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字子美
有客有客字子美
关注数: 11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6,074
关注贴吧数: 5
扬州的城建是低容积率。 就像楼盘的品质与容积率成反比一样。城市舒适度也不跟“容积率”成正比。城市的好坏看配套、资源与环境。跟有没有密集的楼群没有直接关系。人家香港寸土寸金,有摩天楼是符合经济理性的。你个人口净流出的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在市中心竖个高楼,这是出于急于证明“俺不穷”的自卑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扬州人口流出全江北最微弱,去掉一个县立刻变正数。房价坚挺。用脚投票说明一切。
新安江毫无压力 传说中的徽语跟北吴没什么区别。。
明天去霸都,乃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会被吸吗。
泰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IzMTE3ODU5MQ%3D%3D%26mid%3D402100818%26idx%3D1%26sn%3Db25cb2edd47174472eab42841eea9855%26scene%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6418af11090046b5d6912029bca06686
这个应该搜不到唱词,旁友们能听懂几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934ha9cZtnM%2F&urlrefer=c6e413718e67f741a9e2b9ac1864ed63
很苏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youku.com%2Fvideo%2Fid_XODk1NzM2NzY0.html%3Fx&urlrefer=3d156f63fc84bca165d67311153e12e7
请你们不要动不动说古代的扬州怎么样,现代的扬州怎么样。 古代(近古)的扬州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现代的扬州也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差。而且两者之间并没有突然、本质的变化。明清的扬州和现在的扬州是有直接的文明血脉传承关系的。高潮和低潮间是正常的脉冲状起伏。而现在的扬州不是什么衰老没落城市,东北山西那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衰竭城市才是。扬州是个正常的、靠工业吃饭的、中等规模的、不够发达但活力足够甩中国七成以上地级市的三线良城市(常州绍兴三线优,我们三线良)。作为普通市民我希望它以北方那种虚假繁荣的土鳖大城市为戒,做好长三角的配角,融入江南。跟旁边的镇江泰州争上风没意思,在区域整体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谁比谁数据稍微高一点有什么要紧。
[地命海心]呼吁通泰扬联盟。 呼吁通泰扬组建“北沿江脱拨入吴同盟”。承认南通优势领导地位,主张扬泰地位平等,搁置文化从属问题争议,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做好宁镇扬、常锡泰、苏沪通三块招牌,分头抱紧江南城市的大腿。推广上海话为长三角通语、十六城之间的交流媒介语言。以里下河和淮安盐城为一、二级缓冲,和北纬三十四度以北的heinzheingein一刀两断。
992QQ44K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zC9aXMGui1Y%2F%3Ftpa%3DdW5pb25faWQ9MTAzMDkzXzEwMDAwMl8wMV8wMQ&urlrefer=ad34cb964adf1f8d506ee7afac2d57f6
心理素质zhein好。 服。
要去hein省了。
看到第几秒,能识别出这是何处的苏北话口音,以及理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v_19rrl36hho.html%3Fsrc%3Dfrbdaldjunest&urlrefer=2a4c45c792a6d3f302ddcf793bae913e
蒋庄是良渚。 喜大普奔。
我觉得自己作孽好大。 我会告诉你有个叫《江苏十三城》的贴子是我十来年前写的么。。到现在还特么没绝经啊。中二后浪拍前浪啊。
我其实对徐州没有意见。 徐州在北方不沿海城市中已经相当可以了,比邯郸这类某些省份的主打城市强。农村差吧,也在缓慢地逐渐变好。城市建设比过去好很多,彭城广场以北在过去只能用不适合人类居住来形容,现在看看也能住人了。云龙湖一带打造得不错。还有你们经常说的“潜力”,徐州还是有前途的。徐州身上的毛病也是华北城市的通病,并不至于比〔淮海经济区〕其他member更严重。问题是我不接受你们拿徐州和扬州放一起。徐州反正是个彻头彻尾的北方城市,挨也挨不到江浙的边,再粉底+高光+美图也不能假装自己是个江南美人,所以你们做好北方交通枢纽+重工业城市好了。跟长江流域组团既很难得到对方认可,也没有实际价值。你们自己扛起一面大旗真真是最好了。扬州则处在模棱两可的位置上,所以排北亲南简直是个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虽然我个人没有说话权,但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忍不住时时地命海心一下,希望扬州以同文同种的镇江为切入口,哪怕让渡一些即时利益,哪怕低声下气,也要融合到江南板块中去。所以特别反感被和徐州相提并论为〔苏北〕。和苏北比较来比较去,这个第一那个第二,有什么意义。扬州在经过认证的长三角核心圈,和苏鲁豫皖的草头王徐州完全不属于一个阵营。没有比较的必要。你们强就你们强好了。
我这首绝句写得自我感觉良好。 拿出来秀一下。
我不笼统歧视安徽人。 省界是人为划分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说明不了问题。我看不出天长和高邮有什么区别,郎溪和高淳有什么区别。也把马鞍山当南京郊区。并且不反对南京江北新区带动滁州的来安全椒天长,前提是请南京也要带上仪征玩,不要脸朝着安徽,下盘对着扬镇(目前看起来是这样的)。(目测下面会有人说我是白完)。但我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省说话带〔俺〕的那部分。珠江路一号出口的地砖上被刻上了好几行〔安〔微〕亳州〕,你们可以自己去看。这个地方是南京的脸面,安〔微〕亳州是来宣示主权的吗。大行宫一带瘫在马路上装凄惨告地状的,不是〔来自安徽宿州〕就是〔来自安徽淮南〕。十个里面有八个是安徽开头,剩下一个河南,一个随机。中央门做流浪救助的开口一问,就是个〔安回辅央人〕,有手有脚,老老实实找个活干会死。当然了说一句永远不会错的话,〔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但这些安徽人的所作所为无时不刻不在强化着这种刻板印象,导致我碰到一个外观正常的〔安回辅央〕人也会印象分打个折扣,我真不是故意的。
这个圈圈里的【江苏人】属于捞翔的范畴。当中有两个地方,一个叫沭阳,一个叫邳州,属于捞翔中的战斗机,不管做多极品的事情,都不让人感到意外。个人不愿意跟他们在同一个省。
轴心
东关街和文昌阁的老照片。 是不是露青砖就是北方,刷白了就是江南?你们看到的东关街是不是从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刷白过?是不是江南所有房子一律刷白,从来不露青砖?
以前吧里有个贴子 把淮官,北官,吴语三者间同与不同的词汇列成表格,有百分比的。那个资料是什么出处 ?
我们对跟“淮海经济区”通婚有心理障碍。 既然又谈到这个话题了,我忍不住又要插一句嘴。不管苏南人愿不愿意跟我们通婚,我们都是以跟苏南通婚为荣的,有苏浙亲戚的人家就是自我感觉良好(比如区区),跟“淮海经济区”人婚嫁,一家人都要跳起来反对的,这是一条不成文家训。要嫁苏北也可以,做好寻死觅活指天誓日闹一场的思想准备。
有没有历史文化是有客观标准的。 论地方文化积淀的厚薄,不能光靠“枚举法”,而应该用“统计法”。这套工具书叫《江苏艺文志》,是江苏从古至今所有有名目可循的著述的总目(不问存佚,以当代行政区划为准)。虽然不见得很精准,但十有八九都记录在案了。照片中上一本是徐州卷和连云港卷的合订,下两本是扬州卷的上下册,有多大差距一目了然。这还是在姓刘的子子孙孙如刘义庆刘勰这类八辈子不在徐州的人全部算进徐州的前提下。光论近世,差别就更明显了。徐州连云港还不算最差,北方更差的地方一大片一大片文化荒漠,什么都没有。我真不认为“苏北八市”的提法有什么合理性,我们和徐州根本不是半斤八两,徐州一塌刮子加起来连我们一个县都不如。
扬州的发展与否和见得多了的那位没有太大关系。 对出了这位,不以为荣,不以为耻。扬州的【人均gdp 】从有记录以来一直是江北第一,从未被超越。那段时间扬州城建有过跃进,是不是和他有关系也很难说。即使他对扬州有关照,也是很有限的。按照你们的逻辑广安湘潭应该是国际化大都市。
你们对“黑”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你们做了一道菜,我在里面偷偷下把盐,导致别人对你们厨艺的负面评价,这个叫“黑”。如果你们没有做某道菜,我自己做了一道难吃的菜,谎称是你们做的,以期收到损害你们声誉的效果,这个叫黑。如果我明明是一个人,但用不同面具发声,用个人意见伪装集体意见以混淆视听,导致社会对你们的不公正评价,这个叫黑。但是,如果你们做了一道菜,我个人认为非常难吃,我仅代表个人把一负面评价四处宣扬,这就不叫“黑”,这叫【口碑】。你们如果觉得不服气,可以正面宣传,让大家听你的意见,不听我的意见,但你不能把我的嘴封起来。我不是腥闻发炎人,我不保证时时刻刻都正确,但我只要没造谣诽谤,没侮辱你的人格,我就没有越过言论自由的边界。
这个吧里的人真是苦大仇深。 而且姿势水平真低,吵相骂都不会吵。
即使拿三把刀,也无法阻止扬州人优越。 《苏北人在上海》中写道:他们的优越感有时走到极端,以致坚持扬州根本不是苏北的一部分。例如,在解释为什么澡堂老板只雇扬州人时,一位本身就是扬州来的修脚工说;“那是因为我们扬州人知道怎么好好说话;我们扬州人相当文明。对于服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要好好说话,否则顾客就不会来。”扬州理发师周殿元追述道:“1949年以前,我们到太原坊去听扬剧,听众全是扬州人,特别是理发师,我们从不去听淮剧!”扬州餐馆的一位厨师坚持说:“我们的习惯完全不同于盐城人的习惯。我们的语言不同,我们吃的也不同。盐城人吃薯类。我们吃大米。我们不认为盐城人是我们的同乡。(愚按:这些话看起来可能有些可笑,但不能否认这就是民间的真实。这本书是从英语转译的,所以声口不太准确,“薯类”应该指山芋,过去农作物的分布和现在不同,很多现在吃米的地方,过去是靠杂粮生活的。)
我并没有造谣、诽谤,诋毁徐州。 我只是表达了对徐州及北苏北的不认同和不欣赏,以及对“苏北八市团结”这种说法的极度反感,这并不超出言论自由的界限。我说邳州帮沭阳帮在江南丢人现眼,陇海线的红瓦房坍一省的台也是客观事实,你们自家官方文章也承认的。就像你们说扬州人三把刀,也是客观事实,有什么好不承认的。我又没有变着马甲技术黑,没有捏造事实,没有侮辱你们徐州人的人格,只是表达了一些不愿意跟你们“团结”的真实想法。你们一口一个狗,一口一个蛮,一口一个来信砍,我还没有说你们地域攻击呢。
我这么【地域】,可能因为我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看到地图上的苏州和嘉兴被省界割开,就深深地感到世界的不完美,虽然跟我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在外地碰到【把很说成hein】的人跟我攀捞翔,我就有一种没换内衣的不适感,会难过好久。做处女座真痛苦。
仅代表个人的地域好感度排名。以十九世纪初行政区划为准(记错不 一类:苏州,松江,太仓,常州,嘉兴,湖州,杭州。二类:江宁,镇江,扬州,绍兴,宁波,严州,徽州,宣城。三类:台州,温州,金华,衢州,处州,太平,安庆,池州,广德,南通。四类:淮安,海州,庐州,滁州,和州,六安,南昌,九江,饶州,广信。五类:湖广,江西未点名地区,福建,广东,四川。六类:直隶,广西,山西,陕西,甘肃。七类:满洲,猛鼓,辛姜,息臧。八类:山东,河南,徐州,凤阳,颖州,泗州。凡例:1近大远小。2可能有记错,欢迎纠正。3不【客观】不【正确】,纯个人情绪。
那些说江苏内斗不团结的人。 想象一下,你本来一家人过得好好的,雍熙揖睦。突然被外力拆散,被迫和几个性情迥异的邻居排列组合,组成一个新家。你对这个新家认同得起来吗?有什么义务和这些所谓的家人团结?我们民风良善荏弱,只好咽了这口气,要换了别的民风强悍的省份,早就民系械斗了。
江苏高校里山东人太多了。 几个大学城遍地山东人,在我们的地盘上,嘲笑我们把棉毛裤叫棉毛裤,把蕃茄叫蕃茄,吃包子放糖,吃苹果削皮。嘲笑我们睡觉洗屁股,嘲笑我们喝酒没有他们那十八种花样。我们南方人永远不正确,大山东永远正确。请永远正确的山东人不要到我们二流省份来。
你曹介意跟【礼仪之邦】的人做亲眷吗? 要给活人磕头,喝酒喝出八种花样,一大家子【hein】来【gein】去,这种生活你曹的最好成绩是忍受几天?
【瓷砖彩瓦顶个球】属于农村自建房中的杀马特。 粉墙黛瓦两三层是与长三角自然环境最协调,因而最美观最宜居的建筑造型。农村自建房弄得花里胡哨是从浙闽粤传来的妖风。人家西人金发是好看,你个农转非也弄个黄头发洗剪吹,以为自己很国际,其实只会显得更土。
你们不觉得江苏中、南乡间流行的粉墙黛瓦两层楼很宜居很美观吗? 华南自建房属于建筑中的洗剪吹杀马特,审美不成熟的产物。
我最讨厌两种人,地域歧视的人和把【很】说成【hein】的人。 水
吴淮徽果然一家亲。 建德话不好意思又听懂了。但说话人不是城里的,我不知道她说的是吴是徽。【马东西】,【去】念ki。
吴王夫差是扬州棺方认证的市爹。 扬州虽居于苏州和徐州之间,但在地缘文化上到两端不是等距关系。1、江淮官话和吴语有连带关系。2、北沿江和江南的风俗文化差异小于语言差异。扬州和苏西南接近一致,和苏东南保守估计七同三异。3,作为长三角【小笼文明】的一部分,头脑不好才要跟胡辣汤搅在一起。
外省人能分请“吃小笼的苏北”和“喝胡辣汤的苏北”吗? 你们在听到“苏北”这个词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什么形象,偏前一个还是后一个。
[南苏北]应该把[长三角认同]放在[省籍认同]之上。 南通不要拉着常州比经济,目前江苏发展程度前五仍然是长江以南的五个地方。扬州不要拉着苏州比历史,扬州比苏州强还是唐朝的事情,宋元明清的形势一直居下风,近现当代更不是一个吨位。不要骂浙江人山越,现实生活中,一个“浙江人”和一个北邻[发达大省]来的人哪个给人的感观好不言而喻。北沿江应该往对岸看,往杭州湾两岸看,而不要“省本位”,更不必有“苏北一家亲”的想法,吃小笼的和喝啥汤的一家亲有意思吗,陇海线一辈子能走几趟?
墙裂要求你们在提到苏北的时候区分南苏北、中苏北、北苏北 民间观念中的苏南苏北按长江分,中国的南北方大致按淮河分,民间自我认同中的南北方按方言有无入声分,经济意义上的长三角和非长按通扬运河分(实际中,因为行政区化的连带关系,通扬泰北部也核算进去了)。江苏长江北部跨了四个纬度,从东南启东一只角,到西北丰县一只角有极大差异。粗略分,通扬泰南苏北,淮盐中苏北,徐宿连北苏北。请你们在说苏南怎么样,苏北怎么样的时候,请区分南苏北和北苏北。剃头切墩修脚是我们自家土产,我们不赖,值得担心的是技艺传承危机,淮扬菜式微的问题。近代出妓女的里下河(扬州妓女可以申请非遗了,因为已绝种)是我们亲戚,我们就认领了。盐城淮安比我们彪悍,但好歹和我们口音接近,我们无以自明,也认个一家亲(不代表通泰人)。但主打职业乞丐的邳州帮,在苏南欺行霸市沭阳帮,历史上出土匪的睢宁和宿迁和我们一点也不熟,你们在称赞苏北战斗力的不要算上我们。传统上对扬州的负面评价是轻扬、轻浮,但和彪悍扯不上关系。请不要用豪爽来夸我们。我们不流行红瓦房黄泥地style ,不啃煎饼,不说类似山东的方言。请苏北大城市和我们江北撇清关系,不要被我们江北人拖累了,影响你们的高大形象。
如果苏北五市人看不惯通泰扬称苏中 我们也不介意。我们承认上海人说的刚波主要指我们加上淮安盐城,徐宿连对老上海来说已属异次元。我们是滴滴刮刮的苏北。但苏北[那么长],你们不能否认北沿江和陇海线的客观差异。当你们使用[苏北]这个词的时候请厘请苏北这个概念,是北三市,北五市,还是北八市。你们说“苏北是穷逼”的时候可以带上我们,因为穷富是个相对概念,我们总不能撒泼打滚说自己不穷。但你们说苏北人吃烙馍,苏北过年吃饺子,苏北人说话像山东,苏北民风豪(biao)爽(han),的时候请不要带上我们,因为客观事实摆在那里。你们不肯叫我们苏中的话,可以叫我们南苏北。盐城淮安可以叫中苏北,徐连叫北苏北。既可以互相区别,也可以让北五市人心理平衡。
苏浙粤的民居 江苏粉墙黛瓦两三层,浙江彩色尖屋顶加个亮球,广东立方体厂房风四五层。给人一种广东很发达,浙江很洋气的错觉。其实造价不一定后比前高。反映的是规划思路和审美心理的差异。苏南审美心态更成熟一点。江苏农村最喜欢用彩色尖屋顶的是南通,却不是江苏的最发达地区。江苏淮北的农村是难看,有红瓦房;广东韶关一带和闽北其实更差。浙江在这点相对好,浙西南农村不如前几个破败。
泰如话是滴滴刮刮的辣块妈妈。 这个跟互通程度无关(当然了,互通程度高得要死),与地域认同更无关。泰州话从现代方言学科诞生之日起就是算在江淮官话里的。泰州尽可以在情感上不认扬州,没有人强求。但说你俫那一口[森泥嘎去不得命]的它州苏北话不是苏北话,就是典型的白马非马的理论。真不是苏北话,瓜子哥丢人现眼不要算在苏北头上。至于说谁要抱你俫大腿,是得癔症了吗,先望望你俫有多粗的腿值得抱的。
净流出今日回扬村,油漆桶编织袋已备好 乃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给厨娘cn点赞。 厨娘虽然山寨外婆家的痕迹很明显,但毕竟是明确打出淮扬菜招牌的餐饮品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没有哪个菜系是天生不可发展的,关键要营销,走精品化,中西合璧路线,开发新品,而不能呆板追求原生态。像山西属于吃得最糙的省份了,而晋家门品相就不犯嫌。淮扬菜沦落成现在这样,靠扬州淮安这种钢波政府烧钱办美食节,回天无望。还是要指望南京资本伸个大腿。现在大牌档和厨娘成功了,还缺少像真功夫这样的快餐品牌。目前支持湖州出的老娘舅,等待淮扬菜出个这样的连锁。强烈抗议江南公社,不但窃我名号,还以丑为美,东西跳梁。坚决抵制大娘水饺,江南人北仔心的典型。还有东北炖油泼面热干面周黑鸭这些异类,不想看它曹在我吴越的土地上得寸进迟。
对于正常市民来说基建和配套最重要 据说非珠比苏南好。去年我去了一趟潮州,走三条马路没找到一家长三角遍地都是的全家、苏果这样的便利店,市中心全是村头小卖部一样的士多店。小饭店没有价目表,听到普通话就翻着倍收钱。路面上垃圾滔滔滚滚,垃圾箱全部横在地上。市容市貌不能看,商业配套什么都没有。再加上初夏那个炎蒸天气。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我不知道这里的民富到哪去了。我们小苏八,休闲有七家星巴克,看电影有imax,买衣服有优衣库,潮州哪个地方有什么?论精神生活,我们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体育场,哪个不甩潮州八条街。江苏十三个城市有长成潮州那副样子的么。生活在非珠城市除了连抢带骗地捞钱和吃赌嫖还能干什么,有什么生活品质可言。农村人建个四五层的立方体体现民富?你们是头住一个房间脚住一个房间吗?江苏粉墙黛瓦两层楼不好吗?至于珠三,广深没话说,珠海江门很好吗,珠海划了四个区能填满一个区吗?
尚家是尚可喜之后吗? 程砚秋的高高祖是个什么人物?梅巧玲的祖父是县令吗?有哪些线索?
陈国瑞遇到黄开榜是在哪一年? 当时他几岁?
太平天国时有“吴占鳌”这个人吗? 还是小说家言?
庄延龄记的扬州音在哪部书上?怎么查? 清代扬州音的材料还有哪些?扬州果摄字入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受北仔话影响的结果,还是和北仔话同步发展的?
江苏统计局是吹牛不打草稿吗。 看统计数据,十三市除苏锡排名略降外,全部五六七八位地往上猛升,这种状态已经【保持几年】了。扬州的人均更是令人震惊地超过了厦门,与此同时,常住人口又往下掉了。这种现象用经济学怎么解释?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
64港版三笑乃们都看过吧?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1NTExODM2.html&urlrefer=e2d47124a61938409d002ee125559469肉丝十八铲(拔根芦柴花)+太阳西边升(泗州调)
听感派所说的“软”和“硬”指的是什么?“大舌头”和“鼻音重” 麻瓜在形容一种语言时最喜欢使用这四个词,那么问题来了,哪些音素会给人带来这些感受?语音有没有严式音标都不能表示的“味外之味”?
最近正好在翻太平天国史料,翻到[地域贴]就抄给大家分享分享。 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一日:通州口音类扬州,而沿江港口相距止一二十里,其音与崇明相同。盖港口皆食江水,去江数里,处处有坝,城内人食坝内河水也。
我个人的情感认同次序。不代表其他扬州人。 第一层:江都区,仙女庙本来就是我们江都县的传统大镇。虽然我不赞成这个地方叫江都,变乱名实。第二层:仪征,高邮,宝应。扬八属中的洪巢片区,现在仍隶属本府。但我赞成高邮领几个邻县在行政上独立出去。第三层:镇江,地理位置,语言文化和扬州最近的城市,扬剧和扬州评话的重镇。第四层:南京,周边的经济文化中心,大腿抱牢。第五层:泰州,兴化,东台,老扬八属,虽然语言微殊,但交流通畅,文化风俗同多异少。第六层:南通,泰兴,海如,较早脱离本府的属县,通泰扬是一个经济阵营,要共同做好这个招牌。第七层:淮安,盐城,同一个族群,文化共同体。第八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文化优越区,且有经济文化上的连带关系。抱大腿的主要方向。第九层:海州,泗沭,滁州,合肥,安庆,池州,马鞍山,芜湖,铜陵,六安,自身广义的文化共同体。第十层,台州,温州,金华,衢州,丽水,宣城,徽州,大腿的亲戚,广广广义的文化共同体。end。其他中国人就不必分了。
坚决主张扬州和镇江一家亲。 邗国应予以宜国最惠国待遇,推进长江两岸同质化,在条件成熟后实现全面融合。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个不合律的句子。 这首诗显然是近体,且不是拗,有特殊说法吗?
十几年前扬州拼命往西开发似乎不明智。 如果当时集中力量往东建,现在广陵和江都之间的地块早已建设成熟。如果主要力量投放到南边,优先考虑向滨江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现在扬州四面摊大饼,挖了西边挖东边,战线拉得太长,无法聚气。普通人置业不知道往东买还是往西买。往西买,觉得东边似乎更有前景。往东买,觉得还赶不上西边的样子。
没有哪个扬州人会真心看不上镇江。 在一般老广陵看来,镇江总归是比自己好的地方,攀亲还来不及呢。十年前镇江城市面貌不佳,扬州在大拓大建,扬州市民跑到对过一看,妈妈滴还不如我们呢。这个心态就和现在的淮安人一样。。但真实水平哪边好,自己心里有数。现在镇江的城市面貌和商业配套好起来了,扬州就更没有看不上对方的意思。两边语言相通,风俗差别也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反正我自己是认对江一家亲的,对江认不认我们不强求。假如南京还是首都,镇江还是省会,拓展之中把扬州吞掉简直是早晚的。初唐江都郡就是一个跨江行政区,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