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陈嘉君
深圳陈嘉君
孔圣门徒,修圣人之学,弘仁义之道,努力成为正人君子!
关注数: 117
粉丝数: 160
发帖数: 11,343
关注贴吧数: 56
请问有普世价值吗? 如果有,主要包括哪些?谁说了算?。。。
万丈雄心随风起 道之不行也久矣 盛衰有时当运至 人能弘道说仁义 万丈高楼挖地基
【国学】国学,国学,。。。 国学,国学,多少骗子假汝虚名? 国学,国学,多少神佛因汝出笼? 国学,国学,多少迂腐内含其中? 国学,国学,多少脑残争斗不息? 。。。。。。
【再水一贴】台风在吹,捎带雨来 风雨屋外过 人在家中坐 网络连九州 闲聊几度春
【水一贴】七七四十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七七四十九 小子有德致一,吾欲复兴文明,一一得一师
【讨论帖】修习佛、老能至圣贤否? 儒学作为圣学之一脉,乃圣贤、君子之学。 当下语境,儒、道、释并举,且往往以儒家为多有糟粕而佛、老为高明。 试问修习佛、老能至圣贤否?如其能,何需儒?如其不能,圣贤志士何不弃之? 有请各位大贤申论之!
圣人唯论仁义,不语怪力乱神 悠悠华夏,历五千年文明而至于今日:斯文扫地,邦国无道,德无所生,不明甚矣。 邓公威武,畅言改革开放,历三十年而富中国。 冉有问曰:“既富之,又何加焉?” 孔圣曰:“教之!” 或问曰:“以何为教?” 嘉君曰:“以孔圣之仁义礼乐为教。教化之日,乃我中华复兴之时。” 子曰:“见义必为,无勇也。”
孔圣之道至大,当世或可以容。 当年孔门的“好学”之徒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时移俗易,2500年过去,夫子的仁义之道已到当行之时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志士仁人该当奋起!
华夏圣贤起,一匡天下! 华者,仁义之美也,富裕、繁荣也; 夏者,当令也,礼乐教化正其时也; 圣者,齐明而不竭也,化育万民、一匡天下也; 贤者,聪明、勤奋、勇敢也,志于道、据于德、不失于时也。 华夏圣贤,起于草莽,政于庙堂,就仁义而正,育德化民,一匡天下!
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所以需要“照镜子”,或曰慎独 人最难的是面对自己,所以需要“照镜子”(或曰慎独);最不愿意的是承认事实,所以需要正道义(或曰学而)。 因为不敢面对自己,所以我们好高骛远;因为罔顾事实,所以很容易被那些大而无当的词汇(比如真理、主义,理想、爱情,中国、大同,气功、中医,等等)忽悠! 。。。。。。
“论语吧”转帖【闲言碎语】一些个人的观点与感受(作者12Q32W) 一、 中国是个缺乏信仰的国度,但我们中国又恰恰是个最不缺乏个人观点和各种个人的偏执与理念的国家。 今天跟人交流,忽然有了一个感悟:在你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同与接受的前提下,不妨先把它们当做一种假说,而不要过于偏执和自信了。否则,自大与狂妄的公众评价总是在所难免的。 wangyinboss: 其他都很客观,只是缺乏信仰待商榷。 2013-6-16 09:35 回复 12q32w: 哦,对。我们并不缺乏信仰,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宗教信仰。这样说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 12q32w: 我只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人的原则,但很可惜,并没有明显的信仰。惭愧! 二、 另外,昨天在单位干活时有一个感悟: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常常,那些真正令我们敬佩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着多么超高的专业技能,而是源于他们的工作态度。 话说,在贴吧里的许多争论,表面上看来都是某些观点的不同,但真正惹起纷争不断的,则是彼此的态度问题。 三、 站在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每个人都是自有其道理的。而我们在一起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或许并非一定是要论个谁对谁错——话说,这世上究竟有没有绝对的真理与谬误,这本身就是一个悬案。 交流的目的,因人而异。而它的好处之一就是取长补短,互补互助。 当然,如果有人一定要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论个输赢。那么,请原谅,在下甘愿退避三舍。 l432554 正式会员 5 中国并不缺乏信仰。而只存在信仰的差别而已。西方世界或者周边国家民族,他们有共同的信仰。而国人,信仰五花八门,最多的,莫过于对自己的信仰。 为什么没有在其他民族,国家听说过“文人相轻”这个概念?源自于他人的不自大,不自满,不自以为是。 夫子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或,见不善而内自省也。但观国人,却多是反其道而行之。善若无睹,抓到别人一点的错处就开始大加批判;非但没有躬自厚而薄则于人的谦逊,倒是善于称人之恶。回复(3) 收起回复 9楼 2013-06-16 09:59 12q32w: 嗯,非常赞同!或许,我们真的就是对自己的信仰有些过分的了?谢谢! 2013-6-16 12:20 回复 l432554: 回复 12q32w :无意间看到先生以前诸多言论,需要向先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不敢当谢谢之言。 2013-6-16 12:59 回复 12q32w: 回复 l432554 :不敢当,不敢当。大家互相学习吧。 2013-6-16 13:01 l432554 正式会员 5 君子与小人,现在的意思也就定性在了道德层次这一个范围上了。 国人动辄以君子自居,将不顺眼的他人定性为小人。我就纳了闷,这君子与小人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难道不是由旁人视你的所言所行而后才给出的结论么? 如同12先生所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是需要自己付出实际的努力,而不是靠两张嘴皮上下一碰,就能得到别人的称道。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对于动辄以大道理来压服他人的人,动辄要别人先管好自己的人,动辄自居君子视他人为小人之人,除了“自以为是”这四个字,我还真找不到其它形容词来说了。 回复(3) 收起回复 10楼 2013-06-16 10:13
经济繁荣物之华,斯文教化心之夏,大而化之曰圣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圣人教化起,华夏复兴时!
不禅也馋 滚滚红尘东逝水 逝者如斯莫能留 能者多劳不敢怠 敢向潮头不言空
【中华圣吧】今天是个好日子! 大家来猜一猜:今天为什么是个好日子? 是日也,天气晴朗,惠风和畅。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圣人之出也,必有祥瑞。贤者之来也,千里迢迢。 向夫子孔圣叩首再拜!!!
【圣学】论语章句解读之一:父在观其志。。。可谓孝矣(1.11) 应独孤君之约,先解读这一句: [原典]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1)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亲过世后观察他的作为。能够坚守父辈的为学、为人之道三年,就可以叫做孝敬的了。” [感悟] 家道传承、严守家训、成就父母的愿望是孝道的根本,养老送终、安葬拜祭只是孝道的外化。这里圣人表面是讲孝道,其实也是在教我们考察学问接班人的方法:只有这样实行孝道的人,才是好的接班人。 有请独孤君批评指正!@独孤九霄
申请恢复我的主题帖:《贴吧之我见(兼谈论语吧)》 我没学会“前往投诉中心”投诉,只好在这里申请试试。 原帖主题复制如下: 贴吧者,网络之公告栏也,网络之茶肆、酒吧也。广告栏者,贴标语、告示者也。撕告示者,奸小也。茶肆、酒吧者,呼朋引类、划拳行令者也。赶客者,不知所谓也。论语者,中华民族之新约圣经也。欺罔者,化外之民也。 原帖有几位吧友的数十个回复,那都是我们认真讨论问题的记录呀,里面包含诸多学问! ------恳请有能力作为者恢复此帖,先行谢过!
贴吧之我见(兼谈论语吧) 贴吧者,网络之公告栏也,网络之茶肆、酒吧也。 广告栏者,贴标语、告示者也。撕告示者,奸小也。 茶肆、酒吧者,呼朋引类、划拳行令者也。赶客者,不知所谓也。 论语者,中华民族之新约圣经也。欺罔者,化外之民也。
茶煲(这个字要念BO)里的风波 不知为何,前几天被封禁了。 又不知怎么的,今天解封了。 据说很多吧友也被封禁了、封禁过。 有人投诉了,我也支持了。 好像有人爆吧了,我也请人代发了“本吧已死”帖,可惜我不能“来烧纸”。 有人“各打五十大板”了,有人骑墙了。 有人要辞职了,有人还在死扛。 。。。。。。 真是一个茶煲(trouble)啊,居然起风波!
热烈欢迎论语吧的诸位仁人志士光临本吧! 得诸位论语吧的志士仁人光临本吧,真可谓蓬荜生辉、荣耀无限也! 不才深圳陈嘉君以华夏圣贤吧主名义热烈欢迎诸位贤人雅士、大侠义士光临本吧! 鸣礼炮108响: !!!!!!!!!!!! !!!!!!!!!!!! !!!!!!!!!!!! !!!!!!!!!!!! !!!!!!!!!!!! !!!!!!!!!!!! !!!!!!!!!!!! !!!!!!!!!!!! !!!!!!!!!!!! 有请各位畅所欲言、尽抒胸意,嬉笑怒骂悉听尊便!
论语吧不患人少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不必拿着鸡毛当令箭,用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压人: 不骂人,其实是迂腐。骂得对是道理,骂得好是艺术。 打骂由人,以礼节之可也。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则近圣矣。
孔圣的社会发展观及其认可的现实目标(小康)和路径(礼治)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 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摘自《礼记-礼运》
圣人之心 不褒贬君子与小人,贵贱无高下之分。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请教:国家博物馆的孔子像的来龙去脉 (如题)
炒段旧闻: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 据美国众议院网站2009年10月29日报道,美国众议院28日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份决议由得克萨斯州众议员格林代表另外41名众议员提出。 决议说,孔子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现在中国山东省曲阜。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并且仍在发挥影响力。 决议特别指出,孔子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体现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质。此外,孔子《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典范,也能促进人类和谐。 决议还说,孔子认为,政府应建立在忠诚、尊老和承认家庭重要性基础上,而政界人士必须成为诚实和道德的模范。这些都提醒着人们,要以至高荣誉和尊重履行自己的职责。
何谓“四书五经”? “ 四书五经”是明、清两朝的科举教材。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经)。 圣学“ 六艺”是: 礼(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 乐(《乐经》可惜汉朝时就失传了), 诗(《诗经》), 书(《尚书》), 易(《易经》和《易传》), 春秋(《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和《公羊春秋》)。 孔圣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 乐教也,洁静精微 易教也,恭俭庄敬 礼教也,属辞比事 春秋教也。故 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 乐之失奢, 易之失贼, 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 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 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 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 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 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 春秋者也。 孔圣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神化, 春秋以义。 庄子曰:“ 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
孔圣门徒拜访,陈嘉君这厢有礼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仁义之学,人间至美。 礼乐教化,道德仁义。 吾虽不才,志弘圣道。 孔圣门徒陈嘉君拜上吧主,问候众吧亲!
参禅不语,言而有信 微笑对拈花,吾道一贯之。 菩提本非树,且待百花开。 静而后能定,定而后有禅。 赵州无和尚,何处可吃茶?
何谓经典? 典,经也。(《尔雅》) 经也者,恒久之常道,不刊之鸿教也。(《文心雕龙》) 经典,。。。
关于“丧家之狗”的出处:《史记》、《韩诗外传》 《史记-孔子世家》版本------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索隐曰家语云「河目而隆颡,其颡似尧」。其项类臯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韩诗外传》版本------ 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使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 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 孔子下步,姑步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 问子贡曰:"是何为者也?" 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 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 子贡曰:"赐之师何如?" 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土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循循固得之转广一尺四寸,此惟不及四圣者也。" 子贡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 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无所辞,独辞丧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 子贡曰:"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赐以知之矣。不知丧家狗,是何足辞也?" 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旣敛而椁,布席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
华夏圣贤吧诚邀我华夏仁人志士一游!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西方蛮夷都有伦理道德,不像我们中国反而没有! 中华民族欲有伟大的复兴,华夏圣贤不可或缺! 同情雅安地震的死伤者,为他们祈祷!
拜吧,华夏圣贤吧主陈嘉君这厢有礼啦! 我乃深圳人,来到百越吧,先问候大家! 中华当兴时,圣贤该雄起! 诸夏、夷狄一家亲!
我相信道德情操可拯救中国的人心!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有高尚的仁义道德,并生发出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能付之行动,方可称为华夏圣贤!
不才陈嘉君向诸位吧友问好! 一不小心,申请了本吧吧主。 既来之,则安之。我将尽力维持华夏圣贤吧大义,把本吧建设好。 我作为华夏子孙,虽不敢妄称圣贤,却志于圣道,潜修仁德,希望为复兴我堂堂中华略尽绵薄之力。 在此,特向诸位吧友问好,感谢各位的光临和辛勤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亦希望诸位吧友能从本吧得到最大的快乐! 深圳陈嘉君这厢有礼啦!!!
老乐怎么舍得拜拜呢?我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吧了,。。。 有二货才多好戏呀,有好戏才热闹嘛! 我们堂堂中华,岂能无热闹?又岂能不看呢?不喜欢看热闹的,不算中国人! 我的口头禅是:不做无聊之事,如何度这有涯之生? 当然,正义也是不能缺席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我也发起一个投票:老李的轮子是左轮还是右胎? 有请吧主也置顶讨论一下嘛!
我相信道德情操可拯救中国的人心!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圣学门徒陈嘉君来也! 中华有文化,道在经典中。弘道行教化,文明在今朝!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何谓中华文明? 以文教化曰文化,因文化而生光明曰文明。 何谓中华文明?因中华文化而生的光明曰文明。 何谓中华文化?以斯文教化曰中华文化。 何谓斯文?子畏于匡,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圣的斯文(就是仁义之道),是中华民族最经典的文化。 只有弘扬孔圣的仁义之道,才能让中华民族真正文明起来!!!
何谓文化? 何谓文化?------以文教化,谓之文化。 何谓文明?------以文教化产生的光明谓之文明。 那么,何谓文哉? 礼(礼节)、乐(娱乐)之谓文,亦曰斯文,衣冠礼仪、文字文学、制度律法、科技艺术、体育游戏等等是也。 子畏于匡,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文之为德也大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圣学是最符合人性的实用学问,不是道德说教!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圣的学问是“为己”的,其仁义之道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自己成仁。而“为己”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圣学符合最基本的人性,所以学问基础非常扎实、牢靠。而孔圣又是天赋之德,下学而上达,其道一以贯之,其学简单而全面、实用而易行。 孔圣的学说是为自己的学问,是最符合人性的实用学问,不是大而无当的大道理,更不是忽悠别人的道德说教! 因此,我对学习和传授圣学是信心十足的!您说对吗?
《文心雕龙》之征圣第二(刘勰著) 征圣第二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 《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迷信真的那么可怕吗? 在当下国人的语境中,迷信就是愚昧,皆避之唯恐不及。请问:迷信真的那么可怕吗?不迷信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不迷信:所谓不迷信,就是搞清楚了才信。这看上去很理智,但我们靠什么去搞清楚呢?因为我们什么都不信,也就只有靠理性和经验了。可是要知道: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就更是沧海一粟。以有限的理性和少得可怜的经验去搞清楚天下的道理,也太自大了吧?这其实就是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 而所谓迷信,就是不管怎么样我就先信了。这看上去很盲目,但仔细考究迷信者,其往往有所本:或者世代相传,或者以成功者为尚,。。。------对于普通人,这其实是最高明的!虽然有可能信错,但总好过永远搞不对吧?! 所以我迷信圣人,迷信仁义之道,以做孔圣门徒为荣!
我相信道德情操! 都在说正能量。那么,正能量从哪里产生呢?难道继续靠说教来忽悠吗?我们已经忽悠得太久了,该睁开眼睛看看啦! 放眼世界,西方社会是正能量主导的,为什么我们却堕入丛林?因为我们没有道德情操! 想当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先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之上需要有道德情操!人欲可以激励我们进取,道德情操可以让我们高尚!富了之后要“教之”! 那么,道德情操从何而来?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之德曰道德。道德生情操,谓之道德情操。 历代士君子以圣学为道,修仁义之德,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操,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 西人以基督为道,修荣耀上帝之德,生救世之情操,而有现代文明。 不才幼承庭训曰“举头三尺有神明”,以不骗人、不害人为则,虽未能大富大贵,却也心安理得。又闻母教曰“让人不为输”,而生谦谦君子之气度,觉天下无不好人。不惑之后,潜修仁义道德,遂生弘道正教之志。 因此,我坚信人应该信正道,修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成就我们的仁义。胸怀道德情操,既可享富贵,也能安清贫,虽苦亦甜。 子曰:“君子之德草,小人之德风。草尚之风必偃。”如果我国精英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期矣!
闲情逸致(灌水帖) 摆好八仙桌,喜迎四方朋;来的都是客,灌水逸闲情. 本吧新开,多多关照,请!
何谓君子? 君子者,有德之精英也. 精英有政治精英,商业精英和学界精英等. 既为精英,何不修道德以做君子耶? 孔圣之仁义乃人间大道,君子习礼乐,修仁德.圣学乃君子之学也.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圣门徒深圳陈嘉君来也!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仕而优(宽裕)则学,学而优则仕."嘉君问曰:"儒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儒,可乎?" 拜会吧内诸位儒者,商人!
何谓道德? 道者,路也;德者,得也.因道而生,学道而修的德,叫道德.不同的道有不同的德,无道则缺德. 孔圣之道,乃人间大道也,曰仁义.依仁义而修之道德,乃人间之美德.圣人以斯文(礼乐)行教化,谓之文化. 不知"道"而空谈"道德"者,忽悠也.
何谓文化? 何谓文化?------以文教化,谓之文化。 何谓文明?------以文教化产生的光明谓之文明。 那么,何谓文哉? 礼(礼节)、乐(娱乐)之谓文,亦曰斯文,衣冠礼仪、文字文学、制度律法、科技艺术、体育游戏等等是也。 子畏于匡,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吧主何在?怎么那么多怪力乱神的帖子? 有请吧主将各种怪力乱神的帖子删除,以免扰乱视听,影响吧友娱乐、交流!
圣言大义------《论语》今解 学而(学问)第一 [原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译文] 孔子说:“有了学问,又有机会去实践、运用,不是也很高兴吗?有同门朋友(包括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乡等)从远方到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也不郁闷,不也就是君子吗?” [感悟] 圣人首先告诉我们“做学问”是怎么回事:君子以追求学问,并学以致用为乐;如果有同好的知遇就更妙;怀材不遇很正常(时也,命也,且往往曲高和寡),完全不影响我们做君子。有学问是基础,行仁义就会有情谊,要成功关天命,君子尽人事而安天命,乐在其中。作学问首先是为了安顿自己,寻找人生价值和为人处世之道;其次是照顾家人、亲戚朋友以及邻里乡党;最后才是治国、平天下。做学问可以悦己,交朋友可以乐己,真君子不假于人。圣学是为己之学(为己是人类最坚实的道德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为了成就自己,即成仁义!如果社会精英能够以仁义为己任,社会自然和谐美好!朱子曰:“君子,成德之名。”
谏迎佛骨表------韩愈 臣某言: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 ,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圣人对“学”(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的态度:学习是没办法的办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是不喜欢学习的,只是没有办法被迫学习而已! 圣人也同时提醒我们:“思而不学则殆”。 。。。。。。
孔家店被打倒也久矣,而今而后怎么办?建立圣学堂!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想我圣学,发端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制礼乐,孔子集大成,历代宗之,化育我中华民族数千年,创汉唐盛世、清明上河,巍巍乎! 明清以降,理学勃兴,垄断解释权,逐渐迂腐,至二十世纪初被打倒,使吾国人不知何所宗矣,呜呼! 基督传教,西人礼拜其教堂,而有西方文明; 圣人曰学,吾辈就教于学堂,将兴东方文明! 罢黜理学,慎谈心性,直诉圣言,礼乐教化,仁义为尚。 大地在回春,当局言正治,民意殷其情,圣学当兴时,成就复兴业!
何谓“吾党”? “吾党”在《论语》中出现三次,那么“吾党”是什么意思呢?“吾党”就是“我们党”! [原典]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2) [译文] 孔子在陈国的时候说:“回去吧,回去吧!我那帮弟子很努力进取、做事干脆利落,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就是不知道如何裁决、取舍。” [感悟] 孔门才俊努力进取、成就斐然,孔子很欣慰。因此决定回去享受天伦之乐,顺便指点这帮年轻人。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实含义何在? 韩文公《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要干三件事:传道、授业、解惑,而今之所谓“老师”,只干了一件事:授业,所以这个“师”的含义绝对不是今天的“老师”那么简单!联系到下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就更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范畴。 (待续)
正名:圣学乃己学,是为自己的学问,不是道德说教! 我想在这里大声地说: 孔子的学说是为自己的学问,不是大而无当的大道理,更不是忽悠别人的道德说教------希望各位儒家人士或者反儒者搞清楚这点!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是孔子对做学问终极目的的说法。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是孔子的自述。 孔子希望儒家学者效法“古之学者”“为己”(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为了成就自己),而不是像“今之学者”那样“为人”(学了点东西,就去向别人炫耀、去忽悠别人、去教训别人)!
雷锋的名言: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袁方,你怎么看?这也要学吗?
西方有基督,东方有圣人 东方文化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删诗书、定礼乐、赞易、作春秋、传六艺,历代宗之,而有汉唐盛世、清明上河,辉耀东亚!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近五百年,欧美凭耶稣基督福音创今日政治、科技、经济文明,吾等受其赐! 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们家。未来五百年,乃中国人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未来五十年之内! 或曰:“凭啥复兴?”答曰:“凭孔圣人的仁义之道!”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新春打油 又是一年春来早,癸巳春节就到了。 **要复兴,为何不祭孔? 国人真聪明,快请孔圣人! 邓公改革富中国,富之之后再教之;不搞社会行仁义,富贵齐来可复兴!
迷信真的那么可怕吗?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迷信是极端愚昧的,千万不要迷信! 那么,迷信真的那么可怕吗?而不迷信之后,又会是怎样状况?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