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一色一条龙 青一色一条龙
关注数: 3 粉丝数: 6 发帖数: 7,709 关注贴吧数: 3
佛不是其他的什么 佛不是其他的什么,他只是不再被奴役精神的自由人。 他可以作任何事,不会被局束,全然地自由自在。 而我们一般人都是奴隶。 最大的奴役就是来自于精神上的。精神上的奴役是所有层面的奴役中最根本的。我们害怕、拘束、不敢说、不敢作;我们会被一些小事控制住。我们会被一些小情况摆布来摆布去。 这些精神上的枷锁让我们不能为自己作主。我们强如猛狮也只能嬴弱得象一只病猫——甚至连那也不如,甚至我们呻吟一声也会担心被嘲笑,担心别人的说法。 我们要挑选别人能接受的通常的方式,有分寸地表达。而那根本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残缺、不全然,不完整。 奴隶被别人的说法控制住精神,真实的自己不被允许,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将自己给困住了——这是最完美的枷锁形式。 因此我们不快乐,沉闷,刻板,半死不活地拖时间。 有太多的自己的真实情况被压抑、控制,不被表达——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重复作一个动作:压抑!把心中涌起的愿望压下去,装作若无其事,而你欠了自己那么多的债!它们或许根本没有消失,在你精神深处——是被你压到那里的——它们混杂在一起,让你平时的思维紊乱,莫名想妙。 作个实验,让你智商下降50的,估计大部分人都是弱智的状态,思维就象个小baby。在那时,你仍然还保持的愿望,那些被证明就是真正属于你的不可磨灭的存在部分,因为思维都失去了,它们还在,当然它们就是你最根本的东西!它们是一个人真正需要珍惜的核心部分,那么,你需要用你所有的智能来为它们服务!你首先,需要解开扣在它们上面的枷锁! 佛不是其他的什么,佛=精神自由的人。成佛的全意义也不会比这个更多。
勇敢精神的突破性探索——强欲望状态!(完成的时候我手在抖, 激动 通常我们认为的不勇敢的行为,如果我们稍加以剖析,就会发现,通常我们采取的思路是单一的,惯性作用的——我们总是从勇敢的因素来分析、挖掘,那永远是得不到什么的! 如果我们从欲望的因素考虑呢? 让我们从最开始说起... 对于需求(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我们都有各种可能:要么将需求转化成欲望,强化欲望,要么不转化成欲望,或弱化欲望。这象是在数轴上的数值点,不同的欲望程度是我们不同的选择点。 1、转化成欲望或强化欲望,是由两种方式导致的: ① 压制欲望,使欲望暂时不表露,而成为暗流,这样一般在其后会使欲望以更强的状态爆发出来,如果压抑非常强,则会以其它的需求形式更强地表现出来——例如,性“变态”——它的异样的形式是由于强压抑而变态。 ② 认同并放纵欲望:这是享乐主义者的典型状态。欲望由于支持和认同而愈加增强。欲望的性质就是这样:必须得到支持或关注以获得强化。 压抑是欲望相反形式的支持;支持则是正向的加强。 2、不将需求转化成欲望,或弱化欲望,仅有一种方式导致:即不参与任何关于欲望的思量,也就是什么也不想,既不压抑也不支持,完全没有态度,这样,起初的需求仅仅只是保持在需求而已,不会成为欲望。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不去想它,也就是避让。 好,对于最初产生的需求,我已经确定了之后将其发展成几种代表情况的“数轴”上的“点”,以及产生它们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欲望:无—弱—强,使我们产生行动的动因是哪种程度的欲望呢?无欲望肯定是无相应的行动,强烈的欲望才会使我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从欲望的因素来讲就是这样的! 再分析产生“强欲望”的两种方式:“压抑”和“支持”,前者是间接被动地达到强欲望,后者是直接而主动的。 勇敢就是主动地采取行动满足需求。而支持、放纵需求以使之成为欲望,并加强这个欲望,正是主动行动满足欲望——所以,这就正是勇敢的状态! 也就是说,将需求转化成欲望,并将欲望加强的第二种方式——支持——与勇敢的状态完全符合。这就是我找到的勇敢精神的本质因素。 勇敢并不是不怕的状态,而是强烈欲望的状态。而当我们的欲望弱化时,种种不可能(即害怕)的因素才会显现出来。欲望强烈时,就使脑中的不可能因素的强度变弱了。 再往深里挖掘、剖析,这正是与我的另外的哲文《情绪与思维》、《勇敢来自心,而不是头脑》以及关于“情感高于理智”的讨论贴当中分析的道理相通:情感是主宰,思维是服务工具。而强欲望,正是在情感上具有了强有力的主导内容,使恐惧的思维内容被主宰——这样就是勇敢的积极状态。而弱欲望状态,是没有激活情感的内容,这时,情感内容的缺失(即主宰的缺失),使得思维而得来的恐惧得到了强化——所以表现为没有勇气。 并且我认为,虽然都属于情感类,却有根本的不同:欲望来自于内在,恐惧却来自于外在。欲望是关于内在需求的放大;恐惧是来自于思想,它的运作,使得内在需求变模糊或暂时断缺,这就象是跷跷板,一头沉另一头就轻;恐惧基本上是思想的产物——对内在的无意识的状态就是恐惧! 勇敢来自于心,说的就是它来自于强欲望代表的内在情感! 当强欲望的行动遇到阻碍时,情绪上会产生愤怒,而愤怒会克服恐惧——看!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理论的圆,它首尾衔接得如此完美! 2007.7.8 12:09 天才!
精神现象学 之 感性确定性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那最初或者直接是我们的对象的知识,不外那本身是直接的知识,亦即对于直接的或者现存着的东西的知识。我们对待它也同样必须采取直接的或者接纳的态度,因此对于这种知识,必须只象它所呈现给我们那样,不加改变,并且不让在这种认识中夹杂有概念的把握。   感性确定性的这种具体内容使得它立刻显得好象是最丰富的知识,甚至是一种无限丰富的知识。对于这种无限丰富的内容,无论我们追溯它通过空间和时间而呈现给我们的广度,或我们从这种丰富的材料中取出一片断,通过深入剖析去钻研它的深度,都没有极限。此外感性确定性又好象是最真实的知识;因为它对于对象还没有省略掉任何东西,而让对象整个地、完备地呈现在它面前。但是,事实上,这种确定性所提供的也可以说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真理。它对于它所知道的仅仅说出了这么多:它存在着。而它的真理性仅仅包含着事情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这种确定性里,意识只是一个纯自我,或者说,在这种认识里,我只是一个纯粹的这一个,而对象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这一个。这一个我之所以确知这一个事情,并不是因为作为意识的我在确知这事情中发展了我自己,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开动脑筋去思索这事情。也并不是因为我所确知的这件事情,由于它具有诸多不同的质,本身具有丰富的自身关联,或者对别的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关系。感性确定性的真理和这两种情况都不相干;自我和事情〔对象〕在这里都没有多方面的中介性的意义,自我没有包含多方面的表象或作多方面的思考,事情并不意味着质的多样性。毋宁说只是:事情存在着〔或有这么一回事〕,而这个事情之所以存在,仅仅因为它存在。它存在——这对感性知识说来,就是本质的东西,而这个纯粹的存在或者这个单纯的直接性便构成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性。同样就确定性之作为关联而言,〔如对于某种东西的确信,〕也只是直接的纯粹的关联:意识是自我,更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纯粹的这一个,个别的〔自我〕知道纯粹的这一个,或者个别的东西。  但是构成这种感性确定性的本质,并且被宣称为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性的这种纯有,如果我们试仔细看一下,就可以看出在这种纯有中还包含着更多的别的东西。一个现实的感性确定性不仅仅是这种纯粹的直接性,而乃是这种直接性的一个例子。在这里所出现的不可胜数的差别之中,我们随处都看到那主要的差别,即在这种直接感性确定性里纯有立刻就分裂为前面已提到的两个"这一个":作为自我的这一个和作为对象的这一个。我们对于这个差别试加以反思,便可以看出,无论作为自我或者作为对象的这一个都不仅仅是直接的、仅仅是在感性确定性之中的,而乃同时是间接的;自我通过一个他物,即事情而获得确定性,而事情同样通过一个他物即自我而具有确定性。  这种本质和例子、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差别,并不仅仅是我们所造成的,而乃是我们在感性确定性本身内所发现的;并且我们还必须承认这种差别,象它在感性确定性的形式中那样,而不能象我们刚才对它所规定的那样。在感性确定性中所设定的一方是简单的、直接的存在着的东西或本质,即对象。而所设定的另一方便是那非自在存在,而要通过一个他物才得存在的那种非本质的、间接的东西,即自我,自我是一种认识作用,它之所以知道对象,只是因为对象存在,而这能认识的自我则是可以存在也可不存在的。但对象却存在,它是真实、是本质。不论对象是被知道或者是不被知道,它一样地存在着。即使它没有被知道,它仍然存在着;但是如果没有对象,便不会有知识。  因此我们必须考察:究竟事实上,对象,在感性确定性本身中,是否真象感性确定性所表明的那样的本质;究竟对象是本质这一概念是否和它在感性确定性中的地位相符合。  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反复思考对象真正地是怎样,而只是要考察感性确定性所包含的对象是怎样。
勇敢精神的突破性探索——强欲望状态!(完成的时候我手在抖, 激动 通常我们认为的不勇敢的行为,如果我们稍加以剖析,就会发现,通常我们采取的思路是单一的,惯性作用的——我们总是从勇敢的因素来分析、挖掘,那永远是得不到什么的!如果我们从欲望的因素考虑呢?让我们从最开始说起...对于需求(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我们都有各种可能:要么将需求转化成欲望,强化欲望,要么不转化成欲望,或弱化欲望。这象是在数轴上的数值点,不同的欲望程度是我们不同的选择点。1、转化成欲望或强化欲望,是由两种方式导致的:① 压制欲望,使欲望暂时不表露,而成为暗流,这样一般在其后会使欲望以更强的状态爆发出来,如果压抑非常强,则会以其它的需求形式更强地表现出来——例如,性“变态”——它的异样的形式是由于强压抑而变态。② 认同并放纵欲望:这是享乐主义者的典型状态。欲望由于支持和认同而愈加增强。欲望的性质就是这样:必须得到支持或关注以获得强化。压抑是欲望相反形式的支持;支持则是正向的加强。2、不将需求转化成欲望,或弱化欲望,仅有一种方式导致:即不参与任何关于欲望的思量,也就是什么也不想,既不压抑也不支持,完全没有态度,这样,起初的需求仅仅只是保持在需求而已,不会成为欲望。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不去想它,也就是避让。好,对于最初产生的需求,我已经确定了之后将其发展成几种代表情况的“数轴”上的“点”,以及产生它们的原因。下面我们看,欲望:无—弱—强,使我们产生行动的动因是哪种程度的欲望呢?无欲望肯定是无相应的行动,强烈的欲望才会使我们积极地采取行动——从欲望的因素来讲就是这样的!再分析产生“强欲望”的两种方式:“压抑”和“支持”,前者是间接被动地达到强欲望,后者是直接而主动的。勇敢就是主动地采取行动满足需求。而支持、放纵需求以使之成为欲望,并加强这个欲望,正是主动行动满足欲望——所以,这就正是勇敢的状态!也就是说,将需求转化成欲望,并将欲望加强的第二种方式——支持——与勇敢的状态完全符合。这就是我找到的勇敢精神的本质因素。勇敢并不是不怕的状态,而是强烈欲望的状态。而当我们的欲望弱化时,种种不可能(即害怕)的因素才会显现出来。欲望强烈时,就使脑中的不可能因素的强度变弱了。再往深里挖掘、剖析,这正是与我的另外的哲文《情绪与思维》、《勇敢来自心,而不是头脑》以及关于“情感高于理智”的讨论贴当中分析的道理相通:情感是主宰,思维是服务工具。而强欲望,正是在情感上具有了强有力的主导内容,使恐惧的思维内容被主宰——这样就是勇敢的积极状态。而弱欲望状态,是没有激活情感的内容,这时,情感内容的缺失(即主宰的缺失),使得思维而得来的恐惧得到了强化——所以表现为没有勇气。并且我认为,虽然都属于情感类,却有根本的不同:欲望来自于内在,恐惧却来自于外在。欲望是关于内在需求的放大;恐惧是来自于思想,它的运作,使得内在需求变模糊或暂时断缺,这就象是跷跷板,一头沉另一头就轻;恐惧基本上是思想的产物——对内在的无意识的状态就是恐惧!勇敢来自于心,说的就是它来自于强欲望代表的内在情感!当强欲望的行动遇到阻碍时,情绪上会产生愤怒,而愤怒会克服恐惧——看!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理论的圆,它首尾衔接得如此完美!2007.7.8 12:09 天才!
佛不是其他的什么... 佛不是其他的什么,他只是不再被奴役精神的自由人。他可以作任何事,不会被局束,全然地自由自在。而我们一般人都是奴隶。最大的奴役就是来自于精神上的。精神上的奴役是所有层面的奴役中最根本的。我们害怕、拘束、不敢说、不敢作;我们会被一些小事控制住。我们会被一些小情况摆布来摆布去。这些精神上的枷锁让我们不能为自己作主。我们强如猛狮也只能嬴弱得象一只病猫——甚至连那也不如,甚至我们呻吟一声也会担心被嘲笑,担心别人的说法。我们要挑选别人能接受的通常的方式,有分寸地表达。而那根本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残缺、不全然,不完整。奴隶被别人的说法控制住精神,真实的自己不被允许,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将自己给困住了——这是最完美的枷锁形式。因此我们不快乐,沉闷,刻板,半死不活地拖时间。有太多的自己的真实情况被压抑、控制,不被表达——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重复作一个动作:压抑!把心中涌起的愿望压下去,装作若无其事,而你欠了自己那么多的债!它们或许根本没有消失,在你精神深处——是被你压到那里的——它们混杂在一起,让你平时的思维紊乱,莫名想妙。作个实验,让你智商下降50的,估计大部分人都是弱智的状态,思维就象个小baby。在那时,你仍然还保持的愿望,那些被证明就是真正属于你的不可磨灭的存在部分,因为思维都失去了,它们还在,当然它们就是你最根本的东西!它们是一个人真正需要珍惜的核心部分,那么,你需要用你所有的智能来为它们服务!你首先,需要解开扣在它们上面的枷锁!佛不是其他的什么,佛=精神自由的人。成佛的全意义也不会比这个更多。
沉默的狮子 or 多嘴的狐狸。 伟大的人是决定怎么作的人。不是决定怎么说的人。伟人洞悉一切,用哲学整理思维,解读事物,决定怎么去作——始终以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的为唯一的中心。一般人却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或表达。他们困于这些,总是想怎么在言语上战胜....因为他感觉受到了伤害,需要找回来!这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迷惑:说什么以及怎么说,都不是事情的本质。要了解事情真正的状态才是真正要作的。记得在一部片子里,对于言论过激的人身体惩罚,美国人听说后,很不理解,他们说:不理解,这是为什么(WHY)?只不过是说话!....对于美国人来说,语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包括嘲讽和丑化——美国总统可以容忍比如在小布什屁股上插支笔的笔架生产出售,画有总统丑态的漫画出版发行!这些不算什么,因为他们了解什么是事情的实质,分得清主次关系。语言这类东西,其真正的用途是传达信息。一种平和的、详实的,明确的表述,使们互相得到最丰富的信息,也使我们彼此产生愉快。注意,你听的就是信息。如果有人嘲讽或辱骂,你得到的信息就是:他在反对你;更深的意义就是:他与你之间发生的事件的状态,以及问题的关键等等信息——这些不涉及到挑起你的怒火。当然,有时为了解决问题,你可以选择用巧妙的语言制住他,这是你可以选择的,并且只是为了促进事件向自己的目的发展,不是为了一种一还一报的心理需求,以及觉得那话伤到了你。语言是伤不到人的!语言攻击只是在你在意的时候,它才是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天可以开始注意看事情的实质,而视语言只是一种传达信息的介质,你通过它来更多地解读事物,那么,多余的语言垃圾部分对于你就只是零作用——只在你的思维中多产生信息,而不在你的情绪上多一点微澜。我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状态太过注意,而自然会忽视其背后的,关于事件的更内在的得多的信息!这种习惯也许来自我们从小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一种特别无效的,放不开自己的生活模式。伟人不是由于没心没肺想得开,而是由于全都想透彻而想得开!但无效的教育使人不是变成困于表象的小人,要么就是没心没肺的白痴。你是作沉默的,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吼叫的老虎,还是一只整日絮絮叨叨的困于语言的狐狸?再会斗嘴有什么用?嘴是用来传达信息和吃掉你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