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道 张显道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565 发帖数: 113,323 关注贴吧数: 801
关于2022年数学高考卷疑似泄题 | 据说,2022年数学高考卷泄题了——有的说是甲卷,有的说是乙卷,不知道真假,但已经进入调查阶段! | 本来我处在在矛盾中,该不该说这个话题,怕影响今年的同学考别的科的心情,可全网都在说——抖音、微博、贴吧、知乎,既然都在说,能看到本站的,不可能别的地方一眼不看。所以,我才决定说一说! | 其实,这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事,事情往往是有两面的——昨天的数学,即便不作数了,重新考——考好的同学,再考一次也没什么,对你们没有什么损失;没考好的同学,也许这就是“上天”给你的一个“翻身”的机会;感觉涉挥嘿俺(代字)的同学,也不要过于片面,社会上好人坏人都有,有作弊和泄题的,也就有举报和发声的,有阻挠的也就有调查的;明年高考的同学,也不要心灰意冷,有了今年的这个问题,打了预防针,也许明年会注意这个问题;如果调查出结果来,泄题属实,我肯定会及时呼吁重新考,但我觉得还不至于那么不公平!现在一定要心态放平,来应对其他的考试。 | 同时我呼吁,如果真查出问题来了,一定要严惩不贷,给关心高考的公众一个交代——我虽然不看好应试教育,但是高考是相对公平的竞技场,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今早做饭,我还在听刘宝瑞先生的相声《赶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考试内定问题——所以,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事,是重中之重,决不能马虎!拭目以待!
接发杜叫才,切勿矫枉过正! 这配图, 是矫枉过正? 还是盲目跟风? 还是蓄意蹭热度? 康没缘超的“没”不是没过的简称吗? 康囸站蒸的“囸”不是囸犇的简称吗? 用个简称,也值得大家大惊小怪的? | 用鲁迅先生的意思,矫枉过正也是有好处的,即我要打开一扇窗,得先主张把屋顶掀开,主张调和的人,就会乐意开窗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对原单位太不公平! | 还有窝的组词,没有了“窝~抠”有的网友也不乐意了。过集局势是变幻莫测的,当时那一版字典出版,可能囸犇对~华不友好蒸侧,还没有现在那么明显吧?即使不友好明显了,坏人也是有人格的,囸犇人闵也不都是窝抠!具体的囸犇人,要是贬低我们是指那或动压并符,你说他窝~抠也没有毛病——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在不应该中,也是对等的,可囸犇任闵是友好的,你非要骂人家窝抠吗? | 丑很不能忘,但是平复丑很的关键,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取为过符闵腔出份力,而不是吹毛求疵!争过全、闵全都没错,但不是这样个争法儿! | 这次的叫才峰播,掀起的很及时!好样儿的网友大有人在,可是矫枉过正的,也比比皆是!各种文章、姓教育读物,没有看到全文,不要轻易解读——若怀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安抚,只要不太过分,过程出现不好情节也不是问题——但是有些东西给成年人看没事儿,给未成年人看也确实不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跟风,不乱骂,保持热度,“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才是关键!而不是轻易给人扣上韩建的帽子!很多东西,还需要细致的调查和分析,而不是看到一个视频说什么,被挑的就一定有问题!小视频的评论区,有一句话说的在理——不是谁录谁有理! | 切勿,矫枉过正!据说,心加魄、吗来喜压等国的报纸都在报道我国的“杜叫才”事件,这虽然是家丑,但也是一部分国人觉醒的力证,可是如果矫枉过正也让人家报道,可就是反面的力证了。“杜叫才”可恨,但反杜脚踩的,不是个个儿值得称赞!就像节即都蒸是对的,集做集邮的,都不是辩证的魏武注意者一样! | 我不是针对被我截图的这位朋友,就是举个例子。 截图在二楼。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复制我发在喜马拉雅的帖子 | 第一,大概13年我就驻入本站了,但是一直没怎么往本站发作品,直到2020年9月份正式在本站传第一部书(《全本 白话评书版 阅微草堂笔记》)以来,已经有快到四千一百的朋友关注了,我不是明星,不敢说大家是我的粉丝,只是暂时认可我的朋友——尽管,粉我的人成份很杂,有因为评书,也有因为朗诵、歌曲、文章的,还有因为友情的,但我更致力于评书的发展,所以也邀请大家有时间的话,能够听听我的评书,我将不胜荣幸! | 第二,我的《东北评书版 特别福尔摩斯探案集》上线两个月以来,订阅终于过百了。说实话,这本书说好了,真不容易,根据评书的特点,和表现的需要,我把原著中的对话改成演绎,那是常有的事儿,偶尔也把演绎改成对话。尽管,福尔摩斯的铁粉多听有声小说,而且他们很多上线比我早,暂时集数比我多,但我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达到700集以上,我不一定比所有的有声版说得好,但肯定比所有有声内容丰富。喜欢评书的朋友,尽管在徐三将军、秦二哥、蒋五爷那块儿逗留得多,但有时间,也请来“福尔摩斯的破案”世界溜达溜达,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 第三,明天就是六月份了,六月份有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了,六月一儿童节,本不是为了欢乐与孩子们的放假,而是为了纪念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儿童先烈,还有我敬佩的,屈原屈夫子、黄家驹先生、迈克尔杰克逊的祭日,都在六月份——我将踏上他们的足迹,不管我的人生有怎样的坎坷、多少的波折——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的安康,都要不断的努力! | 第四,这里省略好多字,加油就完了
我感到我们这一代说书人,压力感太强了! 第一,单老等老一代艺术家,在电台、电视台积攒的人气优势太强了,从论坛到听书APP,总有一些听友说——我只听谁谁谁。对老一代辈艺人,我也有感情,综合实力上,也确实差的很远,但老是只听听谁谁谁,一是对说书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打击,二是对整个评书行业的长远发展,不是好事,三是对听书人自己,我觉得也会使得其们视野逐渐变窄。为什么不尝试呢! | 第二,当电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种听书APP出现了的时候,小孩子中也逐渐出现各种翘楚,玩儿网络玩儿的六着呢,尽管小孩儿缺乏经验和阅历,水平有待提高,但有几个也可以说是后生可畏呀! | 赶上电台火的时候,我们还年轻,有门槛儿,赶上网络火的时候,门槛儿低了一些,后生们上来了!哈哈,两头儿都有冲击! | 第三,有声小说逐渐的崛起。尽管一部分老听众,对配乐不感冒,对有声播讲方式无兴趣,对一部分新题材没感觉,但有感觉有兴趣的也不少,加上新听众也在成长。这也使得我们这一代评书人,倍感压力!再加上影视剧,小视频,多元化的冲击——多元化不是主要的原因,也不该是不努力的借口,但也不可小觑!需要全面的了解一个说书人,必须至少听过其一部书,而一部书的篇幅少说也得几十集,没有电影、歌曲、小品相声的篇幅短,相对来说来得快,而说书人普遍没有影视歌星长得帅,没有小视频团队扎实,哈哈,还有啥优势呢?哈哈。 | 第四,前三点说我们这一代说书人,第四说我个人,当我在外地私立当老师的时候,大部分传统书目,让同辈的老哥哥们捷足先登了(传统书受老听友欢迎的原因是——老书打磨的几乎成熟、人物和场景等带入快),若没有底薪跟着,我真的不大想说别人说过的书,水平是一方面,还有两点,1.我一直跟朋友说——粉丝饱和的话题,当听友订阅了几十个人以后,就懒得挖掘新人了,2.老戏新书的规律,很少有人(说与听)能打破。 | 自己写书,会写,但是时间耗不起——自己写的两部,《济公游梦》,我感觉我说得还可以,但也没有火,《济公与白云少剑》,由于时间关系(一个暑假),一开始没找到感觉,后来找到感觉了,但是很多朋友只听到开头,就不往下听了(也跟我的一种创新有关)——我的《济公全传》在这两部书前面,却比这两部书说得好,点击量高,其实就是时间原因! | 找新书作者,分成还好说,支付使用费的,相对有的说书人也好,相对有的被支付的书也罢,不能说支付不起,但不敢说都能赚回来!那么,敢轻易拿下的太少了!火的书不找你,不火的书说着意义不大! | 因此,我们这一代说书人,我觉得压力是不小的,但我也能看到,有一部分也在往下坚持。主客观原因都有吧,反正我还没走出来呢!没有意外的话,慢慢坚持吧!我录书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我百年以后,给这个世界还能留点儿什么,不管多少人听,声音还能出来,就足矣了!
显道普查:您能接受多长时间一集的评书呢? 今天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与大家聊聊。 | 过去老茶馆,三个小时一大集,一个半小时中场上厕所、抽烟,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未剪辑版是三十几分钟一集,单田芳先生、田连元先生为了遵守电台电视台的播出规范,二十几分钟一集,很多名家,多年以来,都维持着二十几分钟一集,现在无论是名家还是我同龄的老哥们,都出现了十几分钟一集啦。 | 说书人考虑听友心理,我理解,但对于评书的发展,未必就是好事,将来如果听众心理承受能力缩短,节奏更快,评书是不是还要缩短成五六分钟呢?在我看来,承受能力还得看说书人综合功力把握,靠作品素材等多方面考量,爱听的一个小时不嫌弃长,节奏快这是听友们自己的事,我觉得,说书人解决不了。节奏快,固然是现实,但我觉得不是天天都快,时时都快,不快时静下心聆听,娱乐与学习,是矛盾统一的,时间不够就二或三倍速率(我经常这么干)。另外,我总能感觉到,有一部分听友太过浮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理解,可如果时间足够,稍微长一点儿的就接受不了,我觉得这是个人心境的问题。演员是无条件的迎合听众的这种心境,还是利用自己的技巧,与听众打磨出最为合适的时长与吸引,我觉得这才是关键。 | 不过,为尊重听众起见,我发起了这项普查,希望对我自己和其他录书的老师有所帮助。不过,我还是认为评书为了迎合听众心理,无休止的缩短时长,短时期对个人无伤,但对评书事业可能会有伤害。 | 当然,我承认,任何艺术都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但有些东西也得传承。总之,请问诸位,您接受多长时间一集的评书呢?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