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去旅行🐯 染指红颜笑YH
关注数: 176 粉丝数: 1,384 发帖数: 39,017 关注贴吧数: 534
【文学】西迁组歌(安德海) 西迁组歌 一、 序曲:我们来自北方的崇山峻岭 白山,啊,白山!纵横千里,披雪戴银,你强劲的臂膀环抱护佑着我们,神圣的父亲!黑水,啊,黑水!辗转万年,碧波晶莹,你丰沛的乳汁哺育滋养着我们,仁慈的母亲!我们用玉制作箭镞,那是父亲的智慧,大山的恩赐;我们用心感动万物,那是母亲的柔情,大河的灵动。走出大山逐鹿中原的拓跋,曾是我的兄弟!吻别黑水牧马天山的慕容,曾是我的姐妹!我们来自北方的崇山峻岭,我们来自白山黑水的故乡,南下,南下,越过呼伦贝尔,越过嫩江平原,像漫天飞舞的种子撒向松辽大地,以山的体格,水的坚毅告诉世界,我们是古代鲜卑的子孙,英勇无比的锡伯人! 二、 编入八旗 披甲从军 九部大战横空出世,鲜卑雄风犹比当年。太祖伟略底定辽东,万户锡伯归服可汗。祖国疆域幅员辽阔,月照边关狼烟熏天,锡伯健儿披甲从军,八旗所向冲锋在前! 去年嫩江今又辽河,天涯芳草处处家园。拱卫京师饮马塞外,一张雕弓春暖秋寒。金川之役威名远扬,大小和卓闻风丧胆。清皇盛赞有此劲旅,保我江山永固万年! 三、 奉诏西迁 家庙壮行 西风烈,大清西域初戡定,频告急,守边将军求增兵。乾隆帝,一道圣旨落盛京,赴边关,急调锡伯驻卡伦。 骨肉离散一瞬间,母子今生空对月,长悲泣!兄弟两拆犹分水,从此征战难袍泽,长相忆!阿哥西迁妹愿随,奈何双亲染沉疴,老天不作美! 壮行之日拜家庙,满城高举送别酒。带上故乡南瓜籽,永留芳香在心头。喜利妈妈驱妖魔,关山阻隔不用愁。哈拉宗谱续血脉,百年亲情再聚首! 四、 风雪漠北路 仰天一行雁南飞,征卒北望克鲁伦。一日长驱八十里,牛马入浴人抽筋!夏日,夏日,烈炎如笼,阳光似盖;西进,西进,面向晚霞,背对黎明。 倏忽一夜风推石,帐与扬沙满天飞!协领敦促急行军,穿越风口莫徘徊。秋雨,秋雨,车陷草滩,牛卧烂泥;西进,西进,愈挫愈奋,永不气馁。 漠北九月即飞雪,杭爱山下溪水寒。一轮皓月照冰马,旌旗冽冽似铁板。雪花,雪花,湿我衣衫,变我容颜,西进,西进,奉命戍边,我心灿烂! 五、出猎歌 跨上我的黑骏马,踏冰踩雪乐消遥。挥舞祖传大头棒,百步野兔也难逃。 跨上我的雪青马,疾走如飞赛雪豹。弯弓搭上白玉箭,长腿黄羊无处跑。 跨上我的枣红马,一团烈火映雪原。旋飞神奇流星石,三岁驯鹿成晚餐。 六、 战士出生在路上 冷月冷眼照无眠,宿营帐外马独立。婴儿一声对天哭,林中百兽不喘气!听啊!多么甜脆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又一个西征战士诞生在路上!额娘没有力气抱起你啊,真像一座铁塔。漠北草原刚强的风啊,压不过我儿哭声嘹亮! 巴布力 勒勒车日复一日的颠簸让你稚嫩的躯体不堪忍受?巴布力 额娘每一次轻微的抽搐让你懵懂的心灵隐隐颤抖?巴布力 你是否听见漠北疾风的召唤才如此兴高采烈想要奔跑?巴布力 你是否闻到初春草原的清香才这样急不可耐想要奔跑? 快请出哈拉宗谱,续写第一根血脉的荣耀,再伸展喜利妈妈,系上第一张精美的弓箭。从此啊,你要以战士的名义茁壮成长----- 八岁驭烈马,十岁弯弓射大雁;十五岁上披铠甲,从军八旗别家园。卡伦驻三载,轮防边城又五年;额娘双鬓飞白雪,骄子头顶军功还。一壶奶茶煮亲情,谁想天伦总遗憾?只盼西线无战事,国泰民安何欢颜! 七、 翻越阿尔泰山 (萨满向阿尔泰山神献辞)众神之神,大德独尊;包容万象,偕天永恒。黄金灿灿,大有之身;蓝溪潺潺,泽被众生。厚德载物,大恩无量;普天朝圣,万世景仰! (合唱)车辗碎石,马蹄翻卷,沟深草浅难行。几番羊肠,几番雷雨,弯道车轮悬空。阿尔泰山,阿尔泰山,峰回路转万千重,夜无月光日不明。五千铁军人马瘦,野菜果腹抖精神!阿尔泰山,阿尔泰山,可怜野花遭春雪,难阻西迁八旗兵。人欢马嘶过达坂,遥望伊犁唱大风! 八、 胜利抵达伊犁 趟过额尔齐斯河,留下锡伯渡的美名;宿营和布克赛尔,听见白天鹅的长鸣;穿越博尔塔拉,沐浴青色草原的暖风;行军果子沟里,感受花香松绿的圣境。祖国的西部疆域啊!气韵磅礴,丰采绝伦!英勇的西迁将士啊!一路风尘,不辱使命! 三年期限只过半,万里征程表奇功。惠远城外秋点兵,爆竹声中迎大军。伊犁将军喜眉梢,遥向京师谢皇恩。从此卡伦十八座,铁血男儿守国门。 九、 雅尔哈东归报平安 你还记得盛京城外有个望子岗?**日梦见额娘站在山岗上。你还记得村口长着一树海棠?咱家就在海棠树下辽河边上。雅尔哈,我的爱犬,一路保重啊!快把我们平安抵达的消息带向东方。 雅尔哈飞呀,飞呀,在茫茫草原飞出一条美丽的线,线两头都是亲人,同样的思念!雅尔哈飞呀,飞呀,在皑皑白雪覆盖呼伦贝尔之前,她要越过克鲁伦,越过肯特山! 闻到辽河深秋的气息了吗?看见额娘迎风飘逸的白发了吗?苍凉的海棠,落叶飘零,村口的高粱,火红火红,骨瘦如柴的雅尔哈呀,把系在脖子上的喜讯传遍盛京! 十、 伊犁河颂 乌孙山下,白石峰前,一河春潮向夕阳!远望南北雪山相映,两岸千里沃野,苇荡青蒿白杨。啊!伊犁河,伊犁河!涓涓流淌无尚智慧,如我生母仁慈安祥! 锡伯嘎善,八旗高墙,一行家园是故乡!遥看东西阡陌相连,四野万顷良田,稻米小麦高梁。啊!伊犁河,伊犁河!柔情无语怀抱两岸,如我生母大恩煌煌! 十一、图伯特雕像 来自东方大山的喀拉骏马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图伯特;飞越北方高原的青色鸿雁哟,有一个吉祥的名字----图伯特。沙颜哈达刚强的岩石为你作证,是你把奔腾的伊犁河水引向荒野;察布查尔柔美的清波为你作证,是你令百年的西迁记忆光照日月! 九族担保,你有一腔热血泣鬼神,七年劳作,换来五谷丰登感天颜!龙口吐翠,一渠圣水潺潺;奔涌百里,唤醒千古荒蛮。瑞发呈祥,八旗与鹤共舞,图公恩德,如诗如歌如山! 2010年11月18 于乌鲁木齐北门初稿
【学习】锡伯族谚语 (一) 父母不可遗弃,祖国不可背离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父母不可遗弃,祖国不可背离。”劝导人们要赡养父母,不要遗弃父母;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要背离祖国。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蚂蚁也知回窝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蚂蚁也知回窝。”说明劝导那些在外流浪者,回到自己的家乡。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1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锅里无饭碗里空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锅里无饭碗里空,国家富裕人民富。”告诉人们国家贫穷了人民挨饿受苦,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富足。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异国的猫也欺负背离祖国的人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异国的猫也欺负背离祖国的人。”说明人人都欺负、看不起背离祖国的人。告戒人们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1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自家的尕瓦,比他家的烤饼好吃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自家的尕瓦,比他家的烤饼好吃;自家的破茅屋,比他家的楼阁舒服。”说明在外吃的、住的再好,也想念自己的家。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4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二) 从远处听来的,不如从近处见到的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远处听来的,不如从近处见到的。”说明耳闻不如一见。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要知鱼性,须到河边去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要知鱼性,须到河边去;要知鸟音,须到森林去。”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到实际的环境去观察和实践。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4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与其被人牵着跑,不如自己爬着行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与其被人牵着跑,不如自己爬着行。”告诉人们不要被别人牵制手脚,自己的路自己走。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怕跌倒的孩子不会走路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怕跌倒的孩子不会走路。”说明做事胆小,怕挫折,什么事都干不成。告戒人们做事要胆大,敢干敢闯。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1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不见河水,不脱鞋子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不见河水,不脱鞋子。”比喻坚持错误不肯回头。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经过严寒的人,知道皮袄的可贵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过严寒的人,知道皮袄的可贵。”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理。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2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尝了以后才知苦辣 锡伯族民间谚语。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尝了以后才知苦辣。”告诉人们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知道甘苦。贺灵记录整理,翻译为汉文。出版篇幅32开纸,1行。收入《锡伯族谚语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郭德兴)
【学习】锡伯族姓氏大全 锡伯族人必看 关—(瓜尔佳氏、卦尔察氏) 管—(瓜尔佳氏) 赵、肇—(伊尔根觉罗氏、觉罗氏) 贺—(贺叶勒氏、贺叶乐氏、贺赖氏、贺兰氏、贺若氏、贺依尔氏、何舍里氏、贺在尔氏) 何—(何叶尔氏、何支热氏、何拔氏、虎尔哈氏) 赫—(何叶尔氏、何色尔氏、) 佟—(佟佳氏、图克苏里氏、佟色里氏、涂木尔齐氏、佟佳觉罗氏) 那—(那拉氏、叶赫那拉氏) 拿—(那哈塔氏) 傅—(傅查拉氏、傅查氏) 福—(傅查氏) 富—(富察拉氏、富察氏) 付—(付佳氏) 吴—(吴扎拉氏、吴查氏、吴雅氏、吴灵阿氏、吴扎氏) 偻、国、—(郭洛罗氏) 国—(国佳氏) 赵—(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 焦—(觉罗氏) 扎—(扎斯胡里氏、扎斯胡尔氏) 札—(札拉氏、札拉里氏) 和—(李和氏) 毕—(毕拉氏) 巴—(巴雅拉氏、巴亚尔氏) 白—(巴里氏、拜佳氏) 把—(巴尔达氏) 伊—(伊拉里氏、伊尔氏、伊娄氏) 苏—(苏木尔氏、苏杜里氏、苏尔佳氏、拔略氏) 胡—(胡西哈里氏、胡图里氏、胡尔噶氏、胡斯哈尔氏、胡西哈尔氏、纥骨氏) 扈—(扈地于氏) 阿—(阿依尔氏、阿伏于氏、阿贺氏、阿里哈氏、阿克占氏、阿林氏) 陶—(托库里氏、托库尔氏、陶佳氏) 拓—(托霍罗氏) 托—(托克苏尔氏、托金氏) 妥—(托莫氏) 似—(渴候氏) 拖—(托色里氏) 杨—(杨佳氏、杨吉尔氏、杨吉礼氏) 周—(晋乃氏) 朱—(朱佳氏、朱格氏) 弗—(铁弗氏) 吐—(吐谷浑氏) 多—(多里氏、多新氏) 铎—(多罗氏) 涂—(图木尔齐氏) 图—(图佳氏) 土—(图门氏) 吐—(吐木齐氏、图尔加氏) 柯—(柯叶尔氏、柯拔氏、柯尔达氏) 葛—(葛吉尔氏、葛吉乐氏、葛吉利氏、葛齐乐氏、贺葛氏) 格—(葛金氏) 韩—(韩吉里氏、哈依拉氏、韩雅拉氏、哈斯胡里氏、出大汉氏、杭阿里氏) 杭—(杭阿里氏) 哈—(哈雅拉氏、哈斯胡里氏、哈尔吉氏、哈尔拉氏、哈依尔氏)
【文章】六集纪录片《大西迁》介绍 六集纪录片《大西迁》将于2011年5月16日至21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连续播出。 综述:人类自古迁徙不断,在颠沛流离中不断改变着自己,也不断书写着历史。翻开迁徙历史并回首往事,从中会发现我们自己。《大西迁》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民族的迁徙。是历史却影响着今天,故事发生在清朝,公元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农历4月18日)五千零五十名锡伯族官兵及家眷,带着火种和稻种告别东北故乡,辗转漠北草原行程上万公里到达新疆伊犁河畔,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迁徙;创造了屯垦戍边的丰功伟业,奇迹般地保留了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 背景介绍: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后,为了巩固新疆天山南北的统一局面,确保领土的完整,抵御外来侵略,清政府先后从东北和漠南蒙古等地抽调了八旗满洲、达斡尔、察哈尔、鄂温克和锡伯官兵远赴新疆戍边。其中,锡伯族官兵一千多人,从辽宁沈阳携带家眷近四余千人,于公元1764年(乾隆二十九)4月18日在沈阳的锡伯家庙相聚送别,4月19日从沈阳出发,横穿北部蒙古草原,翻越阿尔泰山向南,行程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抵达新疆伊犁,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迁徙。 锡伯族的西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除了战略作用外,西迁,还使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存,尤其是满族文字语言如今仍然被锡伯族使用,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完整的史料保障。 西迁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了,然而,西迁的历史壮举伴着民族的发展仍然在锡伯族中传颂。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锡伯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提高。作为创造这一历史的民族后代,也以祖先的光辉业绩为荣,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纪念西迁历史。如今,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已成为全国锡伯族的重要节日:“杜云别专扎昆”(锡伯语意“4•18”)。 主题立意:二十一世纪,在全球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世界将面临重要的民族问题。因而,关注和颂扬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和作用,使各民族能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形成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繁荣发展。因此,纪录西迁历史,再现各民族同胞不惜骨肉分离,艰辛远徙的伟大牺牲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锡伯族秉承先祖遗风,保存民族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加了丰富多姿的内容,全面细致地整理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便是纪录片《大西迁》拍摄的初衷和动意。 纪录片《大西迁》的拍摄范围在东北和新疆锡伯族主要生活地区,经过六年的采访拍摄,纪录了二千五百多分钟素材。 《大西迁》的拍摄过程充满了感人的过程。可以说,节目拍摄本身就是一次全民族共同回顾西迁历史,感受锡伯族先辈忠于祖国,屯垦戍边伟大历史的过程。在节目拍摄中,由一千多人参加的历史西迁场面就有三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动员全县各族群众无偿参加节目拍摄,服装和道具均由当地锡伯民众自己制作。其中,十几件清代官服由当地锡伯族老人一针针缝制而成。沈阳沈北新区的锡伯镇民族中学得知拍摄需要服装后,迅速制作了十几套清代官服寄到拍摄现场。全县有七十多名年轻人主动剃头扮演清代军人。节目中需要拍摄四季的迁徙镜头,察布查尔县委政府动员全县一千多人在零下三十度严寒中,在雪原上坚持拍摄三个多小时,完成了一组千人西迁的冬季壮观场面。 《大西迁》共六集,每集26分钟。 第一集:寻根问祖 内容提示:两个历史的寻找过程。两条线索:一、沿着米文平寻找嘎仙洞(北魏先祖最早居住地)而引出锡伯族族源的探究。二、从五十年代开始,新疆锡伯族在沈阳寻找当年西迁军人告别的锡伯家庙及碑文,而形成两个寻找的呼应关系,由此,找到家庙碑和匾牌的历史经历,还原锡伯族是鲜卑后裔的历史真实。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