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陈嘉君 深圳陈嘉君
孔圣门徒,修圣人之学,弘仁义之道,努力成为正人君子!
关注数: 117 粉丝数: 160 发帖数: 11,343 关注贴吧数: 56
“论语吧”转帖【闲言碎语】一些个人的观点与感受(作者12Q32W) 一、 中国是个缺乏信仰的国度,但我们中国又恰恰是个最不缺乏个人观点和各种个人的偏执与理念的国家。 今天跟人交流,忽然有了一个感悟:在你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同与接受的前提下,不妨先把它们当做一种假说,而不要过于偏执和自信了。否则,自大与狂妄的公众评价总是在所难免的。 wangyinboss: 其他都很客观,只是缺乏信仰待商榷。 2013-6-16 09:35 回复 12q32w: 哦,对。我们并不缺乏信仰,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宗教信仰。这样说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 12q32w: 我只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人的原则,但很可惜,并没有明显的信仰。惭愧! 二、 另外,昨天在单位干活时有一个感悟: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常常,那些真正令我们敬佩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着多么超高的专业技能,而是源于他们的工作态度。 话说,在贴吧里的许多争论,表面上看来都是某些观点的不同,但真正惹起纷争不断的,则是彼此的态度问题。 三、 站在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每个人都是自有其道理的。而我们在一起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或许并非一定是要论个谁对谁错——话说,这世上究竟有没有绝对的真理与谬误,这本身就是一个悬案。 交流的目的,因人而异。而它的好处之一就是取长补短,互补互助。 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论个输赢。那么,请原谅,在下甘愿退避三舍。 l432554 正式会员 5 中国并不缺乏信仰。而只存在信仰的差别而已。西方世界或者周边国家民族,他们有共同的信仰。而国人,信仰五花八门,最多的,莫过于对自己的信仰。 为什么没有在其他民族,国家听说过“文人相轻”这个概念?源自于他人的不自大,不自满,不自以为是。 夫子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或,见不善而内自省也。但观国人,却多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若无睹,抓到别人一点的错处就开始大加批判;非但没有躬自厚而薄则于人的谦逊,倒是善于称人之恶。回复(3) 收起回复 9楼 2013-06-16 09:59 12q32w: 嗯,非常赞同!或许,我们真的就是对自己的信仰有些过分的了?谢谢! 2013-6-16 12:20 回复 l432554: 回复 12q32w :无意间看到先生以前诸多言论,需要向先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不敢当谢谢之言。 2013-6-16 12:59 回复 12q32w: 回复 l432554 :不敢当,不敢当。大家互相学习吧。 2013-6-16 13:01 l432554 正式会员 5 君子与小人,现在的意思也就定性在了道德层次这一个范围上了。 国人动辄以君子自居,将不顺眼的他人定性为小人。我就纳了闷,这君子与小人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难道不是由旁人视你的所言所行而后才给出的结论么? 如同12先生所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是需要自己付出实际的努力,而不是靠两张嘴皮上下一碰,就能得到别人的称道。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对于动辄以大道理来压服他人的人,动辄要别人先管好自己的人,动辄自居君子视他人为小人之人,除了“自以为是”这四个字,我还真找不到其它形容词来说了。 回复(3) 收起回复 10楼 2013-06-16 10:13
孔圣的社会发展观及其认可的现实目标(小康)和路径(礼治)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摘自《礼记-礼运》
关于“丧家之狗”的出处:《史记》、《韩诗外传》 《史记-孔子世家》版本------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索隐曰家语云「河目而隆颡,其颡似尧」。其项类臯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韩诗外传》版本------ 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使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 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 孔子下步,姑步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 问子贡曰:"是何为者也?" 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 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 子贡曰:"赐之师何如?" 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土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循循固得之转广一尺四寸,此惟不及四圣者也。" 子贡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无所辞,独辞丧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 子贡曰:"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赐以知之矣。不知丧家狗,是何足辞也?" 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旣敛而椁,布席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
我相信道德情操可拯救中国的人心!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有高尚的仁义道德,并生发出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能付之行动,方可称为华夏圣贤!
我相信道德情操可拯救中国的人心!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文心雕龙》之征圣第二(刘勰著) 征圣第二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 《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我相信道德情操!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谏迎佛骨表------韩愈 臣某言: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 ,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