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陈嘉君 深圳陈嘉君
孔圣门徒,修圣人之学,弘仁义之道,努力成为正人君子!
关注数: 117 粉丝数: 160 发帖数: 11,343 关注贴吧数: 56
《论语》学习之我见 国学热,读经忙。《论语》学习,首当其冲。其有益乎?未必。 鄙人觉得,学习《论语》,照固有的观念和普通的学习方法,是很难得益的,或得益很小的。那要如何学习,才会大有裨益呢? 首先,要有敬畏之心。《论语》乃孔圣之教诲,儒家之经典。其既为经典,就全是精华,必须如获至宝、全盘接受,用心体会,因学而习,指导人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远乎?”(孔子说:“学到了学问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如果我们始终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似是而非的想法来学习《论语》,对我们就没什么好处。因为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就不是经典。经典是圣人的教诲,圣人是不会把糟粕教给我们的。如果连我们凡夫俗子都能从其教诲中发现糟粕,他也就不成其为圣人了。 其次,要明白:孔圣是世俗的圣人,孔圣的教诲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君子之道,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空洞口号。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论语》,体会圣意;才不会困于后世腐儒的曲解;才能让圣人的教诲真正成为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 再次,就要学会“一以贯之”。让整个学问贯通一气,互相印证,互相补充;而不是互不相关,互相矛盾。这就需要基本的逻辑素养和训诂功夫。 还有,就是要有阴阳观念,所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要学会中庸,不要执着于对错。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我们也要学会适时、适变。 如此,则学《论语》易矣。学会以后,有大用焉。
《易经》热在官方      北大《易经智慧》成本次司局长培训(本次培训乃官方组织、官方买单)最热门讲座,报名者近300人(共2000人),由社科院宗教所余敦康教授主讲。       民间《易经》热已多时,是文革后最先兴起的传统智慧,不但持续不衰,而且越来越热,现在官方也大热。中国是一个上行下效的国度,而易学热能下行上效,诚为可喜。看来传统智慧复兴在即,中庸可期矣。       在本次培训中,《周易智慧》、《党史大事与人物》和《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位居三甲,《国学概论》、《道家智慧》、《儒家文化》《古代修身智慧》、《传统音乐》、《大学》、《中庸》、《国史概要》位列前茅。       司局长乃执政中坚,亦是未来国家领导。其回归传统,乃成君子。君子当政,王道可兴,和谐有望矣。诚国家之福也。我辈士子,当添砖加瓦,以成其会。 竹林酒贤 9位粉丝 2楼 他们只不过是附庸风雅,装装样子的,多花些民脂民膏罢了。 他们关心的还是升官发财。 深圳陈嘉君 6位粉丝 4楼 回复:2楼 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中国人,我们既有附庸风雅、装样子的,也有真求学问的,各取所需也是不错。再者,起码他们认可其为风雅,而不是认为“糟粕”,以扫进垃圾堆为务,亦是一大进步!    竹林酒贤 9位粉丝 5楼 回复4楼:君以为肉食者不鄙乎? 2010-5-12 08:09 回复   深圳陈嘉君 6位粉丝 6楼 回复:5楼 是人都有鄙的一面。所以做君子需要修养:体会天道,涵养天德,学会做人,增加本事(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就不鄙了嘛!
旧作:和谐能唱响天下吗?!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基督文化引领世界凡五百年矣。由奥凶帝国而拿破仑,至北欧海盗,鼎盛于日不落,廿世纪越大西洋传于美利坚,于今将衰矣!其给人类带来了超级物质文明和高度民主自由,让全球成为村庄,亦反使族群更趋冲突,人心更趋不安。 我们将何去何从?文化薪火如何传承?----越大西洋而(日本---吾徒且太小)中国也! 1982年全球超级人脑碰撞(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于巴黎,遥见2500年前之中国圣人火种将于廿一世纪在全球大放异彩,儒家文化将在未来五百年引领全人类走向和谐! 或问曰:何以见得?凭什么? 嘉君乱答曰:凭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凭历代圣人的通天大志,凭十多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凭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凭大人之贤,凭圣人之出,凭风水,凭天命! 君不见上帝与真主正较劲?君不见世贸(大楼)已撞倒,金融已海啸,黑人已总统?君不见人心思变?君不见大人已初现,和谐已提出,国学渐大热?。。。。。。 或问:儒家理想实现过吗? 对曰:尔何知其实践不会就在今日?上帝的光辉不也历数千年而遍全球吗?且仅日不落而美利坚----美则美已,利则也惑乱人心焉,过坚则惹无妄灾也。 夫理想之实现,乃时也命也。在以往,圣人理想高不可攀,又时艰命蹇,只落得被不肖利用而名声败坏,致宝典蒙尘,圣人蒙羞。而当今之世,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兵甲不兴,只缺公理。身已初安,命却未立,乱像乃生!而圣人之学乃大道也,正道也,天道也,又经反复“革命”之洗礼,正是当世所或缺之公理与! 起圣训于四书,醒五经于上古,再佐以老庄之智慧,鉴以古今中外之历史文化,加上上帝之庇佑,定足以安人心,和异端,定帮国,平天下! 圣人之道,天下为公! 圣人之学,进德修业,仁义走天下,天命为依归,何其大同者也! 孝悌事君亲,诚信友诸朋,反求诸己报社会,爱民而亲仁,礼乐行教化,君子人人爱,大道行天下,何其和谐者也! 和谐者,和而不同,谐以共济也。中正和谐,天下大同。 首倡和谐者,其功莫大焉。实践和谐者,君子之人也。古圣先贤多庇佑,今之贤达齐努力。和谐实现日,世界大同时!
孔家店被打倒的重要原因:忠恕代替仁义     孔孟之后的腐儒捧曾子,倡忠恕,忘仁义,致孔孟被打倒,诚中华民族之大悲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第四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演播: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问是有一个中心思想全面贯通的。”曾子说:“是的。”孔子不太满意,马上就出去了。同学们就围住曾子来问说:“什么意思?”曾子就慌了,只好勉强说:“我们老师的学问就是忠诚和宽恕而已啦。”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孔子其实打算详细阐述的,所以特意找比较鲁钝的曾参来说事,希望他请教“什么意思?”,然后再好好发挥一下。谁知曾参一下没反应过来,随口就回答说:“是的。”这样就僵住了,孔子不知从何说起了。后面同学们一问,曾参没办法了,只好随便找句话来应付,并且他自己也很没有信心,所以语气也相当勉强!     所以说“忠恕”是“夫子之道”应该是不对的!起码数字都不对:孔子说“一”,而“忠恕”是“二”。     至于孔子告诉子贡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恕”是君子的处世之道,从语气来看也是很勉强的。     那么“夫子之道”究竟是什么呢?小生认为是仁道。仁义之道,才是夫子一以贯之的道!         忠恕只不过是仁义之道里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以为是全部,那就离圣人远矣!     离开了仁义来讲忠恕,就会变为愚忠,迂腐!
国学重光之君子美德                        国学重光之君子美德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见得思义。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志于道,据於德,依于仁,游於艺。 子曰:子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传孔孟衣钵,承儒家道统,成君子美德,行仁义于天下! 举孔圣大旗 聚儒家门徒 仁义礼乐行天下 和谐社会传万世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