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og codog
关注数: 1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10,015 关注贴吧数: 33
讨论,关于拍卖延时的两种不同规则 现在吧里搞拍卖,使用延时规则的越来越多,但在具体如何操作和理解“延时”上,却有不同理解。 一种方式是:规定了22:00结标,延时五分钟,其含义是22:05分以前出价的都有效,并从出价之时起顺延五分钟,若再有人出价则再延时五分钟,直到五分钟内无人出价为止。 如:规定22:00结标的,在22:04有人出价,该出价有效,结标时间顺延到22:09,若22:08又有人出价,则结标时间再顺延到22:13,以此类推。 另一种方式是,规定了22:00结标,延时五分钟,其含义是在结标前五分钟期间有出价的,则从出价之时起延时五分钟,若此期间没有人出价,则到时即结标。 如,规定22:00结标的,在21:59分有人出价,则结标时间顺延至22:04分,若再有人出价,依次顺延;但若21:55-22:00期间没有人出价,则22:00就是结标时间,之后出价的无效。 个人认为两种方式都没有问题,但是卖家应该说明采取哪一种方式,不要简单地说“延时五分钟”,容易造成歧义。 本人觉得,第一种方式的实质是“22:05分结标”,而我认为既然定了结标时间是22:00,就应该在22:00准时结标,只有在最后加价比较激烈时,才可以延时。因此我一直采用第二种延时方式,今后在拍卖时也会明确标明规则。 希望各位参与拍卖的卖家和买家讨论下,你觉得哪种方式合理?
延安寻邮记——失败经历和小的收获 有机会去延安,事先准备了一些相关题材的票,如红色足迹、党徽个性化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住在某主旋律学校内,看介绍知道内设有邮局,因此决定用学校的公函封做实寄。 但是问题来了,纪念邮票都是1.2面值的,贴3枚需要用0.6元的普票补资挂号。没有带很多补资的普票,想着这种东西到当地买也不迟。 兴冲冲准备好信封和纪念邮票,跑到学校邮局(其实就是一个邮政点)一问,工作人员倒也客气,但是回答令我大为惊讶“你好,我们这里没有邮票卖”。 “那你们怎么收寄信?” “全都是用邮资机,帮你带到市区的大邮局去寄。” 由于用的是公函封,所以我必须用学校邮政点的同名日戳销票,这决定了我不能让他把信带去市区过邮资机。 我此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况且印象中学校附近不远也有一个规模略大一点的邮政所,于是就说“那我自己去买邮票贴好再在你这里寄没问题吧?”。 “没问题,不过你最好去中心邮局看看,只有那边有邮票卖。附近那个邮政所也不卖邮票的,也都是邮资机。” 我晕啊,不过还好有他提醒,要不然去附近的邮政所也是白跑一趟。问清楚线路,即刻出发。 中心邮局果然比较大,还有一长排的集邮柜台,里面堆的都是坑钱册子和官白封,数量不少,无人问津。 先办正事要紧,到了营业窗口:“我要买些6毛的普票,或者能拼成6毛的其他小面值也行”。 营业员用怪异的眼光打量我一下,估计完全不理解这人为什么要买这种邮票。 “我们这里只有1元和1.2元的普票”,说完给我看看售票的夹子,只有这两种鸟。 这两种面值对我没有意义,此时我已经知道大事不妙了,但是还想争取一下:“那么仓库里有么?” “仓库里也没有,你如果数量要得多,我们可以申请向上级调配。” “我买一版或者几版可以么?” “那肯定不行,至少几千枚才行。” “请问延安城里还有其他地方会有小面值的普票么?” “肯定没有,很久以前就不下发了。” 好吧,看来万恶的邮资机已经在**圣地完全取代了邮票的功能,难道延安城里已经没有一个集邮者需要小面值普票来做实寄封了吗?不管如何,我知道我的实寄封计划算是完全失败了。 想着今天还是宋词的发行日,灰溜溜地从营业窗口离开,到了集邮柜台。问了下营业员,不出意外,没有宋词的零售。不过看到了一些近年编年票的官白封,有福禄寿喜,奥运个性化,资本市场等,还有一些外交封。问了下价钱,都是2元多一点,似乎比市价略低。想着不能白跑一次,所以果断掏钱买了一些奥运个性化首日封和外交封,福禄寿喜套封要14元,嫌贵没买。问了下热门票如龙、银行和社保都没有。 最后上部分收获:这次购邮给我的教训是:补资邮票一定要带足,你永远不知道目的地的邮政是个什么样子~~
转帖-新邮之歌-仿高尔基《海燕》 新邮之歌 互逗(现代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寿喜象黑色的闪电,在高调地逃亡。。。 一会儿价格到了15,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100,它对敲着,--就在这新邮果断的放货中,邮商听出了欢乐。 在这放货声里--充满着对套牢散户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邮商听出了贪婪的欲望、激*情的火焰和获利的信心。 散户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呐喊着,——呐喊着,他们在聊天室里兴奋着,全然不知道大批货源已经悄然而至。 大户也在兴奋着,——他们这些大户啊,只知道上涨过程中的欢乐:几下的对敲就让他们信以为真了。 低调的老票玩家,默默地把投资的JT票放在了箱底下……只有那刚发行的新邮,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泡沫的市场上高开高走! 天气越来越热,人气越来越低,冷清向马甸直袭过来,而新进场的小散一边歌唱,一边冲向浪尖,去迎接那新邮。 放货声轰隆。小散在下跌中呼叫,在论坛上谩骂无良邮政。跌啊,邮政二狗子迅速的放了一个又一个闪电,恶狠狠地将货源塞到散户手中,把那些小散的暴富梦摔成尘雾和碎末。 庄家的马仔在叫喊着,对敲着,价格象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跌穿月线,筹码上带着散户的鲜血。 看吧,他们闪电塞着,象个魔鬼,——邪恶的、黑色的吸人血的魔鬼,——他在狂笑,他又在癫叫……它笑那些小散,它因为欢乐而癫叫! 从邮政的仓库里,——这个让人做恶梦的魔鬼,——它早就习惯了散户的抓狂,它深信,散户肯定是要跟风被套的,——是的,肯定要被套的! “放货!新一轮的货源又到了市场啦!” 这是一个良心未泯的小马仔,在吃人不吐骨头的邮市中,在庄家眼皮子底下,真诚地劝告;这是一个不愿意看到手里只有几万块钱的散户却被套的人在呐喊: “别参与放货套人的闹剧啊!……”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高价的新邮,在末日来临之间,在低迷的市场上施虐着。这是即将奔溃的炒邮家在叫喊: ——让放货来得更猛烈些吧!…… 转自一尘网
我对集邮的一点理解——兼与“天天爱唱歌”友商榷 兄做过邮商,对邮商这个行业了解自然较一般集邮者为深,我相信你的本意也是提醒集邮者特别是初入门的新人要关注邮票的品质,关注升值空间,如果让你来上一堂邮票投资和鉴别课,我相信你能讲得很好. 但是无论是马甸,还是一尘,再珍贵的邮票,再完美的绝品,也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是背后的金钱.在这个行业做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把邮票等同于一种商品,关注它的真伪,关注它的品相,都是为了确保能顺利出手,能从中赚取到经济利益。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这样的思路在邮商身上可以理解,完全正确.只是我要说,这不是集邮,这是做生意,或者说是投资,邮票在这里,和钱币,磁卡,艺术品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承载了一定价格的小纸片而已。 真正的集邮者当然也希望自己的邮票升值,也会买进一些自己喜欢的,认为有潜力的邮票进行投资,所谓以邮养邮。但是,他所期望的,并不是这套邮票今天涨了多少,转手能赚多少,而是在收集,整理,鉴赏,研究,组集,交流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 举个例子,昨天在群里讨论三格式邮戳的较晚使用问题,众所周知57年后,三格式日戳逐步被57式日戳所取代,但一些边远地方一直在沿用。一位朋友贴出了张71年无省名的三格式日戳包单,在他来看这个戳已经算晚了。但随即,有别的朋友指出此类戳直到90年代仍有使用,并有93年的实寄封为证,80年代的封也不少。这是一件小事,但至少我感觉很有意思,增长邮识,乐在其中,这种小小的愉悦,估计是在马甸做猴版票、梅型张流水的邮商所不能体会到的。而且,这种集邮的素材未必是高价难求,也许就隐藏在一堆所谓垃圾封中,也许某个地摊上你就能见到,只要你有足够眼力。 现在我们是在集邮吧,顾名思义,这里讨论的应该是真正的集邮,虽然不能回避经济价值,但是不能只看到经济价值。因为除了价格,我们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欣赏任何一部高质量的邮集,如果没有清晰的编排思路,没有深厚的研究功底,没有恰当而难得的实寄封片戳,就算堆积再多的所谓“原胶绝品”、再多的所谓“珍邮”,恐怕也不会得高奖。一句话,收集新邮、珍邮再全,你能比得过目录全么?一个山西煤老板随便投个100万就可以买到新中国邮票新全,但估计不会有人据此就说他是集邮家。 集邮本来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爱考证的可以研究版式、水印、齿孔、邮戳、邮史,爱专题的可以集天下某一事物之大成于方寸之间,挚爱新邮的,我也完全赞成他去购买一部新中国邮票全集。用武侠小说的术语,完全可以命名“信销派”、“全品派”、“厂铭派”、“邮戳派”、“专题派”、“猎奇派”(指专门发现并炒作所谓错版邮品)等等多个派系。各个派系也许规模有高低,相互也许还有点小摩擦,但正是因为这些派系的长期共存,才有了江湖,才有了集邮的繁荣。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有人喜欢站在台前慷慨陈词,有人喜欢猫在角落窃窃私语,有人愿意经常晒晒宝贝和大家分享,有人愿意经常写些心情随笔抒发情怀,有的喜欢天南海北古今中外闲扯,有的愿意踏实做些基础性的整理和归纳工作。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丰富多彩。作为个体,我们最好是去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而非去引导和影响别人的思维,要相信,每个认真的集邮者,都会有自己对集邮的理解和判断力。 是为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