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居士🌱
godtouchme
武功之巅,缥缈居士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84
发帖数: 3,895
关注贴吧数: 21
前四泡饱满,后四泡回甘,尾水回甘带甜 这就是溪十三,跟了三年终于弄懂。新茶有不足,转化中完善,现在感觉自己开始入门
不得不说的静静家的5号天尖 都来,一定很有争议
今年喝个核心产区的猴魁,是真的好 去年的猴魁特点是汤带粘稠感,其他的特点和千把块的绿茶差不多,今年这个就真是满足了我对猴魁的所有想象,干茶栀子花香,泡开是非常纯净稳重的兰花香(就是清香铁观音的那种香气,但是不飘,入水),回甘生津口齿留香持久就不用说了,泡三杯(每杯400ml)花香依旧,到第三泡也没有一点苦涩,鲜甜甘爽。
19年千两整起 家境贫寒,用不起大功率电灯,但是,茶还是要喝,水还是要烧的,再苦不能苦了喝茶的
某宝的妖怪推荐,惊掉下巴系列 大家有没有更奇葩的,发来乐一下
简简单单,喝泡好茶 其实是静静家的谷雨天尖,不会喝口粮,怎么更好地进阶呢,反复喝反复对比自己的味蕾就会告诉你什么是好茶,不需要别人教,特别不需要茶商过多地“教育”,我不是你的学生。
昨天撬了一个饼,特来请教 新人19年盲入的,以为是熟普,一直没注意,撬茶后茶友提醒内包装写的是生茶,而且叶底太像生茶了。查了一下官方网站,果真是放在生普里。额,无语了,是杂牌吗,不靠谱的或者出过问题的那种杂牌我就扔了不喝了。 因为普洱喝得不多,平时以白茶、安黑为主,喝着刺激性还有点,喝完有饥饿空腹感,但整体比喝过的其他普洱,柔,香,生津回甘也还不错,就是没“韵”(很久没喝,期待过高)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抹去了品牌。
早就想撬了你了 19年盲入的一饼轻发酵熟普,包装简单,一直在茶箱里跑香,整个箱子都是它的香气,今天感觉没茶喝了,就拿它开撬
拼夕多的12米以两的白毫银针,毫好吓人,滋味也很吓人,还不如炒青
安黑我就还是喜欢不上灶的 盖碗泡茶就是第一泡这慢慢的“茶皂素”泡沫,看起来蛮可耐。今天喝的这个天尖,干茶是真香,干茶茶汤叶底的各种甜香是我对黑好茶的印象标准。干茶在建盏里放了一下,盏中留香,这种干茶香特别突出的,事物总是有一长对应的很容易有一短,希望后面的表现不要是香气浮于表面。
天尖渥堆发酵是否过度,青叶品质好否,据说捏叶底是否泥烂,泥滑,像这种怎么都捏不烂,有韧性,而且散发非常舒服的青竹香的天尖是不是好天尖的指标之一?
推荐一个存茶神器 看着湿度刷刷往下掉,妥妥的安全感
好的岩茶妙不可言,但是好的安黑一样韵味悠长,一个华丽奔放一个简约内敛。
高端茶的产品逻辑之十全大补
香木海1000米天尖,50克茶样,会看叶底的来请教一下,这货如何。
吵死了,起开,打扰我喝茶看茶 最后一泡云隐,除了好茶,其他都是套路。
玩了两年多,吧主的
19年做坏的福鼎寒露寿眉,21年再喝 19年时喝起来有明显的像密封很久的绿茶陈茶的那种油味,喝完肚子很不舒服。密封存到现在,21年看叶子还是一样的样子。
这是什么茶,大家猜猜😁 你猜,你猜啊
20年建阳小白菜茶做的轻发酵红茶 号称荒野红茶,发酵很轻,50%不到的感觉,工艺没毛病,汤靓,有毫香,高于白茶新茶的甜感,甜香毫香入水,香气略属于心新白茶,适口性强,人见人爱的一款茶。
江西-绿茶-庐山云雾茶 朱老总曾写过一首《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借着庐山的地理和人文优势,云雾茶虽然名字很大众,但在江西可以首屈一指了。
今天喝一个安化上了七星灶的毛茶 既然是毛茶,那梗和黄片肯定是有的。上灶很轻,一点点烟香。
网络学茶小技能 这里所谓网络学茶其实就是通过信息平台检索有关茶叶的产品信息和品鉴方法,有机会还可以和各地茶友进行线上线下交流。 网上学茶的好处是信息检索效率高,想要了解什么搜索一下就有了,一般的平台有各大搜索引擎(百度之类)、知识分享(知乎之类)、咨询软件(今日头条)、还有就是哪里人多哪里就有知识分享(抖音快手)。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其实是信息过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沟通效率变高了,但是信息的含真量确实不断降低的,在信息的海洋中高效地甄别有用的真实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不大不小的技能了。 信息检索的核心就是关键词的使用。网络已经很智能了,你想要什么它就会给你什么,这叫精准投放,所以关键词就是网络判断你想要什么的依据了。 比如在知乎上搜索“黑茶”、“安化黑茶”、“安化黑茶 高马二溪”,虽然都有黑茶,但返回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里安化黑茶反馈中含有负面信息,当然所有内容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后面的信息甄别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我搜绿茶,百度给我绿茶表,想想也是,都是色香味形俱佳,没得喝又想,喝多了伤身,AI智能果真厉害。
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真是这样吗? 是高山重要还是云雾重要?本文讲清楚。《茶树栽培学》读书笔记 第三章茶树的适生环境 影响茶树生长形势有光照、温湿度、纬度、海拔、坡度、方位、水域、风、云、植被等诸多因子。 1、光线 蓝紫光能促进茶树的但氮代谢,对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香气成份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和直接关系。高山茶园由于云雾、温度、树荫等影响导致光线中蓝紫光成份比例高,因而茶叶氨基酸、芳香物质多,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 红橙光对碳代谢、糖类(可溶性单糖和纤维素等不可溶性多糖)、茶多酚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茶树生长,茶多酚含量多对提升红茶品质有利。 茶园适当遮荫,改变光线中红橙光和蓝紫光的比例和光照总量,有利于降低碳氮比,提升茶叶品质。遮光程度据茶园的海拔、位置进行灵活调整试验,选择最佳比例才能出最佳效果。 2、温度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氨基酸含量随着气温的增高而减少。温度高有利于茶叶的碳代谢,利于糖类物质的合成、运送、转化,使糖类转化为多酚类物质速率加快。气温低时,氨基酸、蛋白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增加。 多酚类含量高,茶叶浓强度大,含氮化合物多,茶叶味香鲜爽,因此春茶比夏茶口感鲜醇。 3、水分 茶树喜湿怕涝,需要有适宜的降水量对茶树生长有利,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90%间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高。空气温度在70%-90%间时茶叶新梢叶片大,节间长,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内含物丰富,因而品质好。 4、地形、地势、海拔对茶园气象因子及茶树的影响 明代罗廪撰(1690)在《茶解》中指出:“茶地南向为佳,向阴逐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地形、地势、海拔以及从地表或土壤浅层到 1.5-2米高的贴地微域气候对茶园的日照、贴地气温、气层的湍流水分交换特性对茶树生长的光线、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将作用在茶树上。 高山良好的生态条件能出好茶,但也不是绝对的,茶树的品质也非海拔越高越好,一般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茶叶有较好的品质。但很多历史名茶也位于低地丘陵或江河湖海之滨,其中涉及到的共同因素是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茶树品种优良,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 这里我觉得茶叶的最终品质和茶树品种特性和环境的匹配,甚至和当地多年积累的制茶工艺匹配度都有很大关系。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茶叶很讲究原产地,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 5、其它因素 茶树是喜欢酸性土壤和嫌钙的植物,土壤厚度、质地、物理性状、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含量对茶树的生育也有很大影响,这里就不详述了。
签到水分贴 这是一湖好水
为什么茶叶嫩料滋味厚重而粗料甘甜? 一般认为一芽一二也是比较嫩的茶青,而三四叶是比较粗老的。先来看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产生回甘鲜爽醇厚品饮感受的物质在不同叶片中含量变化,基本都是越嫩的含量越高,而且多数是高很多。
茶树在植物界的地位 教科书经常不讲人话,今天我们死磕它!
以为刷到大神,结果人设崩塌 昨天午觉醒来没事刷抖音,刷到一个貌似很强的,于是把所有视频撸一遍,开始百来个还好,结果后面一个视频说黑茶和普洱茶熟茶的异同,且不说把安化黑茶的工艺都讲错了,又把黑茶等同于粗料茯茶,足见后台团队的知识匮乏。第二天发现视频被删了,不是我装牛也不是我好为人师,只是觉得做内容运营也要有个底线,不了解你最少百度一下吧,就算你是普洱大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事就去误导别人,这个不大好吧。 这里还有个小花絮,巧遇雪吧,顶下安黑😘
【花边】萍乡莲花和安化黑茶的一点联系 居然找到安化黑茶和萍乡莲花的一点联系,莲花贺姓是排名第二的大姓,而以良坊最多。
今天喝个小众黄山绿茶-滴水香 家里灯光是暖色调,黄黄的,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不过20年的绿茶到这个时候也是去库存的时候了。平时很少用盖碗泡绿茶,但盖碗自有它的好处,平时是没办法。
记第一次访茶,安化 一楼祭度娘吞贴 长沙,我来了
贴吧开张,打爆竹祝贺的来这里 顺便点个关注哦
六大茶类工艺流程 先上总图,单个工序下面慢慢介绍,六大茶类简单理解可以说是这些工序的不同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网络加快了人们沟通联系的效率,现代不同茶类之间制茶技术的交流很多很快,白茶也有借鉴乌龙茶(青茶)的一些技术,企图通过创新出新品(如湖南桑植白茶),其他茶类典型的例子就是金骏眉了。
大美萍乡,一起呷茶 网络上各大平台上搜索萍乡茶友基本上找不到可以交流的茶友,这两年基本都是在线上和天南地北的茶友一起“云喝茶”,偶有远方茶友到萍乡小聚,虽然获得了短暂的面对面沟通的乐趣,但总归是萍水相逢、蜻蜓点水。茶叶的欣赏不同于字画瓷器线,由于是视觉审美线上交流还算方便,而茶叶属于味觉审美,文字的描述很难高效准确地传递信息,有时甚至还会错误的传递信息,因此也给一些线上的茶商有了可趁之机,茶友们沟通少,就容易走弯路,交学费。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就光历史名茶人这一辈子都喝不完,当然这也是茶叶好玩有趣的地方,它就像用不干涸的泉水,是爱茶人的大玩趣。在新茶友面前可能就像一座难以攀爬的高山,如果茶友间能高效交流,那其实就是一种互学互助,更快成长,最大化地享受品茗的乐趣。 我最早接触茶叶其实是2012年,喝的是从领导那里蹭的凤山铁观音。那时铁观音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余威尚在。之后我就去玩摄影,骑行,户外去了,没怎么接触茶叶。19年由于体检查出结石之类的小毛病,开始觉得要多饮水多运动了,办公室久坐毕竟对身体无益。 自从喜欢上了喝茶,对茶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理工男通病哈),发现线下茶叶店总有一种距离感,而线上“云交流”又显得不接地气,着实让人烦恼,也是就有了在萍乡搞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流圈子的想法,说干就干,于是就有了萍乡茶友吧。 今天贴吧刚刚建立,呱呱坠地,希望它能慢慢成长,在这块方寸之地能聚集萍乡的爱茶之人,而以后在线下我们也能是一个健康向上快乐的爱茶人群体。
有辛拜读彭先泽的《安化黑茶》一书,就一点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主要是关于自己以前对安黑的刻板印象。
6点起来,直接走起,真励志,上班都没这么吃的苦。
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长沙我邮来了,这次直奔高桥农贸市场。
很多地方下雪了,茶农又受伤
这个月不买茶了,买了一堆畅销书,听从dang的教导,多吃精神粮食。
今晚除了做实验,再泡一下老茶,真的很柔顺,圈圈鱼那买茶送的样,一直没泡。
这两天从茶友群里了解到一个存茶神器,好奇的我立马拍了一个试试水。说是保持湿度恒定在59%左右,还可以根据要求定制调整湿度范围,今天湿度爆表了,先做个实验,看看是不是智商税。为了看效果,照片特地打上时间水印。
也许是最贵的粗料茯砖了9K多,今年应该12k,老边销的卖相,怎么看着有点生气。
盖碗泡茶累不累?是时候杯泡了,喝掉就是给好茶最大的尊严,存茶?钱不够啊
有段时间没认真喝茶了,来个领头羊。
回城喝茶了,怎么贴吧给我我头像上戴了个口罩😷
很关键
我们这边一个巷子里拍到的,贱贱打神农名字没问题吗。
年底事情太多,没时间冒泡了,但还是要喝喝茶静一静,顺带水三分*。
貌似有冷到了,泡针求个心理安慰。前期中国好茶友来萍交流视察,蹭的白茶及行业信息若干,借机嘚瑟一下。
香木海品味天尖的正确泡法,像是加了一丢丢蜂蜜。
翻出过茶样,看起来很猛,像23年的茶吗?
来来来,梗子益400多的天尖,昨天喝了一点,由于没状态,没喝吃啥来,今天再试。
调点蜂蜜老铁,愿在21世纪20年代人生能有所突破,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像茶一样香。
时光窖藏先煮着,熟普先喝着,办公室空调太燥了,喝茶润润肺。
茶真是煮不得,煮着煮着就开启调饮之路,根本停不下来。
好的茯茶,久煮后汤色自不必看,茶汤入口即化,如液态巧克力,醇厚稠滑,似苦无苦,似甜不甜,回味悠长,有时候想想,钱,真要花在好东西上,才值,但问题是,没有钱
香木海的天尖都是白茶味
前面买了圈圈鱼的1958,但没给对应的茶样,这次从湘益那拍到了,起喝,看看啥品质。干茶闻着舒服,我喜欢的味道,话说喝泾阳茯茶还真有点不一样,菌香没那么突出,但是茶香更好些。
今晚又翻曾总的牌,这个茶好像闻到樟香了,是真的樟木头味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