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GtX6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3,373 关注贴吧数: 5
【政务动态】浙闽五县签署廊桥保护和申遗联合宣言---中国廊桥走上 廊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11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浙江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寿宁、屏南5县的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廊桥保护和申遗的联合宣言》。 浙南、闽东山区是我国木拱廊桥的主要集中地,现共有保存完整的虹桥结构木拱廊桥86座,占全国现存同类廊桥总数的80%。这里的廊桥不仅数量多,且知名度高,其中庆元县木拱廊桥已被列入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届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预备清单,该县后坑木拱廊桥荣获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一等奖。 2004年,浙江和福建以景宁、泰顺、庆元、寿宁4县联合申遗方式,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两省联合申遗正式启动。今年,随着福建屏南县的加入,联合申遗跨上了新台阶。各县将就廊桥的调研、开发、保护等合作项目制定详尽规划。 曾经成功地协助庆元县后坑木拱廊桥获奖的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教授阙维民认为,廊桥申遗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性。木拱廊桥是浙西南及闽东地区独有的廊桥样式,它充分发挥了木材轴向抗压的力学特性,是中国运用木结构的突出成就。浙闽联合申遗,能将各种类型、艺术特色各异的廊桥资源整合在一起,成功的机率会比一座桥、一个村落大得多。
【政务动态】我省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现象大幅下降 虽然企业拖欠工资现象仍然严重,但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工资现象却大幅下降。11月21日,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公布了“春雨行动”第一阶段的排查结果。 据了解,在这次排查中,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对2.4万家企业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摸底,结果发现有1600余家企业存在拖欠工资问题,占调查企业总数的6.8%。这些企业共拖欠了4.2万名职工的7342万元,平均每个职工被拖欠1748元,拖欠数额比去年多,其中有3.6万名农民工被拖欠了5946万元工资。 和往年相比,今年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工资现象大幅下降。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3861家企业从事建筑施工,其中2839家企业交纳了保证金,这里面还包括了1849家外地企业,使从事建筑业的民工工资支付有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这次排查还对49个县(市、区)建立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情况进行了抽查,其中42个县(市、区)建立了这一制度,其中工资支付保证金总额达到了11个亿。 在前一阶段的排查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对拖欠工资较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全省被监控的企业有625家,这些企业共拖欠了2万名劳动者3157万元工资。 据介绍,“春雨行动”下一步的重点,一是对拖欠工资的1600余家企业进行集中查处,确保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能在春节前如数拿到工资;二是对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新的拖欠工资案件,力争做到立案一件,查处一件,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三是对625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重点清欠,尤其要对那些拖欠工资数额较大和情节恶劣的企业将依法曝光,确保不因欠薪而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同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省总工会还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开展“春雨行动”情况进行督查。
【政务动态】我省红十字会组织成救灾“轻骑兵” 11月2日上午,一位70多岁的老大妈,从杭州市采荷社区来到省红十字会,为今年在台风中受灾的灾民捐了800元。据省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尽管天气还没有转冷,我省各地的红十字会组织已经开始筹备灾民的过冬物资。 从台风“海棠”7月19日登陆,到省红十字会把第一批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用了4天;到“麦莎”时缩短为3天;台风“泰利”来时仅仅用了2天……红十字会组织救灾反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成为救灾“轻骑兵”。 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每次发出台风警报时,我省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就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迅速转入紧急救灾状态,展开台风信息收集、筹备劝募、采购救灾物资等各项工作,渠道保持畅通,从而保持信息报送、灾情传递和救灾行动相互协调。除了来自有关部门的捐赠外,红十字会组织吸引社会人士捐赠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发动企业和群众,劝募面广,是我省红十字会组织“救灾高速道”的特点。8月6日台风“麦莎”在台州登陆以后,省红十字会向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和省内知名企业广发劝募书。劝募书发出以后,省内一大批企业捐赠了钱款和救灾物品。在台风“海棠”登陆之后,温州市红十字会也发动市民、企业、机关干部和外来务工人员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 通过“救灾高速道”,灾区得到了迅速、及时的救助。据初步统计,在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募捐活动中,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共募捐人民币1600多万元。在今年的4次台风救灾中,全省红十字会为灾区人民送去的救灾款物总额达440余万元。
【政务动态】我省围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纠风治乱 记者日前从省监察厅了解到,我省坚持专项治理与行风建设相结合,纠正“不廉洁行为”、“不正之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监察机关围绕法律法规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突出重点,开展执法监察。2000年至2005年6月,全省共开展执法监察5923项,查处违纪金额⒎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⒋2亿元。在积极参与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中,近5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追究责任事故178起,199人分别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监察机关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纠风治乱工作,切实纠正不正之风。全省县以上医院已基本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省每年让利于患者20多亿元;实现了全省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清理欠款4.5亿元。 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先后对领导干部用车、通讯工具、住房、公款出国(境)和违反规定兼任企业领导职务等问题进行专项清理。2001年至2005年9月,全省共立案查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违纪违法案件10652件,处分10288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7090人,其中地厅级干部20人,县处级干部382人,1096名严重违纪人员被清除出公务员队伍。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