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西风 长河西风
关注数: 192 粉丝数: 309 发帖数: 18,638 关注贴吧数: 84
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据澎湃新闻网消息,10月14日晚,ECNU-UBC思想论坛“ 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引爆全场。华师大 历史系教授许纪霖、 哲学系教授陈赟、 中文系副教授刘文瑾、上海大学 历史系讲师成庆四人展开激烈对话,探讨佛教、儒家和基督教能为现代心灵危机提供怎样的资源。 主持人和三位老师都指出了这个时代人们心灵世界的一些问题,空虚,迷茫,不知道生活工作的意义。儒、耶、佛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活不同的认识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许纪霖说 这个时代缺失信仰。那么信仰是什么?那么这个社会是否真的不需要神了,或者说有很多神可以选择。信仰是否只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改善或是一种看法?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绝对的真理可以作为信仰的标准? 哲学里面探讨,人是谁?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人无法找到答案。 圣经宣布:起初,神创造天地。人作为受造物,需要通过神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陈赟从 儒家的角度主张 人们应该首先查看自身的问题,要有对天的顺应和倾听。但“自身的问题”是什么,“天”又指什么?他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 佛教主张一种宿命论,讲究因缘,人生有很多不可操控,但一切似乎又是确定下来的。 圣经讲到,神是按着他们的形象创造出有灵的活人,人不仅是身体的存在,还有灵魂的世界。身体需要穿衣饮食,但灵魂渴慕真理和爱。通过宇宙和世界可以看到,万物其实都生活在各自的秩序当中,人也是如此。人有自由,当有缺乏时可以尝试去寻找各样的方法来满足自己。圣经中的先知曾预言属灵饥荒的时代,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从根本上讲,灵魂的根本问题不是物质或者心理学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文化、艺术和宗教可以解决的,唯有回到真理和爱的根源——赐人灵魂的神那里,才能有人心灵的满足,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而人的身体和灵魂的不一致是因为罪,而罪的问题非个人能力或者修养可以解决,只有耶稣基督的面前才能得到解决。 你是相信人偶然出生,只有地上几十年的生命呢?还是相信创造天地的神和永恒的世界来生活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真理是绝对的。你是只听着这个世界的声音在生活?还是愿意听着神的话语来为永恒的生命作预备。圣经指明一切都在神的预知预定中,但这并不是指一种宿命论。 神给了人自由,同样也给人指明了道路,最终每个人都要来到神的面前,接受审判。 【原文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ristiantimes.cn%2Fnews%2F15692%2F%25E5%25A6%2582%25E4%25BD%2595%25E5%25AE%2589%25E8%25BA%25AB%25E7%25AB%258B%25E5%2591%25BD%25EF%25BC%259A%25E5%2584%2592%25E8%2580%25B6%25E4%25BD%259B%25E5%25AF%25B9%25E8%25AF%259D%25E5%25BD%2593%25E4%25BB%25A3%25E4%25BA%25BA%25E7%259A%2584%25E5%25BF%2583%25E7%2581%25B5%25E4%25B8%2596%25E7%2595%258C&urlrefer=74a861ae7ee75bf68c45ded321b8cb48。粘贴时原文做了删剪,并改变了顺序。】
三害九要 -- 孙禄堂论八卦拳 入门三害 三害者何?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 入门九要 九要者何?曰:塌、扣、提、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 提者,谷道内提也;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 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 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也; 缩者,两肩与两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 起落钻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 以丹田为用根,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
练的对与错,在自己而不在师父 练拳之初,就要明确目的。太极拳可以养生、可以表演、可以技击,也可以三者兼顾。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目的,以后只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是练错。如果开始就目的不清,怎么练怎么错。 目的清楚了,就要付出代价。代价之一,首先是找师父。现在公园里大街上,到处是表演型的太极拳,好看不好看,一目了然,并且还会有各种证书作为依据,找师父不难。 现在练养生型的太极拳也很多,但是找师父要稍微难一点。这方面的虚假信息特别多,能否养生,不见得一目了然,也没有相关证书给你参考,一切全靠自己判断。自己连一点判断都没有,给你正确的练法也白搭。 找技击型的太极拳师父更难。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环境里找不到这样的人,有心学,就要用心寻访。随随便便找个师父,就想练技击型,只能说你自己心不诚,练错了更别怪别人。还有,想练技击,也要考虑自身条件,别做非分之想。 代价之二,要勤练。无论表演,还是技击,想达到目的都需要刻苦练习。养生还好点,但是懈怠了,一样没有效果。自己不刻苦,怨不得别人。 代价之三,要勤改。这一点是我自己的体会。普遍的观点是,练拳要找对人,一开始就要练对,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练对。而实际的情况是,即使再明白的师父,也不可能一下子让你练对。所谓的练对,是个过程,不断的克服自己各种各样缺点的过程,并且其中会有反反复复。勤改,就是要不断改正、不断进取。 有了清楚的目的,并为之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如果还练错,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转自:太极寻真(http://tieba.baidu.com/f?kw=%CC%AB%BC%AB%D1%B0%D5%E6&fr=index&ie=utf-8)
你的拳真的无可挑剔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平时给人感觉总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快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昨天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明显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根本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我在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是,入门了。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你的拳真的没有可挑剔的了? 有一朋友。说朋友也不算,只能算认识,老给人感觉有点二了吧唧。有天突然来找我说:“我的拳就要练成了!” 我就纳闷了,问,“怎么说快练成了?” 他就说了,“我们场地一位形意高手观我演完太极拳后,曾对我说,你的拳其他的没有挑剔的了,唯独竖项做的略差,并要求脖项后的两根大筋要贯满。” 我一听这话,哑口无言,就赶紧借个话儿把他打发了。 但凡练过几年拳的,一提什么“沉肩坠肘顶头悬”,哪个人都能讲上几句。这是基本功,谁都这么练的。但是,都这么练过,不见得真能知道其中真义。这其中真义,往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前老师傅教拳,对勤快的、悟性高的徒弟能多说几句,悟性低的、不勤力的往往懒得说。这不是师父偏心,没练到那地步,说了也无用。 什么叫“竖项做的略差”?根本就是头顶悬没作好。头顶悬都没作好,这拳能说无可挑剔吗?人家是客气,其实是毛病太多,多到“无可挑剔”! 这方面最近倒是略有感悟,简单得说,基本功的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练不好头顶悬,沉肩坠肘必然不到家,必然做不到松腰落胯,等。少了哪样都不行。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达到一定程度了,你练拳才算入门。 不好理解吗?慢慢练就知道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