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y1990610
yfy1990610
关注数: 81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27,831
关注贴吧数: 126
我墙都不服,就服友达面板品控,PG32UQ换面板到手就返修 PG32UQ作为ROG的次旗舰,600块的友达面板我真的服服的了。 刚到手的时候,屏幕上方两个角偏光膜翘起,一个大暗点,一个大亮点,ROG二话不说换面板。 然后新到手的面板还没捂热,发现有15个暗点,再次返修 这回返修回来再有问题,我就申请退款,我这辈子再不会买友达面板的显示器了。
我墙都不扶,就服友达的面板品控 新买了个PG32UQ,友达面板,到手两个月,其中一个月都在路上返修。 刚到手的第一周,一个大亮点,一个大暗点,屏幕的偏光膜翘起,华硕二话不说,换面板。 然后今天返修回来了,给我换了一个至少15个暗点的极品,华硕都无语了,再次返厂。 第三次再有问题,我就申请全额退款。 ROG的友达面板显示器真不能买,甭管是旗舰还是次旗舰。
IPS污名化,vvvv功不可没 我的第二台ROG PG系列显示器再次爆点,这回是新的PG32UQ,买的时候完美屏,然后用了两周以后爆点,一个暗点,一个亮点 反正在心理预期之内,弯弯的面板从2018以后就开始糊弄了事,序列号我已经见过好几块123321112233了,搞得我登记台账跟假的一样。 返厂自费换面板才600元RMB,突然觉得这价位的面板,不爆点才奇怪了。 现在我开始怀疑友达甚至都达不到标称的10bit原生,昨天晚上仔细测了一下面板,蓝色和绿色渐变都有明显的条带,红色和彩虹色不明显,问题是8bit原生也这表现。 显卡是RTX3090,原装DP1.4A线,120HZ刷新率10bit全范围输入。 PG27AQDM在同一个接口上就没有条带 弯弯是真的不行了,IPS也许比实际要好,但是有人偷工减料
毛子是不是玩不起,盘外招忒多了点 国服转国际服,然后进俄区,毛子太菜众所周知。 我开着T-34-1941/1942和KV-1s涂油,连着拿陆战英豪和天神下凡,毛子服务器制裁无效(包括给我进纯5.0房,对面出挂,我方全菜),然后就开始游戏中闪退制裁,每次闪退锁我一个载具。 但是T-34-1941/1942这俩载具在4.0强度足够,我单车不妨碍拿MVP。 然后毛子 不要 哔 脸的操作就来了,我上图4轰炸机,4颗BoooooM对面六辆车,结束以后被审核作弊,然后两个小时不能上线 两个小时后审核通过,但是都3点了
什么时候OLED恒定亮度350nit,就能闭着眼睛买了 宿舍一直用着PG27AQDM,然后媳妇嫌弃家里PG32UQ太大,她看电影脖子疼,然后就换了一下, 别的不说,IPS在SDR下轻松恒定500nit亮度真的是爽爆了,白天完全不用拉窗帘,晚上日光灯下开到70%亮度,关灯60%亮度,《战争雷霆》再也不会黑糊糊一坨看半天了。 媳妇表示PG27AQDM真是太黑了,白天要拉遮光帘,晚上只能开小灯。 其实有一说一,OLED恒定亮度过低这块短板也短的太多了,现在的OLED其实还处于不能买的垃圾状态。
生活有时候真的复杂。 我姨妈是癌症去世的,然后我姨妈去世前几年遭的罪给我留下了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得了无法治疗的疾病,或者因为衰老,意外,疾病等原因导致丧失自理能力或者智力损伤,又或者丧失自主决策能力,这时候体面的走才是真的尊严,这是前提。 然后我和我媳妇就为这个事讨论过,我说如果是她重病或者意外,我砸锅卖铁,卖车卖房都会给她治到底,反正我因为遗传性抑郁症没要孩子,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但是作为对等交换,如果我出了意外或者重症,治愈可能低于一半,或者治愈以后也是残废失去自理能力的,如果我失去意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被限制权利不能自己签放弃治疗同意书,她要帮我签,放我体面的走。 结果就是我媳妇坚决反对,就是不同意,说什么都不行,反正不拉着我到最后一口气就是不行。 这事儿我没辙,就找我死党互相公证,公证内容就是互为甲乙方,如果我们其中一人出现以上情况走不了,就可以凭公证书成为对方的监护人之一,然后就可以签放弃治疗同意书,送对方一个体面。 然后这事儿不知道怎么就让我媳妇知道了,她都气疯了,可是至于吗?这种都确认拖下去大家都折磨的事,何必呢。
真正的生产力根本不是4090 真正的生产力是3090和3090Ti好么,这俩都支持NvLink,在生产力,尤其是AI算力方面,两张3090/3090Ti的双核心输出接近单卡的200%,并不输给4090或者RTX6000 ADA多少。最关键的是NvLink显存翻翻,两张3090/90Ti跑模型是有48GB显存的,受限于PCIE 3.0 X16带宽瓶颈,实际上AI生产力,两张3090/90Ti可以单挑现在6W元的RTX6000 ADA的,爆锤只有24GB显存的4090。黄狗果断取消了4090的NvLink为什么心里没数?我要是跑小模型的实验室,学校或者小公司,我肯定买两张3090/90Ti享受48GB显存和双核心运算。买显存只有24GB的4090是疯了吧[表情][图片]
我就说4090拉,然后就各种不愿意? 我昨天就发了个帖子,我在B站上买了一个离线版类类GTP的语言AI部署本地,然后加载了购买的模型以后4090拉的不行,15分钟才能回一句。 我的核心观点是4090性能低下,不足以部署本地离线类GTP语言类AI 然后吧里一帮人就开始虚空G C,一会喷我上当受骗,开源项目还要买,一会喷我不懂语言模型,自己不会调试。 就是一个字都不提4090在AI应用上面拉胯到不能用的问题。 只有个别人提到单卡部署类GTP语言AI是做梦,我接受这个意见, 但是怎么这么多4090的孝子?还能孝出天际? 就购买一站式安装服务和模型,我就一个点了菜想尝尝味道的,我就要从探矿学起解决厨具问题?然后从捕猎与驯养学起解决肉食问题?然后从选种和种植学起解决蔬菜和香料问题,然后从钻木取火学起解决点火问题?搞笑呢? 我就是玩一玩,都不能保证每天开机,有病才不会用第三方。还有扯什么盗版贩子一键安装包的,我学习不要成本还是盗版贩子研究一键式安装不要成本,说白了,正版要是没那么多破事,一键解决问题,哪有盗版贩子的空间? 我花钱买部署,可以给作者本人,作者本人给部署吗? 还是那句话,核心观点是4090太拉,别的别瞎扯在那自我感动了。
买了个离线版GPT测试了一下,证明4090就是渣渣 系统配置:7950X+64GB DDR5-6400+4090+傲腾905P 1.5TB单盘安装GTP+905P 1.5TB系统盘。 然后在B站上买的离线安装包+2GB的简体中文语言模型包。 简单概括,不使用已经训练完的模型,就拿着初始gtp4.0智力水平≈小爱的水平下是不卡的,CPU占用60%、内存占用38GB,GPU负载20%,显存占用6GB,SSD间歇占用30% 加载模型包,基本像人以后,CPU负载100%,内存占用63.99GB,GPU负载100%,显存占用23.99GB,SSD突发型波动占用100%,平均每15分钟才能回一句。 就想部署个人GTP模型,4090还早得很,估计再更新10代,40900大概能跑流畅吧。 至于自己训练模型,梦里什么都有,A100单卡要200个月以上,4090?大概2000年?
无意间发现,原来量子点显示器都是会因为环境光“烧屏”的 我有一个旧的AOC I2771FM9,量子点IPS屏,然后淘汰给我爸妈看小说用了。 我爸妈养了只银渐层(家庭地位比我高),然后养猫的都懂,万物皆可猫抓板。我妈日常就拿个薄棉布把屏幕给盖上,棉布中间是个荷花,棉布是浅蓝色。 今年我爸妈出去旅游了大半个月,然后屏幕就罩了大半个月,屏幕位于书房,虽然没有阳光直射,但是白天散热光是拉满的。 以上就是环境概要,下面说烧屏症状。 我爸妈旅游回来以后一开机,进入桌面以后整个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纱布上的花纹,屏幕正中间就是棉布上那个荷花,练棉布上绒毛的阴影都一模一样,连针线纹都能看清楚,显然是烧屏了,被环境光烧屏了。 我本来要扔,我爸妈表示先凑合两天再说,接着我爸玩了一个小时联机象棋,神奇的地方来了,烧屏部份恢复的基本看不见了。 然后经过实际测试,环境光“烧屏”量子点以后,屏幕亮度调最大,然后纯色,白色15分钟,然后红绿蓝各十分钟就能完全恢复。 话说回来,这种“烧屏”我是万万没想到的。 盲猜使用量子点技术的屏幕都有这问题,不论IPS还是OLED,万幸不是不可逆的。 说出来就图个乐子,大家一看就行。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不信的 这要多幼稚才能在这么多年以后还会觉得国内是做不出好游戏,而不是因为环境没有好游戏 国内的环境就是孩子肚子疼,扭了脚,发烧了,吃多了积食了,都怪游戏不好,把我家孩子带坏了。 更别提考试卷不过,偷懒想躺平 18岁以前未成年人基本玩不了网游,单机游戏也是梦里啥都有,更别提消费了。 然后游戏市场就指着一群大部分都已经不堪重负,没钱没时间还电子养胃的社c们消费? 这能回本? 然后开发商又不是做慈善的,10W块做游戏就可能血本无归,那么开发费用就1W块不能再多了。 然后1W块的开发费你还想3A? 国内成功的游戏都是模拟器,为什么心里没数?还不是能在1W块框架内搞定,3000块找法务给弄版权号,2000块雇个写手,5000块搞定编程和上架 模拟器美工不要钱啊,我哥们就这么干的,结果还赔了4000 然后先说说疼讯,法务部号称南山必胜客,但是对上举报游戏的家长战绩不说南山必败客吧也大差不差,赢不了也就算了,勉强打赢了,举报家长直接跑到新闻联播哭给全国人民看,还不如没打赢呢 腾讯旗下墨鱼丸《中国式家长》刚有点热度,被“正义的中国式家长”举报,下降速度超光速 《那个什么神话,什么空》我为什么这么写大家都懂,刚发了一个demo,然后一个一千八百流野生UP主说了不好听的,至今拿不到版权号,同时期还连累一大批其他游戏凉凉,“正义的家长”又一次执行了正义,立刻变成了被g 方宣传的正能量,变成了c水沟里的小强。 就这环境,还想出好游戏?简直笑死我了。
关于美国现在歇斯底里的限制高性能GPU的个人看法。 首先美国是赌国运于AI是无疑的,只要是能让对手被拖延的一切手段都用上了。 美国为什么这么歇斯底里呢?还不是因为在AI的赛道上实质性的被对手追平甚至已经落后了。 AI的基础和主要赛道跟现在的二进制电子计算机不说一毛钱关系没有吧,其实也关系不大。 目前可见的技术路线,AI的物理基础只能是量子计算机,而眼下美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上对我们并没有显著优势,甚至部分落后,这才是美国现在急的上窜下跳的原因。 为什么说AI的基础只能是量子计算机,不会是电子计算机? 以现在人类达到的智力阶梯来看,真正意义上的AI首先要类人,也就是最底层基础逻辑要和人类一样,有是、否、可能(未知),三种基础逻辑判断。 而美国路线的01二进制计算机只有是、否两种基础逻辑判断,缺失可能(未知)这个逻辑判断。 这就和光的三原色缺一就不可能混合出白光一样,逻辑判断基础缺一,建立在二进制计算机的AI只能变成超级改良的搜索引擎或者鹦鹉学舌。 当然如果当年苏系三进制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强人工智能未必不可能。 所以美国在量子计算机不先进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一点也不奇怪,至少限制先进二进制运算器的出口,还有机会拖延量子计算机的制造进度。 就跟工业母机升级先进机床是狗啃饼子一样,在量子计算机未能实现自我制造循环之前,还是需要先进二进制高性能运算器当啃饼子的狗。 至于在二进制计算机上训练出来的AI模型,其实换代到量子计算机后,大概率毛用都没有,参考机械计算机在末代已经进化出了原始的操作UI,但是电子计算机不论哪个操作系统都没继承这些原始UI一样。
4090被禁大概率是假消息,我更相信是囤货的急了编造的 30系和40系,一个矿潮一个AI炼丹,大家都懂。 矿潮好歹持续了两年,囤货30系的血亏的不多,不然也不会有动力疯狂囤40系。 可是万万没想到,AI炼丹起的快凉的更快,囤4090的估计刚到货还没来得及出手就砸手里了 按照市场周期4090正常也该进入性能优势末段了,如果不是5090延期,现在的旗舰就是4090Ti了。 囤货的就算是未雨绸缪,也要想方设法炒一波赶紧回血避免天台。 这波炒作的明显漏洞就是所谓JD没货,PDD涨价,TB涨价,但是黄鱼价格纹丝不动。 其实炒也炒不上去,4090这价位的显卡注定受众有限,国内乐观估计4090的个人市场总量不会超过100万块,要买的早买了,用了一年多了。不买但是买得起的现在也一样持币不买,因为性能已经看不上了,都等5090。 买不起的,3090都不买。 至于所谓院校,但凡脑子没水都不会买4090,一方面4090是割了双精度一刀的,黄氏惯例。另一方面RTX4000/5000是可以阵列的,比单张4090不知道香哪里去了。毕竟训练AI也好,其他专业用途也好,肯定不是挖某TH一样可以让显卡跑在PCIE X1接口上。 就算院校愿意买4090,国内又有多少这样的院校?几百所算多吧,一所100块,也就几万块。 最重要的,俄罗斯都能随便买到4090,不会有人觉得国内买不到水货的5090吧,大不了加钱呗,买得起5090的在乎加个5000-10000块么?不够加20000块行不行?这玩意儿又不是耗材,买一块两三年都不会换了,能买的起的肯定不在乎加价。 所以4090被禁了重要么?现在急吼吼的给囤货的清库存有意义么?留着买5090或者加价5090水货不好么
关于WOLED的个人看法。 个人有副显示器PG27AQDM,只是根据这个型号的调校。 首先日常黑LG,LG是不是色盲比较多,从IPS时代开始,LG的平幕色深和覆盖就一眼难尽,以至于手机和显示器评测都很委婉的说:色彩比较淡。 到了OLED时代,论发色纯净和色域覆盖以及色深,QD-OLED能把WOLED打的鬼都不认识。 黑完了说正文。 首先WOLED色域覆盖和色深比IPS略好,这没啥说的,但是跟其他类型的OLED相比就相形见绌,只能说马马虎虎能用吧。 通透性一般,不如LG自家的R8 nanoIPS面板。但是瞎眼也比R8 nanoIPS好的多。 亮度只能说恒定以后只能夜间关灯玩,白瞎了影响颜色的白像素。 然后一个深坑点也是这个白像素,同一张图片,不锁亮度,尤其是开了HDR可以拉面板最高亮度的时候,你会发现最高亮度要比150nit标称亮度的颜色明显发白发淡,刚好跟IPS相反。 当然日常使用是无感的,而且谁没事也不会盯着700nit不要眼睛,150nit不全黑也看不清。 其他也就中规中矩,没啥可说的。 个人认为,如果不开HDR,不全黑拉窗帘,其实OLED屏幕和一线IPS其实没任何区别,基本黑度看屏幕材质吸光,色彩也大差不差,SDR不都锁了100%sRBG么。 开了HDR,WOLED优势就特别明显,尤其是暗处细节,细节保全的都失真(现实中人眼看暗处会丢失很多细节,尤其是顺光)。 个人认为,在windows完善HDR,游戏能普遍支持HDR之前,WOLED的优势远没有吹嘘的那么多,简单点说OLED还是生早了。
个人认为OLED显示器离完全成熟还稍微有段距离。 单纯只说亮度问题,手上有个标准设备是联想的Y700平板,500nit标称亮度,实测最高526nit,就按500nit算。 实测在日光灯的灯光下,亮度在2/3-3/4之间舒适,再低太暗,再高长时间眼睛累。 也就是330nit-375nit之间舒适,取中位数也就是350nit亮度是正好舒适的。 也就是说OLED在锁恒定亮度可以达到350nit的时候,个人认为就基本成熟了。 350nit白天背光或者拉普通窗帘也是够用的。 现在一众WOLED和QD-OLED普遍锁恒定亮度170nit-220nit其实只能关灯全黑用,白天说能用那是自欺欺人。 个人有PG27AQDM,白天只能开ABL用,锁了亮度220nit暗暗的巨难受。 然而ABL机制在有蓝天白云还晴天的游戏里面是存在阳光亮度随视角变动的bug的,这也为什么所有OLED吹都在那秀游戏的夜晚场景。 至于跟我杠OLED亮度够用的,摸摸良心,办公本OLED是怎么死无z身之地的,还有看不起手机OLED的,手机OLED最高亮度1000nit一下算不合格产品,普遍能拉1500nit,阳光屏甚至2000nit,而且没有ABL,没有ABL,没有ABL。 然后关于OLED显示器,个人倾向于QD-OLED,WOLED怎么说呢,还是眼睛敏感度的问题,在开启ABL和HDR的情况下,PG27AQDM能拉到700nit以上,然后颜色会比150nit要淡一些,仔细看是能看出来的,白色像素还是会“稀释”色彩。 至于烧屏,个人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反正两三年就会换显示器,WOLED两三年刚好换新。 真正肝疼的是OLED老化问题,个人总觉得PG27AQDM用了几十小时HDR以后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亮了。
我们家这个小胖子不是折耳吧。 我们家这小胖子是纯血银点,当时挑的时候是一窝里耳朵最小的一个。 父母都是立耳,但是比较闹心的是他兄弟姐妹中出了两个折耳 然后看到他的小耳朵我现在有些担心了
对于miniLED无比向往,直到摸了PG32UQX 首先声明我只是摸了一下,没买,主要原因是大失所望,这老家伙现在1.8W就能拿全新,也没多贵。 所以评价大概率是有所偏颇的。 首先不能接受的一点是油腻屏,开局3W的机皇是油腻屏你逗我,立刻pass。 其次接受不了miniLED的光晕,开了分区背光以后暗部里面但凡有个亮的东西都多少有光晕。 眼睛健康的朋友大概没什么概念,但是个人近视加散光的表示,看啥都有光晕不就是散光眼吗? 好家伙,人造散光眼可还行? 个人是真的接受不了miniLED了
关于传统背光,miniLED和OLED黑色显示的个人看法 我发现吧里的关注点其实都挺歪的,最关注的竟然是黑下去撤不彻底。 个人主力显示器PG32UQ,副显示器PG27AQDM,miniLED蹭了本地华硕代理商朋友的PG32UQX样机一下,对miniLED评价可能并不客观。 如果单纯的看黑下去撤不彻底,其实在有环境光的情况下,比如开灯或者白天拉开窗帘有环境光漫反射,甚至拉上非遮光型窗帘的环境光漫反射,由于屏幕表面材质会反光,传统背光IPS/VA/PLS和miniLED还有OLED其实没任何肉眼明显可见的差距,黑不黑要看屏幕的物理材质吸光效率,跟什么背光毛的关系都没有。 讲个笑话,你拿激光打印机在A4纸上打一半黑,一半白,在不拉窗帘的室内漫反射条件下,对比度也不会超过1:5000 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夜间,拉上遮光帘不开灯,那是真的一眼巨大黑的撤不彻底的差距。另外绝大多数IPS,黑的不彻底是发棕,而不是发灰,发灰是漏光谢谢。 另外miniLED个人不喜欢,那个巨大光晕还不如全屏黑色略微发棕。 至于暗部细节,个人认为OLED远好于传统背光好于miniLED,miniLED那个光晕真的是敬谢不敏,简直就是人造散光眼,还是配了眼镜都纠正不了的。 但是OLED有个毛病就是ABL机制,且不说100%ABL只有200nit左右白天不够用的老生常谈,开启亮度恒定还好(不能HDR),不开亮度恒定,玩某些探图游戏,比如《古墓丽影》《龙腾世纪3》,从山洞里出来的时候,如果面对白云蓝天的大晴天,全屏亮度就会突然暗下来自动变阴天然后一转脸全屏亮度又大幅上升变大晴天?Are you ok? 还有就是WOLED屏幕几乎完全不能做文字工作,不论是办公,阅读还是写作,那个彩边看多了会导致物理呕吐。
关于西方餐饮不以麻辣为主,还不是因为穷 原因有二。 其一:工业化时代开启前整个西方世界穷的吃土,连香料都没有还想吃辣?梦里什么都有。 正统历史知识: 西方人最著名的辣味香料是肉桂。这玩意儿在工业革命之前价格有多贵心里没点13数,香料之路被土鸡卡脖子的时候,肉桂价格曾经是黄金的10倍,这玩意儿能普及? 历史冷知识:西方次重要的辣味香料是胡椒,然后在西方发现胡椒以前用阿拉伯奴隶的狐臭当香料没人说? 西方历史上吃的起辣的才几个人,能成主流?有推广的银子吗?笑死,不吃辣还不是穷的吃不起 至于麻,花椒和肉桂一个价,还不是西方穷的根本吃不起 其二:辣椒出现的太晚,欧洲发现辣椒都哥伦布了,食用时间太短,没有历史底蕴,根本干不过“贵族传统”。 但是在辣椒的原产地,辣椒可是玛雅人贵族陪葬品。就跟中国人不爱吃洋葱一样,你能说洋葱是垃圾?
我发现吧里对固态硬盘的个人消费级市场都有误解 首先,要先认识到一点,从机械硬盘时代开始,到如今的固态硬盘时代,个人消费级市场占总销售市场的比例从来都不超过1%,属于对企业不构成任何威胁的市场,有固然可喜,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主要的市场大头是企业级,尤其是数据中心级市场,以国内为例,个人消费市场一年的消费量,搞不好还不如阿里云或者腾讯云这些顶级服务器厂商一个核心数据中心一周的消费量。 所以长存一出,所有国外存储厂商的生产安全控制水平立刻进步一千年,再没失火停电和污染,现在减产也大大方方说减产多少,而不是跟以前一样让市场自己猜。 长存的重要性其实跟个人市场没什么关系,而是国内的存储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都一致选用长存替代了,其实美光那个调查令不出,美光也一样很快就混不下去了。 拜特不靠谱所赐,国内的服务商都明白了一点,有的用,哪怕勉强能用,勉强可靠,也比关键时刻卡脖子没得用强几十亿倍,更别提长存性能和稳定性并没有和国外型号有明显差别。 这也是为什么美光上窜下跳玩盘外招,三星存储利润暴跌97%的原因,企业为了自身安全,都去买长存了,对于三星和美光来说主要市场木有了。 至于长存在个人消费市场占有率1%,重要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长存根本没有那么多产能兼顾个人市场,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市场长存一开始就有三级颗粒在卖,现在各种封装飞起的原因,长存估计根本没有产能余力照顾个人市场,有存在感就行了,不是很在乎。 毕竟个人市场就算占比100%,也就只增加在所有市场占比1%而已,统计归入other,很重要?
关于早期平面MLC时代的tirm的个人怀疑。 个人怀疑在早期平面MLC时代,所谓的tirm,大概率受限于主控性能,所谓的平衡磨损并不是全盘的,而是限制在单独一片NAND内部平衡磨损。 证据如下。 个人买固态从来都是同一个型号买两块,一块系统,一块非系统(贴标),换代一共三组。 MX100 512GB一对 MX200 1TB一对 SM951 512GB一对 后来出了个软件叫CHIA,朋友把个人闲置的这三对都借走组了RAID0去打工了,作为置换,给了我一个P4800X 750GB AIC,大家都不亏 然后众所周知,固态硬盘给CHIA打工会豹铋,然后这三对陆续都有一个豹铋了,坏的无一例外都是贴了系统盘标的,全是05/03备用空间耗尽。然后剩下的从盘05/03都没带动的。 所以个人怀疑旧平面MLC时代的平衡磨损,也就是tirm其实就只在一片NAND里面平衡了,并不是所有NAND都参与的全盘平衡磨损。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平面MLC时代,各厂商的保修写入量都那么低了,没有全盘tirm,当系统盘频繁擦写其中一片NAND,可不是寿命低。
三星的平面MLC其实也就那样。 SM951 512GB,三星第一代nvme 平面MLC,写入600TB,差不多1000PE左右就掉盘了,因为盘上面压着主板的自带散热片,所以主控温度没有很离谱,日常也就55℃,所以并非主控损坏。 至于为啥我知道这玩意儿只写了600TB,因为我有两条一样的SM951 512GB组的RAID0,另一个盘还是好的。
这年头真是什么都敢瞎咧咧 第一个色域高,过饱和伤眼的简直笑死,以液晶为基础的现实设备,从技术原理上就只有有限色域,甭管什么RGB,sRGB还是其他什么色域,其色深和发色数量都远远小于真实世界阳光照射下物体的色深和色域。 色域的上限够不着阳光下的真实,如果这都伤眼睛,那现实生活中早早成盲人了? 色域过饱和导致的不适跟眼睛没啥关系,就是典型的中毒误判反应,大脑会将看到的色彩和记忆经验比对,差的太远,大脑就会认为计算有错误,一定是受到了毒素的干扰,赶紧吐,避免吸收更多毒素。 类似的症状最典型就是晕车和晕3D,眼睛告诉大脑身体在飞奔,然后耳内平衡器听骨和半规管告诉大脑身体纹丝不动,大脑收到了冲突的信号,然后根据基因中的中毒表现经验判断身体中毒了,赶紧催吐保命。 第二个蓝光不伤眼不是太春虫虫,就是纯坏,蓝光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衰亡,直接物理损伤眼底结构,自由基过多甚至能导致视网膜脱落,这叫不伤眼?另外蓝光会直接导致晶状体内容液变性导致白内障,这也叫不伤眼? 另外人体随着年龄增大,抗氧化物质减少,晶状体内容液老化,为了避免让蓝光把眼球直接一锅端了,角膜会显著发黄限制蓝光进入,连这种进化机制都有了,还在那蓝光不伤眼,这要有多坏才说这话。
关于工业先轻后重还是先重后轻的个人看法。 个人认为工业崛起,除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和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少数国家可以先轻后重崛起,从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先轻后重就是自掘坟墓的死路。 首先看我们自己。 大青果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以重工开局(主要是军工),轻工从头到尾都是残废(小民族资本头顶三座大山),工业排名世界第十六,基本能自给自足,比后面的民国强一万倍,民国的重工全靠大青果遗产考古。 民国的蒋光头先轻后重,黄金十年后被日寇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毛都没捞着一根全资敌了。 再后来新中国也是先重后轻,结果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事实胜于雄辩。 帝国主义时代开始以后,就是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的时代,先轻后重且不说你能挣多少,造多少血之类,没有足够的重工业打底,肌肉展示,基本上就是给人做嫁衣的命。 什么靠轻工业积累资本,什么重工业吸血,唯一的生路就是所有人勒紧裤腰带,饿死也要把重工业基础搞出来,哪怕落后,也要有,别人打你就要有不可接受的代价,你才有资格搞轻工业。 至于二战后的日韩轻工业起家,那是因为日韩本质是美国的帝国领,人家后面有美国爸爸的重工业保护。 至于一战前的主要工业国,德法美苏,哪个不是先很能打,然后才发展的轻工业,很能打的本身就意味着重工业不差,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先重后轻。
求教关于PG32UQX是否是油腻屏? 个人不打fps,类似fps的游戏只有一个战争雷霆,然后主要游戏就是类似《群星》《文明》这类的战旗类,所以对显示器响应时间没有太大需求。 然后就觉得PG32UQX基本完美贴合退烧需求。 直到看了小雪人评测,说近距离油腻。 求教有PG32UQX的大佬,小雪人说的油腻是指发色类似油画的油腻,还是指油腻屏:纯白色下近距离看屏幕表面跟糊了油脂一样的油腻? 就是这屏是传统意义上的油腻,VA那种油腻屏吗? 非常感谢。
发现BCM方案路由器的通病 看图,发文字总被删。
关于更新固件并且格式化以后能清0E的个人看法。 首先个人认为0E这玩意儿,属于随着浮栅晶体管容量和速度激增和写入寿命有限导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有限寿命电荷存储器的根本硬伤。 最关键的是有限寿命不可调和。 根据0E造假,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个概念,读取0E和写入0E,读取0E是该page漏电漏的浮栅两侧电荷容量都相等了,完全无法通过ECC校正导致数据丢失,但是page本身还是好的,重新写入热数据以后还能正常读写。写入0E是该page已经真正损坏无法写入,或者写入后无法读取。 现在固件更新后格式化0E小时消除的应该是写入0E,毕竟03没动。 然后为了方便说明寿命的影响,我们拿SDRAM这种无限寿命电荷存储器来举例。 同样是电荷处理器,SDRAM作为以电容为基本cell的存储器,也有NAND一样的漏电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SDRAM的工作原理是电容有电是1,没电是0,然后随着时间推移,电荷会从有电的电容自然流向没电的电容,跟NAND完全一样,NAND是电子从浮栅逃离至无电子的一侧(电压)。 那为什么SDRAM就没有0E,没有冷数据,答案非常简单粗暴,SDRAM会以非常快的频率进行全盘刷新,容量高于50%的电容计1,然后充满电,容量低于50%的电容计0,然后完全放电。 等同于定时进行一次全盘PE,反正SDRAM没有写入寿命一说,也就没有漏电导致的数据问题。 但是NAND这么玩,TLC硬盘寿命大概一个月? 那为什么以前的SLC/MLC和TLC的0E很少,冷数据也很少?那是因为慢啊,浮栅层导电率低,电子迁移率低,漏电率也就低,不漏电就等于不丢数据,慢漏电就等于数据保质期长。 然后现在的TLC呢?动辄232层未来还要1000层,要是和以前一样的低导电率浮栅层,你信不信延时就上天了,4K搞不好连机械硬盘都不如了。更别提连续读写直飚10GB/s的pcie 4.0固态了。 那怎么才能根本上提高传输速率呢?答案是高电子迁移率,高电子迁移率就是低电阻,低电阻=漏电,漏电=浮栅两侧电压无线接近50%,那么主控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ECC校验,于是就有了冷数据,校验不出来的就是读取0E。 所以个人认为冷数据的终点就是读取0E。 然后现在0E越来越多的原因就是浮栅晶体管漏电越来越严重,然后又不能通过全盘刷新的方式更新电荷状态,冷数据就成为了常态,读取0E就成了不可避免,这大概也就是0E爆发的原因。 现在所谓的固件修复0E,大概原理我盲猜其实就是发现ECC读取错误的不可修复数据,以前就直接标0E然后用备用块替代,于是03减少,此消彼长之下固态凉凉。然后现在发现了ECC读取错误的不可修复数据,处理方法大概就是刷新写入该page,如果新写入的数据能够正常读取,就认为是冷数据导致的读取0E,那么就不计入0E,也不用备用块替代,smart测数据简直完美。 至于用户的数据怎么办……自认倒霉呗,反正z b这么doge也不是第一天了
单纯看书来说,掌阅真的是硬吃APP端的排版软饭。 本人对于电纸书没别的要求,就是看TXT格式的小说,其他需求都是由安卓旗舰平板或者手机完成。 用过kindle,文石,汉王,掌阅四个品牌大约5个电纸书。 系统啥的都不说了,跟高通骁龙870的平板比都是渣中渣。 看小说无非就是TXT导入方便,自动排版,掌阅的系统排版能把剩下三个品牌吊起来打,最稀烂的就是kindle,还要发文件等回件导入TXT最可笑。 屏幕的话个人喜欢6寸的,其他版本都太大了。
手里有A6和NEO,掌阅唯一的坑。 祖传的5V1A充电协议,只能使用电脑Type-A接口或者Type-A接口的充电器进行充电,现在的Type-C接口和Type-C充电器都已经移除了5V1A的支持。 结果就是很多人拿手机充电器一插结果充不进去电,各种折腾以后返修 话说这种假type-c接口其实挺坑,就是个变形的USB -mini/micro口,还不如就给个mini/micro,至少小白不会插错线
3块钱一包的茶,质量不咋样,但是整活真的是笑不活了 看到名字我都惊了,产地:高级
T-34-1942这车真的超模 班长房基本上闭着眼睛乱杀就行了
其实SSD最要命的是0E和BB,03和05不迅速增加问题不大 如图:美光MX200 1TB,写入200TB左右就出现了05和C4,然后作为主力下载盘一路用到1.016PB,现在作为仓库盘继续服役。 个人认为:固态硬盘默认都是有冗余空间的,本来就是以防万一出现坏块后可以用冗余空间替代屏蔽掉坏块继续使用,不然冗余空间毫无意义。所以少量计数的03/05问题不大,捡二手自然是不推荐,但是自己的盘能保修的可以保修,没保修的继续用也没事。 反正不影响数据。 反倒是0E和BB,直接就是数据本身损坏,哪怕03和05正常也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替换后保修或者垃圾桶。
吧里的玩家心态这么脆么,4090能买一堆的傲腾还有人破防。 我就说我现在全傲腾,两个905P 1.5T有人就破防了 不想折腾的话傲腾不是最优解么 @詹森迪斯 一个4090能买一堆905P 1.5TB,话说当年能SLi的时候,2080Ti 双卡SLi的玩家也不在少数吧,也就是把4090双卡变成4090+傲腾了,还省了不少钱,至于破防么
傲腾在文明系列的AI平均时间就是碾压局啊。 普通m.2 nvme SSD在CPU是5965WX的优势条件下,平均回合时间是12.17秒 P1600X在CPU是9900K的弱势下,平均回合时间6.8秒。 真·碾压优势。
傲腾在战棋类游戏中的碾压优势 970pro在5965WX加持下,跑文明6AI平均回合时间12.17秒 P1600X在弱势的9900K下,跑文明6AI平均回合时间仅6.8秒,快了一倍不止的碾压优势。
话说群星到后期卡貌似并不只是CPU的问题 有一说一,全傲腾以后发现,对于群星大后期卡的问题,傲腾简直就是最优解。 尤其是灾飞后期全银河爆兵的阶段,PM981A挪图都卡,傲腾只是稍微有点慢
玩文明5系列,傲腾你值得拥有。 文明5全系基本上超大地图后期都会非常卡,以9900K为例,超大地图8文明+16城邦,三星PM981A打到2026年左右,一回合需要两分钟。 但是放在P1600X上,同一个档2026年,一回合只要28秒,提升的不是一点半点。
充值信仰了,买了两个傲腾P1600X。 有一说一,这玩意儿是真·热的离谱,加了散热马甲之后,哪怕待机,都能飚到40-50℃,就离谱。 46℃的贴了6.3mm铝马甲,52摄氏度的贴了4mm铝马甲
更新MX200 1TB的HDtune跑分以及P1600X体验 介于这块MX200 1TB已经写入1.06PB,使用了1000PE以上,现在只有MLC直写和MLC直读速率了,SLC ache早写没了,貌似也不会再恢复了。 @xn名字真不好取 雀食是你那个超级公公版性能的四倍,即读写都是200MB/s,真就是CE倍数差距32CE的200MB/s和8CE的50MB/s。 结论就是美光是狗,真就顺着旗舰往下一级一刀。 P1600X是真的热,装P775-TM1G里面,没有散热马甲开机空载就68℃,闲置放一会70℃,然后就严重掉速。 加了马甲就好很多,上了个单面侠仅4mm的马甲,开机35℃,满载55℃。 结论是P1600X放笔记本必须给散热马甲。 我买了两个P1600X只有一个单面侠,只能等新的单面侠马甲到货才能正常使用。 Ps.蓝天也很狗,两个M.2全部不是直连,9900K的4K只有202MB/s,基本上算是半速了,但是傲腾装系统跟手真的不是吹的,真爽。
前几天看到有吧友说到MX200特别水,刚好我也有这盘。 @xn名字真不好取 吧友说MX200的MLC还不如QLC,我刚好有这盘,今天回家了就从纯技术层面说说为啥他的盘不如QLC。 先一句话概括,镁光实在太狗,他的盘实在太缩水,不如QLC太正常。 首先MX200的主控是88ss9189,400Mhz双核cortex-A9,最多支持16NAND,一个NAND两个CE合计32CE。 也就是说完全体应该有16个NAND,才能达到标称的读550MB/s,写500MB/s。 吧友的盘是256GB版本,最早应该是8颗16nm NW656,单颗32GB封装2CE,合计16CE,本来就是512GB满血版(1TB属于后期才出的)的缩水,给了SLC ache以达到接近满血512GB的性能。 但是,后来镁光有了16nm NW662,单颗64GB封装2CE,顺势推出了MX200 1TB,于是满血就变成了我手里这个16颗 NW662组成32CE的MX200 1TB。 吧友手里的这个MX256GB(新)就顺势二次缩水为4颗NW662 8CE,缓外性能只有满血MX200 1TB的4分之一,连LPDDR2 缓存也只有满血1TB版本512MB的一半256MB。 所以连续缩水两次,缓外性能不如QLC再正常不过了,MLC性能折半再折半不就是QLC,再加上是个SATA,能打得过nvme的QLC才有鬼。
三星PM981A,离了个大谱,长这么大第一次见的故障。 笔记本是蓝天P775-TM1G,自己改散热,给显卡加了两根热管,空间不够跨过PM981A主控,有点X神那种热管烤南桥的意思……PM981A没加散热片,本来没热管的时候日常重负载就能跑到102℃(游戏)。 热管过境这样然后用了半年多吧,平时也没感觉掉速卡顿啥的就没太注意,结果昨天晚上玩《战争雷霆》的时候,突然蓝屏死机,就听见有什么东西在机身内部掉下来了…… 拆开一看发现掉下来的是PM981A的主控……主控……主控……这玩意儿过热了不应该是硬盘无响应先死机么 本着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看能不能抢救数据了,把硬盘取出来,把主控对回去用硬盘盒压死,插USB上居然认盘了,大部分数据都在,极个别数据拷出错误无法读取。 惊了,正常情况下主控脱落不应该是完全不认盘需要重新开卡么 反正长这么大第一次发现这种问题,然后明天就把自己加的热管掰下来,反正焊锡的焊点一掰就断,这玩意儿太坑了。
最后还是两条P1600X上笔记本了。 笔记本是蓝天P775-TMG1,有两个M.2 2280,插了两条PM981A 1TB,CPU是9900K,长期高温使用疑似严重老化,4K的Q1T1读取只有30MB/s,响应时间最短0.116ms,到了该换的时候了。 然后干脆买了两条P1600X替换,一个系统盘,一个软件盘,然后两个SATA 1TB当仓库
木樨草有短匍匐茎,求问各位大佬是不是品种不纯? 如图,单盆单棵的木樨草,盆比较大(30cmX30cm),我没控旺,水和温度都没控制,一天光照直射12小时。 肥料薄肥多施的每周给一点十三元素敖合肥喷叶灌根连续三周,肥料给的非常足。 然后今天发现开始长短匍匐茎了,其中一个短匍匐茎居然还有根…… 所以求教各位大佬,这个木樨草是不是品种不纯,或者干脆就不是木樨草?非常感谢。
固态硬盘价格估计马上要血崩 对岸的bank那啥了,反正说就删帖,就不提了 然后结论就是对岸的电子产品消费者市场要凉,科技泡沫要凉……不论个人还是企业的购买力都会近乎归零。 然后现在本来就堆积如山的存储芯片更卖不动了。 TLC搞不好会下探到100元/TB? 反正我的傲腾905P 1.5TB 是买的血亏,盲猜会掉到2000元1.5TB甚至更低…… 吐血了
完了,我的905P 1.5TB买早了。 老美这波银行暴雷,实质上是美债暴雷了,本质是流动性枯竭。 经济学的淡就不扯了,直接说影响。 老美这波意味着老美的中产又双叒叕要被从根上割韭菜了,需求进一步向吃饱饭靠拢,资金进一步向稳健型储蓄靠拢(家里的保险柜)……意味着老美电子消费品市场要真的凉凉了 然后电子产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卖出去好歹还能换面包,卖不出去就真要靠吃芯片度日了 Chatgpt之类的科技泡沫估计要保不住了,然后最后一个电子产品消费大头萎靡……搞不好TLC会跌到100元RMB 1TB? 905P 1.5TB搞不好会跌到2000+甚至更低,就感觉特亏 好处是显卡价格估计要回归理性了。
不太理解国内J S囤P1600X这玩意儿有啥意义。 先是玩命的薅新蛋的P1600X 118GB,薅断货几次?但是新蛋次日都补货了,大有你要多少我有多少的架势。 然后惜售?目前咸鱼价格差不多700-800这个价位,比合理价位500元高200-300块的样子……一条也没挣多少钱,出息。 最后落到消费者端,愿意买这玩意儿的起码是个骨灰级玩家吧,反正一般买电脑的根本都不知道傲腾是个啥玩意儿,第一反应是这么贵就不买,本身受众就是极小众。谁说这玩意儿识货多的你把固态硬盘吧,笔记本吧,还有显卡吧,wp7吧所有人加一块,分母14亿……图吧就算了,那帮垃圾佬…… 然后这分子还水份巨大,因为P1600X只有110.2GB可用(格式化后),实际上等同于浪费一个M.2,既想用P1600X做系统盘,又想体验软件游戏速度快就至少需要两条P1600X占用两个M.2接口,除了个别主板,一般主板也就2-3个M.2吧,笔记本哪怕是X170这种四个M.2接口的丧病玩意儿,nvme协议的M.2也就两个,剩下两个是sata……也就是说P1600X是个并不足以让你体验全傲腾爽感的缺陷产品。 你说用支持RIAD0的PCIE转接卡插满4条?那价格足够你买一个P5810X 400GB了,为什么要买PX1600 所以现在咸鱼就看个乐,等啥时候卷到300块一条了我就买个收藏,真用的话我觉得还是P5810X 400GB靠谱。
终于找到解决P4800X那个乐色半高挡板痛点的东西了。 直接拆DELL R740或者C6420的固态硬盘挡板就行了,规格是54mm间隔,深度10mm。 螺丝我用的是傲腾原装六角星螺丝,DELL的螺丝比较短,不过是十字口的,懒得换螺丝刀就没试。
【20230228 茶館雜談】有没有一种可能,三体人的第一波舰队可能会把三体文明都送了。 三体明确提到,地球通过哈勃望远镜看到了三体舰队穿越宇宙尘埃的航迹。 那么问题来了,地球这么落后的文明都能观测到,其他高等文明难道观测不到? 航迹存在的时间很长,然后被某个能发射二向箔级别的文明看见了,顺着航迹反推,直接就是一发光粒给三体人送行 甚至严重点,连地球都送了,航迹推算,最可能的几个恒星系都要凉
介于现在的TLC过于摆烂,累了,全傲腾算了。 傲腾基本上没啥缺点吧,除了顺序读写确实有点慢了,问题是我也没啥文件需要这么高的顺序读写,最大的也就是年货召唤的160GB,也就不到两分钟就拷完了,反正就是游戏党,足够用了,小姐姐基本上住宿空间也够了。
我突然有个疑问…… 看到新蛋的P1600X挺便宜,撸了一根。然后把笔记本的系统盘PM981A 1TB换了下来。 问题来了……我现在没搞懂这算升级还是算降级
有一说一,硬盘盒可以手持温度其实没多高。 如图,虽然只有50℃,但是摸起来已经相当烫手了…… 实测43℃以下摸着不难受,再高就不行了。
流浪地球月球危机其实放现实里不可能发生。 推动月球离开地球足够距离,解除引力锁定是关键一环,在流浪地球的技术水平下,正常情况肯定有一组或者多组专业人员驻月以防各种意外,直到推离月球到指定位置以后才会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这种关键工程,驻月组正向应该主要由军人构成,属于必要的牺牲,就跟巡边军人一样重要,属于必然存在的岗位,不可能不设。 然后问题就来了,在有人驻月的情况下,月球发动机必然有全手动紧急停机装置,就跟现代核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一样,就是在最恶劣情况下(断电,电脑系统被入侵或者故障被强行离线),有直接拉闸的能力比如:裂变堆柴油动力石墨棒插入,聚变堆直接机械弹射出火石。都是不需要通过操作系统,利用纯机械开关一键停机,这类应急系统没有任何电子器件,都是机械传动,Moss只能干瞪眼。 在存在手工强制停机的情况下,MOSS拒绝550W覆写没有任何意义:550W覆写失败-应急小组按下紧急停机按钮,火石被紧急机械弹射系统抛出-月球发动机停机-应急小组拉闸断电整套发动机操作系统离线覆写-Moss气的干瞪眼。 所以可能只是为了剧情能拍下去,强行让所有人离开月球,无人驻扎月球,然后让moss为所欲为了。
有一说一,TLC其实还是当年那个垃圾,甭管顺序写入现在有多快。 因为工作备份需要,需要备份帆BI的仪表盘文件夹,正确操作是从软件目录拷出,然后再压缩。 帆BI的安装盘是西数SN730 512GB,盘内拷贝速度仅有106KB-1.2MB/s,68.6MB,22770个文件。 然后这速度我简直惊呆了,为了防止是冷数据问题,我把新拷贝又重新盘内拷贝一次,还是一样。 接着我把这个文件夹的压缩包先扔到9210B的硬盘盒内,硬盘是三星970Pro 1TB,接着把文件夹不压缩拷入970pro,在970pro盘内复制拷贝一次,复制速度约为15MB/s-22MB/s。 简直碾压有木有。 处于好奇,我又在镁光MX200 1TB(品相有点那啥,但是确实是好的)测试了一下,盘内拷入速度也有13.8MB/s-20.3MB/s。 最后放入傲腾P4800X 750GB,拷贝时间一秒不到,没看清速度 所以SN730这垃圾TLC的意义在哪?
请教一下各位大佬,乌饭子需要多少冷量才能开花?非常感谢。 新人今年再重新种一次乌饭子,苗已经在路上,请教各位大佬,乌饭子越冬需要多少冷量才能开花?还是说和草莓一样能用磷酸二氢钾刺激着开花?
突然发现个问题,关于7800/7900/7950X3D 事情有时候不能细想,一细想就会发现问题。 众所周知,7950X3D是分成两个8核心封装,其中只有一个封装是X3D,另一个8核心封装就是标准的7950X。 而X3D的意义只有一个:利用大缓存提升游戏帧数。 这就导致了三款X3D里面7950X3D可能是最拉的一个。虽然有一个8核心X3D略强于7800X3D,但是有概率因为Win11分配错核心导致游戏由没X3D的核心运行变成标准的7950X表现,不如7800X3D。 而Win11在wintel联盟的名义下都会经常把重负载分给IntelCPU的小核……在AMD上分配错核心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 然后就算分配核心正确,7950X3D的8核心X3D和7800X3D会有制的差别?还不是会被12核心7900X3D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然后最重要的是7950X3D最贵
有一说一,带入现实真实,流浪派未必打得过快乐一百年计划 历史上类似原地等死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经济学领域各种泡沫,不都是能快乐多长时间快乐多长时间,比如旁边鬼子的房地产。
99年的《科幻世界》,设定似曾相识
有一说一,这是全剧中唯一真·不科学的。 首先注意:导弹是直翼。 其次两个前提: 1、太空电梯运载仓加速度超过9G,开局没飞多高就出马赫环超音速飞行,到图里这高度已经是超音速阶段。 2、Su-57和J-20C垂直追导弹没几秒就马赫环超音速,而且并没有越追越近。 完全不科学的地方:直翼导弹飞行速度超音速。 不科学原因: 1、直翼导弹气动布局最多高压音速,直翼升力好,但是阻力巨大,发动机事倍功半。 2、即使发动机真的力大砖飞,直翼在跨音速的时候撞空气墙对材料的要求堪称天顶星,材料成本能比三角翼或者梯形翼高上千倍。 3、即使用上力大砖飞的发动机,三体水滴水平的材料,直翼在超音速阶段会因为气动面全是激波,且宽度不足以跨越激波导致气动失效。 基于以上三点,历史上除了试错阶段,人类就从未生产过直翼的超音速飞行器。
笑死,豪气众筹到2月21号,结果今天就给买闭店了…… 想象中的众筹:我们稳点,小目标10W,时间长点保险,先众筹到2月底再说。 现实中的众筹:这才一周就8000W了,产能不够了怎么办,好慌啊,先闭店吧。 众筹被筹到自闭的也算是创纪录了吧
数字生命卡本来我是支持M.2的,然而看了一眼我的硬盘盒…… 其实赛凡科技是对的,这玩意儿做不了M.2移动硬盘盒。 本来我是向官方反馈过希望支持M.2 M-key 2248 nvem固态的,没比U盘大,但今天用了下我的硬盘盒,然后突然醒过味了,数字生命卡做不了M.2。 以我的移动硬盘盒为例,这个铝合金盒子大小还是散热都是远强于数字生命卡这种一半树脂一半金属的U盘的。 9210B公认本身发热不大,传输速率10Gb/s,然而这种纯铝硬盘盒,装970Pro,拷入一个召唤16(大约168GB)写入时间大概120秒后,室温22℃,硬盘盒表面温度105-110℃,如果装的是SM951这种狂野OEM,硬盘盒表面温度115℃…… 然后这种大小的硬盘盒还有更狂野的用JHL7440芯片,传输速率40Gb/s的,这体积硬盘盒15秒过热掉盘,无一例外。 而固态硬盘的发热主要来自主控。 假设数字生命卡上了2248,那就只有两种情况,要么2248的100℃+发热烤的数字生命卡快速老化损坏甚至开裂,要么就是M.2根本无法散热主控老化损坏报废。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数字生命卡有半透明树脂部分,要考虑颜值,那散热硅脂条往哪放?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