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割麦子 回家割麦子
关注数: 73 粉丝数: 63 发帖数: 499 关注贴吧数: 17
人保部开始调研公务员津补贴 将起草相关方案 针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这两类特殊群体的工资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记者获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起草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于近期出台。同时,人社部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公务员的津补贴情况,调研结束后将开始起草制定《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为下一步公务员工资改革做准备。 甩掉两头 留下中间 据悉,《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涉及到的主要是那些在分类改革中得以保留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3月发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实施指导意见》,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被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有关人士说,上述制度出台后,在这两类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将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也就是说,以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资将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根据不同单位,基本将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整体确定为7:3、6:4和5:5三档,公益性质越强,其岗位工资占比越大。 在公益性事业单位中,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根据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此次即将发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行的改革,只针对除义务教育学校和基层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两类事业单位的其他类事业单位,也就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三步。 尽管如此,《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涉及的人员和事业单位依然不在少数,并且情况更为复杂。目前,中央各部委所属事业单位、其在地方的派出和衍生事业单位、以及地方所属事业单位等均在下一步改革之列,这些事业单位获得财政补贴的来源各不相同。以高等院校为例,高校既有地方院校,又有教育部直属院校,同时还有一些部属院校、省部共建院校等。有关人士说,上述情况中,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的原则是,事业单位直属于谁、谁管理,就由谁来负责,多部门共管的,多部门协商推进。具体到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工资,也是根据这一原则,单位属于谁,绩效工资就由谁的财政来负担。 国务院此前有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做法,被评价为是“甩掉两头,留下中间”,除公益性事业单位得以保留外,一部分被推向社会,朝着“自收自支”的企业方向改革,另一部分则被纳入政府机构序列。从中央事业单位层面看,被划入行政系统的事业单位并不多,有消息称,只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等少数几家划入了政府机构。日前,各部委相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改革。 据了解,在此轮改革中,被推向社会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其工资待遇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间逐步过渡”的原则推进。而被纳入政府机构的事业单位,其工资将直接参照政府公务员工资确定。 调研公务员津补贴改革 随着一部分事业单位被纳入政府机构,全国公务员队伍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充。在一些已经开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地方,主要事业单位都在争取纳入政府机构、享受公务员工资待遇。湖北省黄冈市就将大批政府系统的事业单位纳入了参照公务员管理,据其披露,截止到去年8月,全市政府系统共有145个事业单位纳入了参公管理。有关人士解释说,地方事业单位数目众多,工资待遇也不一样,这主要跟地方的财政实力以及补贴实力有关。 有关人士说,在上轮公务员工资改革中,基本工资被确定下来,但是对津补贴的清理和规范并没有明确规定。此外,上轮方案中虽然提出要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制度,但是相关方案却是要“另行制定,并适时出台”。据了解,日前,人社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在北京、云南等地开始调研公务员津补贴情况,并根据调研结果着手起草《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 有关人士介绍说,由于基本工资被确定,公务员的津补贴便成为一笔看不见的收入,目前在有的地方,津补贴已经被规范,但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规范,在一些地方,除了人社部和财政部规定的津补贴外,当地又额外自行出台了津补贴,而且东中西部差异巨大,部门之间差异巨大。 人社部有关人士说,此次着手调研公务员津补贴,就是为了要搞清楚目前地方发放津补贴的大致情况和具体差距,将来起草制定的《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会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公务员的津补贴标准,同时尽量缩小地区公务员的收入差距。据悉,地区附加津补贴标准,将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等差异,区别制定。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津补贴就会一定会比欠发达地区的高,因为政策制定时,还将考虑对边缘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适当增设津补贴类别,并由中央财政负担。
我市今年考录445名公务员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今年全市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为各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和工作人员445人。招考简章将于3月21日后在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菏泽日报》上公布。 今年的报考条件为,报考者应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年龄在18周岁至35周岁,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含山东生源全日制院校2011年应届专科毕业生);符合拟任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 报考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公务员所在机关或单位。在我省县区及以下机关工作满5年(含试用期)或工作满2年并获得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县区及以下机关公务员可以报考上级机关公务员职位,其他公务员不能报考。 从选调生中考试补充工作人员的条件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32周岁以下,2008年(含)以前选调到基层,现在我省县区以下机关单位工作,符合报考职位专业条件或具有职位所在部门工作经历,身体健康。 根据省有关精神,今年我市考录工作的主要调整有:一是由我省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实行定向考录,不再实行加分政策;二是除特殊职位外,市以下机关不再设定招考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充分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三是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报考年龄为40周岁以下。 省统一要求,严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举办或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场地举办各类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坚决杜绝在部门网站上为社会培训机构发布考试辅导信息,提醒广大考生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省以上公务员停招应届生传递积极信号 在《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明年起,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连创新高,表明公务员招考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一些考生对公务员认识不清,拿公务员当“金饭碗”;二是一些培训机构和考生急功近利,将公务员考试“应试化”,不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三是一些应届生入职当公务员以后,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工作中容易脱离实际。      通过政策引导,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群中选拔公务员,体现出中央对于公务员任职要求、选拔思路的重大调整。其实,近年来中央和省级以上公务员招录当中,应届生的招录比例已经在逐步下降。明确省级以上停招应届生以后,基层经历也将成为公务员任职的硬性指标,将从社会观念、人才选拔和人员流动上促成转变:      一是促使广大公务员转变观念,使他们更加重视基层,增加历练。省级以上机关公务员担负着更多的全局性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基层经历,不了解基层情况,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就难免会出现偏差。从选拔机制上重视基层经历,将促使和鼓励广大公务员从基层干起,在基层中锻炼增长才干,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接地气”,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将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是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打破公务员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一方面,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当中选拔公务员,将吸收更多有社会经验的人士参与公共事务,与公务员退出机制的配套形成后,可以在公务员队伍中形成奖勤罚懒的机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公务员营造良好的上升空间,应届生占据过多省级以上公务员岗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基层公务员长期升迁无望,容易滋生消极心理。省级以上机关停招应届生后,将为基层公务员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岗位,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当然,省级以上机关公务员停招应届生以后,也应重视新政策对于应届生就业的冲击。因为这意味着应届生失去到省级以上机关单位就业的机会,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应届生就业帮扶力度,为应届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当考虑适当增加省级以下公务员面向应届生的机会,鼓励他们到基层建功立业。
24岁女院长“破”了什么“格” 眼下,“破格提拔”的故事频繁上演,令人眼花缭乱。最近发生在辽宁的这一起,其“破格”过程,堪称神速。《新快报》2月16的报道称,1986年出生的女孩王圣淇,2008年毕业参加工作,2009年入党,2010年初调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当年7月便被提拔为该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该校宣传部负责人称王圣淇工作出色,系破格提拔。但有言论称,王的提拔与其父是辽宁某市市长不无关系。   有关这类提拔故事,其实已形成一种老套的版本,大致的模式就是:被提拔人过于年轻——相关部门解释说系“破格”——舆论怀疑当事人有背景——相关部门“澄清”当事人的父母是农民或其他普通小百姓。由于信息不透明,加之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官方那儿,所以,纵然“破格提拔”疑点重重,但最后基本都是不了了之。   24岁的年轻人被“破格”,按说是一件好事,符合干部年轻化精神以及国人对“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朴素愿望。但现实中,如此破格提拔,在非公企业发展良好,而在机关事业单位,则好象是个传说。一旦这事儿在机关事业单位发生,往往被质疑为并非真正的“不拘一格用人才”,而是“权力世袭”的新版本。这显然说明,公共机构陷入了信任危机。   这不能责怪老百姓厚私企,薄公权。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程序失范、信息不透明,在许多地方都是常有的事儿。辽宁这位24岁的女副院长,其选拔程序中,多处语焉不详。譬如,说她工作出色,但公示栏中并没有说她具体出色在哪里——其实说不具体也不奇怪,一个刚调进来的女孩,工作才半年,在学者如云的高校里想脱颖而出,不容易。又譬如她的硕士学历,如果她是6岁上学,那么到其2008年参加工作,在16年时间里,顺利的话也只能是本科毕业。除非她在获取学历方面也“破”了“格”,否则我会认为她是一个神童或有神助。   其实,很多时候,“神助”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这事儿想来不必说得太细。不管怎么说,在我们的体制下,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要从一个平民跃升为副处级干部,是有点儿接近于神话了,那些习惯了论资排辈,在体制内混了大半辈子的人,估计不太能接受这样的事儿。虽然高校不是一个权力机构,但行政级别却是个好东西,一个副处级的副院长要是转入政府工作,起码是个副县长级的干部,要是再“破格”一下,便是正县级干部了。   老百姓其实从来就没有反对过“破格”,而只是想知道被“破格”的人到底“破”的是什么“格”。可不要像某湖南某教育局官员说的那样,这事儿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不管是“80后局长”,还是“85后副院长”,可都是老百姓供养的人。大家其实都希望被“破格”的干部是个好干部,并不想接受暗箱操作的现象。但鉴于诚信问题,人们也搞不清楚这种事儿最后的调查结果是否可信——如果有调查结果的话。
菏泽古沉船出土一元代青花瓷 估价过亿 山东省菏泽市近日发掘了一条元代木质沉船,出土了110多件文物。专家认为,古沉船及出土文物对研究当时的木船形制、地形地貌和社会习俗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11月23日上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这艘古船的年代最终被确定为元代,成为该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代沉船。其中出土的一件元代青花龙纹梅瓶据估“身价”过亿。   ■大雨“冲出”元代古船   杨明炉说啥也没想到,自己能和惊世发现联系在一起。   今年9月17日凌晨一场大雨袭来,菏泽不少地方水深没膝,而他所在的菏泽国贸中心工程建设工地,由于降水位抽水机昼夜不停地工作,地平面4米以下地槽只有很浅积水。   暴雨初歇,杨明炉发现工地上有一个长约一米左右的木板。是棺材板?怀着好奇他与两名工友抄起铁锨挖起来。很快,一个斜躺着的磁州窑龙凤瓷罐横空出世。接着陶瓶、陶罐、铜质镂空器托、铜鱼网坠相继出土。“工地发现文物了!”消息不胫而走,山东省文物专家迅速组成考古队,联合对菏泽市古沉船进行发掘。   经鉴定,这是一艘沉没于元代的内河航运船。据了解,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由于保存环境不同,这艘古船的左侧木质基本腐朽,底部及右侧保存完好,可以复原。由于此船保存基本完整,它为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制作工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标本,并对菏泽古代漕运史、河运交通和蒙元时期黄河泛滥区之地形地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当时最先露出来的是船尾部的两个舱。目前测量后基本确定该船的残体长21米,宽4.82米,高1.8米。”据山东省考古所副所长王守功说,除去船头、船尾、独立舱外,共分为10个小船舱,大小不等,宽在1.3米和1.8米之间,初步断定船体木料主要是柏木和楸木。在他们介入发掘后,很快就从舱内发现并清理出来一些文物,“这些被发掘出来的文物对于研究元代上层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我们想将此次的考古发现申报今年的十大考古发现。”而另据了解,这艘古沉船被确定为元代沉船后,也成为山东省目前发现的古沉船中年代最早的一艘。■老船匠还原沉船现场   “当时为了保护性发掘,我们特意请了鄄城县造船厂的两位老造船工人对沉船进行考察。”山东省考古所一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名老造船工都已七八十岁了,一见到这艘古沉船,直接就能说出每一个船舱的作用。依着老船工的指引,考古人员果真在相应舱位中发现了文物。   “老船工说位于尾部的那个舱位应该是当时的厨房,而厨房前一个舱位则应该是主人的休息舱。将他们的说法和之后发掘时出土的文物对应后我们发现,果真和老船工们预料的一模一样,元青花就是在船尾部倒数第二个舱位发现的。这些元青花有可能是主人自己的日常用品,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收藏。”   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考察后认为,当时这艘船的左侧方位为一河心浅滩(或沙洲),沉没时河水水流自西南方流向东北方,古船在行驶过程中触到这块浅滩而侧翻。而据老船工们的考察,又得出了另一种可能,就是沉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右前方可能曾受到过其它船只的撞击,船体受撞击后开裂变形,最后船的左侧碰到河中沙洲后倾翻。而之所以能够保存下如此丰富的文物,考古人员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船上人员当时都是匆匆撤离,这些器具就都被遗留在了船上;此外,河水和沙层的覆盖也为文物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出土珍贵文物百余件   据了解,在此次古沉船的发掘中,一直惊喜不断。“之前先是发掘出来一些零散的器物,包括一对儿金耳环。”王守功告诉记者,但在对沉船的第九个舱室进行发掘时,一个让考古人员更加惊喜的文物慢慢“现身”。“当时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泥土掀起后,发现里面居然有一个瓷瓶,但不知道是否完整,于是我们就暂停了发掘。”菏泽市考古所的一位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说,之后在经过近一周的发掘,才出土了两件已经破碎了的青花瓷盘。“而与此同时,还出土了一件近乎完整的青花龙纹梅瓶,这让我们大喜不已。”   但为了考古的严谨性,当时并未对外公布这三件都是元代青花瓷器。“随后又经过对所有出土遗物的分析认定,以及沉船形状分析,我们基本认定这是元代官员或商人在内河行驶时所使用的船只。”最后直至本月22日晚上,经过众多专家和考古人员的鉴定后,才最终确定这三件确为元代青花瓷器。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罕见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陶器、漆器、玉石、玛瑙、金饰、木尺等,而这些文物中甚至囊括了景德镇、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哥窑等五六个瓷系。特别典型的是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磁窑龙纹罐和钧窑影青釉杯盏,以及长约49厘米、对我国古代度量衡研究有重要意义的木尺。除此之外,一对儿寿山石罗汉雕塑的出土,也让不少考古专家颇为吃惊,因为一般而言,寿山石都是到明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并形成一种流派,“而在这里发现,也给我们关于寿山石方面的研究增添了一些实物证据。”
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安排专职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赵超)记者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今后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安排专门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实行定向考录。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各省区市考录公务员要安排专门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实行定向考录,同时规定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   目前,一些地方在公务员招考中相继出台配套措施,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取消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实施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   据介绍,随着公务员报考规模逐渐加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地公务员主管部门近年出台的各种招考加分优惠政策,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逐渐显露一些弊端,集中表现在加分的项目和情形不一、所加分值不等、加分的计算方式多样、加分审核把关不严等等,导致招考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社会各界、招录机关以及广大考生呼吁取消不平等的加分政策,维护和营造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环境。   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将对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报考公务员实行加分政策调整为面向他们实行定向考录,既维护了广大考生的知情权、选择权,保证公平竞争,又体现了对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的关心照顾。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招录公务员是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的重要举措,今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将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重要来源。广大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公务员考录政策的适当调整,立足本职、安心工作,为服务基层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干部制度,正酝酿重大改革。 司局长为啥不想当部长     中国干部制度,正酝酿重大改革。     绝非老詹危言耸听。     消息来源,近日公开报道。     报道内容:中组部60名正局级京官将到地方"任实职"而非"挂职"。     切莫轻看短短几十个字,小小一则政治新闻。其包含之内容,实在多多,内容背后,大有深意存焉。     先说内容。此番离京,不是挂职,而是任职,不任虚职,而任实职。此乃一大变化。挂职也者,打打沾水(川语,菜在佐料中沾一下以增其味也)罢了,既然是挂,早迟是要回来的,正处挂个正县,回来弄个副局,大都顺理成章。过去挂职,大体如是。现在不同了,下去就是下去,连锅端,彻底走。干得好不好,适应不适应,没法吃回头草了。     再说背后。此番下去,算是尝试,今后可就要成为“常事”了。“到了2020年,没有基层任职经验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能再提拔。”这才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要害所在。将干部提拔的标准中“曾在基层任职”作为一条硬杠杠,这在过去,从未有过。虽然老詹前些日子写有一篇高度概括总结中国干部制度的文章《科员怎样升到省部级》,其中,就将“基层要下”作为干部升职的“七要素”之一,但是,毕竟,那是老詹随便总结,未经中组部审阅,作不得数的。     现在好了,中组部正式表态,要按这一条办,基层,非下不可!这不正是中国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吗?而且,是一倾向性改革,会影响相当一个时期的中国干部队伍的成分、走向与结构。     耐人寻味的是,此番重大改革,中央的司局长当事者们,并不踊跃,目前,“一些中央机关司局官员们对此还持观望态度。”这就奇怪了,司局长为啥不愿当部长呢?既然今后“没有功成不基层任职经验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能再提拔”。要想当部长,这不是唯一的华山一条道吗?为什么摆在面前,却还犹犹豫豫,裹足不前呢?设身处地想想,倒也可以理解,因为,任职不比挂职,挂职嘛,不管干得好不好,两三年后,指定还能回来。任职可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哥哥你大胆地往前走了!成不成的,就是他了。要想回来,那可就很不容易了。真正干得特棒,连连高升,杀回京城,其胜算又有几何?     去,还是不去?部长,当还是不当?哈姆雷特式的提问,摆在司局长们面前。
质检总局公布抽检黑名单 旺旺仙贝陷“质量门” 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0年第二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此次抽查中食品共抽查6类,膨化食品不合格率达14%成为“重灾区”。其中山东潍坊瑞麦食品有限公司4月18日生产的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超标。   旺旺集团:问题产品基本卖完 可能是运输环节出现问题   抽查结果公布后,旺旺集团回应称,被曝光产品是4月生产,按照商品正常6-9个月的保质期,这批次产品应该已经卖完了。同时表示不合格产品是个别产品,而且产品的出厂检测都是合格的,厂内也没查出有任何污染源,可能是运输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旺旺集团相关负责人周继文(音)接受采访时表示,集团召开了生产、品管等多部门会议,就不合格产品一事进行追查。“今年4月,质检总局对我们全国范围的18家公司的全部产品进行了抽检,目前只发现这一个批次的产品出问题,我们怀疑是个别情况。”周继文说,送总局检测的样品在公司自检时并未发现问题,不排除样品运输途中以及检测的周围环境是否对检测存在干预的可能。企业会接受国家总局的结果,在内部进行追查、做到严格内控。   据《重庆商报》报道,旺旺集团新闻发言人倪经理表示,旺旺在全国有多家生产厂,重庆市场上销售的旺旺仙贝产地在成都,而被曝光的产品则是山东生产的,其销售区域也集中在山东省。至于旺旺是否会对曝光产品进行召回,倪经理则称:“被曝光产品是4月份生产的,距今已三个多月,基本已卖完了,我们也没收到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报告。”倪同时表示,旺旺集团生产时已对每种产品实行了严格检测,因此目前暂未考虑再将旺旺仙贝送到国家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以“家丑”被外扬为由缠访获32万元 村民李某与丈夫就生孩子后哺乳问题发生纠纷,李某坚持母乳喂养,丈夫以“忙”为由,坚持让孩子爷爷奶奶用奶粉喂养,后李诉至法院,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有利于孩子成长出发,强制李某的丈夫交出孩子,让李某哺乳。这类案件在全国比较典型,为保护女同胞诸如产假、哺乳等特殊权利,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传,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予以报道或转载。但李某认为这是其家事,她不想让“家丑”外扬,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件事,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首先在上海市某区法院将登载该案的某新闻媒体告上法庭索赔10万元。经审理,法院认为,该新闻媒体对李某与丈夫的诉争进行的报道,既没有虚构也没有使用侮辱性语言,构不成名誉侵权,判决驳回李某诉讼请求。按理说,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李某对该判决没上诉,却抱着孩子在该新闻媒体大门口静丄坐。为平息事态,被诉新闻媒体从体恤孩子角度出发,给李某一万元生活补助费,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李某尝到甜头后,以同一事由、同一理由,多次赴京上丄访。中办、国办信丄访局多次批转地方处理。为了社会大局稳定,上级下了平息该案“死命令”,李某所属市、县、镇、居住地村支两委均成立息访小组,不厌其烦地做李某的思想工作。李某自称有病,让她70多岁的老母亲出面,提出四个息访条件:1、罢丄免四级息访小组领导职务,追究其刑事责任;2、赔偿其精神损失200万元;3、给其3个男孩在市区安排3份工作;4、给其3个男孩在市区购买3套住房。市主要领导多次亲自接待李某及李某的母亲,耐心听其陈述,结论:李某及李某的母亲反映侵犯其名誉权问题不存在,其是无理上丄访。最终该案以补偿其生活费32万元才息访。要知道,对于经济还不发达、2009年人均收入仅4800余元的山区农业县来说,32万元相当于李某居住地一位农民66年的收入。该案息访处理方法引起当地群众极大愤慨,也给了一些人“有理无理,缠访就有理”的错觉,无形中助长了“吃”信丄访的不正之风。
政府不给介绍老婆所以来上丄访 河南省公安厅一位曾下乡挂职锻炼的领导谈起“吃”信丄访直摇头。他挂职锻炼期间,单身农民江某赴京上丄访。江某上丄访的理由是:他没妻子,政府不给他介绍个老婆就是不关心他,所以来上丄访。为接江某回县,这位领导整整在京寻找了20天,但江某玩起了“捉迷藏”,后穷尽各种寻找方法,甚至不惜个人出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寻找。20天后终于找到江某,但江某就是不回县,并发誓“中丄央领导不给他说个老婆带回去,他就是不回(县)”,还说什么“国家不给他说个老婆,就是不要他了,国都不要民了,民还要国干什么”,弄得该领导啼笑皆非。后又经过5天耐心工作,江某答应回县,但提出要政府补偿他上丄访误工费、生活费等3000元。为能“息访”,这位领导当场自己掏了3000元。事隔两个多月,江某又以同一理由再次赴京上丄访,该领导再次赴京;估计救济费又挥霍光了,上述过程再次重复,不同的是江某索要的补偿费一次比一次多。这位领导谈起这段经历,说是“终生难忘”。他说,咱刚到一个地方挂职锻炼,领导把“息访”这个大事交给咱,是对咱信任。“息访不了”,既不好向领导交差,也担心领导说咱工作没尽心,更怕破坏一方社会大局稳定,因此,只要江某答应回县不再上丄访,他提的除严重违法的条件外,我能办的都办,害得我个人花光掉工作十余年的积蓄数万元。“后来呢?”“后来江某在第N次赴京上丄访途中发生车祸死亡,我的息访工作才算最终完成。”这位领导平静地回答。因江某赴京上丄访次数太多了,他也记不清江某是在第几次赴京上丄访中发生车祸死亡。
“产妇肛门被缝”是一个“免费手术”? 深圳一名产妇疑因未给助产士足够的红包遭到报复,肛门竟然被助产士缝上。医院方解释称肛门并未完全被封,是助产士好心帮孕妇做了一个免费的痔疮手术。(7月28日《南方都市报》)      听说过“一毛钱处方”,但没听说过“免费手术”。“一毛钱处方”诠释医德力量,“免费手术”则讲述一个“助产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经典。这位“好心”的助产士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与重复的索钱暗示“准备好没有”,或将成为网络流行语。助产士的“好心”,你永远不懂。有“好心”,却无好语──“你不要跟我来这一套,我们在医院见的人多了”。与其说“见的人多了”,倒不如直白一点:见的红包多了,收的红包多了。“好心”我们看不到,“好语”我们听得见。      果真“好心帮孕妇做了一个免费的痔疮手术”,那她就是中国新时代的“希波拉克底”。著名的“希波拉克底誓言”是西方医生必须恪守的格言。“希波拉克底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患者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此项之指导,虽然人请求亦必不与人,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      “凡是被发现收受‘红包’、商业贿赂等行风问题的医务人员,将被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称资格或者缓聘、解职待聘”……类似的行业规定、医德规范很多。但是,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很多医务人员利用医疗资源“为自己谋利益”──只开大处方,从中“分红”;索要“红包”,没有“红包”不动手术;甚至于“见钱眼开,见死不救”……私利蒙蔽了良知,蒙蔽了责任,蒙蔽了医德。医德的沦丧,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弊端种下的苦果。有网友说:穿白衣的未必是天使,也许是“白无常”。红包、大处方、拿回扣等正在加剧“看病难、看病贵”,正在加速医德的沦丧。      新一轮医改已经开始试点。新医改被广大民众看好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治疗”医德的一剂“良药”。借用那名助产士的话,新医改施行,“准备好没有”?医德重塑,“准备好没有”?唯有好的体制、好的制度,才能培育出医务人员的“好心”,才能让医德回归职业的“良心”,才能让民众得到“好处”。王旭东(媒体工作者) 原题:助产士的“好心”你永远不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