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走 周久走
牛思克主义者万岁!
关注数: 63 粉丝数: 73 发帖数: 3,618 关注贴吧数: 71
社区增设“智囊团”广纳民意 时报5月18日讯 (记者范俐鑫)“智囊团议事会 党员议事会 居民代表议事会 居委会定方案 推动社区发展。”今天下午,杆石桥街道春园里社区在“两议”的基础上增加了“智囊团议事会”,广纳民意,探索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的有效模式。 作为一个老小区,春元里社区有居民2566户,如何最大限度实现居民自治?近日,在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后,新一届党总支和居委会班子结合往届社区服务管理经验,探索出一个社区管理新模式:邀请社区居民代表、驻地单位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工专家组成议事团,为社区发展谋“金点子”。 此前社区主要通过“两议”,即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议事会收集民意。“智囊团议事会”增加后,今后社区工作及相关活动将通过“三议”决定,社区发展决策程序更为完善。记者了解到,“智囊团议事会”整合了社区人才资源,来自各行各业,建议会更有代表性、针对性。其主要职责是就居民遇到的难题及社区建设发展的规划思路、实施措施等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杆石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智囊团议事会”计划每月开一次会。今后这一新模式将陆续在辖区8个社区推广,让社区的事“居民说了算”。 “智囊团”第一议:开放小区也能成丵立业委会 昨天下午,10名“智囊团议事会”成员对春园里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其中,加强楼道文化及安全、成丵立业主委员会等建议被居委会主任孟宪兰纳入社区工作计划。 开放小区也能成丵立业委会 作为议事会成员,经七路房管所副所长张立胜提出,开放式小区也可以成丵立业主委员会,以便居民维丵权,比如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利用维修基金“修房”。 目前开放式小区多为老小区,常出现需要维修的情况,如疏通下水道、维修楼顶、修缮楼体等。但对于多数没成丵立业委会的小区居民来说,动用维修基金需要申请、签字、公示等多个环节,并需要填数份表。如果有了业委会,动用维修基金就更方便快捷。 整合资源提升社区服务 驻地单位代表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李宏斌建议,居委会可以作为中介,整合家政、维修等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养老问题可以借鉴香港的储蓄服务模式。”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教授龚晓洁说,建议有能力、“年轻些”的老人提供服务,把服务时间及内容“存储”到“社区银行”。如献血制度一样,等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再“提取”。另外她提出,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目前一些“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有的老人不太满意,比如缺少为老人洗澡的服务。 (记者范俐鑫)
等了十年 终于等来一部好电梯 贵阳小十字富侨公寓高层住户即将结束爬楼梯的日子      近日,家住小十字富侨公寓15楼的蒋先生非常高兴,因为十年的爬楼日子就要结束。中华中路街道办事处为该公寓筹集款项,购买一部新电梯正待修建,但是公寓没有物管,业主也从未缴纳物管费用,新电梯日后的保养和维修又成了一个大问题。业主委员会提出,维持收费乘坐电梯,这引起了业主们的异议。      业主:电梯十年罢丵工住高层的老人难下楼      “十年都没有和这栋楼的老朋友,一块早起锻炼身体了。”14层的吴奶奶70多岁了,属该公寓最早的住户。在记者了解情况时,吴奶奶遥望窗外感叹到,购房选楼层时,她首选1—4层,但是老伴和孩子,却以高层视野开阔空气好,电梯出行等众多优势为由,硬挑了14楼高层。      最初,吴奶奶住高楼感觉还很棒,电梯方便,她每天早晨与这里的老人相约到附近转转锻炼身体。      但是电梯用了几年坏了后,景况大不相同了,吴奶奶说,至电梯坏后,这里10层以上的10余位老人就没怎么下过楼。而走廊成了她的锻炼场所,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也都由孩子统一购买。      办事处:电梯单向收费,公司亏本不管了      中华中路街道办事处贵山社区书记陈辉介绍,小十字富侨公寓楼高15层,是1993年建成后,这是贵阳市出现的第一栋高层电梯房。富侨公寓10年前交付使用时,公司规定电梯需要付款乘坐,最初1毛钱、之后涨到2毛钱;上楼付款下楼免费,属于单向收费。      当时因物管条例未出台,物业管理便由开发商贵阳商品房开发公司代管,除了电梯费,业主从未交过物管费。到了2000年,电梯出现故障后,便处于半瘫痪状态,3年后彻底停止运转。一直为电梯、水管维修等支付费用的商房公司,为了减少亏损,在电梯停用后也停止了公寓一切服务。      多方筹款22万元买得新电梯      “办事处出面次数不少,电梯还是没着落。”陈辉称,去年11月,贵阳市“三创三实”第五工作队和中华中路街道办事处一同协商,协调辖区内的单位企业,共同赞助22万元,用于恢复富侨公寓里的电梯。     5月15日,记者看到电梯零部件已经在富侨公寓楼下,零部件已经在逐步运来。电梯是买了,但是往后的日常管理又是一个问题。      业主委员会:电梯还得收费      不久前在办事处的帮助下,该公寓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主任蒋南勇表示业主委员会将负责电梯日常工作。      蒋南勇算了一笔账,电梯每个月维修费500元,年检一次1500元,每年7500元为固定支出。所以电梯日后只能收费乘坐,才能维持正常使用。      “已经向居民收坐电梯的费用。”陈辉说,目前已经拟定三种收费方式,一种是分层收费,即楼层低的不收费,高层收取一定使用费;一种是按照老规矩,按趟支付;另外一种则是按月购票,具体金额还未决定。
天津业委会老人"挑大梁" 年轻人懒得干借口太忙 业主委员会不仅是小区的“掌舵人”,还是物业公司与广大业主之间的纽带。据了解,天津市业主委员会成员大部分由离退休老人担任,但是担任业主委员职责的老人们靠义务奉献难以支撑长久,在处理一些小区维丵权的关键问题时也感到困难重重,他们真心希望知识结构好、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能更多地加入进来。      老人“挑大梁” 5成员平均63岁      河北区一小区的业委会主任马进告诉记者,他们正式业委会由5名成员组成,年纪最大的已经有76岁,最小的是他本人,也已经53岁,平均年龄63岁。“我们业委会对所有居民公开了自己的联系电话,还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确保大伙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由于这五位委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他们每天工作十分辛苦,几个人一点不比上班轻松,监督物业保安巡逻,调解业主与物业的矛盾,甚至代表业主找开发商维丵权,都是他们的任务。“去年开发商投资为小区更换管道,马主任每天都在现场监督施工,几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业主刘大娘说。当问起为什么不吸纳更多年轻人进入委员会时,马主任也很无奈:“年轻人哪里愿意干这种活,都是纯义务的。”      调查中记者发现,像这个小区这样的“高龄”业委会并不是个例,天津市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年龄大多在 50岁到 70岁之间。相比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人较有责任心,而且有大量时间,但他们对错综复杂的社区事务,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同时身体状况也是这些老委员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年轻人“缺席” 大多数都说忙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年轻人不愿进业主委员会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怕麻烦。在随机采访的10位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市民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工作忙,没时间。还有几位年轻人觉得小区管理事务太繁琐,懒得参与。      天津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刘科长表示,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业委会委员候选人应为自愿报名参加选举,一旦当选,就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年轻人如果参加业委会,当然非常合适。但大部分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也不如老年人热心公益,所以许多社区业委会改选时,根本没有年轻人报名,组织者也不能强人所难啊。”刘科长表示,他们欢迎更多年轻人参与业委会,优化业委会的结构,但实现起来还需要业主委员会成员之间,还有与业主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完)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