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CCY 倾听CCY
关注数: 334 粉丝数: 81 发帖数: 8,267 关注贴吧数: 43
张学思妻谢雪萍:于凤至见到她的第一句话,说的是“我什么都没有 2000年,张学思的妻子谢雪萍应张学良幼子张闾琳之邀,前往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百岁寿宴。 这次受邀,完全是在谢雪萍意料之外的。谢雪萍虽然是张家儿媳,但是多年来和张家人其实少有联系。 她的丈夫张学思虽然出身军阀家族,是“东北王”张作霖响当当的四公子,却是这个家族不折不扣的“叛逆”。张学思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满军阀家庭的黑暗,背着家里人毅然加入共产党,投身抗战,后来娶了出身贫寒的八路军女战士谢雪萍为妻,夫妻俩并肩作战,一度成为军旅美谈。 解放战争后期,张学思曾任辽宁省省长,定居沈阳,却无论如何不愿再回大帅府,也不曾带着妻子进去瞧过一眼,理由是他想与过去军阀公子的身份彻底告别。张学思的决绝,后来也间接导致了谢雪萍与素未谋面的张家人之间的隔膜。 1986年,在张学思已经病逝10余年之际,谢雪萍为怀念亡夫,曾去美国探亲,但是与张学思一母同胞的张学曾却数次对她避而不见,后来有人告诉谢雪萍,张学曾听说她是共产党,害怕得不得了。他这个人,对政治没兴趣。 那次美国之行,谢雪萍只见到了张学良的发妻,她的大嫂于凤至。那时于凤至已经89岁,被病痛折磨得终年缠绵床榻。谢雪萍还记得,于凤至见到她的第一句话,说的是“我什么都没有”。谢雪萍诚惶诚恐地回应:“大嫂,我不是跟你要东西来的。” 谢雪萍去美国的第一次探亲,不算顺利。不过想到丈夫已经过世,自己去探望张家故人又是那么罕见,她也就释怀了。 2000年,当谢雪萍接到张闾琳的邀请,去参加张学良的生日宴时,谢雪萍还有点激动,这毕竟是她第一次要与传说中的大哥相见。不巧的是,等到谢雪萍办理完各项出国手续,真正飞赴夏威夷的时候已是6月10日,而张学良的生辰是在6月1日。
张学良对宋蔼龄印象极差, 说宋蔼龄曾两度想和自己结亲家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民国旧事》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阶层,人都是需要交际的,尤其是有钱人。在民国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有钱人的聚会更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事情,有钱人家的小姐公子哥们很小的时候都相互认识了,所以很多我们看似没有联系的人,说不定也是大有渊源。比如,我们常常把宋美龄和张学良扯在一起说,但却很少把宋蔼龄和张学良联系到一起。 其实,宋蔼龄和张学良认识的也挺早的,但和妹妹宋美龄不一样,对宋蔼龄而言孔祥熙那样的男人才称得上是稳重值得依靠,而张学良在宋蔼龄的眼里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黄毛小子。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宋蔼龄对张学良的态度自然没有那么好,就张学良晚年回忆,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宋蔼龄。 张学良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和同龄人一样也是比较叛逆的,加上父亲张作霖的缘故骨子里自身也带着一些傲气,也可能是因为这样,宋蔼龄对他的印象并不好。所以,宋蔼龄曾经对孔祥熙和蒋介石都表示过,希望小小的教训一下自己,好让自己知道天高地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张学良都害怕自己犯错被宋蔼龄抓住。
为什么说民国爱情十有九悲 高粉答主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关注 成为第1556位粉丝 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爱情的道路上,相爱双方总是有太多不得已的理由 1、爱情的表达不同。 民国时期的爱情,可以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传统的,在爱情的表达上比较委婉,我们在看那些民国时期的爱情的时候,很多都是用眼神交流,可谓是无声的爱情。 可以找到一个种猜不到结局的表白。很多人觉得民国事情的爱情好看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吧。让敏姑欧子琪的爱情爱情懂了几分妖娆。民国事情的爱情,不仅仅在表达上不容易,在见面或是走上婚姻的殿堂也是不容易的。 2、束缚太多,不自由 张学良的爱情就是一个例子。张作霖因为早就为他定好了婚姻,所以张学良是没有太多的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婚姻的,而这些大军阀往往都有着很强的实力,让这些婚姻成为了他们的实力的附属品。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婚姻,是何等的卑微,他成了很多家族的工具或是手段。当时还是父母包办婚姻的比较多,不像现在,自由恋爱,当时可不是自由恋爱。 3、离不开纷扰的爱情 民国时期,任何一种细节都可能成为争吵的理由,而女人是大多喜欢争吵善于争吵的,争风吃醋是女人的天性。而迫于无奈,有些人的爱情,以隐忍为条件才能够保全自己的地位,或是自己的生活。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