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话abc
上海闲话abc
关注数: 1
粉丝数: 920
发帖数: 19,326
关注贴吧数: 16
上海话日常词汇1000条 上海话日常词汇1000条 注:本篇所收的主要是些常用词汇,所收吴语词汇主要是和普通话不同和读音相差较大者,和普通话相同且读音相近者,不重点收录。词性分类不十分严格。 没有特殊的联拼规则,一般直接将两个音节相连,会造成歧义的时候使用“’”作为隔音符号,主要牵涉到以下情况: 1,零声母的元音字母前,不含w,y,一律使用隔音符号,即使没有隔音问题的情况。w,y作声母看待,不作为介音。-y出现在z,s之后充当元音,但不影响隔音问题。 2,ng,nk,nh,mh,lh等声母前,为避免被理解为?n+g?,?n+k?,?n+h?,?l+h?,?m+h?,一律使用隔音符号,即使没有隔音问题的情况。 3,自成音节ng,m,n等之前,一律使用隔音符号,即使没有隔音问题的情况。 4,n,l这些同时可以充当韵尾和首音的字母,出现在元音字母a,e,i,o,u前,没有隔音符号的情况下,均被认为是下个音节的声母。 5,-q之后,隔音符号可以省略。因为q不出现在音节首,在本框架之内是不会有歧义。以下是省略的。 6,此外,根据个人习惯:ci,ch,dj,j,x,gn声母后,省略介音i,有人喜欢用sh替代x,有人适应用oo替代au,都不做特别限制。但是,本篇不采用这些方式。 这样,elhê作为“洱海el+hê”解,e+lhê拼写作“e’lhê”;“风儿fon+el”拼作“fon’el”;“人家”拼写作“gninka”不需要隔音符号,而gni+nka则带有隔音符号,拼写作gni’nka;“哪能nâ+nen”,拼作nânen,不需要隔音符号,遇到“nân+en”则有隔音符号,作“nân’en”。
上海话调正频道个“格kaq" @andrew_X_M : 1、嘴巴lau(loh)~~~是‘老’还是‘唠’?牢不论~~~~ 2、调电视机的频道,叫kah(kaq)频道~~这个是什么字?~~~ 3、胖子在坐着的时候,肚子会被压出道道条纹,叫打gei(geh)~~~这个是什么字?~~和伤口结疤是一个字的音么~~~
吴越语“鹅”称“白护居”之考 正如 @安娜故我在 网友所说:应是“白护居”。过去养鹅目的为保护家宅。鹅有习性,警惕性很高(似雁),一有入侵者就会高声鸣叫,甚至攻击入侵者,有点象狗护居,故称为“白护居”。黄色的护居是狗,通常称狗为黄犬、黄狗,而鹅通常为白色。
“装腔作势”上海话表达方式,欢迎补充 @1057874664 @夏日的诗行 : “装腔作势tzanchian-tzoqsyh”,上海话讲“摆标劲pah-piocihn”个伐。 “假痴假呆kahtsykah'nge”/“假知假呆kahtzykah'nge”,应该是“装傻tzansah”伐。
上海话“被头” 汤臣一品2013 : 刚才听阿富根直播,叶进先生介绍现在上海年轻人都不会一床“笔兜”盖十几年了,几年一换,还有各种“笔兜”,牛奶“笔兜”,大豆“笔兜”……“笔兜”是被子吧?
上海话“外孙”读法 上海话“外孙”读法特别,音“外生ngahsaen”。(我勿分前后an,可能搞错。请前辈@z200052b ,指正)。读音跟“外甥”差勿多。也有人讲“外生孙子”。 其中“生”字到底是啥字?@hanblood
由“梁陈方案”想到吴语拼音方案 由“梁陈方案”想到吴语拼音方案 “梁陈方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来自农工的政权为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发展留下的一桩公案。当时美国、英国、法国名建筑学校毕业回国效力的,梁思成、陈占祥、华揽洪建筑师等主张保护历史名城北京旧城而在近郊另建新首都北京。 当时的农工政权的多数派无法理解这种设计,也跟不上他们的想法。该方案跟决策者希望的,在天安门前看到大片烟囱的想法相左。书踱头梁、陈、华等人,面对不懂专业者属於少数派。陈占祥当时就被打为右派,华揽洪、梁思成也在之后的运动中落马。“梁陈方案”也成为国内学术上长期的禁区。 直到60年后的2010,当年责任人大多不在了,北京市政规划依照当年“胜利”的“同心圆”方案走到死胡同了,历史遗迹被大规模破坏后,建筑家吴良镛谈及此事时候还说“我无意为其翻案”,并承认“梁陈方案”是符合名城规划的科学原则的。 回头说吴语拼音方案。2000年前后我就为吴语设计了一套拉丁式拼音方案,以上海市区话为基础并留有向其它地方音系拓展的空间。这套方案是服务於拼音用途为核心,其科学性合理性,我也多次论证。盗版者并没有能理论上驳倒我。 但是,该方案在推广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投机份子。2005年前后,随着各种盗版方案出台,该方案遭遇了“梁陈方案”夭折的命运。为了该方案,我由吴越语保护运动发起人,变成了一些“吴语保护者”宣布的“吴语公敌”。网上搜索一下,满眼是所谓“吴语保护份子”贴我的大字报。拼音技术问题也成网上吴越语保护圈子内禁区。 一些盗版吴语拉丁式拼音的人,根本不懂拼音的用途,用主观好恶来取舍方案。比如wtzdj在其盗版出台后还公开说“闲话拿拼音为自己树碑立传,拿拼音用途当作独门秘笈”,就是在他眼裏拼音除了能为设计者“树碑立传”没有其它说得清楚的用途。否定正版的吴语拉丁式的拼写的原则就是“好看难看”,自己习惯不习惯这样的主观指标。 有些所谓的“改良”因为很快遇到问题,被盗版者放弃。比如:wtzdj用过的ö、ç等因为键盘上使用不便,还没推广就搁浅。 还有些问题并非一时能暴露,於是被盗版者当作“改良”成果保留下来。比如,2005年盗版者wtzdj没想到吴语拼音输入的功能。现在这一功能被重视后,正版tz、ts、x、r对比盗版的ts、tsh、sh、gh效率优势体现出来,正版gn对比盗版ny没有隔音问题也被认识。(根据wtzdj自己拼写“乡下人xianraugnin”是shianghonyin,等於盗版“乡红蝇“的拼写,正版”乡红蝇xianronyin”。) 但这还不是尽头。吴语拉丁式也考虑到国际交流的问题。就是参照国际上的主流外语英语、法语等拼读习惯。而wtzdj拿国际化的脑筋动到威尔士语上去了,或者就是放弃英语、法语自身拼读习惯——脚,不顾;去抓尺码——英法传教士。像eu/ø/、oe/əʊ或ɤ/、o/ɔ/还是oe/ø/、eu/əʊ或ɤ/、o/ʊ/更加符合国际习惯本来不难说得明白。但是跟国人习惯有冲突。这点当然被投机者利用。目前来说,吴语拼音用户普遍没有遇到国际交流的问题,所以完全可以暂时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裏。但是将来呢? 其实早在2000年,我就知道tz、ts、x、r、gn相对ts、tsh、sh、gh、ny推广起来难度大些,我也知道对中国白纸(wtzdj的原话)来说eu/ø/、oe/əʊ或ɤ/、o/ɔ/远远不如oe/ø/、eu/əʊ或ɤ/、o/ʊ/好接受。如果,我真是只为推广拼音为自己树碑立传的话,我早就是wtzdj盗版前就这麼用了。 我相信,眼光应该看得远一些,不要像北京市政规划走到死胡同再来叹息。
网上资料推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nput.foruto.com%2Fwu%2Fmethod.cn.html&urlrefer=dcd30457b38c5fe13b3f8cdd2f59c28f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hanghainese.info%2Fphinin%2Findex.htm&urlrefer=dbed33229711567506f5d517347e4805
上海话个躲藏:iah。 -h是上去声。 迪个字,一般写作“迓”。邪气明显,是用“迓”个文读音注音。 白读应该是ngah。迪牌吴越语特色个字,尤其没几个人晓得写法个,勿大可能是文读音个。 iah个本字,其实是“匽”。“匽”,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匿也。匽之言隐也。从该字个小篆大篆,我伲可以清楚个看到一个人躲藏个样子。 “匽”本来应该有个鼻音尾巴-n,发音接近iahn,上声。而鼻音尾巴脱落就变成了iah。迪种变化就是所谓个“阴阳对转”。
偃:度量衣 @andrew_X_M :一般可以说侬ie~ie看~~~这个ie是哪个字咧~~~演?~~
清音的VOT值 @我叫羅玉鳳 西班牙语清塞音送气与否 来自英文维基词条 Aspirated Consonant "Aspiration also varies with place of articulation. Spanish /p t k/, for example, have voice onset times (VOTs) of about 5, 10, and 30 milliseconds, whereas English /p t k/ have VOTs of about 60, 70, and 80 ms. Korean has been measured at 20, 25, and 50 ms for /p t k/ and 90, 95, and 125 for /pʰ tʰ kʰ/." 我学了这么久都没发现要送气,有没有哪位懂行的讲讲?
“墓库运” @suuuuo Mo Go Yong ================ 楼主,侬讲个应该是“墓库运muhkhuh-yuhn”。 第二个音节,我听到个多是送气,说白了也有变成勿送气个。
上海人怎么读“几何” 上海人怎么读“几何” @z200052b :读若“鸡污”。跟GDP“鸡的屁”有得一拼。 ================================= 应该勿是伐。-h上去声(或-h上声、-r去声),-q入声,勿标 平声。 几何,读 cihwu(连读可以等於 cih'u)。调值33-44。 鸡污,读ci'u(连读可以等於 ciwu)。调值55-21。 就是“几何”个“几”跟“鸡”读音勿一样,出现在调核音节造成连读勿一样。 楼主用惯个wtzdj盗版拼音确实无法表现声调、连读问题。. GDP <dji-di-phi>更加勿可能等於 鸡的屁<citiqphih>伐? 三对音节拆开来没一个一样。
腹股沟和会阴两侧个称呼:“髂” @z200052b :上海话是叫kha的。给小孩擦洗,特别是教他们自己做的时候,总要关照:kha里向揩揩干!
方言读《江雪》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海市区话分尖团 tsisae tioh-fij dziq, vaercirn gnintzon miq. kutzoe suliq on, doq tior reukaon-siq
关於“牙”字读音 @z200052b 谢谢侬个盛情邀请。但是我是勿能去上海话吧个,因为上海话吧唉位十六铺上来个、脑子双相障碍个 秋天寂寥 霸主妒忌我。 好了,我回复侬个帖子已经全部被其删除,我也帐号也被封。 关於侬讨论个“牙”个读音问题,我在此地解释一下。
鹊桥仙,上海话朗读 @zhayaodong (5级)15楼 请用上海话读一遍,在此谢过 @梦丶曾经 鹊桥仙 chiaqdjioxi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xiyun lohn-chioh, fixin zeurehn. 银汉迢迢暗度。 gninheuh diodio euduh. 金风玉露一相逢, cinfon-gnioqluh iq-xianvon, 便胜却、人间无数。 bih sehnchiaq gninci vusuh.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zoejin zyh-syh, ciadji zy-mon, 忍顾鹊桥归路。 gnihn-kuh chiaqdjio kueluh. 两情若是久长时, liahn-jin zaqzyh cioezan-zy, 又岂在、朝朝暮暮! yoeh-chihzeh tzotzo-muhmuh.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海话读成语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gniqsyh-yintzoe, peq(veq)cihn tzeq-theh. 行 在此地一般用文读, 进 本是尖音字。 不 可以按照字面读peq,也可以读“veq勿”。
巴赛罗那用加泰罗尼亚方言授课,关于香港粤语授课 法国电影L'Auberge Espagnole讲述的是欧盟各国大学生在巴塞罗那的经历。 其中有一情节,有位学生要求教授停止使用加泰罗尼亚语,改用西班牙通用语-卡斯蒂扬语。 教授理直气壮地恢复:我们在加泰罗尼亚,请尊重当地文化。如果想听卡斯蒂扬,欢送您去马德里。 事后,学生们也讨论了一下,结论:入乡随俗,尊重文化多元。
就这样又计画生育掉两个:( 女子精神病发作掐死两亲生女儿 一个4岁一个1岁 2013年09月27日 14:52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21) 一名80后母亲,突然精神病发作,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活活掐死。目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已向法院申请对该女子进行强制医疗。 80后女子孙某是江苏省淮安市人,2008年与李某结婚并育有两女,大女儿今年4周岁,小女儿仅1周岁。2013年7月24日上午,丈夫李某很早起床去上班,孙某和两个女儿一直睡到自然醒。因为大女儿嘴角边起疮,不肯吃饭。孙某头脑中出现幻觉,感觉自己好像从西边传来声音,声音说以后让两个女儿对她不好,叫她以后守活寡,还说两个女儿都是菩萨,还说等以后让大女儿告诉小女儿。 据孙某到案后供述,她耳边的声音让她对两个女儿以及丈夫李某充满了仇恨,于是,双手控制不住便去掐两个女儿。遂先后以手掐等暴力手段将两个女儿杀死。 7月29日,孙某被抓捕后送至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进行精神病鉴定。2013年8月9日,经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鉴定,鉴定意见为精神分裂症。检方经调查其家人及邻居,孙某的确患有精神疾病,其丈夫李某也经常在其发病后带其到医院治疗,可谁也没想到她竟忍心把两个亲生女儿都掐死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9月13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遂向该区人民法院申请对其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记者马超 通讯员赵学刚)
“deu/doe”命。 @z200052b “只doe命猫,拿我条鱼拖脱了!”读起来是浊音的,想起来像是“短”,可是“短”似乎没有浊音一读。 (上海话)
市民怕受歧视不教孩子方言 专家称要保护方言 市民怕受歧视不教孩子武汉话 专家称要保护方言 热点资讯长江日报2013-08-17 08:37 “现在的小伢,有多少还会说正宗的武汉话”、“你会教伢说武汉话吗”……随着上海等发达地区推出“拯救方言”活动,在武汉本土网络论坛,这样的帖子最近也在不断冒出,参与者众多。 你认为有没有必要教孩子学方言? 昨日,有个5岁儿子的市民黄敏女士向记者坦陈:“我公婆都是知识分子,在家刻意不说武汉话,就是怕影响孩子。小伢讲一口武汉话,显得有点粗鲁,在幼儿园要受老师和小朋友歧视,显得家教不好。” 黄敏的观点,代表了很多武汉市民的心态。记者看到在各大论坛上,不少人都将武汉方言与“没文化”、“不文明”等字眼画上等号。在得意论坛上,一位资深网友公开表示:“我讨厌在电视上听到武汉方言,显得狠呆呆的。你说一口武汉话,到北京、上海,别人会当你是乡里人。” “现在街上的武汉话被说得七鼓八翘,年轻人嫌说武汉话不洋气,掉底子,不时髦。”前不久,著名艺术家何祚欢在接受采访时对此现象表示担心,“武汉人自己爱‘痞’自己,还不够了解就轻易否定,武汉话其实是中国最美丽的方言之一,是本土文化的载体”。 “湖南话因为演艺节目走向全国,广东话有流行歌曲助阵,四川话有方言剧看,东北话有小品帮衬,难道这些地方就比武汉强些?再说哪种方言没有骂人的话?武汉人主要是蛮不自信。” 已经定居上海的武汉姑娘徐晓霞,虽然远离家乡,却一直在网上关注着《吃喝闪》之类的武汉RAP歌曲,她说一些武汉“80后”的表现“蛮闪”,很多外地人喜欢。 记者注意到,除了觉得武汉话“没文化”,还有些家长担心从小教孩子武汉话,孩子长大就学不好普通话,出门交流有障碍。这个顾虑倒是被很多武汉网友幽默地打消了:“我从小一口武汉话,长大普通话一级乙等,与英语自由切换也没有问题啊。” 对此,钱乃荣教授也表示了肯定:“有科学研究发现,7岁以前讲方言不需要教,只要跟着父母或周边的环境就可以自然习得;在11岁以前,如果身边的环境都是同一种语言,只要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也可以很快学会。只要让孩子像上世纪70年代的孩子那样,带着母语进入学校,在下课时间中自由说方言,上课说普通话,普通话和方言都会说得很流利的。”
关於“khueq熟” “khueh ,怎么写?别处说不说?” @z200052b 快速升级神器 揉面,要“醒一醒”或“酿一酿”;鱼、肉下锅前要腌一腌;洗衣服,第一步也要浸泡一段时间,这在上海本地话里面叫“khueh脱一歇”。想找一个同音而又在字义上尽量相近点的字,没想出来。特请教各位。
“触心禁” 看《断奶》当中有句台词“哪壶不开提哪壶”,演员用普通话讲了。 我想上海闲话应该是“触心cin”。 翻翻文献《上海话大词典》P333写作“触心旌”;《上海方言词典》P387写作“触心境”。 问题是“旌tzin”是尖音字,“境”是团音字。现在靠市区人独怕也搞勿清爽是尖音团音了。 要是团音字,写作“触心禁”岂非跟好? 有无分尖团个朋友来讲讲了。 @hanblood @hotline110
【断奶】【沪语版】【第1集 - 女婿上门遭遇尴尬】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y.tv.sohu.com%2Fus%2F101151708%2F59968788.shtml&urlrefer=082bf0535e62ae5ca3dd468aedb1545b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are.vrs.sohu.com%2Fmy%2Fv.swf%26topBar%3D1%26id%3D59968788%26autoplay%3Dfalse%26from%3Dpage&urlrefer=e9b16cf009af93b12655db234b3a3ae0 <object width=640 height=51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are.vrs.sohu.com%2Fmy%2Fv.swf%26topBar%3D1%26id%3D59968788%26autoplay%3Dfalse%26from%3Dpage&urlrefer=e9b16cf009af93b12655db234b3a3ae0"></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param><embed width=640 height=515 wmode="Transparent"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src="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are.vrs.sohu.com%2Fmy%2Fv.swf%26topBar%3D1%26id%3D59968788%26autoplay%3Dfalse%26from%3Dpage&urlrefer=e9b16cf009af93b12655db234b3a3ae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object>
英国小伙在上海用上海话问路,几乎无人听懂 英国小伙在上海用上海话问路,几乎无人听懂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outube.com%2Fwatch%3Fv%3DPLr-Nps3aVQ&urlrefer=e034311d0f4ac3f4b68199239b356bc8
偶然查到旧军阀的一句话 刘文辉曾说:“政府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 刘文辉就是西康省军阀。西康省相当现在老是有校舍问题的四川省西部。
上海话表示拥挤个“轧”个本字。 请两位指正@hoshino_seiya @hanblood 有朋友讲是“夹”见母浊化。我以为是“群匣”同母。 就是“轧gaq”是“狎”个上古读音遗留。 “狎”有“拥挤”个意思,如:车骑并狎。 而此“狎”可以通“狭”,“狭”又能通“夹”。 “夹”有个“匣”母读音。
“日脚”还是“日节” @石涛1994 前抢看到报纸上头有人批评某个文学家,讲伊搭“日节”写成了“日脚”。但是为啥吾今朝又看到“日脚”是正确个呢?
为黄大师介绍只金丝猫 @黄浦清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家看伐。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82%2Fv_OTQyOTQ0NDc.html%2F1030_humormaster.html&urlrefer=390254a6b87ff51bc4de5479041bd8e4
讲解“弗”、“勿”、“不”。 @下颚西 因为不能在吴语吧回复,所以在此地回复关心迪个问题个朋友。
吴越语人制定国策学校裏禁止方言教学,要用北京话 1949年主持教材工作的苏州人叶圣陶力主将小学“国语”科改称“语文”。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讲解用的语言,仍用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pep.com.cn%2Fxiaoyu%2Fyuwenbook%2Fxy_dsyz%2Fxy20sjzg%2F201008%2Ft20100820_683646.htm&urlrefer=25a65155a8cdfb26da03074a35bbb71c
谈谈上海话个浊音 新民晚报:谈谈上海话个浊音 有眼朋友可能会觉着奇怪,为啥外国人会拿“北京”译为Peking,“广东(广州)”译为Canton。外国人分勿清爽清浊吗?原因其实是:北方话、粤语侪呒没浊音。确切个讲,普通话个“b、d、g、j、z”是“不送气清音(全清音)”。如果侬拿一张纸头摆辣嘴唇前读“波b[p]”,再读“坡p[p]” ([ ]中是国际音标标音),读“坡”辰光纸片吹动,就是有送气,读“波”勿送气,而发搿两个音个声带状态侪是勿振动个。国际音标体系中用上标个h或者前单引号表示搿个送气。但搿两类音侪是清音。英语个清音一般是送气个;而法语、西班牙等个清音一般是勿送气个。搿能,法语、西班牙语等个p就相当汉语拼音个b。如:法语pas个读音相当普通话得仔上海话个“爸”,而法语bas个读音相当上海话个“排”,普通话里呒没[ b]。初学搿点语种个中国北方人常常会像坠五里云雾,而吴语区个人却占尽优势。或许侬也留心到了上海人得仔北方人读英语字母辰光个区别。勿同于汉语个其他方言,阿拉上海话拥有完整个浊音系统,搿个也是吴语区别于其他汉语方言个首要特征。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上海话个“跑步bhaobhu”、“电台dhidhe”、“搞轧ghaoghak”、“强健jhiangjhi”、“上市shangshy”、“谢谢xhiaxhia”里搿点浊音声母。根据钱乃荣教授辣大家熟悉个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设计个上海话官方拼音方案,用加h表示上海话个浊音(上海话“徐xhi”个声母相当法语和葡萄牙语的j)。上海话中个浊音字是保留了隋唐时代中古汉语浊音声母个字。就是普通话中阳平声个基本全部得仔普通话当中去声字个大部。 英语清音一般是送气个,在s后是不送气个;而法语清音一般是不送气个,在r之前是送气清个。但绝大多数西方人不会分辨送气和不送气清音个区别。有点外语基础个朋友可以对照一下: 送气清音 |不送气清音| 浊音 上海话 | 乒乓P | 宝贝B | 枇杷Bh 普通话拼音| P | B |(没有) 英语 | Port | Sport | Bort 法语 | Papier | Propre | Bible 作者:爱笔兮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正版小狼毫拼音输入法下载,带有苏州话、上海话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hanghainese.info%2Fsyzeqfaq%2Findex.htm&urlrefer=9d891aab8953581b8df047e4fe1da61e
请教古音高人,“烊”和“熔”有无关系 上海话受热融化称yan,写作“烊”或作“炀”。 对照普通话对应的字是“熔”或“融”或“鎔”。 “烊”的宕摄阳韵,“鎔”的通摄钟韵,“融”的通摄东韵,之间是啥关系?
夏大禹墨子管仲 是哪裏方言? 夏大禹墨子管仲 读音等於 下大雨麦子管种,的是哪裏方言?
上海话谜语:明太祖个兄长,猜个地名。 等
上海话谜语:臂膊朝外弯,猜个地名。 等高手
臂膊朝外弯,猜个地名。 等高手。 地名包括国家名。
乱掼浪头,猜个地名 等高手
上海话谜语:乱掼浪头,猜地名 等高手。
上海话谜语:隆胸,猜地名 等高人!
“解”姓哪能读。 “解”姓按照广韵,胡买切,匣母蟹摄开二上声,音同“蟹”,阳上声。 按照规律,今音应该是rah。 但是中古同音字“蟹”是清音。郑张尚芳认为,古音上声是带有紧喉音/?/迪个紧喉音使得声母清化了。原因可以探讨,总之“蟹”读清音无疑。就是讲,要是参照同音字应该读阴上hah。而且有种说法,“蟹”因“解”姓得音。 问题名从主人,“解”姓自家是哪能读个?“解”勿是常见姓氏,勿像张王李赵刘,人人晓得哪能读。印象当中,当年歌星“解晓东”,大家侪是参照普通话读音读“xiah晓东”。 仔细问一下,有读ciah“解放”个“解”等等个。 就实在讲勿清爽了。
上海营业员开口第一句话应该是上海话、英语、普通话
答上海市区话分不分“米”、“面” 答上海市区话分不分“米”、“面” 1960年个《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是勿分“天仙”韵(原咸山摄ien)跟“鸡西”韵个。此外《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方言词汇》、《上海话音档》、《简明吴方言词典》、《吴语概说》、《上海口语词典》、《上海话流行语》、《上海话大词典》等提供个上海市区话,侪是勿分“米”Vs“面”个。 现当资料裏相反个例子不多,《上海话熟语》提供个音系分“天仙”韵跟“鸡西”韵,但是没提供读音字表。此外就是《上海方言词典》分“米”Vs“面”。《上海方言词典》采用口音偏老。 钱乃荣老师个《上海语言发展史》P41指出“天仙”韵跟“鸡西”韵合并是第三期,就是1940-1969之间完成个。 石汝杰老师个《[1983]上海市区中年人语音共时差异的五百人调查》指出55.2%分“天仙”韵跟“鸡西”韵,而38.6%完全勿分,其余分部分。(注意,跟钱乃荣老师调查对象年龄层次是勿同个。) 关於迪两韵部个音值,钱乃荣教授个《上海语言发展史》P16-17可以供参考。 钱老指出,1928年赵元任个《现代吴语研究》跟1939年蒲君南个《上海话课本》中纪录跟“天仙”韵对立个“鸡西”韵音值是/ij/。就是讲“鸡西”韵音值由/i/转/ij/,由转为/i/,而“天仙”韵,由历史哴个ien转ie、/iI/、变/i/两类合流。
精典双相障碍们双相障碍上海人、上海话 精典双相障碍病例一例 @吴歈 :可惜反而有些郊区人自以为是所谓上海人,除了什么 上海之根 外,还自命为 老派上海话。。。 ================================================== 上海话吧帮十六铺上来的吧主的双相障碍病实在让人受勿了。 其实就是这帮双相障碍,把上海市区人硬说成是伪上海。 本人家族自上海开埠进入上海已历五世,根据1947人的资料上海市区人口仅仅八分之一出生地是上海,而我祖父母个曾祖、外曾祖父母都属於出生在上海个。在这这帮双相障碍嘴里成了假上海! 这帮双相障碍可知道,上海市区人绝大多数祖籍外地,那些所谓祖籍上海的,多数是原先近郊远郊的人,还有不少改了祖籍的。开埠前的上海也是个人口流动性大的城镇,开埠前的上海县城的居民也未必是祖籍本地的,而开埠前的上海县城的居民也可以移居别处。所以祖籍上海县城个上海市区人几乎是没有的。像本家族这样五世参与现代都市上海建设的也属於凤毛麟角。如果我都成了“伪上海”,还有什麼正宗上海市区人,他们这些双相障碍嘴裏就只有上海郊县那些原籍写上海的才是“真上海”了。 现在这帮双相障碍们又反过来了,上海郊县人口也是冒充的假上海!谁才是他们嘴里的“真”上海人!就他们这些十六铺刚刚上来的双相障碍们自己? 说上海市区话“协”读yiq(yih)的是这些十六铺刚上来的,上海市区方言资料都是yaq,没有yiq。 说上海市区话“望”文读vaon(van)的是这些十六铺刚上来的;上海市区方言资料都是wan,没有van。 说标准“觉”文读是ciaq(ciah)的是这些十六铺刚上来的;现代上海市区方言资料都是cioq,没有ciaq。ciaq是松江郊县话。 这帮十六铺刚刚上来的还把前法租界中央区、霞飞区,旧上海三大亨住处说成棚户区,把十六铺南市区说成繁华高档地段!
讲只笑话,大家轻松 讲只笑话 一天,双相障碍跟呒人两家头划船出去白相。呒人落到水里去了。双相障碍马上打电话畀水上救护中心。双相语无伦次个急叫:我是双相障碍,呒人落到水裏去了,求倷快眼来救救呒人。救护中心听明白。
偶然翻到一个粤语字 看用法像“打”。“打”本来是个鼻音尾的字,上海至今读tahn。郑张尚芳(《汉语方言异常音读的分层及滞古层次分析》)解释过,普通话的“打”本字是“搭”。 根据汉典,粤语“打”不是入声,粤语读:daa1 daa2,而粤语“搭”读“daap3”。看不懂拼音,上面“手耷”合体读音好像不是汉典采用拼音的aap? 问题是: 1,粤语的“打”读开韵尾是模仿mandarin的文读嘛? 2,“扌耷”好像古籍资料没有,是后造字,本字是“搭”?如果不是,难道普通话不带鼻音尾的“打”本字是这个字?
粤语的一个字。求解 偶然翻到迪个字。看用法像“打”。“打”本来是个鼻音尾的字,上海至今读tahn。郑张尚芳(《汉语方言异常音读的分层及滞古层次分析》)解释过,普通话的“打”本字是“搭”。 根据汉典,粤语“打”不是入声,粤语读:daa1 daa2,而粤语“搭”读“daap3”。看不懂拼音,上面“手耷”合体读音好像不是汉典采用拼音的aap? 问题是: 1,粤语的“打”读开韵尾是模仿mandarin的文读嘛? 2,“扌耷”好像古籍资料没有,是后造字,本字是“搭”?如果不是,难道普通话不带鼻音尾的“打”本字是这个字?
方言节目的传播价值 方言节目的传播价值 颜茹 2013年01月16日14:57 来源:视听界 齐梁文化之地的常州,北濒长江,南临太湖,成为连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中间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常州方言的交流与相融。 常州电视台2005年推出首档方言类节目《龙城山海经》;同年,常州电视台《社会写真》栏目开辟“有话要说”单元,用常州话点评民生新闻;2008年12月15日,纯方言类节目《生活369》开播,主播楼益华在常州市民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广播做方言节目如鱼得水,因为电波就是传播声音的媒介。2008年9月1日,常州电台首档方言类节目《大嘴毛丫头 双桂坊里掰亮头》开播。主持人“大嘴”、“毛丫头”贯彻“常州人用常州话讲常州的事情”的节目主旨,用方言演绎常州的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天天一句”单元,“双语”学习地道常州方言;逢周六开设“听老常州讲老常州的故事”单元,请常州市民俗研究会副会长、老房子画家季全保老师和听众一起分享老常州的动人故事,更深的发掘常州的本土文化。2011年1月1日,常州电台第二档方言类节目《大嘴毛丫头 请你做娘舅》开播,主持人“大嘴”、“毛丫头”帮有生活中有法律纠纷的听众找娘舅,以案说法,请律师和专业人士对纠纷予以点评。 本土方言节目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亲切感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用方言交流沟通,土话、俗话更能体现地方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在大众传播媒体中听到乡音,受众亲切感倍增,关注度自然提高。 其次是地方语言文化的独特语感和吸引力。80后父母普通话普遍较好,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用普通话交流,有人担忧,方言会不会慢慢消亡。当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方言节目的时候,很多人乐意去听去看,孩子浓厚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力会让他们很快受到方言的熏陶、走进方言的世界,从而领略方言这一地方文化的精粹。 生活工作中,听方言、听懂方言,说方言、学会方言,是新市民融入一个城市的轨迹。在方言中领略一个城市的魅力,在方言中感悟一个城市的内涵,在方言中寻找一个城市的精髓,方言在推广和传播地方文化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言节目应提供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民生新闻和文艺节目,引导听众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方言不等于俗气,本土不等同于市井,本土方言节目可以有观点,做到雅俗共赏。 本土方言节目作为普通话节目的必要补充,有着其独特的传播特性让方言节目通俗、精致地存在,独特地展现本土文化的精髓,方言节目才能长久地拥有一方属于它的天空。
专访钱程:保护上海话从娃娃教起 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 钱程接受东方网采访,采访过程中钱程一直保持用沪语,为了更好的保护方言他觉得这样比较合适。 东方网记者唐漪薇、吴桅、刘沅1月31日报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个丰富而又鲜活的地方文化,使中华文明繁衍千年,长盛不衰。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上海小囡能熟练用上海话会话的越来越少,年轻人中不少听得懂不会讲,会讲的又讲不标准。 今年,市政协委员、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恢复上海方言生机,重在学龄前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在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时,钱程说,“就像普及计算机一样,保护上海话、推广上海话,也要从娃娃抓起。” 缺乏语境是孩子“不会说上海话”主 因 “上海方言作为海派文化基本载体,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在许多青年人不会说、说不好上海话。试想等他们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恐怕连听上海话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样几乎就等于宣告了上海方言的失传。”多年来,为守护“上海闲话”,钱程始终奔走在演艺、教育领域的第一线,他坦言,问题的症结出在现在的孩子,“打从进幼儿园开始,就失去了学习或使用方言的机会”。 “很多孩子入园前本来会讲一点上海话,可是一进幼儿园,白天8小时就只允许讲普通话,回家后也难以逆转这种习惯;再加上亲子之间的言语交流较从前有所减少、家长更多愿意迁就孩子,宁可讲不标准的普通话,也不用上海话同孩子说话。”钱程表示,根据针对语言习的科学研究,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失去了学说方言的机会,再拾起来就比较费力。 “普及上海话”要从幼儿开始教育机构有责任 “鉴于现在上海的语言环境和十年前相比比已大不相同,仅凭解除上海话使用禁令这一手段已不足以在幼儿园重建小朋友之间自觉用上海话交际的环境。而如果只是简单地强调方言要靠家庭传承,则更是忽视了语言传承是以其社会功能为前提这一事实,同时也回避了教育机构对传承本地方言文化所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钱程表示,为了上海方言传承的未来,人们必须行动起来,从学龄前儿童抓起,积极地、多方面地想办法。 根据多年研究所得的经验,钱程建议,上海首先可在公立幼儿园设立“每日沪语时段”。“每天从八小时的上学时间中抽出一个小时,让孩子们用上海话做游戏、讲故事、唱童谣,通过这些简单轻松的活动,孩子就能再潜移默化中逐渐学会,并愿意说上海话。” 钱程表示,目前,他已经在编写沪语教材上做出了尝试,但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沪语教材,需要有针对性,在方式方法和教学材料上,也和成年人的语言教学有所区分,否则便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我建议组织专家、学者专门编写一套适合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的学习上海话的教材,比如沪语游戏、故事、童谣等,寓教于乐。如果有需要,我个人和滑稽界的同事们也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视沪语教学人才培育 说起“言传身教”,钱程坦言,重视沪上幼儿园、小学教师正确使用上海方言特别重要。如果有人问,有些老师自己也不会说上海话怎么办呢?钱程称据了解,目前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出现”。“在公立幼儿园里,一个班级通常配备三名老师:班主任、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按照目前的师资结构比例,只要合理编配,每个班级至少保证配备一名上海籍老师还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钱程坦言,论当前的幼师队伍中可以承担起沪语教学任务的人才,确实不够多。“许多年轻老师和新上海人教职员工,自身上海话基础也较薄弱,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培养、储备一批沪语教学人才,学习兄弟省市,如苏州市的经验,统筹调配本市高校、戏曲曲艺院团中涉及上海方言教学方面的各种力量,安排集中培训以及一些普及性考核。” 钱程表示,对以建好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倡导和谐社会氛围的上海而言,培养一批既懂得教育、又熟练掌握上海方言的人才,对城市发展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学习方言,能本地人更了解自己,外地人更快融入本地,无论是市民、游客还是新上海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产生幸福感,从而更热爱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谈谈吴语拼音的技术 谈谈吴语拼音的技术 (上海闲话abc) 导论: 这些年,网上常可见到个别所谓的吴语保护积极分子贴我的大字报,甚至牵扯我的祖上五代、妻儿和长期支持我的人。宣布我是什麽“吴语公敌”、反方言分子,利用网络方言保护运动发起人的名义“抢班夺权”。我亮自己的身份只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就像面对红卫兵的淫威,许多老**亮出自己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留下的枪伤去反驳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一样;不是那些红卫兵说的想做所谓的“一把手”。方言保护运动是各行各业群策群力的全民运动,并非一两个人可以领导的。难道让个只会背广韵的书踱头去领导周立波这样的文艺界人士。 作为网络吴语保护运动的发起人,变成那些所谓的吴语“运动”分子眼中钉的直接导火索是拼音方案的分歧。本人自2001年起通过网络推广一套吴语拼音方案--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许多网友效仿设计拼音方案,其中又有不少将吴语拉丁式方案小修小改成了无数套仿案。人人称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造成分歧的直接原因是如何来评价拼音方案好坏。评价拼音方案好坏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很简单:根据拼音方案用途来评定。比如说,从拼音最日常的功能拼音输入法来说,毫无疑问吴语拉丁式(法吴)明显优于其他方案。那些认为wtzdj改制的吴语协会拼音仿案比吴语拉丁式(法吴)好的人,显然不是从这项拼音最日常的功能出发的。吴语拉丁式的优势不限於这点。下详。 wtzdj在他的所谓“吴语协会拼音”出台后的2007年,在一张大字报裏说:闲话把拼音的用途当做独门秘笈,秘而不宣。不存在“秘笈”和“不宣”的问题。倒是搞不清楚拼音是干什麽用的,选择拼音方案就只能凭主观好恶乱投机,使用当中不断遇到问题也是难免的,脱不了拆烂污嫌疑。 wtzdj等人又到处贴我大字报裏说:闲话用拼音给自己树碑立传。这本来是个别人双相障碍出来的,现在已经三人成虎,也严重损害了我的形象。如果拼音主要功能是为设计者“树碑立传”,那就难怪人人都说自己的方案好,也难怪其他“搞”拼音的恨我入骨,作出势不两立的姿态来。 拼音的用途谈不上“独门秘笈”,更不是我“秘而不宣”。而有些人利用其掌握的资源对我进行网络封杀,我一谈拼音技术就有红卫兵骂我祥林嫂。类似的高帽子我还有好几顶。wtzdj的这张大字报虽然是他的偏见,同时也说明我是为数不多的掌握拼音钥匙的人。既然如此,在拼音问题上为什麽不聼聼我的意见呢。有些红卫兵说保护方言要讲技术,拼音方案却成了绝对不能讲技术的领域。立场上非常双“向”障碍。
尝试上海话作文欢迎大家修改 借吴越家园沪语论坛个母语版,尝试搞上海话作文个练习。 欢迎大家来修改。
讨论:役、域一般读啥个音? @caoldwang 吴音小字典上,老版读音是yuih(同越),新版读音是yoh(同育)。本人老家情况是前者。弗晓得现在迭两个字大家一般性读啥个音呢?
“欢喜hueuxi”个上海话读音 @唐明州刺史 @caozs8 @恨在胯下
“叶公好龙”上海话哪能读。 @兽牙X小菜X @lyte1219 @苏轼爱鱼儿 @FishOnBund @佚名Anonyme
今天不仗义一把,抢了头牌!
今朝抢倒头牌。 妗格格一记。
书写上海话入门 书写上海话入门 上海话也可以写得老漂亮,只是需要侬留心一下。 全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uunion.com%2Fbbs%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3965&urlrefer=2d5767c6c7da486ef187f4d4ea6c6339 上海话中常写错、常读错的字 上海闲话abc 这些资料,最初是2002年在新浪论坛贴过,感谢“江爱伦”网友当时做的文字编辑工作。 2007重新整理。 0,导言 因为学校长期对吴语的封锁,普遍上吴人并不会写自己的母语,并且误认为吴语是不可以写的。然而,事实上“推普”以前,江浙地区是名著的主要产地,尤其南宋时期的江南才子,怎么可能使用“金元辽语”搞文学呢。 本篇对被大家认为不好写的上海话的字和不好用上海话读的字收集一下,这些字主要是和普通话读音差异大的字。
中 华 新 韵 中 华 新 韵 (中华诗词学会 2005年5月颁布) 前 言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书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在今年8月第十七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及9月中华诗词学会浏阳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这是从语言发展现状出发,获得最大诗词效果,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必要措施。《中华诗词》杂志去年公布了两种声韵改革简表,一边试行,一边听取意见,准备经过认真研究,综合为一种试行简表。” 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去年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以下简称《简表》)。在此基础上,又邀请全国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专门进行座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参考和借鉴了现代音韵学家对普通话音韵的研究成果。现将《简表》正式公布试行。 下面,对于这个简表制定时所考虑、所参照、所依据的几个原则性的问题,向读者做一简要的说明。 1.韵部划分的依据——普通话 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齐姑。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2.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 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母中开头的i、u、ǖ,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合称韵身。 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 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汉语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时的具体情况,在判字“同身”时,对个别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用《注音字母》注音,韵头称为介母,没有韵尾,韵母即是韵身。韵母相同,自然同韵,同身等韵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3.平仄区分的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 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用入声韵的词牌曲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 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4.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5.与旧韵书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 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 我们认为,声韵改革是一件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还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希望这个《简表》能够对广大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诗坛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使用新声韵的好诗,这是我们公布这个简表的根本目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