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天 文京天
关注数: 72 粉丝数: 250 发帖数: 7,737 关注贴吧数: 9
关于征集“贴吧网友公约”的通知(草案) 关于贴吧的制度,几乎所有贴吧都叫“吧规”,基本上都是几个吧主一叽咕或一个吧主一琢磨而制定出来的,敝人既不喜欢这种叫法,也不喜欢这种做法,敝人喜欢贴吧的纪律由全体贴吧吧友共同献计献策、共同提建议,并经过多数吧友认可后,向大家公布出来,即成为了本贴吧公约。公约公约,就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执行。这个大家都心平气和。 客观说,目前整个百度贴吧诸吧主的素质很是参差不齐,甚至鱼目混珠,——当然这不是百度的毛病,百度的规定很不错,只是有时他们管不过来。譬如有的贴吧的吧主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甚至心理暗淡,容不得不同意见和不同学术观点,见到与自己见解向左的,就删帖,甚至找茬封号。有的贴吧的吧主(包括大小吧主)甚至公开扬言,我们这个吧就是这样的见解,你不同意,可以别在这里发帖,这是公然把百度贴吧变成他自己的独立王国。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其实是在给百度贴吧抹黑,是在坑百度。 还有的贴吧吧主性格怪诞、脾气傲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欺生者,来发帖不恭维他几句,他就找茬删帖;有心胸狭窄,稍微发贴触犯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就说你捣乱,无情删帖或封号;还有的当吧主专为过吧主瘾,制定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吧规”来限制吧主,譬如规定不准“挖坟”。也不知“挖坟”怎么了,好贴不能翻出来欣赏欣赏吗?她就这样规定。这种情况,我见的多了。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百度贴吧的声誉和人气,逼走了很多人,这对繁荣百度贴吧的人气其实是很不利的。 我们百家吧要打造百度比较好的贴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献计献策改变这种情况。一句话,本贴吧的“规矩”由大家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原则上只要不违反百度官方规定,不出言不讲究被网友举报,一律不删帖、不封号。这样,大家共同制定的“公约”,自己不遵守,就等于是自己不尊重自己。 因此敝人在此呼吁所有关心百家吧的吧友,不管男女老少、东南西北,职业身份如何、观点见解如何,都踊跃献出您宝贵的“贴吧公约条款”。该条款一经多数网友认可并采纳,即成为本吧正式“公约条款”中的一条或数条,同时在公布的该条款的后面永久附上首次提供该条款的网友的名字,以示感谢和尊敬。 欢迎大家跟帖对提出宝贵建议,或献出您宝贵的公约条款。谢谢!
驳北大教授赵冬梅系列言论 北大教授赵冬梅女士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司马光”系列,在央视极尽对司马光的吹捧下(央视解说词说“司马光是北宋政坛最耀眼的明星”),赵冬梅女士极力为司马光增光添彩、堵漏补罅,她的一些说法,其实很肤浅,漏洞百出。现本人逐一驳斥赵教授的一些说法。 其一,北宋不少大臣说司马光“迂腐”,赵教授为司马光辩解说,孔子、孟子也被人说成迂腐,孔子、孟子迂腐吗? 对此,个人意见是:孔子、孟子确实不迂腐,而司马光迂腐。理由可举例说明:孔子虽然讲忠孝节义,但一生都很“活”,并不讲愚忠愚孝。比如孔子讲忠,但赞成管仲不陪着公子纠死,孔子一生也没在鲁国国君这一棵树上吊死,一生侍奉了多国君主。这说明孔子不讲愚忠。孔子讲孝,也反对傻孝愚孝,譬如曾参傻乎乎的挨父亲揍,孔子就反对,主张逃。这就是孔子的“活”。而这些活,在司马光身上,似乎没有。 再譬如孟子,孟子也是主张遵从礼仪的,但大舜不告而娶(不告诉他的父母就娶亲,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节),孟子却赞成。孟子认为如果大舜娶亲告诉了父母,父母便会不赞成,这样就会使父母“无后”,这就是孟子的“活”。而孔孟身上的这些“活”,司马光身上似乎没有,而是一个劲的“杠”。(未完待续)
驳北大教授赵冬梅系列言论 北大教授赵冬梅女士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司马光”系列,在央视极尽对司马光的吹捧下(央视解说词说“司马光是北宋政坛最耀眼的明星”),赵冬梅女士极力为司马光增光添彩、堵漏补罅,她的一些说法,其实很肤浅,漏洞百出。现本人逐一驳斥赵教授的一些说法。 其一,北宋不少大臣说司马光“迂腐”,赵教授为司马光辩解说,孔子、孟子也被人说成迂腐,孔子、孟子迂腐吗? 对此,个人意见是:孔子、孟子确实不迂腐,而司马光迂腐。理由可举例说明:孔子虽然讲忠孝节义,但一生都很“活”,并不讲愚忠愚孝。比如孔子讲忠,但赞成管仲不陪着公子纠死,孔子一生也没在鲁国国君这一棵树上吊死,一生侍奉了多国君主。这说明孔子不讲愚忠。孔子讲孝,也反对傻孝愚孝,譬如曾参傻乎乎的挨父亲揍,孔子就反对,主张逃。这就是孔子的“活”。而这些活,在司马光身上,似乎没有。 再譬如孟子,孟子也是主张遵从礼仪的,但大舜不告而娶(不告诉他的父母就娶亲,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节),孟子却赞成。孟子认为如果大舜娶亲告诉了父母,父母便会不赞成,这样就会使父母“无后”,这就是孟子的“活”。而孔孟身上的这些“活”,司马光身上似乎没有,而是一个劲的“杠”。(未完待续)
25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戏迷传奇》连载 该剧创作于2010年左右,历时五六年,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大家关注、品评。谢谢! 第 一 集 一 急促的开场锣鼓:急急风,走马锣鼓、冲头、马腿、九锤半、抽头、四击头等…… 跳动的鼓楗儿(单皮鼓),急擂的鼓棰儿(堂鼓)、挥动的锣撞、翻飞的钹片、迅摇的锣板儿。 初春。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外。彩幅耀目、花团映人、人流涌动,锣鼓喧天。一场由新原市京剧戏迷票友组织的京剧演出即将进行。 随着锣鼓点的火炽进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司鼓白忠义、[url]http://大锣[/url]常保来、铙钹孙石水、[url]http://小锣[/url]赵老侃,堂鼓杜学武。 二 在乡村通往新原市区的一辆公交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怀抱“随身听”,塞着耳机、正在贪婪地听着[url]http://梅兰芳[/url]的唱腔。 姑娘名叫焦翠华,二十一二岁的样子。 听着听着,她竟入了神儿,竟禁不住随“随身听”低吟起[url]http://梅兰芳[/url]的唱腔来。 ——引得同车的人用奇异的目光瞅她。 三 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前。开场锣鼓已打完。 几位武场上的人打完锣鼓点正在嘁喳着什么。 白忠义用鼓楗子指点着常保来,一副教训的口气:“你九锤半两个地方打错了!” 常保来唯诺是从:“是。以后注意,以后注意。” 白忠义又转脸用鼓楗子指点孙石水:“你马腿一开始没打好。全乱了!” 孙石水不动声色,慢条斯理:“…你楗子下得不对。” 白忠义“呼”得脸红了,气“腾”地上来:“什么?我楗子打得不对?哪儿错了?” 孙石水:“…你楗子乱,看不出来。” 白忠义鼓着南瓜脸:“……你就说你看不出来得了。还我楗子乱。” 孙石水:“我是没看出来。” 白忠义:“你看不出来,怎么别人看出来了呢?” 孙石水:“……我跟老蒋打,打了多少次,一回也没打错过。” 白忠义:“——你认死门儿。你跟老蒋打去吧!” 孙石水:“人家是正儿八经京剧鼓。” 白忠义脸难看得厉害:“你说我是梆子鼓?梆子鼓跟京剧鼓有什么不同?你认死门儿。死犟。” 赵老侃:“主要是在一块儿和的少,和的多了就没事了。其实手法基本上一样。 孙石水:“有不一样的地方。” 赵老侃:“其实打鼓一个人一个手法。” 白忠义:“老蒋就是在宣传队呆过几年,也不是科班出身,手也不行。” 孙石水又欲说什么,赵老侃连忙解劝:“好了好了,都在一块儿玩哩,没那么多事儿。”扭头对孙石水,“听打鼓的听打鼓的。不听打鼓的还行?跟谁打听谁的,这是武场的规矩。跟着白师傅打,就听白师傅的,没错儿。” 孙石水:“……” 四 新原市建华商厦某屋内。叶惠芬和吴长忠正在化妆,准备彩唱《坐宫》。周兰蕙也在化妆,准备彩唱《红娘》唱段。 靳玉英帮着叶惠芬和周兰蕙扎头化妆。段长泰帮着吴长忠勒头。
25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戏迷传奇》连载 该剧创作于2010年左右,历时五六年,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大家关注、品评。谢谢! 第 一 集 一 急促的开场锣鼓:急急风,走马锣鼓、冲头、马腿、九锤半、抽头、四击头等…… 跳动的鼓楗儿(单皮鼓),急擂的鼓棰儿(堂鼓)、挥动的锣撞、翻飞的钹片、迅摇的锣板儿。 初春。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外。彩幅耀目、花团映人、人流涌动,锣鼓喧天。一场由新原市京剧戏迷票友组织的京剧演出即将进行。 随着锣鼓点的火炽进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司鼓白忠义、大锣常保来、铙钹孙石水、小锣赵老侃,堂鼓杜学武。 二 在乡村通往新原市区的一辆公交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怀抱“随身听”,塞着耳机、正在贪婪地听着梅兰芳的唱腔。 姑娘名叫焦翠华,二十一二岁的样子。 听着听着,她竟入了神儿,竟禁不住随“随身听”低吟起梅兰芳的唱腔来。 ——引得同车的人用奇异的目光瞅她。 三 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前。开场锣鼓已打完。 几位武场上的人打完锣鼓点正在嘁喳着什么。 白忠义用鼓楗子指点着常保来,一副教训的口气:“你九锤半两个地方打错了!” 常保来唯诺是从:“是。以后注意,以后注意。” 白忠义又转脸用鼓楗子指点孙石水:“你马腿一开始没打好。全乱了!” 孙石水不动声色,慢条斯理:“…你楗子下得不对。” 白忠义“呼”得脸红了,气“腾”地上来:“什么?我楗子打得不对?哪儿错了?” 孙石水:“…你楗子乱,看不出来。” 白忠义鼓着南瓜脸:“……你就说你看不出来得了。还我楗子乱。” 孙石水:“我是没看出来。” 白忠义:“你看不出来,怎么别人看出来了呢?” 孙石水:“……我跟老蒋打,打了多少次,一回也没打错过。” 白忠义:“——你认死门儿。你跟老蒋打去吧!” 孙石水:“人家是正儿八经京剧鼓。” 白忠义脸难看得厉害:“你说我是梆子鼓?梆子鼓跟京剧鼓有什么不同?你认死门儿。死犟。” 赵老侃:“主要是在一块儿和的少,和的多了就没事了。其实手法基本上一样。 孙石水:“有不一样的地方。” 赵老侃:“其实打鼓一个人一个手法。” 白忠义:“老蒋就是在宣传队呆过几年,也不是科班出身,手也不行。” 孙石水又欲说什么,赵老侃连忙解劝:“好了好了,都在一块儿玩哩,没那么多事儿。”扭头对孙石水,“听打鼓的听打鼓的。不听打鼓的还行?跟谁打听谁的,这是武场的规矩。跟着白师傅打,就听白师傅的,没错儿。” 孙石水:“……” 四 新原市建华商厦某屋内。叶惠芬和吴长忠正在化妆,准备彩唱《坐宫》。周兰蕙也在化妆,准备彩唱《红娘》唱段。 靳玉英帮着叶惠芬和周兰蕙扎头化妆。段长泰帮着吴长忠勒头。 五 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前。大头于走向前台开始讲话了。大头于本名于国军,胖墩墩的身材,一副弥勒佛似的脸庞儿,五十五、六岁,不笑不张嘴,一张嘴就笑。 大头于频频向观众招手:“喂喂,大伙儿注意了。大伙安静一下啊,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是咱们新原市建华商厦开业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呢,我们应建华商厦刘经理之邀,前来祝贺一下,演几段节目。演不好,希望大家原谅。请大家海涵。演得好的地方呢,也请大家给点鼓励,鼓鼓掌。下面演出正式开始。”言毕,下去。 刘艳芳身穿旗袍礼服,手持节目单,上来报幕:“首先由武俊杰为大家演唱《上天台》选段。” 武俊杰上来唱《上天台》:“金钟响、玉兔归、王登九重,……” 武俊杰唱的好。尚林合拉得也好。掌声响起好几次,有为武俊杰鼓的,有为尚林合鼓的。 京二马明,月琴葛新月,三弦高建国。 张景旺演唱《小宴》选段:“那一日……” 坐在舞台一侧已经演唱和还没有演唱的演员还有:赵桂英、郝玉芬、刘松等。 尚林和京胡,孙石水京二,…… 六 焦翠华乘公共汽车来到新原市某大药房门前,下车,走进药房买药……。 七 新原市建华商厦门前。大头于唱《铡美案》:“……驸马爷近前看端祥,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巢驸马郎,……将状纸压至在爷的大堂上,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 尽管大头于嗓子有些发闷,但唱得颇有气势。唱完,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尚林合京胡,马明京二,葛新月月琴,高建国三弦,白忠义司鼓,常保来大锣,杜学武铙钹,赵老侃小锣。 刘松演唱《锁麟囊》选段:“春秋亭……” 孙石水京胡,尚林和京二,葛新月月琴,…… 郝玉芬唱京剧老旦选段…… 孙石水京胡,马明京二,尚林和月琴。 八 新原市。焦翠华从药房里买完药,走出来… 九 赵桂英在唱《空城计》选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陈刚(12岁)操琴,孙石水京二,陈庆忠月琴。 小陈刚的伴奏很自如、很流畅,一看就知是受过专业训练…… 不少观众为小陈刚的京胡演奏技艺感到惊异、赞叹,纷纷议论: “这小孩拉得真不错!有多大?” “也就是十二三。” “差不多。肯定受过高人点拨。” “绝对。” …… 张景旺、武俊杰、马明等几人也在一边议论。 张景旺:“陈刚这两年长劲不小啊,拉得真是那么点事了。” 马明:“敢自,你看这是谁的孙子——?” 武俊杰:“陈师傅的孙子还能差了?将门出虎孙啊。哈。” 张景旺:“听说去年陈刚参加全国比赛还获得了京剧新苗奖?” 马明:“是。” 武俊杰:“有这么点事儿。” 张景旺:“不简单呐!” 马明:“那是。” 旁边一观众问张景旺:“那小孩的爷爷是谁?在现场吗?” 张景旺指着台上正在弹月琴伴奏的陈庆忠:“看见没有?台上弹月琴的,就是小孩的爷爷,原新原地区京剧团的主弦:陈庆忠。” 问者:“哦。” 赵桂英演唱完毕,观众给演唱者鼓掌,也给伴奏者鼓掌。
●古印度魔术师有什么绝活儿? 起码在近2000年前的西晋时代,中国人和印度人就已经开始交流了。印度(当时称天竺)魔术师来到中国江南,表演了一系列精彩的魔术绝活,使当时的中国人看了,一个个瞠目结舌、连声称奇。 魔术绝活一:断舌复续。具体操作:表演者先把舌头吐出来让大家看,然后操刀当众割下舌头,魔术师嘴里满口是血、喷涌于地。魔术师坦然处之。接着,魔术师把自己割下来的舌头放到器皿里,让大家看,在观众面前转阅,同时,魔术师又张开嘴让观众看他嘴里的断舌。这样搞了一阵子之后,魔术师又将已经断了的舌头,复含进嘴里。经过一系列的“咀嚼”后,魔术师便又将断舌续上,并张开嘴让观众看已经续好的舌头。观众感到奇怪,不知道刚才魔术师的舌头是否真的被割断过。 魔术绝活二:断绢复续。具体操作:取一长绢,由两人各执一端,然后用剪子从中间将绢剪断,然后魔术师将已经被剪断的两块断绢糅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揉搓,断绢复续如初,观众看上去,好像从来没有被剪断一样。私下里,观众也试验过,是真的丝绢被剪断了。这类魔术,我们现在还在表演,但岂知在2000年前的魏晋时代,印度魔术师就在表演了。 魔术绝活三:口中喷火。具体操作:先把一种药一样的东西放在器皿里,再粘上糯糖揉搓,然后魔术师反复用嘴对着它吹气。完毕后,稍停,魔术师便张大嘴从嘴中喷出火来。魔术师嘴里喷的火是真火,可以用来点火做饭。魔术师喷火点着柴火,又将纸团投进柴火火里,观众眼看着纸团被烧尽,可是等火停了以后,魔术师还是可以从火的灰烬里找到原来的纸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