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记忆 中诚宁津
持之以恒,戒骄戒躁。
关注数: 891 粉丝数: 1,054 发帖数: 16,080 关注贴吧数: 107
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9月26日,记者从洛阳市科技局获悉,2021年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全社会研发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83%,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9个和1.10个百分点,连续4年领跑全省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其投入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仅是反映对研发活动资金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据统计,2021年,洛阳市研发经费投入153.91亿元,比上年增加10.44亿元,增长7.3%。   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为何在全省连续领跑?洛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洛阳积极搭建平台,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为全国农机行业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省产业研究院4个,命名省中试基地3个,备案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全省一半。全市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1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97个,占全省的30%。   优化生态,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洛阳坚持引育并重、以用为本,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不断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政策,构筑人才“强磁场”,引来高端“双创”团队。洛阳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制度,着力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理顺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洛阳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创新要素保障、政务环境优化等工作。   注重研发投入,确保强度稳中有升。据统计,2021年,洛阳市各类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23.72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今年,洛阳市提出,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15%左右,新建各类创新平台400个,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0%以上,引育河洛创新创业、青年创新创业等人才团队60个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洛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将坚定不移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聚焦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深入开展研发投入“增量进位”行动,加大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洛阳新能源产业布局稳步推进,工业立市,文旅强市 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洛阳新能源电池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现有上下游重点企业20余家,涵盖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应用等领域。 宁德时代董事长表示,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产业、科技、文化、交通等优势明显。通过此次考察,深切感受到洛阳不仅文化底蕴厚重,而且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平台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尤其是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对企业的高度重视,让大家印象深刻。宁德时代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拥有技术、人才、服务等综合优势。宁德时代对与洛阳的战略合作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希望地企双方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新能源产业生态构建、新能源技术应用等领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着力实现地企互利共赢。 以此为支撑,洛阳将聚焦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应用等领域,加快培育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燃料电池等领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洛阳新能源产业布局,工业立市,旅游强市 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洛阳新能源电池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现有上下游重点企业20余家,涵盖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应用等领域。 宁德时代董事长表示,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产业、科技、文化、交通等优势明显。通过此次考察,深切感受到洛阳不仅文化底蕴厚重,而且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平台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尤其是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对企业的高度重视,让大家印象深刻。宁德时代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拥有技术、人才、服务等综合优势。宁德时代对与洛阳的战略合作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希望地企双方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新能源产业生态构建、新能源技术应用等领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着力实现地企互利共赢。 以此为支撑,洛阳将聚焦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应用等领域,加快培育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燃料电池等领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