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jdhf aljdhf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3,000 关注贴吧数: 2
我市筛选储备重大项目279个 我市筛选储备重大项目279个 过半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 □陈泉淞 记者谢若闲 7月27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快速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前期推进工作,目前已汇总筛选重大项目279个,估算投资总额3941.8亿元,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数已过半。 据了解,我市以“链式开发”方式充实重大项目储备,集中开发储备钨、稀土、氟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链项目,现已初步形成钨、稀土等特色产业链项目库。其中,钨产业链项目128个,稀土产业链项目141个。组建了重大项目库,目前已汇总筛选高端矿产产业、承接产业转移、重大交通、重大能源、重大城建、重大生态环保、特色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旅游产业等项目279个,估算投资总额3941.8亿元。同时,我市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工作,2011年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共列入项目176个,估算总投资2414.49亿元,上半年已开展前期工作165个,有142个进展效果明显,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数已达到今年完成任务目标总数71个的56.3%,其中赣州市油茶示范建设等30个项目已于上半年开工建设,西出入口道路(开发区杨梅村委会-宝葫芦段)等10个项目将于第三季度开工建设。
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二期“吸金”11.5亿元 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二期“吸金”11.5亿元 王平宣布二期正式启动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2011-07-23 07:51 我来说两句 打印 关闭 7月22日,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仪式暨全省出版产业发展现场会活动在赣州开发区香港工业园区内举行,二期有7家企业、11.5亿元印刷投资等待落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宣布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一期竣工二期正式启动。 据悉,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规划面积2000亩。印刷产业平台的搭建吸引了沿海及港、澳、台印刷投资者。2010年8月,赣州印刷产业基地一期500亩启动,总投资8.5亿元。经过11个月的努力,落户印刷基地中心区的8家企业竣工,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其主要业务为出版物、高档彩印包装。目前赣州印刷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成了投资印刷的热土,除了7家企业等待落地外,还有20家企业有印刷投资意向,30亿元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据统计,赣州印刷产业基地现有21家企业,总投资20亿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 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程利民,彭光华、万明、潘贻明、邓又林、满瑾、胡绍笋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来自各设区市的新闻出版局局长、省印刷行业协会领导出席了相关活动。(钟万龙 记者温居林 实习生刘运佩)
快速推进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 快速推进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2011-07-14 07:48 我来说两句 打印 关闭 快速推进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 王平出席相关调度会 7月13日,市政府召开赣州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调度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抓住节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狠抓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快速推进赣州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 在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王平指出,要充分认识返迁房建设与安置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做好项目用地选址和其他前期工作,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筹足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做好返迁房的分配,快速推进赣州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 王平强调,2011年6月30日以前拆迁项目的返迁房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所有返迁房建设项目,建设工期原则上不能超过两年;凡竣工交付的返迁房,必须在交付后一个月内分配到位。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市直相关责任单位等要高位调度,强化落实,形成合力,严格奖惩,全面完成赣州中心城区返迁房建设与安置工作任务。 据统计,目前,章贡区和赣州开发区返迁安置房各有130万平方米、110万平方米在建。年内赣州中心城区还有448万平方米安置房需开工建设。 林泽华、胡绍笋等领导出席会议。(卫玮 记者廖福玲 实习生杨璐铭 )
赣州印刷产业在“对接”中崛起 赣州印刷产业在“对接”中崛起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9年4月24日7:16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去年底,“泛珠三角9+2印刷产业发展论坛”在南昌召开,赣州市利用这个机会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4.8亿元。这些项目让人感受到赣州发展印刷产业的优势正在凸显。 近年来,赣州印刷包装业取得了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印刷总产值突破20亿元,年增长突破30%。一批骨干彩印包装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值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升。2008年,产值超亿元的印刷企业就出现了好几家,客家彩印在重庆和江西省万载县、龙南县分别购地50亩设立分厂拓展市场业务,而5年前该厂产值还不到1000万元。 另一个可喜现象是,过去,赣州印刷包装业务大量外流,如今,不仅本地印刷业务回流,市外、省外的一些包装业务也流向赣州。境外承接加工印刷业务从去年开始青睐赣州,工厂转移到赣州,大量印刷订单业务进入赣州市场。赣州的印刷产业基本形成了对外业务拓展和扩张的态势。 市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说,赣州印刷包装产业有这样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我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的确立,得益于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与帮助,得益于这几年培育市场、搭建平台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措施。
《远山》29日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 在大余开机拍摄 《远山》29日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 在大余开机拍摄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9年4月24日7:19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表评论】 4月23日,记者从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的《远山》首播媒体见面会获悉,国内第一部反映中国钨矿业发展史的35集电视剧《远山》,将于4月29日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播出。 为向中国钨业百年献礼,《远山》于2007年7月21日在大余县开机拍摄,之后转战婺源、横店等地,经过100多天奋战拍摄完成,并经过2008年一年的精雕细琢制作完成。该剧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北京君成和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赣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北京左岸唐人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君成和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大连天歌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远山》讲述了中国钨业从无到有,从资源被掠到自省自救的矿业发展史实,该剧发掘百年钨业背后的故事,呼唤和深挖中华民族的资源意识,直面民族曾遭受的苦难和落后的历史,塑造推动民族自强自立的英雄形象,弘扬民族精神和人间正气,歌颂在国家命运面前甘于且敢于舍弃小我的牺牲精神。该剧以清末民初为时代背景,围绕明寿山、贾兴国、云盖天3个主要人物及其家族关系展开故事。来到中国传教的德国传教士伯林汉发现了西华山有大量钨矿砂的秘密后,在中国大量开采钨矿砂并运往德国,受恩于德国传教士的明寿山和贾兴国协助伯林汉在西华山采矿,也投入人力从中牟利。随着钨矿的价值逐渐显露,明寿山认识到中国的宝贵矿产正在遭人掠夺,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唤醒了他的良知,于是他毅然和伯林汉、贾兴国等人分道扬镳,设法保护矿山,限制矿产被掠夺,倾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国家的钨矿资源。最终,明寿山、江欣照等人通过斗争赢得了这场钨矿之战。 据悉,《远山》由凭电视剧《玉观音》被评为“双十佳”导演以及“海派”经典导演的丁黑执导,拥有代表性作品《范府大院》的王功编剧,青年演员张洪睿饰演男一号明寿山、赵春洋饰演贾兴国、胡靖钒饰演江欣照、林好饰演云清扬,徐峥、小陶虹客串参加演出。该剧采用大跨度、长时段、多人物、多情节的叙事方式,以明寿山和贾兴国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之间的恩恩怨怨、矛盾冲突贯穿全剧,整个剧情悬念丛生、丝丝入扣,情节的设计和剧情的推进将给予观众充分的欣赏愉悦。(记者任继众)
江西两大铜业基地 为了做大做强江西铜产业,200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和鹰潭市提出把鹰潭打造成世界铜都的战略部署,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建设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目前,世界铜都的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投资4.3亿元的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铜拆解加工区是对进口废旧机电产品进行回收、拆解、加工并提炼铜金属的项目。2008年下半年一期工程建成后,鹰潭铜拆解加工区将有数十家企业进驻其中,可年拆解70万吨废旧机电产品。2010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可形成180万吨的年拆解能力,每年产出40万吨废铜、10万吨废铝、9万吨废塑料、93万吨废钢铁,成为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之一。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对促进全省资源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缓解铜资源紧缺和铜冶炼能力迅速扩大的矛盾,为鹰潭延伸铜产业链、打造世界铜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又一个铜产业基地赣州40万吨再生铜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西班牙拉法格公司、荷兰托克贸易公司、赣州人民政府筹资组建,总投资2亿美元,是江钨集团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由江钨集团公司独家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一次熔炼、连铸连轧专有技术,建设总规划为40万吨,主要生产销售高导电合金铜杆、铜线、电缆、铜管等产品。第一期规模为15万吨,投资为7.58亿元人民币,2008年8月完工,项目达标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7亿元。二期工程2009年完工,项目全部达标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赣州将成为江西省第二大铜冶炼生产基地。(黄仁辉)
于都县融入“一小时城市经济圈” 于都县融入“一小时城市经济圈” 产业集聚效应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7年7月6日8:35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眼下,由上海客商投资1亿元的于都县物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该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赣、闽、粤三省的重要货物中转陆上“口岸”。这是于都县加快融入赣州“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拓展发展空间的又一举措。 该县积极策应赣州“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战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建成赣州主城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产品集散地为发展目标,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坚持规划出精品出品位,打造适宜居住和创业的优良城市环境。去年,该县聘请专家对城市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把该县罗坳、岭背、梓山等乡镇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今年,该县紧紧围绕以建成赣州中心城区“辅翼”中的“强翼”这一目标,按照中等城市、中心城市卫星城、山水园林城市、工贸旅游城市的定位谋划县城发展。如今,于都县城已基本形成“一江两岸”、“一城两区”、有利拉动县域经济提速升级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县城市面积已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至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原来的不足10万人增加到近20万人。 为更好地融入“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实现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该县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换代,大力培植有色冶金、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现代轻纺、食品加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县里对江铃二期、APT、投资超5000万元的电子企业、柠檬酸生产企业和国兴旋窑二期等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对润鹏矿业、以泰电子、兴乐电缆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行重点调度。目前,该县重点扶持的钨精深加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预计年实现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为承接“珠三角”产业内移,该县以于都工业园为平台,重点扶持服装、针织、轻纺、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该县涌现了明达针织、立兴制衣、永嘉盛等400多家企业,吸引了4万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加快融入赣州“一小时城市经济圈 ”,使于都找到了拓展发展空间的“跳板”,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今年1至5月,于都县属工业总产值达9.6亿元,县属工业销售产值9.5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67%、88.68%和43%。(刘殿卿、特约记者康育生)
石城瑞金赣江源已合并 拟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石城瑞金赣江源已合并 拟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赣州网 时间:2007年6月16日7:49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石城瑞金赣江源将统一冠名合并后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6万多公顷  记者6月15日从赣州市林业局了解到,日前,石城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瑞金赣江源县级自然保护区实行合并,统一冠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上报省政府批准,拟申报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省“赣江源头科学考察专家组”确认,为进一步扩大赣江源区生态保护成效,提升赣江源完整保护的对外形象,以石城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将瑞金赣江源县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其内,统一冠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据初步查明,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域内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多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II级的有香榧、半枫荷、闽楠等。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多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蟒蛇等,II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水鹿等,省级保护动物有王锦蛇、果子狸等,还有极为珍稀的物种红背鼯鼠。合并后,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6100.85公顷,该保护区在瑞金市境内5342.10公顷,石城县境内10758.75公顷。 据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石城、瑞金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合二为一更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后,有利于保护“母亲河”源头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隶属关系不变。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经费,按石城县、瑞金市划入该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分摊;今后,以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名义争取到的省级以上的工程项目资金,原则上按石城县、瑞金市划入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分享。(刘献璞、记者余书福)
龙南半坑“三连瀑”(图) 从龙南镇出发,沿三坳茶场林区公路往东北经东坑镇大坪自然村,然后折向北沿简易公路便到达东坑镇黄竹山自然村。下车后沿古驿道石阶路(为龙南古时陆路交通要道)向西北步行1公里,就到了龙南镇与东坑镇交界处的一条山坑——半坑。弯过山脚,眼前豁然开朗,极目望去,蓦然看见开阔地北端山坑口一挂瀑布。 瀑布高约20米,飞流直下,飞珠溅玉,轰鸣回响。瀑布下水潭,面积近百平方米,水深逾米,湛蓝清澈,隐约可见不知名的鱼儿在游弋。站在潭边,凉爽宜人,顿觉心旷神怡。从瀑布东侧崎岖小路攀上瀑顶,只见两侧山势陡峭,溪水从深山密林中穿越峡谷奔腾而来。往前走了不到50米,听到轰鸣不停的水声,还隐约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阵阵凉意。莫非又是瀑布?循声寻去,果然,透过密密麻麻的树林,可见一条白练凌空飘下,四周雾气袅绕。从树丛中费力挤到瀑布前,只见其与坑口瀑布如同双胞姐妹,也是飞流直下,高近20米,仅瀑下水潭比坑口处的小一点。 瀑前山涧湍急,树林茂密,几乎不见天日。在潭口掬一口水喝下,凉极了!坐在潭边巨石上小憩,丝丝凉意,沁人心肺,直透筋骨,舒服透了。很不容易爬上第二道瀑布,只见山溪渐趋平缓。溯源前行,一路溪水叮咚,或呜咽,或激昂。山坑两侧山坡,树木葱茏,时闻鸟语,又闻花香,真是青山秀水,空气清新,幽静异常。沿山溪前行近千米,山坑又变得狭窄起来,溪水从石山隙缝中呼啸窜出,两边石壁滑溜,无路可行。转身沿樵夫所劈山路,攀越石山山脊后,下到山坑又与山溪重逢。跨过山溪,山路爬上了对面山坡,山溪也从前方山窝中缓缓流出。弃路沿溪前行二三十米,啊!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又出现了一道高近20米的瀑布!第三道瀑布周围,高大的乔木覆盖了天空,站在瀑布前,颇觉阴森森的。瀑布在悬崖上东拐西弯将石崖冲刷成一道深沟,然后顺东侧山坡直落深潭。因石沟沟壁的阻隔,水声比前两道瀑布小,显得幽雅文静。瀑布前为圆形山窝,地形比第二道瀑布更为开阔。我静静地躺在水潭边的大石块上,惬意极了! 没想到这深山沟里,在1公里范围内,大自然竟造就了三道瀑布。真是:不识半坑真面目,只缘藏在深山中;正似庐山三叠泉,半坑更有三连瀑。我憧憬着不久的将来,半坑口上将矗立旅游山庄,络绎不绝的游客正向远离尘嚣和污染的半坑走来……
西安重现古代女子成人礼 白衣长裙祭拜黄帝(图) 西安重现古代女子成人礼 白衣长裙祭拜黄帝(图) 核心提示:4月15日,中国古代的女子成人仪式在西安重演,60多名网友身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汉服齐聚仕女馆参与此项活动。三名年轻女子身着白衣、长裙就位,上香、祭拜轩辕黄帝。 4月15日,中国古代的女子成人仪式在西安重演,记者和众多观众共同见证了这远去了数百年的中国传统女子成年礼仪,也见证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礼仪与服饰文化。昨天(15日)早上,轩辕阁文化网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仕女馆举办了丁亥年汉服文化活动,60多名网友身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汉服齐聚仕女馆参与此项活动。女子笄礼、祓禊祈福、雅集等活动让大家重温了传统的礼仪。尤其是女子成人仪式吸引了在场的很多游客。 在仪式举行现场,一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画像在中间摆放。10时20分,笄礼开始,全体肃穆,三名将要受礼的年轻女子身着白衣、长裙就位,上香、祭拜轩辕黄帝,施行笄礼的一名正宾在两位有司(相当天助手)的协助下净手,开始为三名女子分别梳头,簪上一枚红木发笄,三名受礼的女子要饮第一杯酒,向来宾拜礼,尔后更衣,穿上第一套服饰“襦裙”,三人身着大红色、粉红色缎面汉服,向来宾展示。这一套程序就是古代所称的“一加”,一加后,双鬟变成一个发髻。紧接着,“二加”、“三加”……“三加”中,从笄到簪钗,象征着女性成长过程中美丽的变化。   参加“笄礼”仪式的女子叩拜正宾
公交候车亭偏少 赣州中心城区市民候车不便 公交候车亭偏少 赣州中心城区市民候车不便 时空赣州 (2007年04月19日)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市民打电话向我们栏目反映:赣州城区内公交车候车亭偏少,特别是下雨天和炎热天气,候车就更加不方便。为此,本栏目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记者来到东阳山大市场公交车停靠点时看到,这里只设立了一块公交站牌,摩托车、自行车零乱摆放,行人只好在路中间等候公车。不仅在东阳山路,在文清路、健康路、濂溪路等一些城区主次干道,记者也看到:不少公交车停靠点只设立有一块公交站牌,有的甚至连站牌也没有设立,而站牌旁边林立摆放摩托车、自行车占据了原本属于乘客等候公车的位置,乘客要么站在这些车辆的夹缝中侯车,要么站到机动车道上候车,这带来不少安全隐患。  据市公交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在公交站台前后三十米内不能摆放任何其它车辆,但由于我们城市公交车站台建设得不够完善,在这方面的管理也就不那么规范。目前赣州中心城区内有营运公共汽车357辆,每天运输的乘客在15万人次左右,老城区内设置有公交车停靠点230多个,但建设有公交站台的只有60多座。公交候车亭作为社会公共设施,长期以来,我市都是由政府投资或赞助单位资助的方法进行建设。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候车亭建设也逐渐走向了市场,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候车亭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而建设好一个候车亭少则要几千元多则七八万元,那么,这笔巨大的资金支出又从何而来呢?  [采访]赣州市公共汽车公司营运科科长 廖玉红:为了尽快建设好这些候车厅,我们也不断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动作、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筹措资金建设新型公交候车亭。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中心城区公交候车厅偏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其中今年以来,我市已通过市场化运作,在中心城区的滨江大道、南河大桥桥头、八一四大道等处新建了20多座外形优美而又实用的新型公交候车亭。另外,新城区其它地段的公车候车亭的采点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采访]赣州市公交汽车公司经理 马树军:候车亭的建设是一项政府的形象工程,今年内我们城区内所有公交车停靠点全部都要设立站台,7月份前要完成175座,这些候车厅建设好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大的方便。  [采访]赣州市公共汽车公司营运科科长 廖玉红:候车亭的建设是社会公益型事业,这不仅是我们公交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还要得到方方面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建好后也要市民爱护。  [记者感言]公交车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代步工具,公交候车亭是上下车的第一站,因此我们也希望赣州中心城区公交候车亭能早日完善,让广大市民轻松、安全候车。 记者:罗伟成 傅晖 报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