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围炉
功夫老陈
石崇英先生入室弟子,习练活步老架108(杨氏大架)太极拳、马维祺派八卦掌和形意拳二十多年,愿为
关注数: 229
粉丝数: 498
发帖数: 5,216
关注贴吧数: 5
《缠丝拳源流考》(转贴) 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明朝武学、兵学名家唐顺之先生《峨眉道人拳歌》是史料中最完整记录峨眉通背拳的珍贵文献,其“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古老的通臂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现今流传在川渝本土的缠闭门(或化门)缠丝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峨眉通背缠拳,不过大多都只继承了其外在的形(一个空壳),遗失了真正体现其内在东西的斯文之道(通背法门)。 缠门祖师黄益川,江西残字门拳师,雍正年间因为介入“反清复明”活动被官府追杀避难入川,隐蔽期间跟从峨眉道人潜修研习道门通背缠拳。后浪迹江湖,先后在泸州纳溪、大足龙水、合川云门等地隐居,暗中授徒传拳。因其“政治背景”而讳言师门来历,三百年间逐渐以缠拳、蚕丝拳、残拳、缠丝拳、化拳、峨眉拳等名目在江湖上形成缠闭门(蚕闭门)流派。缠丝拳功法中有主张不招不架先发制人的纯阳手法门,残、截、冷、弹、抖、钻纯阳六字道其术,少壮图强之士多擅长;也有主张螺旋缠绕、沾粘空随、能空善化之阴阳手技艺,沾、粘、绵、诱、空、随六字言之,化门之美誉因此而来,一般称阴阳手;还有缠丝技艺炉火纯青后返璞归真的纯阴术法,有敬、惊、径、擎、紧、切纯阴六字道其精微,老成练达之人始能会其玄奥,亦称斯文之道。缠丝拳在荣昌、大足一带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和完善的拳法套路、长短器械、内功功法、拆手技术和医药保健功夫,俗称“荣昌缠丝拳”,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实北方各地不同风格的通背拳(或通臂拳)都是由四川道家传出去的。因为练功时“轻柔不用拙力、迟缓不求迅捷、凝重不尚机巧”的老庄思想很不容易被一般人理解(一般人认为练功时越有力量越快速的功夫就是越凶的),所以传到北方的通背拳大都继承了其纯阳架风格。幸亏传到河南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较大程度的继承了其内家拳的技击思想,后由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影响陈王庭并逐步形成“陈式太极拳”雏形,属于通背拳阴阳架的脉络。而真正传承了道门“无中生有”思想的纯阴架通背缠拳,秉承“力从小起方渐增”的自然规律,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迟缓凝重虚灵轻柔而又肃杀整齐的内家拳风范。
练习七年传统武术获得的一些概念 作者:薛宏伟 作者简介: 薛宏伟,大学本科主修建筑工程,2001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2007年创立广州鸿蒙信息软件有限公司,做大客户的软件定制开发;2015年任广州红鸟软件有限公司CEO,做大客户的社群运营,业余时间练习传统武术、参与公益助学。 手机(微信):13826284578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亳州晰扬拳 今天下午到亳州古城花戏楼,看展板上有晰杨拳介绍,就拍了下来,以增广见闻。
内家拳劲力练法(作者:孙存周) 一篇极好的文章,说出了内家拳劲力练法的精髓,特此推荐。 转贴费了半天劲,不再一一搬过来了,有兴趣的话到下面的网址看看。 http://tieba.baidu.com/p/4428886002
内家拳劲力练法(作者:孙存周)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苟有道心再参道门.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学太极必须求真务实(作者:孙中华) 求真务实学太极 (孙中华) 求真务实,对于我们太极人来说有特别的重要含义。求真,就是追求对太极的精髓的理解和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务实。求真务实,二者不可分。不务实是求不到真的。练太极就是一种务实求真的过程。 现状与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太极拳的存在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的人看了会想,这是危言耸听吧?太极拳的空前普及,赛事多多,参加者如云,怎么能说面临严峻的挑战呢? 我们提出的,恰恰是被太极养生大潮掩盖住的另一面,是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谈的是真太极,太极真功夫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不少有识之士,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个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并且为传统武术的真功夫面临失传而深感忧虑。读者们也许已经看过他们写的书和文章了。与老一辈太极拳家接触的时候,了解到他们大多数都有危机感,少数不想教或者没的教的人除外。 当然,也有不少人没怎么想过这个问题,也会有人对危机的存在与否持不同的看法。而作为从师学艺数十年的太极拳人,我们不能不为太极拳的现状和未来担心。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我们愿意在这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拿出来和广大太极拳人分享。
杨氏活步老架108式太极拳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5MjM1NzUyOA%3D%3D.html&urlrefer=dfe26cb38a757f74f7a36fce2b4e4ae9
内功拳是借大地之力的艺术 要用汗水换来功夫,练成六合归一,才能较好地借大地之力制敌。
什么是捧劲? 关于捧劲,老前辈早有论述: 所谓捧劲者,如水负行船。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 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一龙:传武与散打结合的典范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3ODQ3OTA5Mg%3D%3D.html&urlrefer=5bb5034a24f0b387a99d58fb9bcf8af6
又一场传武与散打的比赛 看似踢馆,感觉不像是真的。
令人扼腕的一场比赛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Aj_Ke-L95-Y%2F%3FresourceId%3D0_06_02_99&urlrefer=93ca1f2f71c165e5542bd3d8a8a9efef
程派八卦掌练法演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5OTgxNzQzMA%3D%3D%26mid%3D401607292%26idx%3D3%26sn%3Ddf5e9f3c2d48ef0dd164a6b703569b97%26scene%3D1%26srcid%3D0223WJUOWae1A4ciD3AA0Wsf%26pass_ticket%3D7IzuXWCXAGW%252FOOmEwk2e%252FAIn7NtJ3zhcUH0wtgJ8nSKIG%252BswoPYnw0VoqUEvM%252Frs%23rd&urlrefer=40dead84dce4051fc83e07982c9500c4
通背VS拳击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A3MzQ0MTM2.html&urlrefer=56ca928f0edd0c8cbb141f350ecdc957
1986年的武林大会 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散手。
河南专业公务员面试辅导 十六年面试辅导经验,有意者加QQ6473612
何南杰大师的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I3MDg5ODA%3D.html&urlrefer=b74128ffcb40c99cc2aaace8e4494e2f
南京王祺先生的抖大杆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I2NzY1ODA4.html%3Ffrom%3Dy1.2-1-176.3.2-2.1-1-1-1-0&urlrefer=cf92df2cb76a41951455bff25294284c
关于散打与传武 1.散打要求先天身体条件好,传武不要求。 2.散打适合年轻时练,传武可练到老。 3.散打适合专业训练,传武适合业余者练习。 4.散打见效快,传武见效慢。 5.散打如西药,传武如中药。 一点拙见,供参考。
练功贵在坚持 练习咱们的功夫,能捱过前三年真的不容易,最困难的时候,咬咬牙坚持一下,往往就能看到一片新天地。黎明前的黑暗,行百里者半九十,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日本的实战讲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U4MDI5OTM2.html%3Fx&urlrefer=cf8719c9052a162ec46f1be3b3260ae4
师弟杨胜利的宣传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2MTkwNjU5Ng%3D%3D.html%3Frefer%3Dpc-sns-1%26x%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aa516915d9c19bcdc65ab602e4e599cd
杨胜利太极拳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1ODY1NTU0OA%3D%3D.html%3Fx%26sharefrom%3Dandroid%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d6713e59beef1bd2df8fcbd961b9cf42
太极拳吧最后一贴:北京杨胜利师弟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1ODY1NTU0OA%3D%3D.html%3Fx%26sharefrom%3Dandroid%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urlrefer=d6713e59beef1bd2df8fcbd961b9cf42
练功心得 上次要练功小记86中写到了关于内功与《道德经》的关系,感觉没有到位,只是解释了第一章关于无欲的一句,其实无欲与有欲是相互关连的,这里面有一个常说的“意”的问题。如果不把有欲与无欲的关系讲清楚,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太极拳中所讲的“意”是什么东西。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修炼太极拳了。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意思是说:经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现宇宙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两者同出异名”意思是说: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同谓玄之又玄”意思是说: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众妙之门”意思是说: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这里就首先点明了人们对宇宙众有的认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有欲和无欲。有欲,即是以人的意识活动通过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去辨别,故所能认识到的只是事物之外在表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意而为的意,这是练习太极拳应该练掉的意,为什么拳论中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有的人在练习时,加上了这招怎么用,那招怎么使这样的意,就是有意而为,所练的与大道只能越来越远。无欲,则是有知而不动知,使意识收敛为清醒而又无思辨的状态,其所产生的效用则是感应的直觉能力,所能感应到的就是事物内在之本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意而为的意,这才是太极拳所应该修炼的意,为什么拳论中讲:“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随人所动”,这就要求在练习时,所谓的招法都是内气共振的结果,其意为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把后天的有意而练掉了,把先天的无意而为练在身上。这样所练的与大道只能越来越近。这样的有意与无意也可形容为有欲认识实体,无欲感知生命。这无欲而修道的方法,不仅能感应到自然之“道”与“德”的实存,且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还能调动人体呈现出常人所未能开发出来的特异感应能力。故自古至今,人们都对修道感到玄之又玄了,后来又有人称修道为“修神仙”。由于这些修道效应的产生机理只有修道者自身才能体悟,却无法以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故就不能被常人所理解。即使是能表达,常人也不会因听一听就能直接体验得到,往往听着玄乎,不易理解,更不易相信。这也就是常说的仔细参仔细参,内功不在势里的道理!哈哈!
田金龙话太极 田金龙谈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剖析 仔细剖析一下太极拳的动作结构,可以发现太极拳有两种基本的动作方式:摇转与摆动。摇转如推磨、摇马达,摇转中练出了转动力与牵动力,对抗中可以有效地引化对方的攻击力;摆动如钟摆、如抖绳,摆动中练出了惯性的冲击力与弹性的爆发力,对抗中可以获得强大的攻击力。 在发放过程中,摇的前半部是引化,后半部是进逼;摆的前半部是落空蓄劲,后半部是借力发放。 试看太极拳的招式,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等等,都是两种动作方式、四步结构式,可见太极拳的技术设计是多么严密。 精简太极拳的动作方式可以集中精力在深度上研究太极拳的技术内涵与运用技巧,在提高技术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具体的招式,在广度上拓展太极拳的技术外延。从而在动作结构、动作质量、招式、推手、散打的内在联系上构建出完整的太极拳技术体系。 太极劲的三种状态 关于太极劲的状态,田老师答复说: 太极劲有三种状态:静态、柔态与刚态,体现了动静刚柔的统一。 以蛇的搏斗状态为喻:警戒态(静态)是蛇受惊而起、昂首注视,游走态(柔态)是蛇追随目标、移动侍机,攻击态或爆发态(刚态)是蛇找准目标、发动攻击。蛇的三种搏斗状态都是蛇的运动,太极劲的动静刚柔也是太极劲的自身表现。 如何理解太极劲的二劲吻接 田老师说: 先观看一下大海的运动,看看大海是如何掀起海浪的。 当海浪向上涌起时,大海已在酝酿下沉的力量;当海浪向下沉落时,大海又在酝酿涌起的力量。于是,一浪追赶一浪,滔滔不绝。 劲力的向外传递与向内回收,就如海浪的涌起与沉落。 当一个劲力发生在另一个劲力的过程之中时,对立的二劲已成为互相依赖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就是太极劲。 空劲的方法与运用 在谈及太极劲时,田老师还讲述了空劲的方法与运用问题: 空是空间,空劲是获得空间的内收之劲。空劲如同收缩的球,从大球到小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可以为引化与发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球为喻是为了强调收劲的完整性,这样可以使全身的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加干净。 在松随中增加一个空劲,可以使对方产生一个落空。怎样利用这个空间与落空状态来攻击对方,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对抗之初,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对方的落空程度较小,这时适合于引化;进逼后,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对方的落空程度也较大,此时才适合于发放。 从接手-空劲-引化、进逼-落空-发放的技巧,联想起太极劲与发放过程的四步骤,不难看出发放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正是源自于太极劲及其活动状态。 在田博士介绍《三摇三摆》体系中的“前后摆”时,我做了如下记录: 一、前后摆的动作方式 前后摆:身体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 当手臂下垂前后摆动时,状如钟摆、如秋千;当手臂水平推拉摆动时,如同摇橹、如拉风箱。 二、原理 身体的冲击力、各环节的有序化运动、肌肉弹性力的充分利用。 三、要求 劲力发放的八字标准:惊弹抖擞松沉整透。 四、要点 掌握发力顺序,体验身体的波浪运动与躯干的冲击力。 向后摆动的用力顺序:1、身体放松做好后弓(身体背部的弓形)并使脚落实(劲起于脚),2、利用腿部肌肉受压迫后的弹性力向后推移身体(蹬之于腿),3、腿力推动命门后移,上下力量有了联系(主宰于腰),4、利用腰部的移动和身弓的张力带动肩背用力(力发于脊),5、舒松的手臂受牵拉后顺势回带(形于手指)。 向前摆动的用力顺序:1、在手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身体放松向前移动做好前弓(身体前部的弓形),前脚跟抬起,2、前脚跟积极下踩蹬腿,后腿也蹬腿,跟步上前,配合前腿发力(这样,既有一个腿脚的摆动,也有两个腿脚的配合摆动,此为惊弹力发生的根源),3、命门后抵、气沉丹田、小腹收缩发力(加速了身体的摆动,提高了身体的抖擞力量),4、利用前弓张力的反弹力和命门的摆动力的牵引力,胸脊再次摆动发力(动量迭加产生炸力),5、手臂蓄劲前拍,一拍弹回(可以把前面积蓄的力量完整的深入到对方的身体之中,而产生动短、劲长、意远的透达效果)。 身体的波浪运动:一个摆动在另一个摆动的过程之中。 躯干的冲击力:躯干在移动过程中惯性力与弹性力。 五、练习方式与时间分配 1.柔和练习:体验身体的松活、摆动的牵引力和用力顺序。(50%) 2.劲感练习:轻轻体验摆动中的发力要求。(30%) 3.发劲练习:体验摆动的爆发力。(20%) 六、练习步骤 1.并步定步,2.前后开步定步,3.进退活步,4.走路、坐卧等自由体验, 5.结合太极拳动作与推手实践变形练习。 田老师说,发放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一个发放过程看似一个动作,其实是由四个环节构成,其中任何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发放过程的失败,因此,在发放技巧上发放过程就包含四个连续的步骤。从接手开始,分别经过引化、进逼、落空、发放。 引化:引开对方的攻击力点与力线。 进逼:贴近对方,用力量或气势逼迫对方在被动条件下出力反抗。 落空:使其反抗力没有着力点而出现重心漂浮、脚跟拔起。 发放:顺着对方重心移动方向发力。 发放过程的四个环节说明推手技术应具备相应的四种能力与技巧,只有经过系统训练后,才能熟练掌握一个完整的发放动作。 田老师还介绍了太极劲的动静与断续: 太极劲的静态是一种搏斗的警惕状态,如蛇之惊起。此静保持在推手的各环节的衔接处,也保持在每一环节的动作过程之中。 在动态中寻找静劲就是要在动作的连续性中寻找断点。由于这个断点是自找的,所以它是自控的。把它保持在连续性中才能使自己的动作适应对方的时刻变化的动作节奏。 宁静态中触发运动的突破才是真正的宁静,运动中保持静态的停止才是真正的运动,连贯中清楚断点才是真正的连贯,停顿中有着连贯的势态才是真正的停顿。 动静断连了然于胸并与动作的方式相一致,才能随机触发,与对方的运动同步合拍。 太极劲的动作方式最适合这个动作要求。把收劲收在透劲处,把透劲透在收劲处,二劲互相配合,即收之处既有透劲,即透之处即有收劲,让你进不来也退不去,牢牢跟紧,死死咬住,这正是同步合拍的奥妙。 田老师讲到: 沉劲与升劲是一对互相依赖、互相映献的两种劲力。 沉劲是肌肉与关节的放松条件下身体各环节所产生的向下沉坠或沉落的力量,分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静态的沉劲如同衣服挂在衣架上一样,动态的沉劲如同石头在水中下落。 升劲是支撑或推举身体向上升腾的力量,也分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静态的升劲如同衣架支撑住衣服一样,动态的升劲如同千斤顶的上升。 放松自有沉劲,与沉劲相伴的是升劲。 沉劲与升劲的交融是太极拳内力发动的基础,是培养太极劲特殊气质的核心要素,长期练习可以产生外似绵软流畅而内含沉重厚实的力量,并可以提高肌肉的应激与爆发能力。 推手中的弹性碰撞 田老师说: 推手中有一种“钱投鼓”、“球碰壁”的现象,这是较高功夫层次的表现,被发者往往感觉愉快,有一种莫名的欣喜。细析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技巧。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1、是有根之物与无根之物的碰撞,2、是弹性的碰撞,3、是小物体与大物体的碰撞。 技术分析要求我们做到:1、落空使对方脚跟漂浮,2、需要松沉稳固的下支撑对抗力来接住对方落空状态下身体僵硬的前冲力(如果中途拦截效果将更好),3、在某个方向上用整体的凝聚力对抗其分散力。 再细究一下,可以发现对方还会主动的向后跳跃,这是对方为了维持平衡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被打欲跌须雀跃”。 从太极拳功法与技巧的一致性来看,太极劲中的收空之劲与紧紧伴随的渗透之劲在这一运用技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自身没有一定的功力、缺乏推手的感知与技巧,要完成这个综合性的技术是有一定难度的。 参照太极劲、空劲、拔根、发放步骤、动作方式等相关的太极拳讨论,有助于对这个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拔跟的原理与方法 田老师说: 根,下支撑的稳定性。拔根,破坏对方下支撑的稳定性的方法。 先做一个实验:用手按住一根弹簧,然后把手向下滑过,弹簧立即向上蹦起。 再谈一个经验:走楼梯时,不小心走空了一节,立刻头脑一空、身体僵硬、脚下漂起,身体随惯性力重重摔出。 当双方对抗力量均衡时,如果本方立刻撤去对抗力,使对方失去对抗目标,对方就会在落空状态下身体向前冲出。对方前冲的程度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使一个非常轻微的摇晃,也是一个发放的机会。 可以用力量进逼对方,也可以用气势进逼对方,关键是要使对方在被动状态下出力反抗,然后使其对抗力的目标消失,对方才会出现下支撑的不稳定状态。 若能用引劲引导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落空,或已知重心不稳而不甘心的企图寻找依托力而慢慢落空,效果将更好。 把收劲收在透劲处进逼对方,随后的快速的内收,能使对方产生激烈的落空;而保持着透劲的内收则更有迷惑性,可使对方不由自主的脚下浮起,为发放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关于太极劲 问:田老师,太极劲到底如何理解? 答:太极劲由两个劲组成,一是由外向内的收劲,一是由内向外的透劲,收透二劲相吻接便是太极劲。收,吸收、接收、内收之义。收劲是由外向内的劲。收劲意欲把放出的劲收回,如有巨大的力量把外面的东西吸收进来。透,渗透、穿透、通透之义。透劲是由内向外的劲。透劲意欲把收人体内的劲向外透达,如有巨大的力量从体内向外奔发。二劲相吻接,即指收劲是透劲的内收,收劲要有助于透劲的向外通达,透劲是收劲的外放,透劲要有助于收劲的向内吸人。至此,二劲贯通,首尾相接,故名之为太极劲。太极劲与非太极劲(外力)中的阴阳配合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系统,因而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功能。在外力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各自为阵.处于交替运行的状态,如收劲与透劲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劲,但它们通过互相让位的方式来配合,取得了二者的协同。而在太极劲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则是同时并存、互相渗透,形成了交互运行的状态。 太极拳的内动 田老师说: 大海运动的方式与大海的力量启迪出太极拳的动作方式与太极拳的劲力,于是,太极劲要求一个力发生在另一个力的过程之中。在过程之中做好了下一动作的准备工作。 正如大海掀起海浪一样,身体源源不断的把力量输送到肢体梢端,又源源不断的把力量从肢体梢端收回。在出劲与回劲的的过程中,身体的及时调整能让意识与身体两方面获得提前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后继动作更加稳定、沉实、快速、有力。 这样看,内动是发生在前一动作过程中的后一动作开始前的身体调整。它是太极劲的本性,也是实现太极劲的基本要求。 采用放松、宁静、缓慢的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感知到内动,更可以激发出身体本能的内在活力,从而使身体具有更加隐蔽的攻击力、强大的爆发力与摧毁性的打击力。 内动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使身体做得完整,以使身体具有完整的攻击力。太极拳在研究了劲力的流畅性的基础上,在发现了内动所具有的活力后,再一次展开了身体的完整性的讨论。
教拳 一楼防狗吃!
真正的武,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标志和特权 真正的武,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标志和特权! 2016-01-12 熙华国学堂 真正的武道,原来是,且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子弟们重点修习的主要功课。如果说老子庄子是武道高人,大家觉得太遥远。但李白,辛弃疾等佩剑,舞剑,绝非江湖卖艺的杂耍。与今天社会上练武之人基本上都是“贫下中农”的社会现状是很不一样的。
真正的武,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标志和特权 真正的武,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标志和特权! 2016-01-12 熙华国学堂 真正的武道,原来是,且一直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子弟们重点修习的主要功课。如果说老子庄子是武道高人,大家觉得太遥远。但李白,辛弃疾等佩剑,舞剑,绝非江湖卖艺的杂耍。与今天社会上练武之人基本上都是“贫下中农”的社会现状是很不一样的。
太极拳既要练又要悟 光埋头苦练不行,还要多思多悟,边练边悟出真功。
功夫,有德者得之。 功夫这东西,喜欢者甚多,能够持之以恒练下去的寥寥,能得到功夫者更是凤毛鳞角。 功夫,能吃苦者得之,有恒心者得之,有毅力者得之,有德者得之。
功夫需要持之以恒 功夫这东西,喜欢者甚多,能够持之以恒练下去的寥寥,能得到功夫者更是凤毛鳞角。 功夫,能吃苦者得之,有恒心者得之,有毅力者得之,有德者得之。
街斗中的十字固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QyMDE0NDYyMA%3D%3D.html&urlrefer=afab573a60d1d633cfcd4afeafc70ffe
杨氏太极拳老架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AzNDk0OTY4.html&urlrefer=2884d6ae6482f18b1bee9bab51e05a08
郭石磊新书出版 http://tieba.baidu.com/p/4197252268
师弟郭石磊新书出版 http://tieba.baidu.com/p/4197252268
杨氏古架37式太极拳 东莞郭石磊学生陈鸿蛟演练。
杨氏古架37式太极拳 郭石磊徒弟陈鸿蛟演练。
真东西不想说 喝多了,本想说些东西,又怕被喷,还是不说了。
武式太极王涛VS巴特尔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QwMTc1MzY4.html&urlrefer=23d9320adf86cc469e489ace64da804f
武式太极王涛VS草原苍狼巴特尔 非常佩服练武式太极出身的王涛,敢于和在峰巅状态的国内MMA之王巴特尔一较高下,勇气可佳!
发几张师父的照片 当年在郑大文科区金水河边,一个外国旅游团来访时拍的。
发几张我师父的图片 发几张师父的图片,希望没打扰大家。
内家功夫的外在表现有哪些? 内家功夫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下盘极稳,撼之若铁; 2、抗击打,功夫深的膻中穴也不怕打; 3、寸劲、螺旋穿透劲; 4、劲如绵里裹铁; 5、懂劲。 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
内家功夫的外在表现 内家功夫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下盘极稳,撼之若铁; 2、抗击打,功夫深的膻中穴也不怕打; 3、寸劲、螺旋穿透劲; 4、劲如绵里裹铁; 5、懂劲。
擒敌十六动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Q4NjUzNjMy.html&urlrefer=e23d8c5ce642c920219a3306a09d9257
拳的源流问题 谁是不是谁的儿子,一验DNA就知道了。哪个拳是不是源于哪个拳,一看套路,功法,技法和练出来的劲力就知道了。 我们的八卦掌不存在争议,太极拳是杨家的,形意拳我考证了一下,天津武清形意里有猫形,我们也有猫形,目前为止我所知道有猫形的只此两家,由此可以判断我们的形意拳传自李瑞东。据武清方面的说法,形意拳源自岳氏心意十二形。更详细的情况,有待师兄弟们进一步考证。
劲是什么? 我们门里不讲气,讲劲。想了半天,觉得劲应该是外三合为载体,内三合为内容的产物,是心意气力的混合体。不知道是否准确,请大家补充。
练功的朝向问题 经常给我的徒弟讲,练功要注意朝向,不能乱站。一是要面朝正方向,二是始终不朝北,三是不能朝太阳。究其原因,大概和子午流注有关,按照这些要求练习舒服,这些讲究和风水讲究一样,最舒服的地方就是风水最好的地方。大家练功时可以试试。
真的很佩服王眼镜! 很佩服他的辩论才能和态度,不论怎么骂,就是不生气。不论怎么封,就是不改名。沾连黏随,不丢不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本吧不可多得的人才!离开王眼镜,本吧将毫无乐趣,强烈呼吁吧务不要封王眼镜!
套路与实战 意拳没有套路,实战能力也不弱。太极套路多如牛毛,大部分实战能力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白鹤拳 前面的擒拿像陈氏太极的手法,练的时间又有内家拳的影子,打的时候像八卦,很有意思。
会浑身似铁,绵里裹铁,撼之若铁。 久练内家拳,会浑身似铁,绵里裹铁,撼之若铁。太极拳作为三大内家拳之一,当然也应该能练出此种功夫。 某些吧里争论源流久矣,其实不用争,能练出此种功夫的就尊三丰吧,至于其它的,想尊谁为祖师就尊谁为祖师,总之不要争,朝这个方向努力,多练功,多流汗就是了。
太极拳初学者不要发力 初习太极拳的人,不要发声、发气、发力,要等到丹田充盈真气鼓荡之时再发,空发伤身。 供参考。
公鸡中的战斗鸡! 这个公鸡的战斗精神令人钦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feng.com%2Fvblog%2Fdv%2F201512%2F0433cd1b-d80e-491a-81b7-9fb2520e6fe7.shtml%23_v_www4&urlrefer=2ce6bbccb740d6e14db0e23abb136bb7
他山之石:南少林天罡圣手门功夫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c3MzQ4MDAw.html&urlrefer=fb1c3c5fbc0bf23dcb574408179c3d2c
以功夫为目的练习健身效果更好 常有人说只是为了健身,随便练练,这样的话容易练错出偏,健身效果反倒不好。以功夫为目的去练拳,各种要领都对,健身效果更好,不但得功夫,更得健康。其中道理自己品味。
以功夫为目的练拳健身效果更好 常有人说只是为了健身,随便练练,这样的话容易练错出偏,健身效果反倒不好。以功夫为目的去练拳,各种要领都对,健身效果更好,不但得功夫,更得健康。其中道理自己品味。
本吧新发现 技术贴很快就沉下去了,口水贴总是顶在上边。
昆仑决十大经典KO http://tieba.baidu.com/f?kw=%C9%A2%B4%F2&fr=home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