觉,字辛老,高邮人,北宋皇佑年间的进士,孙觉官至刑部侍郎,被加封为龙图阁学士兼侍讲,他是大诗人苏东坡、秦少游的朋友,还是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黄庭坚的岳父。这些多是史料上记载的。记者翻开一本孙氏宗谱,上面记载着黄庭坚写的《答外舅孙辛老》一诗:西风挽不来,残暑推不去,出门厌靴帽……“外舅”其实就是今天称呼的“岳父”。   除此,苏东坡、秦少游等人写给孙觉的诗也被录在宗谱里,如苏东坡《过高邮孙君孚》、秦少游的《夜坐怀辛老司见谏》等。而在孙家后人眼里,他们只知道“孙觉”是做文官的,至于孙家家谱为何会有苏东坡、秦少游的诗词,教了一辈子书的孙达益想弄明白,可至今也没想出原因。近年来,他常参加孙氏研究会,孙达益终于知道孙权也是自己的老祖宗,早在1771年前当上南京第一个皇帝。听说浙江孙氏后人有搬迁孙权墓的提议,他自然不同意,也认为没这个必要,因为当年老祖宗已选择了南京城。六合东沟映雪堂孙权后裔的家谱。
《团结一心 共创辉煌》---孙守富 团结一心 共创辉煌 —2023 年中秋致词--- 孙守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孙氏宗亲们,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临了!这是一个举国同庆共度团圆的日子,我谨代表江苏孙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孙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全体同仁祝家人们身体健康、平安顺利、幸福安康。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孙氏族人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涌现了大量的伟人志士,春秋时期,齐人孙武千里奔吴,辅员大败楚军,并留下《孙子兵法》传世,同时期鄄城孙膑用兵神奇,著有《孙膑兵法》,师承鬼谷子后,继承无字天书,并且将口口相传的天书开成文字—《孙膑六壬神课金口诀》,被玄学界尊为祖师爷,巡天总督。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智勇超群,建立东吴政权,迁都南京(建业),作为建都南京第一人,埋骨钟山第一帝。孙权及其东吴政权对于南京城市及钟山区域之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形成与积淀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孙权建立的吴国,不仅是现今江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南方政权,意味着南方人的觉醒,孙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的开发,孙权是促进长江流域发展的奠基者,在推进中国历史的进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唐朝陕西耀州人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为解决一方百姓疾苦,行医于乡里。提倡并践行“大医精诚”之医德,对待患者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一心赴救,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行医中,潜心钻研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法,创造了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分类法,成为以方论证之指南,提倡保健炙、按摩、引导、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究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的防治也留下了宝贵经验。编著成《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世人誉为药王,尊为祖师爷。 江苏孙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孙氏宗亲文化研究会的族人们秉承“树高千丈叶归根,人传万世魂系祖”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自觉自愿走到一起,为孙氏族人寻根问祖、帮贫扶弱、文化传承默默地工作着、努力着,在克服了组织问题、经费问题后,我们排除干扰,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为孙氏族人树正气做奉献。 今天是 2023 年 9 月 29 日,农历癸卯年八月十五日,中国传统三大节日中的团圆日子,让我们孙氏宗亲团结一心,举杯邀明月,畅饮齐欢唱,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高举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大旗共创辉煌!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孙氏宗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中秋节快乐! 江苏孙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孙氏宗亲文化研究会 2023 年 9 月 29 日
“孙疃”地名的来历 “孙疃”地名的来历。 濉城南43公里处,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集镇一一孙瞳镇,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集市整洁,贸易兴隆。然而在元朝末年,这儿只不过是一马平川,连个茅草房也找不见,说起此集的兴起,还要从一个孙姓军官说起。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农民军起义反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的义军打下滁州,进而兵临南京城下,眼见南京城就要被攻下。踞守在南京的元将脱脱见南京指日就要被攻破,怕自己的一双儿女被义军害了。就将他的贴身侍卫官孙乐叫到跟前,指着一双儿女对孙乐说:“眼见此城难以守住你先将他们姐弟俩护送出城,到故里大青山去吧,免得他们跟着遭难。”孙乐领命当夜趁夜深人静之时,三人都打扮成乡民模样悄悄地遛出城。先越瓜州渡,然后扮作商人模样,买舟順大运河上溯而行。刚刚行至淮阴,便传来南京失守的消息。孙乐料到脱脱必死无疑,就让艄公掉船向西而入洪泽湖,又从五河口入浍河,想找一僻静去处隐居,不料舟行至浍河中游,脱脱的儿子不慎掉到河里溺水身亡。孙乐便在浍河北岸找了一片开阔地,搭起了三间草房,让脱脱之女隐姓埋名,在此处与其结为夫妻,后又在路旁开了一个饭店,生活倒也过得去。三年以后,孙乐见河南岸交通比较便利便将饭店搬到浍河南岸,就是现在的孙疃集的地址上。由于孙乐夫妇做生意和气,生意渐渐兴隆起来,远近有些村民有想做生意的,也不断地往此处搬迁。所以便渐渐兴起了集市,因为是由孙乐最先在此落脚,兼之此处地势开阔,便起名为“孙瞳集”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