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庙人
黄庙人
史学
关注数: 443
粉丝数: 521
发帖数: 59,536
关注贴吧数: 13
离开了 别了,亲亲史学吧,虽然不舍,不舍,不舍……
论宋明以来集录碑传的史学传统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作者: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吴航。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4日 16版;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韩建业。
“逼视观者”:西方图像史学中的母题研究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2日 14版;作者: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李根。
清代地方官民的岁时祭祀及其重心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30卷(05期)P60~69 作者: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赵娓妮。
清末民初英人波尔登在华植物采集活动考述 来源:《史学月刊》2020年第8期;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左承颖。
希罗多德的“米底史”新议 来源:《古代文明》2020年第2期;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以欣。
“私力”:中国古代的民间力量 来源:《南国学术》2020年第4期;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鲁西奇。
清末史料中的哲孟雄名称与部族考订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张永攀。
论先秦时期战争方式演变与兵学思想递嬗关系 来源:《军事历史》2020年第2期 作者: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白立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黄朴民。
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 ——20世纪中国民族史观的形成、演变与竞争 来源:《社会》2021年第1期第41卷;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娟。
“多元间关系”与“连续性时空” ——兼论“中华民族”结构中的思想史路径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袁剑。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 来源:《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颜世安。
早期欧洲人制作地图中的“世界”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2日 14版;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邢媛媛。
欧洲人是从中国学的经度知识吗? ——评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4月17日05 版;作者:林晓雁。坤舆万国全图
北宋时期绥州的战略地位与宋夏关系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 雷家圣。
从出土汉简看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张德芳。
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1月25日 14版 作者: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刘礼堂、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陈韬。
殖民、帝国与现代医学的兴起 ——评《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 来源:《医疗社会史研究》2020年第9辑期;作者: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苏诗婉。
中法战争前后日本的对华政策 来源:《世界历史》2020年第3期;作者: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讲师 邱帆。
马六甲海峡崛起的历史逻辑——郑和七下西洋七至满剌加考实 来源:《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3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 万明。
当代中国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认知与思考历程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作者: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吴浩、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 蔡敏敏。
村冈典嗣的日本思想史学理论方法与历史认识 来源:《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王萌。
“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
和平一体论:多面相的中世纪和平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史学集刊》2020年第5期 作者:杰弗里·科齐奥尔 卢兆瑜
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臧运祜。
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的史学价值 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作者: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范宇焜。
朝鲜王朝孙子兵学传播的文献版本及影响 来源:《史学月刊》2020年第12期;作者:阎盛国。
中国古代史学“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探析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作者: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时培磊。
陈垣先生学术成就的时代意蕴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陈其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新加坡早期港口的兴衰 来源:《史林》2020年第4期;作者:武汉大学资深教授 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丹桂。
白寿彝先生对古籍整理事业与历史文献学科建设的贡献 来源:《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周少川。
钱大昕《元史稿》故实考辨 来源:《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3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鸣飞。
朝鲜王朝孙子兵学传播的文献版本及影响 来源:《史学月刊》2020年第12期;作者: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阎盛国。
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来源:《史学集刊》2021年第1期;作者: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希腊研究中心教授 徐松岩。
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臧运祜。
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来源:《史学集刊》2021年第1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赵现海。
中国史前治水文明初探 来源:《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国。
【文萃】边界互动:族性塑造机制探析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作者:云南大学教授 郑宇。
费孝通民族走廊思路的形成及其意义 来源:《民族研究》2020年第5期;作者: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 邹立波。 。
非洲阿拉伯民族国家构建中的部落因素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8日 14版;作者: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王铁铮。
10-13世纪作为“秦—契丹”组成部分的天山北路与吐鲁番之地 ——以非汉文史料的记载为中心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作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钟焓。
导论:多重时间与共时化的工作 来源:《史学月刊》2020年第11期 作者: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黑尔格·约德海姆;译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 张涛。
中世纪晚期法国的城市移民与社会融合 来源:《世界历史》2020年第3期;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助理研究员 吕昭。
从庞贝新发现墓志铭看庞贝城最后岁月里的地方政治 来源:《世界历史》2020年第4期;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熊莹。
陈垣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第2期;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 姜文。
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3期;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姚大力。
明代苏州宗族形态探研 来源:《史学集刊》2020年第1期;作者: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常建华。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在中国:70年回顾与反思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第2期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董立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金嵌雯。
客家研究的百年历程与重要价值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30日 14版;作者: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教授 林晓平。
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原载:《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赵永磊。
70年来中国的世界上古史研究 来源:《古代文明》2020年第4期;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晏绍祥。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劳动力市场中的契约保护原则 来源:《世界历史》2020年第4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超华。
当代西方全球通史编纂的成就与困境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 徐善伟。
托派的中国社会性质论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李红岩。
以茶为媒:“万里茶道”的形成、特征与价值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 作者: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黄柏权、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平英志。
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古史辨运动”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作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李长银。
张荫麟对唯物史观的认知及其演变 来源:《齐鲁学刊》2020年第6期 作者:中国社科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李政君。
河西走廊:明朝成功管控西北边疆的锁钥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4期 作者: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田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胡睿。
“问题”与“主义”之变奏: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回顾与前瞻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4期;作者:四川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汪洪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