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澄
悠悠秋稼晚
关注数: 16
粉丝数: 182
发帖数: 6,366
关注贴吧数: 11
朱子吧试行每两月讨论一个话题。本月准备,下月讨论“中和” 向理学吧学习,并感谢其益无方君的建议,在下拟于朱子吧试行每两月讨论某一话题。准备一月,讨论一月。 第一次讨论话题,在下就先拟为“中和”。本月欢迎大家去了解关於中和的文献。与朱子大人相关的,《中庸章句》与《中庸或问》比较好找,在下就不列出了。如实在觉得不好找,又希望参考,可以在本贴下跟帖说明,在下也发到吧里便是。其余的,请参看此贴:朱子由“中和旧说”转向“中和新说”相关文献http://tieba.baidu.com/p/1967332266。 大家手头有相关文献,欢迎贴到吧中与其余人分享。大家有什麽资料比较难找,也来吧中问问,或者其余人有办法。 对於下个月的讨论,有什麽建议,欢迎在本贴下跟帖说明。 紫阳陪臣敬上。
“程门立雪”辨 《近思录》第十四卷,第二十二条: 侯师圣云:朱公掞见明道於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旣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答杨时论《西铭》书 前所寄史论十篇,其意甚正。才一观,便为人借去,俟更子细看。《西铭》之论则未然。横渠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二者亦前圣所未发),岂墨氏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殊(老幼及人,理一也;爱无差等,本二也)。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至於无父之极,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答杨时论《西铭》书 前所寄史论十篇,其意甚正。才一观,便为人借去,俟更子细看。《西铭》之论则未然。横渠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二者亦前圣所未发),岂墨氏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殊(老幼及人,理一也;爱无差等,本二也)。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至於无父之极,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诸君,在下新为小程子建立了贴吧。 诸君大概也知道,百度新出了实习吧主制度,凡是现在新申请创建的贴吧,创建者可以马上申请成为实习吧主,三十天后转正,这样就免去了后面申请吧主的麻烦。 於是,在下便申请建立了程伊川吧,http://tieba.baidu.com/f?kw=%B3%CC%D2%C1%B4%A8。 在下以前去过程颐吧,大家也可以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f?kw=%B3%CC%EEU、很不幸,和小程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下想为小程子建立一个贴吧,当然也可以在这个吧里将局面扭过来,但是,一是申请吧主麻烦,二是看著裏面的帖子不喜,三是在下希望以后直接用程伊川吧合并掉程颐吧,这样的话,输“程伊川”或“程颐”都能进贴吧,但显示就都会显示程伊川而不是小程子的名讳了。 由於存著这样的考虑,前面的建设颇为重要,一是要在前三十天生存下来,二是建设度一定要超过程颐吧,才有可能申请合并成功。合并成功后,因为输名讳也能进吧,贴吧的人气就会逐渐起来。诸君如果有闲暇,对於小程子的贴吧的建立也乐见其成,还请诸君拨冗往程伊川吧一行。多谢了。 紫阳陪臣敬上。
诸君,在下新为小程子建了一个吧。 诸君大概也知道,百度新出了实习吧主制度,凡是现在新申请创建的贴吧,创建者可以马上申请成为实习吧主,三十天后转正,这样就免去了后面申请吧主的麻烦。 於是,在下便申请建立了程伊川吧,http://tieba.baidu.com/f?kw=%B3%CC%D2%C1%B4%A8。 在下以前去过程颐吧,大家也可以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f?kw=%B3%CC%EEU、很不幸,和小程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下想为小程子建立一个贴吧,当然也可以在这个吧里将局面扭过来,但是,一是申请吧主麻烦,二是看著裏面的帖子不喜,三是在下希望以后直接用程伊川吧合并掉程颐吧,这样的话,输“程伊川”或“程颐”都能进贴吧,但显示就都会显示程伊川而不是小程子的名讳了。 由於存著这样的考虑,前面的建设颇为重要,一是要在前三十天生存下来,二是建设度一定要超过程颐吧,才有可能申请合并成功。合并成功后,因为输名讳也能进吧,贴吧的人气就会逐渐起来。诸君如果有闲暇,对於小程子的贴吧的建立也乐见其成,还请诸君拨冗往程伊川吧一行。多谢了。 紫阳陪臣敬上。
程伊川吧暂行吧规 申请建立本吧,是因痛惜以北宋伊川程子本名建立的贴吧实与伊川先生无关。 本吧欢迎关於伊川先生小程子及其学问的讨论,亦衍及理学乃至整个儒学。 本吧初建,诸事未举,以下为暂行吧规,只划定删帖封禁标准。
今日文公先生朱子八百八十二年诞 如题。
敬贺文公先生朱子八百八十二年诞辰! 百代朱夫子,巍为吾道光。 谨贺文公先生朱子八百八十二年诞。
诸君,朱子大人的生日可以倒计时了哟。:) 还有两天就到九月十五了,诸君有什麽想法麼? (然而,本吧如此冷清,貌似也没办法怎麼庆祝一下的样子……)
朱子论理(所当然之则、所以然之故)条目举要 论朱子之理,尤其是就格物致知而论,必明朱子“所以然之故”、“所当然之则”而后可。谨摄要摘记相关条目於此。诸君如对此话题有兴趣,勿存前见,且就朱子本来语脉,逐条读之,或有所得。
【灌水】今天随便翻本小说,竟然看见朱子大人了…… 饭后仍是随便翻小说看,最近有点喜欢穿越小说。:) 可惜精品太少了呀。 前几天随手翻到一本回明代的,看著看著,罗整庵出来了,略吃惊,再看著看著,王阳明、陈白沙、湛甘泉全都出来了…… 但也没有今天开心! 随手翻一本,第三章就遇到了朱子大人,主角脑子轰地坏掉:“完了,遇到圣人了。朱子,紫阳先生朱元晦”,然后,作者竟然直接引了黄勉斎的行状……就是“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得统之正者”那一段…… 如家师言,吾辈虽不敢直以朱子为圣人,但见人这样说,那仍是非常开心的!
谨贺圣人二五六三年诞辰 壬辰八月廿七,圣人二五六三年诞辰。 天下儒家后学同贺。
【外交】朱子吧(朱熹吧)谨以圣人二五六三年诞辰,前来拜吧 朱子吧(朱熹吧)谨以圣人二五六三年诞辰,前来拜吧。 朱子语类有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於一邮亭梁间见此语。”诚哉斯言! 祝贵吧所有不器君子,亦祝天下儒家后学德业日新。 朱子吧吧主紫阳陪臣谨上 壬辰八月廿七
诸位考亭后学以及过往诸君子,中秋快乐! 谨以中秋佳节,祝诸位考亭后学以及过往诸君子阖家康宁,诸事咸遂! 本吧不发月饼,大家自己看月亮。:)
景阳随录:阶升与通贯 读至“仲尼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叹曰:贤有小大,圣无小大。 泰山华岳,大阜平陵,是贤有小大。惟以天为矩,而后知泰山华岳之为泰山华岳,大阜平陵之为大阜平陵,是圣无小大。圣,则先圣后圣其揆一。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相去犹可以道里计,了无间断与三月不违,非可以道里计也。 然人执此,倘自许生知之质,不顾先后始终之等,乃觊以尚未日月至焉之功,便至了无间断之境,未之有也。积累日久,由勉勉而入循循,豁然贯通虽非积累而得,只在此中。
【灌水】出去看了看,觉得好悲剧…… 某一直以来基本上是蛰居朱子吧不出,今天心血来潮出去找了找想去看看的几个贴吧,大程子的吧基本废了,小程子的吧基本上看不出来和小程子有任何关系,张南轩、吕东莱两人彻底没有贴吧,程朱理学吧也是几无人烟。然后某就惶惶然又回来了…… 唉,大概真正好学深思的人,并未来网上闲逛吧。
【外交】朱子吧(朱熹吧)谨申请添加贵吧为友情贴吧 朱子吧(朱熹吧)谨申请添加贵吧为友情贴吧,祝贵吧吧友德业日新,愿两吧儒家后学得相与切磋砥砺,共进於善。 朱子吧吧主紫阳陪臣谨上
【灌水】朱子吧不会只有在下一个橙名吧…… 一眼望去,貌似只有在下一个橙名啊,不要这麼直白地提醒在下只有在下一个人天天上网逛贴吧玩啊……要不给个正色也行啊,不要间色啊……(掩面逃走)
转帖一段小说 近日目见耳闻,窃有感焉。 想到以前读的一本小说,徐公子胜治的《人欲》,其中有一节,今转帖在此。
【吧务】关於首页现状的说明以及致歉 诸位想必留意到了,在下顶了大量以前的精华帖子上来,原因是有一个帖子,标题严重与本吧氛围不合,然而由於百度的原因,点进去却显示帖子不存在,无法删除。此种状况不知何时才能解决,但在下难以容忍该帖子的标题出现在本吧首页,因此迫不得已出此下策,给诸位浏览造成不便,还请原谅。 紫阳陪臣
告本吧考亭后学及过往君子 诸位考亭后学及过往君子: 在下忝为吧主,不能使本吧繁庶,仅是勉强维持了本吧的清净,而倘若有人怀抱善意前来讨论交流,也不至於全无应和,这些,在下应当惭愧,但已很感激诸位共同扶持。但是,还是偶尔有人来到本吧,对朱子对儒学率尔妄问,甚至肆意诬枉。本吧删帖标准制定后,新发的此类主题帖和回复贴,吧务团队都已处理,但删帖标准制定之前所发的此类主题帖还遗留下了一些,大多是因回复可观,不忍删去主题帖导致全部回复贴被删除,希望诸位能理解。因为或许一长段时间内,率尔妄问或肆意诬枉的帖子还可能被发到本吧,而类似的主题帖也有一些一直遗留在吧内。在下以吧主身份,谨希望本吧所有考亭后学以及过往君子考虑能否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一、看见新发的此类主题帖,不必回复。因为吧务团队会及时处理主题帖,而回复贴因主题帖被删,会全部消失。诸位回复帖子的时间,不必浪费在这里,而合适去做更重要更值得的事情。 二、如无必要,烦请不要再回复以前遗留下来的此类主题帖,将其顶到首页,尤其是靠前的位置。此类帖子,在下本意,只将后面的回复讨论作为资料存档,需要时翻检便好。如果常常出现在首页,诸位以及其余人打开本吧,入目便是如此主题,亦非赏心悦目之事。 三、如果一定要回复,还请诸位念及君子正己化人,不要使自己的回复帖子有违君子出言行事的准则,也违背本吧删帖标准。在下曾听师长说,“不立不破”,又说“应当用自己的言行为自己所尊敬所信赖的作证明”。“是”只有一个,而“非”却是难以穷尽罗列的,诸位立起“是”来,万“非”自然彰见其偏失,如同立定中点,而后能指出前后左右。破尽未必能立,但立却必定破尽恶伪。在下固知,人一旦对朱子对儒学略有所知,必不忍见他人肆意质疑攻讦,但是诸位请想,一个侮慢亲长的人,如何向人说亲亲敬长?一个曲学阿世的人,如何向人说端方正直?同样,一个为的是维护自己所尊敬的前贤,所珍爱的学问,但是却口出恶言的人,虽可理解其隐衷,又如何向人说“我所尊敬的前贤德崇业广,我所珍爱的学问正大纯良”?没有什麽比自己的言行却恰与自己正在坚持正在守护正在为之辩护的东西对反这样的事情更能败坏自己尊信仰赖想要守护之物,也没有什麽比动止语默以身亲践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更真实更充沛的证明。 多谢诸位。谨祝德业日新。 朱子吧吧主:紫阳陪臣
【灌水】今天是东坡先生苏文忠公苏大人九百一十一年祭呢……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故宋苏文忠公苏大人九百一十一年祭。 像某这种既尊敬爱戴敬爱的朱子大人,又喜欢苏东坡的小孩子貌似还真是少见的说。:) (那个,朱子大人您别生气,义理上当然是朱子大人为是啦,不过人家苏大人也好可爱的!) 尤其是比起朱子大人的《落职罢宫祠谢表》,人家苏大人的《到昌化军谢表》才是正统的谢表典范哦,某当年读了那是书面语涕泗横流口头语哭得稀里哗啦的!
朱子《感春赋》 應碧紈小朋友之愿,謹貼朱子《感春賦》。
【水】某居然已经九级了…… (看著“明善诚身”的头衔名,惭愧掩面跑走……)
【吧务】请假三周,此间请小吧主“职思其居”代为主持吧务 在下从明日到西历八月十一日将赴邛崃天台山参加一个读书会,其间不能下山,因难以确保山上有网络,且读书班期间几无闲暇,即使有网络亦不便及时处理吧务,故请假三周。而在此期间,善国野人、碧纨两位小吧主恰亦不便常来管理,其馀吧主、小吧主大概因事久未来此吧,故在下谨请小吧主“职思其居”在这段时间代为主持吧务,必要时,以在下ID“紫阳陪臣”摄吧主事。 有劳了。鞠躬。 紫阳陪臣 六月初三
景阳随录:“心诚则灵” 有一小学妹来请在下答允一件事情,在下婉拒,小学妹颇为失望,说,原以为会心诚则灵的。闻之默然。 在下想来,在吾儒,倘要说心诚则灵,那必是说至诚感格,即因道理为天下之物的所当然之则、所以然之故,人倘若心意直一,行所当然,应当感动得来他人、万物亦以当然应之。在这之中,当然与应当,是两个关键词。这意味著,在吾儒,说“心诚则灵”,一则只能以“当然”感“当然”,而不能以“不当然”去感,尤其不能觊於感得来违背当然大生之理的“不当然”;二则至诚感格只是“应当”,意即一切正当的可能性不外乎此,故对於感动的结果,由於气禀差异的存在,不能期必,又尤其,对於明知是非却有意为非者,更无可期必。
有请来声讨朱子者先看此贴 诸位想要来声讨朱子,烦请先自问是否做到了以下的事情。 一、作为法官,请先平心静气听完两边人的话。既向控诉者要求证据,也听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了解第一手的史料,而非他人的转述。 二、为免诬枉,有请控诉者不至於只是拿出个时间地点旁观人证都没有的一句话而已,而须提供可以成为证据的事实。 三、事实不足,并非不可以推导。但请推导的时候,根据普遍的字义句法逻辑论理形式,不要想当然或者先入为主地认定某种情形。 另,在下不负有说服已经决意执定己见,并不打算得出可以普遍被人认可的结论的人的责任。凡违背置顶帖删帖标准。在下必删。
景阳随录:“如其仁” 子路、子貢問管仲兩章,人或以《論語正義》所考為據,謂實桓弟糾兄,程子誤信刻意隱晦之證而朱子從之,疑程朱釋此二章所據既非,則所釋亦非是。某曰,朱子亦曾以《荀子》所記疑程子所從糾弟桓兄之說。然而不論桓弟糾兄抑或糾弟桓兄,此只關涉前面一段事,於後面仁功之許,並無妨礙。德論德、功論功,不相掩也。要之,子路、子貢所問,乃若管仲有如何如何之行事是否即非仁,聖人未直接回應,而別說管仲之功業。倘論觀人法,則以後功可見管仲非不能死,非圖一己利祿;而斷人仁不仁,不準於為不為限定之某具體之事也。倘論看道理法,則仁之所以可假,乃因其為所以然之故,此一匡天下之為仁功,非管仲之仁撐持,而可說為“天功”,然謂一匡天下非仁功則不可。倘論教人法,則學者不可孤絕、拘執看道理,而有體有用為道理當然。 立功之所以次立德者,一匡天下,使民遷善也易,惟仍待再說兩義。一、披髮左衽如九夷之地,豈能全遏“斯人千古不磨心”者?是倘有志於聖學者,不得以立功為口實,此處放倒,自任似重而實輕。二、雖“斯人千古不磨心”,道理終歸殄滅不得,然傳承待人,一斷則斯文掃地,立功之大,不可小也。學者念及此,則必不肯只做個自了漢,而蹈於虛。
景阳随录: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可”是勢不可,非理不可。知勢“不可”,豈不正見理之當然,所以“而為之”。
景阳随录:真知不可复昧 “君子道者三”章,人說向今日能智仁勇,明日遇事未必能,仍待臨事把持。聖人所以不自居聖者,固合就道理之生成(日新)性上說,但是整個的道理生成性之中,怎麼可能會有這樣一種“退”的“虛”的在?倘道理全善、大生,真知得必不可復昧。
【灌水】预祝朱子吧所有参加高考的小朋友得偿所愿~ 如题。圣人保佑,朱子大人保佑。:)
【灌水】朱子吧的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呃,虽然不确定会有多少小朋友喜欢朱子大人且跑来这里,但是,还是要祝看到这个贴的众小朋友儿童节快乐。:)
景阳随录:克伐怨欲之“难” 原憲問克伐怨欲之不行何如,聖人應之曰難,蓋不特為難能也。但制而不行,苦心極力,所以為難;如火始然,如泉始達,本易。學雖待勉勉而至於循循,勉勉卻於制而不行有別,蓋勉勉者有志於存心,一時氣力弱,待道理強扶持而進;制而不行,是無有存心立主而絕去病根之意,無由進於循循也。故即便言勉勉,說為由勉勉至於循循,是由難入易之“難”,制而不行,却只是“難”而已,聖人不深許也。謂“難能”,蓋愈於小人無忌憚者已多矣。
景阳随录:以直报怨 人問聖人以德報怨何如,聖人言,“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之“直”,與“以德報怨”之“德”相反,卻不與“以德報德”之“德”相反。“以德報怨”之“德”非全德之德,乃人已把持之拘執之為一死物,卻假名為“德”。用“以德報德”中之“德”義,以直報怨便是以德報怨,以德報德便是以直報德,不蔽性之直一發見,非“以德”而何?倘因聖人區別“以直報怨”與“以德報怨”,便誤看為“直”“德”相外,乃至以為可“以直”不“以德”,幾何不至於以氣稟之偏塞與所行之過惡之蛇鼠狼狽為真為直,不過認欲為理而已!
【吧务】删帖封禁通告及申诉楼 凡需要对本吧三级以及三级以上会员所发表的主题帖或回帖进行删帖或封禁操作,请执行操作的本吧吧务人员在此帖回帖,粘贴操作记录,并作出说明。本吧吧务人员删除自己误发的帖子,不在此例。 凡三级以下会员或匿名发帖者对於自己被删贴或被封禁有疑问,请在此帖跟帖申诉,进行相关操作的吧务人员有职责回复说明。 本贴禁水。
【外交】朱熹吧(朱子吧)谨申请添加贵吧为友情贴吧 朱子吧谨申请添加贵吧为友情贴吧。易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愿两吧吧友能相与切磋讲论,成己成人。谨祝诸事顺遂,德业日新。:) 朱子吧吧主紫阳陪臣敬上。
汶川地震四周年 逝者安息。 家师曾言,那麼多生命逝去,活著的人便多了一分责任为了他们更努力地活下去,去彰显人人之所同具,但那麼多人已经来不及去完全彰显的,去成就那人人之所同能,但那麼多人已经来不及去始终成就的。
整理精品区通告 在下见精品区分类未必能十分明晰,且各精品贴归属亦不能免於略有淆乱,拟著手整理。其间可能造成原有精品贴位置变动,甚至精品贴子有所出入,幸不罪。 此事毕,便当讨论吧规。不过,由於事情已然涉及,先将加精原则略作说明: 凡原创帖,所述见其学养可嘉者加精。 凡整理文献贴,所整理文献与本吧讨论话题大概相关,内容大抵详审者加精。 凡转载帖,注明转载,内容与本吧讨论话题相关,有益学人者加精。 凡讨论帖,所讨论与本吧主体相关,讨论大抵得到展开,有一二方论证大抵深入者加精。 凡灌水帖,主旨可嘉,有多人回复,有益本吧氛围趋於平正和乐者,酌情加精。
本吧新会员名及等级头衔名说明暨徵求意见 顶著原来的“铁杆会员”云云颇为别扭,在下草拟了一套新会员名及等级头衔名,就暂时先用了。另开此贴稍作说明及徵求意见。:)
朱子《乐记动静说》 谨按:朱子此文,见文集卷六十七,乃是对於《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而知知,而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的说解。这篇文章虽短,却是朱子论述天理人欲极为重要的文献。对於此话题感兴趣者,可熟读思绎之。 文字准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据《朱子全书》校对。标点手定,大家将就著看吧,掩面……
【活跃气氛暨朱子吧常驻人口普查】说一句话表明您看过朱子的书~ 在别的吧看来的游戏,觉得还颇有意思。:)
补壬辰新年贺贴 谨以壬辰履端,恭祝诸位惠过朱子贴吧者诸事咸遂,阖家康宁。 谨祝诸位有志於儒家之学者进德修业,惟日新新,有效乎乾阳之刚健,龙德之当位合宜。 谨录王懋竑《朱子年谱》“乾道八年壬辰”一段,以为本吧贺。 八年壬辰,四十三嵗。 春正月,《论孟精义》成。 夏四月,有旨趣行,复辞。 六月,省札再趣行,再辞。 《资治通鉴纲目》成。 《八朝名臣言行录》成。 冬十月,《西铭解义》成。
朱子《明道论性说》 明道论性说 (附程明道论性说,见《遗书》卷一章五十六。 “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谓“继之者善”也者,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终无所污,此何烦人力之为也?有流而未远,固已渐浊;有出而甚远,方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同,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及其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亦不是将清来换却浊,亦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性善之谓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各自出来。此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循此而修之,各得其分,则教也。自天命以至于教,我无加损焉,此舜有天下而不与焉者也。) “生之谓性”止“生之谓也”。 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命,物之禀受于天者谓之性。然天命流行,必二气五行交感凝聚,然后能生物也。性命,形而上者也;气,则形而下者也。形而上者,以理浑然,无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揉,善恶有所分矣。故人物既生,则即此所禀以生之气,而天命之性存焉。此程子所以发明告子“生之谓性”之说,而以“性即气,气即性”者言之也。 “人生气禀”止“不可不谓之性也。” 所禀之气,所以必有善恶之殊者,亦性之理也。盖气之流行,性为之主,以其气之或纯或驳而善恶分焉,故非性中本有二物相对也。然气之恶者,其性亦无不善,故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先生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盖天下物性外之物,本皆善而流于恶耳。盖生之谓性止水流而就下也。性则性而已矣,何言语之可形容哉!故善言性者,不过即其发见之端而言之,而性之韫因可默识矣。如孟子之论四端是也。观水之流而必下,则水之性下可知;观性之发而必善,则性之韫善亦可知也。 “皆水也”止“各自出来”。 此又以水之清浊譬之。水之清者,性之善也;流至海而不污者,气禀清明,自幼而善,圣人性之而全其天者也;流未远而已浊者,气禀偏驳之甚,自幼而恶者也;流既远而方浊者,长而见异物而迁焉,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浊有多少,气之昏明纯驳有浅深也,不可以浊者不为水,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然则人虽为气所昏,流于不善,而性未尝不在其中。特谓之性,则非其本然;谓之非性,则初不离是。以其如此,故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惟能学以胜气,则知此性浑然,初未尝坏,所谓元初水也,虽浊而清者存,故非将清来换浊。既清则本无浊,故非取浊置一隅也。如此,则其本善而已矣,性中岂有两物对立而并行也哉! “此理天命也”止“此舜有天下而不与者也”。 “此理天命也”,该始终本末而言也。修道虽以人事而言,然其所以修者,莫非天命之本然,非人私智所能为也。然非圣人,有不能尽,故以舜明之。
论姜姓老者何以号靑元子 潜水数月,发认真贴一枚。 首先,某以为,姜姓老者的本名未必和青元二字相关,古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字会和名字相辅或相对,但号是自己后来取的,一般表徵著其人的爱好、功业或一时之遭际及心境变化,这个号,并非随意而取,而是姜姓老者对自己得意功法的描述的可能性,存在且不算小。 其次,如以传统观念而言,木火水金土五行,与五色相配的时候,木配青;与四季相配的时候,木配春(土寄旺四时),又,元、亨、利、贞为天之四德,分别配春夏秋冬四季,春即天德之元的彰明,综上,青元二字,与五行之木的联系极为紧密。姜姓老者主修木属性功法,大概“青元剑诀”和“靑元子”皆因此而得名。 再作补充,某某子这种号以及剑诀,都似乎颇与道家亲近,姜姓老者根据前面第二条所述,给自己取号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最末,一些闲话,木青的名字,大概於此也有些关系吧,她的本体是棵松树,“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好不错的名字啊。
朱子《落职罢宫祠谢表》述 一楼留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