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经济学
熊孩子他大舅
关注数: 98
粉丝数: 341
发帖数: 8,182
关注贴吧数: 56
即墨与黄岛城市规划图对比 1.即墨2.蓝谷3.西海岸(黄岛)
青岛要有危机感 刚才看了夏花吧主发的帖子,是关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规划文件的。我专门点击链接,去看了原文件,看完后,心情很沉重,以前担心的事情终于要发生了。 这份文件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重点发展山东的三个港口与相关临港工业,乃是依托这三个港口建设新城,这三个港口分别是潍坊寒亭区的港口,烟台牟平区的港口,威海文登区的港口。 众所周知,青岛是一个依托港口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大城市。没有港口,青岛就是一个诸城而已。港口的作用不仅是运送货物,更重要的是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青岛过去就是靠运送货物即物流与贸易,与临港工业两条腿走路发展起来的。 青岛的港口原来在胶州湾内的大港,后来转移到了黄岛的前湾港与董家口港,上面说了,港口的作用除了货物运输,就是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但黄岛港可惜的是,后来航母基地进驻黄岛,并且大片的区域变成了军民融合区,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黄岛临港工业的发展。 因为工业投资不喜欢靠近军事基地,一旦有战争,就首当其冲受到打击,风险很大。也就是说,黄岛的军事基地化,影响了黄岛港经济作用的发挥。 我去年就曾发帖子,建议青岛启用即墨的女岛港,在黄岛港受到限制之后,充分发挥女岛港的作用,继续带动青岛经济的发展。可惜,至今未看到女岛港有任何的动作。 当黄岛港物流贸易与临港工业这两条腿,一条腿受到限制之后,山东的其他港口必然会看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取而代之。只是没有想到,山东省政府竟然会出台这么一个高调支持潍坊港与烟台威海港口,重点发展这三个港口的规划文件。瞅准青岛的软肋,三把刀子狠狠地插进去。 青岛人要觉醒,青岛人要有危机感,青岛必须尽快启动即墨女岛港,来发挥黄岛港所发挥不了的作用,即临港工业。即墨应该成为青岛未来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 如果按照省的这份对即墨沿海的规划,只是成为海洋科研平台与旅游度假地,即墨的工业发展将严重受限,青岛的经济发展将遇到重大挑战。
青岛的未来不应是环湾型大都市
青岛的未来不应是环湾大都市 拥湾保护,环湾发展,是青岛的城市规划。但是,这个规划从问世开始,我就一直持反对态度。至今,我的观点一直没有改变。 我以前反对环湾发展,主要从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胶州湾经过人类近百年的破坏性开发,生态环境已经岌岌可危,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承受人类环湾发展的能力了。环湾发展,会让胶州湾变成臭水湾死水湾,东京湾的生态灾难教训近在眼前。 今天,我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再来谈谈青岛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在环湾,而在北部的即墨。
点评山东几大城市之未来:青岛济南烟台潍坊临沂 先点评青岛。 青岛是山东我最看好的城市,未来青岛的地位与作用在山东无人可以替代,青岛发展好了,山东半岛才有未来,大山东才会有未来。 那些不想听理性客观科学的分析,只会屁股决定脑袋,只想发泄情绪的喷子,请退出此贴。
青岛城阳的“未来之城”项目当慎重! 今日浏览某论坛,偶然发现一个帖子,题目是《后机场时代城阳秒杀李沧》。点开这个帖子,主要内容是谈未来流亭机场在明年胶东机场启用后将停用,流亭机场及周边30平方公里要建设“高大上”的所谓“未来之城”。发现帖子的文笔不像普通网友,在百度搜了一下,原来流亭机场变身“未来之城”是城阳区政府的规划。 看到这个规划,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作为一个青岛人不吐不快,此规划一旦实现,将是青岛变成死城之时。 设计这个规划的人,显然像很多国人一样是高楼迷。在高楼迷眼里,摩天大楼代表着现代化,代表着高大上。当然,在某些官员眼里也代表着政绩。城阳由于有流亭机场,城阳的建筑以多层而不是高层为主,在高楼迷们的眼里,这不够现代化,也不够高大上。 明年按照计划胶东机场即将启用,而按照高楼迷们的打算,流亭机场要废掉。在高楼迷们的眼里,阻碍城阳“现代化”“高大上”的障碍终于要废除了,城阳终于可以像东部像崂山区像黄岛一样,建设“现代化”“高大上”的摩天大楼了。 而高楼迷们的计划就是要在原来流亭机场的原址建设摩天大楼林立的“未来之城”。 而我的这篇文章,将给城阳的高楼迷们当头一盆冷水,让他们从无知与狂热中清醒过来,城阳的“未来之城”将让青岛变成一座“死亡之城”,将给青岛带来巨大的灾难。 首先给大家看一幅青岛(除了黄岛以外)的城区卫星地图看到这幅青岛主城区的地图(市北区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你就会明白,青岛的主城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口袋,而这个巨大的口袋的口就在流亭机场。 青岛主城区的北部,四分之三是崂山,只剩下四分之一的区域可以与外界连通。青岛北部与外界连通,只有三条道路分别是环湾大道,重庆路与青银高速。这三条路堵死了,青岛就是一座死城,进进不来,出出不去。 目前这三条路的车流量已经达到了极限,经常堵车,尤其是晚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如果在流亭机场原址上建设一座30平方公里的摩天大楼林立的未来之城,意味着人口要至少增加三十万,进出青岛的通道将彻底瘫痪。这座“未来之城”等于把青岛主城区这个巨大的口袋给彻底扎死了,因为“未来之城”就在这个巨大口袋的袋口。 这座“未来之城”给青岛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方面的灾难,更有气候上的巨大灾难!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摩天大楼一般都聚集在城市的中心,而不是城市的边缘,为什么这样?因为要解决城市的通风问题。一个城市的通风道出现问题,就会变得雾霾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记得青岛有关方面去年还出台了关于青岛通风道的设计规划,我当时还很欣慰。但令人费解的是,刚出台通风道的规划,这样的给青岛风道带来巨大灾难的“未来之城”竟然能成为城阳区政府的未来规划? 在青岛主城区边缘的口袋口位置,放上一座摩天大楼林立的“未来之城”,等于在这个地方再造了一座巨大的“人工山”,对青岛的气候,对青岛的生态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青岛作为东部的发达城市之一,目前正处于转型之中,青岛未来要变成除了发达制造业以外,主城区拥有发达的教育,发达的科技,发达的金融业,发达的医疗卫生,发达的文化旅游业的城市,而这些行业转型的最重要基础条件就是便捷的交通。 当青岛变成了一座死城,每次进出青岛要花费数个小时甚至半天,我不相信青岛还会有什么未来! 城阳的“未来之城”项目当慎重,青岛过去已经犯过太多的战略性错误。作为承担青岛未来希望的青岛北部地区,再也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战略错误了! 本人建议,对于流亭机场,上策是保留双机场,胶东机场主营欧美澳新南亚中东非洲等国际长途,与北京与济南机场竞争,剩余产能可以为私人飞机提供服务;流亭机场主营国内与东亚,与烟台机场竞争。中策是封存流亭机场,做停车场与物流仓库,留待未来启用。下策是废掉流亭机场,但原址建设多层住宅与各种产业园区,保持城阳原来的多层建筑为主的城市风貌与产城一体的风格。下下策则是所谓的“未来之城”,这是一个将青岛主城区变成死城的规划。
强烈建议青岛未来保留双机场 谁废掉了流亭机场,谁将是青岛的罪人! 理由在下面慢慢细说。
谈如何发展山东西部经济 作为青岛人,今天想真诚地谈一谈如何发展山东西部经济的问题,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得到山东有关研究经济发展人士的关注。 最近山东的新闻我比较关注两条:一条是最新的山东百强企业名单,一条是某省会又在重提搞省会战略。说实话,看完这两条新闻,有很多话要说,就在这里谈谈吧。 山东的百强企业名单看后,不仅后脊梁发凉,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国企。众所周知,国企企业效率极低,又占用大量资源。国企比重颇大的东北经济已经沦陷,问题同样严重的山东还会远吗? 如果未来山东经济要出问题的话,最先出问题的就是经济最落后也最脆弱的山东西部经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较多的胶东半岛可能会稍微强一些。山东半岛经济之所以没有像东北一样沉沦,也正是因为有胶东半岛在支撑。 如何振兴与发展山东西部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说实话,我对前山东领导的治理山东的理念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着重发展山东半岛的海洋经济,发展半岛城市圈,搞省管县等等。然而不知为何,最近一年来,风向大变,开始提倡什么省会战略,集中全省资源发展省会等等。 我认为,集中全省资源发展省会,通过发展省会来辐射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这条路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完全走不通的。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等诸多城市的实践已经证明,集中资源来发展一个城市,是无法实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的。 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这些集中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周围都是一圈贫困带,完全没有做到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做到,反而恶化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对周围地区的人才与资源抽血严重,加剧了周围地区经济的贫困化。 集中资源发展一地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之所以不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错配资源。资源要发挥效率,必须市场之手来分配,而不是权力之手来分配。比如,十块钱的资源通过市场之手放在甲地,可以发挥最高效率,产生五块钱的收益。而通过权力之手放在乙地,资源错配,只能产生一块钱收益。对乙地一地来说,其效益是增加了。但如果甲地乙地同属一省,那么该省的总效益减少了四块钱,因为本来能赚五块,因为资源错配只赚了一块。那么,从全省来说,因为资源错配,效率变得极低。从竞争的角度,会丧失与外省的竞争力。 第二,通过权力之手配置资源,会破坏经济生态平衡,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大自然有生态平衡,经济也有生态平衡。不顾市场规律,人为用权力来配置资源,获得资源的地区经济畸形繁荣,但无法反哺辐射周围地区,只会对周围地区形成单向吸血效应。这种权力配置的资源,多来自贷款,造成高负债,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获得资源的地区经济崩溃,周围地区更是雪上加霜。 像重庆,成都,武汉这样的地区,一旦无法继续获得高额的贷款支持,经济就会崩溃。而高负债的经济发展,是根本不可持续的。 总之,集中资源发展一城的经济模式,是根本走不通的,而且后果极为严重。 那么,山东西部的经济该如何发展呢? 我认为,要发展山东西部的经济,必须首先发展西部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市,而不是集中资源发展西部的某一个大城市。 众所周知,山东半岛经济的发达,原因在于山东半岛县域经济的发达。先有了胶东半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后才有胶东半岛大城市的发展,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 很多国人有个误解,以为“大河有水小河满”,这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拿青岛经济为例,青岛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县域经济发达的基础之上,众多工业企业的投资都在县域,而非青岛城区。青岛只是起到了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港口中心的作用。县域经济的高度发达,造就了青岛的今天。 山东的全国百强县有22个,绝大多数都在胶东半岛。山东西部经济要大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山东西部的县域经济。只有西部的县域经济变强大了,更多的西部县域经济进入全国百强县,西部经济才会有大发展,而非集中全力发展西部某一个特大城市,那是本末倒置。 而要发展西部的县域经济,首先我认为要做到的就是取消西部的地级市,做到省管县,给县级市更多经济自主权。西部地级市太多了,对下属县市吸血太严重,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山东西部要多修路,尤其是铁路。要想富,先修路,做到山东境内县县都通铁路,做到山东西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流通。 那种华而不实的高铁,还是少修吧,多修普通铁路,每次看到山东西部网友呼吁在他们家乡修普通铁路,就感到心痛。 之于某省会,说实话,今年刚去过那里,感觉作为一个城市,已经很不错了,并不比青岛差多少,甚至很多方面优于青岛。集中资源于省会,只能锦上添花,而山东西部更多地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比如,更多的公路,更多的铁路。 另外,山东的国企改革要抓紧,避免过去东北经济沉沦的悲剧在山东重演吧。 一个热爱山东的青岛人
谈如何发展山东西部经济 作为青岛人,今天想真诚地谈一谈如何发展山东西部经济的问题,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得到山东有关研究经济发展人士的关注。 最近山东的新闻我比较关注两条:一条是最新的山东百强企业名单,一条是某省会又在重提搞省会战略。说实话,看完这两条新闻,有很多话要说,就在这里谈谈吧。 山东的百强企业名单看后,不仅后脊梁发凉,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国企。众所周知,国企企业效率极低,又占用大量资源。国企比重颇大的东北经济已经沦陷,问题同样严重的山东还会远吗? 如果未来山东经济要出问题的话,最先出问题的就是经济最落后也最脆弱的山东西部经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较多的胶东半岛可能会稍微强一些。山东半岛经济之所以没有像东北一样沉沦,也正是因为有胶东半岛在支撑。 如何振兴与发展山东西部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说实话,我对前山东领导的治理山东的理念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着重发展山东半岛的海洋经济,发展半岛城市圈,搞省管县等等。然而不知为何,最近一年来,风向大变,开始提倡什么省会战略,集中全省资源发展省会等等。 我认为,集中全省资源发展省会,通过发展省会来辐射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这条路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完全走不通的。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等诸多城市的实践已经证明,集中资源来发展一个城市,是无法实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的。 北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这些集中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周围都是一圈贫困带,完全没有做到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做到,反而恶化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对周围地区的人才与资源抽血严重,加剧了周围地区经济的贫困化。 集中资源发展一地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之所以不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错配资源。资源要发挥效率,必须市场之手来分配,而不是权力之手来分配。比如,十块钱的资源通过市场之手放在甲地,可以发挥最高效率,产生五块钱的收益。而通过权力之手放在乙地,资源错配,只能产生一块钱收益。对乙地一地来说,其效益是增加了。但如果甲地乙地同属一省,那么该省的总效益减少了四块钱,因为本来能赚五块,因为资源错配只赚了一块。那么,从全省来说,因为资源错配,效率变得极低。从竞争的角度,会丧失与外省的竞争力。 第二,通过权力之手配置资源,会破坏经济生态平衡,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大自然有生态平衡,经济也有生态平衡。不顾市场规律,人为用权力来配置资源,获得资源的地区经济畸形繁荣,但无法反哺辐射周围地区,只会对周围地区形成单向吸血效应。这种权力配置的资源,多来自贷款,造成高负债,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获得资源的地区经济崩溃,周围地区更是雪上加霜。 像重庆,成都,武汉这样的地区,一旦无法继续获得高额的贷款支持,经济就会崩溃。而高负债的经济发展,是根本不可持续的。 总之,集中资源发展一城的经济模式,是根本走不通的,而且后果极为严重。 那么,山东西部的经济该如何发展呢? 我认为,要发展山东西部的经济,必须首先发展西部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市,而不是集中资源发展西部的某一个大城市。 众所周知,山东半岛经济的发达,原因在于山东半岛县域经济的发达。先有了胶东半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后才有胶东半岛大城市的发展,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 很多国人有个误解,以为“大河有水小河满”,这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拿青岛经济为例,青岛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县域经济发达的基础之上,众多工业企业的投资都在县域,而非青岛城区。青岛只是起到了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港口中心的作用。县域经济的高度发达,造就了青岛的今天。 山东的全国百强县有22个,绝大多数都在胶东半岛。山东西部经济要大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山东西部的县域经济。只有西部的县域经济变强大了,更多的西部县域经济进入全国百强县,西部经济才会有大发展,而非集中全力发展西部某一个特大城市,那是本末倒置。 而要发展西部的县域经济,首先我认为要做到的就是取消西部的地级市,做到省管县,给县级市更多经济自主权。西部地级市太多了,对下属县市吸血太严重,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山东西部要多修路,尤其是铁路。要想富,先修路,做到山东境内县县都通铁路,做到山东西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流通。 那种华而不实的高铁,还是少修吧,多修普通铁路,每次看到山东西部网友呼吁在他们家乡修普通铁路,就感到心痛。 之于某省会,说实话,今年刚去过那里,感觉作为一个城市,已经很不错了,并不比青岛差多少,甚至很多方面优于青岛。集中资源于省会,只能锦上添花,而山东西部更多地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比如,更多的公路,更多的铁路。 另外,山东的国企改革要抓紧,避免过去东北经济沉沦的悲剧在山东重演吧。 一个热爱山东的青岛人
山东发展与马太效应 最近这些年,山东经济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广东与江苏,关于如何发展山东的争论也多了起来。 最近某省会领dao提出一个理论,即聚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省会强,则山东强。网友刚发出此消息,我还以为是高级黑,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山东经济比人家落后,根源就在于市场经济意识差,思想保守。没想到,一些人想出的解决之道,竟然是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山东落后问题。岂不是缘木求鱼,岂不是更加落后? 十八大提出了让市场分配资源起决定作用,然而,一些人的思维离十八大的要求显然还是很远。 《圣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富人要离开家去远方,走前给三个仆人各一枚金币。回来后,第一个仆人说我用这枚金币赚了10枚金币,主人很高兴,给了这个仆人丰厚的奖赏。第二个仆人说我用这枚金币赚了5枚金币,主人也给了这个仆人奖赏。第三个仆人说,你给我的金币,我怕丢了,一直包在手帕里,什么也没做。 主人对第三个仆人很生气,让他把金币给了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主人的做法是对的。就是在分配资源时,要把资源分配在最能干的人或公司或地区手里,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发挥资源最大的效应。 比如股票,大家投资股票,一定是投资最能赚钱的公司。如果有人强迫命令,比如去投资效益最差的公司,这样的股市一定不会繁荣。 这就是让市场来分配资源,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道理。 再举大学的例子。我们的大学资源的分配,大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因此,一些优秀的大学却被配置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些大学因为身处落后地区,无论是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还是吸引优秀的生源,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导致这些落后地区的优秀大学办学质量越来越差。 这些大学为了生存,或者搬迁到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办校区,都是无可非议的事情。给予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力,允许大学这样做,也是让市场来配置资源的体现。 如果权力强行命令这些大学必须待在经济落后地区,结果只能是害了这些大学,我们的很多大学办不好,跟权力的滥用是有很大关系的。 资源往哪里配置,是平均配置,还是集中配置,起作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权力。计划经济是伯乐相马,权力说谁行就行。而市场经济是群马相竞,谁跑得最快证明谁是千里马。 因为某城市是省会,就认定省会是千里马,这还是官本位意识,是计划经济意识,而非市场经济意识。 省会,说到底,只是一个政zhi中心而已。省会能否做经济中心,这个得让市场说了算,不能让权力说了算。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很多多家的首都省会,都只承担政zhi中心的功能,经济中心在别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相对而言,中部西部发展相对慢一些,这主要是市场在起作用的结果,而非权力的意志。 国家这次规划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大部分设置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也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 山东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也是市场分配资源的结果,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主政者对市场规律应该尊重,而非轻视。 省会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zhi中心,却集中了很多权力可以掌控的资源,比如诸多大型国企的总部都在济南,诸多的高校都在济南,诸多的省级科研单位都在济南。 然而,集中了如此之多国有资源的省会,经济发展却沦落到了省内老三的地步。尤其是科教文卫领先省内兄弟城市,高新企业产值却仅排省内第七。高新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 ,这说明济南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不适合做经济中心。 济南就像马太效应里的第三个仆人,她的资本条件比第三个仆人要好得多,别人手里1块金币,她手里5块金币,最后,却挣得比别人少得多。只能说明,省会确实太无能。 明明是自己无能,不反省自己为何无能,却要说,是因为主人没有把金币全部给自己,这种又懒又笨又耍赖的角色,主人把金币都给你,还不是要全部赔光? 十八大报告再三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要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把资源分配到最能干的人,最能干的企业,最能干的地区手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把蛋糕做大。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分配到最能干的地区,那么落后地区怎么办?我认为,解决落后地区的问题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落后地区要思想大解放,体制大改革,而后经济才能大发展。束缚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思想保守落后,体制僵化。 第二个办法是经济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同时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 但是,权力者看到有的地区落后,就把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硬性搬到落后地区去扶贫,或者用权力限制发达地区的发展,这种错配资源的做法,只会令整体经济发展更加陷入困境。 省会济南的交通在全省是最发达的,省会掌握的国有企业资源也是最多的,省会掌控的科教文卫资源也是最多的,这样的省会经济发展不好,除了无能,不配做经济中心,岂有他哉? 如果真的像省会领dao说的,聚集全省资源发展省会,恐怕未来山东不是省会强,山东强。而是省会强了一些,但代价是山东的彻底沉沦,因为你在违背经济规律,用权力之手错配资源!
山东发展与马太效应 最近这些年,山东经济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广东与江苏,关于如何发展山东的争论也多了起来。 最近某省会领dao提出一个理论,即聚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省会强,则山东强。网友刚发出此消息,我还以为是高级黑,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山东经济比人家落后,根源就在于市场经济意识差,思想保守。没想到,一些人想出的解决之道,竟然是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山东落后问题。岂不是缘木求鱼,岂不是更加落后? 十八大提出了让市场分配资源起决定作用,然而,一些人的思维离十八大的要求显然还是很远。
未来青岛的行政区规划(个人规划版) 1.近期莱阳与高密划入青岛,远期海阳与诸城划入青岛。 莱阳划入青岛,主要是为了五龙河,将从五龙河引水入蓝色硅谷,保障蓝色硅谷的水源供应。高密划入青岛,没有经济利益,主要是出于历史渊源考虑,很多青岛人祖籍都是高密。 2.莱阳与莱西合并,合并成一个莱阳市,未来发展成一个人口过百万的青岛卫星城市。胶州与高密合并,也合并成一个人口过百万的青岛卫星城市。 3.即墨主城区划区,但即墨西部划入胶州,即墨北部划入莱西,即墨东部变成青岛的蓝色硅谷。 如此,近期十年内,青岛内圈将包括主城区市南市北崂山李沧城阳即墨黄岛七区与一个蓝色硅谷,外圈将包括新莱西市与新胶州市两个卫星城市。 远期,青岛内圈不变,外圈将加上卫星城市诸城市。至于海阳,划入青岛后,海阳沿海主城区划入蓝色硅谷,内陆区域与新莱西合并。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