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记忆 中诚宁津
持之以恒,戒骄戒躁。
关注数: 891 粉丝数: 1,054 发帖数: 16,080 关注贴吧数: 107
市里表彰见义勇为模范,中华好儿女,河洛好儿女 一、见义勇为模范简要事迹 1. 孙旭强,男,40岁,回族,瀍河区人,市公交集团职工。2020年10月11日,该同志驾驶58路公交车行驶至洛白路与安居路口看到一辆外地大货车燃起大火,不顾个人安危将火扑灭。 2. 李亚飞,男,28岁,汉族,新安县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职工。2021年6月21日,该同志在涧西区华山桥下涧河边,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将一名不慎落水的小女孩救上岸。 二、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简要事迹 1. 刘江华、孙小亮见义勇为群体。刘江华,男,36岁,汉族,汝阳县城关镇人,汝阳县金盾保安公司职工;孙小亮,男,28岁,汉族,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同心村村民,在汝阳县城关镇古严村务工。2021年11月8日,两人在汝阳县城隆盛桥下发现一名妇女落水,二人立即跳水施救,奋不顾身将落水者救上岸。 2. 关飞虎、赵汝涛、张国辉、范占稳、任延强、杨志碑见义勇为群体。关飞虎,男,29岁,汉族,汝阳县陶营镇大北西村村民;赵汝涛,男,32岁,汝阳县城关镇人,小店镇政府工作人员;张国辉,男,39岁,汝阳县内埠镇大安村村民;范占稳,男,60岁,汝阳县小店镇高庄村村民;任延强,男,49岁,汝州市汝南办事处居民,汝阳县龙祥矿业公司职工;杨志碑,男,34岁,汝阳县刘店镇刘店村村民。2021年6月13日,关飞虎在汝阳县小店镇北汝河中,为抢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溺水。赵汝涛、张国辉、任延强跳入水中将两名落水儿童救出;范占稳、杨志碑潜入水中将关飞虎救出,关飞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为广大青年人才来到洛阳,提供便利 我市出台措施,提高青年人才最高贷款额度、租房提取额度——青年人才用住房公积金购房最高可贷60万元,家庭租房月提取额最高1200元、单身租房月提取额最高1000元。 日前,龙门园区青年驿站挂牌成立,该驿站位于龙门古街,有42个房间,兼具酒店的舒适便捷和民宿的清幽雅致,让青年游客和来洛找工作的青年有了更优质的临时落脚地。 安居才能乐业。《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提出,我市将推出青年安居保障工程,着力提供“租售补”一体化安居服务,为吸引青年人才扎根洛阳提供良好居住条件。 青年人才公寓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方案》提出,要优化青年人才公寓运营模式,实行租补分离,扩大入住范围,市级公寓本科及以上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入住,可以以共有产权模式优惠购买。同时,《方案》还提出,各县区要加大青年公寓保障力度,扩大保障范围,给予适当补贴。 今年3月,位于洛龙区宜人东路与尚贤街交叉口的洛阳市青年人才公寓正式投用,提供房源800套,户型有120平方米、90平方米、60平方米三种,所有房间均已精装修到位,家具家电齐全,可拎包入住。洛龙区、涧西区等区的人才公寓也陆续投用,广受青年好评。 此外,《方案》提出要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5年内新筹建5万套70平方米以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总量不低于40%的比例,优先供应来洛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结合全市开发区、科技产业社区建设,配建一定数量的产业社区公寓。同时,着力保障青年租赁住房权益。外地来洛就业创业青年大学生,可优先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享受1到3个月的免租期。实行租售同权,给予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青年与购房人同等的子女入学、医疗等公共服务权益。 当前,我市市、区两级正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筹建并举、远近结合的原则,既强化政府保障作用,又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园区企业、企事业单位、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种主体,围绕科技产业社区、产业园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规划布局建设各类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吸引青年人才来洛提供良好居住条件。 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建设运营一批青年驿站,为外地来洛找工作的青年提供临时落脚之地,打造免费提供短期住宿和就业指导的公益项目。《方案》对此也进行了明确,鼓励各县区采取从当地青年公寓、保障性住房中提供一定房源或与快捷酒店合作等方式建设青年驿站,定期向入住青年推送本地招聘岗位等信息,建立入住青年全程服务和跟踪回访机制。 在提供更多类型的安居条件基础上,《方案》还提出,要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合理布局教育、医疗资源,统筹优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布局规划,青年集聚区周边增配优质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进一步满足青年人才子女高质量教育需求;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优化医院诊疗流程,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诊疗服务。 对此,市委、市政府也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按照部署,我市将有序做好中心城区高中迁建工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中,今年12月中旬完成首批9所新建学校项目论证和选址工作,同步开展拆迁腾地和土地报批,尽快开工建设,确保2023年5月学校满足入住条件。同时,谋划推进迁建高中地块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改建工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积极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伊滨院区、市中医院伊滨医院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中医脑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洛阳,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