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胡漂泊者
椰胡漂泊者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215
发帖数: 36,792
关注贴吧数: 6
无私故能 成其私? 错。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话。
什么是无为? 说说我对无为的理解的几个阶段。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明显是少了一个字。 这是褒义,同时也是常识。
学生属于什么阶级? 科学家,作家,文艺工作者,教师,学生,属于什么阶级?
【论道】可言事真蠢 画虎不成反类犬。我说了理由依据,你的理由依据在哪里?只会信口开河,张口就来?
道可道。可是什么意思? 古文,言简意赅,所以读古文要清楚、明白每个字、词的含义。
帛书是垃圾,篡改多,缺失多。 通行本是最完整的版本。
丑到极处就是美? 沃日,这么蠢。
俭不能广?蠢货,白痴,弱智。 算了,我懒得讲道理了。再说,对牛弹琴没什么用。
道德经是唯物主义哲学~~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道德经是唯物主义哲学~~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水为什么能几于道?笑话。 水利万物而不争,那么石头是不是也是利万物而不争?树木、花草是不是也是利万物而不争呢? 蠢货。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看来是通行本少了一个不字。
关于观察者悖论的思考。 光是粒子还是波? 现在的结论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有没有观察者,光呈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 原因恐怕只有一个:观察者干涉、干扰了光的运动。 摄像头干扰了光的运行。摄像头可以反光、折射光。
道就是无? 真蠢。如果道是无,道德经就不会说道,而是说无了。道德经就不是道德经了,而是无德经了,或是无经了。
读懂道德经的几个层次划分。 入门:知道道德经是帝王术(治国论、治国纲要)。登堂:知道道德经是空想社会主义。入室:知道道德经是唯物主义哲学。
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 回复大大的二货笨蛋。
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 回复大大的二货笨蛋。
也不知消毒有多蠢。 早古的文字作品,是没有之乎者也作为断句的字的。后来的古人读早古的文章,用之乎者也给早古的文章断句。因此,谁是篡改的,这不是很明显吗?
道不可描述?道不可以言说?道不能述说? 呵呵。读不懂道德经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不知道道是什么的人是这么认为的。水平低下的人,崇拜权威的人,看了所谓的权威说道不可言说,也就人云亦云。
吹捧帛书,吹捧帛甲,是一种很蠢的行为。 这种人,呆板,教条。这种人就是朽木、烂泥。 这种人最容易迷信,最容易唯权威论。 这种最没有分辨能力,分不清是非好坏。
收一个学生,只讲解道德经。免费。 要求:1,40岁以下。2,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讲解方式:发帖,回复。
道德经解读之三 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道德经是治国论。道德经是空想社会主义。
道德经解读之三 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道德经是治国论。道德经是空想社会主义。
白话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 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白话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博者不知(zhì)。圣人 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白话道德经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 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白话道德经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í)。虽有舟舆,无 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绝学无忧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绝学无忧。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白话道德经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 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 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坚强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坚强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可言很不错。 可言虽然理解力不够,虽然读不懂道德经,但知道论证要讲事实摆道理,就比很多大聪明强了。 很多大聪明,理解只靠臆测、意淫,从不讲事实、道理。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 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 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 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 此。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yà,“厌”同“压”)其所生。夫唯不 厌(yà,“厌”同“压”),是以不厌(yàn)。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 此。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 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
白话道德经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 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被”同“披”)褐怀玉。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xing),攘 (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xing),攘 (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 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之。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 长(zhǎng)。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之。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白话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首页
1
2
下一页