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扫灰工 zhijianyao
关注数: 75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2,506 关注贴吧数: 51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蓝厅”的故事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06米高的尖塔,有3个金色王冠,是瑞典王国的象征;也象征着当年组成卡尔马联盟的3个成员国——琠典、丹麦和挪威“蓝厅”里的墙上有诺贝尔的雕像晚宴开始前,瑞典国王和诺贝尔奖得主从台阶上走下步入宴会大厅 红墙上面对台阶的这个标志,据说是诺贝尔奖得主走下楼梯时注视的标志。一方面可方便拍照和摄像,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呈现出最美好的一面 “来亲爱的,换上你美丽的长裙,咱们再走一遍。” 说话者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设计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Ragnar Ostberg),听话人是他妻子(很少的资料里称她为爱莎)。 妻子顺从地换上长裙,手提裙摆,沿着二楼通向一楼的台阶走下来。丈夫举着烛台照亮,鼓励说,“好的,抬头,挺胸,脸带微笑,稳稳地,看不出一级级台阶向下走,像风儿吹拂梅拉伦湖面的花朵样飘下来……” 妻子按他说的走,走过长的那几级,走过转弯的平地,走下短的直通一楼的那几级台阶。之后她告诉自己丈夫——整幢大楼的设计师、也是这几级楼梯的设计师:脚下很稳、很舒适,不必担心裙摆被踩住,也不必低头看路无法抬头微笑。 很好,亲爱的你成功了。丈夫放下烛台,上前轻轻拥抱妻子,在她耳边说,“谢谢,我爱你。”妻子回应,“亲爱的我也爱你。” 这是一年之中爱莎第八次着长裙试走这个台阶。丈夫爱妻子,把所有将从这个楼梯走下来的女士都当做自己妻子一般呵护,希望她们步履轻盈,衣裙飘拂,希望她们脸带笑容美丽如花。妻子爱丈夫懂丈夫,所以心甘情愿一次次试走,直至成功。 据说最舒适安全的楼梯台阶共27级,每级高约三寸,阶面宽约一尺。又据说,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成80多年(1911年动工,1923年竣工),在这里举办过的宴会不计其数,从未发生过鞋跟或裙子被踩事故。 此段楼梯在蓝厅,大名鼎鼎却名不副实的蓝厅,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晚宴在此举行。市政厅二楼还有个金厅,是颁奖后开舞会的地方。一蓝一金,瑞典国旗的颜色(宜家招牌的两色),也是国徽的主要颜色。 市政厅设计这两厅是应该的也是适宜的。市政厅的主体建材是红砖。当主体完成,准备往蓝厅墙面贴蓝色马赛克时,设计师发现,褐红色砖墙在窗户射进来阳光的照耀下,有一种温暖、古朴的美感。不要忘了,斯市地处北纬60°(我国最北端的漠河不到北纬55°),再往北5°,北纬65°就进入北极圈。 这是个无论何时都不会拒绝温暖的国家,何况每年诺奖颁奖日是诺氏去世的日子——12月10日,冰雪覆盖寒冷的季节。温暖更是难能可贵。想象80多年前一定不会像写两个字这么简单,设计师有过犹豫和纠结,也会有不同声音发出——设计者和建设者决定不再往红砖墙上贴蓝色马赛克,才有了今天全世界客人面前名不副实的蓝厅,以及有关蓝厅的种种佳话而非异议。 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被称为瑞典民族浪漫运动的启蒙大师、着名建筑师。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也获得世界100个有影响建筑之盛名。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发展史 越来越省布料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薄、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述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来源:凤凰网历史) 《礼记·檀弓下》里写了这么个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之。”敬姜是季康子从祖母,这个老太深明礼仪,孔子对她有很高评价。从这段记… 秦汉时期:抱腹。汉代内衣的款式,有多种形制,人们对衣饰的追求已经开始趋向精美。这时女性的内衣比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这时的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因称“帕腹”。 稍微复杂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故名“抱腹”。 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魏晋:两当。三国两晋南北时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 “裲裆”传人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裲裆”也就是“两当”,顾名思义,有前后两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 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唐代:袔子。唐代女性以胖为美,这决定了美丽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样穿吊带的“心衣”,于是,唐代女人便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以前的内衣都缀有带子,而“菠蕾秀”发现唐代“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 那时的女子喜欢穿半露胸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系一阔带,外披透明薄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面料讲究,色彩缤纷。可见现在的内衣外穿在那时已有先例了。 宋代:抹胸。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