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inewoo
shrinewoo
关注数: 2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626
关注贴吧数: 0
【灌水】献给各位吧亲 一楼给度娘。
【转贴】莫言获奖感言 古代圣贤得益于文化教育。透过该讲话我们可以窥见一丝文化光亮。
【转贴】莫言获奖感言 一楼
【转贴】父亲 人人都有父亲,文化亦有传承。献给华夏文明的先贤!
【转贴】父亲 感恩!
【转贴】爱情、婚姻、幸福、生活 祝大家幸福快乐!
【转贴】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祝福中国和中国人!
【视频】文天祥介绍 祝福中国!
【视频】梁启超介绍 祝福中国!
【系列求教汇总】论语百问,敬请指教!(持续更新) 一楼献给孔子、《论语》编撰者和各位吧亲!
【转贴】川雅安地震 建议少打电话多发短信
【转贴】川雅安地震 建议少打电话多发短信
【论语人物序列18】信仕漆雕开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系列求教74】您怎么理解“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一楼献给吧亲。敬请吧亲讨论。
【建议】能不能先都解封,再订出章程,若再违反就封? 一楼献给吧亲。
【水贴】略谈自己曾经被系统误封的感受 一楼献给吧亲。
【系列求教73】您怎么理解“时”? 一楼献给吧亲。敬等吧亲讨论。
【系列求教72】您怎么理解“仕”? 一楼献给吧亲。敬等吧亲讨论。
【系列求教71】您怎么理解“士”? 一楼献给吧亲。敬等吧亲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8】君子子贱 一楼献给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水贴】女子被楼下邻居托举施救,您怎么看? 青岛一女子跳楼被丈夫拽住 楼下邻居托举施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daily.com.cn%2Fhqgj%2Fjryw%2F2013-04-19%2Fcontent_8802634.html&urlrefer=ea6c39d763abbe870e1764ac32ab2893
【请贴吧高手解惑】为啥现实“用百度输入法,Ctrl+V一键发截图” rt
【水贴】建议各位同学在其他贴吧中宣传本吧 独乐不如众乐。 菩萨道也要求慈悲待人,建议各位同学享受难得的欢娱时也动动手和别人分享一下。 友情建议。谢谢各位同学,祝您逛吧愉快!
【外交贴】请有空的时候逛逛“禅语吧” 献给各位吧亲。
【外交贴】请有空的时候逛逛“禅语吧” 献给各位吧亲。
【论语人物序列17】白马南容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6】御者樊迟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5】履者曾子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系列求教70】您怎么理解“君子”与“仁者”的关系?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严肃的讨论】国骂中的文化底蕴分析 献给各位吧亲!欢迎严肃的吧亲认真地参与,谢谢!!!
【水贴】新人一枚,向前辈问好。 新人一枚,向前辈问好。
【系列求教69】您认为孔子怎么看“哀”?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系列求教68】您怎么理解子张“未仁”?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转贴】幸福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他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所以他死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做了佛祖的侍者,善良的他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 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农夫向他诉说:“我家的水牛病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 于是,侍者赐给农夫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侍者在这个农夫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诗人过得不快活。侍者问诗人:“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侍者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传者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侍者:“我想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可把侍者难倒了,侍者想了想,说:“我明白了。”然后,侍者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侍者拿走了诗人的才华,毁了诗人的容貌,夺去了诗人的财产和诗人妻子的性命。侍者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一个月后,侍者再回到诗人身边,诗人已变得穷困潦倒,衣衫褴褛,在生活中苦苦挣扎。于是,侍者把诗人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侍者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侍者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转贴】人生 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 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和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转贴】佛 一般人会问,你信佛了,学了佛法了。什么叫佛法?我所听到的很多答复,答复得不正确。认为信三宝信佛就是佛法,不是这个含义。佛是印度话不是中国话,印度话叫“佛陀耶”,翻成中国话就是觉悟的觉,明白的明。说你觉悟了明白了,你就是佛;你还没觉悟没明白,就是迷惑,那就不是佛。谁能够觉悟,谁能够明白,谁就是佛。
【转贴】调伏自我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机会安静下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此时此刻自己感觉如何呢?是饱还是饿?是冷还是热?是疲倦还是精力充沛?是安静还是躁动?听上去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可并非每个人都能立刻答上来。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拿最具伤害性的负面情感——愤怒来说,愤怒也有从酝酿到爆发的一个过程,就像着火,开始只是几颗小火星,后来发展成火苗,风一吹,才越烧越猛,成了一场大火。许多人要等到火焰冲天才意识到着火了。可是,如果留心观察的话,火星或火苗刚起就上前把它扑灭,大火就烧不起来了。你甚至可以不急于去扑火,袖手旁观也无妨,看看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也许你还不知道,通常在火上扇风、浇油的就是喜欢恶作剧的那个你。现在你跑出来做观众了,没人帮忙,火烧得不起劲,一会儿自己就灭了。 其他情绪也是这样,不要被它们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来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转贴】闲事 在过失方面,与自己无关的闲事,就不要管;但在利他方面,即使与己无关,还是应该去关心。如果片面地理解“不要管闲事”,只会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冷漠。孟子曾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衰、众生的痛苦,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系列求教67】您怎么理解“虽百世,可知也”?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4】本人有子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3】高人子张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大家讨论。
【系列求教66】您怎么理解“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系列求教65】您怎么理解“耕也,馁在其中”?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敬观吧亲讨论。
【论语人物序列12】贫民原宪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欢迎讨论。
【转贴】真爱 真爱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给予喜悦、幸福的意愿和能力。Maitri 是梵文, 在英文可以译为爱。有些佛学导师选择用慈爱,因为他们发现“爱”这个字被滥用了。但我还是选择用“爱”。字有时候会生病,需要医治。长久以来,我们用“爱”这个字来指食欲或欲望,像是“我爱汉堡”。我们要更小心地用字。“爱”是个很美丽的字,我们要归还它原本的意思。梵文的maitri,源自mitra( 朋友)。在佛教中,爱的最基本意义是友情。
【转贴】安乐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尽管如此,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快乐满足的情绪多,心境便安乐。
【转贴】秋天的云 在尼泊尔的寺院中,伟大的顶果钦哲仁波切(DilgoKhyentseRinpoche),是我上师现存年纪最长的弟子,当代最出色的一位上师,是Guru喇嘛和许多其他上师的老师,大家都尊他为智慧和慈悲的无尽藏。他身材巨大,慈蔼庄严,集学者、诗人和神秘家于一身。他曾经闭关修行二十二年,在一次讲经即将结束时,大家抬头看着他,他停了下来,凝视着远方:
【转贴】幸福与不幸福 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转贴】当下 即使我完全接受时间终究是一个幻相,对我的生命有什么差别?我还是得活在一个完全被时间、主导的世界里。 理智上的同意,只是另一个信念,对你的生命无甚差别。你要落实在生命里,才能体会这个真理。当你的每一个细胞都临在,都感觉到生命的颤动时,当你无时无刻都感觉这样的生命就是本体的喜悦时,这时候,你才能说你从时间里解脱了。 可是我明天就得付帐单,而且我跟所有人一样会老、会死。我怎么能说我从时间里解脱了?明天的帐单不是问题。肉身的幻灭不是问题。当下的失落才是问题。或者说:核心幻相把一个单纯的情境、事件、或情感,变成一个个人问题和受苦的时候,才是问题。 当下的失落,就是本体的失落。由时间中解脱,就是摆脱了从过去寻找身份,从未来寻找实现的心理需求。它代表了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最深沉的意识转化。在某些空见的案例中,意识以一劳永逸的方式,做戏剧性且激进的转移。它通常是在强烈的受苦中,透过全然的臣服而发生。不过大多数人都必须凭下工夫才能达到。 当你初尝无时间的意识状态时,你开始在时间和当下的两个向度之间穿梭。你产生觉察到的是:你的注意力真正地投注在当下的时候,可谓少之又少。不过知道你不是临在,就是很大的成功这一份明白就是临在——即使一开始只维持了几秒钟就消失了。随着频率的增加,你会选择把意识的焦点,放在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每当你体会到自己失去了当下的时候,你处于当下的时段会更长,而不只是短暂的几秒钟而已。也就是说,在你全然的意识之前,有一段时间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临在和心智认同的状态之间往返。你一再地失去当下,也一再地回到当下。到最后,临在变成了你的主要状态。 对多数人而言,若不是完全没有临在的经验,就是在稀有的情况下,不明所以地发生意外或短暂的经验。多数人类不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交替,而只是在无意识的不同层面里替换。
【论语人物序列11】神人公冶长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
【系列求教64】您怎么理解“攘”?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恭听吧亲讨论。
【视频】葛二蛋与论语 民兵葛二蛋身上的忠孝仁义, 是论语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么?
【讨论】从中医来看H7N9是温病么? 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水贴】请高手解读癸巳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4月4日上午,癸巳(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隆重举行。 9时50分,癸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开始。象征着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对先祖无限崇敬之情的34咚鼓声和9响钟鸣,在桥山沮水间交织远荡。在优雅的祭乐声中,代表先后敬献花篮。 祭文: 惟公元二零一三年四月四日,岁次癸巳,节届清明。金蛇起舞,玉宇澄清。华夏苗裔,共献至诚。恭祭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伟哉始祖,立极恢宏。肇造文明,开辟鸿蒙。武以止戈,四方遂宁。文以治世,天下化成。绵绵瓜瓞,播迁寰中。五千年文明辉煌,九万里江山巍峨。回顾壬辰,华夏龙腾。航母护海疆,神九遨太空。十八大凝心聚力,建小康深化改革。树崇俭之新风,尚务实之美德。科学发展,厚养民生。两岸四地,携手共襄,四海龙脉,同宗同梦。蒙初祖之德佑,赖中华之栋梁。民族复兴,可期可待。仰桥山巍巍,俯沮水泱泱。吾祖功德,日月之光。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新版的乐舞告祭取名《轩辕大典》,汲取《周礼》等古代典籍中历朝历代国家祭祀轩辕黄帝的乐舞议程记载,汲取汉唐“国祭”的乐舞礼仪样态,重现八佾之舞的盛况,彰显中华“第一祭祀乐舞”的文化气象。 乐舞告祭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礼心祭》中,身着新汉服的舞队在中心舞台上进行“奉香、献爵、鲜花”的仪式。 第二部分《乐祭尚礼》中,在两侧礼仪舞队的配合下,手捧汉唐古乐的舞者在中心舞台演绎礼仪音乐。 第三部分《舞祭明德》中,64名舞者身着“云纹”服饰,呈现出一幅颂扬黄帝功德、大气恢弘的乐舞场面。 第四部分《龙祭复兴》中,伴随着庄重的音乐,两侧礼仪舞队挥舞着有鲜明“龙”符号的旗帜,与中心祭台的表演互动,大幅度变化舞队造型。一条56米长的“中华龙”盘旋升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huangdi.gov.cn%2Fcontent%2F2013-04%2F04%2Fcontent_8880654.htm&urlrefer=e5a2265e96c484f1d20af254d566f29f
【转贴】感怀逝者 人不必执著于生,不必伤感于死。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清明节,我们用感恩的心对待过去,对待记忆;用快乐的心对待现实,对待生活;用祝福的心对待未来,对待朋友。感怀逝去的故人,不是为了伤感,而是为了感恩,生者因此更有了力量。
【转贴】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道:“因为我想在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深深不以为然,就告诫信徒道:“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就会随着后面占有你。”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办法是有,你们先要改变观念,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你们才会快乐。” 信徒们终于听懂了生活上的快乐之道!
【论语人物序列10】授者子夏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
【论语人物序列9】传人子游 一楼献给各位吧亲。
【论语人物序列8】艺人冉有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人物序列7】君者仲弓 公冶长第五 或曰:“雍也 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 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先进第十一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路第十三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