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西风
长河西风
关注数: 192
粉丝数: 309
发帖数: 18,638
关注贴吧数: 84
和尚进来聊一聊! 真是好几年没见了!最近可好?练的怎样?有什么体悟?有空进来聊一聊! @封和尚 @没找到庙的和尚
停播了? 怎么最近几期打不开?
每天要唱赞美诗 赞美诗就是要唱出来。从《赞美诗·新编》开始唱,求主保守,能坚持下去。
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据澎湃新闻网消息,10月14日晚,ECNU-UBC思想论坛“ 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引爆全场。华师大 历史系教授许纪霖、 哲学系教授陈赟、 中文系副教授刘文瑾、上海大学 历史系讲师成庆四人展开激烈对话,探讨佛教、儒家和基督教能为现代心灵危机提供怎样的资源。 主持人和三位老师都指出了这个时代人们心灵世界的一些问题,空虚,迷茫,不知道生活工作的意义。儒、耶、佛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活不同的认识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许纪霖说 这个时代缺失信仰。那么信仰是什么?那么这个社会是否真的不需要神了,或者说有很多神可以选择。信仰是否只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改善或是一种看法?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绝对的真理可以作为信仰的标准? 哲学里面探讨,人是谁?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人无法找到答案。 圣经宣布:起初,神创造天地。人作为受造物,需要通过神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陈赟从 儒家的角度主张 人们应该首先查看自身的问题,要有对天的顺应和倾听。但“自身的问题”是什么,“天”又指什么?他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 佛教主张一种宿命论,讲究因缘,人生有很多不可操控,但一切似乎又是确定下来的。 圣经讲到,神是按着他们的形象创造出有灵的活人,人不仅是身体的存在,还有灵魂的世界。身体需要穿衣饮食,但灵魂渴慕真理和爱。通过宇宙和世界可以看到,万物其实都生活在各自的秩序当中,人也是如此。人有自由,当有缺乏时可以尝试去寻找各样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圣经中的先知曾预言属灵饥荒的时代,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从根本上讲,灵魂的根本问题不是物质或者心理学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文化、艺术和宗教可以解决的,唯有回到真理和爱的根源——赐人灵魂的神那里,才能有人心灵的满足,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而人的身体和灵魂的不一致是因为罪,而罪的问题非个人能力或者修养可以解决,只有耶稣基督的面前才能得到解决。 你是相信人偶然出生,只有地上几十年的生命呢?还是相信创造天地的神和永恒的世界来生活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真理是绝对的。你是只听着这个世界的声音在生活?还是愿意听着神的话语来为永恒的生命作预备。圣经指明一切都在神的预知预定中,但这并不是指一种宿命论。 神给了人自由,同样也给人指明了道路,最终每个人都要来到神的面前,接受审判。 【原文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ristiantimes.cn%2Fnews%2F15692%2F%25E5%25A6%2582%25E4%25BD%2595%25E5%25AE%2589%25E8%25BA%25AB%25E7%25AB%258B%25E5%2591%25BD%25EF%25BC%259A%25E5%2584%2592%25E8%2580%25B6%25E4%25BD%259B%25E5%25AF%25B9%25E8%25AF%259D%25E5%25BD%2593%25E4%25BB%25A3%25E4%25BA%25BA%25E7%259A%2584%25E5%25BF%2583%25E7%2581%25B5%25E4%25B8%2596%25E7%2595%258C&urlrefer=74a861ae7ee75bf68c45ded321b8cb48。粘贴时原文做了删剪,并改变了顺序。】
每日箴言 微博发现的,好东西,就要转过来。
那么,问题来了……
每日签到贴 手机太方便,不用进吧就能签到,有新帖也看不见,完全失去签到的意义了。以后本人每日签到必顶此贴。
端满满一脸盆水,走太极步 主要锻炼、检验腰和腿。
杨伯伦圣乐分享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sing.com%2F12659115%2Fzj%2F4f0aac2f2b90cf093c570763.html&urlrefer=64395cebd42c58dd6a715c2a44ce0e36 非常好的一组赞美诗。
诸天述说 选自《颂歌在我心中荡漾》 曲:罗黎光,1972
现在赞美诗有没有泛滥之嫌? 昨天在网上听到一首赞美诗,曲调还行,但是感觉歌词有点问题。说上帝可以变无为有,变有为无,可以让健康的人跌倒,让生病的人站稳之类的词。过于宣扬上帝的威能,好像上帝可以为所欲为似的。 好像是歌颂上帝,其实似是而非。
特别爱听许巍的旅行 咱是标题党。
天父世界歌 赞美诗 第27首
新春快乐,马年吉祥!
一生赞美主 马太福音 11:28-30(新译本) “你们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哪,到我这里来吧!我必使你们得安息;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我一生向你赞美
恭喜四哥! 四哥当这个吧的吧主,必不孚众望,必会为陈式太极的发扬光大尽心尽力。
练拳须找空旷地 人体的平衡,眼睛起很大的作用,所以人在光线昏暗的夜间走路往往跌跌撞撞。 在狭窄的地方练拳,不自觉的会以周围物体做参照,虽然身无所依,却导致神有所依。 换到空旷地方,没了参照物,注意力才能全落在腰、腿上,长功夫快。 闭了眼打拳也有类似效果。不过经常闭着眼并不好,打比较闷。另外,在空旷地,那种天地苍茫、自身渺小,天、地、我浑然一体的感受,不可比拟。 还有,练到一定程度,到人群里打,同样大有裨益。
闲说签到 开始,我坚持了270多天,每天签,突然一天有事没签,断了,ID就不再高亮显示了。接着又坚持了近50天,想“再创辉煌”,不想一忙,又断了。 想想挺有趣,不管你连续多久,只要一天不签就马上给你换个颜色,让人后悔不迭。而我们平时练拳,能不能常年不断?偶尔中断会不会“痛心疾首”?反正我是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天天签到,也不见得天天练拳。 太极拳还是比较随意。少练几遍不见得马上减了功夫,多练几遍也不见得马上长多少功夫。说起来,这种随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功夫的长进,尤其养生,越是心气儿平和,越是有效果。过于重视,非要当成个事儿,一天不练就着急上火,反而不好。 但是,如果过于随意,想练就拾起来,懒了一放好几天,恐怕就要耽误功夫了。所以我想,如果能做到脑子里根弦儿,总是不松不紧地吊着,不上火,也不懈怠,应该是最好的状态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想想练拳初期那几年,一招一式总想着这么用来对付人。现在不这么做了,举手投足,只用心揣摩是否到位,是不是过了,是不是不够。
越练越难 越练越难,越练越没底。以前嘴上不说,心里还惦记着太极技击。现在,不想了,老老实实地往养生路子靠,更踏实些。
好几天没练拳,马上觉着生了 最近一点小事比较忙,好几天没练,今天试了试,别扭了。师父以前常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了。太极拳这东西,真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行。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的问。 “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 崇信禅师顿然开悟。
三害九要 -- 孙禄堂论八卦拳 入门三害 三害者何?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 入门九要 九要者何?曰:塌、扣、提、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 提者,谷道内提也;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 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 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也; 缩者,两肩与两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 起落钻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 以丹田为用根,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
什么是明三节? 一提三节,一般了解点武术的都知道,什么“脚为根节,腰为中节,手为梢节”,然后又有肩、肘、手之类的。但是,知道什么是三节,并不等于明三节。一抬手、一举步,全身上下,腿该怎么动,腰该怎么动,肩、肘、手臂等,一动无有不动,又浑然一体,该虚的虚,该实的实,该开的开,该合的合,自有法度。能做到这些,才是明三节。
什么是明三节 一提三节,一般了解点武术的都知道,什么“脚为根节,腰为中节,手为梢节”,然后又有肩、肘、手之类的。但是,知道什么是三节,并不等于明三节。一抬手、一举步,全身上下,腿该怎么动,腰该怎么动,肩、肘、手臂等,一动无有不动,又浑然一体,该虚的虚,该实的实,该开的开,该合的合,自有法度。能做到这些,才是明三节。
什么是明三节? 一提三节,一般了解点武术的都知道,什么“脚为根节,腰为中节,手为梢节”,然后又有肩、肘、手之类的。但是,知道什么是三节,并不等于明三节。一抬手、一举步,全身上下,腿该怎么动,腰该怎么动,肩、肘、手臂等,一动无有不动,又浑然一体,该虚的虚,该实的实,该开的开,该合的合,自有法度。能做到这些,才是明三节。
练的对与错,在自己而不在师父 练拳之初,就要明确目的。太极拳可以养生、可以表演、可以技击,也可以三者兼顾。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目的,以后只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是练错。如果开始就目的不清,怎么练怎么错。 目的清楚了,就要付出代价。代价之一,首先是找师父。现在公园里大街上,到处是表演型的太极拳,好看不好看,一目了然,并且还会有各种证书作为依据,找师父不难。 现在练养生型的太极拳也很多,但是找师父要稍微难一点。这方面的虚假信息特别多,能否养生,不见得一目了然,也没有相关证书给你参考,一切全靠自己判断。自己连一点判断都没有,给你正确的练法也白搭。 找技击型的太极拳师父更难。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环境里找不到这样的人,有心学,就要用心寻访。随随便便找个师父,就想练技击型,只能说你自己心不诚,练错了更别怪别人。还有,想练技击,也要考虑自身条件,别做非分之想。 代价之二,要勤练。无论表演,还是技击,想达到目的都需要刻苦练习。养生还好点,但是懈怠了,一样没有效果。自己不刻苦,怨不得别人。 代价之三,要勤改。这一点是我自己的体会。普遍的观点是,练拳要找对人,一开始就要练对,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练对。而实际的情况是,即使再明白的师父,也不可能一下子让你练对。所谓的练对,是个过程,不断的克服自己各种各样缺点的过程,并且其中会有反反复复。勤改,就是要不断改正、不断进取。 有了清楚的目的,并为之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如果还练错,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一朝断签悔煞人!
湿布 棉布没沾水之前,软是软,但没有筋性。浸过水的湿布就不一样了,软塌塌但沉甸甸。能练到一块湿布的样子,也是一种进境。
腰不粗别提掤劲 注意,是腰粗,不是肚子大。
@满损谦益 你真能给我找麻烦!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iulanqi.baidu.com%2Ftieba&urlrefer=0965b9028ac67e46a0f17754f027819a没事你顶什么贴,马上就被删了。有没有封你?
引手不用推,沾手人起颠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g0MTY0MjA%3D.html&urlrefer=1794d16d0f967db8c429fd2333c08e63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多看孙禄堂先生的照片,多体会拳中的意和劲。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 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 《孙存周手稿》
太极拳吧还有太极拳吗? 太极拳吧还有有价值的理论、经验吗?太极拳吧还有真正理解太极拳的人吗?几乎没有! 所以,把“太极拳吧”从“友情贴吧”里删掉吧。 所以,别去发帖了。 所以,别去了。 连看都别看。
练拳就在前几年 前10年就基本定型,以后除非有大机缘,否则很难再有突破。所以,有些练拳十几年功夫仍没上身的,基本上也就走健身的路了。再能吹也白搭。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人类发展进程:猿人->人->太极人 从猿人到人,手脚功能分离,仅依靠脚支撑身体,而把手解放了出来;通过太极训练,在完全由腿承担体重的基础上,发展为完全依靠腰腿控制、维持身体平衡,手不再起任何支撑及辅助支撑的作用,则成为太极人。 身体中心完全依靠自己腰腿调节,把手作为感知对手、进攻对手的工具,不通过手给对手以支撑的机会,也不依靠对手的力维持平衡,是太极推手的原则与基本功。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转自:太极寻真(http://tieba.baidu.com/f?kw=%CC%AB%BC%AB%D1%B0%D5%E6&fr=index&ie=utf-8)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太极拳吧几乎没有多少真东西了 太极拳吧几乎没有多少真东西了,反而歪曲的成分更多。建议吧主@扭矩MAX 从“友情贴吧”里去除“太极拳吧”。我早在“太极寻真吧”里做了设置。 另外,最近在太极寻真吧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观赏: http://tieba.baidu.com/p/2566208734
练炼敛不打自招了 这两天有@太极小雷 和 @长河吟西风破 另个小马甲在吧里捣乱。我知道这是练炼敛的马甲,但也没有证据,不能百分百确定。 这实在是很可笑的事。 昨天我刚封了@长河吟西风破 10天,并拉进黑名单,今天突然收到系统消息,提示我账号有异常。一看,发现我在太极拳吧被封了10天。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我不但没有在太极拳吧发帖,根本连看都没去看。练炼敛突然封我是为什么?显然就是不打自招了。 对我来讲,太极拳吧没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了,除了胡说八道,就是无病呻吟,去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对于初学者,可能还有些帮助,不过也是沙里淘金、大海捞针,找到真东西难,误入歧途倒是很容易。
当下就见他单手虚空一招 当下就见他单手虚空一招,银色鳞片一收而起,另一只手一个翻转,手中蓦然多出了一块诺基亚手机来。 只见他将手机往身前一抛,一根手指飞快在上面点了几下,顿时一串白色文字一闪的没入其中。 然后韩立在船首处静静等待起来来。 结果不过片刻后,手机波动一起,同样一排排白色文字浮现而出。 韩立只是扫了一眼后,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来。 自己这位双修伴侣虽然未曾出言劝其什么,但是话语中透露出的全是让其小心谨慎的话语。 韩立袖子一抖,青光一闪,手机就凭空不见了。这手机还是老点了,过几年换iPhone,给婉儿也换一块。 随之黑色巨舟一声轰鸣,韩立就以比先前快上数倍的速度疾驰而行起来。
跑步戴什么口罩比较好? 跑马路,空气差,不舒服。网上找口罩,多是骑自行车戴的,挺贵,但不知道跑步时行不行。有款口罩声明不能用于“配速450的长跑”,这是啥意思?
头槌 没练过头槌的,恐怕未必能真正理解头顶悬的意义。“头正项直”之类的只是练法,不是真正的意义。真正在技击中,谁能做到头顶悬?就算做到,又有什么意义?但我说,头顶悬在技击中是有用的,头槌只是其应用之一。
老四的书收到了
提醒一下。 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太极拳学习环境,要求发帖内容与太极拳密切相关。这两天有几个帖子明显与本吧氛围不符,有捣乱之嫌,特予以删除。
换劲必从腰开始 换劲必从腰胯开始。腰胯换一分,然后手臂换一分,逐渐更换。到膝盖、脚踝换劲,才开始有掤劲,出整劲。 所谓换劲,就是改变用力习惯。一般人的运动是肌肉伸缩带动骨骼而形成的,练太极拳的人同样如此,这毋庸置疑。只是在细节上,练太极拳的人要比一般人丰富得多。
腰椎、尾椎有多少骨节? 自己的腰椎、尾椎有多少骨节?不用手摸,不借助外物,谁能数的清?
松是沉的基础 虽然松是基础,不放松不出沉劲,然而只放松却并不能练出沉劲。 松可以舒舒服服的练,而沉却要吃点苦。 不吃苦而出的所谓“沉劲”,那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不堪一击。
拳架、单式与单招 很久不发帖子了,今天实在忍不住发一个。 说拳架大家都知道,大家学的就是拳架,每天练的也是拳架。拳架中的式子单独拿出来就是单式。老一辈教拳不同现在,不是一套一套的教,而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教,前一个式子练不好不会教后面的。自然学生练拳也不是一套一套的练,往往就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练。两三年下来,能练出整套拳了,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除了拳架教学,再进一步就是单招。我师父讲,太极拳的功夫有有拳架、推手、单招、散手、点穴等几个层次,拳架、推手主要还是抻筋拔骨、强身健体,从练单招开始才算技击。 练拳架时要一招一招的练扎实,招式练全了,才会使出完全的劲道。要一式一式地练才会练得更扎实,而整套的练大多做为检验。拳架以形体的运动练出劲力,而单招则是把练成的劲力用于直接制敌。拳架练得好,才能掌握单招。所以才有“拳架为体,单招为用”一说。 刚才看了@练炼敛 发的文章“【拳架与单操】(http://tieba.baidu.com/p/2528800631)”,我认为他把“单式”和“单招”的概念搞混了,并且还用“单操”一词取而代之,我担心会误导吧友,所以写了此文,以阐明本人观点。欢迎讨论。
看这听劲如何?
少林武功水上漂 这事说明两个道理:一,人摆脱不了物理规律的约束;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单操”是形意拳里的吗? 我对形意拳了解不多,今天看有人提出“单操”一词,感觉很奇怪,是不是个新词?下面是摘录的一段信息,详情参考http://tieba.baidu.com/p/2528800631 。 摘自网络: 传统武术中的单操是特指与套路相对应而言,就是将武术套路里面的单式或小组合拿出来反复操练,细细体味其技法奥妙、角度方位、用力要点,达到实用的目地。如内家著名实战武术门派之邯郸旋锋武道中,就是单操占了多有数的特训练习方式,所以能速成,实用性特别强。过去形意拳出的实战名家多,就是因为特别重单操的结果,如郭云深的半步崩拳。不经单操训练的招法,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拳架、单式与单招 很久不发帖子了,今天实在忍不住发一个。 说拳架大家都知道,大家学的就是拳架,每天练的也是拳架。拳架中的式子单独拿出来就是单式。 老一辈教拳不同现在,不是一套一套的教,而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教,前一个式子练不好不会教后面的。自然学生练拳也不是一套一套的练,往往就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练。两三年下来,能练出整套拳了,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除了拳架教学,再进一步就是单招。我师父讲,太极拳的功夫有有拳架、推手、单招、散手、点穴等几个层次,拳架、推手主要还是抻筋拔骨、强身健体,从练单招开始才算技击。 练拳架时要一招一招的练扎实,招式练全了,才会使出完全的劲道。要一式一式地练才会练得更扎实,而整套的练大多做为检验。 拳架以形体的运动练出劲力,而单招则是把练成的劲力用于直接制敌。拳架练得好,才能掌握单招。所以才有“拳架为体,单招为用”一说。 刚才看了@练炼敛 发的文章“【拳架与单操】(http://tieba.baidu.com/p/2528800631)”,我认为他把“单式”和“单招”的概念搞混了,并且还用“单操”一词取而代之,我担心会误导吧友,所以写了此文,以阐明本人观点。 欢迎讨论。
拳架、单式与单招 说拳架大家都知道,大家学的就是拳架,每天练的也是拳架。拳架中的式子单独拿出来就是单式。 老一辈教拳不同现在,不是一套一套的教,而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教,前一个式子练不好不会教后面的。自然学生练拳也不是一套一套的练,往往就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练。两三年下来,能练出整套拳了,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除了拳架教学,再进一步就是单招。我师父讲,太极拳的功夫有有拳架、推手、单招、散手、点穴等几个层次,拳架、推手主要还是抻筋拔骨、强身健体,从练单招开始才算技击。 练拳架时要一招一招的练扎实,招式练全了,才会使出完全的劲道。要一式一式地练才会练得更扎实,而整套的练大多做为检验。 拳架以形体的运动练出劲力,而单招则是把练成的劲力用于直接制敌。拳架练得好,才能掌握单招。所以才有“拳架为体,单招为用”一说。 在太极拳吧看@练炼敛 发的文章“【拳架与单操】”,看他把“单式”和“单招”的概念搞混了,还自创出“单操”一词,实在可笑,所以写了此文以正视听。
拳架、单式与单招 说拳架大家都知道,大家学的就是拳架,每天练的也是拳架。拳架中的式子单独拿出来就是单式。 老一辈教拳不同现在,不是一套一套的教,而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教,前一个式子练不好不会教后面的。自然学生练拳也不是一套一套的练,往往就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练。两三年下来,能练出整套拳了,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除了拳架教学,再进一步就是单招。我师父讲,太极拳的功夫有有拳架、推手、单招、散手、点穴等几个层次,拳架、推手主要还是抻筋拔骨、强身健体,从练单招开始才算技击。 练拳架时要一招一招的练扎实,招式练全了,才会使出完全的劲道。要一式一式地练才会练得更扎实,而整套的练大多做为检验。 拳架以形体的运动练出劲力,而单招则是把练成的劲力用于直接制敌。拳架练得好,才能掌握单招。所以才有“拳架为体,单招为用”一说。 在太极拳吧看@练炼敛 发的文章“【拳架与单操】”,看他把“单式”和“单招”的概念搞混了,还自创出“单操”一词,实在可笑,所以才写了此文以正视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