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mer18 ormer18
关注数: 932 粉丝数: 702 发帖数: 10,461 关注贴吧数: 39
美国对中国的10次误判 美国对中国的10次误判! 第1次、美国:中国不敢出兵朝鲜,第2次、美国:中国搞不出核导弹;第3次、美国:中国搞不出氢弹;第4次、美国:中国搞不出核潜艇;第5次、美国:中国搞不出洲际导弹;第6次、美国:中国搞不出北斗系统;第7次、美国:中国搞不出战略预警机;第8次、美国:中国搞不了载人航天;第9次,美国:中国根本没能力建造空间站;第10次、美国:中国绝对造不出隐形战机。 第一次,当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自信满满地认为中国不敢出兵朝鲜。然而,中国志愿军迅速入朝,打破了美国的幻想,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次,美国断言中国搞不出核导弹。可是,在东方的大地上,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的核力量令世界震惊。 第三次,美国再次断言中国搞不出氢弹。但中国的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让氢弹的爆炸声再次响彻天际。 第四次,美国认为中国无法攻克核潜艇技术。然而,中国的核潜艇在深海中潜行,无声无息地展示着国家的实力。 第五次,美国断言中国无法研制出洲际导弹。但中国的洲际导弹早已穿越蓝天,将国家的战略威慑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六次,美国嘲笑中国无法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然而,北斗系统的建成,让中国的导航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第七次,美国认为中国无法制造出战略预警机。但中国的战略预警机腾空而起,为国家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第八次,美国断言中国无法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然而,神舟飞船的升空,让中国的航天员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第九次,美国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建造空间站。但中国空间站的建立,让中国成为了太空探索的重要力量。 第十次,美国更是断言中国绝对造不出隐形战机。然而,歼-20的翱翔蓝天,让中国的隐形战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85师资队伍排名 清华大学排名第8位,北京大学排名第10位,985工程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哪些高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大呢?这是网友们、家长们、考生们关注的问题。近日,一份关于985工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数据得到公布。据统计,中山大学的专任教师4801人,排名第一位。吉林大学的专业教师4774人,排名第二位。山东大学的专业教师4600人,排名第三位。浙江大学的专业教师4557人,排名第四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业教师4120人,排名第五位。武汉大学的专业教师3875人,排名第六位。四川大学的专业教师3858人,排名第七位。清华大学的专业教师3837人,排名第八位。西安交通大学的专业教师3787人,排名第九位。北京大学的专业教师3784人,排名第十位。其中,清华大学的专任教师比四川大学少21人,北京大学的专任教师仅比西安交通大学少3人。上海交通大学的专业教师3742人,排名第十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专业教师3725人,排名第十二位。中南大学的专业教师3320人,排名第十三位。东南大学的专业教师3320人,排名第十四位。重庆大学的专业教师3173人,排名第十五位。中央民族大学的专任教师,只有1116人,排名第38位,是985工程大学中,专任教师人数最少的高水平大学。对此,网友们有何看法呢?毕竟,这只是专任教师人数排名,不是教授数量排名,也不是硕士导师人数排名,也不是博士导师人数排名,更不是两院院士人数排名,相信网友们一定有自己的看法的。
坑惨老师的五句名言 盘点坑惨老师的 5 句名言 3年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名言一度被大众奉为真理,在真理的束缚下,许多老师默默地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非议和压力,在老师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坑人的。但因为碍于教师的身份,也是不敢将苦闷倾倒而出。 近日,热传着一条“最坑教育名言排行榜”,引起了坊间的讨论。笔者也来跟大家盘点一下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名言,看看是否真的“坑人”。 FIVE. 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选择了伟大。(坑人级别:废铁) 平凡的生活固然是很多人追求的,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甘于平凡?什么又是平凡?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平凡”就是指“教师工资低,只够温饱,不可能买车买房,生活质量就是低”。潜意识里就认为当了老师就非得一生平凡,“伟大”也只是恭维的措辞罢了。很多人看到老师开着车上班都是一脸惊讶和醋意,都以为老师是不是走了什么“歪门邪道”,那么点工资凭什么住上商品房、开上车,极尽讽 刺意味。 笔者想说:老师也是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也有享受更高生活质量的权力。 FOUR. 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坑人级别:青铜) 大多数成绩好的小孩都比较听话,在家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在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因此从小就很多表扬的话在耳边。于是人们“总结”出: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其实,笔者赞同更多时候应该用“表扬”来去教育学生,但是不是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笔者还是存有疑问的。有的小孩子从小被表扬惯了,导致一碰到挫折(批评)就内心崩溃;有的小孩子从小受到宠溺,养成骄横跋扈的性格;也有的小孩子从没受过批评,在受到一点委屈之后作出极端行为。 笔者想说:表扬教育固然很好,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还是要知道,适当的批评有促进的功能。 THREE.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坑师级别:王者) 这句诗原本的意思是用来形容“恋人间的思念”的。就是因为有人用蜡烛来形容过老师,才导致错用到教师身上。 有一点笔者不太明白,就算这诗用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其它意思——“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为何非得要燃烧自己呢?意思是为了教育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吗?假使自己的生命没了,又怎么教育更多的人呢? 笔者想说:教师可不可以是太阳能灯,可以继续照亮别人,也可以温暖自己。 TWO.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坑人级别:钻石)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倘若做个调查——你愿意成为一名教 师还是 公 务员?想必答案显然易见了。没人愿意成为别人甚至是自己吐槽的对象。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教师,可能小气、铁公鸡、斤斤计较、乡巴佬、臭老九会比较“合适”,人们已经把教师行业分好类别了,这样的一个职业,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 笔者想说: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应该要尊重和感恩。 ONE.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坑师级别:星曜) 坑人名言榜,此句当第一。孔子要是听到,都会气晕过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地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地鄙夷!”一位特级教师如是说道。 笔者相信所有老师都会很反感这句话,至少从哲学角度来说,它就违背了客观定律——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 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就有: 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会做事的人;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没有发不了的财,只有不会挣钱的人; 没有考不好的试,只有不会考试的人; …… 笔者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导向,不是一个真理,无论是谁,永远都不要用这句话来“训诫”教师,否则就用上面句式反驳。
当年高考比例之低,如今退休金理应之高 1977年,570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7多万1987年,228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62多万1997年,278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100多万2007年,1010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566多万2017年,940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700多万2021年,1078万多人参加高考,录取了1001多万我国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显示出教育发展的巨大变化。从1977年的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到2021年的1078万人参加、录取1001万人,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今的孩子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 在过去,父母这一辈很少有机会参加高考,他们大多只接受了初中或小学教育。当时,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许多人为了生计只能早早参加工作,教育并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也与日俱增。 曾经,人们为了供孩子上学不惜倾家荡产。他们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再像他们那样辛苦劳作。这种改变不仅代表了家庭对下一代的期望,也反映了社会整体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校园,接受优质教育,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每一个踏入校门的学子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变化背后更是千千万万家庭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希望的延续,是让更多人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的钥匙。 有人抱怨退休金少,想问一下,当年你努力了吗?能在千军万马中,过得了独木桥的勇士,难道退休金应该和你一样? 看别人退休金,要知道付出的努力,缴纳五险一金的多少,天天想不努力,天上掉下馅饼儿的事,不可能,天道酬勤!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字面意思上,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随着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二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 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其实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进入新时期,人类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这是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 以时下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为例,它们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面对百舸争流,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从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来看,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的背后,都是因为实现了蒸汽机、电力使用等某项重大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 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 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产业体系虽然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 近年来,通过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正在从互联网时代的“后来者”努力成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引领者”。 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为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 只有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