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wanui Ranwanui
关注数: 76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2,228 关注贴吧数: 99
Btr5来了! 从Btr1一直用到Btr3,从Btr5消息放出后就一直关注,可谓漫长的等待,期间几次被es100诱惑…… 昨天Btr5总算来到手上。急切开箱后,眼前一亮;把玩之后,变化了然,下面简述一二: 1,体积比Btr3大两圈,重量也略重; 2,支持单端和平衡2.5输出,输出口在顶端; 3,双面曲面玻璃,颜值很高; 4,夹具是可分离的,向左向右随意调整。透明壳,扣住四角;略突出,应该具备防摔保护能力。夹子的力道一般,因Btr5自身重量,夹在衬衫上有些下滑。 5,取消了Btr3的多色彩显示效果,替代成一块黑白显示屏。操作更直观。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彩色呼吸灯的。 6,显示屏链接后显示蓝牙数字制式和音量,长按后进入设置菜单。本体可设置的内容包括数字滤波类型、EQ、USB类型、显示亮度,说明本体功能强大。 7,赠送的皮套很柔软,但套上后没法夹在身上,估计会吃灰。 8,话筒在电源键上方; 9,接上非华为手机,可直接使用LDAC。 10,通过飞傲App无法正确识别Btr5,需待App更新。 11,飞傲App,海贝App都无法开启HWA。有些小失望。鼓捣了一下也没搞定,有时间用飞傲M11试试。听说后续官方会更新这个问题。 12,听了下3.5口,能量丰沛。低音不多但有力,中频突出偏多,高频清晰不过量,有些发闷。听感跟App、手机音频配置、煲机情况相关,当下只是一耳朵,仅供参考。总之,相比Btr3还是进步的。 作为每天通勤必备的物件,还是对Btr系列期望超多的。飞傲的颜值、做工、音质都是有保障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开箱向】飞傲M9+Btr3,一套不错的通勤HWA方案 自从HWA在公布以来,我就在寻找一套音质有保障的通勤蓝牙设备。 手头第一台支持HWA播放的设备是太子,但太子虽小,作为通勤随身播放端还是不理想。而且HiFiman的HWA播放App还是测试版,问题较多,也不够稳定。 入手飞傲Btr3之后,HWA播放端的问题解决了。佩戴、操作、颜值、功能,Btr3都满足了要求。 至于HWA发送端,由于我的手机不是huawei,而且近期没有更换手机的计划,因此靠谱的支持HWA的App是唯一的选择。FiiO Music当然是不二之选,它可以让Btr3稳定的运行在绿灯下。 当然,手机+FiiO Music还是不能安心听音乐,因为还是时不时的会出现卡顿,尤其是开启大内存应用,或者WiFi信号连接、切换时,卡顿到让你不敢相信现在是2018年…… 所以,专用的HWA播放硬件还是有必要的,它一定要稳定,而且要小巧:不能再给通勤增加额外的重量和空间了。此外,音质不能过于入门级,毕竟是被随身天花板惯坏了的耳朵,而且使用HWA多少也要跟入门级蓝牙拉开档次,音质要不如手机、消费级walkwan,还玩个毛线。所以,当听说M9产品计划时,内心就在说“就是它了”。 第一时间购入飞傲M9,第二天就躺在快递柜里了,当然,深圳离广州较近。时逢中秋假期,白天陪孩子、做家务,晚上才有空开箱M9。 包装简洁,配件简单,但主机外观做工还是能让你不在乎这些外在的。除开掉价的清水套,M9主机拿在手里,有种温和的触感,而且握持舒适。金色滚轮、高分辨率屏幕,对于上台飞傲设备还是X7的我来说,还是蛮有新鲜感的。 开机时间不能算快,进系统后的主屏就是App列表。这次是深度定制的安卓,不能自由安装App,但有FiiO Music足矣。打开HWA开关,蓝牙连接Btr3,总算得到了干净稳定的高清蓝牙声音。(*^ワ^*) 之后接上平衡Aegis8八芯线搭配的NG12定制,简单听了下M9的声底。对于新开箱的M9,这里不能作为有价值的听感,仅仅作为声音走向的参考。这套搭配下,M9的声音是比较清爽的:低频量不大,比较凝聚;人声距离适中,男声厚度一般,女声刚靓丽有加;高频明亮但不刺激,光泽丰富。总之,这声音还是较为完整的,并非X7那种清淡的声底。 对于作为通勤HWA蓝牙设备,M9+Btr3确属好搭档。当然只把M9作为通勤街机过于大材小用,其他亮点有待继续挖掘。
【开箱向】年前开个不错的东西 2016年底中了烧友的毒,订了台享声MR1,图的个接口丰富,玩法多样。这件宝贝最后成了春节前的礼物,成就了2017年第一开。 从入烧以来,便携这块儿烧到了天花板,像一般烧友一样,从烧低频、高频,一路烧到中频味道。台机、箱子这块,由于平时在家时间短,又要伺候老婆孩子,只是搞了套不算太差的体验了一下,也算是入了门。 对于随身这块,基本是日常工作生活全场景的必须品,于是要求也比较高。随身这块要能满足我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作为材器要满足个人信号处理专业养成的专业追求,另一方面作为音源要满足个人作为爱乐者的音乐欣赏的要求。 烧了几年,手头也有一堆器材了。在顶级随身器材这块,找套能平衡这两方面追求的搭配也并不容易。AK380接口不少,但周边比较封闭,而且声音略有疲软;金菊花声音硬朗,音乐适应面不算广,接口也少了点儿;金砖大法味重了点儿,偏离个人专业信仰了( ´▽` )…… MR1从发布伊始,就开始被我YY了:多样的接口意味着广泛的适配性、无线蓝牙更能拓宽日常使用场景,还能做平衡解码、还带前级、推力足够、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个我也熟悉)……还有什么MR1不能干的?剩下的唯一疑问就是声音怎样了。 朋友圈里有几个试听过MR1的老烧反馈很正面,他们的听音取向我了解,于是我的最后疑虑基本打消了。
【开箱向】年前开个不错的东西 2016年底中了烧友的毒,订了台享声MR1,图的个接口丰富,玩法多样。这件宝贝最后成了春节前的礼物,成就了2017年第一开。 从入烧以来,便携这块儿烧到了天花板,像一般烧友一样,从烧低频、高频,一路烧到中频味道。台机、箱子这块,由于平时在家时间短,又要伺候老婆孩子,只是搞了套不算太差的体验了一下,也算是入了门。 对于随身这块,基本是日常工作生活全场景的必须品,于是要求也比较高。随身这块要能满足我两方面的需要:一方面作为材器要满足个人信号处理专业养成的专业追求,另一方面作为音源要满足个人作为爱乐者的音乐欣赏的要求。 烧了几年,手头也有一堆器材了。在顶级随身器材这块,找套能平衡这两方面追求的搭配也并不容易。AK380接口不少,但周边比较封闭,而且声音略有疲软;金菊花声音硬朗,音乐适应面不算广,接口也少了点儿;金砖大法味重了点儿,偏离个人专业信仰了( ´▽` )…… MR1从发布伊始,就开始被我YY了:多样的接口意味着广泛的适配性、无线蓝牙更能拓宽日常使用场景,还能做平衡解码、还带前级、推力足够、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这个我也熟悉)……还有什么MR1不能干的?剩下的唯一疑问就是声音怎样了。朋友圈里有几个试听过MR1的老烧反馈很正面,他们的听音取向我了解,于是我的最后疑虑基本打消了。
同人本入手,心情也平复些了 《消失的谎言》同人本总算从快递叔叔那里到我手中了。个人本不愿看同人作品,不希望改变甚至破坏原作的意境,纵使悲伤也罢、无奈也罢,这都是作者的赠予,也是成长的宝贵体验。但唯独四月例外,得知这部同人本后,我竟毫不犹豫的入手了。到底是什么意犹未尽? 先看了作者的后记——对四月的漫评。作者提及四月的故事并不新颖,这点个人不得不认同。但对于这样一部虐番,我在二个多月不到的时间里反复看了三遍,陪同老婆大人又快看完了一遍,应该绝不仅仅是重温“你所驻足的独一无二的春天”这么简单。作为奔四的人,心境本不该对小儿女的情感纠葛产生如此的波澜。到底是什么在策动着我? 这里可能要回归到原作的要素——音乐,而且还是古典音乐。作为一个初级古典乐迷,我接触四月也是因为其古典题材,当时这部作品早已完结,而我也并未被剧透。当初次听到小薰演绎的克鲁采时,就已对后续的发展产生了隐隐的不安:这琴声的绽放、抗争和决绝,并不应出于14岁少女之手,她的背后会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对入门古典欣赏的人来说是一道门槛。作者、演奏者、听者,就欣赏来说密不可分:作者的创作背景是根骨,演奏者的感情投入赋予其神形,听者的人生经历则是触媒,当三者共鸣之时,音乐才会出现震撼心灵的效果。也许四月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作品:故事的情感铺陈,通过音乐来迸发;隐藏于心的话语,通过音乐来表达。“音乐本身是自由的”——音乐是能够摆脱语言外壳束缚,自由表达真实感情的东西,在其面前,谎言早已毫无意义。想到这里,似乎明白狠心的作者为什么只安排了公生和小薰唯一一次合奏了…… 真要感谢这部作品,恰到好处的角色演出,配以恰如其分的音乐,揭示了故事其外的又一重色彩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在这感情世界中沉浮之后,更能深刻理解故事角色的一颦一笑。一表一里,相得益彰。这种体验即便在精神物质双繁荣的当下,也是不可多得的。 这样,四月对于我来说,不是靠生死离别赚人眼泪的肥皂剧,也不仅仅是描写成长和爱情的青春励志剧,她带来了独一无二的音乐体验,她是能与我产生共鸣的存在。躁动与不安、温馨与苦涩、执拗与坚持、隐忍与决心、抗争与挣扎、悔恨与失落、悲伤与痛苦、牺牲与奉献、无需回报又渴望理解……这些感情没有谁没经历过吧?即使不是亲身经历也总会有耳濡目染吧?在四月的故事里哪怕一点点儿也会产生共鸣吧?所以,她就这样伴随音乐住进我心里了。这应该就是我一回回体验这个唯美又悲情的故事的原因了。 古典音乐的魅力在于,同一支曲子由不同人来演绎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听众听一曲演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听同一曲演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是种会随年龄增长越发听起来有味道的音乐。相信与古典音乐结缘的四月也会如此。因此她已是我设备中的保留资源,不论动画还是OST。常听听,常看看,常回味下,那个多彩的春天里,命运交叠带来的感动,那一刻短暂,但永恒。
监听塞与HiFi塞的对话—FLC8定制vK3K 福徕斯FLC8定制内测版己入手半个多月,且适逢春节假期,因此本人有足够的时间拿她与手边的几条塞子进行AB。AB是积累听音经验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听自己喜爱的乐曲的不同演绎也是一大乐事(比听粉红噪声享受太多了^_^),因此有了这篇AB测评,而且后面可能陆续还有其他测评出炉。 FLC8定制内测版本,与正式版本在调音上没有不同,区别主要在外观改进、配件和包装上,因此本文中的听感对想入手FLC8定制的烧友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人前一篇对比听感是针对FLC8非定制版和定制版的,定制版8仅使用几小时。进行本次AB测试时,定制版8己煲机150小时以上,基本煲开,因此听感描述更加可靠。 由于个人听音水平有限、音乐胃口有偏食,本文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依然根据个人实际感受来写,有多少写多少,没有的不多说,有的不少说,不胡说不乱说。 下面进入正题。依然以“尽量客观”为借口,掩盖本人工科出身,辞藻贫乏的不足。 AB测试对象:FLC8定制内测版:私模,原配线(6N单晶铜编织),全频可调,白管+灰塞+红塞,150小时以上;K3003:国行国产,配铁三角黑色球形单节硅胶套(低频质量好于原套,且配戴舒适),600小时以上。 AB测试前端:QA360(1.4.05,wav),飞傲E12diy(BUF634+MUSES02)低增益,飞傲HS2切换器。 测试专辑:惠威试音碟1,Crossover Cello(刘汉盛No1),赵鹏-低音共鸣-童年,卡拉扬-莫扎特安魂曲-1986,黄江琴-一气呵成。 整个测试过程约2小时,得到的各要点如下: 低频:硅胶单节套下,K3K的低频量感足够,弹性十足;鼓的形体非常清晰,泛音丰富,给人的感觉就有一面鼓在前面震动,而且鼓面是强韧的皮,绝非铁皮或者木头。相比K3K,定制8的低频,下潜更深一点,量更大一些,但弹性不及,速度慢一点儿;定制8下得不到一面鼓的形体,而得到的是一个硕大鼓面,结像大而略近;泛音不比K3K少,更有气势。 中频:K3K的中频很冷静,放在稍远一点儿的距离,有条不紊的剖析。在K3K的手术下,中频尽显薄、冷、细;定制8的中频明显润滑温润,无明显颗粒,有厚度且形体丰满些。大提琴在定制8上具有松香味;K3K弦乐虽然直白,但并不令人生厌(特有的毒?)。 高频:K3K高频明显比定制8亮,钹镲等当仁不让的展现着她们的风采,闪耀着金属光泽,百听不厌。定制8的高频暗,但有着K3K不具备的距离感。由于暗,定制8的高频解析感觉上略有不足。某些歌曲中,K3K的齿音抓耳。 三频衔接:这个我不会听-_-|| 声场和分离度:K3K的横向声场大于8定制,纵向声场小于8定制;K3K的声场中,各乐器在前方稍远处一字排开,稍有弧度,各乐器结像小,位置稳定,横向分离度尚佳;8定制的声场成弧型,包围感优于K3K,各乐器结像大,位置稳定,纵向具有良好层次感。 通透:K3K优于定制8;但定制8氛围更优。 解析:K3K好于定制8(不知K3K是否得益于明亮和通透,定制8的高频细节不少,但暗的不抓耳)。 动态:K3K没有爆棚,定制8稍好。 瞬态:基本一致。 结像及形体:K3K整体形体感纤细,定制8则丰满一些。人声来说,定制8稍近,更有感情。低频结像K3K优于定制8。 AB测试总结一下: K3003与FLC8定制版是素质相近,风格迥异的塞子。K3K是标准的监听风,旨在正确还原音源发出的声音;其冷静,清晰,亮丽的风格,让监听和分析游刃有余;在这种风格下,依然能让音乐保留乐感,不至索然无味、支离破碎,反而形成特殊的风味,应属调音功力。 FLC8定制版则是Hifi风格,旨在正确还原听到的声音;其温润的音色和适中的厚度,便于突显音乐本身的魅力,而非突显细节,这更有利于表达音乐本身的感情,久听靡笃。 就个人而言,K3K听人声、摇滚是不对味的,听弦乐、鼓乐均有独到之处,大编制别有洞天。 定制8听现场、人声、摇滚均给力,弦乐有韵味,鼓乐、大编制更有气势。两者无法取代彼此。举个例子,个人比较熟悉二胡,如果需要听别人怎样拉琴,K3K是首选,因为其将琴弦琴弓尽展眼前,运弓快慢、力道,按弦指法都能呈现;如果是欣赏二胡,则定制8更胜任,温润的声音更能让奏者的感情随悠扬的琴声娓娓道来,擦弦音仅成点缀。 当然,有时我在想:K3K再润些就好了;定制8再亮些就好了(所以退烧不了……)。 测评到此结束。最后感谢老家各位兄弟给我的动力,以及各位看官的耐心。 —————— 补充测试:以上测试中,定制8出现低频表现不及K3K的问题。经过烧友提醒,将超低频调音塞从红色更换为灰色,可获得良好的低频弹性。因此替换后又与K3K AB了低频,结果如下: 灰钉下的定制8,低频弹性优于红钉,低频量感减少,鼓的结像清晰,不再是硕大的鼓面。相比K3K,低频弹性相当,量大一些,下潜略深;鼓的结像大一圈,解析相当;速度略慢,低频更宽松。
监听塞与HiFi塞的对话——定制FLC8 AB K3003 福徕斯FLC8定制内测版己入手半个多月,且适逢春节假期,因此本人有足够的时间拿她与手边的几条塞子进行AB。AB是积累听音经验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听自己喜爱的乐曲的不同演绎也是一大乐事(比听粉红噪声享受太多了^_^),因此有了这篇AB测评,而且后面可能陆续还有其他测评出炉。 FLC8定制内测版本,与正式版本在调音上没有不同,区别主要在外观改进、配件和包装上,因此本文中的听感对想入手FLC8定制的烧友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人前一篇对比听感是针对FLC8非定制版和定制版的,定制版8仅使用几小时。进行本次AB测试时,定制版8己煲机150小时以上,基本煲开,因此听感描述更加可靠。 由于个人听音水平有限、音乐胃口有偏食,本文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依然根据个人实际感受来写,有多少写多少,没有的不多说,有的不少说,不胡说不乱说。 下面进入正题。依然以“尽量客观”为借口,掩盖本人工科出身,辞藻贫乏的不足。 AB测试对象:FLC8定制内测版:私模,原配线,全频可调,白管+灰塞+红塞,150小时以上;K3003:国行国产,配铁三角黑色球形单节硅胶套(低频质量好于原套,且配戴舒适),600小时以上。 AB测试前端:QA360(1.4.05,wav),飞傲E12diy(BUF634+MUSES02)低增益,飞傲HS2切换器。 测试专辑:惠威试音碟1,Crossover Cello(刘汉盛No1),赵鹏-低音共鸣-童年,卡拉扬-莫扎特安魂曲-1986。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