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扫灰工 zhijianyao
关注数: 75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2,506 关注贴吧数: 51
美国的生存狂人【转】 如果一个人上下班接孩子都会随身带着急救包、绳索、防风打火机以及罗盘,不要奇怪,他是一 个典型的生存主义者,在灾难面前这些工具能发挥大作用。在美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遍布美国各 大城市,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随时会发生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会突然爆发世界大战,人类将要灭亡,于 是他们时时刻刻做好准备,希望到时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荒凉之地求生。这群人被称为Surv ivalism,被翻译为生存主义者、生存狂或者生存偏执狂。他们不光担心核战争,还担心恐怖主义,担 心外星人袭击地球,担心陨石撞地球甚至担心僵尸病毒等等。总之,他们可说是一群杞人忧天的家 伙。   这些人最早产生,是因为冷战时期,处于核威胁之下的美国人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其中一些 人认为世界大战将要爆发、人类将要灭亡,于是他们开始着手为这个事情做准备。冷战结束后,生存 狂依然大有人在,尤其是“9·11”之后,他们的数目开始激增。美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 存主义者社团。1987年有个名叫罗伯特·加里·塔许纳(Rob ertGaryTaschner)的生存狂,在艾斯康迪 多市(Escondido)的寓所内搞了个防核掩体,还藏有大批武器和爆炸物。**包围了其寓所,此人拒绝 投降并且对**开枪,枪战中1名警员殉职,此人则被当场击毙。   大部分美国生存狂是无害的,他们积极地为天塌下来之后的生活进行准备。一个标准的生存狂首 先需要有强壮的体魄,为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他们一生都会苦苦锻炼身体。其次生存狂会终身学习 知识,医疗、地理、建筑、军事都要懂点,还要掌握缝纫、烹饪、建造房屋、野外生存、射击等基本 技能。所以生存狂大多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他们大部分都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并且出身清 白。作为一个生存狂,注定一生不求最好不求最贵,但求最安全。生存狂从来只穿纯棉或者斜纹布制 成的衣服,因为它们防火。生存狂不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比如演唱会、夜总会,因为人多拥挤的 地方容易发生踩踏和恐怖袭击。生存狂尽量不坐飞机,因为他们感觉在空中生命不由自己控制,最重 要的是坐飞机武器无法随身携带,这会让生存狂感觉很不自在。   生存狂们有一个概念叫做EDC,这是英文EVERYDAYCARRY的缩写,就是每天必须都要带的东 西。虽然每一个生存狂的EDC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样是必须有的——刀。他们相信即便什么都没 有,只要有把刀,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可以用刀砍柴取暖,或者用来狩猎然后把动物切开吃掉。 当然标准的生存狂随身绝不会只带一把刀。除了刀子之外,生存狂必带的装备是取火工具,人类学会 利用火之后才开始跟其他动物不同,生存狂当然深知这点,因此起码要带上一个防风打火机。对于骨 灰级的生存狂而言打火机和火柴都不可信赖,他们的生火工具是镁块。这是一种轻便而且可靠性极高 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一块镁金属加上一根引火棒,使用的时候先用刀子从镁条上削一些镁粉下来,然 后摩擦引火棒就能打出火星,点燃镁粉。这种工具即便是海水泡过也可以使用,一小块就可以点火上 千次,对于生存狂而言这才是最可靠的。   除了这两种必备的工具之外,生存狂的背包中还有急救包、收音机、手电筒、绳索、记事本、地 图、罗盘等工具。这和一般的户外探险者的装备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户外运动者出去探险远足才 带这些东西,生存狂却每天带着上下班、约会、接孩子。   以上种种只是生存狂每天拿着的工具,标准的美国生存狂都有地下避难所。当然很多美国人的家 里都会有地窖,因为美国每年都要按购置住宅使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可是地窖、壁炉、阁楼、烟囱 不算使用面积不用征税。所以美国人都爱挖地窖储藏点东西或者干脆住在里边。生存狂的地窖自然与 众不同,他们往往会用钢板加固地窖,甚至干脆把一个装甲箱子埋在地底下当避难所。装甲地窖内设 有空气循环系统和自主发电设备,在里边还储藏了足够几年用的食物和水,保证即便在核污染环境下 还能活几年。很多地窖里甚至还有溶液培养装置,用来生产蔬菜补充维生素。   生存狂也有战斗的准备,他们会在地窖里边藏不少武器。他们普遍喜欢用苏联的AK47系列或者美 军装备的M-1 4中口径步枪。中口径步枪的好处是除了用来防身之外,等外面相对安全的时候还能用来 打猎改善伙食。除了步枪之外,生存狂一般都会有霰弹枪用来近距离防身,手枪更是必不可少。   除了枪之外,爆炸物也是不可少的东西,**、TNT、导火索在骨灰级的生存狂地窖里边少不 了。以前美国**搜查某生存狂住所的时候还抄出了迫击炮、榴弹炮一类的重型武器,当然这种东西 在生存狂中是非主流的。生存狂一般都有强大的无线电台,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通讯而是为了在地底 下避难的时候了解外面的情况,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手机、电话、互联网什么的肯定都没了,唯一还 存在的就是短波通信。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要购置齐全生存狂的装甲地窖中所有装备和物资, 最少要20万美元。   生存狂在美国虽然并非主流人群,美国电影却似乎特别青睐生存狂的主题,几乎每年都能看到一 两部。比如去年上映的《我是传奇》就是个典型的生存狂电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角是纽约最后 一个人类,其他的市民都变成僵尸了。他天天就住在装甲保护的寓所内,跟一只狗相依为命。这是典 型的生存狂状态。   美国生存狂文化受基督教影响甚大,基督教义中的末世情节是生存狂的精神来源。从生存狂的成 分而言,也多是美国传统白人家庭,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少见。在美国,普通市民具有很强的生存意 识,青少年从小能接触野外生存探险的培训,还有诸多童子军一类的生存训练组织存在。   从积极的意义而言,生存狂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面对如地震这类突如其来 的自然灾害时,可以在政府的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实施自救,囤积的食物和水也能马上拿出来使用。如 果还备有药物和急救装备就更加是雪中送炭了。
《西湖七月半》张岱 西湖七月半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警惕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转】 人物简介 李泽厚 著名哲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知名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等影响巨大。 易中天  著名文化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艺术人类学》、《帝国的终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费城风云》、《我山之石》、《中国智慧》等。 民族主义加民粹主义,是当前中国往何处去的最危险的一个方向,大讲“中国模式”就有这个危险 今天,恐怕没人不知易中天,但李泽厚呢?曾有文记载,李先生南下做客某书店,青年学子奔走相告:“太好了,李泽楷要来了!” 人们真是善于健忘。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一书在上世纪80年代是何等受追捧,这位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曾是当年知名度最高的学者。 我们真的已走过李泽厚这座桥?  9月12日,在李泽厚先生家中,他与易中天进行了一场对话,谈古论今,纵横捭阖。
人类饮用牛奶的历史 研究发现人类食用牛奶历史不到7000年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食用牛奶的历史还不到7000年。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还无法消化牛奶,喝了牛奶的话就会生病。 就是在今天,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数十亿人仍然因为遗传基因的问题,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而无法消化牛奶。但与之相比,几乎所有的欧洲人和美洲人都能喝牛奶———而且常常每天喝。 德国和英国科学家经过遗传学研究发现,欧洲人是在最近7000年间才适应了喝牛奶。研究人员对公元前5000年的人类遗骸进行分析发现他们身上缺乏使成年人能够消化牛奶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的基因。科学家认为,人类是在饲养牛羊等家畜兴起后才渐渐适应了喝牛奶,这也使早期的欧洲人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今天,北欧人中有90%以上的都能消化牛奶,一部分非洲人和中东人也能消化牛奶。但在全球其他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获得成年后消化乳糖的能力。乳糖是牛奶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牛奶中的乳糖进入小肠后,应该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吸收,但如果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就会产生腹胀、腹泻等不消化症状。 是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马克·托马斯博士研究小组成员之一。他表示,欧洲人在最近7000年间获得了消化牛奶的能力。 马克·托马斯博士指出,生活在欧洲的人类祖先通过饲养奶牛使牛奶成为他们的重要营养来源,久而久之就获得了成年后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并遗传给后代。牛奶营养丰富,不像河水那样容易被寄生虫污染,而且不受农业歉收等自然危机的影响,因此这些人生存机会更大。 该研究小组对在欧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骨骼进行DNA分析———据估计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生活在公元前5840年至公元前5000年。科学家发现,这些人体内缺乏使成人消化乳糖的基因,那也意味着在当时的欧洲大多数人都不能消化牛奶。 马克·托马斯博士说:“在距今7000至8000年前的欧洲,人类祖先还无法消化牛奶或者说很罕见,到今天喝牛奶在中欧和北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只能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科普】亚洲红 将亚洲人喝酒后脸容易红的现象称作为亚洲红。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原因得归咎于水稻在亚洲的普及。他们认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等农作物的驯化导致了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继而导致了某种基因突变,使得容易出现所谓的“亚洲红”。 当人喝酒时,肝脏里的乙醇脱氢酶(ADHs)会将酒精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会被转化为乙酸。然而因为基因图片,有50%的亚洲人和5%的欧洲人体内的这些酶可以令酒精的新陈代谢能力提升100倍。这意味着代谢的中间体乙醛会大量积累。一旦乙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可能导致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这些人的脸就变红了,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包括恶心和头疼等等。 基因不同对喝酒的表现不同 2008年,耶鲁大学的克蒂(Kenneth Kidd)发表文章指出,这个基因突变要归咎于乙醇脱氢酶第47位氨基酸多态性(ADH1B*47His),而这一基因突变可能是东亚人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随后,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宿兵领导的科研小队开始寻找这个自然选择的源头。他们的研究结果在1月2日的《进化生物学》期刊刊登,随后,《科学》杂志在科学新闻栏目中对其进行了介绍。 研究者们在中国的38个民族中选取了2275个样本,对他们体内的ADH1B*47His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江浙地区的被调查人群中,有99%都存在这种基因突变,来自中国西部的被调查者则有60%到70%的人中存在这一基因突变,而藏族被调查者体内,存在这一基因突变的人就比较少,只有14%的人有。该基因突变较多的人群都来自于水稻种植区。 历史联系  科学家也对这一基因突变的发生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它出现于7000年到10000年前,这正好与中国南方开始种植水稻的时间相吻合。研究认为,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表现在,该基因突变的出现是为了保护早期农民,阻止其过量饮酒从而减轻乙醇对身体的伤害,但同时又能利用大米经发酵后产生的较高营养价值。“该研究是目前报道的仅有的几个人类对食物变化分子适应的例子,为了解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群遗传结构的变迁以及自然选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者表示。  这一新奇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不同的反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类学家克诺说,这一研究显示了人类的文化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变革力。此前就有研究显示,农业的出现和人体内一些酶如化解淀粉的淀粉酶,以及乳糖酶等基因的出现,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这一最新实验持保留态度。美国耶鲁大学的克蒂认为,这个研究小组所做的假设是“较为合理”的,但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假设阶段而已。对于科研小队是否正确地核对了基因突变的时间他也表示怀疑,因为这和其他科学家此前估计的时间相差了至少3000年。而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考古学家福勒也认为,研究人员如果只是单独地将基因突变的发生和水稻种植的普及联系起来,这可能是错误的。福勒还表示,如果研究人员将分析局限在时代稍晚一些,即大约8000年前,也就是水稻已经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时的考古学证据中,那么可能会发现导致亚洲人脸红的原因就不止大米了。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