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攻夜习 晓攻夜习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78 粉丝数: 4,693 发帖数: 386,836 关注贴吧数: 242
红毛研制Bmp步战车时犯的的错误 一,狭小低矮的车体。 步战车和Mbt不同,通常有9-11名乘员和载员,人员需要的活动空间比Mbt大得多,对车体的高度要求也大得多。 而红毛步战车不考虑这些,Bmp1/2还是Bmp3和Mbt一样,易减少命中率为由,强行压缩步战车车体尺寸和高度,最后造成的恶果比Mbt大得多。直接导致了搭载步兵行动不方便,易疲劳,被击穿会导致更多的伤亡等问题 二,过轻的重量 和狭小的尺寸对应的就是强行限制的重量,这个也和红毛Mbt限制重量一样的原因,但是恶果也比Mbt更严重,因为Bmp1/2的重量仅有12.6-14.6吨,就是Bmp3也仅有18.7吨。如此轻的重量,无法布置更厚的装甲,导致Bmp步兵战车的防护薄弱。 三,浮渡性能 这个也是红毛步战车坚定不移的设计,把步战车当两栖战车设计,实际上没有必要,因为步战车是伴随Mbt行进的,并不是单独执行登陆和渡河任务的两栖战车。 而且增加了车体外形设计难度,增加浮渡设备重量,还有车体体积和重量也都受到了限制。 四,载员乘车战斗 这也是红毛最初设计Bmp的时候,一个错误思路,实际上步兵乘车战斗,射击不准确不用说,而且开放的步兵射击孔,降低车体强度,影响三防要求的车体密封性能。 五,弹药安全性被忽视,极容易因为弹药殉爆导致全车人员伤亡。 尤其是配备73/100低压炮的Bmp/3,低压炮的装弹机和弹仓简直就是一个火药桶,殉爆概率极大,而且因为Bmp相比Mbt防护更薄弱,比红毛Mbt的殉爆概率更高。 六,防护性能差,极易被击毁。 平心而论,Bmp在他最初服役的年代,防护不是最差的,反而是同时期轻型装甲车辆中最强的一批,不论是Bmp1服役的60年代还是Bmp3服役的80年代都是如此。 Bmp在他刚服役的年代的防护主要问题是他的定位是轻装甲车辆,无法应对强杀伤,也无法做到伴随Mbt在第一线战场的战斗,也 更会导致搭载步兵的惨重伤亡。 这些都是经过实战证实的,没有任何疑问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两能战争中,双方装备的Bmp都大量损失,还都导致了搭载人员的惨重伤亡。 而且这个Bug2000年后得到了极大放大,因为有大批新研制和改装的重防护步战车出现,显得Bmp步兵战车的防护愈加薄弱。 因为即使Bmp中防护最强的Bmp3防护最强的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也仅有最多40-50防穿,110-130的防破。连25/30Apds都防御不了,更不用说25/30Apfsds了。 而防护力更差的Bmp1/2甚至防御不了12.7Apds。 所以说,Bmp步战车防护力不足的Bug因为反装甲武器穿深破甲性能的飞跃,得到了越来愈大的放大。
架空抗战果脯为何用2种手枪/冲锋枪弹 冲锋枪弹肯定是763毛瑟更合适,初速高,动能大,有效距离远。 毛瑟763/鸿毛762几款冲锋枪,有效射击距离都是200,几乎是9鲁格的有效射击距离100的两倍就是证据。 但是因为冲锋枪使用手枪弹。最好和手枪弹共用,减少弹药种类,所以9鲁格要比763毛瑟强,因为后者不适合作为手枪弹用,而前者则能勉强作为冲锋枪弹用。 与毛瑟763类似的还有美妖爱用的45Acp,这个就是只适合作为手枪弹用,完全不适合作为冲锋枪弹用。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763毛瑟只在鸿毛系国家手枪冲锋枪使用,45Acp只在美妖手枪冲锋枪使用,而中庸的鲁格9X19,却大行其道,全球的手枪冲锋枪都用。 这个是当时世界上的情况,果脯的情况完全与之不同。 首先,民国手枪弹因为引进的是勃朗宁为主的手枪,手枪弹一直是7.65X17,也就是32Acp。 其次,因为民国大量引进毛瑟手枪,所以7.63X25是第二大规模手枪弹, 最后,民国引进使用9X19鲁格手枪弹的手枪很少,因此9鲁格的使用量微乎其微。 而且和前两种弹民国有现成生产线,可以自产不同,9鲁格民国没有生产线,全靠进口。 所以说,果脯采用7.65X17,和7.63X25作为制式手枪弹,不过是承认现实而已,是最好的选择。 而引进9X19代替两种弹,则得全新重开,相当于增加一种弹药,而且旧枪械用不了这种弹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黑豹最大问题是底盘成熟度,是明显不如虎1底盘的 有网友架空黑豹换88L71主炮,这是明显没有意识到黑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黑豹最大问题不是主炮问题而是底盘成熟度问题,和虎1相比,机械问题太多,44年11月才解决了大部分机械问题。 所以43-45年,黑豹是不适合量产的。即使用88L71主炮当重坦也肯定不如倾甲虎。 黑豹底盘问题比虎1多的多的根源是赶工太急了,41年11月立项,42年9月才造出来无炮塔样车,43年1月就定型服役,43年7月上了战场还能自燃。 这样的底盘是肯定不适合在43-45年大规模量产的。 所以有现成的成熟的虎1底盘不用,非要用不成熟的黑豹底盘搭载88L71,这个不是强迫症是什么? 43-45年,上88L71的最好平台就是虎1底盘,最好的产品就是配备保时捷虎王炮塔的倾甲虎。 上88L71的黑豹2可以搞,但是得放在45年之后才行。43-45年搞这个,把这个当中坦,那是作死。而把这个当重坦,也明显不如88L71倾甲虎。 而且配备了88L71的黑豹2也控制不在45吨,美的数据47吨应该是黑豹2底盘上黑豹G炮塔的重量,甚至可能只是底盘重量。47吨底盘加上7.5吨黑豹G炮塔重量,正好是55吨。 真实的88黑豹2,配备88L71狭型炮塔之后,重量大概率最少也要达到多数书籍说的55吨。比网友说的45吨至少多10吨。 而且这个55吨88L71黑豹2性能仍然不如88L71倾甲虎, 一是车体防护不如倾甲虎。 二是炮塔空间远小于倾甲虎的保时捷虎王炮塔。 所以说就是不说底盘成熟度,机械故障率,单论纸面性能,88L71狭型炮塔黑豹2也是不如保时捷虎王炮塔倾甲虎的。 简单总结一下,88L71,43-45年只能当重坦主炮。 而最合适的重坦底盘就是虎1底盘,最合适的搭载88L71主炮的重坦就是虎1底盘+保时捷虎王炮塔的倾甲虎。 88L71,45年后可以当中坦主炮,试验场磨合之后的黑豹2在45年之后可以当中坦。 但是43-45年是没有黑豹的空间的,当中坦不如倾甲4号和不三不四,当重坦不如倾甲虎。
三谈抗战使用迫击炮滑膛还是线膛——开技术天眼就是画饼充饥 有人发帖说,抗战使用线膛迫击炮要开技术天眼,用二战后的120线膛迫击炮甚至迫榴炮说明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标准的瞎扯淡。 因为你不可能超越时代技术局限谈架空武器,最简单的道理,二战后的迫击炮技术,二战时期能用吗?你穿越过去给他们用吗? 谈二战是否用线膛迫击炮代替滑膛迫击炮或者山野炮,你的用二战时期的线膛迫击炮举例才行。 而二战时期的线膛迫击炮,雄辩的说明这位的说辞就是瞎扯淡! 首先是德三的Nbw40,后装填,有点后世迫榴炮的感觉,但是重量高达800Kg,射程却只有6350米!比同重量75山炮射程近多了,命中精度更不用说了,和身管火炮没有可比性。 更可怕的这个货造价,高达14000Rmk,是同口径Nbw35的1500Rmk的10倍。 要这货有啥用? 其次是美的线膛107迫,射程相比同口径苏滑膛107迫,还短的多,4000对6300,唯一优势就是弹重11.5-14.5Kg,大于苏107的8-11Kg。 但是对应的是昂贵的价格,大约是自己的81迫击炮的5倍,比苏107迫相对于自己的82迫的价格3-3.5倍贵,甚至比苏120迫相对于自己82迫的价格4倍贵。 你说要这货有什么用?要美的107线迫为何不要苏107/120滑迫? 所以说,看看二战线膛迫击炮什么性能,就知道,抗战别说用107/120线膛迫击炮代替75山炮105榴弹炮,就是代替105/107/120滑膛迫击炮都是没戏的!
再谈倾甲4号 有网友发帖问4号为什么不改倾甲,从别的网友发言引出了一系列关于倾甲4号的问题,很多网友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在本帖都详细说一下。 一,德三为何不改4号为倾甲? 就是一个懒惰,和为何不改虎1为倾甲一个道理。 二,4号能否改倾甲? 完全可以,现实有4号坦克歼击车,车首都改了倾甲。 更不用说,历史上克虏伯有倾甲4号改进计划,代号9/Bw, 再加上二战一堆垂甲坦克改倾甲的例子,足够说明,某些人说的4号因为变速箱布局和检修口布置无法改倾甲的理由站不住脚。 三,4号改倾甲会超重,达到30吨 这个言论有克虏伯倾甲4号计划,重27.2吨否定,特别说明的是,该计划加强了侧后部装甲到40厚度,如果继续沿用之前的30/20厚度,重量肯定轻于27.2吨。 四,4号改倾甲也无法弥补炮塔前装甲厚度50的防御弱点。 这个换炮塔就行了,历史上德三搞出来简化版4号炮塔,前部80,侧后部40的防护水平,足可以修正4号炮塔的前脸防护Bug了。 五,倾甲4号的机动能力不行。 如前所说,即使加厚了侧后部防护的倾甲4号,重量也只有27.2吨,比4A坦克歼击车和灰熊的28.2吨还轻,所以倾甲4号机动性能肯定是堪用的。 而且,历史上德三搞过Hl120超频版,最大功率320Ps,倾甲4号如果换这个发动机,吨马力是12Ps/T,和4号H/J是一样的,机动性能应该也一样。 六,倾甲4号防护性能和垂甲4号没有本质差别。 这个就是明显不知道大倾甲装甲对于防护的加成作用了。 倾甲4号首上50/55度,能在1000米处防御苏85/美76的普通弹,而垂甲4号车体前部的80做不到,这在实战中可是有本质差别的。 因为4号击穿T34/M4的车体首上大约是800-1000,能否在这个距离顶住T34-85和M4-76的打击,直接决定4号的生死。 这也是倾甲4号和垂甲4号防护的质的差别。 更不用说,面对Hvap/Apcr等次口径穿甲弹,50/55和80/0防护性能的巨大差距了。 七,有了黑豹不需要倾甲4号 德军编制就是对这种说法的否定,因为黑豹代替不了4号,德三也一直没有停产4号,一直用4号配合黑豹作战,甚至到了45年325的装甲师编制,黑豹和4号依旧是各一半的配备。 所以比垂甲4号防护性能提高了不少的倾甲4号,德三是肯定需要的。 最后总结一下,倾甲4号和4号H/J相比,重量仅仅增加2-3吨,就在防护上达到了T34/M4的水平,用27-28吨重量300-320Ps功率发动机,实现了和32吨/500Ps的T34-85以及34吨/450Hp的M4-76相同的火力和防护性能,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也是4号的最好改进结果。
再谈果脯装备掷弹筒 涉及到果脯装备的50掷弹筒,网友的看法很不一致。 有的网友认为50掷弹筒应该用枪榴弹取代,也有的网友认为应该用45-50迫击炮取代,还有的网友认为有60迫击炮,就不需要50掷弹筒了。 这些看法都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些例如45-50轻迫击炮是代替不了50掷弹筒的,有些例如枪榴弹和60迫则是和50掷弹筒是互补关系,无法替代。 掷弹筒为何无法取代?一个原因就是高性价比, 第一,造价, 在果脯39年装备表中,掷弹筒造价是60元, 是82迫造价的500元的1/8, 37迫(也可能是50迫)造价的200元的1/3, 而另外一份生产表49年造价表中,掷弹筒造价仅仅是枪榴弹造价的4/3, 弹药价格也是如此。 81/82迫弹是7元,37(50)迫弹是5元,掷榴弹是2.5(2.4)元,枪榴弹是1.5元,手榴弹都是0.9元, 掷榴弹的价格接近枪榴弹,比37(50)迫弹价格少多了。 第二,射程 掷弹筒射程220,比枪榴弹射程110远的多,更比手榴弹投掷距离远多了。 比37(50)迫的射程450虽然近,但是改进之后,例如加装有翼弹,就可以达到类似射程。 第三,重量 50掷弹筒的重量2.6-2.7Kg,比37(50)迫的3.65-5Kg轻,更比45-50轻迫击炮的重量8-14Kg轻多了。 第四,准确度 掷弹筒肯定不如45-50轻迫击炮,但是比枪榴弹手榴弹准多了。 所以说,50掷弹筒相比37和45-50轻迫击炮明显性价比更高。 是弥补枪榴弹和60迫射程之间的差距的最好火力支援武器。
也谈抗战果脯防空 历史上果脯75口径高射炮为52-72门,啥都不够 架空中奋发图强版果脯75/76高射炮200门左右,加上海军75/76炮大约是300门左右 配置标准,首都40门,大城市20门,大兵工厂10门,别的城市只能无防护了 37/40炮是野战防空用的,野战防空用75/76太重了,用20射程太短射高太低 大城市放空没有必要用37/40,因为射程太短,射高太低,最低也得用75/76才行,欧美各国都是用85/88/90/94/100/105/120/128/130。 抗战别想着城市防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二战德三生产128炮1229,105炮4181,88炮2.1万,37炮2.4万,20炮14.4万。 结果没有制空权照样是挨炸到底的结果。 柏林大区44-45年有88/105/128高射炮2000余门,其中市区600余门。 结果44-45年徳空丢失制空权之后,还是让美英战略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 果脯加强防空,能和德三比嘛,德三都做不到的事情,果脯能做到才怪! 所以说抗战,不论是城市还是野战,防空学会挨炸才是正道! 实际上,历史上鬼子拉垮的战略轰炸能力和前线对地攻击能力,果脯学会挨炸的本事,也确实能降低空袭损失,维持前线和大后方的正常运行。 很多网友都是一本正经否定果脯能做到的事情的可能性,例如自产汽车,装备4吋加6吋榴的可能性,120迫入团等等。 却反过来认真探讨果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例如自产飞机,争夺制空权,城市防空,化学战等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