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x20061112 wjx20061112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4,543 关注贴吧数: 7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做的几件事 《通知》要求,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年内全国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二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 三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四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对确属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要尽快列入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抓紧进行抢救和保护。
缺水,中国未来的最大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12个国家之一。全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我国668个大中城市中,有400个城市缺水,100个城市严重缺水。而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还将大幅度增长,供应和需求的缺口还将拉大。淡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历来是干旱缺水地区。其中,内陆干旱区,主要是位于贺兰山以西的干旱和极干旱区,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个别地区在10毫米以下。自然环境景观为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荒漠和沙漠。半干旱草原区,位于内蒙古境内,面积29万平方公里,由西向东递增,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其自然环境景观为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和少量湿地,有少量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黄河流域,位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面积63万平方公里,年降水量200—800毫米,自然环境景观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该流域为黄河产水区。其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主要发生在黄河支流及干流的下游地区。   由于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的不足,致使生态环境面临危机,其主要综合表现就是不断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该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而造成土地不断荒漠化的成因就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如用水过多、超采地下水、灌溉不当、超载放牧、滥垦、滥牧、滥樵、滥采等无序现象长期存在,从而造成了河流湖泊干涸、湿地草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又无适量降水补充。土地沙漠化直接导致了沙尘暴危害的持续发生。总而言之,西北沙漠化的扩大,直接原因就是自然水资源不足,更缺少外来水资源的补充。因此,要改变西北地区的自然生态面貌,仅靠其自身有限的水资源是不行的,必须利用一切外来水资源进行改造,创建绿洲。   大规模利用海水是解决我国缺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直接利用,在国外已有近80年的历史,海水淡化也有近40年历史。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世界各地正在运行的海水淡化厂有12500多座, 日产淡水量约2700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也在沿海地区建立了多座日产500”1000吨淡化水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并正在建设日产5000吨饮用水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目前,我国可以发展的海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以满足沿海洁净饮用水和工业用高品质水的需求,发展海水直接利用,解决沿海工业冷却、生活:中洗用水问题,3.兴建“海水西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北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土地沙漠化及干旱少雨、沙尘暴气候的生态环境等问题。
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取得突破 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取得突破椉----纪念新中国地质工作大发展50年重大成果新、青、陕、甘、宁、蒙、晋、川、渝、藏、滇、黔、桂13省(区、市)缺水人口4141万人,占全国缺水人口的56.7%。有的地区人畜共饮涝池水,卫生条件极差;劣质水区的人们长期饮用高矿化度的苦咸水或高氟、高砷水,地方病高发;有的地区吃水完全依赖“水窖”积存的雨水,在干旱年份难以保障,由于缺水加剧了当地贫困。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分析西部缺水情势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向国家申请设立“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紧急勘查工程”专项,按黄土分布区、内陆盆地边缘劣质水区、祁连山前地下水深埋带和西南红层等不同缺水地区分类型在9个省(区、市)的23个严重缺水县部署了找水工程。依靠科技进步,集成优化地下水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北方7省(区)探采结合成井27眼,总出水量3.29×104 立方米/天,为18.6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在四川、重庆两省、市的4个县(区)打小口径浅井1934眼,解决了1.3万人的缺水问题。该项目被缺水区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恩德工程”、“生命工程”等,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由于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区,常年干旱少雨。县城城区人口3.5万,供水能力不足500立方米/天,生活饮用水十分缺乏,特别是夏季和春节前后,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多年来地方政府曾尝试打井、修水库等多种方案,但一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建成一座高产渗流井,出水量3264立方米/天,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解决了县城3500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并且满足其2010年供水需求。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有名的干旱缺水贫困县,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极差,可利用水资源严重匮乏。虽曾得到国家大量的物力、财力扶持,但是干旱缺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县城供水能力不足30%,且用矿化度大于3克/升的苦咸水维持,“苦甲天下”。部分城区居民饮用水靠从南部山区长途拉运供应,每吨淡水成本高达60元。由于甘肃中部属黄土丘陵和梁峁地貌,地表黄土、红层覆盖厚度大、面积广,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寻找含水层均是由出露区向隐伏区推测,而控制含水层位的构造非常复杂,传统的勘查手段难以查清深部变化规律。中国地质调查局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成功地打出了两口水井,单井出水量为2313.50立方米/天和5000立方米/天,矿化度1.17克/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彻底解决了会宁县城5万人、周边2万人以及5万头牲畜的饮用水源问题,且可满足未来10年的发展需要。白于山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西部,包括靖边县、定边县南部、吴旗县、志丹县北部及安塞县的西北部,该区地表水贫乏,受地理条件限制难以利用;浅层地下水水质差,深层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复杂,受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是陕西省最贫困、人畜饮用水严重短缺的高寒山区。全区缺水人口41.45万,占总人口的51.4%。东部的吴旗、志丹、靖边等县,居民要到村外1~2公里、深100~200米的沟里靠人挑、驴驮取水,遇大旱年甚至去几十里外拉水。同时这一地区又是高氟水、苦咸水分布区,是全国饮水型氟中毒重发病区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吴旗、志丹县利用先进的勘查技术方法在苦咸水区找到了水质较好的深层地下水。不仅解决了当地约500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更为白于山高氟、苦咸水区寻找可供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源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交口县、中阳县位于吕梁山西部,沟壑纵横,河流短小,坡陡流急,水土流失严重,是山西省严重缺水区,人畜饮用水靠人担、驴驮和三轮车拉运。通过实施找水工作,解决了一个小型铁厂和1万人的吃水问题。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前地区,以往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难度大,2001年底尚有6个乡镇约5.6万人在人畜共饮不卫生的涝池水。通过采用新方法在叶官村和马营墩施工了2眼探采结合井,单井出水量分别为510.29和2724立方米/天,解决了7500人和19000头牲畜的饮水水源,也为河西走廊同类缺水乡村今后的打井找水、防病改水积累了水文地质资料和找水经验。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县通过地下水勘查工作解决了4万居民和2.6万头牲畜的饮水难问题。西南地区红层找水取得突破。红层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中部地区,滇、桂、黔接壤地区,总面积21.52万km2,缺水人口1040万人。特殊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构造条件,使红层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河谷地表水分布于低处,地下水资源贫乏,人畜及农灌用水十分困难。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重庆市铜梁县、壁山县和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充县进行勘查示范,打浅井1914眼,为1.3万人提供了饮用水源。
缺水的中国 缺水的中国   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16.5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之间和各个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之间乘侮来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不仅被用作理论上的阐释,而且亦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味、五色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联系起来。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了。如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风、酸等,通过五行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联系起来,表达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五脏的五行归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 “脾……其主肝也”;“肾,其主脾也”。;这里所说的“主”,实际上即是指制约,也即是相克。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如《素问集注》说:“心主火,而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以此类推,肺属金,而制于心火;故心为肺之主;脾属土,而制于肝木,故肝为脾之主;肾属水,而制于脾土:故脾为肾之主。这就是用五行相克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第一、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自己所属的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医学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体系,体现了人体的整体现。 第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的基本观念。 第三、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联系,而且也可用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的互相影响。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疾病的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如《左传》 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尚书》中说得更清楚:“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如《国语·郑语》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时、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的。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也是属于我国古代唯物辩证观的主要依据。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的极其深刻影响,它同阴阳学说一样,也已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木、火、土、金、水具体物质的本身,而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爱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使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 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除了可用上述方法进行取象类比之外,还有间接的推演络绎的方法。如:肝属于木以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 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此外,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页。 事物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类和推演络绎,把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事物,归结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对人体来说,也即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这即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意义。 (1)生克和制化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在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在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样以次相生,以次相克,如环无端,生化不息,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故《类经图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 “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 “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 “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水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红旗渠申遗意义重大 红旗渠申遗意义重大 -------------------------------------------------------------------------------- (2007-03-08 09:19:11)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8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使红旗渠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可以进一步升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这个传统的‘精神品牌’赋予新的内涵和定义,从而成为激发人、凝聚人、鼓舞人的强大动力,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市广电局副局长舒安娜认为,“红旗渠”完全具有申报的资格和被认可的条件,申遗成功意义重大。 为了促进红旗渠申遗,舒安娜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国家旅游部门要尽快帮助立项,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组织有关专家从地理学、生态学、考古学、建筑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方面对红旗渠进行综合考察,重新确定其价值。同时,帮助地方规划、完善红旗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科学的方案,加强引导,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使红旗渠景区在“申遗”过程中,也成为艰苦奋斗、节约资金的典范。她强调,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红旗渠的保护力度,经常对渠体进行检测维护,尽量保持原貌,体现红旗渠重大的文物价值。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给予处分。  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有规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执行;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受到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做了规定,但是未对处分幅度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第三章与其最相类似的条款有关处分幅度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补充规定本条例第三章未作规定的应当给予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相应的处分幅度。除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处分规章,应当与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联合制定。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决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以其他形式设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事项。  第三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第四条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简论基因伦理学 简论基因伦理学 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大发现以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了,而与这一进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    基因伦理学就其内容涵盖看,可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学。就基因的生态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方面的矛盾问题。基因伦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不会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增进我们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也会有助于我们对真理、规律、因果性的全新认识。    人类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要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基因工程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哲学观下,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生态问题,特别是极大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正是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社会伦理问题。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大发现以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了,而与这一进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    基因伦理学就其内容看,可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学。就基因的生态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基因的社会伦理学而言,主要是为了规范和协调基因工程与社会伦理方面的矛盾问题。    生态伦理学对于植物基因研究工作的规范和合理约束,主要是出于生物多样性的考虑。近些年来,植物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进步推动了一系列农业革命,而尤以粮食革命为重。但是,这种以植物基因优化为基础的革命,却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比如,它使人们食用的粮食从5000多种锐减到150多种。与此类似的是,化肥对增产和缩短生长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表破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动物基因的研究与应用中。比如,试管牛和试管羊为人们控制生物性别提供了基础,这一技术使人类有可能实现对生物种群的控制。对某一种群来说,雄性数量不需要很多,但雌性数量却举足轻重,根据自然法则,雄雌出生概率大致相当,因此,如何在出生中尽量增大雌性数量和减少雄性数量就十分关键。但这样一来,势必造成种群雄雌比例的失衡,从而造成自然生态失衡。当这种技术应用于人类时,问题更大。前段时间关于克隆技术的讨论表明,基因的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可能带来或引起的麻烦甚至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  
美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美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美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如“ x(姓)老师/主任/校长”。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准时或稍提前进入课堂。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先举手, 后提问。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与老师交流,不一定要起立。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缺课期间,一定要请老师或同学把拉下的学习内容、笔记补上。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遇紧急情况需要离开学校时,应提前告知老师并问清楚在离校期间应学的内容和应完成作业。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所交的作业都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考试时,决不作弊。 9. 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 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你应当主动约见任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随时随地都乐意向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10.Students must bring a note for a parent explaining any absence or tardiness. 凡不到校上课或迟到的学生都必须带回通知条,本人必须向父母说明原因。 11.The only acceptable excuse for absence is personal illness, a death in the family, or a religious holiday. It is illegal to stay home from school for any other. 属下列缺勤情形的,学校将不予追究当事学生的责任:本人生病、家人去世或宗教节日。除上述以外的任何其他原因,学生呆在家中而不到校上课的皆属违法行为,学校将追究其和家人的法律责任。 12.When a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and does not name a particular student to answer it, anyone who knows the answer should raise one hand. 当老师提问时,没有明确指定某同学回答时,凡会的同学都应当举手回答
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 一,概述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二,历史成因和基本特点简略地解析她的历史成因和基本特点: 其一,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域广袤,两大河流横贯东西,中部平原辽阔,原始各部落人民较自然地趋于统一,虽偶有分割,但毕竟以和为主,且在社会、经济、文化上愈合愈广,愈合愈紧,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特征,及以汉字为代表的、包含历史人文信息最为丰厚的汉语言文化; 其二,在中国大陆的四围,有着对于原始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东南海疆万里,西南高原深壑,西北沙漠戈壁,北临荒原冻土,使得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民专心耕织,不谋拓殖,更形成安平温顺、消纳异端之秉性; 其三,中国多数地区处于温带,四季分明,林木繁茂,物产丰富,使中国人最早发现并使用石油和煤炭,又早在公元前便发展了对后世影响很大采矿、冶炼术和炼丹术(被视为原始化学)及其他制造业,随之出现了若干重大科技发明; 其四,虽然中国有2万公里的海岸线,也有悠久的航海史和辉煌一时的造船业,但中国人民依然以大陆为本,以海内为家。这里的人们安守故土,勤奋劳作,宗族亲和,协调团结,谦和包容,进而在多个地域、各个层次上形成了作为整体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应该说,以和合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深刻地联系着每个华人的心,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其他外国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公元7世纪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一个典型)。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既是海内外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当她进入第六个千年之际,人们在回顾,在反思,在警醒。要让她更加繁荣,更加勃发,为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每个华夏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学者要学会向公众说话 作者:伊歌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谈论国有企业改革时,认为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这立刻招致从网络论坛到大众传媒的板砖齐舞口诛笔伐。张维迎教授则公开表示,这样的争论“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详见3月17日《新快报》) 其实,经济学界内外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的人,对他的说法不会大惊小怪。张维迎向来主张国有企业应以产权改革“毕其功于一役”,企业经营存在信息不对称而有巨大风险,只有给予企业家“剩余索取权”的制度,才是最适当的激励机制。实际上,张维迎的观点在经济学界也遭受质疑,有人早就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权贵私有化”作出经验反驳;有人则以英国的“超产权论”强调创造竞争环境比产权改革更重要;也有人认为应优先剥离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 可是,当理论的交锋演变为公众的讨论,学术观点似乎就被滔天的口水淹没了。以张维迎及其志同道合的学者为一方,以“公众代言人”(时评家、杂文家等)为一方,我指责你有激情无理性,坚持“科学不能用投票来决定”,绝不媚俗;你指责我有学问无道德,坚守普罗大众的立场,挑战精英。一方以学术身份侃侃而谈,另一方用民间话语滔滔雄辩,看似刀光剑影,实际全无交集,倒有点像是“关公战秦琼”的无厘头。 作为学者,可以关起门来皓首穷经,或只在课堂里传授自己的真知灼见,全然不理会公众的看法。但是,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经济学家如果要以自己的理论影响决策,就必须面对公众。若以精英自居自傲,不屑于向“群氓”谈经论道,不善于向百姓解疑释惑,只顾向上“进谏”、“献策”,又怎能以理服人赢得政策的顺利推行?担心公众的议论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不无道理,但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及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博弈而制定的政策,其脆弱的合法性不更加可怕? 作为公众,既然要介入民主决策的过程、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就应对公共议题有深入的了解。“公众代言人”是民主决策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是学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播者、议题引导者,若对学者的观点没有透彻连贯的认识,对学术界内的切磋论辩知之甚少,就对张维迎们的只言片语大发宏论挥板拍砖,又怎么不会使讨论走调变味?如果一味强调民间立场、评判道德高下,将张维迎们当作一个道德批判的符号,又怎能不掉进民粹主义的泥淖? 民主不仅仅是投票,更重要的是公众有序参与政治决策;民主不仅仅是表决,更重要的是公众理性辩论公共议题。张维迎教授所引发的这场奇怪的“板砖大战”证明:对于民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学者为什么患上了“失语症” 中国学者为什么患上了“失语症” 黎 鸣什么叫“失语症”?即离开了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外来语、外来理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学者,仅仅用汉语将很难把问题说得清楚,此即所谓患上了(汉语的)“失语症”,或者说用本源的汉语根本无言以对。正是因此,中国学者一旦要张口,势必只有言希腊、言西方,甚至有时,连用汉语翻译都困难了,索性只能直接说英语,或德语、法语等西方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按照我在前面介绍的关于智慧的格言,可以明显看到,语言至少可以分析为三个最基本的层面:概念,范畴,逻辑(理论)。实际上还可以细分,但这里仅以说清问题为限。仅仅从这三个层面来看,传统的汉语便无法与西方人的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等从完全翻译的意义上对等,甚至至今仍相差得很远。通常的翻译,首先即从定“名”,也即从选择与外语相对应的名称、名词,或概念开始。但是如果缺乏相应范畴、逻辑层面语言(词汇)的原始储备,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一本书往往会很难顺利地翻译下去。为此,译者将不得不时时遇到捉襟见肘的困境,似乎每一个地方都得从头再说起。凡是做过哲学、科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外文著作翻译的人们,我想,大概都会具有这种体验。笔者便深有过这种体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现在深深认为,根源即在汉语本身从来就缺乏明确的概念、范畴,更缺乏最基本的逻辑。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我终于发现了上述汉语毛病的总根。全部汉语,其实就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人们鼓捣出来的一巨缸浆糊;柏杨称之为“酱缸”,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中国语言是“酱缸语言”。几乎所有汉语的毛病,实际上也就是孔夫子及其儒家“思维”的毛病。这些毛病主要可总结为如下三点:一,除了翻译过来的外来词,凡原本汉语的词汇,均缺乏精确的定义;二,大部分汉语均以实用的方式成对地呈现,但却严重地缺乏范畴或词类的严格的分辨,自古以来中国人不讲语法,中国最早的语法著作是《马氏文通》,该书是清末时期马文忠学习拉丁语法后的产物,到今天也只不过一百多年;三,汉语中缺乏最基本的逻辑表述,即从不谈语言现象中的任何规律问题,说白了,汉语中从来就缺乏最起码的理论思维的语言成份。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的传入,恐怕中国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叫做分析,什么叫做归纳,什么叫做综合,什么叫做规律,什么叫做真理?我在后面的文章中将进一步明明白白地证明,汉语的上述三大毛病,由于长期以来的“独尊儒术”、科举制度,也即长期以来儒家对中国人思想的垄断,事实上全都来自孔夫子的《论语》、《六经》、《四书》。而且,经过历代儒家文人的固守和鼓捣,终于使中国人的语言变成了一巨缸的“浆糊”,并造成了中国人语言中严重的痼疾,进一步更造成了中国人思维中严重的痼疾。这一系列的“痼疾”更制造出了一代一代愚昧的中国人。我们今天还在感谢孔夫子,尊他为永远的“圣人”,究竟感谢他什么呢?感谢他制造了一代一代愚昧的“我们”么!?(待续)(2007,3,2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