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ard47at picard47at
关注数: 59 粉丝数: 664 发帖数: 41,395 关注贴吧数: 23
【冰雪】开始看未知的真相纪录片系列 终于看到b站的片源。慢慢看吧! 有预感最后看得感觉应该不是很好,因为最终出来的故事品质摆在那里。而且先前已经得知一部分内容了。 这几天在外网上看到UP主看完这系列的评论,可能等我看完感觉也会一样,叹息、惋惜,如果时间更充裕的话故事能不能打磨得更好。光是技术上或美术上如何如何精良是不够的,这是一部1个半小时的电影啊!当然,这个UP主说延到次年2月档期可能会好点──然而我们已经知道万一稍有延迟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唉! 不知道跟其他迪士尼、皮克斯评价一流的作品(IMDB起码8以上、番茄观众跟影评全都要九成以上之类),制作进程有没有紧张到冰2的程度;感觉是在没有开天窗的情况下,所有人差不多都被逼到极限赶,设法把东西赶出来。我不知道迪士尼、皮克斯最佳的品质以及最好的状况,是否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但至少冰2东西生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敢说JL跟BC在这样的过程中,体力、精力跟热情都被巨大地磨耗,因为这可是影史票房最好动画冰雪奇缘的续集啊!(希望后来的丰厚分红能弥补一下主创的身心损耗.....)。至少,没有开天窗,在期限内交差了;万一被迫延期,恐怕他们在迪士尼动话的前途都会受影响,股价肯定应声下滑。 对了,第一集一开始就已经是上映前11个月,直接开门见山说我们已经在这个项目花了三年....我敢说很多「精彩刺激」的故事已经被跳过了,已经直接跳到火烧屁股的阶段....本来还想打听一下拉胖离开有没有影响呢。
【TNABO】「雨中欢唱」(Singing in the Rain)观后 这是今年进电影院看的第三部修复老片了。之前只是听过这是最经典的好莱坞歌舞片之一,没有看剧透。这部电影是男星金凯利(Gene Kelly)自导自演,牛B了;而他在片中演出的Singin' in the Rain也是这首歌曲最经典的版本。男2唐納德.奧康納 (Donald O'Connor)的tap dancing演出出神入化("Make 'Em Laugh简直了),拿了当时金球奖最佳男主。做为音乐歌舞片,「雨中欢唱」里的呈现自然是登峰造极,好几个脍炙人口的歌舞片段,可能没看过整部电影都已经先看过听过了;后面那段奇幻的「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片段(应该是演员踏上舞台、在演艺花花世界沉浮的缩影),呈现方式跟尺度估计在当时是极其前卫的(保守人士应该不舒服吧?)。故事方面,「雨中欢唱」算是好莱坞讲自己的故事,故事背景是1920年代末有声电影横空出世、电影产业以及演员从原本的默片挣扎转型。这让我立马想到了2011年刻意模仿默片形式的「艺术家」(The Artist),然后以为「雨中欢唱」也是朝著相同的套路发展,先前红极一时的默片影星瞬间过气、舞台全让给了新时代的后生小辈;不过随著剧情发展就知道想太多了,这部歌舞片并不是专注地在这个沉重的题材上深挖,剧情也是积极正向地让主角群在贯彻友情与爱情的名义下克服难关(原来当时六个星期就能让一部陷入灾难的电影改头换面...),好人坏人黑白分明。 Lina Lamont这个角色刻板地让人有点不舒服,塑造方式像是大男人主义之下对女性的某些偏见,只有俗甜浮夸的外貌但既没内涵又没大脑(基本上就是Blondie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形象)、既骄傲自满又愚蠢,还死心塌地地倒贴著形象正派的男主。一开始会觉得这个角色有点悲哀,因为口音谈吐难登大雅之堂、连Voice for herself的机会都没有,没想到后来直奔大反派而去了。不过,这种贬抑女性的塑造方式,在1950年代似乎还算常规操作吧?一部音乐剧电影应该不需要想这么多,看的是歌舞,歌舞,歌舞.... ===== 换而言之,2011年的「艺术家」大概就是类似背景题材但过程写实残酷的拍法,当红默片男星看上一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后来有声电影兴起,原本的男星立刻过气,而后辈女演员却在新时代浪潮中平步青云...
【TNABO】卡萨布兰卡:一部1942年的电影怎么这么好看啊! 近期经典名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修复版在台湾上映。之前并没有被剧透,纯粹就因为这部电影的盛名所以去看。一开始也会怀疑,一个1942年上映的电影会不会很枯燥冗长,然而看了才觉得比这些年来看过绝大多数现代电影都还引人入胜,真是名不虚传。 当然,作为一个二战期间拍摄上映的电影(开始拍摄时美国才参战几个月),这部片子自然有宣扬爱国主义的色彩,然而让它成为经典的是出色的故事。其实,这是一部源于1930年代末期翻拍舞台剧的剧本,剧情中其实很多老梗,但组合起来的效果极其出色;所以刻意追求「不落俗套」我通常不以为然,一大堆出色的电影都源于看似平凡的故事与构想,重点在执行过程。拍摄时,没有人料到这样一部制作过程平凡的好莱坞剧情片在后世留下的巨大影响力。 片中酒吧齐唱马赛曲碾压第三帝国歌曲的经典场面,以前就略有耳闻,果然热血沸腾。不过,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最后男主角对这段感情的处理。现代是个不管一切、顺从当下「inner voice」以及「feeling」的时代,片中男主角(亨弗莱·鲍嘉饰演的 瑞克·布莱恩)的老派作风几乎已经绝迹。他理智地向女主(英格丽.褒曼饰演的伊莉莎.伦德)分析了现实中两人留下来在一起的各种后果。大时代中、现实之下,摆在眼前的选择就这几个,一时冲动后果作的决定可能留下一辈子的懊悔。在先前与女主伊莉莎丈夫(保罗·亨雷饰演的维克多·拉塞)交涉之后,男主已经确定他并非全部心力投入反抗事业,也的确是个爱著妻子的好男人;男主与女主的恋情是阴错阳差的偶然,澄清之后他已经释怀。而且,原先他失去的理想与热血已经回来了,所以男主升华到更高、顾全大局的层次,放手成全,做出了对女主最好的决定。而最后男主撒的那个谎更是纯爷们,铲除了女主与她丈夫之后可能因为这段恋情的而出现的变数... 最后,两个觉醒的男人的友情,远远胜过一段俗烂的爱情啊!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