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min93830 minmin93830
关注数: 28 粉丝数: 42 发帖数: 4,586 关注贴吧数: 36
【资料】太公兵法 吕  尚   〈第一篇〉   《太公兵法》曰: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淫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死不旋踵者,多异于之将者也。   将师受命者,将率入、军吏毕入,皆北面再拜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授之钺,东行西面而揖之,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国;即戎,忘其家;枹鼓之声,唯恐不胜,忘其身。〔〈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述此数言,正本之《太公兵法》。又‘太公曰: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见〈文选.西征赋〉注所引,盖檃括此文。〕   故必死,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待,当也。‘乎’一本作‘于’。)〔《白虎通义》传曰:一人必死,十人不能待;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待;(‘待’,今本作‘当陈立’,《白虎通》疏证疑‘待’为‘得’之伪,非是。)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武侯正议》引后二语作‘《军谶》 ’,知确系逸文,《后汉书》邓禹将张宗亦云‘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语意本此。〕   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贰也)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吕览》:密须之人,自缚其主而与文王。)   文王将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惟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左传》: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此即所修之教也。)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 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致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 武王忿然曰:‘女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宋戴埴鼠璞引问周公作《六弢》逸文)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矣。’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汉刘向〈说苑.指武〉篇) 
【传说】 文王贡酒的传说 相传周文王四处征战铲平群雄黎、邗、崇等国,拔除了商朝的羽翼,为建立西周王朝打下基础,伟业给武王姬发,余下分封诸侯,他的十个儿子也各有分封。   聃季载,文王的第十个儿子,最得文王的溺爱。可他生来文静质弱,喜欢耕读,不是将相的材料。把他分封到啥地方,为此事文王绞尽脑汁,多少个夜晚睡不着觉。忽然想到沈子国座落在泉河畔偏僻的古城,这一带土地肥沃,民风敦厚,地杰人灵,于是决定封爱子聃季载于沈子国。   十子聃季载准备行李即日赴沈子国上任,可文王还是放心不下,亲自护送儿子一家赴沈。到了沈子国,安顿好了吃住。文王带儿子一家在宅院旁泉河畔选址,亲自动手铲土,与儿子一起挖了一口水井。只见那井水清澈透明,回味甘甜。儿子聃季载明白父王的良苦用心,从此落地生根,与百姓一起,从事农桑,怡然自乐。   转眼,文王六十寿辰就要到了。这可让聃季载发愁,为父王送什么样的寿礼呢,这儿没有什么名贵物产,又连年遭受洪水,百姓困苦,他不愿意为给父王祝寿加重赋税。日子一天天临近,他一天天发愁更甚。一日饭时,他又望着桌上饭菜锁紧眉头,妻子为解其愁苦,起身回到灶屋,打开了她学着用麦仁、秫秫、谷子、黍子、豌豆酿的一罐五谷酒。沈子国里,百姓有酿黄酒、麦仁酒、五谷酒的习惯,逢年过节,家家必备,姑嫂老妪人人会做,酿酒的手艺,一年比一年娴熟精湛。聃季载的媳妇也就用父王掘出的井水学着做了一坛。随手舀了一碗捧给夫君。聃季载正闷闷不乐,闻到一股扑鼻酒香就说:“人都愁死了,你还有心思喝酒。”妻子说:“这是我用父王掘井之水跟邻居学着做的五谷酒,舀一碗为你解忧。”聃季载听到是自做的酒,又早受到酒香诱惑,接了碗就喝了下去。不喝则已,一喝才尝到此酒的妙处,酒香浓郁而不烈,喝到口里甘甜生津,顿觉满口细腻滋润,浑身经脉活络,精神抖擞,四肢强健有力,一扫数日困苦,连夸:“好酒!好酒!”夸过之后,忽然茅塞顿开:何不将这酒送给父王祝寿!   主意一定,立即喊役人备了车,装上酒坛,与妇人即刻起程,为文王进酒祝寿,日夜兼程连日进发。   文王的几双儿女早已带了厚礼赶到京城,有送金银长寿锁的,有送口外虎子皮袄的,有送高丽人参的,还有送山珍海味、熊掌、鹿鞭、猴头燕窝的、也有送玉器古玩的……那真是夯尽人间奇珍,遍寻了玉宇佳肴。   众兄嫂见十弟夫妇到来,问过别后亲情,争看小弟为父王进的寿礼。聃季载面露愧色,从车上捧下一坛酒,众兄嫂一个个愣怔了。聃季载夫妇二人扑嗵一下跪到文王面前,愧疚地说:“沈子国无甚名贵,无厚礼为父王祝寿,只带来儿媳用父王掘出的井水,用我们种出的五谷,学百姓酿酒的技艺,酿制的一坛五谷酒为父王祝寿,恳请父王接纳。” 都猜文王一定要怪罪十子。谁知父王见状大喜,连连夸道:“十子最懂父意,不负我厚望,种得五谷,酿出美酒,好,今天就用此酒宴请百客。”   说着,文王竟没让下人动手,自己捋了捋衣袖,打开坛口,顿时宴席间一缕醉人的醇香弥漫开来,文王急不可耐,取来酒舀,为自己满满酌了一杯,只见酒面高出杯口而不溢,清澈透亮,真乃琼浆玉液!举杯一饮而尽,夸不绝口:“好酒、好酒,人间仅有、天上绝无。”随之邀众客人连饮数杯。文王红光满面,精神百倍,胃口大开,自然多吃了一些饭菜,并说从未喝得这样开心、吃得这样香甜。在宴席间,兴致不减,说笑谈吐,妙语连珠。一再对十子聃季载说:“幸得你带来沈子国五谷酒为寿宴添色,明年此时,再送一坛来,不过坛要大一些呦。”   一句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   从此,聃季载每年就用文王掘井之水酿一坛五谷酒贡献文王。邻居也纷纷效仿、取文王井水酿制黄酒、麦仁酒、五谷酒。酿出的各类酒样样精纯,无可媲美。沈子国酿酒工艺流传至今,后来,沈子国的百姓就把给文王的贡酒叫做“文王贡酒”。   文王贡酒,纯粮自家酿造,世世代代受到人民喜爱。你若不相信呀,请品尝一杯文王贡酒就知道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