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扫灰工 zhijianyao
关注数: 75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2,506 关注贴吧数: 51
【華夏復興】渣打:中国成大英帝国以来首个“真正贸易巨头”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1日晚间消息,201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升至4.16万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渣打称中国已成为自19世纪的大英帝国以来全球第一个“真正的贸易巨头”。   渣打经济学家Madhur Jha称:“中国是真正的贸易巨头,其贸易份额占到全球的11.5%,占到本国GDP的47%,中国可能会成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   美国是中国头号出口目的地。自从1990年以来,中国对拉丁美洲的贸易额增长了200倍以上,是增长最为快速的贸易通道。   渣打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头号贸易国,原因如下:   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有利于中国,对中国商品需求将提速。   2、中国仍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力量,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一直在巩固。   3、尽管中国不再享受低成本优势,她正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在中高科技出口领域份额不断扩大。“我们不认为制造业工厂会大规模移出中国,因为缺乏合适的替代中心,在基础设施和规模上,无法替代中国出口。”   4、对中国出口关注过多,对进口关注不足。“中国愈发看重平衡增长和结构性改革,长期来看,将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转向消费将冲击进口,促进全球贸易增长,尤其是南南贸易。”   渣打经济学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贸易规模将翻番。   他们称:“中国贸易增速很难反弹至过去二十年两位数的增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贸易的规模意味着,7%的GDP增速,在绝对值上来说,将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最大单一贡献国。”   下图显示了1990年至2012年中国主要贸易走廊。1990年至2012年中国主要贸易走廊:溪流变江河
《红男爵》电影原声——The Red Baron 《红男爵》电影原声——The Red Baron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listplay%2FukJmokUZczM%2FJtnBkbvexpw.html%3Frpid%3D58637207%26resourceId%3D58637207_06_05_99&urlrefer=f63fe494872f13bde46dafb7b8f6bb49 故事背景为一战时期的德国。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一名德国飞行员,他有着击落80架敌机的傲人战绩,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他的绰号叫“红男爵”。本片就是根据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改编而成。   曼弗雷德(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Matthias Schweighöfer 饰)出身名门,自小就憧憬着飞行。成为德国飞行员后,他凭着高超的技巧以及独特的作战风格赢得别人的尊重,包括被他击落的敌方飞行员。在一次战斗中,曼弗雷德击落了英国王牌飞行员布朗,曼弗雷德在确认战果时发现布朗只是受了伤,于是将其救活。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名美丽的护士(琳娜·海蒂 Lena Headey 饰),并对她一见钟情。   1917年,曼弗雷德成为德国第一王牌飞行员,获得皇帝亲自颁授的最高勋章。后来,他将自己的战机涂装成了显眼的红色,率领11中队,在3000米高空中所向披靡,由此得名“红男爵”。此后的一次战斗,他被击中,导致头部中弹。不久德军上层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因而有意地对他进行保护,劝他退出前线不再飞行。热爱飞行的曼弗雷德并不服从命令,要坚持作战。终于,他迎来了飞行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出击……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 哈佛大学建议少吃白米饭,国内营养专家亦认为每顿吃两碗饭可能过多 吃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建议每天最好吃粗粮85克以上,对预防慢性病很有好处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   文/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颖仪   白米饭是中国南方民众的主食,而吃饭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例如熟人碰面的第一句话往往会说“吃饭了么?”稳定无忧的工作还被称为“铁饭碗”。然而,白米饭吃进肚子里很快转化为糖分,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声音称其为“垃圾食品”。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布的“健康饮食金字塔”中,白米饭(white rice)赫然高居塔尖,建议“限制食用”。广州也有营养专家提醒,成年人每顿吃两碗饭确实过多。长年吃白米饭的“饭桶”们该何去何从?答案是:吃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建议每天最好吃粗粮85克以上。   传言:   吃白米饭相当于吃糖?   近年来网上不乏“黑”白米饭的声音,斥之为“垃圾食品之王”,依据是“白米饭几乎不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只有淀粉,而淀粉属于糖分(碳水化合物)”,因此白米饭符合“垃圾食品”的定义: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有网友直言,一碗接一碗地吃白米饭,相当于一碗接一碗地吃糖!   原来,大米是稻谷经多重加工的产物—把稻谷的颖壳脱下、分离而形成糙米,再进行碾米去掉皮层和胚芽,还有去糠、抛光等,最后得出的产品常常被广州人称为“精饲料”。相对而言,没有经过太多加工的粮食就是“全谷物”、“全麦”食品。   哈佛:   白米饭高居饮食“金字塔”塔尖   鉴于有网友在“黑”白米饭的时候提到美国哈佛大学“健康饮食金字塔”,记者查阅了发布方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的官网,上面的确把白米饭放在“金字塔”的塔尖,与红肉、加工肉类、牛油、精制面包、意大利面、土豆、含糖饮料、糖果、盐并列,认为应该少吃。其附带说明指出,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加工粮食在人体内相当于糖分,长期过量食用会导致难以控制体重,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还会令血糖飙升。   另一方面,哈佛建议多吃全谷物食品作为糖分的来源,包括燕麦片、全谷物面包和糙米,它们被身体消化的速度较慢,令体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不至于太快,从而控制饥饿感,能够预防II型糖尿病和心脏病。取代精加工糖分食品的还有健康的脂类,包括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橄榄油、菜油、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坚果、牛油果、三文鱼等,不仅可以改善胆固醇的水平,还可保护心脏。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类似饮食“金字塔”中没有单列出白米饭,但其相关说明表示,白米饭的血糖指数(摄入后令血糖上升的相对能力)高达87,血糖负荷36,均属于高水平,应多吃糙米取代白米饭,而白米饭和富含纤维的食品(如蔬菜、豆类)一起吃仍是健康的饮食。   记者查证,白米饭也并非全是糖分而“几乎不含有蛋白质”。资料显示,大米含糖分约为75%,在其主要品种中,南方常见的籼米蛋白质含量约为8%,北方常见的粳米蛋白质含量也有7%。大米的蛋白质有米谷蛋白、米胶蛋白和球蛋白等,但这些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比较少,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   专家:   每天吃85克粗粮可防慢性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饮食的大原则是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建议6岁以上的人每天食用谷类250~400克,其中粗粮应占50克以上,最好在85克以上,对预防慢性病很有好处。但是,不建议全部都吃粗粮,过多粗纤维食物容易引起胃损伤,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   谭荣韶表示,吃太多精加工的白米饭不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原因是其缺少膳食纤维,会增加罹患糖尿病、冠心病、结肠癌等慢性病的风险—美国有研究发现,吃太多白米饭可以引发糖尿病。一般来说,普通人每餐进食一碗饭就相当于吃大约100克大米(干重),每顿吃两碗饭的确过多,除非是长身体阶段的孩子或是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士。   但是,谭荣韶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白米饭,而是要注意粗细搭配,总的热量不超标。目前国内外营养学界均推荐饮食中蛋白质占10%~15%,糖分占55%~65%,脂类占20%~30%。正常人每天至少要吃150克糖分,因为糖分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若吃得不够,会导致肌肉、脂肪分解,令人越来越瘦。现在的人米饭吃得不多,问题是吃肉吃得太多,而很多人摄入糖分偏低,但仍然患上代谢综合征。另一方面,有的人不吃白米饭而改吃面食、水果,它们同样含有大量糖分。
美丽迷人的枫树,除了观赏之外,还是加拿大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加拿大的糖枫树,树汁含糖量极高,熬制成枫糖浆,, 也是加拿大最有名的特产之一。目前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枫糖制品集中在魁北克。这种枫糖浆香甜如蜜,风味独特,富含矿物质,是很有特色的纯天然的营养佳品,据说能养颜美容,还能减肥,深受欢迎。 在1600年前后,已开始有关“印第安糖浆”的记载,是印第安人首先发现了枫树液,并用“土法”在枫树干上挖槽、钻洞采集枫树液。当时的“印第安糖浆”就是今天的“枫树糖浆”的前身。枫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酸,热量比蔗糖、果糖、玉米糖等都低,但是它所含的钙、镁和有机酸成分却比其他糖类高很多,能补充营养不均衡的虚弱体质。枫糖的甜度没有蜂蜜高,糖分含量约为66%(蜂蜜含糖量约79%—81%?o砂糖高达99.4%)。 最常见的枫糖制品是枫糖浆,人们爱吃蘸糖浆的煎饼和法国烤面包,也喜欢在冰淇淋、酸奶和奶昔上浇糖浆。加拿大人还喜欢将枫糖放在雪上一起吃,又冰又甜,口感较软,吃时只觉雪和糖一起慢慢滑下喉咙,非常舒服。 枫糖浆可分为几种不同含糖量的,用处也因此不同:有的适合做成硬糖和奶油,有的适合直接食用,有的适宜烹调用。其实枫糖浆在烹调中用处不少,只是不大为人所知而已,像淋上枫糖浆的鹅肝酱是行家所爱的美食。枫糖产品还有很多,如枫糖黄油、枫糖冻(它气味芳香,非常适合涂在烤面包上,加上一点奶酪则更佳)、硬糖、砂糖、加枫糖的芥末酱、枫糖果酱、棉花糖等等。 加拿大有一道名菜叫"枫糖煎三文鱼":三文鱼先用胡椒、玉桂粉腌了、煎熟,配上绵绵的薯蓉和蔬菜丝,然后再淋上枫糖而成。一份菜里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纤维质一应俱全,而枫糖特有的树木清香则是这道菜萦绕不绝的灵魂。
【阑珊处属性】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的真义 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的真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爱的三元理论,他认为这三元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爱情”和“迷恋”。   大多数深受爱情困扰的人们,其实都是深陷“迷恋”的泥沼而不可自拔,辨识一种情感是“迷恋”还是“爱情”,最简单的一个区分:“迷恋”的对象是你几乎一无所知的人,而“爱”的对象,是你熟悉而了解的人。    斯滕伯格认为“迷恋”是一种诱人的情感,它有着极其强烈的激情,但却没有亲密和承诺,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就属于这样的情感,即前面所述“浪漫期”的巅峰体验状态。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强烈的“迷恋”感觉之所以会如此迷人,是因为彼时苯乙胺和多巴胺等化学物质充满了人的大脑,这两种物质被科学家称为“情绪激素”,它们会使人感到无比快乐,同时伴随着不可言说的美妙的眩晕感。   另外初遇的新鲜感和陌生感也会刺激人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让我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容易兴奋,让我们无可抑制地处在激越的情绪状态。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迷恋”会有一种类似吸毒的效果,如果当事人遭遇“迷恋”对象时,恰逢内心空虚和孤独,就可能借着“迷恋”来麻痹自己——即便明知自己这样的状态并不健康,这段“爱情”不会有什么结果,也还是选择沉迷其中,只想要这种醉生梦死的感觉,而不顾及将来会如何,甚至根本不想要将来。   而爱情呢?爱情和迷恋有很多的不同,爱情除了有美好的情感体验,还有很多实质的对未来的生活规划,是基于彼此承诺、亲密和关怀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份稳定而踏实的关系,两个人都对这亲密的关系投入很大的关注,并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相处的智慧。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   爱是彼此承诺   那些会信誓旦旦说永远爱你的人,要么是缺乏理性,要么就是存心欺骗。因为谁也不知道“永远”是多远,爱情那么的变幻莫测,也没有人可以控制生活的进程。所以这是个不可量化的目标。   那么,是不是相爱的人就不能承诺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真正的承诺是给自己的,而非给对方。我不能承诺爱你一辈子,但我可以承诺与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里,都认真经营我们的感情,百分百努力投入我们的生活,如果出现了矛盾和问题,就认真去解决而不是逃避。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承诺我会给我们的感情一百分的耐心和关注。   这是发自内心的承诺,并且也是切实可行的量化的承诺。   承诺会影响一个人对关系的付出程度。如果此时另一个人也作出同样的承诺,两个人就会变成同盟的关系,每当生活中出现了什么事情或问题,两个人由于有着同样的承诺,就会对这个事情和问题有着同样的期望——把它处理好,为了我们共同的生活。   此时的承诺就不再是要求,而是一种共同的期望,有了这样共同的期望,信任和安全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样的伴侣关系将会愈加的坚固,更能经得起风雨的侵扰。 爱是亲密和关怀   只有当激情褪去,两个人看到真实的彼此,亲密感才能有机会被建立,那是一种从内心里发出的温暖感觉,是人与人之间深入契合的安全与舒适。   当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努力地培养这种亲密感。因为当激情退去,正是这亲密的感觉在绵远悠长地维系着两个人的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让人充满安定感,让人可以有力量抵御来自外界的冲击。   伴侣间的彼此关怀和互相顾念,是逐步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渠道。关心对方的感觉,关怀对方的生活,在时间的磨砺中,能够在两个人在心灵、身体、精神等多层次的深层连接,而这样的连接将是维系两个人关系的坚实纽带。   爱是学习和成长   没有谁天生就是爱情高手,也只有极少数的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去做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面对婚姻,面对爱情,或多或少都会有忐忑,都会有担心甚至是恐惧。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的伴侣也不是,但就是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通过学习,通过自我的成长,最终都能够拥有幸福的婚姻,都能够拥有修缮和管理婚姻的房子的智慧。   真正的爱是愿意学习和成长,并且永无止息。学习经营婚姻的能力,学习沟通的技巧,了解婚姻中的种种知识,提升经营爱情的智慧,修炼自己成为内心充满爱的人。   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去爱,并运用起学习的所得,努力而且认真地向伴侣表达爱意,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种爱。 【思考与讨论】——自我发现与彼此沟通   请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然后与伴侣进行沟通:   1、你们是否一起讨论过关于“承诺”和“负责任”的含义?   2、你们的关系正处在哪个阶段?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3、你们怎么理解婚姻和爱情?   【伴侣练习题】——来一曲双人舞   就算你们不会跳舞,这个练习题也是可以做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跳舞本身,而是借着跳舞来感受婚姻的感觉。   现在,可以点燃几支蜡烛,然后关了全屋的灯,打开音箱,在温柔的华尔兹音乐中跳一曲双人舞。跳舞的时候记得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丈夫如何引领妻子的舞步,当丈夫前进的时候,妻子后退,当妻子后退时丈夫前进,感受两个人是如何相互配合才能跳好这支双人舞。   最后可以各自写下感想,交换给对方看。
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当你被抓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你是正常人” 事情是这样的:一名负责运送精神病人的司机因为疏忽,中途让三名患者逃掉了。为了不至于丢掉工作,他把车开到一个巴士站,许诺可以免费搭车。最后,他把乘客中的三个人充作患者送进了医院。 格雷‧贝克关心的不是这个故事,他想了解的是,这三个人是 通过什么方式证明自己,从而成功走出精神病院的。 下面是他对甲的采访: 格:当你被关进精神病院时,你想了些什么办法来解救自己呢? 甲:我想,要想走出去,首先得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格:你是怎样证明的? 甲:我说:“地球是圆的”,这句话是真理。我想,讲真理的人总不会被当成是精神病吧! 格:最后你成功了吗? 甲:没有。当我第14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在我屁股上注射了一针。 下面是对乙的采访: 格:你是怎么走出精神病院的? 乙:我和甲是被丙救出来的。他成功走出精神病院,报了警。 格:当时,你是否想办法逃出去呢? 乙:是的,我告诉他们我是社会学家。我说我知道美国前总统是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是布莱尔。当我说到南太平洋各岛国领袖的名字时,他们就给我打了一针。我就再也不敢讲下去了! 格:那丙是怎样把你们救出去的? 乙:他进来之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当医护人员给他刮脸的时候,他会对他们说谢谢。第28天的时候,他们就让他出院了。 格雷‧贝克在评论里发表这样的感慨: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 后来,有许多人在该文的网络版上留言。 有一个人的留言令人感触颇深: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有钱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个疯子,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想起了前一阵看到的两句话,大意是:永远不需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不喜欢你的人不会相信。
【野外求生小技巧 】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个生火方法:... 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个生火方法:可乐罐+巧克力=燃火。记下吧,或许在你身处野外,而刚好没有带打火机的情况下,这个方法或许对你有很大帮助……我们知道可乐罐或者其他饮料罐的底面是内凹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曲面聚光的原理来引火。但是一般底面都很粗糙,并且都有打上生产日期之类的字码,严重影响了聚光效果。这个时候,如果你恰好带着巧克力,那就派上大用了。因为可以用巧克力来给底面抛光,巧克力越纯效果越好,所以不建议用糖果肉巧克力。巧克力抛光法 先在罐底上涂抹薄薄一层巧克力,然后用布擦拭刷磨,一边磨一边不时得加入新巧克力,左手酸了换右手,右手酸了换左手,这样大概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抛光成亮亮的镜面了。当然也可以用牙膏来刷底面,效果也不错。如果你嫌时间长,那就要借助专业的清洁剂了,几分钟即可。附上效果对比图:(左)抛光前,(右)抛光后准备工作完毕,开始生火 找个阳光直射的地方,把易燃物比如报纸对着可乐罐曲面镜的焦点上(当光线聚集在报纸上最小的一点的时候,这处就是焦点)。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可乐铝罐底面是磨砂处理过的亚光,就是因为厂商怕罐底聚光效果带来的意外(火灾等)。 如果没有报纸,你还可以利用刚才擦拭罐底用剩下的巧克力来生火哦。用木棒沾一点点放罐底前几厘米就好了,等几十秒的功夫就可以引燃。如果没有报纸,你还可以利用刚才擦拭罐底用剩下的巧克力来生火哦。用木棒沾一点点放罐底前几厘米就好了,等几十秒的功夫就可以引燃。 最后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吃擦磨过可乐罐底的巧克力!因为这些巧克力已经沾染上铝了,那是有毒的! 简单来说只要3步:1.将巧克力在可乐罐的底部均匀的碾磨,务必磨出巧克力粉,可乐罐的底部也油光可鉴。 2.用餐巾纸将多余的巧克力粉末,擦干。 3.将可乐罐底部,对准太阳,聚焦在餐巾纸上,就可以在野外生火了。
【華夏復興】科幻谈: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转) 图片来自acidcow.com 爱因斯坦一生说过很多话。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过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果中国的儿童教育家们就记住了这一句话。到了郑渊洁这一代,此话已经被推论到 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 我不知道没有知识的人能想象出什么东西。伯克利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最近的新书《宝宝也是哲学家——幼儿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The Philosophical Baby),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 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飞,是因为看到鸟在天上飞。我们可以比较30年前的科幻电影和现在的科幻电影,同样是描写数百年之后的未来世界,哪个描写得更像?显然是现在。有一个古老的科幻电影里,主人公要打视频电话,结果居然需要用一只手拿着个听筒。在那些老的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飞船控制室里面布满了各种键盘和指示灯,而现在的电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触摸屏。你不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发明一个触摸屏,这帮专门负责想象的电影制作人就忘不了键盘。 孔庆东曾经有一个论点,中国古代的神侠小说也不少,但是“暗器”却几乎没有出现;而现在的武打书里面本本都有暗器。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为暗器是近代小说家受到手枪的启发想象出来的。没有知识,让你随便想你都想不到。 对于科幻小说和童话故事这种想象力,我认为存在两个等级。 初级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 “what if”(如果) 游戏。What if 老鼠会说话?What if 老鼠能驾驶玩具飞机?What if 老鼠能开玩具火车?郑渊洁的想象力就是这个级别的。他说: “万一一笑把核儿吞到肚子里怎么办?如果吞到肚子里会不会长出樱桃树来?这时我想起在小学期间,我的同坐给我起的一个外号‘枣核儿’。” 这个特殊的外号让郑渊洁记忆犹新,当他开始写作时就一直希望能够用这个名为主人公创作一部作品…… 注意这个想象力并没有脱离有核儿才能长成树这个因果知识。一个整天问 what if 的人,可以写出一大堆童话故事来。这些故事讲的其实不是老鼠,而是披着老鼠外衣的人。孩子们以为听到了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郑渊洁其实是讲述小朋友自己的故事。而“小朋友自己的故事”,成不了世界名著。我们注意,这种 “what if” 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因为没人关心你这个故事。 想要写一个像《指环王》,或者《哈利波特》,或者最近的《阿凡达》,这样有很多人关心的故事来,所需要的是另外一个等级的想象力。一种不自由的想象力。《星球大战》AT-AT全地形装甲运输车设计图 写幻想的世界名著,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self-consistent,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你必须解释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 — 因为山上的矿石中含有常温超导物质,而且该星球磁场紊乱 — 而人类之所以要来这个星球就是为了这种物质 — 潘多拉星球磁场紊乱,这也是该星球上的动物有一定的感应能力的原因 — 而磁场之所以紊乱,是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 几件事必须能够互相解释,是一个完备的逻辑系统。 除此之外,你要估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你“想象”出来的这些动植物必须符合这个星球的环境,你得请语言学家专门给土著发明一种语言……你编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 《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也是如此。除了世界观自成体系之外,这两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对欧洲神话要有相当深的研究。各种魔法,种族和道具不能胡乱想象,必须符合一定的传统。我国的《西游记》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请问这种想象力是天马行空胡想乱想的么?是步步为营精心计算出来的。《阿凡达》中的各种神奇植物是受到海洋生物启发的结果。山的造型可能来自中国。就连故事情节也是人类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的殖民事件的翻版。为什么想象力必须跟实际有联系?因为说不通的东西人们不感兴趣。我就对“肚子里长樱桃树”这种完全不靠谱的故事完全不感兴趣。 所以最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正是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导演拍不出来《阿凡达》,他们缺的不是“自由”,而是这种“不自由”的超难脑力和物力。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这种思想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而一旦跳出这种束缚,就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这种思想其实是对科学发现的庸俗解释。 一旦有一个一般人没想到的发明出现,就会有人解释说他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发明,是因为他是“自由想象”的。好像科学中存在无数个可怕的“禁区”,别的科研人员从来都不敢往这个方向上想一样。其实你能想到的东西,专业人员早就想过了。 我当年看《费曼物理讲义》,其中有一小节,叫做《相对论与哲学家》。费曼说,相对论流行以后,很多哲学家跳出来说“坐标系是相对的,这难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学要求吗?这个我们早就知道了!” 可是如果你告诉他们光速在所有坐标系下不变,他们就会目瞪口呆。所以真正的科学家其实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可能每天都有无数个怪异的想法,真正的困难不是产生“怪异”的想法,而是产生“对”的想法。 最后,让我用波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所有认为自己特别有想象力的人都应该仔细读读这段话。 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 Niels Bohr 你的理论的疯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关键是它是否疯狂到有正确的可能 —— 尼尔斯·波尔 原帖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okr.com%2Farticle%2F20407%2F&urlrefer=93cef90c9fe0d548f20c4f6886841a85
3D打印枪支文件2天下载10万次:美政府发出禁令 3D打印枪支 本周一,我们报道了,但现在这款3D打印枪支已经遭遇了美国政府的禁令。 今天,3D打印枪支社区Defense Distributed创始人Cody Wilson表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国务院的信件,要求他将Liberator(3D打印枪支代号)3D打印文件从网站下架,并且枪支的零部件文件需要由政府机构裁定是否可以开放。 根据信件内容,美国国务院国防贸易控制办公室认为,Wilson发布3D打印枪支设计图,已经违反了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根据条例,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出口任何关于防御性的文章或者技术数据”。而一般来说,这项条例针对的是防止黑名单国家得到一些防御性的弹药或者工具。 同时,美国国务院声明,需要对10份3D打印枪支文件进行鉴定,包括Liberator和一个反坦克弹头的塑料模型,并且要求在鉴定之后获得政府的允许才能再次公布。 虽然Defense Distributed按照要求将这10分3D打印枪支文件下架,不过据Wilson透露,目前文件已经存在海盗湾等下载网站上。并透露,在Liberator 3D打印文件发布的这2天时间内,下载量已经超过10万次。 Defense Distributed 是由25 岁的得克萨斯大学法律系的学生Cody Wilson 建立的,他说自己受到了19 世纪一本宣扬无政府主义的书籍的启发想到了这个点子。Wilson 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使用枪支。 在美国国务院国防贸易控制办公室干涉之后,对于3D打印热爱者来说,获取枪支3D打印文件并不是什么难事,目前的问题是Wilson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火星一号”单程旅行有去无回 万余中国人报名 “火星一号”将是一次单程旅行,只管把人送上火星,探险者逐步建立他们的定居点。图为艺术家想象的人类登陆火星和火星定居点的画面。 “火星一号”全球招募志愿者,一旦登陆将难返地球;两周内收到约7.8万份申请 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先前宣布计划,将在全球海选数人前往火星,甚至在那里定居。这一组织在两周内收到大约7.8万份移民火星的申请。 中国应征者仅次于美 上述海选项目4月22日启动,而在线申请是4轮筛选的第一步。尽管申请期限有5个月,但仅在两周内,“火星一号”就收到来自120多个国家的7.8万份申请。“火星一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巴斯兰斯多普说,“这正在变成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工作”,从现在情况看,有望实现收到50万份申请的目标。 “火星一号”计划2023年运送4人前往火星,使他们有去无回成为这一星球的永久居民,此后每隔两年运送更多人前往火星。“火星一号”估算,先期运4名定居者上火星可能耗资60亿美元。 移民火星的申请将于8月31日截止。全球应征火星居民的热情迄今高涨。“火星一号”说,应征者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已有17324人应征,其次是中国10241人,英国3581人。应征者数量排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印度。
雷霆万钧的航空时代 当莱特第一次驾驶着飞行者一号摇摇撞撞飘完12秒36米得路程后。 人类真正踏入了天际领域 人类探索天空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的目标是 更快 更远 更高 活塞时代的轰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过各种各样飞天的设想,但当内燃机真正实用化以后,人类的飞天梦才变得可行。1903年,莱特兄弟将一台莱特自行车公司技师查理·泰勒设计制造的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了试飞。这台发动机功率只有8.95 kW,重量却有81kg。 那时飞机速度小,气冷发动机为了冷却,就需要把机体裸露在外,而这又增大了阻力,所以那时飞机大多使用液冷发动机。1919年6月14日,英国人约翰·阿尔科克上尉和阿瑟·布朗中尉驾驶维米轰炸机 从北美洲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向东飞越大西洋抵达爱尔兰的克里夫登 耗时16小时12分钟,成为飞越大西洋的开路先锋。 那时飞机使用的多是液冷发动机。发动机按汽缸排布方式,有V型排布,直列排布,水平对置排布,X型排布和星型排布,飞机常用的排布类型是V型排布和星型排布。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ed63ddaddcb7407b3ef6b0ee300a41f09316fd6&urlrefer=528bf12f955df85ff387094201b3cc92 著名的V缸发动机,两个V缸发动机上下对置就是X缸发动机 V后面的数字就是指汽缸数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ed63ddaddcb7407b3ef6b0ee300a41f09316fd6&urlrefer=528bf12f955df85ff387094201b3cc92直列发动机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ded63ddaddcb7407b3ef6b0ee300a41f09316fd6&urlrefer=528bf12f955df85ff387094201b3cc92水平对置发动机维米轰炸机使用的就是“鹰”12缸水冷V形排列活塞发动机 1908年法国塞甘兄弟发明了旋转汽缸气冷星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中间的曲轴是固定的,曲轴周围的一圈气缸围绕着固定的曲轴旋转。 塞甘兄弟土地神发动机工作原理,1-4 分别为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早期航空发动机采用铁铸造缸体,还需要外带散热器,十分笨重,人们迫切需要功率大,而自身又轻的发动机以满足飞机的动力需求。   1908 年,塞甘兄弟(Louis Seguin and Laurent Seguin)发明的发动机解决了这一问题-旋转气缸式发动机,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土地神发动机公司(Société Des Moteurs Gnôme,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旋转气缸发动机取消了飞轮和液冷装置,曲轴固定而让汽缸与螺旋桨一起转动。这种结构的发动机无论在飞行中还是在地面静止状态,都可以让汽缸得到有效的冷却,同时按奇数呈星形排列的汽缸本身还可以起到飞轮的作用,减轻了重量,使发动机运行更加平稳。而且发动机暖机快,起动快,并且在汽缸外壁采用了大量薄壁散热片。这些优点使得发动机重量轻,加速快,特别适合于当时的战斗机。 一战的飞机是旋转气缸发动机的天下,从骆驼 F1 到福克 Dr.1,旋转汽缸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薄如蚕翼 轻若烟雾的素纱禅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咏诵这诗句,以为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不过是诗人的艺术夸张。直至闻名于世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墓中大量丝织品,特别是两件素纱禅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并非凭想象夸张而作,而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禅(单)衣,一件重48克,另一件重49克,不足一两。如重48克的禅衣,(如图)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腰宽0.48米,如果除去领口和袖口较厚重的缘边,重量仅半两多。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出于二千多年前的汉墓,不能不令人惊叹!   这件素纱禅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中,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密度稀疏,孔眼充满织物的表面,因而质地轻薄,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一点都不夸张。上乘的纱料,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每九千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素纱禅衣轻薄而透明,如何穿着呢?《诗经·郑风·丰》:“衣锦衣,裳锦裳。”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单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有着轻柔和飘逸质感的纱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极现女性的柔美。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