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鹰座2006
天鹰座2006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42
发帖数: 37,105
关注贴吧数: 10
反驳黑格尔的旧论调,中国历史不是朝代简单重复 如题,黑格尔作为近代学者,其实有些言论是相当偏激的,在他那个时代,西方出于大规模殖民的需要,对于其他国家的看法转向歧视,不只是针对中国。从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夸奖,英国自然风景园对中国园林意境的模仿和再创造,到对东方普遍歧视,是有一个过程,而这和西方侵略扩张是有关系。现代科学早已摒弃了他的部分不成熟观点,而国内一些人仍将其奉若神明,是很难理解的。 中国被分为封建社会(战国到清朝)这只是建国那代学者的一种学术观点,现在早就有了更细致的研究。 1.奴隶制——奴隶主+奴隶 商朝及以前比较典型,各种墓葬就非常明显,殉葬奴隶表明许多人是没权利的 2.早期封建——血统世族+农奴,隶农 唐朝以前比较典型,唐朝属于过渡阶段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因为秦始皇那些人把人形陶俑拿去殉葬,这仍然是有拿人殉葬的思想,是被孔子反对的。周朝比起商朝就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周朝有更规范的礼乐,文字更普及,文化更开明,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学术奠基,出现了国风离骚的艺术形式,生产力极大的进步,从青铜进步到铁器。战国与商朝的社会水平完全不一样。 秦汉朝发展的更好了,官职已经很规范,封建的立法也比较完善,大规模农业技术推广,开垦了荒地,无论是疆界还是科技都不是先秦能比的。但是东汉后期到南朝,早期封建在全世界陷入低潮和危机,早期封建仍然很原始,矛盾深,下层几乎没有上升空间,举孝廉,只有你认识太守,你才可能是举孝廉,如果你不认识太守,他就无法推举你,除非你王朗卧冰出了名了。即使战功你也不能成为王谢堂前燕,考试更是别想。文化在少数人手里垄断,固化很严重,书籍昂贵且很少,有些竹简,羊皮纸,手抄本,老百姓基本是文盲。东汉,古罗马等国的问题无法解决,君士坦丁曾经强令子承父业,但无果。早期封建是大多数旧大陆文明的归宿。除了部分地区发展到后期封建。 3.后期封建——庶族地主+自耕农,佃户 五代以后比较典型 隋唐朝的制度和秦汉完全不同,五代更是翻天覆地,有些人全面否定五代,但其实五代也打烂了早期封建,大破大立。从北朝,法兰克军事民主的朴实出发,虽然唐长孺等早期学者攻击其“落后”,但是候景就利用了南朝早期封建社会走到末路的问题,发动底层部曲农奴,四两拨千斤推翻了南梁。军事民主,就是军人不管上层下层, 都是“国人”,立功都可以提拔,无上限,有事情都有发言权,其实反而恢复了秦朝好的一面。关键是更平等,融合汉制后,形成了隋唐,更开科举,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让老百姓也能理论上参与社会流动,为朝代做贡献。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化。唐朝雕版印刷大规模使用,造纸术普及和改进,开始探索航海,泉州等早期海港形成于唐代。唐朝进攻高丽大规模使用了跨海两栖作战,白江口之战是早期海军舰队决战。唐代的扩张并不是一无是处,使得中国人能广泛知道波斯,阿拉伯,东罗马以及日韩,东南亚的一些事情,开阔了眼界,引进了许多作物。尤其书籍的大量出现和出版业的兴旺,使得“民间知识分子”的出现成为可能,像杜甫,白居易贴近下层,探索社会根源的伟大作品,唐传奇《柳叶传》的出现,发展到金院本《西厢记诸宫调》,元杂剧《西厢记》《窦娥冤》明清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老残游记》等大规模出现等等,社会文化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出现如果没有下层知识分子的存在,只有两汉南朝那种规模的少数精英文化是不可能的。这一进程在西方大概要到南宋以后出现,到莎士比亚那时候才成熟。宋朝继承了这一趋势,不是说强宋吧那种宋真宗如何英明神武,而是宋朝在隋唐基础上连续发展,并且相对开明,也没有征服者的防御心理,加上五代以后大破大立,宋朝完全进入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勃兴,从一定角度讲,比蒙元以后确实好点,比如说宋的王三世以后就不是皇亲,不像元明清代代供着,确实有些先进。当然总体上社会是发展的,宋以后属于后期封建。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活动规模,城市化水平,科学技术的使用,社会文化影响的广泛,都不是汉朝南朝那些早期封建能比。明朝相比汉朝必然是进步了,不可能是原地踏步,这么说的人是非常不客观的。就比如说日本江户幕府为近代奠定了基础,有许多社会发展,你不能说飞鸟时代,平安时代和江户幕府一样,这就不讲理了。 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进步到后期封建,西欧中世纪庄园代表的西方,东罗马帝国的普罗尼埃封建,土耳其的伊克塔封建,埃及,地中海世界,伊朗,部分中亚国家,和中国五代以后有幸进入后期封建。而只有西方在庄园经济基础上城市化,文艺复兴而进入商业近代。另外俄国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是直接跳跃,所以阵痛也最大。日本李朝则是披着中国外衣的早期封建。日本丰臣秀吉早期作为老百姓没有姓氏,只叫做藤吉郎,后来随了老婆的姓,因为老婆宁宁是木下氏下层武士的养女,所以有姓氏。日本上层被天皇和一些血统氏族垄断,七清华家,公家之类的,即使你是武士大爷也不行,何况百姓。丰臣秀吉一开始投靠藤原老爷做干爹,才能当关白,而不可能凭借科举或战功。最后天皇给他发明了丰臣氏,把他包容进了上层,但老百姓依然没改变。丰臣秀吉的成功是他一个人的,他一个人加入了上层氏族,而没有改变氏族社会垄断朝官的本质,他的成功逆袭不是老百姓的成功。从老百姓角度讲,只是多了一个“丰臣氏”摄关家大爷罢了,以前没有姓氏的藤吉郎的兄弟们还是藤吉郎。而李自成,张献忠虽然是穷人,但却没有这么落魄。李朝也是一样的,《南汉山城》中那个投靠女真的奴隶,说自己无名无姓,内部科举,参军战功和他无关,这样的贱民还不如投靠女真。日韩直到明清也有相当多的这样的情况。而中国唐宋明清初期都有大量自耕农,自耕农的命运就是朝代的兴衰,自耕农的权利远大于早期农奴,东罗马马其顿王朝的巴西尔一世,巴西尔二世专门保护小农经济,朱元璋也出台了一些策略。这和南朝社会形式很不相同。 中国的历史演进,虽然充满曲折斗争,换了许多王朝,许多民族参与,但是也是向前的,不是说秦朝和宋元明清都一样,那就不讲理了。虽然没有自生发出近代社会,但也不应该胡乱否定。历史应该从客观出发,不应该把几百年前西方侵略时期某些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当做论据。
《背德的挽歌》聊聊清华简再次循环论证的历史 秦赢氏家族的出处。这个史书本身记载明确,但疑古派当年把水又搅浑了,最后还是回归史料叙述。坐实东夷赢氏小宗迁周墟的史实,现代教科书也改过来了,10几年前的事。 烽火戏诸侯的细节。只是一起普通外戚纷争,确实与女子有关,但之后被儒家演绎的太过夸张,不过春秋笔法本来就是为了实现教化意义,也确实记录下来了,没什么可说的。 古文尚书“伪书”。这个现在争议很大,不展开了。 周人与商的关系。周人是商人最忠诚的打手,内讨不臣都可以让周人去处理,周人十分恐惧商人,但也十分尊重,文王的策略并非后世所讲的露骨,商人先王周人极为重视,商周的关系并非雅典与斯巴达,而是罗马与总督。 文王东征的细节。武王做的,文王可没这个胆量。 但清华简也并非铁证,也属于一家之言,出处也不统一。文王当初应该是有异心,周原甲骨作为更早的一手史料证明文王确实曾经私下会盟大量部落、方国。也问卜商祚。 清华简还是时间较晚,很多与记载有异的地方也不能被太过重视,只是提供了另一方面的材料而已。 之前其他战国史料已经对当代历史研究做了很多修正,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让历史更为丰满。如姜尚是一名十分勇猛善战的猛将,年龄确实不小,但性格强悍,典型的鹰派风格,滥杀隐士、屠城等行为并非为了震慑偶然为之,其身份在周人眼中也不太像一般臣下,而是一个强大的地方领主,周人对其都有所恐惧。或许当时君臣关系还没经过周公修正,姜尚也是个杠精,并不那么“听话”,还喜欢带着少量手下与敌人进行群体决斗,既是春秋至师先声。 周公也并非一般文臣形象,并没有后世塑造那般“儒家化”“道德化”而是现实主义者。召公倒是有点德教化的意味,但总归那些都是后世给与的光环。 伐纣成功后周人内部争议很大,迁殷、移殷没有定数,对于胜利、封建,并没有“文王画策”的既定方针,都是一步一步摸索的,三监之乱才把一切画上尾声。伐纣成功后周人一直没有控制好东方,这个毛病一直延续到春秋,淮夷之乱根子还是三监之乱的延续。 现在回流的竹简大多数都是楚简,首先是保存容易,其次是XX猖獗。楚文书的来历一般是齐鲁等东方诸国,并且大多是战国晚期,所以收录的文献有偏向性,儒墨道的派系都是东方系,经常与常见文献有所区别,并且喜欢收录道家文献,与当时的儒墨为主的环境不同。 楚人迁淮后对华夏文化有所混合,把各派各家按自己的理解乱炖,也大量编制“先代伪书”(倒不是攀附,而是为了论证某些学派的学说),对道家伤害最大,如激进的道家黄老一派既是以一堆”伪书“打底,道家法家化与儒家法家化都是楚人搞的,这种因个人理解形成的乱炖制造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段子,当然秦统一后这种东西就没有市场了,后来汉代重现”古书“并不是用楚典,所幸影响还不算太大。 不过麻烦的是先秦晚期的诸子受到过很大影响,典型就是荀子,还把这套东西给回流了(把这些玩意拿到学宫当教材),当然荀子的孙氏之儒根子上就是”异端“,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东西不管哪的都会拿来为我所用,也可以理解,也导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受重视。 庄子一派本身十分厌恶楚人,但楚人也非常搞笑,虚怀若谷,把很多庄周编排楚人的段子完整收录了,这点确实值得表扬,但归根结底还是庄子这套楚人比较受用,其他各派编排楚人的段子楚人就没那么客气了。 同样庄子后学编排儒家的文献也多亏楚人多有保留,这些东西在独尊儒术后还能存在多依赖楚人把他进行道家化包装,但墨家比较倒霉,楚人不太喜欢(楚人奴役羁縻了大量族群,怕出事),所以墨家言行留存至今的很少,秦后又回归的材料也较少,楚人确实在保留诸夏”异端“文化上有较大贡献,但终归还是选择性的,也比较可惜。 看得明白吗
1638年以后的李自成部真实兵力讨论 因为某朝历史学十分粗疏,即使学者也常常说出匪夷所思的话,动不动就号称李自成“百万大军”,故而听上去十分奇怪,百万大军竟能在短短几年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李自成攻下北京就能一个月FuBai到连仗都打不赢,鼠疫只感染李自成,不感染多尔衮,等等奇谈怪论。 李闯1638年被洪承畴,孙传庭击败,只剩18个骑兵逃进秦岭躲避,后忽然崛起,确实是平步青云,但是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一个合理的过程。 宋献策提出“十八子,主神器”稳定了李自成部军心,1638年李自成没有太大作为,在商洛山收集余部,得到1000多人。之后明军主力被调往松锦之战辽东,另一批明军追杀大西王张献忠,中原地区空虚,恰好中原地区又遭到大旱灾,河南等地百万饥民无依无靠,明廷无力赈灾,土地兼并严重,当时福王等王,勋贵,重臣,士绅,富商,地主轮番剥削,矛盾尖锐,这恰恰给了李自成一个很好的机会。 1638-1639,李自成杀出商洛山,用牛金星的少杀慎杀,开仓放粮,收拾民心的妙计,一改以往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尊重,李自成部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包围了洛阳。这时候李自成部只有义军老兵千余人,饥民数万 本来对于缺乏战斗经验的饥民洛阳并不好攻打,但是明福王是个草包,居然这时候了,也不肯出钱给官兵吃一顿,明南京兵部尚书劝他也不听,这真是无法理解。于是三千守军统统投靠了李自成,开门迎降,李自成灭了老福王,关于这一段史书有所夸张,正史没有记载李自成吃福王,但是福王系从万历争国本那时候,就给许多人不好的印象,后面又太菜,所以被黑也说得过去。结果李自成不战而胜,受降明守军,缴获大量军械,这时有正规军三五千,饥民数万。后来还得到罗汝才这个有力盟军。明调集援军,但是李自成用运动战取胜,在河南连破县城,这些明军守备部队也有不少加入李自成。这时明派傅宗龙,杨文岳,虎大威等部来援,但明军中伏大败,几个总兵赶紧逃跑,反倒是总督傅宗龙的6000陕西明军被包围起来。李自成击败傅宗龙,收编了剩下的陕西精锐边军,以及河南一些守军,实力进一步上升。这时候李自成基本收编了明军猛如虎,傅宗龙,刘国能,李万庆等部上万野战军,实力继续增加。 明再调集援军,这次是外行指导内行,在军届毫无声望的汪乔年上阵,以至于李自成竟然包围了左良玉,左良玉危急,汪乔年率军解救,没想到左良玉这小子卖队友很有一套,竟然把李自成的兵锋像击鼓传花一样扔给了队友,自己跑了。汪乔年派出贺人龙,牛成虎,郑嘉栋率领30000陕甘明军夹击李自成,但他们不敢进攻,赶紧逃跑,李自成消灭了汪乔年及总兵张国钦,张应贵部,收编参战的明西北野战军残部和河南县城上万守军,并且再攻河南,获得了革左五营,小袁营等有力盟友。 李自成成了气候,明廷派出17万大军,号称四十万云集朱仙镇,主要由杨文岳率领,但是兵力最强的左良玉部和上级不对付,不听指挥。明军战斗力有限,展不开阵型,在开封河南大平原被李自成挖战壕包围,竟然不知道,李自成重点打击敢于战斗的虎大威,重挫其锐气。杨文岳只能指望一万辆早期火炮,这些土炮给李自成一些麻烦。李自成派出刘宗敏,高一功率领一万骑兵绕过明军,切断了粮道。明军断水,断粮,断火药,炮车也哑巴了。可以看出明军有个很大问题,总是被人断粮道,包围抄后路,日后明军还会被断粮道。左良玉部兵力最强,但意志力最差,这时原形毕露率众逃跑,但是明军侦查做的不好,不知道李自成挖壕沟,结果左良玉的近十万大军不少都填了沟壑,几乎被李自成歼灭,逃到襄阳据说只有几千人,左良玉一蹶不振。李自成又击败了杨文岳的保定兵,和虎大威部。此战李自成未能攻破开封。朱仙镇一战击破中原明军主力,明军17万几乎全灭,李自成收编各种明军正规军数万,并且夺取了大量军械。 说一句,陆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和其战斗力有关,根据古书,同等兵力唐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大于宋军的正面展开宽度。展开能力是一个基本军事原则。比如说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骑兵,一万骑兵展开,可以控制很宽大的正面,信息畅通,草原上的敌人很难逃跑。而明军在松锦之战,朱仙镇之战,孙传庭郏县之战,等等战斗力有限,全是抱成团,导致控制面很小,连侦查都做不到,被包抄合围或者切断粮道,才后知后觉,动不动就上演大溃败。 明军的开封重镇是中原地区的最后重镇,明军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孙传庭率领陕西明军(已经有部分在松锦之战被消灭)高杰,牛成虎,郑嘉栋等部东出潼关,李自成中埋伏被打败,但败而不散,罗汝才关键时刻支援,李自成回身再战,明军大败,损失数千人。这时候李自成系统有军兵十万规模,随从百姓很多,号称百万大军,并且在襄阳建立大顺,称新顺王,其战斗力可以和关内最精锐的明军西北边军抗衡。李自成使用计谋吞并盟友,罗汝才和袁时中的数万起义军民壮也被李自成收编。 李自成继续包围开封,明军这时候松锦之战战败,损失巨大,关内明军也好不到哪去,左良玉部变成注水猪肉,实际上离开了战线,逃跑去武昌。中原和山东,华东的明军数次被各路起义军打击,偃旗息鼓。河南和湖北一些地方几乎全被李自成占领。明廷能依仗的只剩下孙传庭率领的西北边军,崇祯帝逼迫孙传庭出关决战,显然是过于着急,这时候陕西明军伤亡也很大,且得不到友军支援。孙传庭不得不招募新兵数万,战斗力堪忧。1643年,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誓师,再出潼关。以援剿总兵高杰率领贺人龙的余部为中军,固原总兵牛成虎部为前锋,率领火车营总兵白广恩,临洮总兵郑嘉栋等部前进到河南。李自成坚壁清野,孙传庭没有补给,这时候陕西山西运粮都很困难,民夫多有死亡者,而且孙传庭对于大顺境内开展扫荡报复,大失民心。孙军且战且闯,攻破了河南中部的郏县,只得到几百骡马充饥。而李自成再派出刘宗敏绕道汝州,切断了明军粮道。孙传庭无奈只能回撤打通粮道。殿后的陈永福部却害怕了溃逃,引发明军大溃退。李自成追上他们,明军发动冲锋,打破了李自成外层的饥民,步兵,骑兵,和第四道精锐骑兵相持不下。关键时刻,白广恩先支持不住,抛弃大量土炮夺路而逃,高杰也大败,明军全军崩溃,李自成追杀四百里,骑兵蹂躏,步兵用白色大棒痛打,明军阵亡四万多人。李自成乘胜攻破潼关,占领西安,称为大顺帝王,并且收编大量明军。这时期,李自成的主力嫡系部队就是“五营二十二将”,规模大约20万,散布在湖北到北方长城一线,兵力分散,其主要来源就是被击溃的明军西北边军降卒,被收编的明军中原河南等地守备部队和内地野战军,以及收编的具有战斗经验的起义军民壮。另外还有成建制投降的明军,比如姜镶,唐通,这些人和李自成很陌生,基本没接触过,谈不上忠诚。而李自成的明西北边军面对漠南蒙古,西番部民不是明朝主要战略方向,在重视度和战斗烈度不及东北边军和清军,内地守军战力有限,民壮许多人从1638年-1644年才几年战斗经验。清军从1583年悄悄建国,统一女真就一直在战斗,到1644年战斗了六七十年,皇太极还吸收了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谋划,接受孔有德,耿仲明的西洋火炮和葡萄牙匠师,而自身步骑兵经验丰富,在战略战术上优于大顺军,但大顺军速败还是自身战略失误,根本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存在。 李自成进军北京,兵分两路,刘芳亮率领偏师出真定,保定截断北京以南的明军,李自成率主力攻打长城沿线的明军,大体顺利拿下北京,这时候明廷已经损兵折将,无威信可言,三大营,锦衣卫纷纷不战而降。崇祯帝殉国。李自成在京称帝。但是李自成的班子战略水平有限,牛金星仅是举人,宋献策则是江湖术士,完全没有料到清军的出现。这时大顺的主力很分散,李自成和刘宗敏在北京,李过和高一功坚守陕西,还有些人在甘肃,有些人在襄阳,完全没有决战清军的觉悟。 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失败,率军六万出征比较合理,因为朝鲜世子的日记写道:胡兵似乎倍于流贼,清军加上结盟的蒙古,吴三桂等等有十几万,李自成只抵抗清军几个时辰便被击败,兵力显然不占优势。李自成军攻打山海关的吴三桂部,血战数天,筋疲力尽。而清军以逸待劳,突然出现。多尔衮命令阿济格,多铎率领20000两白旗骑兵冲击大顺军的一字长蛇阵,飞沙走石,万马奔腾不可止。激战半日后,李自成不得不退避,大将刘宗敏负伤,大顺军伤亡数万,退回北京只剩三万人,并且在真定,保定再败,大将谷可成阵亡,六万大军近乎全灭,李自成不得不抛弃山西给明军降将,率领剩下的军队回陕西,可以说大顺军在全无意识的前提下,并没有集中全部主力被清军山海关一战集中全力以多打少,而损失了比较核心的精锐部队,是大顺军后来迅速败绩的重要原因啊。
野狐岭之战真实兵力 蒙古:按照《蒙古秘史》,蒙古总兵力95千户,每个千户能出不到1000兵还是有的,蒙军50000-90000人,骑兵为主,在统一蒙古高原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金国:按照《金史,世宗本纪》,金军总兵力战兵170000,其中六万位于南宋附近,两万多位于东北,到1211年,金军衰败半世纪,应该小于此数,可能十万多人还是有的,但是分散各地,一半在南宋附近防守,华北十分空虚,蒙古统一,金国上下深受震动 金军:战兵37000,签军农民工200000 金军:野狐岭:西京留守胡沙虎部,7000铁浮图,与成吉思汗在野狐岭激战半日,后胡沙虎逃跑,军队被消灭 金军:浍河川:完颜承裕率军逃跑,想回中都和居庸关以内,20000-30000步兵为主的军队,十万或二十万签军农民工,几乎没有武装,一边倒的屠杀,成吉思汗大获全胜,完颜承裕弃军逃跑。 战后:图善意率领东北军20000增援中都,术虎高琪率领河北军3000增援中都,金军在华北兵力很有限,只能出3000人 总结:历史上金军450000为号称,类比土木之变50万,萨尔浒48万,《蒙古秘史》照单全收是为了吹嘘,按照《金史》金军战兵即使在金世宗时期也没有45万大军,而汉人农民等部签军虽有十万或数十万,却几乎没有武装,地位低下,没有战斗力,只能看做国家农奴。 金军实际参战兵力: 胡沙虎部铁浮图7000 完颜承裕部战兵20000-30000 野狐岭之战基本没什么悬念
星阵围棋有私聊功能? RT,为什么我在星阵上感觉有些人说话我看不见,别人却能看见。这是有黑名单功能还是聊天只对特定对象显示功能啊。
看中国男篮打尼日利亚,周琦 他的粉丝素质真低,自己2分5犯规,竟然喷12分7板的王哲林不会打球
找到一个宋代的复杂楼阁了! 金代繁峙岩山寺壁画,作于1167年,风格接近北宋院体工笔画,描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城池和乡村景色,画中人物都为北宋衣冠,建筑为北宋形制,作者王逵作为北宋遗臣,28岁时经历了靖康之变,可能作为宣和画院成员的他被送到金国首都,成为金代宫廷画师。晚年的他隐居山林,将他所记忆的40年前的北宋都城景象用毕生心血画出。
一则鲜为人知的历史,南明和日本的书信 一则鲜为人知的历史,南明和日本的书信
南明向日本求救的历史 南明向日本求救的历史
阿巴斯退役了 你们还记得阿巴斯吗,三外援那年,伟福+泰勒+阿巴斯,打进季后赛,最后输给青岛,杨学增指导还因为这个被炒了,反而他去四川带着哈达迪拿了冠军。 阿巴斯是约旦国手,在cba亚外时期,还有阿巴斯定律,得阿巴斯者得季后赛,19年世界杯还看见阿巴斯率领约旦队,感慨万千,今年8月份阿巴斯退役了,现在约旦队连沙特都打不过 感慨
阿巴斯退役了 你们还记得阿巴斯吗,三外援那年,伟福+泰勒+阿巴斯,打进季后赛,最后输给青岛,杨学增指导还因为这个被炒了,反而他去四川带着哈达迪拿了冠军。 阿巴斯是约旦国手,在cba亚外时期,还有阿巴斯定律,得阿巴斯者得季后赛,19年世界杯还看见阿巴斯率领约旦队,感慨万千,今年8月份阿巴斯退役了,现在约旦队连沙特都打不过 感慨
问大家几个问题 关原之战西军有多少兵力在本战 片桐且元是不是真的投靠了家康,不是被错误怀疑的 关原合战之后,丰臣系大名还为主家做过什么
你们知道吗?王ju在知乎指导LGBT们战略额~ 偶然看到的,仔细一看这不是老熟人吗
客观角度新说三藩之乱 三藩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清军的附庸势力,剃发降清,但保持着一支独立的军队(清初三藩军队享受八旗待遇但不在八旗编制),清军入关之初,实力有限,满洲人太少要控制全国很难,三藩就被推上前台,在南中国作战,但这也造成三藩成为割据势力,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八旗,只有吴三桂,并且兵马钱粮和文官武将的选拔长期被吴三桂集团垄断,吴三桂形同割据王国,而清朝则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官位给官位,不得不满足其荒唐的要求。 时间久了,对清朝首先是一个消耗,清朝年入的财政光在吴三桂手里,就要消耗900万两白银,三藩之消耗半天下,清朝养着一个不稳定的割据集团,而且能打,等于给自己培养一个潜在敌人。康熙上位后,遇到这个情况,把三藩,治河,漕运写在大殿上,成为三大要务,并且采用了孝庄太后,索额图等人反对的激进措施,直接裁撤三藩,把三藩连根拔起,一举铲除其利益集团,逼反了三藩
客观角度新说清初三藩之乱 三藩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清军的附庸势力,剃发降清,但保持着一支独立的军队(清初三藩军队享受八旗待遇但不在八旗编制),清军入关之初,实力有限,满洲人太少要控制全国很难,三藩就被推上前台,在南中国作战,但这也造成三藩成为割据势力,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八旗,只有吴三桂,并且兵马钱粮和文官武将的选拔长期被吴三桂集团垄断,吴三桂形同割据王国,而清朝则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官位给官位,不得不满足其荒唐的要求。 时间久了,对清朝首先是一个消耗,清朝年入的财政光在吴三桂手里,就要消耗900万两白银,三藩之消耗半天下,清朝养着一个不稳定的割据集团,而且能打,等于给自己培养一个潜在敌人。康熙上位后,遇到这个情况,把三藩,治河,漕运写在大殿上,成为三大要务,并且采用了孝庄太后,索额图等人反对的激进措施,直接裁撤三藩,把三藩连根拔起,一举铲除其利益集团,逼反了三藩
聊聊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的崛起 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和耶稣基督的关系原本不怎么好,甚至还杀戮基督教信徒,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基督教最后竟然成了罗马帝国国教,以之为基础扩散到全世界,而且罗马城多次易主,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却威望依旧。这一切主要从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说起。 1.初登大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 2.再起波澜——朱利安恢复古罗马多神教,破坏基督教 3.大局已定——冷河战役和迪奥多西大帝君士坦丁上台前的罗马帝国,处于戴克里先分割成的“四帝共治”时代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生地——英格兰的约克城罗马劲敌——萨珊波斯骑兵早期的基督教大教堂395年的罗马帝国,迪奥多西大帝花了巨大代价统一后,却又自己把他分裂
有点疑惑,点赞数量是真的吗? 这一个回帖一天就800多赞,为什么最后日报上显示总共只有50赞啊?
学术交流|青铜时代以后蒙古高原常染变迁 玉帅,这里没有人干扰,可以给你转载文章啦 原文来自ark孤舟,这篇文献非常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蒙古草原人群的常染变迁。 首先介绍一下所取的各成分代表什么:绿色ANA—古北亚,相当于现代北亚常染和现代东亚北部(汉族北部)常染的混合,代表为鬼门洞人群和现代尼夫赫人;黑色ANE——古北欧亚,相当于70%的东欧早期采集者EGH+30%的ANA混合;红色Afanasievo,相当于EGH优势+部分CGH+少量ANA;土色BMAC——相当于CGH优势+少量ASE和EGH,文中称其为Iranian-related,也就是伊朗人群相关成分;淡青色Bakail——新北亚常染,但其实还是ANA为主;Sintashta——文中说是类似于欧洲Corded Ware的成分,估计相当于EGH优势+大比例的ENF+一部分WGH或SGH;紫色Khovsgol——来自于南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实际为ANA为主;浅粉色Chandman——本质是Afanasievo的后继人群,EGH为主;浅土色——欧洲萨马尔特人常染,估计是EGH+CFH+ENF的混合,CGH占优;黄色——汉族常染,代表东亚;蓝色——欧洲阿兰人常染,估计是GH+CFH+ENF的混合,ENF占优。 首先是青铜时代早期蒙古地区的常染构成,这个时候蒙古高原人群常染基本表现出东、北、南三面东欧亚人群优势特征,其中古北亚ANA成分在东部和南部蒙古绝对主成分,在北部蒙古有一定成分的ANE成分;西部蒙古这一时期比较复杂,西北蒙古和北蒙古类似,古北亚优势有少量Afanasievo的成分,西南蒙古也是ANA优势但有少量的伊朗相关BAMC成分。整体来说这一时期蒙古高原是古北亚优势人群。青铜时代后期蒙古高原常染在西部发生了变化,东部仍然是古北亚优势。蒙古西部的类似新北亚的成分(浅青色)大致只有一半多一点,另外40%的大部分是Sintasha成分,有极少的早期Afanasievo和BMAC成分,也就是说可能存在中欧的Corded Ware人群深入了蒙古西部,而更早的Afanasievo类聚可能代表的吐火罗语人群,BMAC代表的伊朗语人群对蒙古西部影响极小。这一情况值得思考,说明Corded Ware人群的东扩可能对应着某未知或消亡的印欧语的向东扩张。匈奴帝国时期的蒙古高原常染,情况变得非常复杂,首先是早期匈奴人在蒙古西部的样本,表现出100%的白种人成分(估计是上层),其中90%是类似于现代东欧人群的Chandman常染成分,应该是Afanasievo的后继人群,少部分是伊朗人群成分;在后期匈奴中部这种类东欧的成分在匈奴人种比例在20%-60%不等。但是匈奴后期和从地理上来看,大部分样本还是古北亚常染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在蒙古中部出现了大量欧洲萨马尔特人常染成分占优的样本,另外在东蒙古和北蒙古的4个样本出现了汉族人(东亚)常染成分,比例应该都在20%+,其中一个北部的样本汉族常染比例超过75%,很可能是汉朝和匈奴战争期间被俘虏的中原人群北上的结果。除此以外,在蒙古北部和西部出现了来自南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的新北亚成分。总的说,匈奴帝国时期蒙古高原人群常染体现出机械混合的特征,说明当时的匈奴其实是一个松散而广泛的部落联盟,人群的基因交换频繁但没有形成均匀混合。接下来是突厥和回鹘时代,这一时期样本较少,突出特征是古北亚成分仍然在蒙古高原东部北部占优,但是中部和西部表现出类似于欧洲阿兰人、欧洲萨马尔特人、伊朗人群常染占优的态势,虽然古北亚人群还是有40%比例。所谓欧洲阿兰人、欧洲萨马尔特人、伊朗人群应该都是EGH+ENF+CGH混合,区别只是成分大小,相对而言欧洲阿兰人可能EGH占优,萨马尔特人人可能ENF占优,伊朗人可能CGH占优,从早期突厥时代情况来看,我个人判断很早伊朗语族群应该积极参加了突厥人的形成,所以古突厥人还真不一定是黄种人,至少西突厥应该一开始体质就是伊朗类型+黑海类型混合(CGH+ENF优势加少量EGH)。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在蒙古中部一个样本的汉族(东亚)常染成分超过75%(剩下的为萨马尔特人成分)。最后一个时期是蒙古帝国时期,这一时期体现出的特征是蒙古全境的白种人成分大幅下降和汉族(东亚)常染成分遍布蒙古高原,但个案古北亚常染还是蒙古人群的底层。首先整个蒙古高原的白种人成分基本全部为类似欧洲阿兰人的成分,伊朗人群和萨马尔特人成分消失,比例不超过20%,但表现出在蒙古全境较为均匀的低比例分布。另外就是汉族成分在蒙古全境均匀分布,并且在东部、中部部分样本比例超过50%,尤其是在南部接近华北的地区汉族常染比例可以达到75%,可能和历史时期的辽国将华北人群屯田有关,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全境的人群的汉族常染比例可以平均达到21%-27%。综上,我觉得有几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我总结一下。 第一,古北亚常染人群应该是蒙古高原各时期人群的底层,至少在东南北三个方向是这样,现代蒙古人的底层应该就是古北亚类似现代黑龙江下游勘察加半岛的尼夫赫人。 第二,吐火罗人群对蒙古高原西部的扩张有限,但是可能存在一波直接来自于欧洲Corded Ware的农业人群向东扩张,这一波人群可能带来一种未知的类似于前凯尔特语的印欧语但是消亡了,包括后来的类似于东欧的人群Chandman人,这些人应该在现代蒙古人群中基本没有留下常染印记,语言也消失了。 第三,来自草原的萨马尔特人(原文说的Yamnaya-related)和来自巴克特里亚的伊朗农牧民(原文的Iranian-related)应该是早期匈奴、突厥的主要组成成分,很可能驯化马和牛羊是这个族群带过来的;相应的西突厥人可能一开始就是伊朗人群/萨马尔特人群占优的族群,体质可能一开始就和现代伊朗类型、黑海类型类似。这波人应该全部离开或者被消灭,在现代蒙古族人群中类似伊朗人/萨马尔特人的常染已经找不到了。 第四,就是最关键的,现代蒙古族有大量的汉族人(东亚人群)迁徙混合形成,而汉族人群(东亚人群)大规模进入蒙古高原从汉朝开始,到突厥灭亡后至辽国达到顶峰,并且均匀构成现代蒙古人常染的至少四分之一。
聊聊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的崛起 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和耶稣的关系原本不好,甚至还杀戮基督教信徒,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打散了早期的组织。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基督教最后竟然成了罗马帝国国教,以之为基础扩散到全世界,而且罗马城多次易主,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皇却威望依旧。这一切主要从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说起。 1.初登大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 2.再起波澜——朱利安恢复古罗马多神教,破坏基督教 3.大局已定——冷河战役和迪奥多西大帝君士坦丁上台前的罗马帝国,处于戴克里先分割成的“四帝共治”时代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生地——英格兰的约克城罗马劲敌——萨珊波斯骑兵早期的基督教大教堂395年的罗马帝国,迪奥多西大帝花了巨大代价统一后,却又自己把他分裂
转贴:【图片】盘点简介太原市辖区的古建筑(不含近代,仿古,当代重... 古建筑,古代文化,国家重点保护古建简介 【图片】盘点简介太原市辖区的古建筑(不含近代,仿古,当代重建)_古建筑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7187510041?pid=137415807914&cid=0&red_tag=2210711880
【210122讨论】唱嘉绒语,西夏语绝对经典 学术上已经破解西夏文是嘉绒语的一支 很可能被重新定义属于汉藏语系羌缅语族嘉绒语支 阿兰既然是嘉绒人的歌手,应该能够用嘉绒语唱歌吧,绝对会有反响。嘉绒语和国际顶级学者构建的早期汉藏语模型最接近,已经成了学术界热门研究语言,活化石语言,和大熊猫差不多,被用来作为上古时期汉语,藏语的参照物。如果能够用嘉绒语唱歌,不仅很有家乡特色,而且很有学术研究价值,会成为几百年的科学材料。西夏语和嘉绒语关系也很近。
西夏和嘉绒人的关系 2019~2020年,经过百余年的破解和研究,新的国际论文基本可以知道西夏语和嘉绒语组关系很亲近。 西夏党项羌和嘉绒人的关系可能是类似于金代女真和明代女真的关系 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东进青海四川 不愿意被征服的西羌跑去西北,就是党项羌 留在原地接受松赞干布统治的,就是嘉绒人等羌文化族群了
盘点简介太原市辖区的古建筑(不含近代,仿古,当代重建) 1.晋祠 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祠堂建筑周柏,北大C14测定2700年,有些历史地图和晋南学者的晋国早期不包括太原的说法需要重新审视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记载当时已经有殿,有梁 唐朝 唐太宗行书碑文 《晋祠之铭并序》贞观年间,记载了晋国霸业,隋末大乱,唐的兴起,李世民的政治理想,共1000多字,是《兰亭集序》之后又一大作,唐槐1300年历史 宋朝 圣母殿,鱼沼飞梁,宋仁宗~徽宗作品,主体为1102年重修,43座宋代彩塑侍女像再现宋代宫廷生活,昭济显灵圣母匾额可能是徽宗手笔金代 献殿,通风遮光设计,保存贡品 元代 重修 唐叔虞祠 明代 晋祠八大明构 成华皇帝重修碑文清代 晋祠六大清构 2.双塔永祚寺 1599年傅青竹的爷爷傅霖所建,文峰塔为儒塔,晋王朱敏敦认为规模太小,1608年投入资金,聘请万历朝宣文皇太后的师父——五台山显通寺住持,福登和尚营造。1612年更精致的宣文塔落成,这是一座佛塔。两塔高55米,和比萨斜塔彷佛,其是国内最高双塔,儒佛并举仅见,使用了孔雀蓝琉璃瓦,全用高温烧制的青砖砌成的空心佛塔,为了防止西安雁塔那样的劈裂,使用了新的设计大雄宝殿等核心建筑也同时建成,均使用砖结构,塑造无梁殿,保存有明代佛像1499年晋王朱奇源刻成《宝贤堂集古法帖》,刻印了上古到宋明100多位书法家,120部作品,包括秦汉,东晋南朝,唐宋名家,王羲之,王献之,宋文帝,梁武帝,唐高宗,宋四家,明朝四代晋王传世作品,现存明代原石93块,清初傅山补刻50块,绝无仅有的存量,是宋明法帖时代的遗存,是国家二级文物18世纪太原知府补刻了《小宝贤堂法帖》,据说收录了苏轼,黄庭坚,赵孟頫,唐伯虎,文征明,董其昌,傅山的作品,并收录了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代中堂祁隽藻的《子史萃言》 400年前的明代牡丹紫霞仙品种,是最早的寺院牡丹遗存?3.天龙山石窟 东魏时期创建,公园5世纪,高欢高阳父子营造北朝晋阳城,开始营造石窟,集中了东魏-北齐-隋唐作品,鼎盛期是唐代,技艺精湛,是塞外草原向中原内地过渡时期的北朝作品,但历经军阀混战和日本侵华,石窟损失惨重,大批佛像陈列在世界各国博物馆和私人藏品 4.龙山石窟 13世纪蒙古帝国兴起,全真道丘处机的弟子回到中原,营造道教石窟,全国仅见的道教石窟遗存?供奉三清等中国道教神的石窟,表现了元代汉人的衣冠服饰 5.窦大夫祠 始创于唐代,是为了纪念春秋晋国大夫而建,众所周知,孔子和赵氏关系不好,赵氏杀窦氏,儒家怀念,寺庙在宋金战争中被毁坏,在元代重修,保存了14世纪元代大殿,山门,鼓楼和藻井 6.多福寺 始创于唐代,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常来,唐五代时香火很盛,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成为晋王朱棡及后代常常出没的地方,保存了7座明代原构,其中包括景泰-天顺年间的大雄宝殿,最珍贵的是1458年的明代84幅烫金壁画,是佛教完全汉化后的产物,记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有些人物是用明代各阶层衣冠服饰所画成,附近还有宋代砖塔,17世纪明末思想傅山在这里写成《霜红龛集》,《崛涠红叶图》,反思宋明理学 7.土堂大佛寺 主要为明代建筑,包括少见的土佛,泥菩萨,凿土山为佛,以及明代大殿,金代铁狮子 8.崇善寺 山西少见的明代官式建筑,始创于唐代,明代洪武年间(1375~1390年)重修,是晋王朱棡为了纪念马皇后所建,清朝火灾后仅存大雄宝殿,是明代原构,寺内明代烫金佛像——千手观音,明代壁画已有600多年历史,还有钟鼓楼是明代作品,大钟是正德年间文物, 寺内文物繁盛,保存了唐僧取经后,净土宗宋明时代主要典籍,包括宋绍定四年《碛砂藏》全本,明《永乐北藏》全本,明嘉靖三十年《永乐南藏》全本,完整记述了宋明700年正统净土宗在中国的经典理论,和故天竺国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成为华北地区主要的重点寺庙 9.纯阳宫 始创于元代的道观,现为博物馆,保存了元明清道教院落特点,按照道教形制创设,主体建筑是吕祖殿,主要为明清建筑 以上全为国保建筑
2020年国际论文证明嘉绒语属于羌语支,数千年前就和藏语分道 2020年国际论文证明嘉绒语属于羌语支,数千年前就和藏语分道扬镳了,相反和羌语支的一些方言有相同之处,很快嘉绒语就会被归入羌语支了
正本清源:晋语中的曲折语是上古汉语遗存 晋语虽然不是唯一有复辅音的汉语,但是晋语(及部分中原官话)的复辅音遗留程度是非常惊人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圪头词,这里单说具有「前缀」性质的圪头词。 晋语圪头词有一大特点,就是后面不会接K系词汇,比如有「圪洞」,但是不会有「圪锅*」。晋语还有卜头词,同样特点就是后面不会接P系词汇。 也就是说,前缀属于哪系,后面就不会接那一系。这跟古藏语的「前置辅音」特点完全一模一样。也许有学者写过这个,不过我是自己发现的。 比如古藏语有 gdang、gsang,但是不会有 gkang*。 古藏语的数词:圪一、圪二、圪三、卜四、勒五、得六、得九、卜十。八、百 都是卜头词,在上古汉语里跟词根结合了,所以在汉语是P系词汇。 今日的拉萨藏语已经没有圪头词,但安多藏语还有。另外北羌语、嘉绒语也当然都还有。 所以,上古汉语只能构拟词根,其他几乎不可能模拟出来,下面这个才是上古汉语的口语:因为和今普语不一样,就把北方方言说成“土话”,“胡语”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已被严密逻辑的现代语言学推翻 作者:林怀谷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1876974%2Fanswer%2F1139434224&urlrefer=5ce67c0f0f2381ef367666c36edb3a0e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旦金立院士汉藏语系起源的论文 中文也看不懂吗?@Enithon 金立院士说,5900年这个节点,是原始汉藏语分化成现代语言(汉语)的最早时间——不是原始汉藏语出现的时间。5900年前的黄河流域。通过原始汉藏语创造出汉语的,使用汉语的,就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先民。而我们知道,龙山文化在4000多年前,太晚。Enithon把北方起源假说中的4000~6000年,当成复旦的研究成果大放厥词,是张冠李戴,连论文都看不懂。1.一直以来的北方起源假说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4000~6000年前的北方,Enithon把它当作复旦的研究成果,这是不对的 2.第三段提及,金立院士像新闻记者们介绍:经复旦研究,他们估计“原始汉藏语分化在5900年前的黄河流域”,注意这里不是“生成”,而是“分化”,原始汉藏语在5900年前分化出汉语和藏语,而不是4000~6000年前才产生原始汉藏语,Enithon论文都看不懂,新闻也不看,似是而非就开始出来找打,还讥笑李辉水平低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德国马普所和法国东亚研究院,共同发表了汉藏语系出现于7200年前的磁山文化,5900年的仰韶时期分化出汉语族的成果,复旦的李辉教授对此给予了肯定
某个公然歪曲论文,夹带私货,该图片,扣帽子的 这是原文的图片,你能否认吗? Han/Sinitic Cline 什么意思知道吗? 看看红线画在哪了? 你创造一个“仰韶属于汉藏语系不属于汉语族,龙山代表最早的汉语族”的观点不搞笑吗? 你剪裁过的图片胡乱拼接打滚,汉语族的红线都被你裁了还说个屁啊? 在图上不仅仰韶,庙子沟,石峁,齐家都是汉语族,哪个不比龙山早啊?龙山代表汉语族开始时的常染?原文我怎么就看不到?你摘出来让大家都看见?
林心如很漂亮这个人是机器人吗? RT,有一个“林心如很漂亮”,和系列小号,你只要发帖,就会跟着你说话,而且还能准确知道是第几楼第几层的几十个很无聊的问题。一开始,以为他是历史爱好者,还费力回答他的问题,可是从来也不见回答,但是一直不停的问。每次总是, 嗯,正确,佩服,朋友,请回答第几楼到第几楼的问题, 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才起兵的吗?吴三桂如果一直打过长江是不是就能统一天下了?武则天算唐朝吗? 这个人是机器人吗?也不发广告,开发他有什么价值?仅仅水经验的话,不可能一下子发出那么多的连续楼层。普通用户?不像。吧务也不管
辟谣:某人伦敦大学和复旦汉族的起源的新论文P图 (D.1) Formation of Han ChineseHan Chinese comprise around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35. Previous studiessuggest that Han Chinese is primarily formed by Yellow River Farmers (i.e.,Sino-Tibetan ancestry in this study) with additional gene flow from Southern EastAsian lineage12. However, it is still not fully known which specific ancestry mostlycontribute to the southern ancestry of Han Chinese. In ADMIXTURE plot (Fig. 1C),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Han Chinese have a similar genetic profile comprisingboth Sino-Tibetan and Kra-Dai ancestries, with an increase of Kra-Dai ancestry fromNorth to South. The earliest individuals with such a genetic profile in Yellow RiverBasin are from Longshan Culture (~4,000 BP) and the genetic profile in individualsresembling the genetic profile of Northern Han Chinese is found in Dacaozi_IA andOmnogovi_IA (previously assigned as Xiongnu individuals36) during Han Dynasty(~4,000 BP). Formal test for pairwise genetic homogeneity conducted by qpWave (Fig.4B) confirms that the genetic homogeneity between Han Dynasty individuals and anyof Neolithic Shandong individuals and Inland Yellow River individuals(Yangshao_MN and Qijia_LN) is higher than the one between the latter two,consistent with a closer position for Han Dynasty individuals than Neolithic YellowRiver individuals in PCA (Fig. 1A) and qpAdm (Fig. 3B). This indicates that theadmixture between Inland and Coastal Yellow Ri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formation of Northern Han Chinese.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Sinitic Cline andSouthern Han Chinese, admixture-f3 results (Extended Table 3B) suggest that thestrongest signal of admixture come from the pair of surrogates for Sino-Tibetanancestry (Qijia_LN) and Kra-Dai (Hlai) or Austronesian ancestry (Ami, Atayal, andKankanaey).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Sinitic Cline is primarily formed bymassive southward migration of Northern Han Chinese and subsequent admixturewith indigenous Kra-Dai speakers in Southern Chinese.—————————————————————————————————————— 以下为Enithon发明的观点,论文中没有,引用如下: 原文的ADM作图,我裁剪备注了一下。备注,ADM并非定量分析,只能定性和大体看一个比例。 汉语族最初就是由红+绿两种基础成分构成(无论楠北汉族,还是龙山时期开始的中原各个古人皆如此;而且楠北的汉族的构成大体比例都非常接近,只是北方汉族多了微量类通古斯成分,长江流域汉族多了微量类侗台和苗瑶成分)。
后晋后汉不能说是“沙陀王朝”,和辽国区别很大 叶卡捷琳娜是德国人,没有俄国血统。 叶卡捷琳娜做了俄国皇帝,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说俄国被德国殖民了,俄国灭亡了,俄国人自己也不觉得自己灭亡了。 后晋和辽国的区别很大 石敬瑭时期的宰相,冯道,赵莹,桑维翰,李崧,和凝,全都是汉人 在后晋朝廷任职的85名朝臣,汉族73,少数6,不明来源的6,辽朝的情况就不用说了 辽朝虽然带有一些汉化元素,但从行政构架看,仍以部落制为出发点,用汉地的“编户齐民”治理汉人,是一种胡汉双轨治理,辽有南北两院,部落大王,金有猛安谋克,元有千户万户,清有八旗,即统治民族仍然以部落的形式组成社会单元,统治者既是本民族的可汗,又是统治区域内汉人的帝。而且统治者的本族有超国民待遇,可以圈地打草谷,可以在不同于汉制,自己的机制内升官发财。 而无论后唐还是后晋后汉从治理体系上早已经完全没有部落制的影子,是全然的汉制,后唐、后晋的统治者也并无沙陀部落可汗的头衔,后唐、后晋时代的汉化沙陀人也没有以部落的形式组成社会组织,这跟辽朝金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单单统治阶层有异族血统说明不了问题,叶卡捷琳娜时期的俄国是被德国消灭了吗? 再说军队的情况,后晋后汉的军队以汉人为主,晚唐时期,沙陀以8000落投靠唐朝,本身人口就少,被安置在代北,后与唐朝作战被打散,李克用逃到阴山以北,黄巢起义给了他机会,唐朝焦头烂额,任命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代北,河东的大军,这大军只有少数是沙陀,而且经历许多作战,人数减少,李存勖时期接受了河北三镇和幽州全部军队,又接受了后梁朱温留下的7万大军,成分大大改变,更不用说后晋,后汉时期。要说军队中有少数的血统那么宋明也有,后晋后汉虽然比宋朝明朝严重一些,但军队多数成分肯定不是沙陀,李存勖只有一万匹战马,又怎么游牧作战?所谓沙陀王朝,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这么看,不只是中原人不这么看,辽人也认为他们是南朝汉儿 石敬瑭他固然是一个汉奸,但是也不能说因为他卖幽云,现在就把后晋后汉都卖了,这不是开历史玩笑?
后晋后汉不能说是“沙陀王朝”,和辽国区别很大 叶卡捷琳娜是德国人,没有俄国血统。 叶卡捷琳娜做了俄国皇帝,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说俄国被德国殖民了,俄国灭亡了,俄国人自己也不觉得自己灭亡了。 后晋和辽国的区别很大 石敬瑭时期的宰相,冯道,赵莹,桑维翰,李崧,和凝,全都是汉人 在后晋朝廷任职的85名朝臣,汉族73,少数6,不明来源的6,辽朝的情况就不用说了 辽朝虽然带有一些汉化元素,但从行政构架看,仍以部落制为出发点,用汉地的“编户齐民”治理汉人,是一种胡汉双轨治理,辽有南北两院,部落大王,金有猛安谋克,元有千户万户,清有八旗,即统治民族仍然以部落的形式组成社会单元,统治者既是本民族的可汗,又是统治区域内汉人的帝。而且统治者的本族有超国民待遇,可以圈地打草谷,可以在不同于汉制,自己的机制内升官发财。 而无论后唐还是后晋后汉从治理体系上早已经完全没有部落制的影子,是全然的汉制,后唐、后晋的统治者也并无沙陀部落可汗的头衔,后唐、后晋时代的汉化沙陀人也没有以部落的形式组成社会组织,这跟辽朝金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而单单统治阶层有异族血统说明不了问题,叶卡捷琳娜时期的俄国是被德国消灭了吗? 再说军队的情况,后晋后汉的军队以汉人为主,晚唐时期,沙陀以8000落投靠唐朝,本身人口就少,被安置在代北,后与唐朝作战被打散,李克用逃到阴山以北,黄巢起义给了他机会,唐朝焦头烂额,任命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代北,河东的大军,这大军只有少数是沙陀,而且经历许多作战,人数减少,李存勖时期接受了河北三镇和幽州全部军队,又接受了后梁朱温留下的7万大军,成分大大改变,更不用说后晋,后汉时期。要说军队中有少数的血统那么宋明也有,后晋后汉虽然比宋朝明朝严重一些,但军队多数成分肯定不是沙陀,李存勖只有一万匹战马,又怎么游牧作战?所谓沙陀王朝,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这么看,不只是中原人不这么看,辽人也认为他们是南朝汉儿 石敬瑭他固然是一个汉奸,但是也不能说因为他卖幽云,现在就把后晋后汉都卖了,这不是开历史玩笑?拿古人老百姓当***
连袁术手下桥蕤这种人物都有的 玩袁绍,只找到 颜良文丑审配许攸,和袁绍的几个儿子,在人才市场上找到了袁术的手下桥蕤,连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人都有,但沮授,郭图,田丰,张郃,高览,淳于琼这些人却没有找到,吕旷,吕翔这些人物也不比桥蕤差啊,想组建一个袁氏集团大战一场
世界顶级专家——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大卫-赖克的新书 你们吵来吵去,都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毫无逻辑,令人哑然失笑,科学是进步的基础
揭露一个断章取义抹黑北方血统的人,大家可以注意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梁纪九》:陈庆之之入洛也,萧赞送启求还。时吴淑媛尚在,上使以赞幼时衣寄之,信未达而庆之败。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 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翻译:陈庆之在准备入洛时,萧赞送别他,并祈求他能归来。当时,吴淑媛尚在,萧衍派使者以萧赞年幼时的衣服寄给陈庆之。信件还没有到达,而陈庆之已经兵败而回。陈庆之自北魏回国,特别重视北人。朱异感到奇怪而问陈庆之。陈庆之回答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58-59] 在这位仁兄的眼中,还真就只有上半句,北方全是夷狄了。但这位仁兄的文化还不行,要想抹黑北方,“此中谓”三个字不能保留,因为这句话翻译成了:这里(南朝)的人说,江北都是夷狄。这就不客观了,你要黑北方应该直接说,江北都是夷狄?
正视听,罗马从来也不是拜占庭! 罗马从来也不是拜占庭 一边希腊化,本土化,一边自称罗马正统,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当全世界人民没文化?! 近几百年,德国历史学家创造了“拜占庭帝国”一词,来形容东罗马帝国,区别于原本建都意大利的罗马帝国,得到了世界上的一致认可,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拜占庭学,主流的历史都知道古罗马与中世纪拜占庭严格的说不是一个国家。拜占庭帝国而不是罗马帝国,得到了全世界一致认可,说东罗马帝国已经很给面子了这说法很无知无聊 世界人民是如何看待你这所谓的罗马正统? 查士丁尼时期,为了这个目标,还进行了最后一次像样的“北伐”,然而没有得到原罗马各行省人民响应,很快就丢掉了好不容易夺回的西班牙,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其疯狂的倒行逆施,“复活”数百年前古罗马奴隶制度,把许多的刚刚过上自耕农或者隶农生活的人,又强制变回了奴隶,激起巨大反弹,拜占庭所谓的罗马正统,根本没几个人认同,你找不到一个在查士丁尼时代,响应其的西欧大将,一个也找不见 其实早在古罗马帝国后期,东部帝国(被征服的希腊等地区)和西部帝国(罗马本土)之间就有很大的分歧,就更不用说查士丁尼时代了 在伊苏里亚王朝,东帝国已经丢失大部分行省,只剩下希腊和土耳其了,古罗马迷梦醒来,开始了其自身纯化——希腊化的道路,希腊化时代,连古罗马的基本样子都没有了,说着希腊语,唱着希腊语,全是希腊人,没几个拉丁人,这还叫罗马?罗马教皇和西欧各国连最后的一点面子也不给了 易林妮女皇时代,法兰克王国的帝王查理曼大帝,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册封,成为西欧的罗马法统继承人,败仗庭帝国正在失地丧城,毫无士气,不仅不反对,居然还暗送秋波,想要和查理曼这“野蛮人”联姻,可谓是威严扫地。后来被东罗军官推翻 公平的说,法兰克只有几万人,法国的主体是罗马人,罗马高卢人,其他拉丁人,这些人都讲拉丁语,不讲希腊语,古罗马帝国也不讲希腊语,讲拉丁语。从血统文化上说,罗马人从来也不是希腊人,法语中除了蓝色等少数词语有日耳曼遗存,整体来看,法语受到拉丁语的影响大于日耳曼语,而希腊语,从来也不是古罗马官方语言,究竟是法国蛮族还是希腊蛮族? 希腊人YY古罗马正统的道路还没有结束,但是没几个人听他们的,可以说自己关起门来高潮,在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时候,更是得到了罗马教皇的封号——神圣罗马帝国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录,鄙人有幸看过,虽然很给面子,把东罗马帝国完全续在古罗马历史后面,但是却在章节标题中说得很清楚——希腊帝国保存实力,科穆宁王朝这“正统”,被看做希腊帝国,而不是罗马帝国 后面,爱德华吉本还用嘲讽的语气,讽刺了拜占庭帝国,直说巴里奥略王朝——自称“罗马帝国”——虽然名不副实,连皇罗爱德华吉本,都已经不忍直视他们的攀附,自大,傲慢,愚蠢 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拜占庭帝国,都已经盖棺论定,古代并没有一个国家叫做“拜占庭帝国”,东罗马一直自称罗马,但是谎话骗不了人,拜占庭帝国这个名字深入人心,撕开东罗的画皮,现在“拜占庭学”在各国学术界展开,希腊人就是希腊人,从来也不是拉丁人 还真是没有给山高县及其粉丝一点面子啦 全世界屁股都歪还是你们自己歪啊?
正论山西汉人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汉人祖先,以正视听 众所周知,山西是一个汉人省份,虽然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事不少,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少数服从多数,科学研究和人文文化证明了,山西汉人总体上和其他北方汉族的常染色体(血统)区别不大,性染色体也没有太特异的地方,北方汉族来自于5000年文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的融合,形成基本盘,之后历经了不少次动荡,但总体上说,分子遗传方面仍然相对接近于华夏时期的祖先,文明是延续的,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 基因公司大样本的基因分类,可以看出,北方汉族经过商周秦汉隋唐宋的大规模整合,基因已经趋于一致,另外,鲜卑的Y染色体C北支,即使在山西北部也不过百分之几中国的基因血统分类,中原地区并无大的区别,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地区中国各省父系Y染色体结构图(魔方基因公司百万大样本),从仰韶龙山时期,就广泛存在与先民的文化中的O2(旧O3),O1b(旧O2),C南,Q1a,N1b等,见证了满天星斗的文明诞生期,在今天依然广泛分布,说明中华文明不会断,但是鲜卑公认的标志基因C2b,则只有百分之几(这个数量也不小了),具体问题后面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山西汉人仍然是炎黄后代,融合了一些少数,但这些部族自身情况复杂,需要结合历史分析根据E11跑出的考古遗址对应的古今DNA位置图,北方汉族位于图上中心地带本文将列举分子生物,考古,社会发展证据来证明其观点,当然了,民族是融合的,不反对一些人喜欢草原文化,喜欢左派什么的,但是不要绑架全省作为自己的战车 本文将会列举山西和其他北方兄弟省份的情况,有心的老乡可以收藏转载,并讨论山西汉人的历史与未来,谢绝地域黑,发现就删除
也说说《水浒传》的王伦晁盖宋江三位大哥的得失 王伦,晁盖,宋江,是水浒的三维梁山大哥,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很大不同 1.王伦,晁盖,宋江全出身下层“报国无门”,因缘际会上了梁山,不管真假,均是以一个江湖“义”字大旗混社会 2.王伦,晁盖,宋江下场都一样,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但是《水浒》虽然是底层狂欢式的聚义,但内涵毕竟远远超出底层狂欢,水浒也经历了一个从生活到升华的过程 1.王伦——晁盖——宋江,能力越来越强,号召力越来越大 2.王伦——晁盖——宋江,梁山的生意越来越大 3.王伦——晁盖——宋江,梁山的路线在逐渐改变 简单说说三个时期梁山的情况,首领的得失
话说AD1257白送经验每天成千上万? 玩AD1257,一开始加入东罗军队,收复了君堡,从一介农民混成了4级重装长矛兵,然后退伍了,将军很好给了全套装备,还有一个小兵跟着,还送了一个俘虏,从此开始每天白送经验值成千上万,在家里睡觉就能快速升级,很快就是地图上经验最高的人!这是什么bug?
和诸位仁兄探讨东罗历史 陆续在网上和书上看到一些东罗后期的历史,十字军东征和末代王朝比较迷 1204年十字军东征,实际人数不过20000,其中部分十字军也没有参战,博希蒙德等人的3500名法国骑士和众多步兵随从,以及一万名威尼斯水手就足以攻克君士坦丁堡?帝国抵抗何以如此虚弱无能。而且就这点人,竟然能把希腊地区全部吃掉,以至于到1453年希腊许多地区都没收回? 巴里奥略王朝好像一直缺兵少将,1329年贝勒卡农之战,英文维基说才4000人,2000来自君士坦丁堡,近2000来自色雷斯地区,被8000奥斯曼骑兵轻易击败,安德罗尼卡三世就这点人马?后来与保加利亚一战,安德罗尼卡三世才3000多人
这个水平能达到多高? 之前在弈城申请了个15级的号,砍瓜切菜,几天就跳到10级,中间没有玩,过了一年又捡起来,跳到7级,后来又有一段时间没玩,最近又捡起来,升到6级,但是已经出现一些失误和输棋,不像8级以下那么爽的感觉了,感觉还能再往上升到几级?真实水平有多高?
男性弱势者根本没有人管 哎
史上北方十大父系——转载魔方数百万样本分析(包括李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xwnTSOtRBuIHjGljnZAp3A&urlrefer=b123bb25f3024e897aad0bf28e288296 出自23魔方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了辟谣,历史吧有一些朋友,古书可能看了一点,但是对于跨学科的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没有知识积累,造成谣言四起,以后将会转载一些文章普及一下了 看人类来源,民族成分,主要是常染和性染,比如说父系,一个测定血统,一个标记来源,辅以文化,语言,信史记载等,让我们开始描述
推背图语言全球大混血,你们乐意吗?怎么办? 谶曰 无城无府 无尔无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颂曰 一人为大世界福 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 东南西北尽和睦 金圣叹注解: 此乃太同之象,人生其际,饮和食德,当不知若何愉快也。惜乎其数已终,其或反本归原,还於混噩欤。
晋语圪头词是上古汉语遗存 晋语虽然不是唯一有复辅音的汉语,但是晋语(及部分中原官话)的复辅音遗留程度是非常惊人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圪头词,这里单说具有「前缀」性质的圪头词。 晋语圪头词有一大特点,就是后面不会接K系词汇,比如有「圪洞」,但是不会有「圪锅*」。晋语还有卜头词,同样特点就是后面不会接P系词汇。 也就是说,前缀属于哪系,后面就不会接那一系。这跟古藏语的「前置辅音」特点完全一模一样。也许有学者写过这个,不过我是自己发现的。 比如古藏语有 gdang、gsang,但是不会有 gkang*。 古藏语的数词:圪一、圪二、圪三、卜四、勒五、得六、得九、卜十。八、百 都是卜头词,在上古汉语里跟词根结合了,所以在汉语是P系词汇。 今日的拉萨藏语已经没有圪头词,但安多藏语还有。另外北羌语、嘉绒语也当然都还有。 所以,上古汉语只能构拟词根,其他几乎不可能模拟出来,下面这个才是上古汉语的真谛:作者:林怀谷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1876974%2Fanswer%2F1139434224&urlrefer=5ce67c0f0f2381ef367666c36edb3a0e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晋朝衣冠南渡的真相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教授的论点 1.西晋太康有1600万人,不包括依附于豪族的人口,其中东吴200多万人,西蜀100万人 2.永嘉之乱到南朝宋,所谓“衣冠南渡”90万人,占南方人口六分之一,其中20万人是渡到了刘宋的山东境内,去掉进入四川,汉中,湖北等地的,50万人在江苏安徽方向渡过淮河 3.北方受到破坏,有的汉人避难辽东,有的去了凉州,不下数十万,并不都去了南方 4.留在当地的仍是多数,有些依附豪强世族,北朝人口3000万,占中国绝大多数,五胡人口并不多占不到10% “衣冠南渡”者最终分布 首先,主要指向江南,江陵几个繁华地带,江苏境内接纳了26万难民,主要设立了侨州南兖州,南豫州,南豫州,南豫州人口最多,侨郡侨县最多,但西晋人口最多的冀州,司隶州等地侨郡侨县极少甚至没有进入江南 其次,大世族南渡的主要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四家,兰陵萧氏(这还是东晋崛起的,西晋时无名小卒) 留在北方的 京兆杜氏(镇南大将军杜预),清河崔氏(崔琰,崔浩),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王允,王浑),河东裴氏(裴楷),陇西李氏,范阳卢氏(卢植),赵郡李氏,泰山羊氏(太后羊祜,皇后羊献容),和南渡的比谁是多数啊? “衣冠南渡”世族的结局 经常有人说,衣冠南渡后南方超过北方之类的谣言,隋唐是胡人,黄河汉族去了江南等等,甚至学者也有谬误,那么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啊?留在中原的汉族和迁居江南的汉族,谁损失更大?有些人可能觉得中原汉被杀光了,南渡汉保存的好,那我们就看看他们经过侯景之乱和江陵之乱,隋朝北迁后还有多少?如果北方没“衣冠”了,照同样的标准,南方还有衣冠吗?不能公开双标吧? 一支被北方抛弃的残兵叛徒侯景,带领800骑兵投靠南梁,南梁招降纳叛得到了应有下场江陵之乱14万卷书被烧毁,大量士族逃往北方或者被掳走 至于隋灭陈,隋军拆毁建康,并且将士族,子女,衣冠,文武,财宝,百姓全部运回中原运送道路有几百里长 照这个标准,如果说北方没汉族,没士族衣冠了,那江南更没有了
魔方北方汉族血统分布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东北淮海陕西甘肃都是一家人,经过商周秦汉隋唐宋长期融合,血统分布很均匀,是古典中原的后裔,应该是没错了
晋出帝石重贵并不是一个愤青 契丹消灭后晋,是既定的策略,契丹本意就是自己统治全中国,不是说契丹在后晋之上收保护费这个模式,后晋的出现,只是契丹的步骤,不是契丹的最终目的,无论后晋怎么做,契丹都要消灭后晋
谈谈新观点:元朝以后国家经济文化上的极北——江南模式 本楼不涉及任何主义,任何黑粉,只是对元朝以后出现的一种中国的经济文化现象,国家中心轴的转移聊聊自己的观点,如有冒犯,请勿喷人,至于鄙人才疏学浅,所观察出的极北——江南模式,虽然学术界有许多名词,比如说经济中心东移,清军入关等,但是楼主觉得都不够确切,比如说东移,那山东,福建等地显然没有北京和长三角重要,而且仅仅是经济中心东移,也不能准确描述,他的极北成分,所以说极北——江南模式用来描述元代以后出现的北京+传统江南(江东)联合主导中国的现象更确切吧
五代十国史比南明史好看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乱到大治的年代,南明是一个被征服的时代,看南明历史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动摇,而五代十国虽然被一些人所诟病,但是也有其重要意义,会对中国文化加深理解,从唐末军阀大乱,豪杰并起,旧制度,世家贵族彻底解体,套用西方日本概念,是一个从中世纪过度到近世的状态,五代十国历史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商业和科举考试,文官制度,词曲小说都在一个短暂的压抑后,酝酿着新的崛起,不是简单的治乱循环
五代十国史比南明史好看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乱到大治的年代,南明是一个被征服的时代,看南明历史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动摇,而五代十国虽然被一些人所诟病,但是也有其重要意义,会对中国文化加深理解,从唐末军阀大乱,豪杰并起,旧制度,世家贵族彻底解体,套用西方日本概念,是一个从中世纪过度到近世的状态,五代十国历史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商业和科举考试,文官制度,词曲小说都在一个短暂的压抑后,酝酿着新的崛起,不是简单的治乱循环 1.“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不少人用这话诟病五代,但是这种最简单的武人的思维,是不是也含有一些基本的道理?天知道不为尧存,许多政客会在胜利者的冠冕上绣上各种理由,然而还不是靠这句话?五代以后汉人进入文弱时期,是不是有点想念某种武德? 2.五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抛去过激的主义,五代的英杰其实很鲜明,比如说朱温,看上去没有原则,但是他心里有老贫农,狡猾超过曹操,蔑视贵族,李存勖打仗是把好手,敢于挑战强敌,其实后唐只有战马一万匹,步兵几万人,就敢于挑战并且击败契丹,有人说这是沙陀族,其实不然,沙陀在晚唐东归唐朝只有8000帐篷,后来被唐朝镇压,李克用逃至大漠,实力大大受损,后来代北集团真正的沙陀已经很少了,领教了汉文化的威力,沙陀诚心归化,并且尊重汉人,至于杨行密,刘知远,孟知祥,郭威无不在展现着他们生存的艺术,柴荣的志气,赵大的计谋也是宋朝崛起的基石 3.五代文化并不差,南唐,后蜀文化灿烂,诗词继续发展,花间派出现,就连李存勖也能写出如梦令这样的佳作,五代绘画也不错,文化上承上启下 4.五代经济像北宋过度,商业继续缓慢发展,地区小商品经济渐渐繁荣,南方迅速开发,后周时期开封恢复活力 5.现代许多民系形成壮大于唐五代时期,比如吴语区,粤语区,晋语区等等,五代分裂割据,给各地独立发展的机会,其实和现在的几大民系很有关系
一些无知的黑子说北方晋,宋元之后无汉人,文化断层并不确切 比如说最近看到的,西晋灭亡之后北方“被胡人占领换种”,“戎狄化”,宋朝元朝时期“被杀光”“北汉没有文化”,总之是说北方出现了文化断层,出现了汉人“无人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太扯淡了 说说文化
种植小米的黄河农民创造了汉藏语系——美国科学院,复旦大学 由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以及巴黎决策数学研究所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出一项最新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揭示了汉藏语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该项目用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50种古代与现代的汉藏语,得出了汉藏语起源于7200年前,中国北部种植粟的务农先民之中的结论。
有多少老乡傻乎乎的认为明清晋商是山西的顶峰的? 听说还有这样的人
巡洋舰导弹为什么不能打小飞机 活活被一群轻型航母上的小飞机打爆了
中国我觉得没有那么多豹 中国可能没有那么多豹子,因为许多都很久以前的资料,和研究人员拍脑袋的结论,缺乏实地证据,而且数量还在急剧下降,以前有华南虎的地区现在可能连个豹都找不到,栖息地碎片化以后不能交配,即使有也渐渐灭绝了,北方也就几座大山可能有破碎化的栖息地,太行,吕梁,秦岭,六盘山,祁连山啥的可能还有一点
游戏打不开后台却有进程是怎么回事? 点击鼠标后有一个圈持续五秒钟,然后什么反应也没有,在后台查看有游戏进程运行,还占了20%多的cpu,这是怎么回事
2013年的**记本能玩最低配置吗 运行系统:Windows 7 64位 处理器:i7-3635qm 2.4GHz 内存:8GB 显卡:GT650M 1GB
同曦少一个外援,敢不敢赢一点,这么多年前八的曙光 青岛输球了,后面赶不上来,吉林后面赛程不行,25~26场是他们的极限,只有浙江和北控仍然可能场次上持平,并且小分压过山西,重演后裤衩时代小分丢前八想必不好只要能拿下同曦这场,就可以多一个身位,如果再拿下四川,就很可能27场,27场基本铁定前八了,这是重返千把最好的机会,而且也不要有压力,后面吉林主场更严重,同曦这场禁赛就禁赛,不影响主场后面的比赛,不要有任何负担
约瑟夫杨上篮脚踢赵继伟凭啥不禁赛啊? 辽宁不知道申诉吗?
客站浙江,不要减员,当心违体累积6次禁赛3场? 浙江金牛那作风大家也看见了,小人嘴脸,全是演员,而且放话要搞你,虽然打他们的脸很爽但是现在不允许这么做了,客场辽宁和同曦黑哨教训太惨痛,一折腾夺权搞得两场球都输了,假如说下一场出现减员,那么回到主场广厦打不赢,连输两场才是恶心的,输球,甚至输小分不是大问题,全身而退就不错了 另外本赛季好像技犯9次听2场,违体6次停3场,山西的严重犯规集中在两个外援身上,是个大隐患,搞个三场单外援就不好了,客站浙江本来就不在计划内,别搞得像客场战辽宁那样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